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質素低 廣告更易入腦 周顯
1 :
GS(14)@2015-09-17 00:20: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那天同手下們說起廣告的效力,當然誰都知道,在一些高質素讀者的傳媒,由於受眾的平均收入較高,所以廣告也比較值錢,相反,如果是窮人看的傳媒,則由於他們的購買力比較低,從而也影響到廣告的效力。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基本事實了。
但是,有關廣告的另一個事實,卻恰好與以上的理論相反,那就沒有什麼人知道了。
一般來說,知識水平比較高的人,比較有客觀判斷的能力,比較不受廣告影響。反之,沒有什麼知識的普羅大眾,則很容易會被廣告的宣傳句語所左右,所以,廣告對他們的效力也比較強。
以前TVB廣告威力如催眠
我記得小時候,當時是TVB的全盛時期,人人都看翡翠台,它的廣告影響力之大,簡直是到達了催眠的地步。什麼人頭馬、金利來,電視廣告一出,根本就是全民呼應,銷售大增,印銀紙咁收錢,這就是無知婦孺的驚人購買力。
以上的分析,其實是針對王維基的電視台的節目。那天同人說起,她說﹕「HKTV鱓劇都幾好睇!好睇過TVB的劇多多聲。」我卻說﹕「因為它拍得比較好,所以睇得比較辛苦,無知婦孺唔多飱睇!」她居然都同意﹕「其實我都睇得幾花精神,唔可以hea住來睇。」
正如前面所言,要用腦看的劇集,觀眾的水平比較高,因此更加難以接受廣告的內容,好難Sell。TVB的劇集,有一個優點,就是低能,所以,其廣告是比較有效力的,因為其觀眾實在無乜要求。
[周顯 投資二三事]
小愛最後錄影搞喊觀眾
1 :
GS(14)@2016-03-05 01:27:00韓國大熱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的秋小愛和父親秋成勳早前宣佈退出節目,前日兩父女在江南一家咖啡店進行最後一集錄影,預計於月中播出。節目組得知不少粉絲都不捨得小愛,所以專登安排逾百位觀眾一齊送別小愛父女,小愛的媽媽矢野志保都有到場,一家三口與觀眾道別。據知在現場的觀眾和工作人員都流露出不捨心情,眾人都忍不住爆喊,場面感人。
■頭上插了花的大發在爸爸李同國的懷中大賣萌樣。
另外,同樣演出《超人回來了》的國腳李同國囝囝大發亦大受觀眾歡迎,大發媽咪李秀珍前日於Instagram上載大發新照,只見大發頭上插了花,並於爸爸的懷裏流露出撒嬌的眼神,大賣萌樣。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4/19515248
SMAP合體面左左木村調戲女觀眾捱轟
1 :
GS(14)@2016-03-15 16:08:11日本311大地震已踏入五周年,當地民眾無法忘記這個創傷,就連日本演藝界亦齊心參與振興活動,NHK電視台前日為紀念311舉行的五周年音樂會,就獲12組嘉賓鼎力支持,可是月前鬧出解散風波的SMAP仍是非不絕,成員木村拓哉與福島市民打成一片時,卻被指調戲女觀眾。日本NHK電視台前日在重災區福島舉行311紀念音樂會,由SMAP隊長中居正廣擔任司儀,還安排SMAP、SEKAI NO OWARI、Perfume、Kiroro、乃木坂46、Kis-My-Ft2、北島三郎及國民級女星綾瀨遙等12組嘉賓,一同響應是次紀念活動。對於SMAP今年1月爆出解散風波搞出大頭佛,結果五子解體不成還要在直播節目上「被道歉」,之後又傳出木村拓哉出賣隊友等傳聞。成員們在事件發生後的確關係有變,木村與其餘四子鬧不和消息越傳越熱,觀乎前晚播出的音樂會,有觀眾認為木村與隊友不時面左左。同時,中居接受雜誌訪問時談到311五周年,他言之有物地說:「包含了種種的事,已不可能再回到當初,藉着堅守信念,度過五年來到今天,回復以前面貌實在困難,大家已不再像五年前年輕,已回不了從前。」不過,五子為了311亦齊心演出,今次是SMAP鬧出解散風波後首次公開表演,他們唱出三首歌,有觀眾表示能夠再看SMAP載歌載舞相當感動。
■中居與香取(右)現身觀眾席,與福島市民打成一片。
■SMAP再度同台演出,盛傳被排斥的木村與隊友明顯隔得較開。
■綾瀨遙在音樂會上一時感觸得眼泛淚光。
綾瀨遙眼濕濕
其間,SMAP現身台下與觀眾打成一片,五子跟在場人士零距離接觸,既擊掌還任摸唔嬲,不過當木村走近一名年約廿多歲的女觀眾時,木村竟與對方面貼面對唱,而且更差點嘴對嘴,繼而被網民指他有性騷擾之嫌,有如一個正在調戲少女的麻甩佬。及至尾聲,綾瀨遙在大合唱時顯得感觸,當她朗讀一名災區中學生的親筆信,讀到對方兄長不幸去世的經歷時一度眼濕濕,場面感人。撰文:哥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4/19528423
麥當娜扯衫令觀眾露乳
1 :
GS(14)@2016-03-19 22:16:40樂壇天后麥當娜(Madonna)最近因為與前夫基里奇(Guy Ritchie)爭大仔Rocco撫養權,令她情緒低落,近幾次開騷時都被觀眾批評她情緒不穩定。
■受家庭問題困擾的麥當娜近期被批情緒不穩定。
娜姐周四晚於澳洲布里斯本開騷時又發作,每場她都會從台下邀請一名觀眾上台與她一齊跳舞,她當晚就請了一名索女上台。娜姐大讚女觀眾靚,更口花花說:「她是這種女仔,會令人想打她的屁股,以及想拉下……」說時遲那時快,娜姐出手拉低了女觀眾的上衣,令對方的胸部展露於人前。女觀眾被嚇一跳,立即拉高件衫。娜姐知自己太手多,並說:「噢對不起,我性騷擾了你」。該女觀眾其後接受訪問,指自己得17歲,不過她不覺得受辱。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9/19535708
人才觀眾雙失 電視業死去活來無綫獨大 流水作業礙創意
1 :
GS(14)@2016-03-30 13:33:20■免費電視台一哥無綫近日公佈去年本業首度虧蝕;圖為將軍澳電視城。
【電視風雲】【本報訊】陳豪、黎耀祥、陳豪……當亞洲電視即將由「永恒」走到「千古」,獨大多年的無綫卻10年如一日,未見轉機;曾經膾炙人口的本地製作電視劇,觀眾逐漸流失,去年本地業績更首次見紅。是行內青黃不接?還是政策累事?快將開台的ViuTV又能否為一池死水的香港電視工業帶來漣漪?本報將在亞視熄機前一連3日專題剖析。
■《壹號皇庭》系列監製鄧特希認為,一台獨大多年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 仇志德攝
香港的電視台,曾是電影工業的少林寺,不少著名影視人都是電視台出身。但隨着電視台固步自封而被觀眾日漸離棄,電視人才亦出現斷層。負責影視課程的學者指,「以前入電視台做好威」,但現時學生都不以加入電視台為首選。資深電視人亦批評,政府政策也窒礙了本地人才的發展。政府容許一台獨大多年,令整個電視行業欠缺製作高質素節目的原動力,《壹號皇庭》系列及《妙手仁心》監製鄧特希認為,這是導致台前幕後青黃不接問題嚴重,「前排同TVB一位導演食飯,佢話同朋友傾偈時被嘲笑『最近拍乜X劇』,X係粗口嚟,咁情況下都唔想做啦!無綫一直冇對手,成班前輩又坐喺度,下面嗰班睇唔到前景同機會,人才自然流失」。
鄧特希:有知名度都返大陸
鄧續說:「幕前更現實,青春有限,稍有知名度都會返大陸發展搵多啲。香港製作費同內地冇得比,我哋(監製)選角好頭痕,假設一部劇要搵兩、三位男主角,約30至40歲之間,你話可以搵邊個?有啲喺TVB,有啲返咗大陸,有啲二、三線可能有潛質做主角,但實際市場又話畀你聽,不如搵番吳啟華、陶大宇、宣萱,喺東南亞一帶有呢幾個名就會感興趣(有市場)。」無綫前業務總經理陳志雲則指,青黃不接情況早已存在,原因是電視台流水作業式製作影響創作空間,加上內地節目需求吸納了大量香港人才,令香港人才買少見少:「但冇辦法,香港冇競爭,冇機會畀佢哋去磨刀,咪去內地!」其實香港不乏培育電視精英的硬件,知專設計學院每年有約200名電視電影課程學生畢業。學院傳意設計及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表示,近年越來越多私人機構聘請攝製人才,時裝、地產等都需要人拍片及剪片,毋須大學學歷,實用攝製課程更配合市場需求,所以他們的畢業生基本上不愁出路。黃稱因出路多元化,學生想法亦有轉變,「以前好鍾意入電視台做,好似好威,而家好多學生都唔想第一份工就入電視台,佢哋自己都未必睇大台節目」。年輕一代不像以往般對傳統電視台抱幻想,學生九成時間對着電腦及手機,接受新媒體能力高很多,很多學生寧願加入小型網台,覺得發揮空間較大。
■知專數碼媒體學系主任黃培達指學生出路多元化,不再想加入電視台。張志華攝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稱電視業行內老化,幕後編導缺人才。沈健程攝
蕭若元:台前出唔到周潤發
資深電視人蕭若元也認同說:「時代唔同晒,六、七十年代,電視係未來新嘢,當年大學精英如周梁淑怡、葉潔馨等,爭住入行,做電視係好潮職業,而家電視變成夕陽行業,成行老化,台前出唔到周潤發、劉德華同梁朝偉呢類巨星,幕後編導演都冇人才。」電視台本身未能孕育足夠人才,曾任職多間電視台的資深編導蔡錦源指出,電視業十多年前已出現人才斷層問題,電視台一直以來並無有系統訓練新人,沿用方式是舊人帶新人,但舊人又追不上影視新發展,「就算有訓練班,只不過幾個月至半年,之後就掟出嚟自生自滅」。蔡認為現時電視台太制度化,由高層管理人員控制創作,高層怕影響收視、怕孭鑊,不敢嘗試新意念,只會扼殺創意。政府限制發牌亦扼殺創作空間,現時相比70至80年代,已有多間大專開辦多媒體課程,有大量高質素影視畢業生,但電視業卻無一個好園地讓他們發揮。必須開放頻道,令更多人有機會不斷嘗試。■記者麥志榮、王麗春、周鳳儀、楊潔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49820
ViuTV《太陽》打殘《御醫》收視TVB黃金檔暴瀉失20萬觀眾
1 :
GS(14)@2016-04-12 18:16:07《太陽的後裔》■宋仲基與宋慧喬主演的《太陽的後裔》成功威脅無綫黃金時段收視,令無綫流失約20萬觀眾。劇照
【電視執位】ViuTV上周三強勢開台,不但令到同日無綫黃金時段節目全線暴瀉,根據昨日收視報告顯示,原來無綫《六點半新聞報道》、《東張西望》、《愛回家之八時入席》和《末代御醫》自ViuTV開台後也齊齊插水。其中《末》劇撼正ViuTV播韓劇《太陽的後裔》,結果慘被打殘,收視與ViuTV開台前最少流失約20萬觀眾,無綫慣性收視神話終現危機!
亞視多年積弱令到無綫一台獨大,但隨着李澤楷旗下全新免費電視ViuTV上周三開台,無綫慣性收視終被擊倒。繼ViuTV開台日播映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和真人騷《跟住矛盾去旅行》齊齊錄得約8點收視(約52萬觀眾),令無綫同日黃金時段收視全線暴瀉後,原來上周四和周五,無綫《六點半新聞報道》及黃金檔的《東張西望》《愛回家之八時入席》和《末代御醫》收視仍未見起色(詳見附表),未能追回ViuTV開台前的最低收視。
收視日日插水
其中ViuTV晚上以《8點新聞報道》硬撼毛舜筠和黎耀祥主演的新處境劇《愛回家之八時入席》,意欲打破觀眾在該時段煲劇的傳統框框,結果《愛》劇由周一28.3點收視高開,翌日26.4點,到周三Viu TV開台當日,收視狂跌至22.3點,到周四和周五亦只維持在23.4點和22.8點的低水平,證明ViuTV策略成功。至於郭晉安和楊怡孭飛的《末》劇,硬撼宋仲基和宋慧喬主演的熱爆韓劇《太陽的後裔》,收視更見慘淡,於周三開始《末》劇收視日日插水,始終徘徊在20.2點至21.9點的水平,對比ViuTV開台前後的收視,《末》劇至少下跌了3點,足足流失了近20萬觀眾,成績慘不忍睹。
《末代御醫》跌3點
《東張西望》跌2.4點■《東張西望》的收視亦被影響,平均流失約15萬觀眾。
《八時入席》跌3點■ViuTV以新聞對撼無綫《八時入席》,結果策略成功。
事實上,ViuTV兒童節目《快樂童盟》及體育節目《體育係…》亦令無綫《六點半新聞》和《東張》收視下跌,僅得《EU超時任務》和《Do姐有問題》在ViuTV開台日之後能追回之前收視,其中上周三晚ViuTV的《跟住矛盾去旅行》首播,鄭裕玲主持的《Do姐有問題》平均收視17點,成收視最低一日,但其後硬撼《G-1格鬥會》和《煮吧!換左我阿媽》,收視已略為回升。儘管剛開台的ViuTV要待至下月中才有正式收視報告,但無綫連番收視下跌,已證明ViuTV搶灘成功。
《快樂童盟》■ViuTV打破傳統於6點半時段播兒童節目。
■夏雨(右)認為ViuTV開台後令無綫收視下跌是好事。
■趙學而表示希望跟ViuTV合作。
學而
宋仲基「搭傘」黐陳久 觀眾爭睇
1 :
GS(14)@2016-04-15 16:30:04《太陽的後裔》前晚播出第15集,收視勁升至34.8%,當中最高一幕是交代宋仲基和陳久的兄弟情由來,鏡頭影着二人第一次見面,宋仲基在雨中竄進陳久的雨傘之下,搭着陳久的膊頭要求一同遮雨。這場充滿hehe感覺的場面,令《太陽》瞬間最高收視高達39.5%,首爾地區更飆升至42.5%,非常厲害。
■陳久昨抵北京與內地粉絲睇大結局。微博圖片
陳久昨日已飛抵北京陪內地粉絲一起欣賞《太陽》大結局,大批粉絲接機,陳久心情靚爆,做團結和心心手勢,其後受訪透露喜歡女星范冰冰。撰文:江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415/19571698
今年增設校外公演 六四劇緊貼時事 冀觀眾反思社運
1 :
GS(14)@2016-04-18 11:44:12【《讓黃雀飛》】■重現27年前北京木樨地的血色夜晚,並描述其後港人參與協助學運領袖逃亡事迹。李家皓攝
【本報訊】學生領袖高舉旗幟反貪腐,隨之而來卻是機關槍掃射、坦克車輾壓,「六四舞台」將27年前北京血腥鎮壓,透過舞台劇重現中學生眼前。有導演認為,近年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劇目內容不得不改以緊貼時事;也有導演坦言為話劇能接觸更多同學,無奈減少劇中有關日後運動方向的想像,強調不會再妥協。記者:馬志剛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以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作引,描繪一名隱藏身份20多年的天安門母親心路歷程,當中高舉黃傘的一幕,曾有演出學校的老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表示關注。
劇團「六四舞台」自2011年起於學校巡迴演出,今年首度在校園外設公演,監製韋少力表示,希望讓更多人士有機會觀賞,5月底會在兆基創意書院公演4場,門票稍後公開發售。她說至今已有約18間學校可安排劇團到校演出《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一劇,另《讓黃雀飛》、《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則各有5、6間學校預約演出。劇團昨就各劇目綵排。《讓黃雀飛》描述當年有心港人營救學運領袖逃亡來港、暫居西貢營地的「黃雀行動」,延伸到2012年香港反對國民教育的公民抗命行動,將今昔抗爭做對照;《十七歲》則以2014年雨傘運動作引描繪出政治冷感,來自中國的表姨婆原來一直隱藏「天安門母親」身份,為了阻止熱衷參與抗爭的表姨甥孫阿偉,再次勾起當年愛女在木樨地中彈身亡的回憶,才願道出女兒離世真相。
校長怕上身拒合照
《讓黃雀飛》導演陳敏斌說,劇目每年的最後一段戲都有改變,起初以2010年反高鐵集會作場景,現已改成2012年反國教集會,而經過2014年佔領運動,甚至今年初旺角事件,希望同學看過話劇後,能反思自己願意為社會運動投入多少。《十七歲》、《小白花》導演李景昌就提到,劇中男角高舉黃傘一幕,曾有教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惟李堅持照常演出,他坦言已就內容作約5%妥協,讓個別學校首肯在校內演出;監製韋少力補充,曾有校長「怕上身」,讓劇團演出後拒絕同台頒贈致謝狀合照。但他們相信香港仍有創作自由,不取政府資助仍有空間絕處逢生,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正是好例子。支聯會昨則舉行長跑活動,約30人由城市大學跑往尖沙嘴,乘船往中環再跑到西環中聯辦。支聯會秘書李卓人表示,今次長跑全程27公里,象徵六四發生至今27年,表達對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的決心,望終有一日跑到天安門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8/19575829
引入觀眾投票 賽果趨政治化
1 :
GS(14)@2016-05-19 02:22:23歐洲歌唱大賽開宗明義強調是非政治化的歌唱比賽,今年的結果引起政治化爭議,但其實大賽約20年前引入電視觀眾投票後,一直擺脫不了觀眾投票背後的政治暗湧。
俄成針對對象
俄羅斯很多時成針對對象,2008年俄與格魯吉亞爆發戰事,格國翌年參賽歌《We Don't Wanna Put in》被指暗含普京姓氏(Putin),變成「我們不想要普京」,格國不肯改歌名退賽。前年和去年俄參賽者被噓,外界相信與俄入侵烏克蘭和反同性戀有關。英國代表2003年得票出奇差,被指因英國支持伊拉克戰爭犯眾憎。德國代表2013年低得票,亦被歸咎於總理默克爾對歐元區危機立場強硬。有時觀眾投票取向更成愛國與否指標,阿塞拜疆國安部2009年就對43名投宿敵亞美尼亞票的國民秋後算賬,召他們問話。學者指歐洲歌唱大賽票源確有「集團式」投票,如英語國家、巴爾幹半島國家等不同陣營的觀眾,傾向投自己人一票,但認為是出於文化音樂品味類似多於政治。主辦當局2009年全面恢復專業評審團評分,並佔總分一半,但仍難杜絕政治化爭議。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343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