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矿资源18.46亿美元购澳洲矿企MMG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0/2027469.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五矿资源有限公司(01208,HK)向上游金属开采业的转型走出实质性一步。10月19日,该公司正式宣布 以18.46亿美元(约合144.988亿港元)从母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有色)手中收购澳大利亚采矿公司 Minerals&MetalsGroup(MMG)。此收购计划有待五矿资源股东批准。
五矿资源将通过全资子公司通耀向其控股股东五矿有色收购AlbumResourcesPrivateLtd全部已发行股本,从而获得Album持有的MMG资产投资组合。五矿有色附属公司爱邦企业拥有AlbumResources的全部股份。
根据公告,五矿资源将以1亿美元现金、6.94亿美元爱邦提供的贷款款项、向爱邦发行的9.41亿股每股3港元共计3.62亿美元的代价股份,以及发行 6.9亿美元的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作为交易的支付代价。另外,五矿资源建议增加法定股本,由现在的3亿港元增加至9亿港元。
完成收购 后,MMG现任首席执行官AndrewMichelmore及首席财务官DavidLamont将任五矿资源的首席执行官及首席财务官,并且均会成为执行 董事。此外,公司拟任MMG的独立非执行董事PeterWilliamCassidy及五矿有色总经理焦健 (现任MMG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
目前,五矿有色持有五矿资源63.39%的股权,在收购及潜在配售后,五矿有色承诺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不少于51%。
此次收购也使MMG的矿业资产完成上市的初衷。五矿资源董事会还建议发行不超过27亿股新股,约为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33.25%,拟筹集最多16亿美元,用于偿还贷款及MMG项目的勘探及发展计划。
五矿资源董事长李福利称,收购将为五矿资源提供优质的国际基本金属资产,并有助于将以往专注于商品交易的五矿资源转变为一家国际上游基本金属企业。
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收购MMG可以让五矿资源进入利润相对高的上游金属开采行业,也能为其控股股东五矿集团旗下相关下游产业链提高可靠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2

卖产品不如卖资源 稀土产业链利润倒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3/2038049.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氧化镨的价格涨幅88%,素有稀土市场晴雨表的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的13万元/吨一路飙升到26万元/吨,涨幅高达100%。
稀土价格水涨船高,折射出当前稀土行业价值的回归。随着中国对稀土行业管控力度的加大,原来欲借此大赚一笔的中小企业获利越来越少,处于垄断地位的稀土龙头或成为稀土价值回归的最大赢家。
据悉,由于今年稀土矿产价格出现暴涨,稀土业盈利呈现倒挂情况,最赚钱的是上游企业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下游企业。行业人士表示,“加快稀土深加工的研发 和投入,这样通过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发展夺取稀土的定价权,或许是未来稀土企业的最大盈利点,否则只凭稀土矿藏的限制很难彻底拿到定价权。”
稀土价被爆炒
稀土被冠以“科技金属”之称,其战略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政府决定暂停稀土采矿权的审批,并对出口配额进行严格限制,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随之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国内氧化钕平均价格为25万元/吨到26万元/吨,而1月6日其价格为12.2万元/吨 到13万元/吨,上涨幅度达100%;氧化镨方面,11月2日价格为23万元/吨至23.5万元/吨,此前统计为11.7万元/吨到12.5万元/吨,涨 幅88%。
稀土价格挥手告别 “白菜价”的同时,我国的稀土企业开始从中尝到甜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20315.6吨REO(氧化稀土), 与2009年同期的13991.1吨REO相比,上涨了64.4%,同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创汇达2.56亿美元,涨幅达到了239%。在不受配额 限制的应用性产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体出口总量达到6424.3吨,与2009年同期的3258.9吨相比,增幅为97%,出口创汇也比 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资源垄断带来盈利大增
11月2日,北京某稀土企业销售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稀土分离企业为例,基本毛利率不高于5%。“从买进来富集物到出产品,最后去掉人工和费用,利润都维持在5%左右 (矿不要钱的企业除外)。”
包头某从事稀土分离技术的行业人士也表示,稀土分离企业已不怎么挣钱。“对单纯分离、电解行业来说,是正常的利润率。企业如果拥有矿的冶炼、分离电解、自身产业链完整,则能增加利润,特别是在行情暴涨时也会盈利。”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型稀土企业依托国家政策垄断着矿和初级产品的销售权利,或成为稀土行业的大赢家。而一些小企业靠着私挖滥采打着擦边球。一位 熟悉稀土开采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有矿企业都有自己的加工厂,没有矿的部分企业则属于野战军,偷挖多少是多少。
“对一些稀土企业,既然加大科研投入的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比直接卖稀土矿利润更高,那不如转而去卖资源,这样产品的生产周期短,利润也高。”生意社稀有金属分析师宋志超表示。
相较小企业的“投机取巧”,大企业获利要名正言顺得多。记者采访了解到,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晋级国家战略后,稀土盈利已经逐渐转向垄断企业手里。包钢稀土 (600111,SH)今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到2.5亿元,同比增368.67%,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亿元。公司还预测今年全年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达到12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在上市13年里,曾有过连续7年利润负增长的记录。
稀土深加工企业未来或最受益
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传闻一度引起国际社会恐慌,但世界稀土供应格局短期内仍难打破。
对于稀土的价格,宋志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稀土价格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往后几年价格还会上涨,但估计不会出现今年的暴涨局面。“稀土 行业有一定准入条件,未来不可能有企业大量涌入,同时国家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也是为规范市场价格,形成统一定价权。”
宋志超称,类似中科三环这种稀土深加工企业很容易在未来的稀土涨价风潮中受益。“中科三环最近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毫无资源优势的中科三环,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包括五矿在内的资源型大央企。”
相关新闻
华东有色未参与澳大利亚稀土企业配股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昨日,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ArafuraResourcesLtd.(以下简称Arafura)发布公告称,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华东有 色)拒绝Arafura9000万澳元融资计划的提议。这不仅将使华东有色所持Arafura股权由原来的22.2%减至17.6%,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 拒绝投资国外稀土开发商的罕见例子。
据了解,Arafura主要从事稀土资源勘探和开发,2003年11月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去年, 华东有色与Arafura在中国香港签订股权认购协定和股权交割协议,华东有色 以2249万 澳 元 成 功 收 购Arafura25%的股份,不仅获得Arafura的相对控股权和控股Arafura旗下两个铁矿的权利,还可派驻两名董事,其中一名为执行董事。
就这次配股,华东有色从今年2月初开始与Arafura接触,如果顺利认购Arafura的股票,此次股票配售将进一步融资2590万澳元。但是结局让市场意外。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敏达表示,在各国自主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一般会鼓励企业投资国外稀土开发,但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投资国外稀土矿比较困难也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基于对本国稀土矿产资源的保护和重视,对外商投资进行严格监控。
不过,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华东有色相关部门除确认没有参与Arafura此次配股外,并没有作出其他答复。分析人士猜测:“也许是因为自身经济上的考虑,否则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2

中國黃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02099) 「貝沁才」© 交流室

http://oozexude.blogspot.com/2010/11/02099.html

利好
— 公司之主營業務為勘探、開發、開採黃金及其他有色金屬及進行相關選礦工序,有鑑於近期市場熱炒「貨幣寛鬆2」及「通膨預期」概念,股份極為可能受惠;
— 根據世界黃金業協會的報告,全球黃金需求受到中、印兩國強勁需求帶動上季年增12%,但是期內全球金礦產量僅增3%,而當中官方機構持續6季增持黃金,預期各國央行將要於明年首次(過去17年以來)淨買入黃金,利好金市;
—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一位為內地政府提供諮詢服務的人士指出,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提高黃金儲備量(目前中國黃金儲備量僅只1,054噸,相當於其外匯儲 備的1.5%,偏低;不過,受到有限黃金產量的制約,預期各國政府尤其新興國家不可能短期立即提高黃金儲備量,須知黃金儲備量只得緩緩增加);
— 母公司中國黃金集團是中國黃金行業當中唯一的央企;
—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的資料,按照黃金產量計算,其母公司是2009年中國最大黃金生產商,而公司是少數由中國政府控制的在海外註冊成立及上市(在加拿大卑詩省註冊成立,現於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正安排於香港雙重第一上市)的金屬及採礦企業之一;
— 按照JORC準則所定義的金屬資源計算,旗下長山壕礦(探明量1億噸)是中國最大黃金金礦之一,並且按照將要收購的甲瑪礦的礦石生產比率、總金屬產量及金屬資源計算,甲瑪礦將是中國最大銅多金屬礦山之一;
— 截至2009年12月31日為止財年及截至2010年9月30日為止9個月,長山壕礦(於2008年7月開始生產,設計選礦產能為每日2萬噸礦石,預期到 2010年3月選礦產能增加到每日30,000噸)之總黃金產量分別是8.357萬盎司及7.5707萬盎司,預期2010及2011年總黃金產量分別是 11.6萬盎司及14.657萬盎司;
— 甲瑪礦第一期已於今年9月開始投產,預期今、明兩年總礦石量將要達到44.8萬噸及243萬噸,估計第二期將於2012年初完成,屆時總礦石量將進一步增加到360萬噸礦石;
— 一般而言,銅、金共生,考慮到國際銅價現於高位運行,生產黃金之時可以延伸產品線,從而增加獲利機會;
— 可利用實力雄厚的母公司中國黃金集團的科技及管理專業知識、節省採購及外包成本、跟內地政府監管機構有效溝通,更加得到收購母公司的國外資源的優先機會;
— 是次找來6名基礎投資者(恒基地產(00012)主席李兆基、鄭裕彤全資擁有的周大福、鷹君(00041)主席羅家瑞控股的Surewit Finance Limited、金鷹商貿(03308)主席王恆控股的Golden Eagle international Retail Group Limited、金川集團(香港)及工銀國際)認購共6,500萬美元股份,該等股份設有6個月禁售期。另傳聞中信集團有興趣出資2,000萬美元入股;

利淡
— 公司經營歷史很短;
— 集資金額當中20%用來償還貸款;
— 由於股份已於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掛牌,當地股價勢必做為參考價格,限制了香港的股價表現;
— 雖然長山壕礦是中國最大黃金礦山之一,但是其品位只有每噸0.68克,實是偏低,而同業的品位一般達到每噸2-3克左右;
— 預計截至2010年12月底財年股東應佔溢利將不少於2,340萬美元,相當於招股區間預測市盈率介於48.96-59.16倍,而同期同業紫金 (02899)之預期市盈率達到18倍、招金(01818)的29倍左右及瑞金(00246)的大約13倍,就算公司之2011及2012財年招股區間預 測市盈率分別降至介於16-19.33倍及11-13.29倍,是次公售股份作價還是不很便宜;


財務比率(12/2007→12/2008→12/2009)

流動比率:1.97→0.86→0.80
速動比率:1.94→0.41→0.58

長期債項/股東權益:449.59%→38.14%→219.44%
總債項/股東權益:449.59%→144.42%→252.27%
總債項/資本運用:63.07%→96.19%→72.96%

股東權益回報率:-.--%→37.25%→-.--%
資本運用回報率:-.--%→24.81%→-.--%
總資產回報率:-.--%→12.22%→-.--%

經營利潤率:-.--%→62.88%→4.97%
稅前利潤率:-.--%→50.65%→-.--%
邊際利潤率:-.--%→49.64%→-.--%

存貨週轉率:-.--→1.06→7.97


附註: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貝沁才」交流室、編者及作者無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17

中海油再取澳洲天然气 中澳资源合作升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0/yNMDAwMDIxMDIyNw.html

12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中海石油加里里天然气公司,与澳大利亚爱克索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克索玛”)签署协议,将投资5000万澳元(约合3.26亿元人民币)获得澳煤层气项目探矿权。

这是中海油首次在海外开展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巧合的是,此前,中海油在该领域的另一项重大投资,也同样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双方所签协议的最终生效,尚需双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不过,在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大中华区资深投资专员王恒岩看来,这些应该都不成问题。

“近来,澳中资源领域的投资交易,在媒体上显得较为平静,但实际上依旧保持着高热度。”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恒岩表示,“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去年有较多起交易审批推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但今年以来的项目,推进都比较顺利。”

从天然气到有色金属,从煤炭到铁矿石,中澳之间在传统资源领域的合作,不仅已全面铺开,而且正在往清洁能源等热门领域扩展。

王恒岩还向记者指出,中澳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是,合作企业正在逐渐突破澳、中两地的地域局限,以战略伙伴的方式,共同开拓第三市场,比如非洲、东南亚等地。


去昆士兰

这是中海油继3月获得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在昆士兰州煤层气资源区块权益以及煤层气液化生产线部分权益之后,在海外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投资。

根 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海油将出资5000万澳元,获得爱克索玛公司位于昆士兰州中部加里里盆地5个区块的50%的直接权益;以及购买爱克索玛股份的选择 权。公开资料显示,澳大利亚煤层气自1996年以来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澳大利亚煤层气产量达到13.56亿立方米,其中78%产自昆士兰州。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表示,中海油非常关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这样拥有大量煤层气资源的地区。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主要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和销售商,如果此番首次在海外较大规模介入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能获得成功,中海油将获得可观的海外天然气资源,并为中海油稳定供应液化天然气资源提供一定保障。

据评估,爱克索玛公司所属区域内的煤层气和页岩气潜在资源量可达28300亿立方米。该公司董事长布莱恩巴克称,加里里盆地富含大量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足以支持建设一个甚至更多的大型天然气下游项目。

不过,这一协议的生效,除需中澳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外,根据澳洲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中海油所获得的股票购买选择权,需要通过爱克索玛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

全面介入

同样把“首次”选择在澳大利亚的,还有山西沁和能源集团。

这家位于晋城的“全国煤炭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目前正联合几家国内的矿业投资公司,计划投入3.1亿澳元,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里奇兰兹煤炭项目进行开发。

已有资料显示,里奇兰兹煤炭项目包括GreatNorthern和Fassifern两个煤层,预计5年内开采,最小开采寿命为20年,年产能最少可达到400万吨。

沁和能源将负责具体运营,初步进行露天开采;同时计划建一座产能340万吨的洗煤加工厂,主要生产含15%灰分和9%水分的热能煤,产品除供给当地发电站外,还可出口亚洲市场。

12月9日,沁和能源集团总经办主任史俊兵告诉本报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海外投资煤矿,但具体的项目进展要到明年上半年方可讨论。”

后来者,正准备投入,而先行者们,正在等待回报。

12月6日,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处矿产正式开始产铜。

这一名为“安妮女士”的项目,位于昆士兰州伊萨山成熟矿区,拥有多个基础金属和贵金属矿藏,由中科矿业集团持有100%股权。该项目计划于2011年实现年产铜2万吨至2.5万吨,并最终达到3万吨。

而 12月7日,澳大利亚第四大钼矿公司Moly Mines发布公告称,其与中国汉龙矿业集团之间合资建设年产能为1000万吨钼矿的项目,获得了中国发改委的批准。汉龙集团将出资2亿美元收购Moly 的55.49%的股权,并在2011年1月31日前为该项目安排5亿美元的融资,使该矿将成为逾25年以来新开发的首个大型钼矿。

“中澳之间的投资热度一直都很高涨,不仅资源领域的交易很多,目前在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等)领域,也有很多洽谈项目正在运行,只是未到时间公布罢了。”王恒岩告诉记者。

联手出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合作成功后,中澳企业进一步联手投资矿产开始显露出新的趋势,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铝、力拓牵手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石项目。

此 外,2009年2月,中金岭南(000060.SZ)成功认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Perilya Limited 50.1%股份,2010年12月7日,Perilya Limited要约收购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GlobeStar Mining Corporation)通过发改委批准。

“我一年前就说过,中澳企业的合作,不应仅局限在相互的地区,应该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方式,去非洲、东南亚,甚至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把投资合作延伸到第三市场。”王恒岩对记者表示。

在这样热度下,似乎连澳方即将开征的资源税也不再成为重大障碍。

就在今年7月,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总裁沈鹤庭还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澳方不该征收资源税,如要征收,也应该根据项目成本实施,并区分本土矿商和外来投资者,以保持中国企业到澳洲投资的热情。

对此,王恒岩告诉记者:“资源税目前还没有最终统筹方案,在这个问题上,澳方也一直在倾听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意见。”

其所在的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就一直在把中国企业的反应、忧虑和意见,反馈给澳大利亚国内决策机构。

上月来华访问的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万也表示,将与中方就澳大利亚即将推行的矿业资源税进行讨论,在他看来,这不会影响来自中国的投资热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9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宏安四寶-宏安(1222)、位元堂(897)、PNG資源(221)、中國農產品(149)(四之一上)

昨日講起陳振康這物體之後,今日突然心血來潮寫這一系。

宏安系導致股民的損失極大,但因其總有一段暴升的過程,故此看來殘酷度少於華匯系,不過就當中的密集供股過程來說,其實亦不亞於華匯系。

今日,受們談談宏安(1222),雖然該股今日停牌,又宣佈「股本重組及建讓供股」,即合完又供,雖現時不知詳情,但暫時就不計這次供股,來看看這股近十年的股本變化紀錄。

計及這一次,根據ETNet的資料,公司股本變化7次,其中合股4次,送紅股2次,拆細1次,詳情如下:

(1) 2002年10月,100合1。

(2) 2005年8月,5送1紅股。

(3) 2006年8月,10送1紅股。

(4) 2007年5月,1拆20。

(5) 2009年3月,25合1。

(6) 2010年2月,5合1。

(7) 2011年1月,5合1。

即是這10年多間,你持有的1股, 變成了0.0004224股,亦即你每持有約2,367股,就變成了1股,這數字未來又會再增加幾倍呢!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0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宏安四寶-宏安(1222)、位元堂(897)、PNG資源(221)、中國農產品(149)(四之一中)(更正)

(註: 謝謝林奇兄的資料。)

現在談談他們如果小股東每次均供股的情況。

公司在1995年以1元上市後,主要的供股如下:

(1) 1996年9月,2供1,每股70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331.44元,未來合股後為1,657.2元)

(2) 2002年2月,1供4,每股3仙,供4股送1紅股,即是1供5,每股2.4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14.2元,未來合股後約71.02元)

(3) 2009年4月,1供3,每股10仙,供3股送2紅股,即和上次比例一樣,1供5,每股6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50仙,未來合股後約2.5元)

(4) 2010年2月,1供3,每股18.5仙,供3股送2紅股,也和前兩次比例一樣,1供5,每股11.1仙

(不計供股調整,價格沒變,為18.5仙,合股後則為92.5仙)

(5) 2011年1月,1供8,每股10仙,供8股送1紅股,即是1供9,每股8.89仙。

從下表可見,如果你全數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3,240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 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1.356876股,即最初你買約0.730686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8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宏安四寶-宏安(1222)、位元堂(897)、PNG資源(221)、中國農產品(149)(四之一下)

如果以2007年6月12日的高位1.08元(2011年1月供股及合股後不計及供股除權為675元,計及供股除權後約2.022元)購入1股計算,如不參與所有供股,其實625股變了1股,如參與供股則是約1.736股變成1股,即是1股變成約0.576股,如下圖:


講完股數變化後現在我們談談股民真正的損失。

如果每次供股照供的話,1995年2月28日上市時以1元認購7,306.86股,經過多次供股投入5,343.47元,合共12,650.34元,經過合股後,會變成1萬股,如不計算當中的手續費,以現價推算2011年2月的除權價13.1仙計,即值1,310元,加上派息1,654.79元,合計2,964.79元,損失合計9,685.55元,損失比率達76.56%,以上市總日數5,839日計算,年均折合損失8.68%。

如果不供股的話,那7,306.86股,變成3.086股,僅剩下0.40元,加上股息1,028.49元,合計1,028.89元,損失金額6,277.97元,損失比率85.92%,年複合損失11.54%。

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在2007年高位購股的損失會是如何?

如果每次供股照供的話,2007年6月12日以1.08元認購17,361.11股,共18,750元,經過多次供股投入1,470.83元,合共20,220.83元,經過 合股後,會變成1萬股,如不計算當中的手續費,以現價推算2011年2月的除權價13.1仙計,即值1,310元,加上派息143.26元,合計 1,453.26元,損失合計18,767.57元,損失比率達92.81%,年均折合損失50.90%。


如果不供股的話,那17,361.11股,變成27.78股,僅剩下3.64元,加上股息109.24元,合計1,028.89元,損失金額18,637.12元,損失比率99.40%,年複合損失74.87%,可見損失之慘烈。


可以看到的是,供股的話,損失金額較多,但比率低,不供股,損失金額較少,但比率高,如果損失來說,當然看絕對金額較佳,所以選不供股會較有利,但更好的是不要供股。很多人常常都是想賺快錢,但是賺這些錢大多都是失敗,反造成更大的損失,為何大家都要做些概率小的東西,為何不選贏錢概率大的東西,就是持有盈利及派息穩定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43

中環在線:北亞資源高層俾黑莓打救 李華華



2010-12-30  AD


 

iPhone嘅出現逼到黑莓(Blackberry)氣咳,但係唔使驚,華華幫佢搵到個新興市場,係就係遠啲,不過好大商機o架!呢個市場,就係外蒙古嘞!

話 說喺嗰度扎根嘅北亞資源(061),班管理層有次坐直升機去睇礦場,架機唔夠油,加完油之後,又因為個天黑晒唔可以再飛,無奈就喺民宿過夜。民宿唔同酒 店,冇乜設施畀大家消磨時間,就喺成班人無無聊聊之際,突然有人大嗌「可以用到黑莓呀!」於是,個個就好似見到救星咁,拎部黑莓出嚟係咁㩒!

佢 哋個代理行政總裁及副主席謝南洋(圖)話,嗰刻如果有相機,佢會影低個場面,仲送多句:「When everything fails, Blackberry works!」嘅廣告slogan,然後send去黑莓總部(即係RIM)……咁有諗頭,唔知謝生會唔會俾RIM挖角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9

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773) - 假值股?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924895

「價值投資」的方法是我貓王喜用的選股概念,因為我的智慧層次低,就只會弄出這點簡單及愚蠢的分 析吧!不過「價值投資」要求超高的投資EQ,而坦白說我的EQ欠佳,沒有依足「價值投資」的持股方法,過去的投資回報也是平平!當年巴菲特(Warren Buffet)買入中石油(0857)的時候,當時的中石油(0857)只上市3年多,而老巴一般對上市歷史短的股份是有戒心的,似乎這巴菲特原則有點 「變」了,而我相信「變」不一定是壞事,但要符合原則才行!這邊有人寫過《中國式價值投資》,加插了中國因素的考慮!可惜我的「變」 - 卻只符合了證券公司提倡短線投機的方向!嗚呼!經紀生涯原是夢!

若干年前我貓王在網絡世界認 識了一名外籍會計師,他自稱為價值投資者,並把港股推薦給世界各地的外籍朋友;他堅持不看技術分析,並並把財務報表的數據分析得很細緻!但我與他爭辯多 時,我認為價值投資也應借用技術分析,在中國市場裡,我們亦必須考慮企業背景等!當時我在他們的討論區推薦的股份,以國企股為主,而他們選股多是夕陽的本 地老工業。後來我沒有再跟他聊天,始終我的工作是投機,覺得花太多時間討論長線是白費心機的。我雖然與他道不同,對他我是十分尊敬及佩服的,相對他來說我 是缺乏了那一股執著的!可惜後來一個噩夢發生在他的身上!我竟收到他太太傳來他英年早逝的郵電,這位老外年齡好像與我相若,唉!又要嘆氣!他等不到 2007年的大牛市,今我貓王亦真的老矣!縱使我對「價值投資」有相當的心得,但我財富還可以多少年的增長?

今天我貓王覺得思想太多只會浪費時間,「價值投資」只是平庸的知識,行動最實際!但這投資的行動是需要EQ支援的,EQ的訓練來得澈底 點!最近整理資料的時候,回看我在去年同期進修的筆記,有位「價值投資」講師推薦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773),並把其描述為符合「價值投資」的選擇!當 時我很大異議,若言當時說它的走勢經過壞消息洗禮後,股價正從谷底開始起動,炒意泱然,這也可以接受,然而,以它作天長地久之選,我則有點保留!首先,當 時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773)只是一隻半新股,對其財務報表數據的可信性,我們要一段時間觀察!其次,2009年11月18日爆出公司高層 - 首席財務總監兼副總裁王學良因不滿公司作為,決定辭任,當時這企業上市不足半年,是其管治能力的一個警號!該消息一出,單日跌幅曾經到過45%,大股東於 盤中增持亦無濟於事,收市仍然跌逾24%,收報8.57元,當日成交量高達21.51億元,僅次於匯豐控股(0005) !至今股價仍然未返回這個下跌裂口;再者,當我們深入研究這企業務,它只不過從事廢金屬回收及再造,其縱合毛利亦不高,科技不高而入行門檻低,在沒有高科 技或市場壟斷的支援,我預計這企業享不到市場經濟專利(Economic Franchise)的將來,我對它的盈利增長期望不高!

事實上,瑞信發表的報告對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773)的盈利增長預很樂觀,我貓王可能雞蛋裡挑背頭,縱使市場的預測很合理,我卻無 從變通,如何能把「價值投資」的模型代進之!不過,這企業具備相當的規模,未來亦可以留意它的發展!
Picture
PS. 我貓王是受證監監管的持牌人士,現在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61

中信資源「借殼」懸疑


http://www.p5w.net/p5w/fortune/200501/27.htm

中信集團近幾年在實業方面的動向頗受外界關注—除了電信,便是能源。根據中信集團的戰略,將「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條件,有選擇地智謀伸入國家急需 的、市場前景良好的資源開發業務」。2004年,中信集團完成了對東南業木業(現「中信資源」)的絕對控制,使私人控股的殼公司USI成功套現,實現了驚 人的資本增值。 本刊主筆 孔鵬/文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1205.HK,簡稱中信資源或公司)原名「東南亞木業」(東南亞木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百慕大註冊成立的香港上市公 司,控股股東是Barlington Limited,主要業務為製造及銷售膠合板。1998年,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和經營不善,公司陷入困境,當年虧損628萬港元,1999年更巨虧 3.785億港元,同時公司拖欠銀行大量債務,資金周轉困難。2000開始,公司進行了一系列「脫胎換骨」的重組。

通過債務重組,殼公司USI入主
2000年8月,東南亞木業進行債務重組,將控股權轉讓給一家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的私人有限公司—United Star international Inc.(簡稱USI)。
東南亞木業重組的方案如下圖所示:
attachment  第一步,削減股本,將公司6億股已發行現有股份的面值由每股0.10港元削減至0.01港元;
第二步,股份拆細,4億股未發行現有股份及因削減股本而產生的5400萬港元未發行股本(相當於5.4億股)每股將拆細為十股新股。由此,公司的法定但未發行股本變更為94億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
第三步,增加股本,公司的法定股本增至2億港元,分為200億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
第四步,債轉股,以每股0.015港元的價格向公司的債權銀行發行最多約8.2億股股份,用以償還公司部分債務;
第五步,發行新股,USI按每股0.015港元的價格認購約81.8億至90億股股份,佔公司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約85.2%(重組方案一)至 93.8%(重組方案二)。USI認購股份的確切數目將取決於公司的債權銀行是否接受發行給它們的,用來清償公司部分債務的股份。USI的股份和銀行的股 份總數合共為90億股新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增加股本這一步。在USI通過認購原有未發行股份就可以實現絕對控股的情況下,東南亞木業竟然新增了100億股未發行股本,使未發行股本超過了總股本的半數,這一做法毫無必要,合理的解釋是USI只是臨時入主,需要為引入新的控股股東預留股份。
attachment  USI入股的價格僅為收購公告前十天平均收盤價0.273港元的5.4%,折讓幅度巨大;另一方面,東南亞木業1999年底的淨資產為負值(-7246萬港元),而且2000年中期繼續虧損。在無法取得更詳細財務資料的情況下,這一價格是否公允很難判斷。
為了達到香港聯交所法定公眾持股量的要求,USI在重組完成後向公眾出售了一部分股份,只保留75%的已發行股份。

中信集團溢價收購,USI資產大幅升值
USI入主後,東南亞木業的業務沒有變化,表示仍對中國膠合板行業的增長潛力保持信心,但也正積極尋找投資機會,發展多元化業務。
8個月之後,2001年4月20日,USI按每股0.15港元的價格將10億股東南亞木業的普通股轉讓給中信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Keentech Group Limited(簡稱Keentech)。同時,東南亞木業向USI定向增發10億股新普通股。這樣,USI的股權比例由75%降到了67.92%,而中 信佔8.91%。
這一次的操作等於東南亞木業向中信集團增發了新股,而增發價比東南亞木業2000年底的每股淨資產0.01港元溢價15倍,是USI8個月前入股價格的10倍。也就是說,USI入主東南亞木業僅8個月,購入的股份增值了十倍。

通過提供貸款和轉換股份,
中信集團成為主要股東
一個月之後,2001年5月21日,Keentech向公司提供貸款10億港元,隨後,這筆貸款轉化成可換股貸款票據。根據協議,貸款到期後 Keentech可以將該票據按每股0.85港元的價格轉換為每股面值0.05港元的普通股(2001年6月,公司每五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合併為一 股面值0.05港元的股份),共可轉換約11.76億股,約佔轉換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的35.69%。
這次的換股價高達0.85港元,相當於原股每股0.17元。按此計算,USI九個月前購入的股份增值了11.33倍。
2002年6月25日,貸款到期,Keentech將可換股票據全部轉換成股份。這樣,Keentech共計持有東南亞木業已發行股本的41.42%,USI持有43.68%。中信成為第二大股東。
此後不久,2002年9月,東南亞木業正式更名「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因為「此舉可反映本公司與中信之間更密切之關係,可讓本公司借助中信之聲譽 經營業務。」公司還表示,鑑於資金充裕,準備投資及發展天然資源項目,例如林木業及鋁業。而這兩項資源正是中信集團已有的資源項目。

通過注入資產和轉讓股權,中信集團實現控股,USI成功套現
2004年1月,通過USI轉讓股份,中信集團控股了中信資源;同時,中信資源配發新股,換取了中信集團幾家礦業公司的股權。
具體操作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擴大公眾持股比例。此前公眾股東的持股量僅為25.01%,為了保證在配發新股後仍然可以符合聯交所關於公眾持股不得低於25%的要求,先由 USI以每股1.45港元的價格向公眾配售其持有的2.7億股股份,然後USI以同樣價格認購公司2.7股新股,使公眾持股量達到了30.68%。
attachment  第二步,由USI向Keentech轉讓5億股中信資源股份,使中信集團實現控股。
第三步,中信資源以每股1.45港元向中信集團全資擁有的CITIC Australia Pty Limited(簡稱CA)配售及發行7.5億股,換取CA旗下一家澳洲鋁業公司、二家澳洲煤業公司、一家澳州礦業開採公司和一家澳洲貿易公司的部分股權。
重組完成後,中信集團通過Keentech和CA間接持有中信資源已發行股本的60.47%,成為惟一的控股股東。公司的股權結構變動圖如下:
據計算,USI在2000年投入的1.08億港元(以每股0.015港元,持有96億股已發行股本的75%計算),到2004年初套現7.25港元 (以每股轉讓價1.45港元,轉讓5億股計算),剩餘股份市值12.15億港元(按簽訂協議日2004年1月19日的收市價1.62港元,持有7.5億股 計算)。在不到三年半的時間,USI投入中信資源的資本增值了17.96倍,獲利18.32億元;而同期的中信資源經營毫無起色,累計虧損約3624萬港 元。(2000年盈利4122萬港元,2001年虧損1024萬港元,2002年虧損1522萬港元,2003年虧損5201萬港元)。
那麼,USI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呢?公開信息顯示,USI成立於2000年3月,是一家被郭炎和馬廷雄收購,專門用來持有「東南亞木業」股份的殼公司,由郭炎和馬廷雄各擁有50%權益。至於該公司最終的權益歸屬是否另有協議安排,我們無從得知。
郭炎和馬廷雄2000年收購東南亞木業時的公開身份為悅僑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資料顯示,悅僑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債務重組、企業顧問服務及直接投資; 兩人此前一直任職於銀行及金融業,並無實業運作經驗。值得注意的是,1997至1998年間,郭炎曾擔任中信集團控股的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的主席兼行政 總裁。而從2000年USI入主至今,郭炎和馬廷雄一直擔任中信資源董事會主席和副主席,即使在中信集團控股後也沒有變動。
另一方面,中信集團三年內累計投入7.875億現金和價值10.875億港元的礦業資產(2001年1.5億港元現金;2002年10億港元現 金;2003年投入1.45×7.5=10.875億港元的礦業資產;收回1.45×(7.5-5)=3.625億港元現金),換得的只是一家連續三年虧 損,2003年末淨資產僅12.3億港元的公司60.47%的股權。

積極介入石油領域,
打造「中信系」天然資源旗艦
中信集團取得控股地位後,指定中信資源為中信系內從事天然資源業務的主要控股公司。這樣,中信資源就由一家虧損的膠合板製造商轉化成一家向中國市場提供具有戰略價值的天然資源的綜合供貨商,初步包括基本金屬及原油。
2003年12月,中信集團從著名的國際能源公司Ivanhoe公司購入了一份石油合同的40%權益,該石油合同是一份關於在孔南區塊(覆蓋中國大港 油田22,400英畝的面積)開發和生產石油的分成合約。為了方便購入和持有這40%的權益,中信集團專門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瑞領控股有限公司。 2004年6月29日,中信集團將瑞領控股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和股東貸款轉讓給中信資源。
此外,根據中信集團網站信息,中信集團通過中信能源,與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共同出資收購了國外一家石油公司50%的股權,從而間接取得了非洲一個國家H區塊油田25%的權益。
借助中信集團的扶持,2004年中期,中信資源轉虧為盈,實現淨利潤340萬港元,擁有賬面現金14億多港元,準備繼續用於收購。有理由認為,作為「中信系」天然資源旗艦的中信資源,未來發展潛力和升值空間巨大。
綜合分析,中信集團通過借殼實現了天然資源資產的上市,為進一步做大資源產業創造了條件。但是,借殼過程花費巨大,使私人控股的殼公司獲得了巨大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