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估值的恶果 世路劳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ipm6.html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好公司、好价格这两个买入因素我想再强调也不为过,虽然优秀的公司可以通过不断的高成长来降低估值,但是如果在估值很高时进场也很难 获得满意的回报。举几个经典的、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1. 可口可乐
1998年股价最高涨到98美元,每股收益1.42美元,市盈率69倍,截止2010年6月4日,可口可乐收盘52.75,每股收益3.04,市盈率 17.4倍,最高点买入持有12年亏损46%,即使每年高分红,算上时间成本也大幅亏损。


2. 沃尔玛
2000年最高涨到70美元,1999年每股收益0.99美元,市盈率71倍,截止2010年6月4日,沃尔玛收盘51.73美元,每股收益3.81,市 盈率13.6倍,最高点买入持有10年亏损26%,每年分红不算高,算上时间成本大幅亏损。


3.中国移动
2000年股价最高触及80港币,1999每股收益0.4元人民币,静态市盈率230倍,2000年业绩大增,每股收益1.25元人民币,动态市盈率 73.6倍,截止2010年6月4日,中国移动收盘73.85,每股收益5.67元人民币,市盈率13倍,最高点买入持有10年亏损20%,每年高分红, 算上时间成本难言盈利。(2000年港币兑人民币记为1.15,2010年人民币兑港币记为1.15)


4. 深发展
1997年股价疯涨到49元人民币,1997年每股收益0.244元,市盈率200倍,我印象中深发展的市总率(市值/总资产)也到了2倍左右,计算市净 率已经没有意义了,截止2010年6月4日,深发展收盘17.3元,每股收益1.62,市盈率11倍,复权后46元,最高点买入持有13年亏损6%,分红 奇少,算上时间成本大幅亏损。


 

 

   以上都是成长性非常好的企业了,也赶上了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我真的很难说我们的创业板里面未来能有几个公司有这么好的成长,而它们的估值却始终高居不 下,我只能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4

青嶼幹線小全張──絕對值與潛在值的矛盾(2010/07/1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438


就在信和帝峰.皇殿以一萬水平定價而仍能去貨之際,市場預期新地旗下的形品. 星寓亦會以相近水平開盤,結果第一份價單,首批平均呎價7,831元,最低呎價6,880元,與意向呎價過萬相比固之然不及,予人雷聲大雨點小之感。

筆者以前曾以海濱南岸為例,探討發展商新盤定價的策略,需要考慮諸如與鐵路站 的距離,是否臨海之類。當然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慮,單以此兩盤為例,帝峰.皇殿既有四房大單位,亦有一房細單位,但形品.星寓則以小型單位為主,開則上雖 然一房的所謂「精品房」或Studio Flat能索價比傳統小家庭的二房單位為高,但始終不及大至過千呎的四房單位。

究其原因,樓價最終由相匹配的目標買家決定,能夠買四房過千呎單位的人,實力 當然遠超只能買二房單位的人,此現象即在二手市場也俯拾即是,比如最近昇悅居一個947呎單位,以750萬元易手,呎價達7,920元,而據中原城市指數的昇悅居調整呎價,現在只是5,901元。大家可以想見:開則或景觀欠佳的單位,呎價便會遠低於5,901元,以拉勻平均數。

所以市場主流簡單地以同區不同物業比劃,作為新盤開價高低的指標,實乃過於簡 化。帝峰.皇殿之高於形品.星寓,只能算是樓價絕對值反映了兩者基本因素之不同,並不能視之為誰勝誰負,在目前的市況之下,細細粒容易食的一房單位,自會 吸引某些首期較少而由急於上車的人,形勢比人強之下,亦只有接受更高的呎價。

目前的市況,看好的人比看淡的多,每次賣豪宅地均為市況增添更多燃料,筆者預 期的一次調整已悄然離去,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計,前高位80.68,低位79.12,連2%跌幅都沒有!既然樓市氣吞牛斗,又是否入市的時機呢?

筆者認為投機與投資最根本的分別,前者著重點是方向,比如市盈率19倍入市也不要緊,只要有辦法在23倍時出貨,已有兩成升幅;後者則著重購入點估值的高低,比如12倍時入貨,即使後來跌到10倍甚至更低,最終仍可獲利。樓市此時估值高(從租價比率或租金回報衡量)但方向上的處境,是典型 的「投機市」而非「投資市」。反而股市是估值合理而後向未明,是適宜逢低建倉等收割。

無論新盤定價又好,二手市場的叫價亦好,越是高價,越把後市潛在升幅透支,甚 至將會有一天超出基本因素所能反映。九七時兩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六千元的天水圍及八千元的深井,直到今時今日,亦是遠離家鄉。

歸根結底無論樓股市場,或小如炒賣郵品甚至比如世界盃紀念品之類,有些價位只 存在於某時某地所營造出來的市場氛圍,當此種氛圍不復存在,此等價格亦將永遠消失。用樓股為例或太沉重,就拿郵票為例,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紀念小全張票面值5元,筆者在網上找到一拍賣網,有以下描述:

「由於圖案非常精美,該小型張在97年曾火了一把,最高曾炒到近百元的價位,近年郵市不振使該小型張的價格跌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低 位,投資價值現在已經完全凸現,一旦郵市回暖升值空間非常廣闊!」

 





筆者手上也有一疊,買入價不是伍圓,也不是佰圓,而是$1.5,大概是五十張吧!數也懶得數。大家想想與樓市的關係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76

網評價值的資本樣本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6/zMNDE5XzQxMDAzMQ.html

2500萬份用戶評論值多少錢?

Yelp已經給出答案。這家從未盈利的消費點評網站不久前成功登陸紐約交易所,市值一度衝到17億美元。

Yelp模式

Yelp出現前,點評網站在美國並不新鮮, 中國的大眾點評網都要比它早做一年。在大眾點評網CEO張濤看來,Yelp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它「在向用戶提供信息方面做得很好」。

成 立之初,Yelp就是一個社交屬性明顯的點評網站。這或許要得益於它有兩個喜歡聚會的聯合創始人Jeremy Stoppelman和Russel Simmons。在網站成立初,二人經常在舊金山主持Yelp聚會和地方建設。這些聚會誘使人們寫評論,給他們貢獻站點內容。

每進軍一個新的城市,Yelp都會僱用一個當地的社區管理者。他的工作就是管理街區市場、線下聚會和活動,培養當地的點評作者社區,並不斷吸引新用戶進來貢獻點評。

Yelp的口號是「real people real review」,它尤其注重把那些熱衷點評的用戶吸引過來,並鼓勵用戶去創建自己的社交圖譜,邀請好友加入。用戶在Yelp搜索中會發現,當你搜索某一個餐館時,好友曾經的點評會一併推薦給你。

社交紐帶讓Yelp的用戶忠誠度遠超於競爭對手。一份第三方調研顯示,有65.8%的用戶貢獻過六條以上評論。

Yelp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點評內容本身。它尤其注重點評內容的長度和對細節的描述。目前,Yelp所有點評的平均長度超過100個字。有趣的是,在App用戶上,你可以簽到、傳照片,但不被允許發表點評,因為Yelp認為,移動終端並不能讓人真正寫出完整高質量的點評。

相比傳統的點評網站不突顯點評者身份的做法,Yelp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希望點評者變成網站的主角。特別是對那些活躍的點評用戶,Yelp會授予他們「精英」身份,被邀請至各種公開的晚間聚會或是被邀請做顧問。

而為了保證點評內容的真實性和公正性,Yelp還鼓勵商家對用戶的評論進行回覆。商家可以免費建立主頁用來完善商舖信息,與其粉絲互動,並回覆那些或肯定或否定的點評。此外,Yelp還利用自動過濾軟件篩選那些最可靠的評論。

「帶固定結構的博客」

用CEO Stoppelman的話說,「Yelp講求的是點評本身的體驗,它更像是一個帶了點固定結構的博客」。

招股書顯示,Yelp上約有52.9萬個在冊商家地點、1.9萬家活躍本地商家賬號;每月平均約有6100萬名獨立訪問者,用戶累計貢獻了約2500萬條評論,其中,1800萬條直接顯示在商家的個人頁面上,約500萬條被過濾,約180萬條被刪除。

這些點評幾乎涵蓋所有的本地業務,包括餐館、時尚品、各種沙龍、牙醫、機械工和水管工等。

其中,餐飲及購物佔比最大,各佔23%。其次,家庭服務、美容修身及文藝娛樂分別佔10%、9%及8%。

Yelp在移動端的表現也不差。截至2011年底,平均每月Yelp移動App超過570萬個終端被使用,移動端用戶搜索行為佔整個平台的42%。

目前,Yelp營收中超過70%來自本地廣告、全國性品牌廣告及團購服務,其餘來自全國性大客戶的品牌廣告及其他服務。

Yelp的點評策略獲得不少商家的認同。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23700個付費商家,其中有15800家,即67%是老客戶。

看 上去,Yelp這種基於真實用戶點評網站的前景不錯。美國營銷機構Cone Communications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產品和服務的評價,89%的受訪者表示在線渠道值得信賴,87%表示在網上看到的積極評論會進一步鞏固自 己的購買決定,64%表示會上網搜索客戶或用戶的評論。另據搜索引擎營銷公司Bright Local調查結果,71%的美國消費者會閱讀在線評論,以此來判斷本地商家的好壞。

不過,它的點評模式並不能得到所有商家的認可。比如 Yelp-Sucks和IhateYelp等網站已經出現,這裡到處都是「被Yelp過」的店舖發表的抱怨。甚至一些本地商家稱,他們一直被迫以支付廣告 費的形式向Yelp行賄。這也正是如今Yelp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何協調好它與各地商舖的關係,應對隨時發生的糾紛。

更值得一提的是,Yelp 75%的訪問都直接或者間接來自谷歌,而谷歌也在推廣自己的點評產品Google place,雙方的競爭關係很可能意味著Yelp流量因此下滑。

儘管CEO聲稱希望Yelp打造成本地化的亞馬遜,但由於運營費用居高不下,三年來Yelp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1年其虧損擴大至1690萬美元,高於前年的970萬美元。

張濤則認為,要建成一個真正的本地消費平台,提供信息、提供優惠和移動服務這三塊缺一不可。而Yelp錯失了後面兩部分,即團購網站和LBS服務。「單一的信息平台模式讓它不能成為一個根本上的本地消費平台。這會讓投資者對它未來的股價走勢有擔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9

[轉載]巨柏投資祝朝安:尋找低估值的企業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5o.html
投資的路還很長,再學習!

來源:雪球  作者:王星Vincent

 
 
7月底去深圳拜訪了巨柏投資的@祝朝安 先生,地點就約在祝先生家裡。去了才知道,祝先生家的地段超好,就在深圳著名地標鄧小平畫像附近,靠近荔枝公園。他說自己在2002年有一個判斷,就是中國要慢慢開始發生通貨膨脹,這促使他馬上做了兩個事後看無比正確的決定:買房子和買港股。

對祝先生來說,價值投資很重要的是要找到「低估值」的交易機會——並不是說買茅台就是價值投資。另外,祝先生認為目前大部分國內的投資者太看重損益表,而其實往往資產負債表才能透露對投資更有價值的信息。

下面是聊天記錄,供大家參考。

主要觀點:

1)價值投資很重要的是要買到「低估值」的好交易,而不是說買好的公司。並不是你要買茅台就是價值投資,不買績優股就不是價值投資。

2)損益表實際相當於上市公司的面子,底子實際上還是資產負債表。我們投資人過度關注了損益表。其實價值投資者更多的還是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石,然後才延伸到損益表。

3)中國現在絕大多數股票都有泡沫,你在買一個泡沫的時候,無疑要抓一個救命稻草,這個救命稻草就是損益表。只有損益表的高速成長,才能給你一個幻覺或想像。

4)現在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不太考慮銀行的,中國股市見底可能還是要賴於銀行業風險完全的暴露。

5)價值投資不是尋找完美企業,對企業十全十美的要求是一個誤區。對企業不要做那種一廂情願的完美化處理。價值投資者是關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6)很多股民牛市裡投資股票賺錢了,他就認為他會炒股票,其實他不一定會。可能到我們這批人50-60歲的時候,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才能出現。

問:怎麼看現在的市場環境?
答:我覺得隨著市場的下跌,投資機會越來越多了,但是可能離底還是遠了點。現在這個階段可能大家感覺跌不動了,也許還會反彈一點。但是下跌的大方向還沒變,中國股市見底可能還是要依賴於銀行業風險的完全暴露,之後可能整個中國經濟才會完全見底。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中間過程可能還會反覆一點。我是覺得上的機會,概率很小。中國現在方方面面所處的階段,都沒有一個動力,讓我們這個大泡泡再吹起來。

問:銀行現在低估麼?
答:對於銀行,其實分歧是很大的。現 在市場上很多人談論銀行被低估之類,實際上這種談論方式,都不是價值投資者談論的方式。這種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銀行利潤的穩定性。我覺得現在真正的價值投 資者是不太考慮銀行的。你只要關注到銀行的風險,思考下中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你都不會去太顧忌這些幾倍的市盈率,它對你來說沒有什麼誘惑力。如果1倍市 盈率又怎麼樣?這其實是說銀行股以後要虧損了。股市有時的確能超前反應。

問:也有人說現在市場對銀行是過度反應?
答:我們現在銀行槓桿很大。如果把銀行做個模型分析的話,我們銀行面臨的風險應該很大的。而且你要瞭解市場的規律和情緒,才會對做判斷有幫助。現在的銀行報表還沒轉負呢,還是表現很好的時候。等到銀行報表轉為利潤下滑的時候,那時候整個是市場對銀行的預期就完全會變。等預期變為現實的時候,人們對銀行的預期就會更弱化。所以應該等它的PE升高的時候再買

其實這方面,我在投資上是有經驗的。很典型的是我2003年在香港買股票的時候,那時候看PE都高,有些公司甚至是虧損的。但是公司價格非常低廉,只有幾 毛錢。那時候你要是死套價值投資的邏輯,根本就沒有交易機會的。其實投資者在探索的過程中,很容易注重三大報表裡的損益表。實際上這相當於上市公司一個面 子。上市公司本質或者說底子,還是資產負債表。實際上我們投資人過度關注了損益表。這跟我們的市場階段有關的。因為中國現在絕大多數股票都有泡沫,你在買 一個泡沫的時候,無疑要抓一個救命稻草,這個救命稻草就是損益表。只有損益表的高速成長,才能給你一個幻覺或者想像。

所以我們的投資人,投資成長股的特別多。因為你買的太貴了,如果沒有成長你整個投資邏輯就崩塌了。其實價值投資者更多的還是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石,然後才延 伸到損益表。我們這個市場應該講過去整體給價值投資者提供的機會並不是特別多,有可能你在一個大牛市中,選擇了一個成長股,然後就被動的成為一個價值投資 者。很多股民牛市裡投資股票賺錢了,他就認為他會炒股票,其實他不一定會。可能到我們這批人50-60歲的時候,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才能出現。一個真正價值 投資者的培養過程,悟性極高的人也得經歷兩個週期,否則根本沒法檢驗他方法的正確性。這個過程還是蠻複雜的。

問:也有人研究過銀行報表,認為即使最壞情況發生,目前的股價還是有吸引力的?
答:銀行的運作模式就是這樣。什麼叫展期?在國外感覺很荒謬,比如還不上就是還不上了,你就該處理處理,你又擺在那。 報表上還算著利差。你說銀行風險沒有累計麼?我說銀行有多大風險,只能做一個定性的判斷,就是銀行風險太大了。但是最後表現出來的數據多少,你無法判斷。 價值投資者不需要追求多精確,而是模糊的科學。你去追求精確,也沒法精確,銀行的行長他都不知道下面誰給誰做了一個灰色交易,放了一筆貸款。中國銀行業出事是早的事,說不好到最後猛的一下計提,瘋狂計提巨額虧損。中國銀行業你要是知道他的放貸模式和那些人是怎麼做信貸的,你如論如何不會相信它不會有問題。不過最後銀行出問題,政府可能只能印鈔票救了。

問:怎麼看通脹和投資的關係?
答: 政府的目標其實是要保持幣值穩定的。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通脹的確是投資的大敵。中國政府實際上是把印鈔票當做一個興奮劑嘛,一不行就放鬆銀根,但是 他們不知道後果是什麼。這種在非洲都做出很好的表率了。它最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所以通脹,中國現在還看不到很好的遏制辦法。像銀行這麼大的 問題,似乎最後的解決手段還是要靠發票子。

問:講講您是怎麼入行的吧?
答: 我1995年開始搞證券,先後在券商研究自營部門和基金投資部門工作。在中國其實真正注重投資方法的,大致都是有了基金以後。剛開始大家都是技術交易,那 時候上市公司披露做的也不是那麼好。而且當時股票總數也很少,基本面能看的不多。如果真正用價值分析方法的話,估值根本掛不上鉤。那個年代是股票供不應 求,大起大落,政策不穩定,就是一個投機交易。要是你有足夠多的資源,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發一筆財,搞內部股啊什麼的。

真正投資還是引入基金以後,大家才對投資方法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基本到2003年,價值投資才慢慢興起了。那時候券商來了很多海歸,還有大量的企業要 上市,還有資產管理業務的引入,使得大家對投資管理的專業化有一個探索。這方面我的體會還是香港市場。當時國內跟股價能找到邏輯關係的標的不多,但是到了 香港你就能很清楚。而且香港市場很容易出現低估。那時候香港市場對中國股票的瞭解還是很滯後的,再加上股票基本面和估值之間能找到很好的聯繫,所以你能明 顯感到低估並找到很好的機會。那時候香港股市裡,價值投資的有效性還是很強。比如你這個股票你發現了一個問題,然後去放空,只要不被逼爆倉了,最後股價還 是能反應出來的。他的有效性比國內要好很多。

問:自己的投資理念變化?
答: 開始的時候,基本上是比較模糊的。那個年代文革剛結束,高校裡的老師能有多少懂經濟的。到後來隨著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加上我們在深圳能很方便和海外交 流,包括國內出版了很多投資的書。這方面一方面自己去投資思考,廣泛閱讀,更重要的是一種投資的體驗。這個非常重要,就是你要有足夠的投資案例交易和經 歷。或賺錢或虧欠,跟你的方法論和對市場認識的調整。

問:您曾經的投資經典案例?
答:02 年的下半年,那時候我對宏觀經濟做了很準確的判斷,那時候我覺得中國慢慢要發生通貨膨脹。但當時也沒看到房價能漲那麼高。那時候我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先買 房。所以那時候我房子買的很便宜,而且都買在最好的地段。第二個決定就是進入香港股市。那時候國內市場和香港市場比起來,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你無論如何 不會選擇國內股票。香港那邊的國企股真是太便宜了,才幾毛錢。那時候我們和香港同業的交流,他們完全看不到機會。他們會覺得你們國內的股票就該幾毛錢。當 時香港市場的一些大的投資銀行包括高盛,他們基本上都不是很看得懂。那時候我很清楚的記得,像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發的很多報告都對中國的看法很負面, 基本上都是賣出,都不看好。

我開始做鋼鐵股,那時候股票都是7-8毛錢,9毛都算貴的。但是那些股票很快都能漲到2塊錢左右。我就再下來找那些基本面更紮實的股票。因為股價漲上來以 後,價值投資者一定是股價一高的時候,對基本面的要求標準就越高。這就是基本面控制。那時候我做了東方電機,之後在香港漲了多。當時去看東方電機,才2快 多錢。那時候我就看好它巨額的預收賬款,估值又便宜的不得了了。那時候看市盈率看不出來,因為業績還沒釋放出來。但是後來它業績都做到2塊多,那時候股價 最多都漲到了50-60塊。那時候炒的股票太多了,什麼燕山石化,
$中國石油股份(00857)$,我進去的時候都到2塊了。

國內這部分,我是2010年搞了一個陽光私募。那時候我對市場看法是很負面的,當時市場是在3200多點。我成立以後買的唯一一個重倉股票就是
$貴州茅台(SH600519)$, 成本110多,當時就覺得也就它那個估值和未來靠譜。我當時做的判斷,就是茅台酒未來要漲價。最能反映通脹的國內上市公司是誰?就是它嘛。市場低迷的時 候,尤其是熊市,基本面上的要求是可以放鬆的。如果低估值如果能把你基本面不太好的地方COVER掉,依然是好的機會。價值投資者不一定是很歡迎大牛市 的。

問:很多人覺得很苦惱,感覺除了茅台,中國沒有真正的好公司。您怎麼看?
答:我覺得中國有好公司,數量也不是很少。像萬科什麼的都可以啊。對企業十全十美的要求是一個誤區。對企業不要做那種一廂情願的完美化處理。你說
$蘋果(AAPL)$也不是完美的,茅台也不是完美的。比如茅台股東利益的流失也很多。企業幾乎沒有太完美的

問:那您覺得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
答:我更多的還是市場潛力和利潤能力。比如萬科是一個不錯的企業,但關鍵是不是有好的交易機會。比如現在萬科這個價格,可能我也不一定願意買,因為只是個很普通的機會。如果是單純搞配置是可以的,但價值投資者更重要的是獲得不錯企業的特別好的價格。

問:這種機會很難等吧?
答:這個是跟你的覆蓋面有關的。有些公司可能有機會的時候你不是特別熟悉。像
$伊利股份(SH600887)$也有這個機會。你要在機會出現的時候,對這個企業很熟,還要有一定現金儲備,有一定交易量,敢重倉,這個都不是一個容易做到的事情。現在我更多關注的是那些暴跌後的股票。為什麼我前段時間出手買$恆瑞醫藥(SH600276)$,到現在也有20%的收益,因為它是經過長期調整的。公司基本面也很好,下跌了足夠長的時間。有時候你對底的判斷,不是主觀形成的,是它陰跌足夠長了,基本上安全性已經很好了。

問:雨潤這種公司會碰麼?
答:
$雨潤食品(01068)$上 市半年以後看過,分析以後就放棄了,放棄的具體原因不記得了,但肯定也不是因為報表太複雜。我買一些股票,比如味千拉麵那種,我買的時候還很低。包括中國 生物製藥,我買才1塊多,我很關注的是股價是不是絕對便宜。要找一個不錯的公司,看到透,又足夠便宜,用足夠低的價格買,是最重要的。包括宇通,我當時進 去的時候只有不到20億的市值。那時候市值很低。那種機會找便宜就是找低估,這確實很難做。你要有足夠的覆蓋面,要對各行各業商業理解。

問:什麼樣的公司您不會碰?
答:
$中國石化(SH600028)$,在我看來,它一塊錢都不值。因為中石化的報表是崩潰的。中石化為什麼發短債,它現金流根本不行,很差的。如果沒有政府做後盾,他基本上是崩潰的。很多認為中石化很強,其實一點不強。那個報表你要看明白了,是個崩潰型的報表,很多利潤都是財務型的利潤。中國這樣的企業特別多。比如$中聯重科(SZ000157)$$三一重工(SH600031)$,很多人認為是價值投資,賺了很多錢。到了現在,誰在價值投資?也不是公司研究型選手,很多也是偽價值投資者。

問:做投資這麼多年,講講您對投資的感悟吧?
答: 其實做投資做到現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還是找標的,還是個股的選擇。投資人很多時候過度關注市場宏觀,宏觀當然很必要,但是它的研判具有持續性長期性。比 如對宏觀週期的判斷,這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能改變的,這個趨勢可能4-5年。所以更多具體工作還是公司研究。股票裡面投資人面臨很大的一個困難, 就是對你選擇的堅持。就是當你面對市場消息和信息不對稱的時候,是不是能堅持你自己的價值投資。我們中國的投資人,尤其是在券商混過的人,面對的很大一個 挑戰,就是各種各樣的信息會去誘惑你,而你到底伸不伸手。有些人被這些誘惑了以後,最終在價值投資的這條路上是走不下去的。價值投資最終能做成的人,一定 是有價值投資體驗的人。必須得有很堅實的案例,你投了而且重倉投了,最後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才能體會到價值投資真正的好的地方。

問:您是怎麼定義價值投資的?
答:很重要的是要買「低估值」,而不是說買好的公司。 第一是你要對公司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個公司好在哪,壞在哪,整個企業運行的態勢要有清晰的認識。比如並不是你要買茅台就一定是價值投資。你要買另一家績 差股就不是價值投資。這裡面很重要的是,你要能通過你對公司的理解對它的價值做出一個恰當的判斷。但是這裡面誰也做不到很精確,而且這個精確值就不存在。

同時你要等到一個比它估值低的交易區間。就是說你僅僅瞭 解清楚一個公司,而等不到一個好的交易是沒有用的。價值投資並不是單一的一個環節。比如我研究公司研究的很好,然後我就去買股票,這不是價值投資。這樣做 的回報在市場上經常很差。比如可口可樂可能在過去10年基本上是沒什麼回報的,因為它沒有低估。對公司理解清楚了以後,同時找到一個好的交易區間,做一個 好的交易,這才是價值投資。

那為什麼價值投資經常和長期持有聯繫在一起呢?基本上價值投資必須要通過時間讓市場認識並反映出這個價值,你才能獲得價格和價值回歸之間的收益,這是需要 時間的。但事實上,很多投資者會把長期持有放大化。實際上看估值和找低估的交易價格是很難把握的事情。就是說你這個股票跌了,跌到什麼區間才叫低估?最近 很多股票都在殺跌,比如
$四維圖新(SZ002405)$, 從40塊一下跌到12塊了,如果這個過程中,有些投資者認為20塊就算低估了,可能就進去了。所以你看巴菲特,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對那些出手的股票肯定 也是長期跟蹤的,他只是在那裡靜候一個交易的機會。所以交易時點的把握,在什麼樣的位置找到什麼樣的標的,這個其實是價值投資者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 等待一個機會。

問:價值投資和偽價值投資有什麼區別?
答: 一個是你對低估的選擇和判斷。你到底能不能買到低估的東西。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僅僅是第一步。所謂價值投資,一定是價值和價格的關係,所給你提供的交易機 會。但是對價值的評估是很主觀的。這就是方法論的問題了。在中國我觀察,財務報表真能看懂的人不是很多。財務表表能看懂其實是個很複雜的東西,它們之間的 勾稽關係。而且報表底層反映了一些東西,如果對這個東西能很好理解,是能幫你很好的瞭解企業的商業模型,它創造價值的過程,和他是否真的具備價值。現在很 多企業報表是虛的,告訴你盈利是增長的,但是是通過一種報表操縱,調節。甚至很多企業根本沒有實際盈利,都是應對上市的。價值投資者一定是不能被表象縮迷 惑,一定是能注重深層次的東西。如果僅僅是一個表象,每股收益,PE什麼的,那價值投資就太簡單了。還有對企業的財務結構的關注,包括風險度怎麼評估。其 實風險評估是最難的。其實所有高校關於風險的講述都是錯誤。但在中國高校裡,和CFA考試裡面都是這麼考,用數理統計,算出一個數來。那怎麼能是風險呢?

問:您覺得風險是什麼?
答: 風險就是投資損失幅度的可能性,就是價值和價格之前的關係。價值投資者利潤的源泉在哪?他就是獲取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這個收益啊。對風險的研究是整個投資學 裡面最薄弱的一塊。在估值的時候你有沒有對風險評判做出一個分析?我估計多數投中石化的人是沒有研究過的。還有銀行,我看到有基金經理持有銀行持的很執 著,包括私募,一直重倉銀行股,堅守到現在。對這些都沒有考慮到風險。其實市場中對銀行的風險討論的蠻多的,但似乎有人就堅信銀行損益表的可靠性。

問:不同類型企業的風險有不同麼?
答:每個企業的風險點是不一樣的,有些案例,像工程類的,是貨款不能回收的風險。最典型的就是
$四川長虹(SH600839)$。很多公司都有這個問題,有些企業幾乎採取了傾銷性的政策,就是用賒賬銷售來擠佔市場。結果給自己帶成很大後果。還有一個是中興通訊,如果對企業研究深入的,其實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中興通訊(SZ000063)$的暴露絕對不是今天。它和長虹一個毛病,在企業治理方面是有問題的,用一種激進的,不負責任的,一種銷售策略,甚至裡面有灰色的東西,把公司產品拿走了,帳掛在那,報表給你做出利潤來,最後其實是一場空。這就是虛假銷售,為自己牟利。這種你仔細分析的話是有跡可循的,財務質量公司差異很大。

問:這種分析方法是怎麼練出來的?
答: 你要理解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係。要有很嚴格的訓練。只知道會計那一套是不行的。要自己去開發一些方法,做模型。首先自己要去理解,理 解了以後要建立一套模型。比如說一個圖表,或者一個結構圖,其實都是最簡單的模型。通過不同模型的搭建,建立數據之間的關係。比如你只是看到應收賬款不斷 增長,經營現金流持續負面增加,現金下降,固定資產規模龐大,這種企業通常是不可靠的。建立模型就是要把所有的數據都放裡面,更有效的觀察他們的關係。比 如你看一個報表可能1小時才能明白,如果你建立一個模型,可能很快就能看出來。這個就是一門藝術和經驗的積累。這個投資方法是很重要的。

問:您平時主要都是哪去看研究?
答: 我們需要的研究是對公司商業模型的判斷,包括產品價格的走勢,研發等。現在券商的研究報告是不足的,看問題的角度和在股市裡的投資人的想法是不太一致的。 我們作為投資人,希望研究更貼近現實。但是我們注意到一些券商的研究,基本上一開會就搞推介,幾乎都是一種推銷模式,都是他給你講好的多。他不給你講風 險,負面以及如果達不到預期的情況是怎樣的,這樣實際上是和實際的投資預期離的很遠。你比如像很多募投項目的預期,你翻看研究報告,多數都會比實際結果要 樂觀,基本上90%以上都會是這樣。這就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就是這種工作模式和思維模式決定了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樂天派。它並不是一個貼近現實的投資。但 是我要是真金白銀的買一個股票的話,我肯定要考慮市場的實際結果,反而不是說我活在一種幻想中。我們現在可以獲得的網站啊,或者說工具啊,他們存在的問題 都是這樣。對公司的研究都不夠深入。我現在很苦悶,上網我找不到什麼東西看。你說現在網站我主要就看公司版,但是做的都不是很好。

參考資料:
1)投資業績
[转载]巨柏投资祝朝安:寻找低估值的企业
http://simu.howbuy.com/jubai/P00437/lsjz

2)個人簡歷
@祝朝安, 巨柏投資執行董事兼投資總監:經濟學碩士,先後就讀於天津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證券從業經歷15年,具有豐富的證券研究和證券投資工作經驗。祝朝安先生 歷任大鵬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大鵬證券證券投資部投資經理;第一創業證券有限公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經理;鵬華基金投資管 理總部專戶投資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17

資產賬面值的重要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相信這裡不少blog友跟止凡都有同樣概念,就是認為資產賬面值不太重要,注重現金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少blog友都是「食息派」,月月除了工作上出糧之外,還月月有利息派,認真和味。一向都不認為資產賬面值在非買入賣出時有意思,但之前看了一篇文章之後,又有另一個體會。

所說的就是看過的一篇imoney有關投資海外物業的文章,其中有提及一種投資方法,就是透過一家叫環置的投資公司,可以買入部份海外物業的股權,有點似集資買股票,其實概念跟房托基金(REITS)很相似。然而,實際上是投資者可以透過公司與其他不同的投資者共同擁有物業,即有點像跟幾位朋友夾份買樓放租,而且這是海外物業,還有管理團隊。

這是一個很好的操作,當然還是這句話,就是不熟識的不要投資,投資前必須先瞭解清楚。不過,這樣的一個操作,跟資產賬面值有什麼關係呢?當我看到文章的尾聲部份,才發現原來客戶必須為專業投資者,即個人資產達100萬美元以上,資產不足者根本不需要考慮,因為人家不容許你參與。

記得富爸爸某書中也有提過類似的情節,當年作者Robert當兵後回來,見到他的富爸爸跟親兒子正在討論投資項目,Robert表示他還沒有工作,希望可以加入他們的投資項目時,富爸爸兒子就吞吞吐吐地解釋,指他們正在討論的投資項目只能給專業投資者參與,否則是違法的。我不知道環置投資公司這些項目是否這個原因,不過我感覺到資產賬面值有其意義。

富豪榜經常把富豪的資產量化及比較,看來意義不大。資產賬面值的實質意義何在呢?其中一個實質意義是當資產賬面值足夠高的話,就可以成為專業投資者,亦有機會參與很不錯的投資項目,其回報可以非常高。另外,專業投資者在銀行的服務收費都好像比一般人低,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正所謂「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世界不少發達國家都定下了這樣的規定,把一般投資者拒絕於一些特別的投資項目之外,原因是非專業投資者財務知識不足以保護自己的財產。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現實是很有問題的,問題是一般投資,即金、股、匯及衍生工具,其殺傷力同是非常驚人。

投資本來就需要財務知識,但又要再分開危險與不危險,財務知識不足的話,投資什麼都會危險的。各國政府間接地收起一些高回報的項目,保留其他所謂「不太危險」的投資給予一般投資者去買賣,事實上一般投資者又不是真的能得到保護,最後就人為地製造出「老鼠跑道」及一般投資者「慢慢玩」。

對這些資產賬面值問題,我從來都不太在意,亦不是對專業投資者的投資項目突然有興趣,只是發篇文章談談其有用的地方,亦可讓自己有個目標,到時可以大口氣一點地說,對於參與這些專業投資者才可以參與的投資項目,是「不為」非「不能」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29

財務智商(19):絕對值與潛在值的矛盾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0980

市場主流簡單地以同區不同物業比劃,作為新盤開價高低的指標,實乃過於簡化。筆者認為投機與投資最根本的分別,前者著重點是方向,比如市盈率19倍入市也不要緊,只要有辦法在23倍時出貨,已有兩成升幅;後者則著重購入點估值的高低,比如12倍時入貨,即使後來跌到10倍甚至更低,最終仍可獲利。樓市此時估值高(從租價比率或租金回報衡量)但方向上的處境,是典型的「投機市」而非「投資市」。反而股市是估值合理而後向未明,是適宜逢低建倉等收割。

無論新盤定價又好,二手市場的叫價亦好,越是高價,越把後市潛在升幅透支,甚至將會有一天超出基本因素所能反映。九七時兩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六千元的天水圍及八千元的深井,直到今時今日,亦是遠離家鄉。

歸根結底無論樓股市場,或小如炒賣郵品甚至比如世界盃紀念品之類,有些價位只存在於某時某地所營造出來的市場氛圍,當此種氛圍不復存在,此等價格亦將永遠消失。用樓股為例或太沉重,就拿郵票為例,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紀念小全張票面值5元,筆者在網上找到一拍賣網,有以下描述:

「由於圖案非常精美,該小型張在97年曾火了一把,最高曾炒到近百元的價位,近年郵市不振使該小型張的價格跌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低位,投資價值現在已經完全凸現,一旦郵市回暖升值空間非常廣闊!」

青嶼幹線小全章

筆者手上也有一疊,買入價不是伍圓,也不是佰圓,而是$1.5,大概是五十張吧!數也懶得數。大家想想與樓市的關係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94

多大市值的公司更有投資價值? 江怡曼Emay

http://xueqiu.com/3423164541/29277617
前段時間,和一個投資人聊天,他跟我說,會比較喜歡從50億元——100億元的市值、,年淨利潤在2——10億元的公司中尋找投資機會。
之前我看市值這個指標比較少,其實有蠻多人會用這個指標來作為估值判斷,而相對於PE,市值也有市值的優勢。

市值估值法的由來

以前分析一些市場牛股的時候,發現小盤股特別容易炒作起來,今年以來受關注度比較高的LED板塊,我採訪的一位私募就沒選白馬股,而是選擇了一隻小盤股,也是一隻小市值股,事後證明這只小市值股的市場表現果然明顯超越了白馬股。

如果僅僅認為這些小市值股票股價的上漲是由於資金炒作更容易使然,顯然不夠全面。

投資人在投資小市值股票的時候往往有這樣的邏輯:這只股票現在業績不怎麼樣,但是面對的是上千億元的行業空間,那麼作為行業龍頭,市值起碼有多少多少。

影響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來,無外乎兩大因素:一是內因,為財務因素,即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二是外因,為非財務因素,即市場對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發現、認同,甚至溢價。

做估值很不容易,給成長股做估值更加不容易。母雞還沒開始下蛋,業績還在虧損,PE都還是負的。而這個時候一些投資人選擇了用市值來給成長股做估值。

鼎鋒投資張高告訴記者,市值是成長股重要估值法之一,有幾種方式評估市值:一是評估公司未來的利潤成長空間,考慮合理的PE值後,市值應該有多大,二是對比行業的標竿企業或者類似企業的市值。

他認為,市盈率估值是經過時間檢驗的估值方式之一,不會過時,在90年代科技股泡沫時也曾經被質疑。但對於部分非線性增長的,商業模式獨特的互聯網公司或生物製藥公司,不能用簡單的市盈率進行估值,應綜合評估公司未來的市值空間和產品技術價值或商業模式價值,對於偏製造業的線性增長公司,市盈率依然是很好的方法。一些科技股符合報酬遞增的經濟規律,市值空間是主要的估值方式。

牛股們市值的高速成長期

我想查閱一些股票在歷史上的市值變化規律,於是就統計了近十年來市值增長最快的幾個領域。仔細一看,發現市值增長排名靠前的公司中,好多都不靠譜,因為不少公司都是重組而來,以券商尤其多,此類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就不討論了。

真正在這十年靠著「內功」而非「外力」實現市值增長的,還是白酒、中藥,以及特殊的製造業,分別以貴州茅台(600519.SH)、云南白藥(000538.SZ)以及格力電器(000651.SZ)為代表。

2004年初,茅台的市值為76.84億元,到了第二年翻一番為144億元,到了2006年初,為215.28億元。

查看原图
而其市值真正的「高歌猛進」從2006年開始,當年年初市值為215.28億元,到了2007年初則達到了800億元以上,到了2008年超過了2000億元。

所以,對貴州茅台而言,其市值的快速成長期是從200億元——2000億元這個區間,大概花了三年的時間(2006年—2008年)。

格力電器的快速成長期是從50億元——500億元,大概花了四年的時間(2006——2010年)。

云南白藥的市值要小,走得也更加平穩。其市值的快速成長期是從30億元到300億元,花了五年左右的時間(2005年——2010年)。


由此可見,不同的行業內的公司,市值的高速成長階段並不同。

市值選股法,或許可以避開一些風險

市值選股法,說到底不過是考量一隻股票的眾多方法之一,並不能指望單純依靠這一指標就讓一隻好股票「脫穎而出」。

但是,正如有時候用市盈率指標可以避開一些風險,用市值來考量股票也可以起到「避險」的作用。

比如說銀行股便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到1倍的PB讓其看起來多少還是挺「誘人」的。但是參照中國的GDP在世界的佔比以及銀行股市值的佔比,會發現國內的銀行股總體市值還是太大。

而國內的一些公司的市值也會有點高,尤其是在對比美股之後,如湯臣倍健(300146.SZ)目前的總市值為200億元,而美股市場上的保健品龍頭GNC目前的市值為35.11億美元。

湯臣倍健是一家好公司,但是它的市值比肩國際保健品龍頭GNC是否合理呢?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59

淺談阿里高估值的合理性 蟈蚋蛉

來源: http://xueqiu.com/4079378037/31675957

淺談阿里高估值的合理性

這個題目是真心的不帶嘲諷的。
走到今天這個當量,阿里的高估值是完全合理的。包括他背後的資本也是存在即是合理,沒有蛤孫阿里也沒法逼退軟銀剝離支付寶。支付寶落在華人手里總好過在日本人手里吧?沒有陳元也沒余額寶的通行證。所以這都不是看空阿里的理由,包括假貨訴訟之類的也是。
我的觀點是阿里估值可以參照兩點:支付寶交易量的增速和消費人群的增速。這兩個是支撐阿里估值的兩腿。支付寶交易量決定了天量沈澱資金,而消費人群的當量決定了大數據的深度。這個邏輯和facebook的價值是一樣的。在大數據時代,單個人群的數據是不值錢的,但一千萬人,一億人,甚至十億人當量的數據價值就是幾何級數增值。有了這當量的數據就可以深度挖掘消費習慣從而定向投放廣告提高營銷的到達率和深度。這也就是阿里手中兩個利器:資金流和信息流。只要這兩個不停止增長那阿里的價值就沒有天花板。(寫到這我都想吐了,肉麻)
而且阿里對整個商業價值鏈的深度滲透也形成了強大的壟斷壁壘,甚至比騰訊和百度都強。你試想下:假如明天阿里杭州總部兩萬人消失了,連帶整個網上商業體系崩潰帶來了數千萬人級的失業快遞~跟單~賣家~這是任何政府都不願看見的,所以這也使得阿里不會被政治斬首。而騰訊啊百度消失了也就這樣,大不了換個聊天工具換個搜索引擎。這就是差別,本質的差別。所以中東沙特那群土豪狂買阿里股票是對的。買的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未來。阿里至少是facebook+ebay+amazon的市值,也就是信息流資金流商業平臺的總和。中國本身的當量就是十億級,再包括海外市場非洲的經濟增量,做到20億當量是沒問題的。
但這也反映一個事實就是BAT三家包括小米已經形成互聯網資本霸權。這幾頭巨鯨封殺了互聯網所有創新公司,出一個新東西我可以抄你,抄不了可以投資你,投資不了可以舉報你(比如快播被滅)比如阿里投了陌陌和蝦米之後,感覺這兩個app都變複雜變沈重了,以至於我都把他們刪了,當然也有原因是聽歌有豆瓣和網易這種獨立的加之沒有心情約炮。
總的來說,你我都是大阿里的受益者,無論有沒有直接在阿里上購物,阿里的商業體系都實質上降低了中國的宏觀稅負,(如果哪天政府想要堵上稅收漏洞那就是阿里最大風險)中國不健全的商品流通體系也被修補短板,現在想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也是千難萬難。反觀萬達商業地產則是分分鐘就被斬首,你說同樣是做商業地產,一個線上一個線下,線下建房子擴張的速度再快有阿里增加服務器的速度快??所以就算這次萬達不是因為美元加息在即渴死在半路不得不上市賣資產給股民,也未必是能長久經營下去。至於建好運行的萬達廣場確實是有其價值,因為畢竟體驗式消費是無法線上替代的。但萬達這種高杠桿高流轉運作方式,遇到資金利率變化最後難免被斬首換東家(嘿嘿那豈不是會有很多萬達寡婦)而現在萬達才來高薪挖角做電商真有點窮途末路的感覺,這真不是花錢就能做好的,何況萬達也沒啥錢。阿里錢多的是大可等萬達資金鏈斷裂了出手收購萬達廣場資產輕松完成O2O線下布局,而萬達想要玩電商線上那真是難於登天。如果萬達都做得成那早三年轉型的蘇寧沒理由做不成啊?

失眠吐槽非幹貨勿投幣,不喜勿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14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5189715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比如說:
澳洲的
Mount Gibson Iron Ltd代碼 MGX:ASX鐵礦石公司。
說起來這個公司也是一個與中國息息相關的公司,不僅市場在中國,股東也大部分來自中國。第一大股東是在香港上市的$聯合地產(香港)(00056)$    ,MGX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也就是聯合地產的行政總裁,第二大股東是首鋼,也占有董事會席位。
股價從2012年的2.5跌到現在的0.245,跌去90%。
現在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20%,銀行貸款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怎麽也不至於破產。
公司連續5年都沒有資本動作,沒有配股集資等從市場拿錢,非常幹凈。審計的事務所是安永,且兩個大股東有一定制衡作用,財務造假可能性很低。
董事會主席有一番話我很欣賞:

“Our discipline has also protected shareholder value by avoiding unnecessary share dilution, with Mount Gibson’s total issued share capital increasing by only 1% since 2009. This also sets us apart from the majority of our competitors, who have multiplied their number of shares outstanding, and shareholders should take comfort in our proven ability to effectively manage capital effectively.”
與大多數澳洲礦山類公司不同的是,該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資源發展,而不是大額圈錢配股發展並攤薄已有的股東權益。


最近5年現金流非常強勁,經營現金流遠遠超過投資支出,每年都堅持分紅,最近1期派息4分錢,相當於股價的15%左右。
現在的市凈率只有0.2,公司每股凈現金資產是股價的2倍,這還不包括公司擁有的現金牛礦山,存貨和應收款等等。
股價低於凈現金的公司很多,但是相當於凈現金50%的公司就很少見了。
看市盈率的話,也只有3倍多,最新的一個季度產量上升部分彌補了鐵礦石價格下跌的風險。
我估計2015年利潤可能大幅度下跌,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凈資產和負債狀況,即使不賺錢這個價格怎麽也是值得的。
就是不知鐵礦石價格什麽時候回穩,也許3-5年吧。
長期持有的話,大概率盈利。
目前的情形讓我聯想到2009年港股小盤股遍地是黃金的情形。如果不是鐵礦石暴跌,根本沒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現在股價往下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上升的空間就非常大。
本人今天早上開始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77

最佳雇主調查》老闆懂得栽培 送貨員也能當主管 幫員工加值的公司 獲利多三成!

2015-03-16  TWM
 
 

 

你對好老闆的定義是什麼?「薪水給得好」是大多數人的答案。但是,《今周刊》與怡安翰威特合作的「最佳雇主調查」發現,加薪只是便宜了事!好老闆,不但會挖掘人才,還會幫員工加值。

撰文‧楊卓翰、黃家慧

你能想像,公司老闆居然比你更了解自己?不但看出你的潛力,幫忙打造未來職涯,還在你欠缺的能力上訓練加值,讓你一路升官。

不相信?看過路上騎著黃色機車、穿著黃色制服的快遞送貨員嗎?在DHL(洋基運通)快遞貨運公司體系裡,連這樣第一線的底層員工,背後都有公司完整的系統在幫他規畫工作職涯。

正是這樣栽培員工的行動力,DHL台灣分公司,甫獲《今周刊》與跨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簡稱怡安)合作評選的「二○一五年台灣卓越最佳雇主獎」。

「從基層運務員開始做起,我大概換了四、五個工作崗位,每個職位完全不一樣。從外務員到埋貨、出口理貨到打單,都很『跳tone』啦!」這位專科畢業、「台味」十足的張耕賓早已經不是送貨員,目前他的身分是DHL的資深運務主任,手下有五十名員工。

從零培養:琢磨璞玉

專科生當上DHL中級主管一個不諳英文的專科畢業生,竟然在外商公司當到中級主管,還當選過兩次DHL的優秀員工!張耕賓十七年前進公司時,壓根沒想到自己辦得到。

他說,當時連電腦打字都不會,更不用說什麼管理技巧;但現在他管理五十人,平日要發揮創意優化流程,而他每一次轉職所需的技能,都是透過DHL公司一套細膩的人才管理系統所規畫。

「這套系統稱作『Motiv8』。我們從每一位員工的職涯目標、績效管理,到個人的發展計畫,都會建立資料庫,定期檢視。」DHL人力資源處總監張仰芝解釋。

過去十年來,台灣的實質薪資倒退,但是DHL透露,他們的員工薪資這幾年反而逆勢成長;而且,不只加薪,更重要的是,公司還能幫員工「加值」。

張耕賓就是DHL用這套系統挖出來,藏在璞石中的寶玉。若不是DHL發現,可能到現在張耕賓自己都不知道,其實他已經具備了關鍵人才的條件,不只是能當一位送貨員。他是怎麼展現潛力,讓公司看到?

六十一年次的張耕賓,十七年前加入DHL時,原本機車勤務中心分散在台北市各地,公司計畫把機車線全部集中到市中心來。張耕賓是第一批整合的小組,但是不同單位融合,難免產生很多工作上的差異。

張耕賓當時雖然只是小組長,為了工作順暢,他不斷安撫組員情緒、從中協調,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作法。

制度給力:完整職涯發展

每一位基層員工都有機會

在沒有主管的指示之下,張耕賓自行做出一套工作標準流程(SOP),而這套流程也被公司採用,其後十幾個單位的整合,都採用這套作法,讓DHL的機車單位整合順利。

主管就在這時候注意到張耕賓,雖然他的學歷不高,卻符合DHL公司評估高階主管的「職能五力」,顯示他可能擁有管理的潛力。

原來,DHL在考核高階主管時,是以「職能五力」來評估,包括「幫助客戶成功」、「建立有效工作目標」、「實現績效」、「積極發展自我」以及「激勵他人」五項基本職能。

這套核心職能系統,在全球DHL公司已經針對經理以上職位實行多年,不過,DHL台灣分公司認為,若要做好人才發展,一定要推行到每一位基層員工。

「所以,台灣是率先把這個系統推到一線員工身上的國家,後來才推動到其他國家。」張仰芝說。

就是在這套架構下,張耕賓展現了優越的「建立有效工作目標」與「激勵他人」的能力;但公司也發現,張耕賓雖然在部分項目表現優越,在「發展自我」方面卻不太積極。

「當時,主管常有意無意提醒我,要不要換個職位試試看,問我想不想轉內勤,往管理階層發展。」張耕賓回想,「我一開始不太願意,因為不會用電腦,想到要打報告,就一個頭兩個大,覺得自己一定做不到。」這時候,公司的員工加值系統開始運作,透過公司內部的一套線上學習系統,從最基本的文書處理到管理學基礎,「我就從不會打字,透過課程自己學。主管也會建議我未來的職涯規畫,應該要先學什麼,也會幫我在轉職前準備好該有的技能。」就在公司無微不至的人才培育系統下,張耕賓在DHL的職涯成長一刻也沒浪費。

張耕賓的故事,聽起來像是職場的童話,但是台灣的確有一群頂尖的企業,用完整的人才管理系統,幫員工加值。為了找出這些好老闆,怡安從CEO到基層員工進行全面性訪談,讓上下階層直接「對質」,這樣質化的調查,前後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負責調查的怡安資深顧問暨經理梁希迪透露:「有時候老闆說一套,卻做一套;或是老闆覺得很好,員工卻無感,最佳雇主調查就可以幫企業突破盲點,用專業的角度呈現員工的感受。」

迫切危機:人才外流

外商比本土企業重人力資源怡安將這一年內部訪談數據化,透過四項指標:員工敬業度、內部品牌、效率領導、高績效文化,評選出積分最高的企業。

積分最高的DHL拿下「卓越最佳雇主大獎」,其他最佳雇主還包括:美國運通、宏利投信、美商如新華茂(NU SKIN)。

而這次選拔還有特別針對女性及Y-GEN(年輕世代)的「最佳雇主特別獎」,前者由宏利投信奪得,而台灣麥當勞則是對年輕人最友善的雇主。

從得獎名單不難看出,清一色都是外商,對照出台灣公司面臨嚴重的人才外流問題,是否在人才管理上該改弦易轍了?

逢甲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許士軍認為:「外資公司對人力資源的投資、人員的訓練和重視程度,的確比本土公司來得重。台灣公司還是比較重視技術、財務,對人才較不重視,這也加深了台灣人才外流的嚴重性。」因此,最佳雇主到底怎麼做,也成為台灣企業不得不學的一堂課。

留才關鍵:制度透明

好員工重視機會勝過加薪

此外,事實證明,從數據來看,對員工好,其實對公司績效也有正面影響。這些最佳雇主企業的員工離職率,比非最佳雇主企業低四一%,員工敬業度高出一八%,而且獲利更高出三三%。

當台灣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國內公司和國外搶人才,營運挑戰越來越大時,這些數據充分顯現「好人才,才有好企業」這句話的真諦。

「我們從調查中發現,台灣真正有競爭力的員工,最在乎的不是『薪資』,而是『機會』。」梁希迪說。從DHL和張耕賓的故事可看到,「加薪」不是留住員工的唯一條件,老闆不只薪水給得大方,還要幫員工規畫出職涯發展,不斷幫員工加值,才有辦法吸住真正的關鍵人才。

「我們的人才培育有清楚的行為和價值表率,讓所有人知道我們的人才,到底長什麼樣子。」台灣DHL總經理朱耀杰說,「我們把評選的標準訂出來,公布給員工知道,每位員工都有機會來角逐,然後用客觀、公開透明的方式,組成主管Panel(會議),把重點人才評選出來。」張耕賓就是知道自己在職涯規畫中缺少什麼能力,才能填滿不足之處。在DHL,每一位員工都有主管量身打造的職涯規畫,定期向員工介紹適合他的下一個機會,而現階段應該培養哪些職能發展。

有了透明細膩的規畫,DHL全公司職缺的內部升遷占了四○%,中階主管以上更高達八○%,公司平均員工服務的年資是十二年。

許士軍觀察,本土企業在人才管理上,就是欠缺這種透明的制度,「台灣人都說以人為本,彈性很大。結果主宰企業升遷的卻是『隱形的制度』,老闆說了算。這種潛規則,其實最沒彈性!」

觀念革命:破除舊思惟

人才價格不能用在原料經濟不讓外商專美於前,許士軍認為,台灣得先脫離「原料經濟」的思考方式,「現在台灣社會有一個規則,就是原料沒有漲,價格就不能漲。但是,人才價格怎麼算?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人才加值制度就顯得格外重要。」朱耀杰則認為,企業應該讓員工知道,「員工要自我提升附加價值,在職場上才會有好的發展。如果一直做簡單的事情,不但影響自己的表現,也會影響企業整體的競爭力,」所以,「公司應該幫助員工,帶領員工轉型、成長,這樣公司才有發展的機會。」台灣好頭家出爐!—— 最佳雇主大調查

卓越最佳雇主:DHL

最佳雇主:美國運通、NU SKIN、宏利投信Y-GEN特別獎:麥當勞

女性特別獎:宏利投信

說明:國際人力顧問公司怡安翰威特所進行的「最佳雇主調查」,在亞洲已經有14年歷史。2015年最佳雇主調查從去年初即開始進行,訪談時間長達一年,主要採取質化的深入訪談研究,依以下四項指標評選。

1. 激勵員工敬業和付出。

2. 員工認同公司的品牌價值。

3. 領導階層的政策執行效率高。

4. 公司追求績效的文化融入每一位員工。

資料來源:怡安翰威特

對員工好,最佳雇主績效更亮眼獲利比一般企業高出33%流動率比一般企業低41%員工敬業度比一般企業高18%內部升遷的比例比一般企業高27%註:統計數據為最佳雇主調查企業中,「最佳雇主」與「非最佳雇主」的表現比較。

好制度吸好人才,他們登上最佳雇主

美國運通

說故事不呼口號 員工徹底體現品牌精神美國運通不只利用員工大會,也用徵文比賽來打造員工的品牌精神。台灣美國運通董事長暨總經理郭豐賓說:「我們公司打的是最頂級的服務——以客為尊,這句話大家都會講,但是傳達精神不是呼口號,而是靠故事。」他舉例,有一位信用卡客戶專出難題,某次居然要客服人員幫他規畫歐洲旅遊兩周的行程,「一般客服都會說,這不是我的工作,但更誇張的是,我們的客服還真的幫他規畫好,哪裡租車、加油、餐廳、路線都準備好了,連我也很佩服!」郭豐賓認為,講出真實的故事,「以客為尊」這樣抽象的概念,自然就有畫面,讓員工更好體現。

宏利投信

靠九宮格挖寶 人人都有機會宏利透過全球一致的九宮格「Talent Review」,選定重點培育的主角。宏利投信人力資源總監翟純宜解釋:「九宮格橫軸為績效表現、縱軸是潛能,由主管會議來認定該員工的能力、積極度、領導力。統合之後,被放在最右上角那一格的,才會被列入重點人才。」針對這些人才,宏利也會有一連串的訓練,例如讓行銷部門的重點員工參與產品研發及基金籌備,提供學習機會。

NU SKIN

把員工當公司明星 幫他們搭舞台NU SKIN的組織文化,不像一般企業總經理高高在上,在他們「倒過來」的組織架構下,客戶和合作夥伴在最頂層,員工在中間,而高階主管在最下層。NU SKIN大中華區副總裁姜惠琳指出:「NU SKIN的主管都叫『支援者』(Supporter)。我們不只訂出KPI(關鍵績效指標),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員工達成KPI,他們才是公司的明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