國內服飾市場的銷售疲軟讓不少公司動起了跨界經營的念頭。
今年以來,不斷有消息傳出中國的服飾鞋帽公司與國外的的化妝品公司簽約,跨界收購後者的部分股權或者代理其在中國的業務。最近的一個是哈森股份(603958.SH,下稱“哈森”)。這家主營女鞋的中國公司日前宣布與韓國的too cool for school簽署了合作協議(下稱“TCFS” )。
二次追投
說起TCFS ,對於化妝品熟悉的消費者一定不會陌生。由於價格親民、款式時髦,這家僅成立於2010年的化妝品公司迅速流行開來,目前已在 11 個國家銷售,且在 6 個國家有獨立的品牌零售店。
實際上,此次雙方的合作並非首次。早在2013年,哈森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上海鈞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全資一級子公司,下稱“上海鈞鈦”)就在當年年底與 TCFS 簽訂《經銷協議》,引入 TCFS品牌的化妝品,並於同時期設立上海鉉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鉉鎬”)負責該品牌化妝品國內銷售業務。不過,上海鉉鎬當時的註冊資本僅為人民幣100 萬元。由於雙方都比較“謹慎”,並沒有花大力氣投入,所以即使過去快三年,在中國內地,該品牌的開店數量依舊只有三家,分別位於上海和北京。
因此,經營TCFS的中國生意並沒有帶動上海鉉鎬和哈森的業績。根據公告,哈森在2014、2015年收入均同比下滑,到了今年上半財年,其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78億元,下跌17.08%;營業利潤更是同比大跌36.24%。而負責TCFS業務的上海鉉鎬在2015年的營收僅134.84萬元,凈利潤虧了424.19萬元,到了今年上半年營收升到了760.08萬元,但凈利潤虧損達409.49萬元。
雖是如此,但TCFS這幾年卻依舊受到中國遊客的追捧。據韓國樂天百貨表示,2014年中國遊客購買最多的品牌(以銀聯卡購買次數為準)排名前十的品牌中就有TCFS。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到了今年,即使是依舊處於虧損的情況下,哈森還願意與TCFS 成立一家貿易合資公司。按照最新的合同,中方占40%股權,韓方占60%,新公司註冊資本為 1000 萬美元,投資總額為 2500 萬美元。
跨界經營靠譜嗎?
鞋服企業跨界美妝的風潮,從去年開始盛行。
2015年12月,中國女裝品牌朗姿股份宣布斥資3.3億元收購化妝品企業L&P Cosmetic的10%股權,成為其第四大股東。L&P旗下擁有Mediheal(美迪惠爾)、T.P.O、Mediental、Labocare等多個化妝品品牌。而到了,今年7月,森馬集團與另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韓佛旗下品牌It’s skin(伊思)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發起成立森馬—It’s skin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約為100億韓元。雙方計劃韓佛化妝品中國工廠將於明年三月完工這一合作看似有些奇怪,根據公開發言稿稱,在中國工廠生產後的產品將在國內7500家森馬分店進行銷售。而森馬方面也似乎並未打算為It’s skin單獨開設店鋪。
第一財經記者昨日就此問題采訪森馬方面,但至截稿時並未得到回複。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在中國市場掘金的品牌諸如雪花秀、後、悅詩風吟、菲詩小鋪等基本都隸屬於兩個大集團愛茉莉以及LG,大集團資金充足,無需尋求第三方合作,通常選擇直接在中國開設直營店鋪。但獨立的中小品牌相對在資金上較弱,此外在陌生市場里的渠道上陌生,所以需要需求當地合作者。
但為何像TCFS、It’s skin這樣的化妝品品牌會選擇尋求與自身領域完全不同鞋服公司進行合作?
“剛進入中國市場,對於中國市場不甚了解的中小品牌會更傾向於選擇有實力的同屬時尚行業的跨界合作夥伴。”資深化妝品行業觀察人士、美妝新媒體青眼聯合創始人李惠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化妝品和鞋服雖然同處時尚行業,但是也有不同之處。“這種合作有好有壞。”李惠華認為,優勢是目標消費群體是一致的,因而對於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中小品牌來說,可以快速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偏好,購買力等;劣勢是除了目標消費群體一致,在化妝品品牌運營方面,這些鞋服企業很難有經驗提供給這些新進入化妝品品牌。“星期六鞋業和菲詩小鋪的合作就是失敗的案例。”她說,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在做大之後幾乎都與同屬化妝品行業的中國總代理扯過皮,然後分道揚鑣。但由此這些韓國品牌往往也會元氣大傷。這也讓海外品牌吸取了教訓。
據財政部網站30日消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消費稅。
將“化妝品”稅目名稱更名為“高檔化妝品”,征收範圍包括高檔美容、修飾類化妝品、高檔護膚類化妝品和成套化妝品,稅率調整為15%(此前稅率為30%)。
自2016年10月1日起執行。
9月30日,財政部在官網發布《關於調整化妝品消費稅政策的通知》,決定從10月1日起,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消費稅,將“化妝品”稅目名稱更名為“高檔化妝品”。征收範圍包括高檔美容、修飾類化妝品、高檔護膚類化妝品和成套化妝品。稅率調整為15%, 進口環節消費稅稅率由原先的30%也同時下調為15%。
據澎湃新聞報道,此次調整發布後,歐萊雅即宣布決定積極相應國家政策,將相應下調部分產品的價格。歐萊雅旗下的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等預計都將受益於此次消費稅調整。
此前,化妝品征稅按照類別來劃分,所有的彩妝都需要繳納30%的消費稅,護膚品則不需要繳稅。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陳少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調整整體上降稅,對行業來說是大利好。”“以前是豎著切,以後是橫著切”,陳少軍稱以往按照產品類別來劃分收稅項目的轉變成以產品價格來劃分,顯然現在的劃分更加合理;賽思資本創始合夥人、日化天使投資人夏天稱,“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有稅率遠遠滯後於經濟及化妝品行業發展現狀,這個變化可謂眾望所歸。”
化妝品消費稅上一次調整發生在2006年,當時護膚品原有的8%消費稅被取消,理由是護膚品已經成為大眾生活必需品。雖然當時一直說要對高檔護膚品征稅,但由於遲遲未能對“高檔”作出明確界定,這一征稅舉措也未能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日常使用最頻繁,也是因征稅被吐槽最厲害的口紅,可能仍然逃不過被征稅的命運,因為口紅通常只有三四克,其被征稅的概率可要遠遠大於爽膚水。
通知全文如下:
你買的化妝品很可能將要降價了!
國慶節前一天,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宣布十一之後,普通化妝品不再征收此前高達30%的消費稅,高檔化妝品征收的消費稅率也由30%降至15%。
一家知名化妝品公司的稅務總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對化妝品行業整體來看是利好。除了少部分被界定高檔化妝品的護膚品將增加額外稅負外,大部分化妝品將被歸為普通化妝品,不再征收30%的消費稅;對於彩妝及香水類化妝品即使被界定為高檔化妝品,稅率也下降明顯。
政策剛出,商家開始醞釀降價,搶奪市場。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已經表態將下調相關化妝品價格。
化妝品消費稅調整只是這一輪消費稅改革的一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下一步消費稅改革還將包括稅目增減及稅率調整。比如,未來一次性不可降解物(如塑料袋)、破壞臭氧層化學品等嚴重破壞環境的產品,私人飛機、高檔時裝、高檔皮草等新興奢侈品有望被納入征收範圍。
另外,消費稅征收環節也有望調整,部分稅目從生產環節征稅有望調整至零售或批發環節。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完成後,地方主體稅種營業稅消失的背景下,作為中央稅種的消費稅有望成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種。
高檔化妝品界定線成焦點
上世紀90年代化妝品作為奢侈品被列入消費稅稅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2006年國家取消了護膚護發品稅目,但彩妝及香水類化妝品仍在消費稅稅目中。近些年,化妝品已經成為女性日用品,取消化妝品消費稅呼聲越來越高。
9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連發《關於調整化妝品消費稅政策的通知》、《關於調整化妝品進口環節消費稅的通知》,正式取消了普通化妝品消費稅,只對高檔化妝品征收消費稅。
“界定高檔化妝品的標準及征稅環節成為業界關註的焦點,而最終官方確定的高檔化妝品標準及征稅環節對行業發展有利,具體來說彩妝類產品稅負將普降,而此前實際沒有征收消費稅的護膚類產品如果被界定為高檔化妝品,將征收15%的消費稅。”上述稅務總監告訴本報記者。
財政部上述文件規定,高檔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和高檔護膚類化妝品是指生產(進口)環節銷售(完稅)價格(不含增值稅)在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張)及以上的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和護膚類化妝品。
該稅務總監舉例,假設市場售價1000元的50毫升的護膚品生產環節銷售價格為300元,即6元/毫升,低於上述10元/毫升的高檔化妝品標準,那這款商品屬於普通化妝品,不會被征消費稅。如果生產環節銷售價格等於或超過500元,那將被界定為高檔化妝品,需要繳納消費稅。
根據這一標準,大部分的護膚類化妝品將被界定為普通化妝品,不再被征收消費稅。
9月30日歐萊雅宣布受益於化妝品消費稅調整政策,將相應下調部分產品的價格。更多地化妝品牌商也在醞釀降價。
不過,上述高檔化妝品標準也有完善的地方。
上述稅務總監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化妝品分類繁多,目前的標準也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眉筆等化妝用筆類產品,按重量看,一支眉筆的眉芯一般只有0.2-0.3克左右,但是為了有效實現產品的功能,這類產品往往包裝成本較高。如一支市場零售價格100元的含0.2克眉芯的眉筆,雖然在大眾看來這支眉筆只是普通的化妝品,但根據上述高檔化妝品標準換算,只有當這支眉筆生產環節銷售價格為2元以下時才能符合低於10元/克的標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意味著這支普通眉筆會被界定為高檔化妝品,需要征收15%消費稅,這顯然不符合政策初衷。未來政策制定者是否可以考慮對此類產品設定起征點,如零售價不超過200元的此類產品免於征稅。
消費稅擴圍征收環節將調整
此次化妝品消費稅調整,只是這一輪消費稅改革的一步。
早在2014年底,從汽車輪胎、酒精等消費稅稅目取消開始,這一輪消費稅改革已經拉開序幕,此後三次上調燃油消費稅,對電池、塗料開征消費稅,再到提高卷煙消費稅,直至化妝品消費稅調整。下一步消費稅稅目和稅率還將調整。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撰文指出,這一輪將調整消費稅征收範圍,優化稅率結構,改革征收環節和收入分享辦法,增強消費引導與調節功能。
消費稅擴圍成為共識。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次化妝品消費稅政策調整明確了對於高檔化妝品征稅,從稅收公平角度考慮,未來其他一些高檔奢侈品或者高檔服務也有可能被納入消費稅征收範圍。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曾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消費稅未將部分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納入征收範圍,比如大型機動車、洗滌用品、農藥、塑料袋、一次性包裝物、破壞臭氧層化學品和電子產品等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部分高檔消費品,例如購買(租賃)私人飛機、高檔服裝、高檔木材家具(如紅木家具),以及屬於娛樂的部分高檔消費行為也未被納入征收範圍。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教授馮俏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高檔類的服務如高爾夫球場、高檔美容、私人飛機等應該納入消費稅征收範圍,而像煙類和茅臺等高檔酒類消費稅稅率也有提高的空間。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稅收系主任朱為群告訴本報記者,由於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原先適用高稅率(最高20%)的高檔的娛樂業稅率明顯下降(6%),因此應該對這些高檔娛樂業開征消費稅。
除了稅目和稅率調整,消費稅征收環節也是此輪改革重點之一。
李軍告訴本報記者,為了征稅管理的便利,目前消費稅征收環節基本在生產環節,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地方主體稅種缺失,有一個曾被提出的方案是將消費稅部分劃給地方,征收環節從生產環節改為零售環節。目前從技術操作上應該可行,當然也有其他一些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馮俏彬認為,未來消費稅征收應該在零售環節,因為消費稅是為了調節消費行為,只有在零售環節直接對消費者征稅才能更好發揮其調節消費的作用,不過相比生產環節征稅,零售環節征稅更為複雜,而且消費者更為敏感,應逐步推進。
不過,前述新政對高檔化妝品征稅環節仍定在生產(進口)環節。上述稅務總監認為,這應該是財稅部門權衡後的結果,畢竟化妝品零售環節複雜,征管難度大。
營改增後,作為中央稅種的消費稅被認為有望改成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種。
朱為群表示,消費稅成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種是一種可選擇方案,但這需要在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清晰後,結合增值稅分享比例、環保稅等稅種綜合考慮。
隨著中韓自貿協定實施,今年以來,經天津口岸進境的韓國化妝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據天津檢驗檢疫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經天津口岸進境的韓國化妝品進口價格降幅明顯,均價下降近四成。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中旬,經天津口岸進口的韓國化妝品近2200噸,貨值2300多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6%和69%。其均價由18美元/千克降至11美元/千克,下降39%。
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人員分析,2016年韓國進口化妝品進口量和均價明顯降低,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從市場因素看,由於2015年進口量較2014年激增兩倍,市場趨於飽和狀態,競爭激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2016年進口量及價格;跨境電商、海淘、代購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一般貿易的進口量。雖然2016年韓國化妝品的進口量較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相當於2013年與2014年韓國化妝品進口量的總和。
另一方面,政策因素大大降低了韓國化妝品進口價格。國際方面,中韓自貿協定降低了韓國化妝品進口稅;國內方面,化妝品進口環節消費稅率由30%下調為15%。
提及毛戈平,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和劉曉慶合作。雙方首次合作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在一部以武則天為主角的電視劇中,這位溫州籍的化妝師憑借其高超的手法將45歲女星化成了15歲豆蔻少女和80多歲老太(彼時,大多數中國人對於化妝這門技術並不太精道且PS與美顏遠未盛行)。當時的媒體贊譽,在化妝師精湛的技藝下,妝容完美到讓觀眾完全猜不出女星實際到底幾歲。
毛戈平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國內本土化妝師里的標桿性人物。到了2000年,這位被行業內評為“大師級”的人物成立了同名的化妝品品牌。如今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後,毛戈平的化妝品公司於日前向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如果這一申請通過,這家公司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本土上市的彩妝企業。
定位高端的本土彩妝
公開信息顯示,毛戈平的化妝品公司前身為杭州匯都,成立於2000年7月28日,整體變更前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2015年,該公司更名為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MGPIN與至愛終生兩大品牌彩妝、護膚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化妝技能培訓業務。
根據招股書顯示,毛戈平公司歷年營業收入也呈逐年增長之勢。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24290.55萬元、28113.42萬元、32091.35萬元、15846.0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446.73萬元、4711.26萬元、5462.47萬元、2180.76萬元。就銷售渠道而言,報告期內,毛戈平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百貨直營、經銷渠道、培訓渠道、電商渠道等方式。在前述幾個渠道中,目前百貨直營還是為最主要銷售渠道。以2016年1~6月銷售為例,這一渠道的金額達到10071.16萬元,占比高達75.04%。
“目前國內彩妝品牌做得較大的是卡姿蘭、瑪麗黛佳,但這兩個品牌都是針對大眾市場,主要的銷售渠道是化妝品專營店。”磐締資本創始合夥人王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和前兩家相比,毛戈平劣勢在於零售終端的數量偏低,但這還是和其定位有一定關系。相對於其它彩妝品牌走的都是化妝品專營店的渠道,定位大眾。而毛戈平的同名品牌,算是本土的高端彩妝,主要是進駐到國內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這在本土品牌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由專業化妝師打造的專業彩妝品牌,雖在國內鮮見,但在國外卻有歷史悠久,且有好些個已經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比如美國的Bobbi Brown、M.A.C以及MAX FACTOR。其中,MAX FACTOR算是創立最久的品牌,由化妝師MAX FACTOR於1909年在好萊塢創立。另外兩家在創始人將品牌做出一定知名度後,被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收購,在集團的資源支持下成為了知名的國際品牌,且都定位偏高。
在國內,目前無論是彩妝還是護膚品牌,皆是海外公司強勢。由於缺乏大集團背後的資金資源支持,若想要在中高端市場占一席之地很難。所以,謀求上市也是一個必然。
王茁表示,在化妝品行業中,彩妝的利潤較高,且這一品類在目前看來處於上升趨勢,未來向好。
本土日化公司上市路漫漫
除了毛戈平,2016年預備沖擊IPO的本土日化公司還有珀萊雅、拉芳、名臣以及丸美四家。其中,丸美曾找來梁朝偉與周迅兩大明星代言獲取市場關註度。
但在11月中旬,證監會主板發審委發布的信息顯示,丸美的首發未能通過。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信息,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包括丸美股份經銷的具體模式、對經銷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等問題。同時,發審委會議公告還顯示,丸美報告期因產品質量問題受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及處罰,而丸美尚未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並得到有效執行做出說明。
回顧丸美的上市之路,這家公司於2014年6月提交了招股書後,於今年6月底又對招股書進行了更新。數據顯示,2015年丸美公司的總營收為11.9123億元。其中丸美品牌2015年營業收入為10.2970億元,較2014年增長率下降4個百分點,丸美品牌產品的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放緩。2015年,受促銷政策與銷售價格的影響,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與毛利率都有所下降,所以也有不少人猜測丸美IPO失敗是因其盈利能力被質疑。
日化行業人士、優億美妝化妝品采購服務平臺創始人白雲虎就表示,從證監會的16條問題中可看出,丸美IPO未過其實正反映了證監會對日化企業普遍采用的傳統經銷商業模式存在顧慮。
據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目前國內本土的規模較大的化妝品公司多采用的是經銷商模式。這一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只要說服經銷商拼命拉貨,就能夠沖高業績。但不少品牌公司為了沖業績,常會給經銷商壓貨。這些產品積壓在渠道(換而言之事實一直堆在經銷商的倉庫里),也導致無法統計、了解最終具體的銷售情況。此外,這些傳統日化經銷商在財報稅收上並不規範。如此種種在相關部門看來無疑都是不確定風險因素。
丸美的“折戟”,或許會給其他同行業公司的上市之路蒙上些許陰影。
元旦前後,美國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和韓國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宣布在中國市場的降價計劃,幅度最高達到30%。兩家公司均表示,降價是為了響應中國對於化妝品消費稅的調整政策。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愛茉莉太平洋3日發布的聲明,從1月15日起,將四大品牌327個單品的建議零售價下調3%至30%。此前,雅詩蘭黛宣布,從1月5日起,雅詩蘭黛、倩碧、魅可等旗下品牌將下調部分彩妝和香氛產品的建議零售價,幅度從7%到18%。
根據財政部下發的通知,中國從2016年10月1日起,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消費稅,將“化妝品”稅目名稱更名為“高檔化妝品”。征收範圍包括高檔美容、修飾類化妝品、高檔護膚類化妝品和成套化妝品,界定標準為生產(進口)環節銷售(完稅)價格(不含增值稅)在10元/毫升(克)或15元/片(張)及以上。稅率調整為15%。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中國化妝品市場上,大眾化妝品約占70%,高端化妝品占20%以上。“消費稅調整對化妝品行業起到降稅作用,或將推動化妝品降價。”長江證券研究報告稱。
化妝品行業人士陳敏表示,消費稅調整和此前關稅下調,只是觸發外資化妝品降價的原因之一,其他因素還包括:跨境電商和海淘市場快速發展,使化妝品價格體系日趨透明,倒逼外資公司調整在中國的價格區間。統計顯示,部分外資化妝品國內外價差可達50%,因而10%左右的降價幅度並不算高。
據中國質檢總局官網消息,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1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共有19批次韓國化妝品上“黑榜”。
共有28批次進口化妝品被列入該名單,有19批次是愛敬、伊雅索等韓國著名化妝品品牌旗下產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貨證不符、產品配方變更、無在有效期內的進口化妝品備案憑證授權使用書等,近11噸(1.1272萬公斤)相關產品已受到退貨處理。
韓聯社報道稱,韓國化妝品行業一位負責人表示,中方此次公布的未予準入化妝品名單中韓國化妝品的占比最高。因此業界憂慮稱,中方已開始加大對韓產化妝品的限制措施。
1月16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為響應中國去年10月起執行的《關於調整化妝品進口環節消費稅的通知》,韓國最大化妝品企業愛茉莉太平洋自15日起將旗下品牌蘭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雪花秀的327款產品的價格下調3%到30%。
愛茉莉太平洋中國公司表示,全部在華生產不受關稅影響的夢妝品牌不在降價之列。業界人士表示,隨著電子商務和海淘的日益發達,化妝品價格也愈發透明,海外化妝品銷售商在華調整零售價格勢在必行。
報道稱,此舉可能使中國遊客赴韓購買化妝品的熱情有所減退,影響韓國化妝品市場月底的春節行情。貿易行業人士稱,中國正為提振內需引導消費者在國內購買海外產品,這對韓國來說不是好消息。但因中國遊客普遍將韓國視為“化妝品天堂”,降價未必能阻止遊客赴韓購買正品的腳步。
新華網5月12日報道,我國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改備案”試點改革12日在上海口岸正式啟動,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一批潔面乳成為這一改革啟動後進口的首批化妝品。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介紹,按照業務流程,這批剛剛從日本運抵上海口岸的潔面乳,將實施現場檢驗檢疫和實驗室合格檢測,預計十多個工作日後,企業即可取得《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正式上市銷售。
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陳端明表示,“審批改備案”試點改革帶給企業的最大益處就是大大縮短了進口化妝品進入中國的周期,“與以往相比,我們的新產品今後大約可以提早4-5個月與中國消費者見面,相關的物流倉儲成本也會隨之下降,中國內地市場長期高企的進口化妝品價格也有望進一步向周邊的日本和香港市場看齊。”
“過去化妝品進口實施審批制,我們進口一批新品,至少要花幾個月時間等待批文,不僅提高了倉儲物流成本,也無法提前告知中國消費者,以致錯失了一些市場機遇。預計‘審批改備案’試點改革啟動後,其他許多化妝品公司都會和我們一樣,更加註重中國市場的開發。”陳端明說。
據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監管處副處長顧勁翊介紹,按照改革要求,出入境檢驗檢疫和食藥監等部門今後將督促化妝品進口企業妥善記錄、保存進口及銷售記錄,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相關進口產品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相關企業必須發布公告並開展召回。”
今年1月中旬,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在上海浦東新區試點實施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公告明確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凡從浦東新區口岸進口,且境內責任人註冊地在上海浦東新區的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由現行審批管理調整為備案管理。實施備案管理後,相關部門可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備案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