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股權爭奪戰中的萬科A(000002.SZ)於7月4日複牌。截至收盤,逾777萬手賣單將該股封在跌停板21.99元/股。但H股萬科企業(02202.HK)同日盤中卻大漲,至收盤報16.22港元/股,合13.95元/股,漲幅為6.71%。至此,萬科A較H股溢價達58%,較開盤時的68%有所收窄。
“自萬科陷入控股權爭奪後,A股停牌而H股則一直正常交易;今日A、H股的不同走勢是A股的補跌,以及H股近期超跌後的修複。” 國內某上市券商香港公司研究總監對此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萬科A在2015年12月18日停牌時的股價為24.43元/股,停牌前20個交易日累積漲幅為69%。在萬科A停牌至7月1日期間,深成指累積跌幅為18.46%,房地產板塊跌幅超20%。而H股萬科企業在此期間的跌幅更是達到28.48%;僅今年6月的跌幅,就達到13.31%。若以去年12月18日盤中最高價22.82港元/股計算,截至6月29日盤中階段新低14.56港元/股,最高跌幅已超36%。
“正常A/H的溢價在10%左右可看做正常,超過20%的已經不是正常區間內了。萬科企業前幾日跌得太多,目前的走勢是有修複的因素影響,也有市場對事件轉機的一部分預期;能複牌,利空就在逐步消化。而萬科A今日是正常補跌,A、H的價差未來還會逐步拉近。”上述研究總監如此表示道。
對於萬科企業大跌反彈的觀點,部分市場人士表示了認同,但更有觀點對大漲所蘊含的風險表示了擔憂。
港股投資人士溫天納對此表示,萬科H股一直並沒有停牌,均在正常交易且有明顯下跌;另外港股近期市場環境較為穩定,對萬科以及整個H股並沒有過多的影響和反應,萬科H股今天走勢是綜合上述原因的正常市場反應。此外,萬科大股東華潤和寶能系之間目前否認了一致行動人關系,默契度也不是特別明確,因此還沒有造成市場的恐慌,這可能也給了萬科H股反彈一定的空間。
而市場更為關註的是,誰會在7月4日買入H股萬科企業?
“我相信大部分機構投資者目前是不太敢冒險去買萬科H股的。”溫天納稱,結合此前走勢,部分國際投資者可能預期萬科A會出現崩盤式下跌,在事件出現局部穩定的趨勢時這類投資者選擇補倉。此外,港股是允許被沽空的,今日盤中買入萬科企業也極有可能是早期沽空盤的回補行為。
然而,溫天納同時強調,控股權鬥爭和管理層與股東的博弈,各方通常是以金錢來解決,市場慣性思維都會認為是小股東的獲利空間;但目前該事件最終結果還沒未確定、重組結果尚不明晰的時候,出現這種大漲是需要警惕的情況。
“在萬科事件推進中,如果一直沒有真正有利於小股東的事件出現,萬科H股未來的趨勢還不好判斷。更要註意是否有投資者在港股市場吸籌,如果真是如此,可能還會給當前萬科股權結構帶來更為混亂的局面。”溫天納同時表示,企業鬥爭延續的結果難測,而場外太多衍生工具,企業發展需要明朗化並盡快來個了斷。
格力電器(000651.SZ,下稱格力)7月6日公告透露,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的預案將延至8月19日前公布,一旦公布將複牌;而延期公布主要是由於標的公司資產規模較大、格力將配套進行員工持股和定向增發、方案需經多個監管部門審批這三大原因。
今年2月22日,格力電器宣布因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3月7日,格力電器披露,擬向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銀隆)的全體股東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銀隆100%股權,並計劃向含員工持股計劃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配套募集資金。
隨後,格力電器一直停牌,多次延後發布收購銀隆預案的時間。5月19日,格力電器2015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申請公司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預計停牌時間自停牌首日起累計不超過6個月。
在7月6日的公告中,招商證券作為這次格力電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獨立財務顧問,發布了格力繼續停牌相關事項的核查意見。招商證券解釋說,格力電器之所有沒能按原計劃在5月20日前公布收購銀隆的預案並複牌,主要是由於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本次交易涉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同時為進一步改善格力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職工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正在積極論證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本次交易標的公司的股東眾多,此外還需要確定並引進除員工持股計劃之外的不超過九名特定投資者,交易結構較為複雜,因此需對方案細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論證,並且需與包括交易對方、標的公司債權人、潛在特定投資者和公司員工在內的利益相關方進行充分協商。
其次,本次購買的標的公司資產規模較大,且部分下屬子公司屬於境外主體,所涉及的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工作量較大,所需時間較長。
第三,本次交易涉及多個監管部門,因此對於方案涉及的相關審批問題,格力需與有關政府部門做進一步的協調、溝通和確認。此外,根據相關監管規定,格力審議本次交易預案(或草案)前還需要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
鑒於上述原因,格力電器繼續停牌存在必要性。經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各方經審慎評估,充分考慮上述事項複雜性及需溝通各方較多,預計自停牌首日起累計不超過6個月,即在2016年8月19日前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或草案),經交易所審核後,格力將向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複牌交易。
受國內家用空調業市場下滑等因素影響,2015年格力電器的營業總收入下滑了約390億元,從2014年的1400億元降至約1000億元。2016年,格力電器明顯加快了多元化擴張的步伐。但是,外界對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涉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多種不同意見。
一位格力電器的內部人士此前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最看重的是裝備制造業,她“以制造為核心”的戰略思路並沒有改變。由於格力智能家居的特色在於環保、節能,與光伏太陽能銜接,所以,“董總”要把格力的產業延伸到新能源;而電動車的主要部件包括電機、車身和新能源電池,格力已有較強的電機、模具能力,一旦收購了銀隆,也將具備新能源電池的能力,就能掌握電動車的主要技術。
另一位格力電器內部人士7月6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格力成立25年來,在家電這個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看到了很多比格力大的企業倒下去,它們為什麽不能走得長遠?今天又如何帶領8萬人的格力繼續走下去?這種危機和憂患意識是“董總”揮之不去的。格力進軍裝備制造業、布局多元化,是國家責任驅動、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驅動三位一體的結果。“董總的夢想是提升中國制造的水平。她認為,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提升了制造水平,企業才能可持續贏得市場,才有核心競爭力,也才可能實現基業長青。”
開盤即暴力跌停——7月12日,正式改名*欣泰(300372.SZ)的欣泰電氣開始複牌交易,而在接下來的30個交易日後,該公司將等待深交所作出股票暫停上市的決定。
盤面信息顯示,*欣泰開盤即跌停,以81.2萬手的總成交量封死跌停板,報13.10元。《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仍然有投資者在“火中取栗”。截至發稿,該公司盤面買單多於賣單,其中,賣單81.2萬手買單194.2萬手,換手率0.31%。
對於複牌的*欣泰,業內多認為,今日只是該公司“跌停秀”的開始,*欣泰的IPO造假過錯,或將讓大量持有其股份的機構和散戶“跟著遭罪”。
除了前後耗資2.32億元舉牌的陽光私募創勢翔或面臨巨虧外,國家隊這一次也不幸踩雷。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匯金公司持有欣泰電氣1.52%流通股。
更為嚴重的是,有超過1.3萬名散戶也將不能幸免。截至一季度末,*欣泰股東人數在1.33萬人,人均持股9.71萬元。其中,前十大股東(如下圖)持股比例合計56.55%。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創世翔在不斷豪賭*欣泰股票之時,後者已經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相關時間條件也並不在興業證券先行賠付的標準之內,這次的虧損或由其自己買單。
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創勢翔通過旗下共計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859.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根據當時披露的交易價顯示,兩次舉牌均價分別為每股13.28元和每股14.02元,各耗資1.12億元和1.2億元。
對於*欣泰IPO造假的賠付問題,目前爭議仍難平息,昨日,有相關證券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已讓證監會提交相關聯名建議函,希望就*欣泰IPO造假的先行賠付問題召開聽證會。明確相關哪些投資者符合先行賠付標準,賠付金額如何確定,賠付條件是否等同於放棄訴訟權利等問題,該建議函目前已被電郵回複收到。
億利達13日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杭州鐵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所持有的鐵城信息100%的股權。本次交易標的100%股權的初步作價為62500萬元,其中公司以新發行股份支付21750萬元,發行價格為13.70元/股;以現金支付40750萬元。同時,上市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所募配套資金不超過21750萬元。本次募集配套資金用於支付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股票發行價格為11.52元/股。公司股票將於7月14日上午開市起複牌。
*欣泰今日開盤再次跌停, 截至今日收盤,約49.46萬手封住跌停板,全日成交金額3821萬元,換手率3.31%。
繼昨日*欣泰澄清公司股票代碼非新股申購代碼後,進入複牌後第二個交易日的*欣泰,今日成交中再次遇到烏龍。
深交所下午發布公告,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7月12日發布公告,公司股票“*欣泰”(證券代碼:300372)於7月13日上午停牌半天,下午複牌。今日11:30:00該股票產生了64.15萬股成交。據查,原因是停牌結束時間應設置為13:00:00,而我所設置為11:30:00,系統於11:30:00進行了複牌集合競價。
根據我所《交易規則》第3.3.1 條規定,11:30:00至13:00:00為非接受申報時間,我所交易系統不接受任何申報,包括撤銷申報。因此,11:30:00的成交結果與13:00:00複牌的成交結果一致,成交有效。對已成交的及參與申報的投資者權益不造成影響。
今日*欣泰開盤報9.55元,截止09:25分,該股跌9.99%報9.55元,封上跌停板。
昨日(2016-07-14)該股凈流出金額2455.58萬元,主力凈流出870.23萬元,中單凈流出683.6萬元,散戶凈流出901.74萬元。
截止2016年3月31日,*欣泰營業收入6177.1849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8644萬元,較去年同比減少84.297%,基本每股收益0.0036元。
鑒於*欣泰因涉嫌欺詐發行,複牌後已連續四天跌停,特此提醒廣大投資者一定要珍愛錢包,註意風險,遠離雷區。
7月15日晚間,停牌逾半年之久的蘇寧環球(000718.SZ)發出複牌公告,公司將於下周一起複牌。與此同時,當天下午蘇寧環球集團、蘇寧環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桂平率領其眾多中韓高管出席發布會,宣布轉型計劃。至此,這家曾經的地產明星公司在“去地產化”的道路上再進一程,張桂平透露,未來蘇寧環球將圍繞大文體、大健康、大金融展開全面布局。
決定這場轉型之路對64歲的張桂平來說實屬不易,而韓國資本似乎成為了蘇寧環球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去年11月25日,蘇寧環球旗下子公司蘇寧環球傳媒有限公司與韓國FNC Entertainment(韓國著名娛樂公司)正式簽署股份認購協議,雙方展開娛樂文化戰略合作,正式宣告開啟“韓流”娛樂布局。而此次,蘇寧環球再次宣布斥資2.9億人民幣認購韓國ID健康集團發行的普通股87879股。並在上述認購新股的前提下,與ID健康集團雙方共同投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註冊資本金6億元人民幣,其中蘇寧環球健康出資3.6億元人民幣,占註冊資本60%,ID健康集團出資2.4億元人民幣,占註冊資本40%。
根據張桂平在發布會現場透露的信息,今年蘇寧環球的轉型布局將主要圍繞大健康進行,醫療美容成為其重點布局的健康子行業,為此特別成立50億元的醫美產業並購基金,開展圍繞“她經濟”進行醫療整體服務,後續的布局方向還將包括輔助生殖、婦兒服務等核心板塊。
消費類醫療技術在近幾年備受資本歡迎,除了盈利空間相比其他“剛需類”醫療項目更大以外,在市場份額的打開上也依舊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根據此前華泰證券的行研報告,以韓國為例,目前韓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是我國人均收入的3.66倍,但醫美的市場滲透率卻高達我國市場12倍,追趕空間仍然很大。而在美國市場,80%的市場體量來自於35歲到65的年齡區間,但中國市場由於剛剛起步,現階段主要的年齡群體還在20到35歲之間。隨著時間的遷移,這一批消費群體也有望成長為主力消費人群。
事實上,在近幾年轉戰布局醫療的地產企業並不在少數。包括萬達集團、宜華地產、恒大地產、榮盛發展、綠城集團、證大集團在內的地產企業都已紛紛布局,有的將健康產業作為“地產+”戰略的補充規劃,也有的徹底轉型。
根據申銀萬國證券在去年6月發布的研究報告,截至去年142家房企中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其中涉及醫療(含養老)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在今年,這個數字仍在上升。
“房企大多擁有大量的低價土地資源,工程建設時建安成本也更低,在先期基礎準備時的支出成本優於普通企業。並且房地產企業有著強大的資金後盾。由於公立醫院具有絕對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民營醫院想要博得一席之地必須投入大量的財力引進醫療器材、設備、招募優秀人才等,而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擁有堅實的資金基礎,有助於民營醫院在市場上的存活。”克而瑞分析師傅一辰告訴記者。
他的這一觀點在發布會現場得到了印證:“未來五年蘇寧環球的地產業務可以提供數百億的現金流,為發展文化健康騰挪空空和資金支持。”張桂平說。
作為一家被判“死刑”的公司,*欣泰可以說是A股首只市場一致看空的股票。但即便如此,上周四個交易日,複牌三天半,這只“死刑”股卻在四個跌停板上斬獲近1.2億元的總成交,部分股民用實力演繹了什麽叫做“飛蛾撲火”。
而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稱,這部分資金或存在兩大可能的賭博原因,一是賭*欣泰的跌停板會如退市博元一樣打開,回光返照,短暫上沖;二則是賭這家公司將以被並購等間接方式重回A股,以時間博取價值上升。
一個尷尬的現象是,相較部分股民的主動性博傻,此前在*欣泰身上下血本的機構已經要虧“哭”了,而具有股票交易鎖定期的創世翔上周更是數著跌停板流淚的節奏。
1.2億迷之成交
按照深交所7月15日的最新核查來看,*欣泰買入成交和賣出成交*欣泰股票的均以個人為主,本周3212個個人賬戶買入該股,其中2994個賬戶資金規模在100萬元以下;共有989個賬戶賣出,其中759個賬戶資金規模在100萬元以下。深交所稱,買入居前賬戶普遍資金規模小,其中買入5萬股以上的賬戶共有26個。
“雖然表面上看都是散戶,但並不排除有潛伏的機構在利用個人賬戶買入。”對於部分股民緣何“飛蛾撲火”,上海一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而對於這部分資金的買入原因,不止一位機構人士分析認為,或是在按照退市股退市前的交易慣性在“賭博”。“之前退市博元在退市前一開始也是連續跌停,但後來打開猛漲了一波。”上述基金經理稱。
該基金經理所言非虛,2016年3月29日,退市博元進入退市整理期,雖然其股價最初連續4個跌停,但從4月5日開始,跌停打開,4月6日-4月19日,退市博元累計漲幅近20%。此外,同樣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長油,在連續6個跌停後,亦打開跌停板。
不過,和退市博元與退市長油不同的是,*欣泰將被永久趕出A股,無法退到股轉系統,而是直接退至新三板。
“退到新三板也可以進行交易,也有價值,且不排除它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回到A股,比如被主板公司並購,畢竟這家公司現在市值非常便宜了。”華南另一買方機構人士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有人想以時間成本來賭這家公司價值上升。
無論退市後命運如何,*欣泰退市已板上釘釘。深交所在15日強調指出,*欣泰將被“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
回顧*欣泰上周的交易數據來看,12日複牌首日,欣泰電氣成交超過3萬手,成交金額達4008萬元,換手率超過3%。這一天交易所和各大券商均開始緊急“打補丁”,風險提示全天未停。13日,*欣泰僅交易了半日,但仍然成交了3821萬元。接下來的14日和15日,*欣泰繼續開盤就跌停,但成交繼續,不過交易量有所下降,兩日分別成交時2456萬元、568萬元。
這離奇成交的1.2億元,讓市場費解,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欣泰的龍虎榜被高度聚焦。不過,從連續四日的龍虎榜數據來看,除了光大證券江門東華一路營業部部於7月13日和7月14日分別登上“*欣泰”買入和賣出龍虎榜前五名;來自安信證券六大營業部資金奪路而逃之外,並無明顯異常。
機構都虧“哭了”
今年上半年豪氣買入*欣泰的廣州市創勢翔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創勢翔”)如今就顯得有些被動。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創世翔通過旗下共計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當時披露的交易價顯示,兩次舉牌均價分別為每股13.28元和每股14.02元,各耗資1.12億元和1.2億元。
而四個跌停板之後(截至7月15日)的*欣泰股價為9.55元/股,以此看創世翔上述兩次舉牌交易目前分別縮水至8204.45萬元、8179.32萬元,浮虧之後累計還有1.64億元在囊中,相較此前投入的2.32億元,目前已浮虧0.68億元,縮水近3成。
從創世翔介入的時間來看,是在*欣泰尚被立案調查而處罰結果未出之時;從基本面看,*欣泰業績並不好。有明星私募光環的創世翔如此重倉買入背後邏輯也成為業內的關註點。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份創世翔研究總監鐘誌鋒在回應舉牌風險事表示,*欣泰退市風險不會很大,從過往案例來說,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在排除這個最大風險後,我們才買入的”。
如今看來,這種博弈已成輸局。除創世翔折戟之外,廣發基金7月12日的一紙公告也將持股暴露。據其公告顯示,該公司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投資了*欣泰,決定自2016年7月12日起對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持有的*欣泰股票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零。並稱,該股票後續期間若發生重大事項,本公司將進行合理評估,進一步確定其估值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三個交易日的賣出席位中,有一個機構專用席位賣出837.68萬元。有業內觀點猜測,賣出方可能是廣發基金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該基金上周三已在跌停板上賣出該股。
在*欣泰一季度的股東名單中,“國家隊”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也位列其中,持股為137.13萬股。中央匯金是於去年三季度進入*欣泰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而去年7月1日至9月30日,*欣泰的平均股價為14.44元/股。若中央匯金持股至今未有變動,那麽這意味中央匯金在*欣泰上已浮虧約671萬元。
面對不斷縮水的資產,索賠成為目前大多數*欣泰投資者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按照*欣泰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的先行賠付相關細則,在*欣泰虛假陳述揭露日(2015年7月14日)或更正日(2015年11月27日或12月10日)之後買入欣泰電氣股票的投資者並不屬於賠付的範圍內。這意味著創世翔和中央匯金的虧損都將自負盈虧。
而創世翔方面並不認同這樣的規定,一位接近創世翔方面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創世翔已向興業證券提出賠付異議,聘請相關律師團就此事與興業證券交涉,並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對產品可能產生的損失影響進行評估驗證。
一賣方機構人士則認為,監管層不太可能會理創世翔,這種應該屬於買賣自由、盈虧自負。
萬科A股價創下複牌以來新低,相關資管計劃危如累卵。據了解,“寶能系”持股萬科的個別資管計劃,份額凈值已跌破平倉線,有待追加保證金以免平倉。後續如若股價繼續下探,資管計劃將會接二連三觸及平倉線。
萬科A今日盤中觸及新低17.43元,複牌以來跌幅累計近29%。寶能系在第五次舉牌後,繼續多管道籌集資金,但各路金融機構愈發謹慎。市場猜測其將這些資金繼續用於增持護盤。截至發稿,萬科股價已經跌破寶能系用於融資買入萬科的個別資管計劃平倉線。
據統計,萬科A複牌8日市值蒸發近600億元。按照萬科2015年報數據披露,大股東寶能系期末持股26.814億股,加上複牌後兩次增持的7800多萬股,寶能系在其中市值縮水達到160億元,賬面浮盈已由停牌前230多億元,下降至現在的60多億元。
按照萬科A此前披露的權益變動書,寶能系通過9個資管計劃持有萬科A股。包括東興證券管理的東興7號;泰信基金管理的泰信1號;西部利得基金管理的金裕1號、寶祿1號;南方資本管理的安盛1號、安盛2號、安盛3號、廣鉅1號、廣鉅2號。
據摩根大通測算,如果萬科A股價跌至17.8元而鉅盛華沒錢補倉的話,部分資管產品就有平倉風險。而有媒體報道指,萬科A複牌後累跌逾25%,寶能系買入萬科的9個資管計劃中已有6個被套。
有消息稱,建設銀行放棄了對寶能的配資業務。另一家股份行也表示,在去年合作資管計劃之後,今年暫時不會開展任何業務合作。
另據報道,證監會去年底重點摸排的“配資式”資管計劃,因“寶萬之爭”再次被監管鎖定,擬著手研究新的針對結構化資管計劃的監管要求。
同時,基金業協會近期發出多份通知,對資管計劃加強備案管理和事後監測,《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修訂版)》正式版本也有望盡快下發。根據征求意見稿,除員工持股計劃外,資管產品的杠桿率為1:1.
GQY視訊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價格近期漲幅較大,於2016年7月11日、7月12日、7月13日、7月14日連續四天漲停並達到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標準,公司決定就相關情況進行自查,為保證信息披露公平,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於2016年7月15日開市起停牌。目前公司相關自查工作已完成,未發現公司之前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補充的情況,發現有公共傳媒報道了可能或已經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信息。近期未有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前往本公司進行現場調研。公司不存在違反公平披露原則的情形。經過停牌自查,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
公告稱,根據有關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7月21日開市起複牌。
公告特別提示,公司關於AR產業戰略規劃中涉及的未來計劃、目標等前瞻性陳述,系依據公司發展需要制定的產業經營規劃,並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實質承諾。並且由於產業規劃實現的周期較長,考慮到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公司存在根據發展需要對本規劃作適度調整的可能,公司將提醒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