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離場,百度的變與不變 | 一佳之言
百度距離千億市值只差臨門一腳時,擔當486天改革操盤者的陸奇卸任百度總裁與COO。
陸奇卸任帶來的最直接變化,莫過於外界對於百度未來的擔憂。畢竟,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勢能能否轉化成動能,需要細致的戰略思考、決心和強大執行力,現在的局面是改革剛剛進入深水區,操盤者卻中途離場。消息宣布後,百度股價一度大跌近10%,市值最高蒸發近100億美元。
對於正在向人工智能變革轉型的百度而言,陸奇的變動無疑是最大變量。
李開複曾評價,陸奇是不可多得的“頂尖的戰略家兼執行者”。過去一年里,陸奇百度主政期間,一方面百度內部敢於“揮刀”,清晰梳理了百度戰略、業務和組織,例如把業務按重要程度分為四象限,裁撤醫療事業部和遊戲業務;二是整合人工智能團隊,親自掛帥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深度整合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為百度搭建了清晰AI路線;三是打破官僚文化,內部啟動“新風會”,改善了員工和高層的對話機制。
一年多里,百度股價從低點時的160 美元漲到最高284 美元,市值從400 多億美元到突破900 億美元,陸奇功不可沒。

在進行了一年多改革後,未來的百度是否還有“下一個陸奇”尚未可知 。而接下來他做的調整和決策是否將繼續推進、執行下去,或許面臨著變化。
例如,在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重回一線,而此前由陸奇親自掛帥的自動駕駛事業群組(IDG)和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卻有了不同的匯報線。其中李震宇負責的自動駕駛事業群組(IDG)轉向張亞勤匯報;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則升任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為SLG總經理,直接向李彥宏匯報。
不同的匯報對象或許暗示了百度對於這兩大AI業務重心變化。而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未來怎麽走,可能要等到今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看百度如何公布其最新的技術和商業化前景。
不過,陸奇離場,百度AI是否真的變得迷茫?
如果從百度主營業務來看,守著百度“錢袋子”的主航道業務移動搜索、Feed、手百等業務,目前並無明顯變動。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在陸奇的梳理下百度AI戰略變得明晰。百度構築了AI底層技術平臺(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NLP、搜索和無人駕駛中的AI應用),AI商業化進展和布局思路也日漸清晰。此外,李彥宏內部信中副總裁王海峰晉升也是一個關鍵信號。
事實上,有內部人士對筆者透露,Apollo和DuerOS最早提出和李彥宏本人有關,也是他最早提出了“自動駕駛開放生態”。
目前,Apollo平臺的生態夥伴包括奔馳、北汽、奇瑞、一汽等國內外車廠和零部件廠商都在其中;Duer OS方面,百度已經和聯想、海爾、美的、TCL等120多家家電廠商簽訂合作,10億元投資創維控股的酷開。
如此多的戰略合作背後,百度的AI布局和商業化路線,在李彥宏決定開放所有技術和代碼的那一刻起,開弓沒有回頭箭。
他曾說,之所以把多年積累的技術開放出來,不是說百度厲害到不會被打敗,而是把所有最好的技術開放出來,合作夥伴就會知道,百度下了決心,就會安心和百度走。
當戰略布局日漸清晰,改革進入深水區,作為一名從海外空降的改革者,人事權和財權都不在手中的陸奇已經做了他該做的。如今,操盤者“下船”,接下來,執行力將是百度能否經得起考驗的關鍵。
陸奇離場,李彥宏如何刷新百度
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前總經理王勁離開後,李彥宏從矽谷挖來的技術大咖陸奇也松開了百度的“方向盤”。百度的無人駕駛,也許要由李彥宏親自駕駛了。
2017年1月,李彥宏任命陸奇為百度總裁,當時王勁下屬的自動駕駛事業部以及張亞勤下屬的智能汽車事業部和車聯網業務全部整合起來,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統一由陸奇來掌管,這一重大的人事變更標誌著百度轉型的決心。
從陸奇舉刀,到陸奇離開,百度尚未翻身。

王勁在離開百度時曾很直接地表示:“我那時候的目標非常明確,想法也都很完整了,但是我沒有辦法去說服大公司所有的人都選擇走這條路,所以我只好說服自己走下去。”
在陸奇空降百度之前,王勁是自動駕駛的老大,他曾極力主張拆分自動駕駛部門,但是沒有得到李彥宏的同意。“現在陸奇也走了,百度的自動駕駛沒有落地盈利的壓力了,應該更容易做了。”一位前百度自動駕駛資深人士向筆者戲說道。
陸奇是矽谷非常受到景仰的傳奇華人科學家。早在2009年,微軟推出必應,重新定義搜索引擎和品牌時,時任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就力挺現任微軟CEO、時任微軟工程部門負責人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聘請陸奇擔任微軟所有在線服務的負責人,並要求納德拉服從他的領導。
“我們得請他來,如果你不想在他手下工作,那就成問題了。”鮑爾默對納德拉說。陸奇當時是雅虎的高管,也是整個矽谷極力招攬的人才。納德拉顧全大局,不惜可能對自己職業晉升產生的影響,支持陸奇加入微軟。
“這之後,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飛快的提升,我從他(陸奇)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納德拉在最新出版的《刷新》一書中透露稱。在納德拉擔任微軟CEO的最初幾年,陸奇也一直是高級管理團隊中最重要的成員。
陸奇是帶著夢想加入百度的,正如他當年加入微軟時一樣。
2017年的百度,和2009年的微軟很像,組織臃腫,盈利但缺乏創新,迫切需要一個強硬的“變革者”的出現。而陸奇正是這個“對的人”,幫助當時焦慮的李彥宏掌舵百度這艘“合適的船”。
到了百度之後,陸奇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他確立了All in AI的戰略,以Feed流為主航道,通過手機百度重塑移動搜索的地位並搶占內容市場,這些戰略都與微軟當年在轉型中提出的戰略極其相似。
不過,百度畢竟是中國企業,環境要比跨國公司更複雜。
陸奇不僅有技術能力,他的這種工作熱情更是來自於對人工智能的信仰,正如他提出“陸氏”猜想時的大膽與狂野。陸奇的離開,對百度的員工士氣是一次重大的打擊。李彥宏又回歸到一人獨管百度的狀態。人們關心的問題包括百度剛剛起步的無人駕駛阿波羅平臺未來要如何繼續朝前走?
有人曾開玩笑道,阿里巴巴是馬雲和三十幾個合夥人一起戰鬥,騰訊是馬化騰和張誌東等諫言者一起戰鬥,而李彥宏是和他的四萬名員工一起戰鬥。
事實上,這與企業文化不無關系。到了李彥宏該“刷新”百度的時候了。
陸奇帶給百度的“變革”是徹底的,這與他深受的微軟企業文化密不可分。他學習納德拉的管理風格,拜見外部的關鍵人士,他有一個清單把重要的人都列在上面,每個月會去一趟矽谷,與創業者和投資人見面。
納德拉也非常欣賞陸奇,即便他離開了微軟,納德拉表示:“他仍然是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和顧問。”
短短的400多天,陸奇給百度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百度人工智能All in AI 戰略實現了商業落地——DuerOS生態系統正在發力,阿波羅自動駕駛平臺也已經吸引了上百家合作夥伴的參與。
陸奇離場,百度等待被“刷新”。正如微軟CEO納德拉所說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在達到某一臨界點時,都需要點擊刷新。”
李彥宏如何“刷新”百度,又將如何延續陸奇掀起的這場人工智能的變革,將決定百度未來的命運。
部分赴美上市中國企業欲離場 PE成幕後推手
1 :
GS(14)@2011-05-03 22:08:05http://news.imeigu.com/a/1304360193347.html
就在中國企業紛紛摩拳擦掌奔赴境外上市之際,也有不少已在境外市場登陸的中國企業反其道而行之,急於摘下境外上市的帽子。
不久前,泰富電氣(HRBN. NASDAQ)CEO楊天夫對外宣佈,已為公司做好私有化的資金準備。自去年11月以來,康鵬化學(CPC. NASDAQ)、大連傅氏 (FSIN. NASDAQ)等公司已對外宣佈將進行私有化退市。
目前,上述企業已啟動了私有化進程,包括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評估私有化建議、委任私有化顧問、確定私有化價格等。與被海外資本市場「掃地出門」不同的是,這是一群主動提出離場的企業。
價值被低估?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看來,令上述企業做出私有化決定的主要原因是偏低的市場估值。
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把這些企業比喻為「懸浮在海外的孤兒」,由於盤子小,往往無人問津。
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康鵬化學的市值僅為2.7億美元左右,泰富電氣的估值也不高,現市值僅為5.9億美元左右,兩家企業的市盈率均在7倍左右,總股本均維持在3000多萬股。
楊戈告訴記者:「企業的上市規模對在美上市企業後續的市場表現有相當大的影響。美國投資人對於企業上市後股票的流通性相當看重,一旦企業落入小盤股,其流通性就會差,容易讓投資人失去長期持有的信心,導致成交量、股價表現低迷。」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企業的收益回報。美國羅仕證券有限公司中國首席代表馬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表現「冰火兩重天」。他在研究後發現,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過去1年的平均回報為35%,而市值在5億美元以下的企業收益則下跌了近兩成。
大連傅氏就是一個典型。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大連傅氏市值為3億美元,市盈率為9.46倍。與其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初7.37億美元的市值相比,已縮水近六成。
楊戈指出,交易不活躍也導致這些企業所獲得的收益與付出的服務費等上市成本不對稱,長期來看對企業的成長性而言是一種硬傷,退市尋求私有化成為這些企業的出路。
PE力挺私有化
部分赴美上市的中國小盤股市盈率處於低位,卻給了PE一個進入的機會。
記者發現,在這些宣佈私有化的企業中,PE成為了它們背後共同的推手。根據此前上述公司發佈的信息,大連傅氏董事長兼CEO傅利將獲得盤實基金的資金支持,以每股11.5美元現金向除傅利持有股份之外的所有流通股股東發起要約收購將公司私有化。
泰富電氣首席執行官楊天夫將和霸菱亞洲投資基金集團欲以7.457億美元收購這傢俬營汽車電機。楊天夫目前擁有泰富電氣31.1%的股權,霸菱亞洲投資基金集團將以債權和股本的形式為此次收購提供資金。此外,康鵬化學也外傳得到了春華基金的支持。
業內人士分析,從融資角度講,眼下PE的資金非常容易找,這些私有化的項目通過PE的進入,來替換小股東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目前,PE行業激烈競爭,挖掘國內民企的價值窪地變得越發困難,與在市場瘋狂時爭搶PRE-IPO的項目相比,此時這些謀求私有化的企業價格可能更為划算。」
據悉,不少尋求私有化的企業都有在國內重新上市的打算,這無疑給那些PE基金安排好了今後退出的通路。
然而,對於企業私有化的決定,胡祖六則表示,應從企業的商業戰略角度來考慮私有化的出路。
他舉例說,比如企業有新產品研發的計劃,則更適合做回非上市公司。「研發新產品本身難以確保在短期內的盈利,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其業績報表會相對較差,容易引起股價波動,而此時非上市公司的身份就更為有利。」
胡祖六告訴記者,國內A股市場IPO較高的市盈率和巨額的超募資金的確容易吸引不少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如果只是因為國內PE值高而調頭的話,境外退市就會變相地變成一種尋求短期套利的行為,也就失去了企業上市的真正目的。」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李靜穎)
金融人語:大孖沙睇《竊聽 2》黑面離場
1 :
GS(14)@2012-02-28 00:44:08同叔?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05874
今日係奧斯卡頒獎禮大日子,可惜今年好戲眾多,講述華爾街大鱷的寫實製作《孖展風雲》只得原創劇本提名。然而,同樣講股市大鱷的港產片《竊聽風雲 2》不但賣座,喺香港電影金像獎就包攬 9項提名,隨時成大贏家。有 Banker八畀我哋知,早前去戲院睇《竊聽 2》,竟然巧遇城中大孖沙真人 Show。
劇情略浮誇 勝在通俗
《無間道》金牌班底麥兆輝、莊文強編導的《竊聽 2》,故事圍繞本地大孖沙組成的地主會,平時會相聚玩紙牌鬥地主,兼會喺股票市場拍檔搵真銀。戲中由曾江飾演的「同叔」,即係地主會老大,與老戲骨江毅、胡楓、郭峰和駱應鈞等成員幾十年前造市。但事件敗露後,曾江強迫胡楓飾演的金牌經紀一力承擔罪名,胡楓之子吳彥祖長大後,策劃為老父報仇。雖然《竊聽 2》劇情略嫌浮誇,關於股票買賣的情節也有唔少穿崩位,但也不失為香港少數描寫大孖沙的通俗作品,可以畀 80後了解股壇大鱷鮮為人知的一面。
心底感受 佢自己先知
話說,當日 Banker入場坐定定睇戲,見兩名大漢與一位老人家施施然入場,坐喺 Banker隔離。 Banker好奇一望之下,赫然發現這位老人家,就係城中地位昭然的股壇大孖沙,兩名大漢原來係陪睇戲的保鑣。不過,這位大孖沙冇睇晒成場戲,中途就起身面黑黑走人。
須知道《竊聽 2》後段,「同叔」與地主會成員反目,更加中咗吳彥祖圈套,與世姪玉石俱焚。大孖沙睇在眼裏,心底感受如何,得佢自己先知。
我哋又聽講,大孖沙同幾位富豪當時本來相約好去地中海坐豪華遊艇嘆世界,但計劃突然作罷,唔知係咪與佢睇完《竊聽 2》,心情不暢快有關。
2 :
passby(15493)@2012-02-28 04:52:36「同叔」
3 :
肥B(18468)@2012-02-28 10:09:21.....可相性好低喎.....戲院嘛.....黑MUN MUN, 個個都口黑面黑架啦....
何時離場最困難 止賺止蝕考功夫 黃國英
1 :
GS(14)@2014-11-12 16:03:54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7968
若問在交易中,何時進場和何時離場兩者之間哪項較困難,答案應是後者。以買入而言,不離下列幾種選擇:現價即買、有動力才高追、候低才買。一日未有倉位在身,仍能保持最大的靈活度,就算一時不幸錯失了機會,也不會構成實際損失。平倉離場則困難得多,因為決定難免受股價路徑的影響,決定下得好不好,隨時是勝負之間的分野。最差當然是連止蝕也沒想過,此可謂投機中的自殺,不必多講。但求其放個止蝕,離最佳方案仍相去甚遠。
每當打中止蝕,如果股價繼續拾級而下,那還算心甘命抵。但也有不少情況,是止蝕盤就像攝石一樣,將股價引在該處,打靶後隨即重回正軌,可是升勢已無緣分享。由此引伸,有些原本最終可獲大利的交易,由於中途的小波動而震走,微利收場,也同樣影響表現。有個不錯的說法,謂新手大蝕一鋪而亡(沒有止蝕),老手則賺小利而亡(太多爆棚變雞胡)。
放止蝕、止賺的原意,是當出現大幅不利的走勢時,可以避免有太大的損失。很多時我們錯將「大幅」不利,當成「任何」不利,變得過分敏感,沒有給予倉位合理的喘息空間。制定此一範圍純粹各師各法,有人喜用上下波幅的倍數、有人選固定百分比,沒有正確答案。但幅度是否足夠,則有方法可以量度。
John Sweeney提出在交易紀錄中尋找兩項數值,從而判斷如何止賺止蝕。
John Sweeney提出應該在交易紀錄中,尋找兩項數值,從而判斷止蝕位是否合適,及止賺位應該如何推進。兩項數值分別是最大不利途程(Maximum Adverse Excursion, MAE)和最大獲利途程(Maximum Favorable Excursion, MFE)。其實不用甚麼計算,但要先釐清交易方法:入市訊號、未設止蝕下的離場訊號。然後將賺錢與不賺錢的交易分開。賺錢的交易,觀察它們在最終獲利平倉前,捱價的最大幅度是多少,就是MAE。止蝕的幅度,應該參考MAE來決定,如果不利走勢已超過這個水平,獲利的機會很微,不必留戀。
蝕錢的交易,則觀察它們曾經錄得的浮動盈利,最大時有多少,來取得MFE數字。很多交易都是初有微利,最後小蝕收場。如果可以減少在它們身上的損失,累積起來有很大幫助。與此同時,大幅獲利的交易如果被震走,機會成本很大。MFE正好用來分辨兩者:一單交易,如果浮動盈利未達MFE水平,身份未明,策略上是留意急回、減少損失為主;當超越MFE水平,最終獲利機會提升,重點則轉變為開放上行空間,減少震走機會為主。
舉一簡例說明:一個短炒期指系統,如MAE是100點,MFE也是100點,那止蝕、止賺應怎樣處理?由於賺錢交易最多只會捱100點價,所以止蝕應用100點,太少會震走,再多則無謂。MFE是100點,即未到100點浮動盈利前,最好小心一點,例如收市平倉,不持有過夜;超過則可以略為放寬,以平手點作起點,緩緩推升止賺位便可。
在泡沫市獲利 需定客觀離場機制 黃國英
1 :
GS(14)@2015-04-01 16:57:35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626
「我可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迹,卻估不到人們的瘋狂。」這句股市名言出自科學家牛頓,常被站於道德高地者,煞有介事地批判參與投機的大眾。科學家無端端踩過界評論投機心態,全因有切身經驗:十八世紀初,牛頓所在的英國,曾出現舉世無匹的投機熱潮,炒賣南海公司的股票。正是這次事件後,才出現「泡沫」一詞,可想而知當時盛況。
南海公司由英國一批高官創立,旨在撲水解決國家在戰爭期間累積的國債。整套流程大致如下:南海公司發新股換取人們手中的國債;政府授予公司與南美交易的專營權和繼續付息百分之六。以股換債,財技救國。這隻古代版大國企加新興市場概念股,極速滲透人心,人們已懶理公司盈利不甚了了,前景也只是空中樓閣。大眾瘋狂追逐該股,股價趨升;公司則不斷印公仔紙,周而復始。
快速致富的機會極為吸引,牛頓亦躬逢其盛。他在一七二○年股價上升初期,已投身其中,數個月內,股價幾乎翻倍,他遂賺錢離場。豈料走勢只稍作回氣,最燦爛一段原來才剛開始。股價在更短時間內升得更快,比他最初買入的價位,升了四倍有多。身邊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齊齊大獲其利。最後牛頓沉不住氣,在近七百英鎊的高位瞓身入市,可是這已是升浪最後一段,股價升至九百多英鎊的最高位後調頭回落,同年年底前,跌回起步點一百英鎊。牛頓據報損失兩萬英鎊,已經是他全副身家。
遇泡沫市股民可能興高采烈,但同樣風險也相當高。
如果取態消極,可能結論是列印文初的格言貼在枱頭,發誓永不參加這類遊戲。但這是知其弊而不知其利,一個升近十倍的大浪,不嘗試從中取利,是否很浪費?有專門研究操作手法的機構,就搜集了現代十二次金融泡沫,嘗試測試有沒有方法可以既參與其中,又可以正數離場。這十二單泡沫入選條件極為嚴格,每單都是如揸到尾實際回報(扣了通脹)為零,波動性極大,高位下跌超過六成,名單如下:美股(1920-32;1946-84;1992-08)、日股(1981-99)、美元(1979-92)、英鎊(1979-85)、日圓(1983-90;1992-98)、黃金(1970-99)、石油(1962-99)、鎳(nickel)(1979-99)、可可(1970-99)。
研究發現,即使是最最最低能的順勢投機法則,都可以大幅改善表現。根本不是甚麼神奇秘方,例如長期的均線,或高位跌某一百分比走;或跌穿某一低位走,不太重要。重點是每單泡沫高位跌六成,通常都是一到兩個浪內便完成,只要稍一遲疑,便為時已晚;但如果有既定機制,避得過主力的一劫,在這十二次長揸得個桔的泡沫中,每年回報可以多六個百分點,身家波動度也大降。回顧上列清單,隨時以十年計,一年六點不可謂少。
那麼如果有人坐時光機,告訴牛頓此一要領,歷史將如何改寫?研究指求其用長期均線,九百多鎊跌到六百一定離場,肯定不用輸身家,可能連那句名言,也不復存在。
23泛民議員離場 譴責政府湯家驊無參加 長毛留低拉布
1 :
GS(14)@2015-04-23 08:19:10■政府昨早在立會公佈政改方案,泛民批評方案是假普選離場抗議,公民黨湯家驊雖沒有跟隨,但表明會否決。謝榮耀攝
【2017政改方案】【本報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到立法會公佈政改方案,除遭人民力量議員舉示威牌狙擊外,23名泛民成員亦集體離場抗議及譴責政府提假普選方案,部份泛民議員雖未有參與,但堅持會否決任何人大8.31決定下的方案,多名建制派議員讚方案符合民意,力撐立會應通過。記者:林俊謙 白琳
泛民議員昨身穿有黃色交叉T恤出席會議,以示反對政改方案。當林鄭月娥宣讀完政改聲明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梁家傑即讀出抗議聲明,批評政府推出假普選方案,存心欺騙港人袋住先,表明泛民議員必定會否決政改,之後23名泛民成員即集體離場抗議。不過,部份泛民議員未有參加行動,亦有多人未有出席之後的記者會,其中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和獨立議員黃毓民缺席會議,兩人均指不滿政改方案,所以選擇杯葛會議。社民連「長毛」梁國雄和公民黨湯家驊,則分別因要參與拉布和不想參加抗議而留在議事廳,而兩人亦表明會否決政改。湯家驊直指今次政改已「冇得救」,一定會否決;梁國雄發言時也批評政府不是「有商有量,落實普選」,而是「無稽無恥,落實篩選」,反建議林鄭若深信民意支持政改通過,可按《基本法》50條,否決政改後解散立法會重選,令不支持方案的議員被淘汰,但未獲林鄭正面回應,只呼籲梁以積極務實態度參與政改討論。
建制派讚方案符合民意
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民主黨單仲偕及人民力量兩名議員,在離場後未有出席泛民記招,但他們5人事後均表明,未有出席記者會與他們對政改立場無關,表明會否決政改方案。至於留在議事廳的建制派,則大讚方案符合民意,工聯會王國興讚揚特區政府努力推動政改,揭開「香港歷史上的里程碑」,但因發言時間過長,會上被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喝止,要求他停止發表議論。工業界議員林大輝質疑,政府企圖以民意讓泛民轉軚支持政改,但支持政府方案的市民大多並非泛民的支持者,認為政府的想法天真、自欺欺人;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希望,有國家高層人士作某種承諾或肯定說法,說明現時袋的是一個中途方案;不過林鄭在回應時稱,進一步修改普選辦法的法律基礎和程序,已相當清楚,看不到在這基礎上,要再作甚麼表述。另外曾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推翻政改諮詢報告的長洲居民郭卓堅,在政改方案公佈前一天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指特區政府沒向中央政府如實反映,人大常委會的8.31政改決定屬違憲及行政失當,他要求特區政府尋求人大撤銷和改變人大常委的決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3/19122604
IMF拉隊離場 歐盟發最後通牒希臘債務談判 面臨破局
1 :
GS(14)@2015-06-15 01:23:30■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左)與歐洲委員會主席容克前日再坐到談判桌,但「最後嘗試」終失敗。美聯社
希臘債務談判,面臨破裂危機。正當外界以為將有協議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天指跟希臘分歧太大,反枱拉隊撤離談判桌。歐盟亦發出最後通牒,指下周四歐元集團財長會議是最後機會,希臘如不妥協,就要面對賴債破產以至退出歐元區的惡果。
庫房空虛的希臘,要跟IMF和歐盟就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爭取批出最後一期72億歐元(626億港元)救助貸款紓解財困,不過希臘左翼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今年1月上台以來,堅持不再實行緊縮政策,談判拖了5個月都無甚進展。
「遊戲結束的日子正來臨」
隨着希臘欠IMF的16億歐元(139億港元)一筆貸款,本月底到期要還,拖無可拖下,齊普拉斯近日跟德法領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密集談判,前天在布魯塞爾再見容克,被形容是「最後嘗試」,會面前市場傳快有協議,令希臘股市大升8.2%,但會談兩句鐘後還是沒有突破。
IMF此時宣佈,一直等待談判協議細節的技術專家小組返回華盛頓,希臘的談判團亦回國。IMF發言人賴斯(Gerry Rice)表示:「我們在多個主要方面,分歧仍很大,縮窄分歧沒有進展,所以離達成協議仍很遙遠。」他強調IMF仍會全面接觸希臘,但球現時在希臘一方。希臘股市昨天一開市就跌逾6%。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前天向希臘發出迄今最直截了當的警告:「現在再也沒有時間賭一鋪了,遊戲結束的日子正來臨。希臘政府有需要現實點。我們需要的無疑是決定,而不是談判。」由於就算有協議,各國國會都需要時間確認,圖斯克指下周四至周五在盧森堡舉行的歐元集團財長會議,是最後限期。希臘近日已提出一些改善財政的建議,如重新展開私有化和向中等收入人士徵收緊急稅等,但國際債主認為未夠,希臘須對勞工市場、退休金和稅制都有改革、並要在財政預算留至少1%盈餘。
IMF:經常性開支太高應改革
賴斯指希臘經常性開支有八成用於支薪和退休金,退休金開支佔經濟產出10%,遠高於歐元區國家的2.5%平均水平,這方面不改革就不可能達到目標。他又指希臘稅基狹窄,齊普拉斯想向已有沉重稅務負擔的一小撮人再加稅,是不可持續,必須擴闊稅基,又指希臘增值稅制度複雜,成功徵收比率是歐洲最低,有必要簡化。面對破局危機,齊普拉斯仍好整以暇,稱仍努力收窄分歧。有官員亦稱不用太悲觀,指IMF離場只是談判暫停,而非破裂。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指齊普拉斯擺出合作姿態,只是避免一旦破局時被批評未盡全力,希臘仍無意放棄要求債務重組、結束緊縮和爭取切實可令希臘經濟復蘇的方案。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613/1918270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