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龍源電力河北省風電發電量 推測 新天綠色風電情況(2012年9月份)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10/09/2012-09_forecast_for_suntien/

龍源電力(0916)河北省 2012年9月份風電發電量為81,478MWh,由於龍源電力沒有提供9月份裝機容量,所以只好假設裝機容量維持在2012年6月30日的水平,即是 871.5MW。以此推測,龍源電力河北省風電平均利用小時較8月份只增加13.8%,而7月至9月的發電量遠低於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值(見下表)。

【結論】假如新天綠色(0956)河北省9月份風電平均利用小時也以相若的幅度增加,新天綠色下半年的風電發電量有可能大幅低於上半年的數字 。不過,假如公司裝機容量提升(如新風場投產),整體發電量不會太差。(注意:本結論純屬推測,投資買賣須謹慎)。

註:新天綠色計畫今年新增裝機容量約250MW,較2011年數字(1,201.3MW)僅增加約20%,由於今年中期報告沒有顯示裝機容量增加,相信250MW的新增容量全數落入下半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36

龍源電力(916)河北省風電發電量 (2012年10月份)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11/06/%E9%BE%8D%E6%BA%90%E9%9B%BB%E5%8A%9B%E6%B2%B3%E5%8C%97%E7%9C%81%E9%A2%A8%E9%9B%BB%E7%99%BC%E9%9B%BB%E9%87%8F-2012%E5%B9%B410%E6%9C%88%E4%BB%BD/

平均利用少時顯著提高?
根據龍源電力(0916)2012年10月發電量通告,河北省10月份風電發電量較9月份增長差不多1陪,從 81,478 MWh 增加到 165,791MWh。

河北省10月份風電發電量較9月份增長約1陪

由於裝機容量不容易在一個月內陪增,筆者較相信發電量增加歸因於河北風電平均利用小時(average utilization hours)在10月顯著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82

風電企業的應收款項 財智力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04f950102e4lp.html

最近在看風電企業,新天綠色能源、龍源電力和中國風電。其中應收賬款令人擔憂。

 

风电企业的应收款项

應收款佔比以中國風電為最大,已經達到營業收入的88%,大大超過歸屬股東的收益。龍源電力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38%,新天綠能佔比最小為17%,但是也高於淨利潤。

風電運營商的發電都供給電網,為什麼應收還會不斷增長?當然不同企業由於業務結構不同,應收款的組成也有些許不同。新天綠色能源的應收款除了電網企業的應收款外,還有燃氣收入的應收款項。龍源電力的應收款項主要是電網和出售煤的應收。而中國風電的應收款項中想必包含風機塔架的設備應收款。

 

從龍源電力和新天綠色能源的年報中可以得知,應收款項的對方大多為當地電網公司,因此總體來說壞賬可能不大。而中國風電的應收賬款佔營收比例很大,且並未詳細說明,令人疑心有虛增利潤的嫌疑。而且中國風電除了應收貿易款外,還有大量的應收共同控制實體的款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24

國內風電產業:2013年回暖路漫長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6rn.html
今年我國風電產業陷入全行業虧損,棄風率劇增、宏觀經濟下滑、企業突圍乏力的「冬季」。雖然今日,國家發改委批准了總規模累計680.8萬千瓦的風電項目。但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岩表示,受制國內外環境,中國風電產業2013年難以回暖。

  風電冬季

  據國家電網發佈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電網,大電網運行大風電的能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但同時2011年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由快速增長步入穩健發展期的一個轉折點。2011年,我國在運的風機每天停轉19小時,棄風100億度,棄風比例超過12%,相當於330萬噸標煤的消耗,或向大氣排放1000萬噸二氧化碳。損失超過50億元。約佔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

  2012年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形勢更糟,風電企業虧損嚴重,紛紛被迫到處借錢,停產裁員。據悉,2012年前9個月,國內風電龍頭企業華銳風電(601558,股吧)淨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而此前華銳風電在今年發佈的半年報中預計,2012年1~9月的累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降50%以上。數據顯示,2011年前1~9月,華銳風電淨利潤達9億元。顯然,去年風電市場下滑的速度大大超過華銳風電的預期。

  金風科技(002202,股吧)2012年前三個季度虧損雖只有3000餘萬元,但這卻是其在轉讓子公司商都天潤、天和葉片及西安金風之後的數額。大唐新能源前三季度虧損856萬元,與去年同期純利潤3.86億元相比有天壤之別。排名世界第一的維斯塔斯損失更加慘重,前三季度虧損總額達到3.45億歐元。險些被中國風電企業收購。

  2011年我國風電第一大省內蒙古風電限電率達到50%,2012年則繼續上升,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史甚至突破了80%。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發電量2970億千瓦時,而最大負荷僅有2100萬千瓦,成為中國發電量最富裕的省份。受制風電必須給火電指標讓路。很多運轉正常的風電場往往被限制發電。這一利益之爭限制了風電產業發展,是導致風電產業虧損的重要原因。

  造成風電開發商虧損的另一重要因素——核證減排量(CDM)常被忽視,但它卻所佔據的開發商利潤總額已近半壁江山。但是迄今為止,CDM為中國風電產業帶來近百億元的收入。然而,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從最高時每噸近30歐元跌至目前每噸不足1歐元。現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國內風電產業短期內難有回暖。

  目前,國內風電企業紛紛停產裁員,融資自救。華銳風電在對開工不足或已停產的相關崗位的350名員工施行停工放假後,又大規模解聘350名應屆畢業生。金風科技2012年11月將旗下全資子公司西安金風科技公司80%的股權出售給中國北車集團,這已經是金風科技2012年的第三起資產出售案。三一電氣停產張家口風電基地,裁員超過50%。而維斯塔斯則裁員數千人,停止非盈利項目,並關閉了部分工廠。

  目前以相互參股、綁定開發商為紐帶的自救現象盛行於設備製造行業,如金風科技與三峽新能源、聯合動力與龍源電力、明陽風電與華電新能源等。

  風電救贖

  為了促進風電並網,國家能源局連續下發文件試圖開闢新的發展空間,低風速、海上及高海拔風電提上日程。始於前年底的「蒙西風電試點」注重本地消納,這些消納試點包括風電直供火電、風電供熱、火電為風電調峰和並網運行管理等項目。由於存在成本過高、難以大範圍推廣問題,政策效果仍有待觀察。

  繼去年1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披露風電「十二五」項目增補計劃之後,國家發改委近日密集核准國內4個風電項目,分別在酒泉、包頭市達茂旗、大唐赤峰罕山、新疆哈密等地,總規模累計680.8萬千瓦,總投資額為571.98億元。此外,發改委還公佈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投資建設巴基斯坦塔塔地區風電一期投資項目。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介紹,目前中國風電產業發展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環境也是重要原因。

  據瞭解,美國2013年即將取消包括大風電在內的政策補貼;近年來,發達國家又設置了多重門檻,我國風電產品大多數達不到歐美對小型風電的標準技術要求,阻止了中國中小風力發電機組產品進入其市場,除少數企業在獲得並持有國際認證外,多數企業在出口方面沒有好的業績,給我國的中小型風力發電機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結果國內的風電設備產能過剩在國內深度發酵。行業人士指出,尤其是在海外市場收縮後,開拓國內市場、釋放內需成為風電行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不過也因受制於電價、並網等政策不明確,2013年我國風電發展仍困難重重。

  目前我國風電行業以上游設備製造為主,對下游風電站的重視力度明顯不足,大量設備積壓倉庫,產品價格暴跌,風電設備產能嚴重過剩,甚至達到50%,設備製造企業鮮有盈利。這幾年,我國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發達國家數十年的路。但由於國內的相關標準不規範,行業門檻低,導致企業良莠不齊。另外,電價、並網、棄風等問題也阻礙了我國風電市場的發展。

  其中電價政策、並網政策是制約國內風電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未來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需要出台多項舉措,從電價政策、補貼政策、並網政策等多方面著手,以盡快幫助風電企業擺脫困境

 

 2012年我國《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出台,明確了未來風電發展目標,到2015年並網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萬。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核准的「十二五」風電項目已超過5500萬千瓦。
  
  繼18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核准項目計劃以及「十二五」風電增補計劃等4份通知之後,20日再次集中披露酒泉、包頭、赤峰、哈密四地的風電核准項目計劃,全年總計核准3268萬千瓦。然而,風電政策利好將帶來風電設備製造業的「回暖」,或許言時過早。
  
  「未來兩三年都是調整期,明年將會更加困難。風電設備製造依然產能過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林伯強教授直言。據統計,相比去年「十二五」第一批風電核准2883萬千瓦,今年核准達3268萬千瓦,同比增長13%。核准計劃穩中求進,長遠來看,是走向健康的產業的利好信息;短期來看,則意味著國內風電設備製造業急速擴張之後的「寒冬」將不可避免。許崇慶估計,現有的風電設備製造產能是目前市場容量的5倍。「華銳、金風等行業巨頭和五大電力集團都有自己的設備企業,其他一些小型企業難免面臨淘汰、整合的局面。」
  
  「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競爭太激烈,我們現在已經退出了。」26日,山東天融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隸屬於山東三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思偉表示,行業內「撤退」的公司逐漸多了起來。兩至三年調整期
  
  風電產業終端風場將會受益。調整期內,設備產業的「寒冬」不可避免,而轉型或退出成為必選。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思偉所在公司的戰略選擇轉向風場投資開發,或許有先見之明。然而,對於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趙思偉來說,這並不是運氣,「我們感受到了設備業競爭壓力,看到了發展趨勢。」林伯強表示,風電審批越來越重視與電網建設相協調。「電網技術不斷改善,接納能力增強,為風電上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這對於風場建設投資是利好信號,也是發展趨勢。」這種利好政策促進風電產業分化(設備製造萎縮,風場投資受青睞)的效果在行業內逐漸顯現。「有些設備製造企業已經開始以風機作為固定資產參與風場投資。」許崇慶說。


內容摘要:近期,隨著供暖期即將結束,內蒙古電力公司科學調度,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全力支持風電上網,加之京津唐電網大量消納風電,蒙西電網進入風電大出力時期。今年一季度,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達到28.37億千瓦時,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大約節約標煤9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3萬噸、二氧化硫2541噸、氮氧化物4501噸。

  近期,隨著供暖期即將結束,內蒙古電力公司科學調度,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全力支持風電上網,加之京津唐電網大量消納風電,蒙西電網進入風電大出力時期。特別是進入三月下旬以來,蒙西電網連續創造了多項大比例、大容量、長週期接納風電的新紀錄:自3月29日開始,連續16天日平均上網電量超過蒙西電網總供電量的25%,短時間超過30%,最高一小時區間內風力發電電力比達到38.6%,且電網運行穩定。4月13日,蒙西電網風電發電量比例又創29.6%的最高水平,風電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風電最大出力突破600萬千瓦,蒙西電網在風力發電領域創造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截至3月底,蒙西電網風電總裝機為890萬千瓦,佔蒙西電網總裝機4174萬千瓦的21.32%,成為蒙西電網第二大主力電源。今年一季度,蒙西電網風電上網電量達到28.37億千瓦時,按等電量替代火電計算,大約節約標煤9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3萬噸、二氧化硫2541噸、氮氧化物4501噸。

  近年來,蒙西電網作為全國大型送端電網,在風電安全運行及電網接納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儘管如此,受外送通道建設滯後等因素影響,蒙西電網全天仍有50-100萬千瓦風電「棄風」。下一步,電力公司將按照自治區建設綠色能源基地戰略要求,繼續加快風電接入重點工程實施進度,強化各級電網網架結構,努力提升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為內蒙古可再生能源發展以及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電網支撐。在此基礎上,我公司建議:繼續協調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台支持加快蒙西外送電通道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外送電通道富餘能力、建立火電調峰補償機制、建立電網建設補償機制、自備電廠必須參與調峰等相關支持政策,並及早加以落實,推動自治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96

風電行業前景展望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2/2013-1-13-2014-10-httpstock.html
風力發電經歷棄風限電,利用小時下降,借貸接近上限等經營困難後,2013年開始出現轉機,行業有望走出谷底。

棄風限電漸見舒緩,中國政府對棄風限電不是視而不見,其實已經一早著手改善。風電輸送受電網限制後,中國政府加強電網建設,特別推動特高壓電網輸送,特高壓電網仍備受爭議,反對方認為技術上仍有風險,但政府仍積極推動,疆電外送工程已經完成,新疆風力發電的電力可以外送至最遠的河南省鄭州,未來仍有多條特高壓電路建設,風電利用小時有望回升,每台發電機收入及回報率將會提高,利潤率會增加。而且,可容納更多發電機,機組投資亦會有較大增幅。


 1:各發電廠的平均加權利用小時數變化,13年數值是以半年數據作預測






國家电网2014年拟开工10条特高压
http://stock.jrj.com.cn/2014/01/09013916471029.shtml

“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春节前投入运行
http://news.sina.com.cn/c/2014-02-04/111729396376.shtml

2是風電技術改進,低風速發電機開始量產,13,金風科技低風速機組已經開始量產,低風速機組可以安裝於較為南部,平均風力較低的地區,而發電功率同樣是1.5MW,但推動發電的風力起點較低,假設以往每秒5米的風速才可推動,低風速機組可以是每秒3米風速便可發電。風電可建設地區將會更廣,有利設備商及發電商開發更多建設地區。加上停止了3年的海上風力發電建設亦於13年獲重啟。海上風電亦有助加強收入增長,因為海上風電利用小時高於陸地,而沿海地區用電量遠高於內陸地區,海上風電建設成本雖更高,但投資回報率將高於陸地風電。

如果一間風力發電公司,收入沒有增長,盈利有沒有可能增加? 答案是有!原因是收入不增長,但公司將盈利償還部份借貸,利息開支下降,盈利仍然會增長,但增長不會太高,因為現時利息支出仍然太高。可以還的錢不多,對減少利息幫助未會太大,但收入增加後就會大一點。

現時風力發電佔全國發電只有2-3%,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很大,但要靠增加發電機組,融資問題是一大限制,中國政府必須增加風電機組投資回報率並保證穩定回報,才能有空間讓借貸繼續增加,未來增長前景仍然是不錯。

至於選股方面,純風力發電有958華能新能源,1798大唐新能源
916龍源70%收入是風力,30%火電
設備商只有金風科技2208
風電場建設的有182中國風電

風力發電廠是較佳選擇,因假設一家公司現時有1000台風機,就算每年固定只買入100台風機,利用小時不變,收入都有單位數增長,但設備廠商收入則沒有增長,因為每年只賣100,除非電廠投資加大,但現時投資高增長期已經很難再現。

設備廠商都明白這個問題,所以金風亦非全無投資價值,金風可以繼續自行生產更多發電機,自己建設發電場,賺取發電收入,而且建設成本可以低於發電廠,投資回報率因而更高,因為其他廠買入價包含金風利潤。這是設備商自行建風電場的優勢,而且設備商有多一種盈利來源來支持風電場投資,就是售賣設備的盈利,不需完全依賴借貸支付建設成本,利息支出可以較低,但主要問題是,發電都是被國企壟斷,設備廠商是民企,政府會不會限制其風電場發展是一個隱憂。

現時預期14年發電廠及設備商盈利都會不俗增長,但市場於13年下半年已發現這個行業已走出谷底,股價升幅已經不少,至於多少倍P/E或多少倍P/B,才是合理估值,現時發電廠14年預測P/E16-18,設備商約2X,感覺上今年上升空間不會太多,或者可能要到2015年才會有較大上升空間。以後有機會再詳細分析個別公司投資價值。




2:中國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及總裝機容量同比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82

昔日風電寡頭 今日自吞苦果 誰來拯救華銳風電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250

華銳風電將中國式政商營銷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演繹了一場堪稱火箭速度的商業奇蹟,而其上市後,則迅速變臉,深陷「財務造假」、「跨國訴訟」的泥潭無法自拔,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典型標籤。

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能源寡頭華銳風電,正淪落為新一代A股「虧損王」的有力爭奪者。

除夕之夜,華銳風電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13年虧損達到30億元。巨虧主要原因有:手持訂單執行延遲,裝機量少;客戶延遲付款;增加服務維護費用;計提可能的資產負債項目損失;以及面臨潛在的行政處罰和索賠。

30億巨虧讓華銳風電雪上加霜。此前,證監會於2014年1月12日對其下達《立案調查通知書》,這也是7個月內監管層第二次對華銳風電立案調查。雖然公告並未披露具體的立案內容,但不少市場人士普遍猜測:這可能與虛增業績等財務造假行為有關。

此外,證監會選擇立案的日期也別有深意,1月12日正是風電冒險家韓俊良、神秘資本新天域、證券猛人尉文淵和闞治東等眾多大小非股東解禁流通的前一天。對這些資本大佬來說,套現巨額紙面財富的幸運之門暫時被關上。

華銳風電正在自吞「大躍進」苦果。在商業運作中,華銳風電將中國式政商營銷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曾演繹出一場堪稱火箭速度的商業奇蹟,然而,隨著上市後業績迅速如流星般隕落,也引發資本市場的諸多質疑:這是勵精圖治的風電神話,還是精心編織的造假醜聞?

從200億到20億

隨著高成長神話的破滅,上市後的華銳股價一落千丈,市值縮水82%。

「華銳風電在2015年一定要實現全球第一。」2011年1月,在上海一場座無虛席的路演中,華銳風電前任董事長韓俊良自信地對投資者說。此時,華銳風電已躍居中國第一大風電設備生產商,僅次於全球風電巨頭丹麥維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如今,華銳風電離全球第一的目標漸行漸遠。誰也沒料到,風電行業在狂飆突進後會突然陷入整體困頓。華銳在最鼎盛時2010年度營業收入高達203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9月底,華銳前三個季度營業收入僅有20億元,三年時間裡銳減90%。淨利潤也從2010年的19億元暴跌至-30億元。

不僅如此,華銳風電還丟掉了國內第一的寶座。根據中國風能協會公佈的2013年國內風電製造企業排名,華銳風電在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89.6萬千瓦,僅排名第七,老對手金風科技以36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穩佔頭名,新增裝機容量是華銳的四倍,華銳甚至被國電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等第二梯隊企業超過。

「韓總也並未吹牛,只是他低估了對風電的政策緊縮和風電行業冬天的來臨。」招商證券一位能源分析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時間裡,華銳營收幾乎年年翻倍。這虛幻的繁榮景象讓韓俊良過於樂觀:按照這樣爆髮式的增長速度,華銳風電2015年有望超過丹麥維斯塔斯公司,躍居全球首位。

不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深陷這場美妙的高成長神話,在2011年元月的華銳IPO詢價中,竟然給出了90元的新股發行價和48.83倍的發行市盈率,並華麗登陸資本市場,創造了中國A股主板市場發行價的新紀錄。

然而,隨著高成長神話的破滅,上市後的華銳股價一落千丈,從90元發行價最低跌至3.31元,總市值也從946億元跌至180億元,市值縮水80%。眾多高位買入的股民損失慘重,親切地稱這只曾被「父愛關照」的股票為「A股史上三大坑爹股」。

「我們還未踏入華銳的財富光明大道,就又跌回黑暗年代。」至今仍深套的股民劉興對南方週末記者悲嘆道。

不僅中小股民不滿,上市數年前入股的私募股本PE機構也無法忍受。雖然這些PE機構獲利豐厚,比如背景深厚的新天域資本,股價即使跌至目前4元價位,仍然獲利30倍。在這些PE機構壓力之下,韓俊良於2012年8月底辭去總裁一職,2013年3月又因會計差錯辭去董事長職務。

造假漩渦

華銳風電虛增利潤的幅度接近30%,而30%是界定刑責的重要紅線。

2013年3月7日,華銳風電出人意料地主動自爆「會計差錯」家醜。其中,最重要的淨利潤數據,原財務報表數據7.75億元,差錯為-1.68億元,差異比例為-21.70%。一位註冊會計師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差錯為-1.68億元,即是虛增利潤1.68億元,華銳此舉間接承認存在涉嫌虛增收入、虛轉成本、虛增利潤等行為。」

這也讓韓俊良深陷造假漩渦,並直接導致韓在3天後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職書。半年後,上交所仍對韓俊良進行公開譴責並指出:前董事長兼總裁韓俊良,作為華銳風電公司主要負責人,未能勤勉盡責,對產品生產、銷售、記賬過程中存在的虛報、造假行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上交所的譴責公告中還披露具體的造假行為:部分生產人員進行了虛假的出庫、入庫操作,部分客服人員提供了虛假的吊裝報告,部分財務人員依據虛假報告進行了賬務處理,以上事實表明,公司涉嫌製造和披露虛假信息。

「這顯然是生產部門、客服部門和財務部門配合默契的造假流水線,單憑財務一個部門無法完成虛增收入和利潤,背後一定是大領導有組織有計劃的安排。」上述註冊會計師說。該會計師還指出,從譴責公告披露的事實看,華銳風電的收入造假涉及應收賬款科目,而沒有涉及現金及銀行存款科目,「否則還要使用偽造銀行對賬單、偽造各類銀行票證等造假手段,那就涉及偽造金融票證罪了」。

此外,上交所還對華銳風電前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陶剛進行通報批評。陶剛之前擔任華銳風電財務總監的是魏宇強。魏宇強在華銳發佈2011年中報1個月前辭職,魏宇強在華銳公司口碑頗好,該公司內部一度有「魏不願在2011年財報上籤字而離職」的傳言。(參見南方週末2012年7月19日綠色版面《華銳:巨星隕落?》報導)

還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公告中,淨利潤調減1.77億元,降幅達22.8%,這也意味著:上交所認定的虛增利潤為1.77億元,而不是華銳風電「會計差錯」的1.68億元。

廣州一位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認為:「根據虛增利潤為1.77億元和調整後的淨利潤5.98億元計算,華銳風電虛增利潤的幅度接近30%,而30%是界定刑責的重要紅線,根據刑法對『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解釋,虛增或者虛減資產達到當期披露的資產總額30%以上的;虛增或者虛減利潤達到當期披露的利潤總額30%以上的,也被列入追訴情形。」

「顯然,上交所對韓俊良網開一面,僅對其譴責並未將其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責。」上述律師稱。對此,一位接近上交所人士則解釋,華銳自查發現會計差錯後能及時發現並主動披露,並配合監管機構進行後續調查,「具有可減輕處分的情節」。

華銳風電2011年虛增利潤的財務造假行為,也引發了市場對其2010年業績及其上市過程中財務造假的質疑。上述會計師認為:「2010年應收賬款比2009年暴增128%,但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2009年增加48%左右,應收賬款增加幅度與營收增幅嚴重不匹配,應收賬款一向是虛增業績的重要手段,華銳招股書披露的業績能否經得住推敲?」

風電狂人的豪賭

不管是政策,還是招標,幾乎都是為華銳量身定做的。

「散戶絞肉機」、「財務造假」、「董事長更迭」、「跨國訴訟」成為華銳風電上市後的倒霉關鍵詞,而在華銳上市之前,「大膽」、「激進」、「父愛寵兒」、「速成冠軍」則是業界貼在華銳風電的野蠻成長標籤。

而這一切都帶有韓俊良「風電狂人」的鮮明特點。華銳風電前員工對其褒貶不一:褒者認為韓激進樂觀、敢想敢幹、不計成本擴張,在風機設備國產化、規模化生產、研發大機型等方面具備前瞻眼光,帶領華銳實現跨越式發展;貶者則批評韓俊良獨斷專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熱衷政商路線、把握政府產業政策動向而進行著一場技術豪賭。

在風電行業上升期時,韓俊良的豪賭屢屢奏效,也讓華銳風電獲得爆髮式成長。從2005年起就和韓俊良合作的證券界元老闞治東也評價說:「韓俊良在創業階段為華銳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銳風電運營之初,千瓦級風機佔據市場的主流,金風科技憑藉此技術佔據風機市場老大。而韓俊良下出一招劍走偏鋒的險棋,放棄了千瓦級風機市場,避免與金風科技正面交鋒;直接從德國引進兆瓦級的風機技術,買下了德國Fuhrlander(富蘭德)FL1500系列風機的生產許可證(即1.5兆瓦風機全套技術),業內俗稱「買圖紙、造風機」。

2006年6月華銳風電生產了中國第一台國產化1.5兆瓦風電機組。兆瓦級機組的率先推出使其迅速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金風科技比華銳晚了將近2年才推出1.5兆瓦風電機組,眼睜睜看著取得先機的華銳攻城略地。2008年,華銳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首次超越金風科技,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七。

金風科技內部人士則認為華銳的超常規發展得到產業政策、主管部門和五大發電國企的如父愛般的扶持。比如,國家發改委曾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讓華銳風電獲得免於跟外資對手競爭的保護機會,此外,五大電力國企風電特許權招標中對1.5兆瓦機組的青睞,讓金風科技之前研發1.2兆瓦機組的努力打水漂,以致金風科技一位內部人士發牢騷說:「不管是政策,還是招標,幾乎都是為華銳量身定做的。」

韓俊良還善於營造政商關係。韓除了在華銳風任職外,還擔任國家能源局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國家能源局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銳公司流傳的一個笑談,說「若在公司看不到韓,他一定在國家能源局」。

韓煞費苦心建立與政府高層和五大電力國企高層的各種關係。業內多流傳,韓曾在歐洲多瑙河上包租一艘豪華遊輪,打算宴請政府高層;又把公司一些輕鬆高薪的閒職,安排給五大電力國企高層的親屬子女。這似乎也說明了為什麼華銳能比其他同行更領先把握到政策方向,從而佔據市場先機。

這樣的政商關係也讓華銳在2006年和2007年獲得兩年高速發展。頗具手腕的韓俊良邀請新天域入股,有了新天域這樣背景深厚的盟友,韓俊良開始向老股東大連起重、尉文淵和闞治東叫板,要求分得一定比例股票。韓俊良此前在華銳風電只是扮演職業經理人的角色,拿著帶有股權激勵性質的少量股票(類似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持有不到3%股份)。最終,韓俊良和新天域各以7500萬元入股,各自拿到16.7%的股份。

韓俊良的技術豪賭也體現在華銳公司在研發上的不擇手段。曾經的合作夥伴美國超導與華銳風電在對簿公堂中,指控華銳風電用金錢和美色引誘其僱員,以獲得變頻器和電控系統的源代碼。

韓俊良的豪賭在風電行業緊縮期後則遭遇滑鐵盧。2011年,風電行業進入瓶頸期,韓俊良仍堅持高速擴張的策略。但此時,由於風電產能過剩和風機多起安全事故,國家開始緊縮對風電的政策。五大國企也縮減對風機設備的採購。

韓俊良高速擴張的策略,也導致大量的產能過剩。國泰君安一位分析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調研華銳在酒泉的生產基地時,看到工業園區一片冷清,堆著一排排做好的風機,積壓了數十億庫存。尉文淵也對媒體公開表示:「當時建了一堆生產基地,產能利用率最多20%、30%,而應收款則高達100億,剎不住車。」

韓俊良在兩海戰略(海上風電、海外市場)上的豪賭也遭遇挫折。據華銳前員工透露,在公司內部討論兩海戰略的前景時,韓固執地認為「過去的事情證明我是對的,未來的事情也會證明我現在的決策是對的」。

海上風電雖然得到國家能源局支持,但在2010年獲批的4個海上風電項目,拖延了3年之後,只有3個項目勉強開工。開拓海外市場的努力,也由於和美國超導的官司陷入停頓。一位風機部件供應商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是韓俊良重維護政商、輕視供應商帶來的惡果。」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PE機構關心的是如何拯救股價,而不在乎拯救企業。

與華銳公司一起陷入困境的,還有華銳在資本市場一落千丈的股價。

2012年8月,在眾多PE機構的邀請下,尉文淵出任華銳風電代理總裁,韓俊良則辭去總裁,僅保留董事長一職。

尉文淵又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人」,上交所的設計者和創建者。與管金生、闞治東一道,被稱為證券界「三大猛人」。

2005年,尉文淵和闞治東入股華銳風電,他們為華銳帶來了創投的專業素質和對風電新能源的前瞻膽識。一位接近闞治東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想當初,老韓無米下炊之時,尉總和闞總力排眾議援手華銳,他們看到的是風電作為新能源產業項目的巨大前景。」

尉文淵和闞治東作為創投機構,一直放手韓俊良去闖。三人之間的合作良好。華銳對股東的回報也讓闞治東滿意。闞曾表示,「華銳風電第一次分紅,就收回了成本」。

據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韓俊良在風電領域專業能力是讓闞治東信任的,但韓性格中某些豪賭和急於走捷徑的手段,讓闞治東略有不安。闞治東2000年掌舵深圳創新投資公司時,當時資本市場的兩大莊家羅成和周正毅也要求入股合作,羅成操縱億安科技股價,從8元多炒到100多元,周正毅也是上海有名的資本玩家。闞治東的領導提出找品行端正的合作夥伴的重要性,羅成和周正毅因此被排除在深圳創新投資公司股東之外。羅成與周正毅後來雙雙出事,避免了深圳創新投資的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闞治東為此慶幸不已。

2012年8月底,在闞治東支持下,尉文淵終於應邀出山,出任華銳風電代理總裁。尉文淵搬進華銳中關村總部後,在自己辦公室牆壁掛上兩塊匾,一塊書寫「仁者無敵、鐵面革新」,另一塊則書寫「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以示自己拯救華銳風電的決心。

據上述知情人士介紹:「尉文淵和闞治東作為中國股市元老,金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他們在乎的是自己在中國證券史的清譽,他們希望拯救華銳風電,重塑一個有責任的正面的企業形象」。

尉文淵更願意扮演一個類似黑石、TPG(美國得州太平洋投資集團)重組煉金術的角色。發揮類似TPG旗下的新橋資本改造深發展銀行的作用。在新橋資本入主深發展的五年中,憑藉引進海外專業、資深的銀行家,組織起了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新橋在銀行改造了原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建立了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引進了不良信貸資產管理經驗,在新橋卓有成效的手術下,深發展從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轉變為輕裝前進的「快艇」。

不過,尉文淵拯救企業、改造華銳的想法,並沒有得到新天域等PE機構的認同。一位華銳前員工表示:「PE機構關心的是如何拯救股價,而不在乎拯救企業。」

對這些急功近利的PE機構來說,還有16個月手裡的股票就可以流通套現了。他們希望尉文淵和闞治東能制定出一套拉抬股價的方案。在他們看來,尉文淵和闞治東在資本市場有著多年的影響力、眾多人脈資源以及深諳操縱股價的訣竅和經驗,把華銳低迷的股價拉升起來應不費吹灰之力。

但對尉文淵和闞治東來說,他們對股價的拉升和操縱已經厭倦了。對於陷入困境仍具有諸多優勢的華銳風電,只要有耐心對其進行戰略重構、業務重整和財務重組,其長期的價值一定能得到提升,從而再實現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闞治東也私下認為:「如果老韓專心提昇華銳的風電技術,尉文淵專注於控制成本,兩人優勢都發揮出來,對華銳未來的發展都更為有利。」

尉文淵主導華銳風電後,在公司組織結構調整、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多元化經營等方面都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這種努力的成效需要時間來驗證,就像新橋在改造深發展5年之後才有脫胎換骨的效果。

尉文淵的努力並未得到韓俊良的認同,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大,在2013年3月華銳風電自爆會計差錯後,韓俊良為此辭去董事長,尉文淵則身兼董事長和代理總裁。據一位華銳風電前員工透露,韓俊良對此一直耿耿於懷,韓的老部下私下稱董事會和尉文淵的做法是「錯誤且不近人情」。而一位熟悉尉文淵的朋友辯稱,尉總並不針對韓,只是他一貫「仁者無敵、鐵面革新」的處事態度。

2個月後,韓俊良原來的「大連重工」老部下在董事會上捲土重來,這次,短期急於套現的眾多PE機構選擇了站在韓俊良一邊。在2013年5月13日晚舉行,但直到凌晨都未達成決議的會議上,尉文淵當場手寫辭呈,辭去董事長和代理總裁職務。

第二天下午,尉文淵簡單收拾辦公室後,帶走了「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兩塊匾,這也宣告尉文淵拯救華銳風電的努力化為泡影。

時至今日,華銳風電還在等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但從1月14日18.4億股限售股的解禁「擱置」起,這場「包裝上市,圈錢套現」的運作,就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58

風電股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8390681
在風電股中,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兩個公司應該是我一直有關注的$華電福新(00816)$$新天綠色能源(00956)$$華電福新(00816)$ 的PE現在和$新天綠色能源(00956)$ 差不多,但816的pb高出近一倍。

816的業務中,扣除利息等費用後的稅前利潤火電佔了一半,有四分之一利潤來自水電,風電貢獻很少,不過風電增長很快。816今年會有福清核電站一期上網,未來4年每年一台機組上網,這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點。

816在出年報前,我預計淨利潤超過15億人民幣,同比增50%,eps0.25港幣。年報出來後,業績超過了我的預期。雖然賬面看淨利潤不到15億,實際上它在財務費用裡多提了2億的碳減排壞賬損失。所以它的真實EPS不是0.23港幣,而相當於有0.26港幣。

我預計816未來4年的利潤年增幅有望達到30%,是個很不錯的標的。只不過前期漲得比較厲害,我自己是3塊多一點就退出了,過於保守。看看未來還會不會給我機會,從今天直接高開的情形看,市場似乎也都看清了公司。

今晚956新天綠色能源會出年報,我估計業績持平,而中報是降8%,應該說是會超出市場預期的。因為它的天然氣子公司所得稅率由15%上升到25%,拉低了利潤,我預計2014年它利潤可增3成,它2013年pb1.15倍,pe15倍,估值是相對偏低的。因為956明顯屬於北京霧霾治理股,所以我比較看好,剛剛買回了它。

956它三分之二業務是張家口承德的風電,三分之一是河北省的天然氣批零業務,另外還有開採山西的煤層氣及有LNG項目在建。956的棄風率一直在5%以內,年上網小時穩定在2300小時以上,它的風電是整個行業內最好的。而天然氣業務相當穩健,其中零售增長很快。

956的下半年報會和其它風電股有些不一樣,目前$大唐新能源(01798)$$華能新能源(00958)$$龍源電力(00916)$$京能清潔能源(00579)$$中國風電(00182)$ 及上邊分析的816都已出年報,除182外下半年業績都不太好。

原因一是這些風電股2012年下半年有碳減排收益而13年沒有,像上邊分析到的816反而還提了2億的減值損失;
原因二是風電股普遍負債率高,下半年利息費用激增,所以去年大多在高位急急的增發圈了些錢。

而956剛好沒有這兩個問題,因為一是它12年下半年像現在的816一樣先行計提了應收碳減排收益減值到負數;二是過去一年956沒怎麼建新風場,而本身負債率又行業內最低,3.35港幣增發並圈15億多後,目前負債率應該只有50%了,是所有風電股裡最低的(182因為大部分風場它都不控股,所以負債率看起來不高)。

956手上已經被核准的風電裝機高達20多GW,幾乎是已建成的20倍,它負債率又低,天然氣業務還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所以發展潛力其實是很大的,關鍵看管理層是否銳意進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8

風電、太陽能重大利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在即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5&page=1&extra=#pid569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4 09:09 編輯

風電、太陽能重大利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在即 指標完不成將追責
作者:王秀強

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幾經修訂,出臺在即。這項被稱為最難產的能源政策,目前正在征求各方建議,方案再次修訂後將上報國務院審定。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方案出臺後,國家將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電網企業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通過強制性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這對於風電、太陽能等產業而言是絕佳的利好。

能源觀察獲悉,由國家能源局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8月份已經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並原則通過。

發改委主任辦公會主要提出三點意見:

一是東部地區應承擔更多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責任,提高東部地區配額指標;
二是強化電網企業承擔完成配額的責任;
三是配額指標分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

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能源局將修訂後的文件再向財政部、環保部、國資委等部委,各省政府及發改委、各電網企業和主要發電企業征求意見。

根據方案,計入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包括:
1、本地區生產並消費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2、從區域外輸入電量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3、本地區可計量的自發自用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特別註意的是:向其他區域輸送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計入受端地區,不再計入送端地區。根據《考核辦法》,國家將為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確定可再生能源配額,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考核。對於未完成配額指標的省份,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將暫停或減少當地化石能源發電項目規模;電網企業不能完成指標的,向國務院作出專門報告。




(轉自能源觀察)


附:21世紀經濟報道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在即 指標完不成將追責

本報記者 王秀強 北京報道


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幾經修訂,出臺在即。這項被稱為最難產的能源政策,目前正在征求各方建議,方案再次修訂後將上報國務院審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國家能源局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已經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並原則通過。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能源局修訂後再向財政部、環保部、國資委等部委,各省政府及發改委、各電網企業和主要發電企業征求意見。


根據8月份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的《考核辦法》,配額指標將分為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按照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須達到基本指標,鼓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超過基本指標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


強制措施發展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出臺後,國家將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電網企業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通過強制性政策為地方政府、電力企業戴上緊箍咒。


按照《考核辦法》,國家將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納入配額制考核範圍,具體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等技術,具備規模化發展的主要是前三項。


一位能源專家稱,設計這種機制的原因考慮的是非水可再生能源所具有的特殊性。水電技術和產業已相當成熟,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新興可再生能源還很弱小,開發成本高,市場需求有限,不能用發展大能源的模式來發展可再生能源。


但是,配額制具有強制性,執行過程則有強烈的行政性和計劃性。在方案制定過程中,有諸多不同意見,僅是理論研究就有十余年時間。


今年8月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專門討論《考核辦法》。熟悉方案制定的人士介紹,這次會議主要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東部地區應承擔更多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責任,提高東部地區配額指標;二是強化電網企業承擔完成配額的責任;三是配額指標分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


根據方案,計入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包括:本地區生產並消費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從區域外輸入電量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以及本地區可計量的自發自用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向其他區域輸送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計入受端地區,不再計入送端地區。


地方政府、電網企業是責任主體


根據《考核辦法》,各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及省級電網企業共同承擔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責任。


其中,地方政府承擔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行政管理責任,國家電網企業對所屬省級電網企業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承擔領導責任。而各主要可再生能源電力經營企業按項目所在省人民政府的要求,承擔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投資的責任,履行高效進行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的義務。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對權益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投資企業(集團)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投資和生產情況進行監測評價,並按年度公布監測評價報告。


此外,《考核辦法》提出嚴格的監管要求。對在考核期未達到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基本指標或在年度中進展明顯滯後的省,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可采取暫停下達或減少其化石能源電力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等措施,有效調整有關地區的能源結構。未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基本指標的省及所隸屬的國家電網企業應向國務院作出專門報告。


對於在考核期超過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基本指標的省,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在對其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進行考核時,將超過基本指標部分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完電力消費量按照等價值折算成節能量,不計入該地區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限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08

華銳風電因虛增2.78億利潤被處罰60萬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129

 (CFP/圖)

證監會對華銳風電的調查近日終於有了結果。

1月8日,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T銳電,601558)發布公告稱,已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進入事先告知書》,因在2011年年報中通過制作虛假吊裝單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虛增當年利潤2.78億元(編註: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7.58%),證監會擬對*ST銳電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處以60萬元罰款。

處罰告知書詳細披露了華銳風電虛增2011年收入與利潤的過程。2011年6月底,董事長韓俊良召集陶剛、蘇鳴等人開會,對2011年的財務數據不是很滿意,認為業績下降太多,要求財務部根據市場提供的銷售通知單確認收入。

針對未完成吊裝的項目,韓俊良說“我說做了就做了,再說這些項目做沒做跟你又沒什麽關系,沒有成本信息就按照存貨的用存貨結轉成本,沒有存貨的用暫估結轉成本”,“我是法人我負責,你按我說的做”。

告知書指出,韓俊良直接授意、策劃、組織了財務舞弊行為,是華銳風電2011年年報重大虛假的最主要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應當重重處罰。

證監會決定,擬對韓俊良采取終身證券市場進入措施。

同時,告知書指出,華銳風電的財務部、市場部、客服部、生產管理部均配合了其財務舞弊的過程。陶剛作為時任華銳風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於建軍作為時任分管客服部的副總經理,劉征奇作為分管市場部的副總經理,汪曉作為分管生產部的副總經理,均為上市公司分管重要業務的高管人員,其聽命於韓俊良的指令,授意、指揮其分管部門直接參與有組織的財務舞弊,是華銳風電年報重大虛假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據此,證監會擬對時任財務總監陶剛采取10年證券市場進入措施;對分管客服部的副總經理於建軍、分管市場部的副總經理劉征奇、分管生產部的副總經理汪曉分別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南方周末早前報道,早在2013年5月29日,華銳風電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對其進行立案調查。不到7個月,2014年1月12日,證監會再次對華銳風電下達《立案調查通知書》。當時不少市場人士猜測:可能與虛增業績等財務造假行為有關。

值得註意的是,華銳風電的麻煩可能不僅僅是這樣。

華銳風電最新財務報告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其營業利潤為-1.77億元,並預測在逾期貨款賬齡增加,壞賬準備計提繼續提高、資金緊張等多方因素綜合影響下,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也可能為虧損,且或因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此前,華銳風電由於2012、2013年連續兩年虧損,於2014年5月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並變更為*ST銳電。

此外,據東方早報消息,因未按合同約定接收貨物及支付貨款,華銳風電被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起訴,涉及金額1.52億元。而2014年12月30日,華銳風電發布股權結構變動提示公告,除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社會公眾股外的其他股東均放棄轉增股份,劃轉至特定人,由特定人投入資金專項用於兌付要求回售的公司債券,從而解決公司債券兌付危機,避免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對於此次證監會的處罰告知書,華銳風電媒體經理王雯對經濟觀察網回應稱,“目前公司在走正常的申訴過程,將對整體的一個處罰結果進行申訴,因為這不是最終的裁決,只是擬定的一個裁決方案。”

如果申訴失敗,對於公司高管何時離任,誰將接替高管職位,王雯稱不知道公司進一步的安排,“我現在從董秘辦得到的回應就是公司現在正在走申訴流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84

天順風能董事長看好風電 能源互聯網三五年內能實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396.html

天順風能董事長看好風電 能源互聯網三五年內能實現

一財網 周重誌 2015-03-25 21:49:00

嚴俊旭認為,搶裝對風電設備市場價格影響不大,漲價區間為3%至5%。能源互聯網又稱微網,這是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要素支,沒有大數據的支撐,很難做到實時、有效配置生產和消納。

經過十年精耕細作,天順風能已經在海外市場取得重要突破,新能源戰略布局初具規模。近日,天順風能董事長嚴俊旭接受第一財經新聞社獨家專訪時稱,未來十年公司仍將堅持海外市場戰略,兼顧國內市場,大力拓展新能源發展戰略。

新能源戰略穩步推進

公司主營風塔及風塔零部件的生產和銷售,國內和國外銷售占比分別為30%、70%。公司2012年開始制定並推進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思路,通過對宣力控股的參股,不斷增資,直至今年1月底實現對其全部收購。公司借宣力控股打造新能源產業平臺,大力延長產業鏈,從風塔銷售介入風電場開發。

資料顯示,宣力控股是一家致力於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投資、開發及運營管理的公司。嚴俊旭對記者表示,公司新能源產業的開發,重點在風能,其它方面,或涉及光伏。至於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初期會在投融資平臺旗下設立一些子基金進行運作。

宣力控股目前已取得總計300MW風電項目的核準並具備正式開工建設條件,力爭在3-5年內完成1GW-2GW清潔能源項目裝機規模的建設。嚴俊旭透露,未來三五年2GW發展目標,目前大概有3GW儲備項目。上述新疆300MW項目,三月底將舉行開工儀式,今年要建成,而並網要看輸電設施的完成時間段。

風電行業保持快速發展

對於目前的風電行業,嚴俊旭持樂觀態度,他說,“總體長期看好風電行業,未來5至10年,行業將保持相對較快的發展速度。”因風區電價價格下調引發的風電項目“搶裝潮”仍在持續,嚴俊旭認為,搶裝對風電設備市場價格影響不大,漲價區間為3%至5%。

相較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在嚴俊旭看來,海上風電啟動緩慢有很多原因,如風機安裝、運營維護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海底電纜鋪設問題等。“國內目前是灘塗上做,真正到離岸海上,安裝維護的難度會更大。”此外,海上風電涉及的部門眾多,需要海洋局、軍事、漁業、環保等多部門協調。

當前風電發展最大的問題為棄風限電,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與風電特性及電網消納等因素有關。嚴俊旭說,“不能單純看棄風限電問題,如果該問題短時間不能解決,可從多角度進行改善。”他認為,從技術層面講,智能電網建設可彌補風電弱點;政府配套政策如配額制、風電稅收、融資方面的產業支持,都能有助於產業改善。

據公司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4年凈利同比微增1.36%,而2013年凈利同比微增0.85%,這也意味著公司連續兩年低增長。此前公司董秘鄭康生對記者稱,經過二年多的戰略籌劃,期望今年迎來拐點,未來3至5年,會有一個比較快速的增長。

能源互聯網三五年內能實現

“互聯網+”成為兩會熱詞,亦成為二級市場的投資熱點,而與風電行業緊密相連的能源互聯網正被業內津津樂道。嚴俊旭向記者闡釋,能源互聯網又稱微網,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要素支,沒有大數據的支撐,很難做到實時、有效配置生產和消納。

跟集中開發的主電網有區別,微網是主電網無法觸及之地。他認為,這是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不過由於主網需要提高電網消納的實時性,目前儲能還沒有達到這樣一個高度,需要發電端和用戶端的過程控制。嚴俊旭表示,能源互聯網問題,未來三至五年可解決。

公司是典型的外向型企業,約七成收入來自海外,公司未來戰略仍以海外為主。對於國家近期推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在嚴俊旭看來,一帶一路前端是資金,末端是基礎設施,中間是技術輸出和產品輸出。其中,基礎設施是重要的一方面,如交通、港口等,而能源也是基礎設施的範疇。

不過,公司在參與方式上著重於項目開發,而不是海外設廠。他說,“有機會參加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新能源基礎設施,在新能源開發上積累更多的經驗,從這一塊找到一些項目參與。” 把工廠設出去,從制造角度講,公司目前還沒有做出研判和研究,總體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因為中國制造業優勢還在,不是所有的產業鏈都可以往這個方向轉移。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