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海航系旗下天海投資披露重組預案,擬作價75億元收購當當網,並擬配套募資不超40.6億元。
據公告,天海投資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406,000萬元,以現金方式支付344,000萬元,購買俞渝、李國慶、天津騫程、天津微量、上海宜修合計持有的北京當當科文100%股權。以及天津科文、天津國略、天津騫程、天津微量、上海宜修、E-Commerce China Dangdang Inc.合計持有的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
同時,天海投資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部分交易價格的100%,即406,000萬元,且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
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仍為海航科技,實際控制人仍為慈航基金會,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本次交易完成後,俞渝和李國慶合計直接持有公司16.49%股份。
3月9日,天海投資發公告稱正與當當談股權購買事宜,但具體方案仍在溝通協商中。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就有消息稱海航正在洽談收購當當九成以上股權,估值超過10億美元,只是當時李國慶稱該消息不屬實。
和阿里巴巴同為1999年成立的當當曾先後被亞馬遜、百度和騰訊看上,但每一次都被李氏夫婦拒絕了。
資料顯示,海航旗下的天海投資主要業務為雲服務平臺,包括產業雲,在航旅、金融、零售、物流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挖掘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提供大數據服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29日稱,根據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自5月1日起降低部分行業和貨物增值稅稅率,其中成品油增值稅稅率由17%降低至16%。據此,國內汽油、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75元和65元,自2018年4月30日24時起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要組織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確保市場穩定供應,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不執行國家價格政策的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消費者可通過12358價格監管平臺舉報價格違法行為。
5月17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城資產”)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75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簿記票面利率4.90%。
據悉,該期二級資本債券為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由主承銷商組織承銷團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簿記建檔、集中配售方式發行。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綜合評定,中國長城資產主體信用等級為AAA,該期債券的信用等級為AAA。
此前,惠譽國際對外發布中國長城資產的主體信用評級複評結果,確認維持中國長城資產A級評級不變,評級展望為穩定。
長城資產表示,本次資金主要用於補充資本,重點支持不良資產主業發展。
據了解 此次債券是中國長城資產股改後首次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得到市場投資者的積極響應,認購倍數達2.32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和中信銀行等機構投資者認購了該期債券。
2017年年末,銀監會發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本充足率、財務杠桿率和風險控制提出要求。
具體而言,試行辦法對集團母公司各級資本充足率給出最低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9%;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2.5%。
1月10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布報告稱,中國對金融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新資本要求具有正面信用影響。
截止今年三月底,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2017年業績披露完畢。
四大AMC中,長城資管2017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39%,一級資本充足率11.39%,資本充足率12.5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一級資本充足率均顯著高於監管要求,資本充足率壓線。
中國華融年報顯示,去年中國華融首次成功發行人民幣1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補充資本金,截至年末資本充足率13.06%,高於最新監管要求。
截至2017年末,東方資管資本充足率達到14.30%;而剛剛披露年報的中國信達,資本充足率高達16.77%。
此前,中國東方執行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陳建雄在銀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說,隨著規模不斷的擴大,資本充足率要不斷的補充,今年東方資產發了資本債,補充經過了批準,馬上還要發金融債,這些都是解決擴張發展的問題。資本充足率是金融企業發展的瓶頸,平衡可能是暫時的,不平衡是絕對的。
75億元收購,預估增值率23492.84%,這是當當繼私有化和圖書價格戰沈寂以來的重磅新聞。
4月11日披露的收購預案中,海航科技(600751.SH)宣布擬以換股+定增的方式,作價75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當當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北京當當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當當”)100%股權。根據預案,在募集配套資金環節,公司獲得了天津市政府的支持——由天津市國資控股的天津保稅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將在總額40.6億元的配套融資中認購10億元。
對於當當的估值,海航科技透露,相關資產評估尚未完成,最終交易價格以評估機構確定的當當100%股權的評估值為作價參考依據。
為什麽海航科技要以如此高的溢價收購,並且沒有提到業績承諾?在5月28日的海航科技收購當當重大資產重組說明會上,相關方一一給予澄清。
高估值引發爭議
75億元所引起的熱議與當當此前的私有化價格相關。
2015年7月9日,當當提的私有化的價格是每股ADS大概7.8美元,2016年5月17日第二次提的價格是在6.5美元。當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時,當當網的市值僅5.36億美元。
“這兩次都是根據當時市場的情況,二級市場價格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第一次提的時候,前期價格下跌幅度在41%,第二次提的時候前期價格下跌幅度27.8%,公司管理層提出兩次私有化價格也是根據整體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做的一個調整。如果以這個情況來看,在美股市場上對於公司的估值可能不是一個真實的市場價值,這是其一。”海通證券高級副總裁張敏說。
此外,張敏提到兩次估值的主體和利潤基礎有所不同。本次並購重組的主體為北京當當及當當科文,但美股上市主體E-CommerceChinaDangdangInc.還有控制其他子公司此次並沒有納入收購範圍。估值還考慮了商標、客戶關系以及版權的價值。
當當私有化時所依據的主要為2014年度的利潤,當時公司開始戰略調整,未來是否能完成戰略轉型尚未有明確的預期。本次並購估值則考慮到當當2015年至2017年均實現了盈利,2017年的凈利潤達到了3.59億元。
在他看來,這次的估值雖然說凈資產溢價相比較高,但從其他網絡電商公司的估值指標來講,仍低於行業的平均水平。
由於電商公司普遍有“輕資產”的特性,市場對電商的估值一般采用收益法或市場法。
所謂收益法,主要是指根據企業過往的經營業績、行業發展趨勢等,在未來收益能夠進行合理預測的情況下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近年來當當一方面逐步加強對核心業務圖書電商的投入力度,通過線上+線下,購買IP進行電子出版等多渠道,多方式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逐步減少資金占用成本較大、毛利率較低的業務,並加強了成本費用控制,令近三年業務實現了持續增長。
市場法通過與可比案例或公司進行估值的橫向比較確定收購標的的估值。“我們專門去找了一下最近兩年,包括A股、港股的標的整體的市銷率,平均PE,P/GMV。行業平均的市銷率是7.2倍,我們這次是0.73倍;靜態PE平均是44倍,我們這次是20.9倍;P/GMV平均是0.87,我們除下來是0.41,整體相對來說比行業的平均值低的幅度還是蠻大的。”張敏說。
中企華評估總經理助理檀增敏認為,美國和中國資本市場對資產的定價是不一樣的。就互聯網零售行業而言,“按照現在萬德提供的數據,因為現在有很多的互聯網公司處於虧損或者是盈利比較少的階段,大部分公司還是處於擴張的階段,通常是用企業價值的營業收入指標,從這個指標來看美國市場現在的企業價值營業收入的指標大概是1.47倍,我們國內A股市場指標大概是2.06倍,也就是美國市場的估值大概是中國的70%。”
創始人退出
本次重組會上同樣引起關註的還有當當創始人夫婦俞渝、李國慶的去留。
第一財經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俞渝、李國慶近年來已經逐步在減少參與標的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目前當當設置有十多個一級職能部門,分別具體負責人事、法務、財務、市場、運作、技術等方面的具體事務,公司的主要事務已形成由經委會和總裁辦決策的雙軌決策機制。
本次交易完成後,當當網成為上市公司海航科技的子公司,俞渝、李國慶兩位不再擁有當當的控制權。“俞渝、李國慶擬不再擔任公司的董事以及高層管理人員,會逐步退出對公司層面實際業務管理,不參與公司層面的日常經營管理決策。”重組說明會上,這一點被明確提出。
當當網助理總裁張巍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當當網註冊用戶達到2.3億,同比增長21.83%、PV(即頁面的瀏覽量)為132.5億次,同比增長19.59%、月活躍用戶438萬,日均接收訂單近26萬份、日接收訂單峰值超過200萬份。以2018年4月為例,圖書銷售同比增長20%,百貨零售同比增長51%。2018年1~4月公司整體增長率超過2017年同期。
在重組預案中有這樣的說明:對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布局電商業務的重要突破,可以獲得國內領先的電商網絡平臺;另一方面,標的資產與上市公司下屬英邁國際等其他相關資產和業務未來有較大戰略整合空間和協同效益。基於上述情況,交易雙方在公平和自願基礎上達成本次交易,且協商一致不就標的資產業績做承諾或補償。
而在當當的未來發展規劃中,將立足圖書零售業務,向內容生產環節(合作出版)、線下消費場景(新零售的實體書店)和數字閱讀領域發力;並繼續優化百貨產品結構,增加對高毛利商品和招商平臺的投入。重組後當當將借力海航科技的資源,與母公司在IT分銷、倉儲物流、雲集市及雲計算以及相互導流等領域加強合作,投入發展3C零售、跨境電商、新零售等,並為海航的上億機上旅客提供數字閱讀服務。
海航科技首席執行官柯生燦表示,海航科技與當當可以進行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在IT產品分銷業務、倉儲與物流業務、雲集市及雲計算業務等多方面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比如,當當與英邁在供應鏈和物流方面開展合作,提升運營效率,發展跨境及免稅電商,在跨平臺用戶體系、在企業IT產品采購和信息化服務等方面,以及當當的技術基礎資產與海航的融合等方面,都有發展的空間。”
當然,創始人也不算黯然離場。根據重組方案,俞渝、李國慶會直接參與交易並持有上市公司16.49%的股份,而他們所控制的天津科文和天津國略在本次交易中獲得現金對價。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官網獲悉,5月29日,《市委管理幹部任前公示通告》顯示,擬提名現任華夏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楊偉,現任華夏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李岷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人選(試用期一年)。
楊偉是華夏銀行一手培養的幹部,曾任華夏銀行資產保全部副總經理,華夏銀行西安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華夏銀行昆明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玉溪支行黨總支書記、行長,華夏銀行昆明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華夏銀行昆明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華夏銀行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另一位副行長人選現任華夏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李岷,早前有在工商銀行工作經驗,曾任中國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處副處長,中國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專家團隊部副總經理。隨後來到華夏銀行任個人業務部副總經理,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2015年11月任資產管理部總經理。 值得註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李岷1976年9月生,41歲,是一位“75”後。
如今,資管新規已經落地,資管新規的細則箭在弦上,很多銀行面臨合規與提升投研能力壓力。李岷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大類資產配置與主動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期股份行資管部老總頻頻升任副行長也值得一提。此前,浦發銀行副行長謝偉也是由資管部總經理一職升至副行長。
截至2017年底,華夏銀行理財產余額7669.54億元,同比增長2.87%。理財業務帶來中間收入69.81億元,較去年同比增加19.54%,在華夏銀行2017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占比34.14%。與此同時,個人理財客群同比增長19.95%。
華夏銀行2018年一季報顯示,華夏銀行2018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49億元,同比增長1.11%;營業收入159.05億元,同比降低2.61%;不良貸款率1.76%,與上年末持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19%、9.26%和12.24%。
此外,根據華夏銀行去年年報,高級管理人員呈現“1+6”陣營,董事長李民吉,行長張健華,5名副行長分別為任永光、李翔、盧國懿、關文傑與王一平。
這一次,從傳言到實錘並沒有讓大家等上多久。
北京時間6月4日晚間,隨著微軟的一則公告,剛剛過完10歲的全球最大的社交編程及代碼托管網站 GitHub正式賣身給微軟。
讓業界吃驚的是,這一次微軟的慷慨。
按照上述公告,老牌科技公司微軟最終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GitHub,要知道GitHub在2015年時的最新估值只有20億美元。
事實上,在微軟正式宣布收購之前,市場一直預測微軟收購GitHub的交易價值是 50 億美元。而50億美元相比此前 20 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要高上一倍多。
不過,上述大手筆收購也符合微軟現任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行事風格。
收購GitHub可以算是納德拉坐上微軟CEO位置4年來的第二大規模收購。而規模排名第一,那肯定得是兩年前斥資262億美元收購領英那場大動作。
除了收購金額巨大之外,業界普遍關註點在於,最終買下開源社區GitHub的竟然是曾經相當封閉的微軟。
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納德拉的前任,也就是微軟的第二任CEO史蒂夫·鮑爾默。鮑爾默此前一直反對將微軟技術開源,他甚至將開源技術比喻為技術產權的癌癥。
後來,因為微軟推出的開源軟件托管平臺 CodePlex 被 GitHub 後來者居上,兩家的關系一度也比較緊張。
但印度出生的“技術男”納德拉出任微軟的第三任CEO之後,微軟開始表現出擁抱開源的姿態。
公開信息顯示,納德拉2014年上任後,微軟宣布開始在 GitHub 上建立賬戶。也是這一年的10月,微軟宣布了.NET 的開源。而今年的2018 年 Build 大會上,微軟還與 Github 達成進一步的合作,將微軟的智能雲 Azure 的能力開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反對開源軟件開發的微軟,現在已經成了GitHub的最大貢獻者之一。目前,微軟在 GitHub上貢獻了超過 1800 個存儲庫,連續三年保持第一。
而這背後,納德拉正帶領微軟擺脫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完全依賴,轉向更多內部的Linux開發,收購Github給微軟提供了與更廣泛的開發人員社區聯系的平臺。
“這個行業不推崇傳統,只尊重創新。”納德拉此前在清華大學講壇強調了創新的作用,“當然,這不是要毀掉傳統,而是說我們不能躺在昨天的成績上。微軟昔日的輝煌有目共睹,但我們清楚每一個成就的取得都是從創新出發的。當年蓋茨創建微軟的時候,我們的產品只有編程工具,如果我們只是遵循傳統,就不會有今天微軟如此廣泛的產品與服務。”
事實上,微軟當時任命納德拉出任CEO的決定一度讓業界大呼出人意料。由於遲遲未能找到史蒂夫·鮑爾默的接班人,許多人認為微軟會尋找外部人士來執掌微軟,而不是當時已經在微軟工作了 22 年卻依然十分低調的納德拉。
但納德拉上任之後就充分展現出自己與前任史蒂夫·鮑爾默以及前前任比爾·蓋茨的不同。除了大刀闊斧地重組微軟,納德拉在企業合作上表現出更為開放的態度。
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和長期競爭對手谷歌的關系趨於緩和。2015年,微軟和谷歌同意終止兩家公司之間關於智能手機和電子遊戲系統的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兩家美國和德國等地約20起訴訟。
此後,微軟和亞馬遜還史無前例地宣布達成合作,以更好地整合他們的語音助手“小娜”(Cortana)與Alexa。
對此,有業界評價納德拉,讓微軟從一家與世界為敵到與世界為友的公司。
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的時候,當時近40歲的微軟已經略顯疲態,如何讓微軟煥發青春是他上任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15年納德拉曾經立下誓言要帶領這家老邁的科技先鋒重塑自我,優先發展雲計算業務。他當時的承諾是把雲計算營收擴大為當時的3倍,到2018年實現200億美元的年化營收。
如今,納德拉不僅提前兌現了2018年實現雲計算業務200億美元年化營收的承諾,雲計算帶來的業績提升還助推微軟市值不斷攀升。
北京時間5月30日,微軟的市值成功反超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截至美國當地時間周二收盤,微軟市值達到7490億美元,Alphabet的市值為739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以上述市值計算,微軟已經成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和亞馬遜。
2樓提及
Why 驚?
4樓提及
講多D, 唔明up乜? 對小散有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