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區O2O愛鮮蜂被曝大裁員 官方:正常的人員優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2/157131.shtml

社區O2O愛鮮蜂被曝大裁員 官方:正常的人員優化
創業家 創業家

社區O2O愛鮮蜂被曝大裁員 官方:正常的人員優化

曾一年拿下四輪融資的社區O2O愛鮮蜂,正在通過“人員優化”等方式縮減開支。

曾一年拿下四輪融資的社區O2O愛鮮蜂,正在通過“人員優化”等方式縮減開支。

7月1日,愛鮮蜂一位不願具名的離職員工向創業家&i黑馬爆料稱,愛鮮蜂正在大面積“勸退”員工,將全國原本1100人左右“勸退”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場、運營、客服、物流和產品等部門,公司方面的解釋是“公司優化,部門結構調整”。

該員工透露,公司給了各個部門一個薪資數額,按照這個數額決定人數,超過的能勸退就勸退,不同意勸退就調崗,“一個設計師說要被調到倉庫”。

另外一位接近愛鮮蜂的人士對創業家&i黑馬證實了愛鮮蜂“人員優化”的消息,“他們一個VP是今年4月30號離職的,整個部門都被調掉了,同時走的還有另外三個VP。”至於離職原因,該VP曾對其表示,此前每次投資人進來都會帶來新模式,不管做加盟還是其他業務,都需要按照新的投資方要求重新布局。

事實上,早在6月中旬,職場APP脈脈的匿名爆料區就不斷有愛鮮蜂“大裁員”等消息,不過這些一直未得到官方證實。

而一個被多位離職和在職員工證實的消息是,愛鮮蜂在酒仙橋的辦公室,在今年五六月份已從原來的兩層樓辦公壓縮至一層。“這種做法是因為投資方想看到盈利,公司急需開源節流,而O2O行業現在不景氣,開源沒路,只能節流。”一位愛鮮蜂員工對創業家&i黑馬稱。

對於裁員消息,創業家&i黑馬向愛鮮蜂方面進行求證,對方表示,“有正常的人員優化”。而對於“優化”人數等問題,對方並未正面回應。

此外,愛鮮蜂方面還稱,“稍晚會針對公司重大戰略調整,不實消息發布書面聲明。”不過截至發稿,創業家&i黑馬尚未收到書面聲明。

資料顯示,愛鮮蜂成立於2014年,並在一年時間拿到四輪融資,總額超過1.1億美元。

圖片1

今年3月份,愛鮮蜂創始人張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正在準備D輪融資。不過截止目前,愛鮮蜂官方尚未對外公布D輪融資消息。

“此次裁員不能確定是否因為D輪融資失敗。”上述離職員工稱,最近內部消息是公司想做賬面的盈利,進而吸引收購方。

愛鮮蜂的境遇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國當下仍在趨冷的融資環境。數據顯示,2016年(1-5月份)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次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腰斬式甚至斷崖式的下跌。

其中,早期投資機構的投資次數縮減幅度尤為明顯。創業家&i黑馬統計了險峰華興、洪泰基金、創新工場、阿米巴資本、聯想之星、九合創投、英諾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等8家機構今年前5個月的投資次數,有6家較去年同期縮減超50%。

1

而較去年同期,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等三家VC機構的投資案例在2016年(1-5月份)也明顯縮減,前兩者均出現腰斬式縮減,經緯中國則從51起下降為28起。

2

去年,O2O一度是投資中最火爆的行業,但經過時間的檢驗,由於大多數項目商業模式不清晰,缺乏變現能力,讓很多投資機構在投資之後無法看到其增長,這直接導致今年在該領域的投資數量減半。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份據稱是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的內部分享在朋友圈廣為傳播,里面充滿了對資本寒冬的警醒:

“最近我見了很多中後期基金老大,國內各種金主,強烈感覺到市場在變冷,融資越來越難。不管是基金,還是公司,很多都會出現金問題。已經拿到至少1.5年現金的創始人們,恭喜你們;還沒融到的,極力加油提速降價,靈活處理以拿到錢為唯一目的;但還盲目樂觀的那些公司,你們在等死。

我幾乎隔幾天就在這里啰嗦提醒大家,就是因為我看到太多失敗案例,手上有太多實時數據,知道哪幾家公司現在面料巨大現金問題,為什麽一手好牌現在會這樣。才會厚著臉皮在這里一次兩次提醒大家早點不介意估值,小步快跑搞定融資。

我和我們團隊持續提醒了,如果公司還不聽還不重視還很固執,我們絕望的那天,我會把投資投後融資幫忙全部停掉,讓那家公司自生自滅。商業環境本來就這麽殘酷。對我們的損失也就是1/330,330家公司之一。

我得承認現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投資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別再跟我說太多增長和GMV。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能處理好增長和收支平衡,過了那個點,你就是贏家。

盲目樂觀,還在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擴張補貼,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兇悍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不論上述言論是否危言聳聽,對於還在路上的創業者來說,都是時候認真考慮“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之計了。

愛鮮蜂 裁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13

廣州銀聯備付金被曝無故扣款 回應稱未挪用資金

日前,有媒體報道指出,以代客戶理財為名來吸引投資者的一家公司,8個月狂卷10億元,隨後徹底消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資金並未直接流向該公司,而是通過一家名為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銀聯”)的備付金賬戶,最終又以購買商品的名義消失不見。

投資者表示,自己並未進行網上購物,資金就這樣消失,顯然無法解釋。有律師指出,第三方支付公司當然應該向支付人透露將向誰付款,以及數額、方式等。如果未接到指令就撥付,顯然已經侵害了支付人的財產權。

不過廣州銀聯發布澄清聲明稱,公司從未截留、侵占、挪用任何客戶資金,也從未涉及任何違 法犯罪活動。關於相關文章反映的當事人糾紛,經查詢系當事人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並主動通過網銀使用本人數字證書(Ukey)發起支付,使用數字證書可以 準確確認本人身份及交易金額,具有不可抵賴性,相關交易資金也已全額支付給商戶。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2月,是中國銀聯旗下、銀聯商務全資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銀行卡收單及專業化服務、互聯網支付、預付卡受理等主營業務。2011年5月,獲得央行頒發的全國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

據悉,廣州銀聯因備付金賬戶扣款問題,屢屢被用戶投訴。據《廣元晚報》報道,關女士銀行 卡中3000元被莫名劃入廣州銀聯客戶備付金的賬戶中,然後購買了基金。此外,在聚投訴網站,搜索一欄輸入“廣州銀聯”,出現了52條搜索記錄。陸續有用戶投訴“帳號被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無故扣款”的事件。

針對此事,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廣州銀聯,客服表示會把信息反饋給相關同事,盡快回複。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複。

用戶資金去向成謎 廣州銀聯:從未截留、侵占、挪用任何客戶資金

《中國經營報》報道稱,廣州銀聯賬目糾紛,用戶資金去向成謎。據悉,一家名為匯邦資本的企業,8個月狂卷10億元,隨後徹底消失。投資人趙海表示, 該公司以代客戶理財為名(以代炒貴金屬為主),吸引投資者。不過,記者調查期間卻發現,上述資金並未直接流向匯邦投資,而是通過廣州銀聯的備付金賬戶,最 終又以購買商品的名義消失不見。

趙海等多名投資者向本報記者講述稱,他們於2015年10月通過一家網站購買了匯邦資本的“智贏天下”貴金屬交易理財投資產品,該平臺要求投資者最 少以1萬美元開戶,運用自動化交易軟件,通過國際外匯現貨黃金交易獲得收益,並通過MT4(市場行情接收軟件)可以看到投資者對應的賬號信息的變化,投資 者無法進行操作。

值得註意的是,部分投資者無意中在銀行的回單中發現詭異之處。根據趙海提供的一份電子銀行回單顯示,這是一份網上購物回單,收款人為“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人名稱”,商品名稱為“中匯商務網上支付”,支付金額約××萬元。

趙海認為,自己並未進行網上購物,也並未得到名為“中匯商務網上支付”的產品或者服務,資金就這樣消失,顯然無法解釋。“即便是我投資了匯邦資本的理財產品,那也應該顯示我們的資金被劃撥給了與匯邦資本相關的企業公司,而不是以購買商品的形式流入到其他公司。”

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烽指出,廣州銀聯網絡支付目前已經涉嫌違約。“第三方支付公司當然應該向支付人透露將向誰付款,以及數額、方式等。如果未接到指令就撥付,顯然已經侵害了支付人的財產權。第三方支付公司與支付人之間有賬戶協議,所以,更確切來說,算是違約。”

對於商戶信用審核風險方面,業內人士分析稱,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會主動去對接口企業進行風險審核,甚至包括企業的真實性。作為第三方通道來說,支付平臺可能會基於道德壓力進行資金追回,但是絕對不會承擔法律風險。

7月4日上午,廣州銀聯在官網刊登聲明,就此事特此澄清。聲明中表示,“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從未截留、侵占、挪用任何客戶資金,也從未涉及任 何違法犯罪活動。關於相關文章反映的當事人糾紛,經查詢系當事人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並主動通過網銀使用本人數字證書(Ukey)發起支付,使用數字證書 可以準確確認本人身份及交易金額,具有不可抵賴性,相關交易資金也已全額支付給商戶。”

聲明繼續指出,目前,公安機關已對相關當事人及其交易對象機構的糾紛事項展開偵查,公司將積極向公安機關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

銀行卡中3000元被莫名劃入廣州銀聯賬戶 然後購買了基金

2015年3月,據《廣元晚報》報道,關女士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提醒其卡中的3000元錢被劃入了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的賬戶中。關女士立即到銀行進行查詢,發現卡內的錢的確被劃走了。

3月18日上午11:33,正在上班的關女士突然收到了銀行發來的提醒短信,稱她的一張儲蓄卡里支出0.38元,短信中說是基金費用。還沒等她反應 過來,手機又收到了一條短信,稱其卡中又以同樣的項目扣款3000元。因為扣房貸的時間還沒到,自己也沒有進行任何支付或提現的操作。關女士立即跑到銀行 網點查詢,發現錢的確被劃入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的賬戶中。

關女士隨即致電對方賬號所屬公司的客服中心,得知這兩條短信扣款其實並不是一家公司所為,而是被平安銀行旗下兩家北京的基金公司轉走。而且在她之 前,客服中心也接到過類似投訴情況,但由於是商戶直接與申訴人解決,所以她們也不清楚最後的解決情況。不過,客服中心表示會將申訴意見轉達,讓對方盡快回 複。

針對關女士的情況,開卡銀行個人客戶部的工作人員稱,他們已經在積極與第三方平臺聯系解決問題。而市民可以先在附近網點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先按“三步走”的方法進行申訴。

第一步,便是到附近網點打印銀行卡客戶交易查詢單,再撥打銀行人工客服,對其說明情況,告知查詢單上交易時間、對方戶名、賬號等信息,等待人工客服 查詢後發來短消息。第二步,撥打短信內容所提供的對方賬號所屬公司的客服中心號碼進行申訴,表示之前沒有任何交易,對被“扣”資金申請賠付,等待客服查 詢。第三步:到派出所報案,拿受理回執,以及準備客服要求的相關材料。

因備付金賬戶扣款問題 廣州銀聯商譽受損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2月,是中國銀聯旗下、銀聯商務全資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從事銀行卡收單及專業化服務、互聯網支付、預付卡受理等主營業務。2011年5月,獲得央行頒發的全國首批《支付業務許可證》。

客戶備付金,是指支付機構為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幣資金。支付機構應當在收到客戶備付金或客戶劃轉客戶備付金不可撤銷的支付指令後,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不得提前辦理。

廣州銀聯因備付金賬戶扣款問題,頻遭網民非議。《中國經營報》報道稱,據中國電信旗下聚投訴網站的投訴信息顯示,今年5月份,曾有用戶反映,自己銀行賬戶的錢通過廣州銀聯主動劃撥至平安人壽保險,而該用戶並未購買平安任何理財產品。

中國經濟網記者登錄聚投訴網站,在搜索一欄輸入“廣州銀聯” ,出現了52條搜索記錄。陸續有用戶投訴“賬號被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無故扣款”的事件。投訴人劉先生反映,發現銀行卡在3月31日被廣州 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劃走5448元。吳女士於3月13日發布投訴稱,“本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銀行扣費短信,該資金流向為‘廣州銀聯網絡 支付有限公司客戶備付金’。”

但中國經濟網記者未收到廣州銀聯相關人士回複,劉先生與吳女士投訴信息真實性有待進一步確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19

徹底遭清洗?汽車之家多名副總裁被曝離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45.shtml

徹底遭清洗?汽車之家多名副總裁被曝離職
王琳 王琳

徹底遭清洗?汽車之家多名副總裁被曝離職

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在內的多名創始級VP均被曝已離職汽車之家。

i 黑馬訊 7月12日消息,今日據新浪科技報道,汽車之家管理層近日遭遇進一步清洗,多名負責一線業務的副總裁離職。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在內的多名創始級VP均被曝已離職汽車之家。汽車之家官方對此尚無回應。

消息人士稱,7月11日開始,包括韓松、李欣和王友華等在內的多名負責一線業務的副總裁離職,且並非個人主動尋求離開。其中韓松是負責汽車之家媒體業務的副總裁,李欣是負責經銷商業務的副總裁,胡永平則分管人力資源相關業務,以上三項業務均屬於汽車之家的核心業務以及管理要務。

屏幕快照 2016-07-12 下午12.19.58

今年6月25日,平安信托完成與原汽車之家大股東澳洲電訊的股權交割,正式入主汽車之家。

6月26日汽車之家CEO秦致給公司內部員工的郵件流出,汽車之家臨時召開董事會,秦致和鐘奕祺不再擔任公司的CEO和CFO。

6月27日則正式任命了平安系的陸敏出任CEO。

汽車之家 管理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98

中日友好交流團體被曝藏日本間諜 已被中國警方逮捕

日本多家媒體7月28日淩晨發布消息稱,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日中友好交流團體一名日本男子,因被懷疑從事間諜活動,近日已被中國警方逮捕。目前日本駐華大使館正在對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確認。

日本NHK電視臺28日稱,根據相關人士透露,被捕的是一名總部位於東京的日中友好交流團體相關男性成員。該男子本月訪華之後便失去聯絡,直到本月中旬,中方調查當局聯絡日本駐華大使館,表示“該男子已經被捕”。

目前有關這名男子被捕的原因尚不十分詳細,但被認為從事間諜活動的可能性較大,目前日本大使館正在加緊確認事件經過。

另據日本《每日新聞》透露,被捕男子是某日中友好交流團體的一名幹部,目前很可能正在被當做間諜接受中方的調查。按照《每日新聞》的說法,該男子本月10日前後前往北京,原計劃15日返回日本。但直到27日也未與其工作機構聯系,手機處於無法接通狀態。

NHK電視臺回顧稱,中國政府2014年11月實施《反間諜法》,規定無論是否隸屬於間諜組織,海外團體及個人一旦涉嫌從事竊取個人或國家機密和情報等行為,將會被認定為從事間諜行為,在中國國內活動的外國人被加強了監視措施。

據日本《朝日新聞》今年5月23日報道,去年5月在浙江省被逮捕的一名50多歲日本男子本月已被起訴該男子在浙江溫州的南麂列島被有關部門控制,並於去年9月被捕。南麂列島位於釣魚島西北約300公里處。該男子在軍事設施周邊拍攝照片,因此以間諜嫌疑被中方控制。

自2015年5月以來,在浙江省、遼寧省以及北京和上海等地,共有4名日本人被懷疑從事間諜活動在中國被捕,其中有1人已經被中方起訴。在去年5月到6月間,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的3名日本人分別在遼寧丹東、上海和北京被控制,三者被捕似乎沒有關聯性。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曾表示,日本政府絕對不會向海外派遣情報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93

英媒:特朗普被曝逃稅數千萬美元 或將出庭受審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7日報道,在一樁民事訴訟中起訴特朗普一些最親密生意夥伴的律師認為,現在也許有理由將特朗普納入被告行列。操作這樁訴訟的律師弗雷德里克·奧伯蘭德說,《每日電訊報》披露的情況中有一些“新的重大”信息,可能證明特朗普負有責任。

英媒稱,調查表明,特朗普曾簽字批準一項旨在讓美國財政部減少數千萬美元稅收的協議,共和黨提名的這位總統候選人可能要出庭受審。

訴狀說,紐約特朗普索霍酒店背後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貝羅克公司的高管試圖讓該項目以及另外一些項目逃避繳納數千萬美元的稅款。

其中一項主要指控圍繞的是在特朗普大樓辦公的貝羅克公司和冰島的弗羅德·勞爾森集團之間的一項協議。訴狀指控貝羅克公司將該公司的一部分賣了5000萬美元,但是把這筆銷售偽裝成貸款,借以避稅,估計避稅金額達到2000萬美元。

今年早些時候本報的調查顯示,雖然這一協議包含幾個表明協議可能不妥的“紅旗”,但是特朗普還是批準了這一協議。此外,協議中還寫明只有特朗普同意,協議才能生效。

特朗普是貝羅克公司投資項目中的一名重要人物。在特朗普索霍開發項目中,特朗普允許該公司使用他的名字,並持有該項目15%的股份。另外,還有3%的股份放在特朗普的孩子名下。

特朗普的律師艾倫·加滕在調查過程中對本報記者說,他的客戶“跟那筆交易沒有任何關系”。他說,他從那筆交易中沒有直接受益,簽署同意書只是作為一名“有限合夥人”表示收悉而不是批準這個協議。

巧合的是,就在這樁涉及稅款的訴訟案之前,“股神”沃倫·巴菲特幫助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拉票時,還曾向特朗普發起挑戰。巴菲特說,他希望特朗普能接受“邀約”,和他約定一個地點互相查看納稅申報單,但特朗普可能因心虛而拒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48

百度外賣被曝使用過期菜品 網絡餐飲監管仍無有力措施

“品質生活,安全送達”,這是百度外賣的宣傳語。

在這句宣傳語的背後,隱含了很多百度外賣的“努力”:制定嚴格準入門檻,保證所有入駐商戶證照齊全;直播後廚,從源頭開始,讓每一位用戶監督餐品質量;商戶評級體系,讓好商戶更好,差商戶淘汰;騎士持健康證上崗,是我們對每一個騎士最基礎的要求;嚴於律己,打造行業標桿,與相關部門共同發布外賣行業準則。

但近日有媒體報道“ 百度外賣直營店月入350萬,使用過期菜品內幕曝光 ”,這使得百度外賣所有的宣傳都被打上了問號。同時,此前曾一再被報道的,包括美團網、餓了麽等網絡餐飲平臺出現無證餐飲、過期餐飲等問題,又再次被推到了臺前。

此次百度外賣出現過期菜品等問題的城市是北京,這個對外賣需求量極大的一線城市在監管方面依然無力。

“事實上,網絡餐飲的問題在開始之初風險就出來了,只是各地監管部門尚未認識到,這個新業態需要社會共治模式,它的風險點與傳統不同。”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網絡餐飲的問題,從去年開始便在不斷引爆,但是仍然沒有適當的治療方式。 北京市食藥監局餐飲處處長劉國斌表示,3•15之後外賣平臺無證餐館問題一直反複,半年多來雖已進行多次執法檢查和整改,目前情況仍不容樂觀。

今日(10日)本報記者向北京市食藥監尋求咨詢時,得到的答複也僅僅是等待今天相關新聞發布會的信息。但從相關媒體報道的發布會內容來看,依然沒有強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據媒體報道,北京市食藥監局新聞發言人唐雲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今日起,將每周向媒體提供幾大外賣平臺未下線無證餐廳名單、未亮證照名單,聯合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的力量。對於外賣平臺未盡審查義務的行為,一律立案,每次立案將處以20萬左右的罰款。“外賣平臺不要用‘新興業態’和‘高科技’當擋箭牌,對入駐餐廳必須盡到審查和整改職責,什麽事情在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面前都得讓步。”

“事實上,這些無證小餐飲、有證小餐飲,每天提供的快餐也就是10多盒,還不至於引發群體性食品安全,只靠查證和等待立案後來懲罰,這是很難的。雖然目前是一個網絡餐飲的形式,但實際上還是實體店的監管不到位。”一位食品安全專家表示。

針對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管,國家層面並非沒有進行指導,在不同的地方也在進行嘗試,四川省就對小餐飲進行了登記管理,線上線下一起行動,每個消費者都可以通過app進行掃描,隨時監管。

此次北京被爆網絡餐飲安全問題,據媒體報道,唐雲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通過科技手段監管外賣平臺,隨時監控其無證無照餐廳情況,並及時向社會公示;同時,通過“口碑”來制約,鼓勵同行業互相監督,鼓勵公眾舉報、媒體曝光,並鼓勵公眾和媒體到無證餐飲聚集區調查反映問題。對於違規的線上線下餐廳,將立即責令停業並依法處理。

“網絡看似虛擬,實際都有實體,管好實體,管好人,就能管好網絡。”一位食品安全專家表示。

隨著全國推展“互聯網+”模式,網絡食品、網絡餐飲等一並躍上了網絡,它的經營具有信息準確、交易快捷、交易跨地域等不同於食品實體交易的特點,但同時網絡食品安全作為新生事物也是全世界的一個監管難題,包括經營主體多、地域範圍廣、技術水平高、法律複雜、監管能力不足、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程序不明確等。

在此環境之下,中國誕生了兩個第一:第一個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義務和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第一個專門制定《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這樣規章的國家。

7月1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下稱《辦法》),該辦法於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通過自建網站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備案、保障網絡食品交易數據和資料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記錄保存交易信息等義務。規定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建立登記審查等制度、建立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檔案、檢查經營行為、發現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嚴重違法行為時停止提供平臺服務等義務。

在這兩個第一之下,能否約束住已經在網絡中“脫韁奔跑”的餐飲呢?

“現在網上訂餐的幾大平臺,都在用人海戰術,事實上不能打人海戰術,要把經濟鏈和責任鏈結合起來,不能平臺只管收錢,其他什麽都不管。行政監管要將責任壓給平臺,有問題重罰平臺。” 上述專家表示,“此外,無論線下與線上,業態不同,標準要同,監管力度要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個新業態出來後政策沒跟上,現在的網絡訂餐就是兩個鉆空子的,平臺和做飯的湊到一起了。所以平臺要承擔第三方責任,不能讓平臺成為無證餐飲的庇護所。”

上述專家認為,網絡訂餐不可能被取消,但政府必須拿出有效的監管手段來規範這一新業態。說是新業態,也要遵循新《食品安全法》,餐飲最需要註意的是從業者的安全、食材采購安全、加工安全等,網絡訂餐還有一個環節是送餐安全。網絡訂餐只是一個平臺,實質就是餐飲。如果這個新業態不能走上正軌,以後“病從口入”就變成病從“網絡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97

Note7被曝香港首炸 三星又回應是外來熱力導致

9月20日,香港一黃姓主婦(網名Christy Wong)在Facebook上發了一段文字、8張相片以及1條影片,稱購買的三星Note 7手機爆炸。從圖片可以看出,整個手機後背被燒黑,前面的屏幕也部分燒焦。

三星香港公司發言人回應稱,9月19日傍晚收到事發Note 7手機後,立即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三星和新能源公司(ATL)的初步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損壞的原因是因外來熱力所導致,三星已經聯絡該名身在外地的顧客,以便詳細了解事發經過。

三星香港早前曾發聲明稱,8月26日至9月1日在香港出售的Galaxy Note 7中,少於500部手機電池是由問題供應商提供。至8月17日,三星香港表示,尚有159部Note 7未回收,將於9月18日開始為其強制更新軟件,重新設置手機電池充電上限為60%,以減低潛在風險。

這一口吻與三星回應內地兩起爆炸事件一致,三星均把Note 7爆炸原因歸咎為外來熱力。此前,兩名購買國行版Note7的用戶“吉祥娃娃你”和“喵星小丸子”先後在百度貼吧發帖稱,自己在京東購買的Note 7,發生起火爆炸。

根據已經獲得的其中一部手機機主的說法,他是9月1日Note 7在中國上市的當天在京東上購買的這臺手機。“手機在星期六深夜突然開始振動並發生爆炸,然後冒出黑煙。”這位沒有透露真實姓名的機主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爆炸的手機圖片並加以文字描述。

而另一部手機的機主則表示,他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手機突然發生爆炸的,不過由於無法獲得這位機主的聯系方式,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不得而知。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可能是有競爭對手故意在黑三星”。

三星電子的回應是:這與電池無關。三星還表示沒有必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召回,因為中國的電池供應商沒有問題。三星電池供應商新能源科技(Amperex Technology)也表示,其中一起中國的Note 7爆炸是由於手機外部溫度過熱而引起的,但是並沒有給出進一步導致事故原因的解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42

耳機線控失靈飛行模式出問題 iPhone 7被曝bug不斷

iPhone 7發布以來已經出現了不少問題,諸如亮黑色不耐刮擦、煩人電嘯聲等等,現在又曝出了新的bug。一位使用AT&T iPhone 7用戶稱,某一天他的機器無法撥打接聽電話,但明明顯示還有四格信號,於是他開關了一下飛行模式,結果更糟,徹底找不到信號了,同時手機右上角明顯發熱, 原因不詳。他找來妻子的iPhone 6S,同樣開關飛行模式,信號馬上就回來了。

然後,他將妻子的SIM卡插入自己的iPhone7,仍舊無信號,再把自己的信號插入妻子的iPhone 6S,信號瞬間出現了。他隨後拿著iPhone 7去了蘋果商店,客服聽說後馬上給他換了臺新的,而且據稱此前已有多次類似案例發生。

蘋果也已經知曉此問題,正在進行調查,並建議用戶首先嘗試重啟手機、重新插拔SIM卡,不然就去換新。

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官方標配的Lightning接口耳機線控會偶爾失靈。即用戶使用Lightning接口的EarPods耳機時,有時會出現音頻播放正常,線控操作不響應問題。例如無法用線控控制音量,訪問Siri或接電話。

對此,蘋果公司發言人稱,這個故障並不是每次使用都會出現。目前來看是隨機發生的。如果遇到這個問題,可以先拔掉耳機後再重新插入,可暫時臨時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53

老羅遭隊友“出賣” 錘子科技總資產被曝半年縮水5億

9月21日消息,中國證監會日前披露了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p4Fun)的招股書,因Tap4Fun旗下全資子公司抱團創投曾參與投資錘子科技,因此錘子科技的財務數據被同時披露。

2015年3月16日,Tap4Fun旗下全資子公司抱團科技以21.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前估值向錘子科技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並獲得錘子科技1.13%的股權。

根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錘子科技2015年全年虧損4.62億元,2016年上半年虧損1.92億元(2016年半年報財務尚未審計)。同時,錘子科技的資產總額也由2015年年底的8.25億元縮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96億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錘子科技CEO羅永浩最新的微博來看,錘子科技的年度旗艦將在近期發布,而且進一步的消息是可能會選擇在上海。

此前羅永浩在微博上跟網友互動時表示,今年的發布會多半不在北京。隨後,有網友根據這句話推測錘子新旗艦的發布低點還未確定,所以發布時間應該也還早著呢,搞不好高要等12月份了。對此,羅永浩回應稱,“怎麽可能那麽晚?誰好意思那麽晚?”。也就是說,在12月份之前,我們肯定能看到Smartisan T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15

iOS 10被曝出嚴重漏洞,半個前剛發布就曾遭遇變“磚頭”

據《福布斯》報道,生產和銷售密碼破解軟件的公司Elcomsoft透露,“發現了iOS 10的嚴重Bug,該新系統新密碼機制跳過了某些安全檢查,跟之前的iOS版本相比,我們嘗試密碼的速度快了大約2500倍。有趣的是,新的備份方式和舊的備份方式是共存的。”

這次破解iOS 10系統的iTunes備份文件比以往幾年都要更加容易一些,由於iOS 10系統采用了新的密碼驗證法。

Elcomsoft團隊將iOS 10的備份作為破解目標,如果被攻擊者的備份沒有設置關聯密碼,那麽iOS 10的備份文件破解速度要比之前iOS 9的備份破解快了2500倍。之前該團隊的工具在破解iOS 9備份時,每分鐘可以暴力破解2400個密碼,而這一次在iOS 10的備份中,每分鐘破解密碼的個數居然達到了600萬。

因此在iOS 10的iTunes備份文件成為了非常薄弱的環節。Elcomsoft團隊指出,如果想要進入到硬件或者iCloud賬戶現在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但是訪問iTunes備份卻變得很容易。在iTunes的備份文件中包含了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照片和視頻等多種文件,還有各種網站保存的密碼,因此一旦iOS 10環境下的iTunes備份文件被破解,用戶的數據安全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對於iOS 10系統嚴重的Bug問題,蘋果已做出回應,表示這個問題不會影響到iCloud備份,但還是建議用戶確保自己的電腦擁有強大的密碼保護。發言人說:“我們會在即將到來的安全更新中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蘋果決定下一步升級更新的時候修複,但具體什麽時間修複該問題還未知,應該會很快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據《財富》報道,蘋果在13日淩晨1點準時全面推送iOS10,但僅數小時後就遇到麻煩,用戶在Twitter上抱怨安裝該軟件出現問題。安裝了iOS10的用戶發布設備截圖稱,在安裝了蘋果最新系統後,硬件變得沒用,變成一塊“磚頭”。隨後,蘋果回應稱,“軟件升級遇到短暫問題,在發布後數小時影響了少部分用戶。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我們向這些客戶道歉,任何有問題的用戶都可連接iTunes完成升級,或聯系AppleCare獲得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7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