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別了英國退歐公投引發的全球匯市大風大浪,7月6月以來,連續五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徘徊在6.70附近,但始終未曾越線,這一走勢引發業內猜測,在美元強勢攻勢下,6.70或許正是當下央行心中的均衡匯率。
7月13日,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突然大幅上調至2月份以來新高,打破了平靜幾日的匯市。香港某外匯交易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表示,Hibor升高意味著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緊張,這可能與四大行近日集中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從而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關。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出現明顯反彈勢頭,盤中一度飆升超過200個基點,對美元匯率反超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出現匯差倒掛現象。在未知的全球經濟前景以及最近公布的國內經濟數據影響下,市場普遍預計,中長期人民幣匯率仍將明顯承壓。
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吃緊
7月13日,香港財資市場公會發布數據顯示,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急升2.46個百分點至4.83%,創2月份以來最高水平,一星期Hibor利率也上升1.39個百分點至3.97%。
這一變動不禁令人回想起今年1月份,在離岸市場人民幣出現較大波動時,隔夜Hibor利率曾一度連續從4%飆升至13.4%,最後在1月12日飆升至66.815%這一驚人高位,成為自2013年有報價以來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其他期限利率亦飆升至歷史最高位。
而轉眼到了3月31日,隔夜Hibor利率又突然跌至負3.7250%,成為有記錄以來首次跌至負值。Hibor利率的變化,標誌著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從“錢荒”到“過剩”,此後市場對於Hibor的異常變動格外關註。
13日Hibor明顯走高,最直觀地體現出離岸市場上人民幣流動性再次出現緊張趨勢。但對於造成人民幣短缺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方面可能由於投資者在離岸市場買入人民幣並至在岸市場進行套利造成,亦或是中資銀行在香港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導致離岸流動性緊張。
在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通常會獲得上漲動力。從市場來看,13日離岸市場人民幣(CNH)對美元在早8點時突然從6.7017飆漲至6.6789,一小時內上漲超過200個基點,漲幅達0.26%,成為自6月29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快速升值令在岸與離岸匯率一度出現近100個基點的“倒掛”現象,但隨後離岸人民幣匯率有所下跌,兩岸價差迅速收窄。
截至17:30,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報6.6959,微升0.01%,結束連續5個交易日的頹勢,並且從經濟學家及交易員普遍認為的短期支撐位——6.70水平反彈。
(7月13日香港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
“6.7關口可能成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阻力位。”某外匯分析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但在岸市場,13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卻由前兩日的小幅回升轉為快速走低,再次逼近6.70關口。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891,較上交易日6.6950小幅上調了59個基點。開盤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曾快速升值日內高位,6.6802,但在午盤後跌幅突然擴大,截至16:30收盤,報6.6922,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6.6850下跌72個基點。夜盤開始後,人民幣即期匯率雖然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
(7月13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
從6月23日起,央行開始連續多日下調人民幣中間價,從6.5658到昨日的6.6950,貶去近1300點。業內認為,近期英國退歐余波,年中集中購匯以及潛在的通脹壓力是貶值的重要原因。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表示,短期內人民幣繼續面臨考驗,6.70附近是央行希望暫時得以控制的關口,人民幣保持震蕩或適當回調。
值得註意的是,7月8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CFETS人民幣指數再次刷新7月1日創下的歷史新低。7月1日時,CFETS人民幣指數按周跌0.41點至94.88,而7月8日,該指數周跌幅擴大至0.63,報94.25。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94.25這一最新數值較2015年12月31日100.94的水平,貶值6.6%。令市場人士擔憂的是,如果人民幣繼續目前走勢,到今年底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或下跌超過10%。
對於人民幣匯率指數持續走低的原因,7月6日央行曾轉發中國貨幣網特約評論員文章分析稱,市場供求變化以及英國退歐引發的全球避險情緒大幅升溫導致6月份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匯率較中間價大多偏向貶值方向,也令人民幣匯率指數小幅貶值。“為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存在一定貶值要求。”
但文章仍強調,在國際匯市劇烈波動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波幅遠小於其他貨幣,總體上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市場預期仍較為平穩。
人民幣仍將走低?
近日,備受關註的6月份外貿及進出口數據等陸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判斷人民幣接下來匯率走勢提供了一定依據。
13日最新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6月份進口下降8.4%,出口下降4.8%,降幅雙雙擴大,延續了較為疲軟的勢頭。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進口跌幅由5月份的下降0.4%大幅擴大至8.4%,但與此同時5、6月份大宗商品價格並未出現大幅下跌,這意味著內需短暫企穩後再次出現惡化勢頭,與2季度後國內經濟動能減弱相吻合,“預示下半年經濟動能不會有太多期待”。
此外,考慮到歐日經濟依然低迷,英國退歐仍將繼續發酵,劉東亮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環境並不會好於上半年,預計下半年進出口繼續維持跌多漲少的局面,對經濟增長難以產生拉動作用。
“進出口數據低迷對人民幣匯率難以視為利好”劉東亮認為,但從目前人民幣中間價與美元指數保持較好的互動關系來看,這一關系尚看不到打破的局面,因此未來匯率走勢更多受制於美元強弱的影響,中國主動貶值或升值的可能性都不大,考慮到美元處於強勢周期,下半年人民幣有逐步跌向6.80的的風險。
另一方面,7月7日央行發布的6月外匯儲備則較上月增加134.26億美元,反映資金外流壓力減小,對於人民幣匯率企穩帶來一定積極作用。
但資深外匯人士韓會師認為,對6月外匯儲備數據的回升仍需保持警惕,一方面因為英國退歐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滯後,導致6月的結售匯數據並沒有對此做出及時反映。另一方面,境內結售匯市場對於英國退歐導致人民幣快速貶值這一趨勢是否會延續下去有較強觀望情緒,因此6月下旬最後幾個交易日並未出現嚴重的結售匯逆差,這也成為6月外匯儲備下滑壓力較小的重要原因。
離岸人民幣跌破6.7關口,現報 6.7062元,日內一度跌至 6.7142元。
在岸人民幣現報6.6791元,日內跌至6.6791元。
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961元,較上周五中間價的6.6805元,貶156個基點,創2010年以來最低。
15日,美國零售數據與工業數據雙雙強於預期,美元大幅走強,加息預期繼續發酵。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摩根士丹利預測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報6.82;2017年底報7.26。受資本賬戶趨勢以及貨幣政策分歧影響,維持預測中國央行在2016年三季度末前和2017年第一季度還有兩次降息。預計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將會有限,受人民幣貶值壓力影響。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經過去年8月、今年1月及6月以來的三輪走軟,人民幣匯率高估部分修正較多,對金融市場負面影響正逐步下降,人民幣匯率可能正接近“軟著陸”。而這將為未來的貨幣政策打開空間。
在岸人民幣開盤後快速下跌超百點,離岸人民幣自6.71關口下跌150點收複6.69關口。今日中間價上調25個點報6.6946元。
周五公布的美國二季度GDP增長1.2%,增速遠不及預期,令美元進一步下挫。
截至夜盤收盤, 美元/離岸人民幣收報6.6309元 ,創6月28日以來新高。 盤中一度升至6.6298,日內大幅上升300余點。
美元/在岸人民幣收報6.6382元,成功錄得四連陽,創下6月24日以來新高。
周五,美國公布7月非農數據,美國7月新增非農就業25.5萬人,預期18萬人。失業率4.9%,預期4.8%。
遠超預期的數據發布後,離岸人民幣急跌近百點,跌幅0.17%。同時,美元指數短線拉升40余點至96.02,黃金價格短線回落近20元至1341.81美元/盎司。
國信證券分析指出,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與美元走勢的關聯性較此前一段時間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完全被美元指數的走勢所主導。從上周5個交易日的情況來看,每當前一日美元指數升值(貶值),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必出現貶值(升值)。
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高息資產的吸引力與日劇增。近期,路勁基建和豐匯租賃成功在離岸債市發行兩單高收益美元債,並被大幅超額認購,受到眾多外資機構投資者的追捧。
據悉,路勁基建的3年期美元債獲得火爆認購,籌得4.5億美元,該債券收益率較最初推介時的水平低50個基點至5%;豐匯租賃有限公司計劃發行3年期美元計價債券,籌得1.5億美元,收益率約為8.25%。
去年8月以來,中國離岸債券市場的發行量斷崖式下跌。今年一季度以來,發行量有所回暖。此次,兩單高收益債的成功發行也標誌著中企正霸氣重歸離岸市場。
根據Dealogic統計的數據,2016年離岸債券發行量的確較往年回落。不過,2016年5月,中國的發行人在離岸市場共發行債券22筆,發行總額192.15億美元,創歷史第三高紀錄。4月發行總額達132.77億美元,是3月發行額的5.7倍。在近期的發行中,與點心債相比,美元債券仍占主導。
(數據來自Dealogic)
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上述兩單發行都具有特殊意義。就路勁基建而言,其債券認購情況的確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最終得訂單也非常漂亮。即使在價格收緊了50個點的情況下,仍然有超過65億美金的訂單量,創下近15倍的巨大超額認購。
具體而言,路勁基建在中國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同時也具有收費公路運營的背景,這種背景也易於吸引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路勁基建的成功募資仍部分取決於其良好的信用記錄和行業背景,那麽豐匯租賃的成功募資則更具有標桿效應。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商務部所管轄的融資租賃公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發行主體所屬行業。這類和金融業務有關的公司此前在高收益板塊中非常少見,再細分到融資租賃行業可能此前根本沒有可比參照,中融信托可以算是金融類,但其並不屬於融資租賃行業。
摩根大通債務資本市場中國區主管謝桐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一般情況而言,海外投資者對新的發行主體都比較謹慎,此次豐匯租賃受到投資者的積極認購時一個好跡象。”
據了解,此次參與豐匯租賃美元債券認購的機構投資人中,包括了亞洲、歐洲的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此次豐匯租賃在民營租賃企業海外融資中具有一定的標桿意義,豐匯為未來內地融資租賃行業的公司赴離岸發債奠定了基礎。
謝桐分析稱,中國企業一直是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的主要供給者,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房地產企業發行人,但隨著國內融資環境的寬松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調整,中國企業海外高收益債券發行量顯著縮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海外高收益債市場的“供不應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中國企業重返高收益債市場受到追捧的原因。
至於今年下半年中國企業的離岸債券發行情況,謝桐認為,中國企業仍將是亞洲離岸債券市場上最重要的供給方。“這主要是普遍存在的在融資需求,這不僅限於高收益債市場。”謝桐表示。
此前,各界曾擔憂中企會在國內大量發債融資,並將籌得的人民幣再換成美元,用以來還境外美元債。不過,謝桐告訴記者,“融資主要是為了企業海外投資或再融資使用。從房地產部門來看,部分中國房企正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不論是英國、美國、澳洲等,由於房企在海外開發項目,因此也有境外融資需求。”
其實,近期國家發改委也在大力推進境內企業直接發行外債,同時鼓勵外債資金回流結匯。國家發改委選擇21家企業開展2016年度外債規模管理改革試點。
此外,此近期國內企業債券頻繁違約的狀況受到關註,“東北特鋼”的案例尤為突出,各界也開始擔憂這是否會影響中企海外債券發行?
謝桐稱,境內違約企業大部分來自鋼鐵煤炭等傳統產能過剩行業,類似行業在境外融資都困難重重,不論是什麽幣種,離岸投資者的認購積極性都很低,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境內的違約情況並沒有對海外市場帶來直接影響。
8月10日,英國《衛報》發布了2000多份有關瑙魯難民庇護所的泄露報告,多達8000多頁的文件前所未有地向世人展示了澳大利亞政府拘留的這些難民所遭受的種種毆打、性侵、自殘、虐待兒童和非人生活條件等令人震驚的情況。
虐童事件超過半數
自2005年起,南太平洋島國瑙魯共和國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作為回報,瑙魯建立一個拘留中心處理那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該難民拘留中心曾在陸克文當政時關閉,之後於2012年重新投入使用。
據《衛報》對這些文件進行的分析,兒童在報告中占據了極大比重。總計2116份報告中,超過半數,約1086個事件牽涉到兒童,而報告所覆蓋的時間段內(2013年5月~2015年10月),生活在瑙魯拘留所的兒童僅占總人數的18%。
從報告中可以看到警衛扇孩子耳光、抓住孩子威脅要殺了他等種種虐童事件。2014年9月,有一名教師報告稱,一名年輕的教職幫手要求將淋浴時間從2分鐘延長到4分鐘,男警衛提條件說,如果能有點兒身體上的好處,他就答應。小姑娘並沒有說這事後來到底有沒有發生。
報告中還記錄了一些精神上飽受創傷的孩子令人心痛的行為。2014年9月,一個女孩兒將自己的嘴唇縫了起來,一名警衛見到她後開始嘲笑她;同年7月,一名不到10歲的女童脫光衣服,邀請一群成年人性侵自己。
報告中總共有7起性侵兒童事件、59起毆打兒童事件、30起兒童自殘和159起兒童威脅自殘事件。
報告中還記錄了一些極端絕望的行為。2015年10月,當一名懷孕婦女被告知她只能在瑙魯生產,她焦躁不安地留下了眼淚:“我要把孩子交給澳大利亞撫養。”她懇求說,“我不想在瑙魯的醫院或是這個骯臟的環境中生下孩子。”
澳難民政策遭譴責
這些文件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作為澳大利亞接受難民的兩個離岸拘留所之一的瑙魯是如何報告信息的?被拘留在這座小島上的兒童和成人所面臨的風險應該得到密切關註。澳大利亞政府顯然未能對這些足以引起警惕的信號和種種性侵指控作出應對。
瑙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面積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不超過1萬人。澳大利亞向瑙魯政府提供物資援助,並從該國采購服務。據6月底的最新官方統計數字,目前瑙魯難民拘留所中生活著442人,其中338名為男性、55名為女性和49名為兒童。澳大利亞的另一個離岸難民拘留所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馬努斯島,那里生活著854人,全部為男性。每年,澳大利亞納稅人要為這兩處離岸難民拘留所掏出12億美元。
和歐洲相比,想要登陸澳大利亞的難民數量微乎其微。但澳大利亞法律規定,任何在海上被截獲的難民都要被送到瑙魯或馬努斯島,並永遠不得定居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這兩處封閉的難民營,以及對非法乘船抵達澳大利亞難民的強硬移民政策,受到了聯合國的廣泛批評。
澳大利亞政府表示,正在證實這些報告是否已經交由瑙魯警方處理。“值得指出的重要一點是,報告中的許多事件都只是未經證實的指控。”澳大利亞移民部門一名女發言人如是表示。
一些同情難民的人士表示,泄露的報告表明,澳大利亞離岸拘留所政策必須馬上終止,必須給予那些尋求避難的人醫藥和心理上的支持。“從這些文件,以及我們自己的研究來看,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由於在瑙魯所受到的遭遇,許多人已經被推到身體和精神崩潰的邊緣。”大赦國際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一名工作人員這樣表示。
“瑙魯文件”此前已經引起了多個國際組織和人權機構的高度關註。10日,聯合國難民署在一份聲明中表達了“嚴重關切”呼籲當局迅速制定應對方案。
“脫歐後英國失去金融互通護照,對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不會有什麽影響。” 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彪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倫敦金融城如何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問題成為各界關註焦點,而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會不會由此縮小規模或受到負面影響的問題,也被普遍關註。但第一財經記者從中資金融機構得到的反饋相當一致,都認為,倫敦金融城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輕易撼動,人民幣離岸中心更不會因為脫歐失去魅力和凝聚力。
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副總經理胡昆在采訪中也認為,因為中資銀行以分行形式開展業務,實際上使用所謂的“金融互通護照”制度不多,對現有業務開展影響不大。
離岸中心建設不會受影響
李彪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英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實際上是一個全球性的人民幣支付中心,除了有很多英國的銀行,同時還有很多在歐洲的銀行、南美的央行、美國公司在這邊開戶,這些開戶實際上已經完全擴展了歐盟區的範圍,可以說這是一個支付的途徑和渠道。這個渠道可以說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實現。因此即使英國脫歐後,失去金融互通護照,對人民幣離岸交易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在英國外資銀行占全英國金融資產50%,英國脫歐後,確實存在受“金融互通護照”的限制問題。”胡昆的觀點也非常鮮明:“但是從中資銀行的角度來說,因為我們是以分行的形式在倫敦開展業務。我們作為外資銀行,不僅僅在英國,也是在歐洲和歐盟認同的外資銀行,對於我們現有開展的業務影響就不大,我們沒有真正享用這個’金融護照’制度;未來有可能產生變更,但對我們開展的業務不會出現重大變化。”
胡昆還認為,只要政策、監管和制度是支持資本市場運作的,大家還是會自然而然選擇選擇倫敦進行相關的交易,即使改變了“金融互通護照”制度,“那必然會出現一個雙邊的制度安排,來促使大家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提高金融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本質是不會改變的,至少英方在這方面是重視的;至於歐盟,可以看到雖然有漫長的談判過程,但也是一樣,因為有眾多的機構在倫敦開展業務,比如德國和法國舉足輕重的銀行,都是以倫敦為支點來拓展歐洲乃至全球業務的,這個變化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變的。中資機構的戰略是清晰的,也是更希望立足於倫敦來拓展國際資本市場開展業務。”
堅定駐紮倫敦交易全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資對繼續駐紮倫敦開展業務信心滿滿。作為倫敦地區清算行,建行倫敦分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步子飛快。目前英國已經是除香港之外,中國海外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
“建行以倫敦為中心來發展歐洲的金融業務,這個戰略沒有任何變化。在人民幣業務方面的戰略,重點還是在擴大人民幣產品,另外就是會集中屬地化業務發展方面,這也是海外戰略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倫敦這樣一個極具特色的金融市場,我們要把人民幣的元素註入進去,逐步擴展人民幣在市場上的業務品種。來提升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也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李彪說。
在李彪看來,倫敦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優勢是有相當完善的制度,經歷幾百年的金融體系建設也是非常成功,還有就是集中了全世界的金融人才,尤其突出的是交易型的專門人才、投資銀行的專門人才;在他看來歐洲其它一些金融城市還是很難跟倫敦競爭。“脫歐之後,在倫敦的有些金融服務可能需要提升,但是這種提升,是基於整個金融結構的調整。但因為這種金融結構的調整,其它城市會取代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話,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除了人力資源,還有其他包括法律框架建設等資源,倫敦還是非常強的。”
李彪告訴記者,歐洲各個金融產業發達的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色,這些城市在歐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業務、產品和服務他也非常看好。他說,法蘭克福的特點是實體經濟支付交易比較強,尤其在人民幣方面;巴黎實際上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在歐元的業務方面有一定表現;很多分行和境外子行設立在盧森堡是考慮到其地理位置,有非常快的發展趨勢;而倫敦最擅長的是在包括人民幣在內的貨幣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投資銀行衍生品等方面,各有各的特點,目前倫敦依然處於領先地位。
經常去中國銀行倫敦銀行采訪的第一財經記者,此次走進中銀倫敦交易室,立刻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氣氛。不僅交易室擴大了一倍,交易平臺也多出不少,已經有點人氣十足的感覺。
“對於中國銀行而言,立足於倫敦,來拓展全球業務的戰略是確立的。在去年11月習主席訪英時,中國銀行同步宣布在倫敦建立總行的全球交易中心。”
曾在香港工作,剛被任命來英國三個月的胡昆,談起倫敦的國際金融市場優勢已如數家珍。
在胡昆看來,倫敦在語言環境,時區優勢,從業人員和金融機構的豐富程度和總數,包括金融資產數量,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等優勢相當明顯,”比如,倫敦所有金融企業持有的金融資產的總量,是英國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倍;倫敦的外資銀行,在所有金融機構占有金融資產的比例為50%。這兩個因素說明:金融產業對於倫敦,對於整個英國的重要性;以及外資還是喜歡在倫敦的市場環境里進行相關的交易和業務拓展。所以,由於已經形成的優勢,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很穩固的。脫歐帶來的主要還是不確定性。倫敦金融的融通,更多的是在資本市場,絕大部份產生金融資產的業務,更多源於資本市場的操作,而恰恰資本市場的交易原理,是不受制於地區的影響的。”
胡昆認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選擇在倫敦,也是倫敦作為全球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而作出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選擇在倫敦是正確的,因為根據BRS國際清算銀行所統計的數據,全球40%的外匯交易發生在倫敦,單從人民幣的外幣兌換或者交易業務來看,倫敦已經是很好的選擇。更何況還有政策推動,這幾個方面都是在支持倫敦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繼續延伸和推廣。”
人民幣國際化循序漸進
就在上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第二個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兩位銀行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與市場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常規性行動。
李彪介紹說,近兩年,人民幣國家化的進程越來越加塊,特別是SDR人民幣入籃成為標誌性的一步,“這一年中,人民幣從貿易融資貨幣、交易貨幣、支付貨幣這幾個方面的占比有很大的提高。人民幣已成為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和交易貨幣。”
而在胡昆看來,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國策:目前是要讓更多的人來使用人民幣,不管是貿易結算,資本融通還是相關產生的交易需求,但本質而言,還是需要更多的基礎建設。“人民銀行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比如拓寬境內外的交流渠道。今年5月底已經宣布了新的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市場的指引細則;與此同時,也鼓勵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向一級市場進行融資,融資不管是在離岸貨幣,還是在美元或者歐元,也等於是增加了外幣和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需求,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是人民幣國際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胡昆打了個比喻,就像一個商品慢慢讓人熟悉和習慣使用的過程,“不光是我們的東西要吸引人,還要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個東西的價值到底在哪兒,提供的遠期的預期是什麽?投資回報的波動性會產生什麽影響?這些都是制度建設和安排,目前成熟的監管體制,實際上都在慢慢地努力推動這方面的改革。”
雖然李彪和胡昆都不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此次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是選擇了一個特殊時間節點,但是他們也都覺得,即將於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高峰論壇,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建設的一個展示平臺。”人民幣國際化作為長遠的國家戰略,G20對展示和提升整個人民幣在世界的使用程度,包括以後的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都會發揮積極的作用,這可能也是G20很重要的議題。“李彪說。
備受全球矚目的杭州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即將於9月5日下午閉幕。連日來,圍繞全球經濟發展與治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以及綠色金融等熱門話題,各國際組織、國家政要展開熱烈討論,峰會成果有望陸續公布。
在此次峰會的眾多議題中,匯率問題再次引發市場關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盡管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英國脫歐等事件的沖擊,但從總體來看,人民幣相對其他儲備貨幣表現仍較為穩定,人民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穩定性更強。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也顯示,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新興市場貨幣,同時也是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
從匯市行情來看,5日市場對於人民幣信心明顯受到提振,在中間價貶值的情況下,在岸與離岸人民幣雙雙上漲,一掃上周市場對於人民幣險些突破6.70近期重要關口的擔憂。對於接下來匯率走勢,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G20峰會釋放出的政策風向標有一些重要變化,將對人民幣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性產生影響。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各項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已成為業內共識。
人民幣匯率明顯反彈
作為杭州G20峰會召開後的首個交易日,5日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均出現持續反彈趨勢。對此,北京某商業銀行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近期人民幣匯率將獲得一定提振,出現階段性回彈。
“一方面也是這次G20會議各國對於匯率問題非常重視,重申要避免競爭性貶值。此外,前兩周因市場對於美聯儲9月加息預期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大,但隨著美國8月非農數據不及預期,9月加息預計再次成為泡影,人民幣獲得提振。”該交易員說道。
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873,較上周五(9月2日)的中間價6.6727貶值146個基點。上周五,人民幣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其中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跌0.19%,報6.6980,盤中最低跌至6.6996,距6.70市場心里價位僅差4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則收於6.6800,與上一交易日持平。
盡管面臨中間價明顯下調的壓力,但今日匯率走勢並未受其影響,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漲勢尤為明顯。5日開盤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盤中最高升至6.6859,幅度為0.18%,隨後維持在6.6880附近,保持逾百點的升值勢頭,截至16:30,人民幣對美元報6.6883。
在岸市場上,人民幣同樣表現出穩中有升的勢頭。今日盤中始終維持在6.68開盤價的升值區間,截至16:30收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6752,微升0.11%。
正如易綱在此次G20峰會期間所言,從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始終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如果大家要從一個稍微長一點的時期來看,就可以看出雖然是有漲有跌,但是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此外,此前市場有聲音擔憂,我國試圖通過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從而實現經濟的增長,對此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雖然匯率對實體經濟有一些影響,但是最好的還是保持合理均衡,“G20有一個共識,就是不以競爭為目的貨幣貶值,G20希望就匯率進行更緊密地溝通和協調,使匯率更為平穩。”
近年來,人民幣以國際化速度之快、步伐之穩健,以及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BIS在9月初發布了三年一度的全球外匯市場調查,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級報告。在這份報告中,人民幣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
報告顯示,近年來除美國外的發達國家不斷實行刺激性貨幣政策,導致本幣加速貶值,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出現明顯下滑。但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貨幣在外匯市場的交易占比卻普遍上升,其中人民幣穩坐第一寶座。
BIS表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占比由3年前的2%翻番升至4%。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的日均交易額為2020億美元,較三年前增長68.33%,位列全球第八位,並且成功超越墨西哥比索,成為外匯市場中交易最為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
值得註意的是,BIS統計顯示,在人民幣外匯交易中,95%的交易額為人民幣與美元兌換。因此,預計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仍將是企業、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在9月4日發布的、此次G20峰會期間中美元首會晤達成的中方成果清單中,中方將繼續有序向市場化匯率轉型,強化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同時,美方支持IMF將人民幣在10月1日納入SDR貨幣籃子的決定。雙方支持對擴大SDR的使用進行研究及探索相關舉措,包括更廣泛地發布以SDR作為報告貨幣的財務和統計數據,以及發行SDR計價債券。業內普遍預期,隨著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程度將進一步增加,有利於匯率維持長期穩定。
G20政策風向標:貨幣政策轉向保守
近年來,以日本、歐元區為代表的全球主要國家陸續進入貨幣寬松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泛濫,貨幣貶值,匯市波動增加,眼下負利率更是大行其道。
在此次G20峰會所關註的諸多問題中,全球經濟如何跳出目前的增長泥沼顯然是全球政策制定者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目前,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巨大挑戰是,過度依賴貨幣寬松來避免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但當負利率的降臨和不斷加大的QE已經對拉動經濟增長很難奏效時,說明貨幣寬松這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不可持續。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來看,全球達成的共識是,在目前貨幣寬松這劑藥還不能停之外,需要鼓勵政策制定者加大財政支出的力度來創造需求,避免羸弱的經濟複蘇夭折,造成全球經濟二次探底,“但無論是貨幣還是財政刺激,從長期來看都是無法持續的,使用時間越長,後遺癥越大。”
“此次G20在政策風向上最主要的變化,就是貨幣政策轉趨保守。”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他認為,此次G20峰會透露出四個與宏觀政策有關的方向:首先,各國達成共識,不能只靠貨幣政策這一個工具來刺激經濟,必須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其次,國與國之間在政策層面必須加強協調;此外,各國強調在國際領域,避免競爭性的匯率貶值;最後,要避免貿易保護。
謝亞軒表示,2014年至2015年,全球多國之間大打匯率戰與貿易戰,導致全球貿易額出現13%的收縮,在吸取教訓後,各國已經意識到加強溝通、協調,不貿然使用貨幣貶值刺激經濟的重要性。
易綱同樣強調,雖然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針對全球出現的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有較為明顯的作用,但是從中長期看,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更加重要的是進行結構性改革。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895,較昨日中間價調貶169點。昨日16:30收盤報6.6800,23:30收盤報6.6798。
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周一發表了鴿派立場的講話,減弱了下周升息的預期。美元指數周二觸及一周高位的95.672,因市場焦點轉至美聯儲在12月升息的可能性,風險較大貨幣的下跌也提振美元。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周二幾近收平,繼續在6.68元附近窄幅震蕩,且和中間價寬幅升貶近乎脫節。交易員稱,近期客盤有購匯需求,大行依舊在6.68元附近提供美元流動性,由於匯價並未見明顯變化,部分機構參與倒量,預計中秋節小長假前匯價延續窄幅整理走勢。
同時,隨著香港金管局向市場投放流動性,離岸人民幣資金流動性緊張問題得到明顯緩解,香港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隔夜拆放利率(HIBOR) 周二報2.838%,較前日下跌近半,並逐漸靠近2%左右正常水平。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價對在岸價的影響趨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