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點】更美APP劉迪:有想法就辭職?草根創業要冷啟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9/149307.html

黑馬說:都說創業必須全身心投入,也就是俗話所說的“all in”,沒有這般決絕的氣魄很難成功。但有人就想說,這對草根創業者來說行不通!

創業者劉迪認為,對於草根創業者而言,除了滿腔的激情之外,最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和對創業公司基因的良好把控。“建議大家有想法先用低成本的方式小範圍試錯,如果得到市場認可,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再全職出來做,這樣會在融資和招聘上大大加分。”

 

\

文 | 更美APP創始人 劉迪

編輯 | 王瑞

 

如果你是草根 冷啟動很重要

 

對於草根創業而言,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冷啟動非常重要。當你頭腦中有創業想法的時候,請不要急於辭職,因為想法是需要用行動來驗證的。我見過太多人興致一起就全職創業了,但東西做的快,死的也快,只好再回大公司打工。

 

我建議大家有想法先用低成本的方式小範圍試錯,如果得到市場認可,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再全職出來做,這樣會在融資和招聘上大大加分。

 

我做更美的時候,最初就是在微博上開了一個叫做“整形指南”的賬號,每天在上面分享和回答用戶關於整形的各種信息。運營了一段時間後,積累了5萬左右的粉絲,這些人後來都轉化為更美APP最初的天使用戶。

 

為什麽我可以短時間內快速、精準的吸引到粉絲?

第一,考驗你有多了解自己的目標用戶。

 

你必須清楚愛整形的典型用戶有什麽特點,她們愛什麽。我最初將目標鎖定在幾百個嫩模身上,因為這是最典型的整形群體。我關註她們討論的話題,關註的賬戶。那些賬號的內容和風格又是怎樣的。就這樣,通過總結,“整形指南”的風格就是這樣被定位出來的:一個腹黑、酸爽和潑辣的賬號。

 

知道你需要做成什麽樣只是第一步,第二部考驗的是執行力。我從小作文的水平還不錯,不是因為我真的特別會創作,而是我比較會模仿。讓我寫成金庸的風格、古龍的風格我都輕松操作。所以“整形指南”是照著嫩模們關註的賬號,一點點模仿,化妝,揉出來的對口味。

 

第三,賬號需要爆發點,而不是平庸的運營。我們當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實驗了20-30個段子,做小範圍的市場投放,用同樣的賬號,同樣的時間點,比較轉評率的高低。最終選出表現最好的一個段子,集中所有財力,大範圍投放。有過這麽1-2次投放,你最初的天使用戶就累計下來了。

 

最後,一定要有數據感,有評估的意識。我算下來當時投1元,能夠得到4個微博粉絲、2個微信粉絲,1個APP的下載。我覺得性價比非常高,我之後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觀察數據,然後再投個幾千塊錢,用戶自然就來了。

 

後來,就是這些用戶數據幫助我獲得了天使投資,使我能夠招兵買馬,快速發展。

 

屁股決定腦袋,請把控好公司的基因

 

APP上線至今已累計300w用戶,3000+入駐醫生,福利頻道月銷售額突破3000萬,並以50%的速度持續增長。這些數據讓我感到自豪,但我認為這些成績只是完成了創業長征的第一步。我覺得公司最大的價值在於基因。

 

在行業中幾家有一定規模的公司,我們是唯一一家沒有“根”的純互聯網公司。從零到一的過程著實不易。所以,我們堅持成為保持獨立的第三方平臺,在醫患之間不偏不倚。

 

我被會被記者問到,你們同市面上其他家之間的區別何在?

 

的確,從表面看,包括我們在內的公司對C端用戶提供的價值大同小異。不過,基因決定發展路徑,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和反應在產品功能上。

 

即便同樣是“大眾點評+春雨醫生+淘寶”的產品形態,相比其他APP賬號入駐醫院賬號,我們卻將醫患溝通的途徑下沈至個人對個人,因為我們理解到,醫生是整個行業的核心,他們既專業又註重個人口碑,且不會過度推銷。在這點上,我們是行業中做的最徹底的,因為我們身上沒有什麽歷史負擔,不需要對短期的銷售負責,才能更輕快的大步向前,改造和顛覆行業。

 

相比之下,整形醫院或線下導醫機構是股東的項目,他們所做的APP內問答功能,用戶必須先輸入自己的各種隱私個人信息,方可對發送咨詢。這接受咨詢的背後,是數名專業的咨詢師,再將信息傳遞給整形醫院實現後續的消費和分成。在運營上,配備多人每天通過多個虛假賬號,刷案例。

 

我認為這些做法其實得不償失,虛假的人氣帶不來真實的數據,還要額外付出人力成本。我們的內容全部來自真實的UGC,我們只需要配備1-2名員工對虛假案例進行審查和刪除。

 

其實,整形用戶在做出消費決策之前都會在網絡的各個渠道做足自己的功課。如果發現同一案例出現在百度貼吧和你的平臺,卻出自不同的醫生,就會對平臺產生懷疑。即便僅有1例這樣的假貼,用戶也會對整個平臺開始不信任。如果被一個用戶看到2個,3個甚至更多的假案例,對平臺的信任度會呈幾何狀比例下降,直到完全失去信任。

 

如上,我所觀察到的產品功能設計和運營手法其實都是源於你有什麽樣的股東,你需要同誰的利益站在一條線上。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戰略投資一定要謹慎的拿。

 

創業至今,我的感受是,不拿用戶當小白,堅持原則、懂取舍,你就會在數據上得到相應的反饋。創業的路很長,需時刻保持初心。
 

本文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如需轉載或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12

“兒媳醜聞”致信任危機 智利總統稱不會辭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3116.html

“兒媳醜聞”致信任危機 智利總統稱不會辭職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4-09 16:15:00

智利總統巴奇萊特8日被爆因兒子、兒媳卷入一樁財務醜聞而面臨支持率危機,外界揣測巴奇萊特可能會通過辭職來平息風波,但遭到其本人否認。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奇萊特(Michelle Bachelet)8日被爆因兒子、兒媳卷入一樁財務醜聞而面臨支持率危機,外界揣測巴奇萊特可能會通過辭職來平息風波,但遭到其本人否認。

“為了消除大家的疑慮,我在此表示我並未辭職。我也沒考慮辭職的事情,我甚至不知道根據憲法我該怎麽辭職,” 巴奇萊特向媒體表示,並未計劃在其第二任期的頭一年就以辭職謝幕。

智利女總統巴切萊特

兒媳倒賣地皮

智利檢方近日提審了巴奇萊特的媳婦娜塔莉亞(Natalia Compagnon),指控其通過家族影響力獲得了一份巨額銀行貸款。

據報道,巴奇萊特之子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Davalos)於2013年11月攜妻子娜塔莉亞與智利銀行副總裁盧克希奇(Andronico Luksic)進行過一次會面。

會面之後,娜塔莉亞隨即得到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貸款,蹊蹺的是,娜塔莉亞此前向其他三家銀行提出的貸款申請都以被拒絕告終。

據法新社報道,娜塔莉亞名下的公司利用這筆貸款購買了智利中部的一些土地,並重新規劃用於房地產開發,光靠這筆買賣,娜塔莉亞的公司凈賺500萬美元。

東窗事發之後,塞巴斯蒂安辭掉了一份政府慈善機構負責人的無薪工作並退出智利社會黨,但是拒不承認犯下任何過失。

就在那次“三人會面”舉行時,巴奇萊特正處於競選的最後沖刺階段,把矛頭全力對準智利精英階層特權和不平等現狀,獲得了極高的支持率並最終連任,而如今面對公眾的質疑,巴奇萊特顯然需要力挽狂瀾。

“目前存在非常嚴重的信任危機。但是我相信危機的出現正是促進我們修補漏洞,鞏固制度的大好時機,防止類似情況再度出現,” 這位南美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盡力地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

總統支持率暴跌

醜聞被曝光之後,巴奇萊特支持率猛跌至30%,為執政以來的最低值。

在被媒體問及醜聞事件時,巴奇萊特往往極不情願地回應,稱將更妥善地處理好自己的公共形象,但是堅決否認與貸款醜聞有任何關聯。

“之前選擇沈默的做法是我的錯,造成了公眾對我的不好或者錯誤的印象,”巴奇萊特說,“事實是,我並未和此事有任何的聯系,和那次會面以及交易都沒關系。”

巴奇萊特表示,自己不知曉那次會面的任何事情,並“對此無能為力”,也“從未跟盧克希奇交談過”。

2006年1月,巴切萊特以智利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加大選並勝出。2010任期結束時民眾支持率依然高達84%,2013年12月再次當選智利總統 。

“我並不在意我的支持率,我更在意的是智利的未來,”巴切萊特稱。

如今,巴切萊特最初試圖整改教育體系,修憲,出臺新勞動法和稅法的努力漸漸成為強弩之末。很多智利人開始擔心,原本被認為拉丁美洲最清廉透明的國家正在淪為腐敗的溫床。

“智利或許存在腐敗,但是並不普遍,不是每個智利人都貪腐,”巴切萊特稱。

目前,巴切萊特的兒子和兒媳已被公檢部門以以權謀私和非法使用秘密信息為由展開調查。

除了貸款醜聞以外,智利政壇也因為另外兩起政治獻金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智利稅務局目前以及對大型企業Penta集團涉及偷稅漏稅和賄賂案件展開調查,右翼民主聯盟主席也因涉案而退出黨籍。此外,全球最大的碘、鋰、硝酸鈉及化肥生產商智利化學礦業公司也因為涉嫌非法資助政黨候選人競選而受到調查。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01

辭職創業,我們該向毛大慶和蔡雪梅學什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26/912003.html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汪國真《熱愛生命》

在房地產市場由“黃金時代”向“白銀時代”轉變的過程中,地產圈高管辭職屢見報端。最近有兩位高管的辭職,引發的關註度超過平常。

先是萬科原副總裁毛大慶辭職創辦優客工場,再有世茂集團副總裁蔡雪梅辭職一事也終得確認。她向邦地產君回複稱,目前已經遞交辭呈,等老板最終批準。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偉大號召下,辭職創業,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好的事。但無數經驗告訴我們:創業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我們看到的那些光鮮的成功,都是這樣的獨苗而已。

喬布斯、雷軍、馬雲等人創業的那個年代已經遠去,而今,我們面臨一個全新的商業環境:一方面,市場爆發、資本活躍、信息觸手可及、行業貫通而開放;另一方面,巨頭壟斷、資本橫行、社會功利現實、對手狡猾而殘忍。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毛大慶、蔡雪梅,這些地產圈功成名就的頂級職業經理人,毅然投身創業大潮。邦地產君發現,兩人離職背後有著許多純屬偶然的巧合之處,比如都不能擺脫房地產行業,比如原來的東家對他們的創業項目都有投資。

辭職創業,他們究竟憑什麽?我們又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麽?邦地產君發現,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跟主業相關,又與互聯網+“談戀愛”。做了多年職業經理人的毛、蔡兩人都是自主創業,按說,這步子跨得有點大,但是,他們的創業項目均與房地產有關,創業思路又緊貼互聯網思維。

房地產行業向“白銀時代”轉型的大勢,以及互聯網+的風,吹動了房地產業職業經理人的“躁動之春”。

一方面,樓市整體供需關系發生深刻改變,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業務面臨增長的煩惱,開發和營銷人才的空間受到擠壓。

另一方面,互聯網+的風如此之猛,這股熱帶旋風正在吸引專業的房地產從業人才。互聯網思維的興起刺激著這些人才脫離原有公司,以“創客”身份參與到“周邊產品”的開發中。

第二,打造多個朋友圈,利用交叉點帶來機會。這一點,無數的成功者已經嘮叨過很多次了。但邦地產君還是要嘮叨一下,因為有些新情況出現。

無論是毛大慶還是蔡雪梅,都將以“外部合夥人”的身份與原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一方面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另一方面是,舊資源與新資源的交叉,會激發出更多可能性。

毛大慶辭職創業,萬科不僅要投資,還在北京臺湖項目率先試行V-LINK,里面包含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讓業主在社區里創業,而合作方正是毛大慶的優客工場。有了萬科的支持,毛大慶的創業,離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而毛大慶身後那一長串豪華陣容:沈南鵬、李開複、汪靜波、徐小平,有了這些大佬的鼎力支持,毛大慶的創業,不成功都難。這就是圈子的力量。

而蔡雪梅辭職創辦的新公司,雖然還是商業機密,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公司將得到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的投資,根據蔡雪梅此前在世茂所倡導的理念,她在互聯網圈的資源也不會少,兩個資源圈的交疊,勢必會讓她離“結合互聯新理念開創白金時代”的夢想更近。

第三,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在普通人眼中,毛大慶、蔡雪梅兩人早已功成名就,攬盡人生無限風光。但是,2015年,46歲的毛大慶依舊對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全新的選擇。

王石曾說過,創業者要有創業的動力,要有野心。在邦地產君看來,毛大慶創業的最大動力,來自四個方面:總理、萬科、馬拉松和祖父杜孟模。這一點,在毛大慶《擁抱最美時光,尋找最初夢想》的告別信里,表露無遺。

而支撐蔡雪梅辭職創業的動力,則來自其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刻洞察。去年末,她撇開萬科提出的“白銀時代”,首次提出房地產“白金時代”的概念,並認為在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房地產開發的盈利邏輯,將由線性開發轉向螺旋式開發,從土地開發升級為開發一個以人為主題的全新生態圈。

創業者的光環很美,創業者的夢想醉人,但創業是一次艱難的修行。創業路上,你是否具備那種少見的“創業基因”?創業路上,你是否已經天時、地利、人和兼備?邦地產以一首汪國真的《跨越自己》,與創業路上的你共勉。

《跨越自己》

我們可以欺瞞別人

卻無法欺瞞自己

當我們走向枝繁葉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個謎

向上的路

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30

52歲光明乳業總經理郭本恒提前10個月突然辭職引猜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571.html

52歲光明乳業總經理郭本恒提前10個月突然辭職引猜測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6-26 10:45:00

就在5月份還信誓旦旦要提高光明乳業(600597.SH)市場占有率的總經理郭本恒,突然被光明乳業公告稱其已經提交書面辭呈,並已生效。這樣的突變讓很多剛剛沈浸在光明乳業整合複牌喜悅中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6月26日,光明乳業突然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總經理郭本恒的書面辭呈,郭本恒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並已於26日生效。郭本恒的離開可謂事發突然,公告一出讓很多同行以及投資者感到震驚。要知道,一方面郭本恒對光明乳業今年的業績提出了高要求,並對達到業績目標顯示出強硬的姿態;另一方面,光明乳業正處在國資改革重組的關鍵時刻,郭本恒這樣一個對光明乳業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關鍵人物突然辭職,令外界非常困惑與不解。

任期未滿突然辭職

根據光明乳業的年報,郭本恒的任期應該到2016年4月19日,距離本輪任期尚有10個多月就提前離職,讓外界震驚不小。事實上,就算到了任期郭本恒沒有續任也足以引起行業震動。

郭本恒的離職太突然,一位乳業同行感嘆。事實上,就在5月20日,郭本恒還信誓旦旦提出了光明乳業的發展規劃。在光明乳業位於武漢的華中中心工廠正式動工儀式上,郭本恒當時稱,光明乳業正在全球範圍內兼並收購,努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公司將加快華中中心工廠建設,力爭早日建成投產。

郭本恒的離開有些突然,不僅僅沒有征兆,並且在光明乳業正處在國資改革關鍵時期離開也有些不合常理。就在6月8日晚間,光明乳業(600597.SH)公布了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預案,募資總額不超過90億元。定增目的主要是把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團剛剛收購來的以色列最大乳企TNUVA大部分股權註入光明乳業。公告還稱,光明乳業將引入多個戰略投資者,有望增強多方在全球乳業領域內的戰略合作。與此同時,在國資改革背景下,光明乳業與兄弟公司上海牛奶集團的整合重組也在進行中。

可見,在國資改革背景下,光明乳業加速整合的過程中,曾對光明乳業業績提升立下汗馬功勞的郭本恒突然離職無疑將對光明乳業的各項整合帶來影響,此刻的辭職也就顯得不合時宜。

離職原因耐人尋味

對於郭本恒離職的具體原因,光明乳業以及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均以個人原因答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過,業內人士分析,明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任期,以個人原因為由突然辭職,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高層突然辭職的原因大概有兩類,一類是主動因素,包括個人家庭事務繁忙、跳槽、或者身體原因,光明食品集團前董事長王宗南就曾以身體健康原因為由主動請辭。跳槽可能性也不大,郭本恒在光明乳業工作多年,並且光明乳業給郭本恒的待遇並不算差,正常情況下郭本恒不大可能會跳槽。按照光明乳業2014年財報,目前郭本恒擁有20萬有限售條件的股份,如果按照光明乳業最新的股價,這部分股權市值近440萬元人民幣,另外,加上此前獲得的股份,郭本恒共持有光明乳業54.35萬股,市值超過一千萬元,並且去年郭本恒稅前收入也高達138.8萬元。第二類是被動原因,主要是指被調查。去年,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金楓酒業(600616)前總經理董魯平就曾因涉嫌受賄被立案偵查。雖然目前也有消息稱郭本恒可能被調查,但均未獲得權威部門證實,因而暫時不足采納。郭本恒具體的離職原因依舊撲朔迷離。

不管如何,郭本恒對於光明乳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公開資料顯示郭本恒生於1963年8月,食品學博士,屬於技術型高管,進入光明工作的時間已經超過15年。

郭本恒曾任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技術管理委員會主任,兼任江南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站長,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上海食品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產品加工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等職。

郭本恒上任總裁的八年時間,將光明乳業業績大跨步提升。在上任總裁之前,用郭本恒本人的話來說,光明乳業已經連續四五年處於零增長的狀態,在市場上被競爭對手徹底甩開。當時對光明乳業來說,發展是最大的壓力。

2007年初,郭本恒從王佳芬手中接過總經理一職,隨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提出重大戰略思路,改變了王佳芬過於重視冷鮮奶、不夠重視常溫奶的發展策略,明確公司戰略為“聚焦乳業、領先新鮮、做強常溫、突破奶粉 ”,2007至2010年這三年,郭本恒確定了“複蘇、成長、騰飛”的光明發展三步曲,三年累計增長47.55%,2010年,公司銷售收入首次突破百億。2013年,光明乳業成功收購的新西蘭Synlait Milk乳品公司實現上市,光明乳業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海外並購並海外上市的乳品公司。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4

空姐辭職炒股賺千萬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14.html

先跟大家講聲,今年書展止凡會於星期六下午三點左右在亮光文化及imoney的攤位處站站,可能逗留兩小時,希望到時不太悶吧。

說回這個題目,本來我於之前的留言話不太想寫這個個案,誰知回家吃飯時家人對這個個案表現得極有興趣,非常好奇,繼而欣賞,更羨慕不已。我聽了之後,當然都與家人分享了我的見解。回想一下,又知道連雲地兄都曾感到有一點羨慕,其實這的確值得發文討論的題材,所以還是好好整理寫一篇出來吧。




昨晚回看了《星期日檔案》(2015.7.12),大家也不妨上tvb.com回看一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名空姐拿著20萬作本金,早前聽朋友消息買入某支股票大升5倍,覺得炒股賺錢很快,於是辭工全職炒股,之後孖展加炒賣衍生工具,在短時間賺近千萬元。這些炒股的故事,看得人家血脈沸騰,其實那個少女的概念很有問題,這裡寫得很多,但還是可以就這個案討論一下吧。

首先,雲地兄在留言中也有提過,整個訪問中都沒有看出什麼財商,完全聽不出什麼分析,唯一聽到的就是女主角靠朋友的消息,再跟著買,再以孖展、槓桿把回報倍大,這些操作都沒太多財務知識做基礎。不少因中六合彩或Jackpot一夜「發達」的人,因沒有足夠財商好好控制資產,最後結果只能窮得比「發達」之前更甚。

其實,這位少女有一位好爸爸,在訪問中我們看到她父親的投資理念頗穩當,總希望女兒可以投資一些較穩當的股票之上。可惜從影片中顯示,父親對她灌輸什麼理念也不成功,因為她早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亦表示父親所建議的投資方法很「慢」,是「老餅」行為,不及她的方法有效率,看來她不會接收別人一套的。

我估計她是不懂收手的一類,主因是她贏了錢,這亦是可悲之處,輸錢皆因贏錢起,一開始炒股就賺大錢並非好事,反而是最壞的起步才是。20萬贏千萬,在她而言,怎會停下來呢?千萬為何不贏億?十億?百億?千億?賺多少會令她自動停下來呢?大概不會停吧,除非輸清,甚至欠債累累的一天來到吧。不過,我同意他父親所言,她還年青,輸了可以再來過,要她嘗試失敗才行,講多無用。

這些故事,每次大升市都有很多。一開始看完影片本來也想寫寫有關文章,不過想了想,又好像沒有什麼好寫,因為每次大升市都有不少這類故事,出現不少「少年股神」、「大學股神」、「少女股神」等。有趣的是,當大升市後,走到大跌市,這類故事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跳樓自殺的新聞,又再走到下次大升市時,這類故事又出現了,但主角都是全新的一批人。為何同一批「股神」不能維持多個升跌浪呢?值得深思。感覺這些故事寫得太多了,祝她們好運吧。

說回這位女主角,話就話辭工不幹,然而在訪問中看到,她的生活比之前還緊張。她說過可能去個廁所出來就無幾十萬,晚上睡覺時也滿腦子想著股票,有時輸了幾十萬都會不開心,晚上都睡不著雲雲。這樣全職在家中炒股,分分秒秒看著股市,在電腦面前按出按入,其身心其實比上班更辛苦。

常言道,投資是一個計劃,看女主角其實無計劃可言,賺了錢就買跑車,shopping買禮物等。最叻女算是買樓,不過在這個樓市高位去買「平」樓(她稱),感覺其原因就只因有錢多,為買而買。股市手風順,套股換樓,拿物業儲起贏利,這策略很好。但到股市輸錢時,能否保持這資產呢?這一點我頗懷疑。尤其,她利用槓桿及衍生工具,一下子輸清再倒轉來負債,也是要套樓還債的,到時一手資產只是過眼雲煙。

雲地兄有一點說得很好,女主角賺來的錢其實賺得頗不明不白,完全與財商無關,未能取之有道,的確不值得學習。情況就如中六合彩所得的錢,與自己透過實踐投資理念所得的錢,是兩種不同的快樂,後者層次高很多。向這些「死士」學習,又是all or nothing,很不智噢。

今次女主角用了不少槓桿與衍生工具,估計節目錄製之時還未遇到上星期的股災,所以她在訪問中都顯得如沐春風。我很有興趣想知道她於上星期股災之後如何呢?有否被追孖展而沒頂呢?可能情況還不是太差,但這樣的炒股操作,還是要小心。

剛看見Tom兄在《變態的地方》留言中分享下面的報導,不知是真是假,我敢預測,下一次大升浪所出現的「股神」,應該少了這位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50714/53969897?top=4h


《星期日檔案》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JTSwMkIN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01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辭職 去年赴任前理光頭要“從頭開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048.html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辭職 去年赴任前理光頭要“從頭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 洪偌馨 夏心愉 牛嘉雯 2015-09-11 00:36:00

擁有來自平安系、騰訊系、中信系、興業系高管的微眾銀行一度被視為民營銀行里的“明星隊”。但距離微眾銀行的產品上線不過數月,“明星隊”已經出現了松動,決定先行離開的是行長曹彤。

9月10日,微眾銀行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曹彤因個人原因已申請辭去微眾銀行所任職務,按照有關規定正在走相關流程。至於繼任者是否為監事長李南青,微眾銀行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目前李南青只是暫代行長一職,最終的人選並未確定。包括監管部門在內的多方都在物色繼任人選,就在這周,還有某股份行管理層人士接到了擔任微眾銀行行長一職的意向詢問。

生於1974年的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和生於1968年的曹彤都曾被業界公認為中國金融業少壯派的代表,前者一度被認為是平安集團接班人的有力人選,後者已是中組部管理的正局級幹部。兩位皆以年富力強、善於創新著稱。在第一批民營銀行中,顧敏和曹彤的組合足以令微眾銀行的高管陣容傲視群雄。不過如今,“蜜月期”還未到一年,曹彤便決定走人了。

“明星隊”角力

微眾銀行最早確定的高管是董事長顧敏,生於1974年的他今年不過40歲,是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2000年前後從麥肯錫挖來的得力幹將。在中國平安14年,顧敏一路從運營管理中心做到了中國平安的副總經理。

值得玩味的是,在微眾銀行高管團隊中,除了中信銀行原副行長的曹彤、深圳銀監局政策法規處原處長秦輝、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原總經理鄭新林三人,其余高管大都出自平安系。首席信息官馬智濤、首席風險官王世俊、首席合規官及首席運營官萬軍、副行長梁瑤蘭以及黃黎明均來自中國平安。而另一個“外援”——董秘兼首席戰略官陳峭曾任麥肯錫全球副董事,那是顧敏的老東家,也是中國平安挖角最多的地方。

在微眾銀行的高管班子中,顧敏是最早到位的,其一手組建了微眾銀行。而曹彤直到2014年10月才最終確定,差不多是微眾銀行高管中最後一位到任的。在他之前,微眾銀行的幾位副行長人選也都已落定。

某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彤本就是金融業少壯派的代表,年少得誌,已經是中管幹部了。可到了微眾銀行遇到的都是年富力強的金融骨幹,各方角力顯然難以避免。

“在一家銀行里沒有自己的人,難度有多大?”某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曹彤本身也有一些想法,也很有銀行的管理經驗,但微眾銀行確實比較特殊,完全在做創新的事情,從協調資源到溝通監管,再到產品研發都很有挑戰性。

不足一年便離場

微眾銀行於2014年12月12日獲準開業,今年5月其第一款產品——微粒貸上線內測,8月微眾銀行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作為國內第一家正式上線的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一直被置於媒體的鎂光燈下。

但一個細節是,從微眾銀行獲批籌建到產品上線這一年多時間里,包括董事長顧敏、副行長黃黎明和鄭新林等高管都曾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或者在公開場合亮相,反而曹彤鮮少在公眾面前露面。

一個頗有意思的插曲是,一名熟悉曹彤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彤在赴任微眾銀行一職前特意理了光頭,他曾開玩笑地說這寓意事業和微眾都要“從頭開始”,可見其要做一番事業的決心。

2014年末,在一個閉門會議上,本報記者曾見到了剛赴深圳履新的曹彤。他在演講中談及了對於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思考,思路清晰、見解獨到。對於微眾銀行的發展,當時的曹彤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過,還未能看到曹彤大展拳腳,他便已決定離開。據知情人士透露,曹彤在離開微眾銀行後仍將繼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他或將專註於資產證券化方面的業務。

曹彤是近年來轉型至互聯網金融行業級別最高的幾位銀行業高管之一。他1994年進入招行,歷任招行北分副行長、總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等職;2004年轉投中信後,曾任行長助理、副行長等職;2013年出任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5

中煤能源董事長王安辭職 內部人事或有新調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122.html

中煤能源董事長王安辭職 內部人事或有新調整

證券時報網 2015-09-23 17:03:00

中煤能源(601898)9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今日收到董事長王安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其工作變動,王安請求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規劃委員會主席職務。

中煤能源(601898)9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今日收到董事長王安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其工作變動,王安請求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規劃委員會主席職務。公司董事長的職責暫由副董事長李延江履行,直至董事會選出新一任董事長時止。

有媒體報道,王安昨日上午已到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任總經理兼黨組書記。而國資委正在與中煤管理層密集談話,中煤或將迎來進一步的人事調整。據悉,2008年10月16日,王安離開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到任中煤能源擔任總經理。2014年9月17日,王安擔任中煤能源董事長,不再擔任總經理職務。

中煤能源是國內第二大煤炭企業,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63

副區長辭職賣咖啡,能成功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743

作為一名辭職的副區長,顧建偉本人成了創業的最大賣點之一,經常接受媒體采訪。他說:這是噱頭,也有利弊。 (受訪者供圖/圖)

無錫,這座650萬人口、以傳統制造業為經濟支柱的城市,正在力爭成為“互聯網+”後面的那個賓語。它和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一樣,淹沒在全民創業的喧囂里。

在跨入40歲的當口,副區長顧建偉選擇辭職創業,再拼一把。

在他的選擇里,蘊含的並非是對體制內的徹底失望,更多的,是對體制外更好未來的向往。

比起大多數下海的公務員,顧建偉的選擇顯得更酷一點。

他開了家3W咖啡館,裝修成最時髦的LOFT工業風。

每天,三到五個創業團隊排著隊找他咨詢,從70後到90後,問的內容從怎麽用互聯網思維賣蔬菜,到怎麽用互聯網思維開電影院,什麽都有。“公務員下海潮”與“萬眾創新”,在一個中年男人的身上巧妙地交匯著。

直到三個月前,他還是無錫最年輕的處級幹部,無錫核心城區——北塘區的副區長。他花了17年,從街道辦事員奮鬥到這個位置。而今,他以“創業導師”的姿態“混入”創業大軍。

他說,他的咖啡館“帥到沒朋友”。

為什麽辭職

2015年10月27日晚,四個高中同學在聚餐。除了顧建偉還有一個商人、兩個處級幹部,一個組織處長,一個管招商。

話題是一個物流項目。幾個人熱絡地交流,順帶著評點無錫的互聯網物流行情。組織處長悶頭吃菜,直到有人提到了“黨費”。他眼睛一亮,放下筷子,揮舞起手臂說:“你們不交黨費,那是你們覺悟不夠!”接下來,飯局成了一堂黨章黨紀課。

四十歲的顧建偉看上去仍像一個沈悶的中年“幹部”。襯衫,西裝,皮鞋,用舊的Coach公文包,表情不多,語速平穩。他的談吐帶著些“機關氣”,總是夾雜著“人生”“時代”“世界”之類的詞,也愛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掛在嘴邊。他還經常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據說這能給他帶來“正能量”。

“他完全沒變化。”同學之一說。

當年高考,顧建偉是鎮上考得最好,也考得最遠的。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回無錫當了崇安區的一名街道辦事員,同學的驚訝程度不亞於他這次辭職。

1998年,顧建偉從北京大學政治學專業本科畢業。那一年,江蘇省恢複選調生機制,從高校大規模選拔優秀青年充實到基層,中選則可免去公務員考試。江蘇省委組織部來到北大,找了四五十名江蘇籍學生開選拔會,口號是“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主戰場去”,結果無一人報名。

作為團校負責人,顧建偉成為最後中選的三人之一。

“如果不去到主戰場,你不會更好地理解這個社會。”二十出頭的顧建偉,就這樣做出了他至今都認為“最符合自己人生價值觀”的決定:“我們北大人希望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捆綁在一起,這是一個偉大精神的核心。”

當年與他一起回江蘇的兩個北大畢業生,只有他堅持得最久。

饒有意味的是,那一年也是後來被視為“中國商業互聯網真正興起”的一年,張朝陽推出搜狐,王誌東創建新浪網,馬化騰創辦騰訊。劉強東也在這一年到中關村賣電腦,開始創業。

顧建偉奔向了他的“主戰場”,一個三五十人的街道辦事處,除了他,全是四五十歲的原國企員工。

“我們認為政府管理是非常落後、傳統的;年輕人很自信,覺得我們應該而且可以推進政府治理體系的改變。”顧建偉曾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精心制作了一份關於社區建設的調查問卷,領導說不錯,可他很快意識到,這其實用不著。“現實的社會是,領導怎麽說,我就怎麽幹”。

17年宦海浮沈,顧建偉幹過旅遊,搞過拆遷,2012年到北塘區後分管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和投融資,其間還經歷了幾次官場地震。他只是淡淡地說,“官場就是這樣”。

他的這一路,飯局上的另一位處長是全程見證者。他說,那也是一部血淚史。“我們這個年紀,要做到這個職位真不容易。直白一點,可以說是光宗耀祖了。”

在聽說顧建偉辭職時,他很驚訝,甚至有些羨慕。盡管他自己也知道前路迢迢,“領導崗位有限”;公務員的形象時常被社會妖魔化也讓他有些委屈。“可真的要放棄,還是舍不得,要下很大很大的決心”。

但公務員下海早已不是新鮮事了。2014年,全國公務員報考人數比前一年下降了36萬,2015年又下降了10萬。智聯招聘《2015年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春節後,公務員跳槽率同比增長了34%,最熱門的轉型方向是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

猶豫了幾年,顧建偉說服了家人,於2015年初遞交了辭呈。

辭職信里,他寫道:“作為一個已經不再年輕的公務員,我希望與年輕人站在一起。”

名為孵化實為地產

“他幹得比我出色”,“如果我來做這個產品,肯定會歪掉的”。

那天晚上——10月29日的創業沙龍,每一個年輕創業者分享完自己的項目,顧建偉走上臺,都會開口先捧場,說這兩句話。

當晚到場的所有創業者、企業家,加起來不到30個,擺好的椅子都沒坐滿。但顧建偉仍然全情投入,講得自己都激動起來。

他說:“我太老了,比不了年輕人。在年輕人面前,我們投降就可以了。所以我沒有重新選擇一個項目來創業,我想算了吧,索性服務於創業吧。”

辭職事件為他帶來了關註。自從3W咖啡開張,他就開始頻繁接受媒體采訪。他還特意觀察了各個媒體如何轉載有關他的報道,如何起標題的規律。盡管一些媒體報道令家人感到不滿,提出抗議。他會告訴前來求教的創業者:“如果你自己有賣點,就把你自己打出去。”

“這是個噱頭,但有利弊。”他很清楚,和大多數下海官員一樣,自己也會招來許多猜想。有人猜測,他是被八項規定“逼”走的,或是為了把黑錢洗白。近年來一個又一個無錫官員的落馬,也很容易被找出來聯系在一起。

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這比澄清急迫多了。

顧建偉創辦並擔任總經理的無錫創客空間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經開創了兩個“眾創空間”,還有2個正在籌劃。與北京3W咖啡達成合作,又助力了他的品牌之路。公司共有十個股東,每人占股10%。他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創業方向:創業服務。

“不用考慮,(入股)要的。”在接到顧建偉詢問後,顏健鷗連忙點頭。

他是無錫本土互聯網領頭企業——泛亞中國的CEO,顧曾是他的直管官員。兩人的辦公室只有500米距離,顧經常一個電話,兩人就碰頭聊上一陣。而與企業家做行業交流,並不是一個副區長的職責,對仕途也沒有什麽幫助。

“我並不覺得他像領導。”顏健鷗說,他2011年主動認識了身為官員的顧建偉,而顧找他卻從不聊政治,只聊行業。在他看來,顧的創業方向,最大化了多年官場生涯積累的東西——人脈、資源、見識。“他適合做這個”。

“眾創空間”是2015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新概念。無錫市政府緊隨潮流,今年10月印發了《無錫市建設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明確了“加快工商註冊流程、貸款、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扶持措施”。顧建偉嗅到的就是這股商機。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尹雪巖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無錫已有超過40家作為創業平臺的孵化器,其中大部分有政府背景,水平也參差不齊,這類政府背景的孵化器通常是對外招商引資的渠道,以引入稅源和解決就業為目標導向。“名曰孵化器,本質是‘科技地產’”。

一位創業者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他們最經常的服務就是過來收租金。”在無錫新區,他租用了其中一個孵化器的辦公場地,租金甚至高於市場價,只有每平方米每年的營業額達到一定指標,才能拿到補貼,“這和‘孵化’完全背道而馳”。

“就無錫的體量來講,並不需要這麽多孵化器。”尹雪巖說,冗余容易造成資源分散,甚至不必要的惡性競爭;而真正能為創業者創造價值的,可能沒有幾家。

從官場走入商海,顧建偉仍未徹底完成角色轉換的任務。打過多年交道的企業家,現在仍喜歡稱他為“顧區”;如今來向他請教創業資訊的創業者,則喊他“顧總”,而一些更年輕的則喊他“顧老師”。

他自己很清楚:政府背景,帶來的並不全是優勢。

在推介一個教育產品時,他解釋:假設他作為官員到學校推廣,說兩句“校長,你要用我的產品啊”,必定暢通無阻,反而不會關心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了。“一定會歪掉的”。

“互聯網+”,希望與困難

“孵化器必須掙錢,咖啡館必須掙錢,不掙錢我們就不做”。

在10月31日召開的最近一次董事會上,顧建偉向股東們宣講:目前收支基本平衡。未來,用服務掙錢有多種方式,能否成功仍需時間檢驗。

他野心很大:打算將“孵化器的運營服務”打包成產品,賣給全國的孵化器;也打算做股權眾籌平臺,還要做私募基金……

這些在北京的創業咖啡館里每天都能讓人耳朵聽出繭子的創意,在無錫卻顯得有些水土不服。甚至,難以理解。

多位互聯網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錫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僅基數小,體量、層次也遠落後於北京等一線城市。

單從來顧建偉的咖啡館喝咖啡的人身上,都能發現這一點:這里幾乎看不到草根創業者的電腦包,反而是清一色的西裝革履。造訪者的平均年齡不小。

顧建偉雖然期待著更多年輕人的造訪,但現實是:無錫有大量的傳統企業希望完成自己的“互聯網+”轉型,他們有錢,卻找不到方向。

“無錫有深厚的產業縱深,工業4.0是無錫互聯網突圍的機會。”顧建偉在多個場合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在給創業項目做指導時,他也會有意將項目往與本地傳統產業相結合的方向引導。

無錫市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徐斌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14年享受開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各類創業扶持政策的達1.19萬人。其中,無錫特色體現在,“互聯網+傳統行業”模式的電子商務創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這座城市有11所職業技術學院,卻僅擁有唯一一所重點高校——江南大學,依仗這唯一高校資源的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項目70%來自江南大學學生。

2015年,科技園前三季度新增了50家師生創業企業。這已經比以往一年半的數目還要多。但對於無錫全市而言,還遠遠不夠。入選江蘇省級孵化器的,無錫只有4個,而蘇州有14個,南京11個。

“這兩年,蘇州、杭州的(政府)支持力度也起來了。如果讓我再選的話,不一定是無錫。”劉飛正是在顧建偉的指引下,放棄了原有的一個“智慧旅遊”創意,轉而專註於“智能設備雲服務”,即為無錫的大批傳統企業提供遠程設備監控,以降低維護成本。

無錫當地一家雜誌的女主編黃倩(化名)1990年代從蘇州來到無錫。“當時的無錫”,到處都在拆房子,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遠遠把蘇州甩在後面”。在她看來,這些年來的政壇動蕩,對無錫經濟的挫傷很深刻。

剛從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學院畢業的姚浩已經是第二次創業,現在的項目是一個名叫“十八創”的創業社群與培訓平臺。但他已經不想在無錫待了。

幾個月前,相差18歲的兩人相識。顧建偉十分看好姚浩,姚浩卻有自己的打算。“顧老師在無錫肯定沒話說,什麽都搞得定。”但他的項目是要走向全國的,論資金、資訊、人才這些硬指標,無錫都不是一個互聯網創業者會傾心的地方。他並不認為顧建偉能幫上太大的忙。

他也很不習慣顧建偉團隊里什麽都要匯報的風格。“行政作風有點濃”。

“無錫沒有創業的氛圍,沒有人才,沒有目標用戶。”姚浩幹脆直接將公司註冊在了上海,不久後就打算從無錫撤退。談到無錫的創業環境,他沒有信心,“頂多一些小的技術外包公司能活下來”。

但在顧建偉看來,無錫的互聯網轉型,和他自己的事業一樣,才算剛剛起步。這正是希望所在。“大家相信我,是因為這個時代來了。”

創辦一家半公益性質的孵化器,如何活下去的壓力,直接落在作為操盤手的他的肩上。何況為了籌集入股資金,他自己還背上了不低的債務。

股東之一提出了這樣的需求:他們急需一個成功的案例,一個由自己親手孵化並大獲成功的項目。“哪怕挖一個過來,包裝包裝。”另一位股東附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18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855.html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1-17 10:21:00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山煤國際(600546.SH)發布的一紙公告,讓“沈寂”些許時日的煤炭板塊,一躍成為資本市場關註的焦點。

11月17日,山煤國際發布公告稱,郭海因其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職務;據有關規定,郭海的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雖然山煤國際在公告中強調郭海的離開是個人原因,但仍給外界留下猜測;值得關註的是,近年來,山煤國際業績下滑較為嚴重。

在郭海就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當年即2012年,山煤國際的營收高達954.08億元,凈賺7.67億元。但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已經降至632.38億元,且巨虧17.24億元,這也是其自“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任期本應在明年1月結束

山煤國際在2009年12月25日,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借殼上市,其控股股東是成立於1980年的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煤集團”),作為全國四家具有煤炭出口權的企業之一的山煤集團,是國內同行業實現煤炭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的首家企業,穩居“中國企業500強”。

對於山煤國際來說,郭海屬於“空降兵”。在進入山煤集團之前,郭海在大同煤礦集團擔任副總經理,時間起始點為2007年6月到2011年8月。大同煤礦集團是中國第三大煤礦國有企業,僅次於神華集團、中煤集團。

2011年8月,郭海被調任山煤集團,擔任的職務是副董事長、總經理;自2012年6月起,郭海升任山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並兼任山煤集團的核心上市公司即山煤國際董事長。

郭海擔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終止日期為2016年1月23日,此時郭海便請辭山煤國際董事長,雖然距離其任期結束只剩下兩個月,但投資者多少有一點心理準備。

今年10月底,山煤集團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山西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李天太,山西省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劉峰,山西省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處長彭柏青出席。在會上,彭柏青宣讀了省國資委黨委的有關決定:因工作需要,免去郭海同誌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郭海突然被免去山煤集團董事長職務,又在距離任期結束尚有兩個月之時,辭去山煤國際董事長,確實讓外界不免有些疑惑。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郭海提出辭職是“個人原因”,但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麽原因,還是以公司發布的公告為準。

在11月13日,山西省國資委在山煤集團幹部大會上宣布,任命趙建澤為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而11月17日,山煤國際董事會又同意提名趙建澤為董事候選人。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深陷虧損泥潭

2009年底登錄上交所之後,山煤國際起初確實取得了頗為傲人的成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山煤國際營業收入從2010年約為388億元,躥升至2011年近698億元,並再接再厲,在2012年,其營業收入超過954億元,直逼1000億元大關。

在山煤國際的“巔峰時刻”,郭海從前任手中拿過了“接力棒”。2012年6月,山煤國際董事會召開會議決定,選擇郭海為公司董事長。但遺憾的是,郭海就任後的下一年,山煤國際業績便開始滑坡。

2013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813.29億元,同比“縮水”140.7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2012年7.67億元,降至2013年2.44億元,跌幅超過68%。對於這樣的業績答卷,山煤國際是這樣解釋的,煤炭市場供大於求態勢明顯,煤炭價格低位徘徊,再加上進口煤的沖擊,市場競爭加劇,煤企經歷了嚴峻的市場考驗。

但噩夢仍在繼續。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632.38億元,同比下降22.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竟然為負數,約為-17.24億元,同比跌幅高達806.67%。

本報記者梳理山煤國際的歷年業績報告發現,2014年是其自2009年底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且是虧損金額較大。彼時,作為山煤國際董事長,又是山煤國際控股股東即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想必也承受著一定壓力。

為此,2015年3月,郭海在山煤集團2014年度領導班子及成員考核大會提出,確保2015年全年利潤目標的實現。但事與願違,2015年前三季度,山煤國際營業收入約為386.31億元,同比下滑21.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8872萬元,相較於2014年前三季度約為7160萬元,下跌223.91%。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是股東大會通過,趙建澤應為公司董事長。

“臨危受命”的趙建澤在11月16日山煤集團黨政聯席會議上表示,全國煤炭市場需求持續下滑,價格繼續震蕩走低,市場供求關系沒有根本改善,在這種情況下,集團的經營和發展面臨非常嚴峻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氣餒。”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2

平安信托董事長張金順辭職 任匯川代行董事長職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971.html

平安信托董事長張金順辭職 任匯川代行董事長職責

一財網 安卓 2015-11-25 20:38:00

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金順申請辭職,在新任董事長獲得監管任職資格批複履職前,公司董事任匯川先生將代行董事長職責。

11月25日,有媒體報道稱,平安租賃董事長方蔚豪將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長一職,平安信托原董事長張金順已辭職。

對此,中國平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稱,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金順因個人身體原因申請辭職,公司感謝其為平安信托做出的重大貢獻。董事會將根據公司章程規定,盡快選聘新任董事長,在新任董事長獲得監管任職資格批複履職前,公司董事任匯川先生將代行董事長職責。

據媒體報道,平安信托26日將舉行領導班子會議,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將主持會議,屆時平安信托新董事長將參加會議。

早在2014年10月10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稱,張金順因工作調動原因辭去平安銀行副行長職務,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時生效。2014年12月2日,在上海召開的平安信托內部高層會議上,張金順正式接任平安信托董事長一職。

據了解,張金順具有多年銀行從業經驗,先後服務過建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張金順到任平安信托之後,也帶領了一批“銀行系”舊部,比如平安信托現任總經理冷培棟即為張金順的老搭檔。

張金順在任期間,平安信托也根據平安集團的要求進行了一輪組織框架調整,從原來“小前臺,大後臺”的架構模式改為事業部模式。

張金順簡歷

1988年7月至1994年9月,任職中國建設銀行煙臺分行計算機應用管理科。

1994年9至1999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全日制) 和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全日制)。

1999年7月至2000年3月,任中國建設銀行基金托管部處負責人。

2000年3月至2002年11月,任中國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公司銀行管理處處長,公司業務處處長。

2002年11月至2009年10月,任中國民生銀行北京管理部副總經理(副行長級)。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任中國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任中國民生銀行科技開發部黨委書記、總經理。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任平安銀行總行副行長兼北京分行行長。

2014年9月至今,任平安信托董事長。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