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籌國企 有軍有兵 何車

2005-07-16 AppleDaily

「趣料系列」上周六寫過上市公司董事僻名僻姓趣料,手上仍有「遺材」,無謂浪費,今日續博一粲。
■上市公司董事名字有「軍」有「兵」,不難猜中,大多來自紅籌、國企與民企。
「軍」字派最猛的是王軍。他是中信 21世紀( 241)與保利香港( 119,前名「新海康」)主席,現年 63歲,亦是北京中信集團主席。北京中信集團是中信 21世紀的大股東。
有無「王大軍」,暫時未能「摷」到,王小軍則有 1位。他是兗州煤業( 1171)獨立非執董。
馬鞍山鋼鐵( 323)有獨立董事施建軍,東北電氣( 042)有執董牛文軍,航天科技( 031)有非執董王玉軍,國華集團( 370)有執董張軍。國華屬較冷門公司,早前重組,業務包括空運海運代理、在國內產銷焦炭,過去半年股價非常波動,今日市值仍逾 6億元。
「軍」字派當然少不了顧雛軍,他是格林柯爾( 8056)與廣東科龍( 921)主席。格林柯爾持有科龍非 H股 26.43%。兩公司股價近月大挫,格林柯爾市值 4.30億元,科龍(連非 H股計) 13.45億元。
科龍停牌逾月,近日又有新聞,有小股東兼律師由內地來港,發起小股東向顧雛軍挑戰,將入主科龍 4年的顧氏踢出董事局。
■「兵」字派董事有常小兵、章小兵、項兵與陳新兵等。最猛的是常小兵,他絕對不是「小兵」,而是「大將軍」,是中國聯通( 762)的主席,統領 38728員工,公司去年盈利 43.87億元人民幣。常小兵現年 47歲,工程師出身,去年酬金 7萬 7千元人民幣(月薪 6050港元),原來「最低人工」是他。沒辦法,紅籌制度如此。
其餘「三兵」,分別是莊勝百貨( 758)、丹楓控股( 271)與鳳凰視( 8002)的董事。

苗復春 葉盈枝 山田有人

■苗復春、葉盈枝,聽起來以為是描述「春天來了」的字眼,原來是上市公司董事。再猜一猜,兩人是 2男、 2女還是 1男 1女?答案是兩人皆屬男士。
苗復春是中國人壽( 2628)董事兼總經理, 95年至 99年任中央財經辦公室局長;國壽市值連內資股高達 1405億元。葉盈枝是基地產( 012)執行董事,屬律師與會計師「雙師」,七十年代服務於已故馮景禧的新鴻基證券;基地產大概股民皆有認識,市值 691億元。
苗復春與葉盈枝 6個字,有詩情有畫意。「山田有人」意境也像國畫,他是 Rojam( 8075)的董事兼行政總裁。 Rojam是音樂製作公司,近半年股價大升 4倍,市值 7.46億元。
■香港中旅( 308)主席車書劍,名字令人想起金庸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英姿颯颯,武功了得。
■曾蔭權上台了,出任特首。董建華不再是特首,報章少了他的新聞,漫畫家亦少了漫畫題材。上市公司亦有董事董建華,當然非指前特首。
上市公司的董建華,現年 48歲,是雲南實業( 455)執董。
雲南實業市值 1.95億元,與前特首家族東方海外( 316)的 211億元比較,沒得比,只及零頭。做上市公司董事的董建華,是女性。
何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0

中環在線:最強國企中石化賺錢能力五強不入 李華華

2008-09-01  AppleDaily


由 中國企業聯合會同中國企業家協會合作評選嘅《2008中國企業500強》名單出爐,中石化以1.23萬億人民幣營業收入,再蟬聯榜首,比第二位國家電網嘅 1.01萬億營業額高出逾兩成。舊年排第二嘅中石油,就跌落第三位。其他打入十強嘅企業,包括港人熟悉嘅內地銀行、電訊同保險龍頭,工行、中移動、國壽, 分別排名四至六。

生意多唔代表盈利高

營業額多,只係代表生意做得多,但唔代表賺錢最多,好似中石化雖然摘冠,但睇番上市公司 年報,中石化舊年盈利只有587億人仔,比排第三嘅中石油賺1552億,少近千億,原因係中石化盈利俾煉油業務虧損大幅拖低。至於工行同中移動舊年盈利亦 唔失禮,分別錄得823億同872億銀人仔。如果《中國企業500強》係以公司盈利高低計算,中石化連五甲都不入。錢賺得多定少,除咗同500強排位唔成 正比,連高層嘅人工都唔成正比。華華睇番呢十強國企,07年高層支出以中移動最高,董事支出達3473萬銀港銀,最低係中石油,舊年高層開支只有541萬 人仔,公司盈利過千億,並唔代表高層人工最高,而中石化高層開支就係608萬人仔。

中移動高層人工排第一

不過,喺國企打工應 該比喺民企或者外資企業好,據內地智聯招聘薪酬數據研究中心公佈最新嘅《2008年中薪酬調查》,上半年內地薪酬升幅,以國企最高,為14.5%,較民企 嘅13.9%,多出0.6個百分點,而外資企業更只有11.7%。當中高層人工嘅升幅最高,達16.02%,人工增長達雙位數字,揮低唔少香港人。

08中國企業500強頭十名

今 年名次:1名次去年:1公司:中國石化07年營業收入(億元):12279 07年盈利(億元)*:587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608今年名次:2名次去年:3公司:國家電網07年營業收入(億元):1010707年 盈利(億元)*:-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今年名次:3名次去年:2公司:中國石油07年營業收入(億元):1000707年盈利(億 元)*:1552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541今年名次:4名次去年:4公司:工商銀行07年營業收入(億元):390007年盈利(億 元)*:823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1211今年名次:5名次去年:5公司:中國移動07年營業收入(億元):357907年盈利(億 元)*:872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3473#今年名次:6名次去年:8公司:中國人壽07年營業收入(億元):330407年盈利(億 元)*:389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1092今年名次:7名次去年:14公司:建設銀行07年營業收入(億元):314207年盈利(億 元)*:691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1585今年名次:8名次去年:6公司:中國銀行07年營業收入(億元):310007年盈利(億 元)*:620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1272今年名次:9名次去年:10公司:農業銀行07年營業收入(億元):259107年盈利(億 元)*:-07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今年名次:10名次去年:7公司:南方電網07年營業收入(億元):257607年盈利(億元)*:-07 年董事及監事支出(萬元)*:-註:*以旗下上市公司計;#只計董事局,單位為港元,其他全為人民幣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

中保監發國企限薪令 中環在線:楊超受管馬明哲過骨 李華華


2008-12-11  AppleDaily


 

內地保險從業員有資深經驗嘅始終唔多,高薪挖角做大個餅,難免加重經營成本。之不過,中國保監會話時勢艱難,向五大國有保險商,包括國壽(2628)、財險(2328)同中保(966)母公司發出「限薪令」,要求佢哋㩒住荷包應使得使,做5個慳家仔。

番叮「慳家五招」

「慳 家五招」唔算新,舊年8月份出過,阿爺o依家同大家溫故知新,首先係嚴禁不依章法亂發工資,其次要防止脫離國情畀過高人工,仲有管理層公務消遣開支要切實 規管,暫停股權激勵同埋員工持股計劃,薪酬發放亦要加強監督。總體嚟講,呢啲國企保險商高層日後嘅花紅,唔可以高過底薪2.5倍,加薪幅度唔能夠肥上瘦 下,實際嘅慳家大計要喺年底前交份報告。好似好把炮,但保監實情係冇牙老虎,只可監管呢5個仔做生意嘅手法,於是乎用國情民情做藉口提出薪酬指引,5大阿 頭都識做嘅,因為高層任命始終係中央話事。之不過,平保(2318)董事長馬明哲年薪6600萬人仔,舊年仲榮登《福布斯》「中國上市公司最貴老闆」寶 座;但國壽掌舵人楊超就唔夠200萬銀。

民企平保不受限

點解「慳家五招」唔針對平保嘅?皆因保監冇咁大權,唔可以管埋屬民企 嘅平保。但阿爺都補鑊話,其他股份制保險公司應該照跟國企辦事,有關股東要發揮監督薪酬作用。咁係咪煽動平保散戶,扮大衞擊倒巨人哥利亞,齊心投票㩒低馬 董人工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81

谢国忠建议将国企股票发给老百姓以刺激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90120/2102578381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

国资委严禁中央国企进行投机交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324/11182747642.shtml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资委提醒中央企业,要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不得盲从,防止被诱惑和误导;严格坚持套期保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

  国资委责令各中央企业,清理境内外从事的各类金融衍生业务。期货、期权、远期、掉期及其组合产品(含通过银行购买境外机构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清理范围之内。清理情况需向国资委作出书面报告。

  二十四日,国资委负责人介绍说,将对业务规模较大、风险较高、浮亏较多,以及未按要求及时整改造成经营损失的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将不准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该负责人介绍说,有少数中央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和投机心理,贸然使用复杂的场外衍生产品,违规建 仓,风险失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个别企业金融衍生业务产生巨额浮亏,严重危及企业持续经营和国有 资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国资委责令企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超越规定经营范围,不得从事风险及定价难以认知的复杂业务。持仓规模应当与现货及资金实力相适应,违规经营或发生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资委还提醒各中央国企,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监管。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亏损等重大事项,要在三个工作日内报告。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业务时,慎重选择代理机构和交易人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64

中環在線內地國企管理人李榮融宏願央企變米高佐敦 李華華


2009-08-06  AppleDaily





 

作 為國有企業的上司,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一向視國企為「共和國長子」,佢近日仲好肉緊咁話,希望將央企打造成美國NBA籃球巨星米高佐敦一樣,喺有需要 時要撐得起場面。相信李主任係忠實籃球迷,前日喺廣州出席一個國企專題報告會時發言,就用咗籃球賽做比喻。佢話國企喺國家經濟中要繼續扮演主導角色,而國 家經濟就同籃球比賽一樣,一定要有巨星,否則好難攞到總冠軍,「美國NBA製造精采,其成功之處,在於有劇情有懸念,那怕前三節落後20分,第四節也能反 敗為勝,而製造劇情的,正是場上的球星。」而所謂巨星,就係能夠承擔責任;就好似最後一球,一定會傳畀巨星佐敦,因為佢一定能夠投入三分波。李主任深明將 央企塑造成為巨星,一定要有良好制度,要政企分家;佢話,過去有個省嘅交通廳長職位接連3個倒下,就係因為制度問題,廳長上任時並唔係壞人,但咁大權力集 中喺佢身上,人哋成日攞住銀紙圍住佢轉,佢唔腐敗都幾難。

有福同享

佢又自認係「好老闆」,因為佢唔會欺負老實人,並且將央企 負責人嘅薪酬跟業績掛鈎,如果人工太少,下面嘅人都會走晒。結果喺2002至07年間,央企為國家帶嚟1500億元人民幣嘅利潤,佢發畀央企1556位副 總以上嘅領導,平均每人每年加4600蚊人仔人工,都算係咁喇。[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7

上影分镜头:一个文化国企的转身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I02LI5H8A4YR.html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影集团),一个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企业,身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后一个方阵“文化产业”,度过了有限的阵痛后,正在重新出发。

衡量其改制的成功,记者获得的两组数据可资比较:2008年,行业两大巨头之一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利润0.15亿元、主营收入7亿多;上影集团利润2.16亿元、主营收入15.18亿元。

“我们税前利润增长了一百多倍。”,回首“空降”上影的五年,上影集团现任总裁任仲伦基本没有遗憾。

转企改制

2003年年末,任仲伦踏上美国取经的旅程。这时,任刚刚赴任上影集团总裁一职半年。而他面对的是年年亏损的上影,以及国产片与进口片总票房不过10亿的中国电影市场。

“电影业靠什么赚钱?”任仲伦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环球影视、华纳兄弟、迪士尼等7家大牌影视企业。

他在那里发现,美国大的影视企业,都不是单独的制片公司,它们都是集产业、院线放映、技术制作、媒体等相关经营为一体的,产业链和产品层次都非常完整。

回到上海不久,2004年年初,任仲伦正式提出了改革目标——“产业链完整,多片种发展,中国一流、有世界重要影响的大型影业集团”。

而在这年,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提出,“倡导电影产业化”。同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也在到上海调研时明确提出:“上影要转企改制”。

当年年底,《上影集团整体改革发展方案》与“人员分流”方案亮相,在上影143名职工代表的投票中,前者全票通过,后者也以94.4%高票通过。

根据上述方案,上影集团旗下主要的企业、包括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内的11家事业单位全都转为企业,其中的2545人员全部转换成企业身份。

“ 转企”完成后,接下来的故事开始顺理成章。上影与华纳兄弟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影院、与加拿大IMAX合建了中国首部超大型银幕、投资了首部外资片(非“ 合拍片”)《蓝莓之夜》、在合拍片《伯爵夫人》中尝试了中国电影企业的“海外分成”、还将“对外合作”由单片层面发展至公司层面,与香港娱乐大亨杨受成、 林建岳分别合资成立了上影英皇、上影寰宇。

“当时的内地电影行业,完全不是外向型经济,什么都缺。有资金、资源、人才的,我们都大胆尝试合作。”任仲伦回忆说,这种“大胆”正是基于当时中央精神和政策的鼓励。

影片多元化

一切企业改革,最终的体现在于经营效益。

以记者获得的两组数据对比,上影的答案不言而喻:2003年到2008年,上影主营业务收入从8.3亿元增至15.18亿元,净资产从7.9亿元增至15.15亿元,利润总额209万元增至2.16亿元,负债率则从61.36%降至38.16%。

任仲伦受美国同行启发而大力拓展的“院线运营”,亦成效斐然:上影旗下联和院线的票房,从2003年的1.42亿元起步,飙升至2008年的4.95亿元,2009年则有望突破6亿元。

而当年导致了“人员分流方案”与整体改革方案得票率差异的重要因素——“职工月收入平均下降1000元”,也随着上影整体效益的好转而变。改制4年后,上影职工收入平均上涨一倍。

这样的“经济效益”,或许正来源于上影人的“务实”电影思路。

2009年上海电影节上,任仲伦做了如下发言:“北京人韩三平(中影集团董事长)讲,十年以后350亿票房,上海人任仲伦在想“第一个100亿在哪 里”,我们上海人可能会看得比较近一点。当我们用票房衡量一个影片价值时,作为企业经营者会想,票房和我实际得到的利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我更 期望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任仲伦亦强调,两个企业很难说谁高谁低。“上影按照自己的企业发展逻辑发展”,把企业发展基础打好。

在任仲伦看来,商业大片、主旋律影片、艺术影片在上影应是三分天下,而三者也各有意义。“企业不是盯着每个产品(单片)的盈利,即使未来上市,股东不会关心单个产品,而是公司整体效益。文化企业的产品更要多元化。”

“商业大片不用说了;现在主旋律影片越来越市场化运作,加上政府补贴,一般会小有盈利;艺术影片还是要支持,比如《三峡好人》,在全球五大洲都得奖,相当于企业的广告,商业上也没亏损。”

“贾樟柯(《三峡好人》导演)有个很大的好处,对出品方极端负责。虽然他拍地下电影出身,又获奖累累,但他一直根据每部影片的需要控制拍摄成本,拍的片子在欧洲又卖得很好,从未亏损过。”

任仲伦表示,和贾樟柯合作的意义在于,探索了艺术电影的商业价值,实现了上影电影产品线的完善。而在这次成功的尝试后,上影也开始接触其他艺术片导演,希望推广这种合作模式,早日突破中国电影“中等投资”的失败定律。

筹备上市

放眼未来时,任仲伦用到了“合作与开发”两个词。

2004 年,合资建设影院过程中,华纳兄弟突然提出,挂上其LOGO在影院外,需收取票房千分之三的品牌使用费。上影和其反复沟通,对方仍坚持这是公司章程规定不 能更改,这时上影谈判人士灵机一动:“我们是50多年的老品牌了,也得收取品牌使用费。”谈判对象请示公司法务部回复,这样是可以的。

“结果因为我们是51%股权,收取的品牌使用费还略多些。”回忆起向海外同行看齐的过程里,任仲伦强调,支持上影发展的一大动力,正是“合作”中的学习态度。

在他看来,上影甚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至今,“开发”显得日益重要。“中国电影行业5-10年内,可能会出现其他行业一样的超大型企业。但现有的电影企业都不足以支撑这个重任”

“文化产业过去没开门;一开门,很多熟悉企业管理、资本、市场的人都会进来了。我们既要普通的财务投资者,更要寻找有资源的投资者,与他们结成战略共同 体。”任仲伦表示,中国电影行业以前是行政性区域管理,大家都没有想变成全国性企业;企业当家人多是搞电影产品出身,对企业的产业认识弱,现在的“文化体 制改革”正是各种资源、人才结合的良机。

在这种“合作与开发”的过程里,上影有3个具体突破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多元产权、现代影业集团。

如果说2004年的“转企改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开始,产业链、产品线建设是现代影业集团的开始,“筹备上市”正是现代多元化产权的开始。

自上影2008年年初公开上市意向,已有一年多。

今年9月,任仲伦向本报记者透露,上影目前有2个上市方案,一个是将包括制片在内的全部经营性资产,进行整体上市;一个是将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联和院线、东方影视发行和直属影院、东方电影频道广告经营权等“市场资源”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1

神秘国企非中粮福记食品收购案再生悬疑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称“不可能”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09/20100309040659451.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发自深圳

        备受关注的香港上市公司福记食品(01175,HK)清盘案又有新的进展。此前高调宣布参与竞购的真功夫及谭鱼头等财团,均于日前宣告失败。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3月8日从福记食品的清盘人德勤处获悉,福记食品的最后买家是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

真功夫谭鱼头已告败阵

        自 福记食品宣布清盘后,多家财团明确表示有意竞购。其中最被看好的当属以香港资源(02882,HK)牵头的包括内地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谭鱼头在内的财 团  (下称“谭鱼头财团”),以及香港上市公司华脉无线通信  (00499,HK)、香港金融界人士蔡朝晖及内地餐饮连锁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等组成的 财团(下称“真功夫财团”)。

        上述两家企业参与竞购被外界认为目的是“借壳上市”,同时也被视为收购中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始料未及的是,福记食品收购案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3月8日,黄英豪表示,由他牵头的谭鱼头财团已经宣告收购失败,福记食品的临时清盘人已经退回了竞购文件。与此同时,真功夫也于3月8日下午向  《每日经济新闻》发来“竞购失败”的声明。

买家确定具国企背景

        据了解,福记食品的主要业务位于长三角地区,其主营业务为送餐、中餐馆以及方便食品,并连续5年实现利润高速上涨。2004年赴港上市。

        据悉,福记食品在2006年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3年期价值10亿港元的可转债合约,又在2007年与CapitaTrustCompanyLimited订立价值15亿元人民币的可转债。而正是这笔债务令福记食品陷入危机。

        2009年10月7日福记食品停牌,并于10月20日宣布进入临时清盘程序。德勤企业重组服务合伙人黎嘉恩、杨磊明及主管何熹达获香港高院委任为福记食品的临时清盘人。

        3月8日晚间,德勤企业重组服务合伙人黎嘉恩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了书面回复。黎嘉恩表示:“由于目前福记临时清盘人正与一家有国企背景的投资者进行排他性谈判,详细内容不方便透露。”黎还表示,“适当的时候我们会通过香港交易所公布细节。”

中粮否认购买福记食品

        之 前市场盛传中粮集团将竞购福记食品。就此,3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联系到了“收购绯闻”主角之一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控股(00606,HK)。对于上述 传闻,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向记者予以否认。“这个消息肯定不是从中粮控股这边出来的,中粮控股并不知悉相关的收购消息,同时我们也不便就此发表评 论。”

        另外,还有报道称,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昨日在参加“两会”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粮集团并没有参与竞购福记食品。他称“不可能有收购我不知道的,不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1

浙商结盟抗衡国企豪门并购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1NMDAwMDE3MTM1Ng.html


新医改推进,医药流通变局加速。

自2009年新医改政策和基本药物招标等文件相继出台,及今年1月商务部高调宣布接管医药物流以来, 医药商业变革急风骤雨。减少医药商业流通环节,及提高行业集中度成为了政府意志。1.6万家医药商业企业面临着“大洗牌”。

救赎行动沿着不 同路径展开。国药集团、上海医药等医药商业“大鳄”,谋求版图扩大,其背后多见政府行政推力。而市场色彩比较浓厚的浙江,医药流通企业正在谋求企业间自主 联盟,应对政策调整要求。

争夺配送权

3月29日,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与浙江英特药业达成战 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目标是,“从高端医院到第三终端、零售各个环节,共同体网络要遍布浙江省各个城乡医疗机构。”

2009年11月10 日,由上海汇药通投资咨询公司发起,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成立“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下称“浙江共同体”)。浙江省内医药经营企业本着 自愿原则加入,在共同体章程约定范围内开展相关事务性活动。

2008年浙江省药品消费市场约为400多亿元,按全国每年15%的平均增长率 来看,2009年有望达到460亿到480亿之间。浙江省药品消费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浙江市场不容忽视。

目前,浙江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 成员已达14家,营销规模约90亿。而英特药业营销规模约60亿,二者的联合营销超过150亿,占浙江医药流通市场三分之一份额。按照协议,共同体内成员 地位平等、一个区域只选择一家地区性商业龙头企业,并按照协议划定不同的配送区域。

竞争对手为何选择结盟?

基本药物政策核心 之一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要求重塑中国医药流通体系。医药商业企业由招标主体转为配送商,并要求全省配送到位——配送权的争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首要 命题。

浙江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虽然药品配送范围覆盖90%的浙江县级以上医院,但“触角”未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这也 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重点市场。

到2010年2月底,全国有28个省份在本省内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国 31个省份均已经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地区,覆盖1020个县,包括县级市和市辖区,占全国总数的35.7%。

“绍兴100个乡镇,我们基 本上能够做到全覆盖配送。” 浙江共同体成员、绍兴县华通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木水称,全覆盖范围包括县级三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单体个体药店等。

共同体 成员、浙江嘉兴市嘉信医药商业公司总经理张陟荣表示,因为目前没有一个大型商业企业能够有配送全省的能力,政府招标配送商时还会选择终端覆盖强公司,规模 大才有竞争力。浙江遴选配送企业已于2月揭晓,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的160多家企业入选,但显然他们面临今后三年医药流通整合的巨大压力。

除了应对政府基本药物配送权遴选,“抱团”企业们更看重增值效益,如共同体内在产品配送权和价格上有较多的话语权,可以和委托配送的药品生产企业 “讲价”,甚至“返点”。

常州市武进药业加入了江苏社区医药共同体,其副总经理王宏伟提醒,共同体中有一个关键点,即采用电子信息平台,搭 建医药第三方经营、结算、信用担保机制(杭州银行目前已加入)。

此外,共同体构想者们还认为,该模式能给政府监管带来便利。“美国FDA要 求所有批发和零售商必须保存完整的交易记录,当某一个药品质量有问题时,可以即时地追根寻源。”

并购扩展疆土

医 药商业豪门已借助资本力量及政府推力,迈开了并购步伐。

2010年,央企国药集团重构整合步伐加速。1月16日,国药集团旗下国药控股宣 布,该公司与甘肃医药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国药控股计划投资1.5亿元,在兰州建立覆盖甘宁青藏四省区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

1月25日,国 药控股旗下一致药业以7147.79万元收购南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经营业务,在广西绝对优势得以确立。

3月2日下午,国药集团与甘肃省 签署合作协议;此后又和江西和沈阳相谈合作事宜。

3月11日,国药集团和成都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化项目、中医药现代化、医药流通体系、会展品 牌四项战略合作协议,并且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达成合作目标。

上海国资委旗下上海医药动作也不小。今年1月,由上海医药、中西药业和 上实医药换股吸收合并后形成的“新上药”,一边进行重组,一边开始跨地区并购,拟收购并控股地处山东济南、江苏常州和广东广州等地的四家地方性医药分销龙 头企业。

谁能跑赢“淘汰赛”?

并购还是结盟?谁能跑赢淘汰赛?

一位接近国药集团知情人士称, “医药流通体系”是国药集团布局成都重点,国药希望“拿下”成都医院管理局掌管的15家医院药品采购权。

除流通外,国药还谋求“涉医”更 深。“还想收购或参股地方公立医院。”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国药在论证可能性。

尽管医药商业豪门有充足资金,但扩展版图也绝非易事。

“目 前国药步伐,背后多展现地方政府身影。”一位医药流通专家分析,如国药集团合作协议谈判方多为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考虑是多维的,如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同时兼任中国建材董事长,“有中国建材下属企业的地方政府,和国药谈合作相对比较容易些,反之则不易。”

浙江医药商业企业有三个选择:其一 是并购其他企业做大做强;其二卖个好价钱;其三是“抱团取暖”。这样,“非产权的医药流通集团”成为浙江部分医药商业企业的选择。

“如果共同体联盟成功,其他大型医药企业就进不来了。”一位浙江共同体人士称,浙江是市场要素比较浓厚的地区,浙江医药商业想通过基于市场的“抱团 出击”来应对流通大变局。

尽管如此,浙江共同体缺乏资金纽带合作,还是存在着可持续问题。如一旦会员间出现矛盾时,谁来判决?“之前有联盟 政策得不到执行的艰难局面。”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教授常峰称,2006年成立的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面临着成员间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 “包括高效裁决机制等在内的、更细节化机制需要完善。”

有浙江共同体人士分析,“磨合期是6个月,2个月后成败可见分晓”,要么失败,要么 探出一条新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9

国企集团军入驻食用油市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2414.html


随着中国食用油需求的日益增长,在中国食用油这个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站到了舞台中央。

目前,国有背景油脂企业正在加紧扩大大产业规模。中国中纺集团昨日宣布向市场发行10亿元的中期票据,其中6.7亿元将用来扶持大豆压榨等食用油业 务。

北京粮食集团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项目奠基,今后其大豆压榨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50万吨左右。中粮集团控制的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到 2011年新增4个大豆压榨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其大豆年压榨能力也将从2009年的500余万吨增加至1000万吨。

除此之外,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广东东莞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大豆压榨能力将达到100万吨水平。

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支持是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大举扩张的基础。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08年底,国内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700万吨, 按目前中国大豆年实际压榨量4150万吨计算,实际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

国家发改委表示原则上不准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对国有企业则网开一面,外资和民营油脂企业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

国有企业获得的优待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表现在补贴上。中粮天津项目投资40亿元,部分资金就来自国家的1000亿投资拉动内需计划;而中纺也在 3年时间里,获得政府补贴增加近9倍。

另一方面,在银行信贷上,央企资金绰绰有余。截至2010年3月末,中国中纺集团银行授信额度达到162.03亿元,未使用额度63.80亿 元,2010-2012年,中国中纺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7个食用油相关项目中,5个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而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表示,食用油行业是不是存在“国进民退”的趋势难以判断,但是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不仅仅只是在资金上占优势,一些国 有企业特别是央企近年来开始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成本控制,比如央企研究大豆期货价格走势的人员数量可能比一些小的民营油厂的全部员工人数还多。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介绍,某些央企的期货部门运作水平很高,采购的大豆期货价格每吨只要3200~3300元,而现货大豆价格在 3600-3700元,为央企提供了廉价大豆,在竞争上处于优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