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I分析醫療影像 準確率逾九成 2分鐘完成檢測 紓緩醫生人手不足

1 : GS(14)@2017-10-01 20:10:51

【明報專訊】現代醫學非常倚靠分析醫療影像來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擁有這種知識的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有科技公司就研發出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分析醫療影像,希望利用技術創新來紓緩醫生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現時,該公司已有1套檢測肺癌的軟件正在3家內地醫院進行臨牀測試;若順利的話,可望在1年後正式推出。

視見醫療科技共同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陳浩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是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影像計算分析實驗室「孵化」出來,創始團隊主要是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王平安教授及其博士學生。該公司業務是研究將人工智能醫療影像分析技術應用於輔助診斷和治療,解決醫生人才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

內地病理醫生缺口達6萬人

西醫非常倚靠影像來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有內地網媒報道,2015年內地的醫療影像檢查人次高達14.4億,醫療影像開支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6000億至8000億元人民幣;內地醫生愈來愈難應付龐大的醫療影像分析工作。陳浩表示,有估計指出,內地的X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醫學放射影像,數量每年增長高達30%,但放射科醫生的數目每年增長不到5%。至於負責分析病理影像,如光學顯微鏡拍攝的細胞或組織影像的病理醫生,亦同樣出現巨大缺口。現時,內地只有約9000名病理醫生,以較保守的估計,內地病理醫生的缺口高達4萬至6萬人。若根據美國病理醫生與病牀數目的比例,內地更需要10萬名病理醫生。

此外,一個病理醫生的成長周期長達10年,即使醫院增加招聘和培訓,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另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若在疲倦的狀態下工作,亦會令判斷出現錯漏的機會增加。該公司提倡,利用人工智能軟件分析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減輕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工作量。

以肺癌為例,早期肺癌的典型癥狀是肺部結節,放射科醫生通常要觀察約200至600幅電腦掃描圖像,以香港來說,大概要花30分鐘;內地因為人手嚴重不足,只會用10至15分鐘。至於病理切片影像,1張約1GB至3GB,病理醫生一般亦要在15至30分鐘內,從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壓力相當大。若使用該公司的人工智能軟件來分析放射影像或病理影像,只需1至2分鐘,大幅提高效率;準確率亦逾九成,可以作參考,減輕醫生部分工作量和壓力。

北京醫院測試 料明年推出

視見醫療科技正在研究的,有「AI放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AI病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以及「AI放射治療靶區輔助勾勒系統」。其中,AI放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中用於分析肺部影像有沒有肺癌的「肺小結節檢測和識別系統」,正由北京3家醫院進行臨牀測試。若順利的話,可望在1年後取得中國藥監局的認證,正式在內地市場推出。

AI病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中用於分析有沒有乳癌和子宮頸癌的軟件,亦會在稍後交給內地醫院進行臨牀測試,希望趕及在今年底前開始申請中國藥監局的認證。因此,若兩者都順利的話,到了明年底,該公司將有兩套產品推出市場。至於AI放射治療靶區輔助勾勒系統,用來勾劃出癌症病人體內需要進行放射治療的地方;但這套系統仍需時日才可以臨牀測試。

陳浩表示,雖然公司優先發展內地市場,但亦希望能物色香港醫院參與臨牀測試。該公司初期會將其人工智能軟件安裝在醫院電腦系統內;長遠來說,會考慮透過雲端來提供服務。將來開拓國際市場時,透過雲端來提供服務,毋須派員工上門安裝,會比較方便。

系統應用「深度學習」 分析病症

據悉,視見醫療科技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Deep Learning),來自動分析醫療影像。視見醫療科技產品經理Tsougenis Efstratios表示,該公司在「深度學習」技術方面,擁有4項發明專利,另有4項專利申請正在審批。

他又稱,分析不同病症的「深度學習」技術,其實大同小異,重點需要先找到醫生提供大量案例的醫療影像,以及清楚標明其中的關鍵位置,才能讓軟件學習到日後如何自行分析。

非完全取代 最後仍靠醫生把關

不過,由軟件來分析醫療影像,萬一出錯的話,有機會面對訴訟和巨額索償。Efstratios表示,該公司的人工智能軟件若能取得所在國家的監管當局批准使用,就代表有關當局認可,其風險可以接受。而且,該公司不是提倡以軟件全面取代醫生,而是建議在最後階段由醫生把關及判斷。他認為,只要依足手續,在取得當地批准後,才推出其人工智能分析軟件或服務,毋須擔心訴訟和索償的問題。

明報記者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99&issue=2017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84

【飲食籽】社企推動 每日人手製作 婦女巧手做新奇趣致月餅

1 : GS(14)@2017-10-09 03:07:17

月餅如西瓜一樣,有紅和黃色,是紅桑子芝士味及奶黃味。



【飲食籽:識飲惜食】西瓜形、啫喱狀的月餅,這幾款月餅異常突出。突出的不只是它們的外形,更重要的是箇中的故事和意義。「共廚家作」的概念,就是與餐廳共享閒置廚房,其實這些月餅來自不同社企的計劃,與具有好手藝的婦女製作月餅賣到市面,同大家分享那份用心製作的溫暖滋味。



創作出西瓜月餅的曹佩欣(Kim)說:「我本身是個烹飪老師,是教點心為主的。我的師傅叫怪師傅,在2012年時他過身了,在師傅彌留時,我答應他要將他名字發揚光大,但在香港創業是很難的。我有看過很多的店舖,又有計過很多的數,我想大概要建立一門生意,最少的投資也要四、五十萬。有一次機緣巧合下看到「共廚家作」招募家廚,我覺得可能是一個機會。」所以Kim就決定推出市場上少有也有特色的「西瓜月餅」,如西瓜一樣,有紅和黃色,是紅桑子芝士味及奶黃味。
Kim也說:「因為每一個步驟都要人手做,由餡開始都是由我一手一腳包辦,所以一日只能做很少,只做到大約20盒。」其賣相真的很可愛,切開後也見到用芝麻做的西瓜籽,個人較喜歡奶黃味,焗熱後才吃是最好味的。Kim亦談到對西瓜月餅的期望,「我希望大家收到後,真的覺得開心,因為有時候送月餅好像變了一件例行公事,有些人可能收到太多要掉了,其實很浪費。」



李杏儀(Helen)因身邊很多人都有食物敏感而創作出天然素食水晶月。

家廚曹佩欣(Kim)親手製作市場上少有的西瓜月餅。

最難的部份是畫的時候月餅是要反轉來做的,Helen每下一筆都要很精確。


海藻提煉物做餡 沒麵粉防敏感

而「花好月圓水晶月」是由李杏儀(Helen)設計的,Helen本是一位稅務會計師。她幾年前發現自己有食物敏感,但自己又很喜歡吃東西,就開始學習做點心和甜品。Helen說:「其實身邊很多人都有食物敏感,如月餅多是烘焙類,有麵粉,但很多人都有麵粉敏感,或有蛋敏感。為了不做需焗的和有麵粉的月餅,我盡量用上了天然的材料,做出『水晶月餅』。其實它不是箒喱,是海藻提煉物,還有它可做得很美,我一年前就開始做這類型的甜品。」四個月餅,組成一個四格畫,題目正是「花好月圓」。月餅的畫很立體,把蓮花切開也看到花瓣一塊一塊的。顏色都是天然的,紫紅色其實是火龍果汁,綠色就是葉綠素,藍色的底色其實是蝶豆花,很用心用水把乾花的顏色浸出來。Helen說:「最難的部份是要將月餅反轉來做的,你要很有自信去下那筆,因為不能錯,錯了就整件廢了,因為不能搓回去。」水晶月餅內有不少泰國荔枝肉,是很有嚼頭的蒟蒻口感,味道超清甜。「我的月餅天然沒有防腐劑,保質期只有三天。每天新鮮做,但又有份正職,每天大約只可做十套。其實未必每個人都願意試那麼新穎的月餅,但我希望用一種比較健康的材料,帶出一種新的食品給大家。」



4個月餅,組成一個4格畫,題目正是花好月圓。
四件裝$388

曹佩欣(Kim)決定推出市場上少有而具特色的西瓜月餅。四件裝$168 (每款味各兩件)

Facebook:共廚家作



推出日期:9月22日至10月3日(取貨前最少三日訂購)



記者:張佩君、黃子卓攝影:鄭明川、劉永發編輯:施明慧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1/201588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99

投行亞太交易部醞釀遷港 金管局﹕正增資源人手滿足需要

1 : GS(14)@2017-10-29 22:24:25

【明報專訊】據《金融時報》報道,數家外資投行計劃將金融部門由倫敦轉至香港,以管理更多亞太地區的交易活動,並正與金管局商討有關安排。金管局回應表示,有數家國際銀行主動聯絡當局,表示將亞洲記帳活動搬到香港,能為客戶提供更佳服務、就近亞洲相關資產的市場亦更有效控制風險。

明報記者 余慕恩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摩根士丹利正計劃為在港建立一個記帳單位,處理其在亞太區的交易,該批交易現屬倫敦分行的業務,該行希望未來數年之內將所有亞太區內的交易業務搬來香港。該人士又表示在倫敦記帳是歷史因素影響,亞洲的監管機構的制度與倫敦不一樣,相信搬遷會造成一定成本,但指不會構成「極大」開支。摩根士丹利在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傳大摩擬將所有亞太區交易業務遷港

投行將全球交易集中在倫敦處理,主要基於在同一個單位交易,資本運用上較為有效,同時亦因為某些地區的監管機構未有成熟的制度應付複雜的市場業務。不過,隨着英國落實脫歐,投行開始考慮將歐盟記帳的業務搬到歐洲其他城市,包括法蘭克福及巴黎等,令倫敦過往的規模經濟優勢褪色。

除了摩根士丹利外,報道亦指有一家美資投行正向金管局查詢,關於在港業務的資本要求詳情,但金管局尚未回覆其查詢。另一家美資行考慮在英國脫歐後是否將部分業務留在倫敦,或由另一亞洲的單位處理交易。報道指新加坡與香港同為考慮之列。

英落實脫歐 投行將歐盟業務搬至其他城市

有業內人士表示,金融風暴後,歐美對衍生產交易的監管趨嚴,美資行的基金客戶對在美國或歐洲記帳較有保留,將交易活動移至亞洲在近年已成趨勢,不排除在脫歐後更顯著。

金管局對銀行將記帳活動搬至香港表示歡迎,但提醒銀行需要有足夠資本作支持,有足夠內部風險管理以及良好企業管治。該局又表示有足夠經驗及專業能力審批及持續監管銀行的商業模型,但有見銀行對來港感興趣,已經增加人手及資源處理這方面的申請。

金管局亦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出色的金融基建、簡明稅制及人才,不少跨國銀行在港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業務,亦對香港的法制與監管有認識,同時香港靠近中國內地,成為不少銀行最大的客戶來源以及亞洲投資的目的地。

德勤:料不會加重歐資行成本開支

德勤風險諮詢合伙人李卓偉表示,歐資行將業務搬到香港已是趨勢,尤其是其在亞洲業務佔比日漸重要,交易記帳亦會在同一區域發生,料不會加重歐資行業務在港合規成本及各項開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87&issue=2017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28

fb倍增規管人手 績佳股價仍跌2%

1 : GS(14)@2017-11-04 15:38:43

【明報專訊】facebook(fb)繼續在移動廣告領域領跑,第三季總收入按年增47.3%至103.3億美元,利潤更按年急增79%至47億美元。每股盈利1.59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每股90美仙。每日及每月活躍用戶均按年增16%,分別增至13.7億及20.7億。不過面對監管部門加強規管,fb擬犧牲未來部分盈利增長,增加投資安全業務。股價昨早段跌2%。

移動廣告續領跑 帶動季度利潤增八成

fb近期面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質詢,調查焦點之一,是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親俄機構在fb的活動。自去年大選以來,fb因允許錯誤信息、暴力視頻在其平台散播而引起爭議。兩個月前,它披露多個與俄羅斯有關的fb帳戶,在大選前後購買大量試圖煽動社會和政治矛盾的廣告。fb證實,共1.46億用戶接觸到親俄網關聯帳戶的消息。

fb擬到明年底,將負責安全問題的人手增1倍至2萬人。fb還將建立新的人工智能系統,偵測「不良內容和不良活動人士」,並測試新功能,向用戶展示更多與政治主頁、廣告商背景有關的信息。fb明年的開支可能較今年增60%。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稱,已指示團隊增加對安全問題的投入,這將嚴重影響未來盈利能力。fb上季廣告收入按年增49%至101.4億美元,其中約88%來自移動廣告。fb雖已警告用戶主頁展示的廣告量已到極限,但廣告商鑑於fb用戶增加,反而增加廣告投入。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17&issue=20171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68

【人氣新店】馬來西亞枕頭蛋糕進駐香港 人手製作日限500個

1 : GS(14)@2017-12-18 04:01:52

蛋糕即時新鮮製作,每日限賣500個。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馬來西亞大熱的枕頭蛋糕進駐香港,於尖沙嘴開設全港首家分店,「占師傅」約在半年前於馬來西亞開業,短短時間已擴充至超過50間分店,人氣在國內超乎想像。香港店開業近半個月,反應同樣熱烈,每天開店已大排長龍,日賣500個蛋糕,廣受香港人和遊客歡迎。


店舖堅持把最新鮮的蛋糕交給客人,製作過程毫不馬虎,每份蛋糕製作需時80至90分鐘,過程採用人手製作,才能做到充滿蛋香、綿密鬆軟的口感。蛋糕用料簡單,只採用雞蛋、牛奶、油、麵粉等製造,並無加入任何防腐劑和酵素,開放式廚房讓客人看到製作過程,每份蛋糕都新鮮出爐,食得安心又放心。蛋糕除原味和芝士味外,還有香港限定的黃金鹹蛋味,「占師傅」老闆Andrew表示將會於聖誕期間推出全新限定口味,但需要保持神秘感,拭目以待。


現時有原味及芝士味,聖誕將推出限定新口味。

蛋香原味枕頭蛋糕$50。

流心芝士枕頭蛋糕$60。


占師傅老闆Andrew



占師傅尖沙嘴加拿分道6C號集友大廈地下6號舖記者:葉浩昇、歐陽嘉傑@Foodcaptain.hk攝影:鄭明川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2/20241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48

【專題籽】人手縫製貴到20萬一個 藝術洋娃娃眼看手勿動

1 : GS(14)@2018-01-28 18:25:15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Yelena Churilova不懂說英文,卻膽粗粗在租金高昂的中環開設首家藝術娃娃gallery。

【專題籽:鑑藝藏珍】走在中環鴨巴甸街的斜路,隱藏了一家即將開張的洋娃娃藝廊「DOLL'S HOUSE」,我被櫥窗裏唯美得讓人驚悚的洋娃娃吸引佇足良久,然後認識了來自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的店主Yelena Churilova。她是藝術洋娃娃(designer dolls)收藏家,在哈薩克斯坦的家有逾600個藝術娃娃藏品,暫時把冰山一角的七十多個來自各地二十多位娃娃藝術名家精製的作品搬到香港,更試過多買一個機位親自護送娃娃出國,成件事如童話夢幻。


「藝術娃娃都是獨一無二,設計靈感源自藝術家自身的經歷、故事與喜好,所以娃娃的容貌姿態和配飾,與藝術家本身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娃娃不會講話,卻是傳遞想法和感情的載體。」Yelena以俄文如數家珍,繙譯的朋友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例如來自俄羅斯藝術家Yelena Oplakanskaya手筆的娃娃,臉龐經過精雕細琢,各自有眼紋、痣、腿的內彎弧度不同,加上繁花似錦的衣裳,你會驚嘆眼前是件藝術品,每個離地價由19.5萬至23.4萬港元,可不是一般的玩具。「這設計師的作品動輒要等三年才買到,你能說只是玩具嗎?」Yelena補充。

工匠高超技藝 用料華麗製作經年

這裏能找到來自俄羅斯、德國、意大利、波蘭、瑞典的國際大師們創作的藝術洋娃娃。看見穿着精緻服裝的Alisa Philippova製作的兔仔娃娃,讓人有伸手觸摸的衝動,但Yelena溫馨提示我不要。她着我伸出手掌,然後把兔子輕輕放到我掌心,這已是最極限的身體接觸,因為它身價近12萬港元,別奢望你可以把它們一擁入懷甚至抱着入睡。對她而言每一個娃娃都是收藏級別的藝術品,都是她直接從藝術家、收藏家或在洋娃娃展覽、博覽會甚至拍賣會上購入的,部份願意割愛。每件作品,由人型娃娃到熊啤啤,製作非常講究,過程極為複雜,尤其是肘關節和脖子關節部份,彰顯工匠高超技藝和細膩的心思,天馬行空,我甚至見到一個懷孕的娃娃。原材料包羅萬有,如金、瓷、木材、羊毛和氈布等,它們所穿的衣服亦是精緻的手工傑作,是與娃娃為一體的原創藝術品,每個動輒要一年時間製作,臉上的細膩表情,彷彿蘊藏豐富情感。在哈薩克斯坦當心理學家的Yelena,跟天下女生一樣,自小愛與洋娃娃為伴,她記得小時候有17個洋娃娃,她會為娃娃縫製衣服和它們聊天、擁着入睡。2011年,她開始收藏藝術娃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近十年在東歐,尤其俄羅斯收藏藝術娃娃的潮流甚為興盛,有些著名娃娃藝術家的作品有很長的waitlist,要買至少等幾年。」Yelena的珍藏亦曾經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Astana)的洋娃娃博物館展出,自此搜購藝術娃娃便成為她第二事業。去年3月在Art Basel期間在香港舉行收藏展,便敲定在香港開這家gallery,她形容是有她個性的娃娃博物館。「香港是亞洲文化中心,與大陸為鄰,都是對新的藝術甚殷切的地方,我喜歡香港。透過開設畫廊,我希望與亞洲藏家分享我對收藏藝術娃娃的熱情,一同欣賞其精巧與美感,致力藉着香港充滿活力的藝術氛圍,在亞洲引入這股收藏趨勢。」當我問到租金令人咋舌何以落戶香港時?Yelena滿有自信地答我,附加一句:「你喜歡它們嗎?」她說會陸續把較大型的藏品運到香港,介紹給亞洲藏家,縱然現在她在港的客戶基礎是零。

逾600珍藏 中環開gallery

這些洋娃娃都不是兒童玩具,漸漸成為中東和歐洲收藏家的新寵。「俄羅斯娃娃主要是做人的姿態,歐洲會傾向做動物,加入了強烈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娃娃裏。」她不肯透露過去幾年花了多少錢,換來家中逾600個收藏,並強調作為藏家和娃娃狂迷,她仍會繼續狂買,以藏養藏。未來,Yelena說希望在她的娃娃店可以見到香港或中國製造,至於她的終極願望,不是要靠娃娃賺大錢,而是開一家傳授製造洋娃娃絕活的藝術學校、娃娃製作治療工作坊。「人與娃娃是互相影響的,我希望喜歡藝術娃娃的人,也可以親手把自己的故事和經歷,製作陪伴自己的洋娃娃或者護身寶(talisman)。」


Alisa Philippova生產的娃娃臉龐都經過精雕細琢,各自有眼紋、痣等,繁複華麗的衣裳用意大利手工布料,一個索價接近12萬港元。

Alisa Philippova的兔仔洋娃娃,每層衣服都由藝術家親手縫製,售價約12萬港元。

眼睛可轉色的Blythe,港女不會陌生,但入得這gallery又怎能平凡?這B女全人手製作,售1.4萬港元。


俄羅斯Natalia Kondratyuk的娃娃全部人手繪面,並用上真人頭髮以最逼真的質感做娃娃,每個7.8萬港元。


烏克蘭Tamara Pivnyuk創作的陶瓷娃娃,大部份由瑞士皇室收藏,全店最貴也是Yelena的鎮店之寶和非賣品。


俄羅斯洋娃娃藝術家Yelena Oplakanskaya喜歡以古老的童話故事作創作題材,沉溺於哥德式和中古時代,每個19.5萬至23.4萬港元。



DOLL'S HOUSE中環鴨巴甸街16號A地下採訪:鄭天儀 攝影:余日一@the Culturist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7/20286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67

今年重點落實同股不同權港交所增聘人手 迎新經濟股

1 : GS(14)@2018-01-28 18:33:41

【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公佈2018年工作重點,把落實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制度改革列為頭等大事,為配合落實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計劃增聘上市科人手,特別是熟悉新經濟及生物科技的專業人士,以審核該些行業的上市申請。另外,李小加預計「倫港通」最快於2019年開通。記者:陳雪蕾


同股不同權預計農曆新年後推出細節性咨詢,6月底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李小加指,目前已接到很多企業的查詢,相信pipeline(日程)會相當擁擠,故計劃為負責上市申請審批的上市科增聘人手,以審理相關上市申請。

擬聘熟識生物科技人士

李小加承認目前上市科沒有熟識生物科技的專家,「但生物科技專家都不會為港交所工作」,故港交所正與有關專家及市場討論,亦有意聘用熟悉生物科技的專業人士,包括銀行家、律師及會計師,負責有關上市的風險評估。翻查年報,隨着港交所業務趨多元化,僱員開支由2012年約12億元,連續三年錄雙位數增幅,直至2016年已升至20.3億元。有專家指,港交所當年另開章節吸引礦務公司來港上市,是聘請顧問公司作有關上市審核,每宗上市審核的成本極高,而且「把關」不見得特別好,因此認為直接於內部增聘人手是合適之舉。對於深交所計劃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李小加認為不會與本港構成惡性競爭。他指,內地交易所歡迎新經濟公司上市是必然的事,但兩地會根據各自的優勢新經濟公司上市,故不會成為競爭,反而證明雙方是「英雄所見略同」。港交所早前公佈,於主板另設兩個新章節,分別容許實行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及沒有盈利及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李小加形容,香港就像農民,以前只種稻米(傳統股票),但為了未來發展,需要因應市況種其他農產品,並改變土壤進行上市改革,港股需學習與同股不同權共存,接受及管理其風險。

倫港通最快2019年開通

不過,李小加指港交所在大宗商品方面仍需努力。他承認,自英國宣佈脫歐,歐盟監管機構已拒絕與本港就倫港通進行談判,他將繼續與英國方面溝通,期望明年3月脫歐方案落實後,大部份重要的討論已經完成,並在2019年推出倫港通。對於上海、倫敦積極推進股票「滬倫通」,他不評論為甚麼對方有進展,估計因滬倫通與倫港通實行模式不同。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5/20285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88

代理看好樓市 擬增聘人手

1 : GS(14)@2018-03-02 01:09:20

【本報訊】雖然財政預算案沒有加辣或減辣新政,連市場呼籲放寬九成按保門檻都沒有,惟地產代理表明今年樓價仍可繼續升,為爭佔市場大力加行加人。

中原去年佣金豐收

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指,經濟基調向好,預計樓市升勢持續,2018年全年私人住宅樓價上升約10%,樓宇成交量可達9萬宗,成交總額達800億元,佣金破60億元。黃偉雄表示,去年集團合共促成9萬宗租務成交,涉8,000億元。佣金收入方面,亞太區涉50億元,住宅部佔38億元,工商舖佔7.9億元。黃偉雄續指,集團看好樓市表現,料2018年增開30間分行至450間,多增聘1,000名營業員至6,600人。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表示,2月份農曆新年屬樓市淡季,一手及二手市場交投放緩,料假期完結後,發展商陸續推盤,市場恢復活躍,預測本港持續低息環境及游資充裕,全年樓價升幅達8%至10%。吳啟民指出,集團現有約1,300名員工,料今年將增聘人手約20%至約1,560人,分行數目從現時120間增加至約138間,增幅15%。另集團將推行「共享資源」經營模式,協助加盟者開拓地產代理事業。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隨着新盤出籠,氣氛轉旺,未來數月亦有助激活二手交投。總括而言,廖氏指出,今年經濟持續向好,低息環境仍可持續,整體樓市基調良好,維持全年樓價看升一成。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1/20318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