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一門職場必修課。每次Peggy這麼說,總有同學表示驚訝:「注意力集中就好了,難道長了耳朵還不會聽嗎?」是的,要在職場中顯得更為「職業 化」,那麼傾聽可不僅僅是在學校裡聽課那麼簡單了,事實上不僅僅很多職場新人不瞭解該如何傾聽,有些甚至是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也未必真正在意過傾聽的 技巧。「聽」是職場人際溝通的第一步,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聽」上去不難呢?
1、微笑很重要。這似乎是回答諸多「職場怎麼辦」問題的標準化第一步。沒錯,不論你在傾聽的時候內心作何掙扎,無聊、厭惡、激動甚至 憤怒,都暫且用微笑來替代吧,因為傾聽過後你的回答才應該是真正的回應,而在傾聽的時候對方其實只是需要你用肢體語言表示:「我尊重你,並且在認真聽!」 不要以為這個很簡單哦,有時候我們的表情會不自覺的洩露我們內心的情感,所以就連諸葛孔明都需要羽扇遮面呢!更何況,長時間的保持微笑的姿態可不是件容易 的事情,不信你現在拿面鏡子試試看能堅持多久?做過客服工作尤其是接待「投訴和建議」工作的朋友更會深刻認同這一點吧。
2、隨身攜帶紙筆記錄。這會讓你更易於理解所聽到的內容,因為有時候傾訴者在傾訴過程當中未必就有很清晰的思路脈絡,記錄下來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對方,也便於後續做出相應的回覆。即便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寫下來的,你握筆不時書寫兩下也至少會讓傾訴者覺得收到了重視。
3、你需要在傾聽的過程當中不時的回應傾訴者。例如用「哦」、「嗯」、是這樣啊」、「還有呢」、「接下來呢」之類的詞語顯示你的確是在用心聽,並且對他所說的內容很感興趣。配合所做的記錄,你還可以抓住某一個重點要求傾訴者就此做更進一步的闡述。
4、要善於對你所聽到的內容做總結。可以在談話過程當中做階段性的小結,也可以在最後做總結。所謂總結,就是把你理解的所聽到的內容複述一次,讓傾訴者確認是否正確。這是確保你正確領會了傾訴者意圖的很重要的步驟,因為我們都知道理解是可能會有偏差的,所以溝通才顯得尤為重要。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其實「聽」上去也不難呢?先微笑、做記錄、需回應、善總結,簡簡單單四個小tips,就能讓你成為「傾聽達人」,不想趕緊付諸行動試試看嗎?別忘了告訴我們效果如何哦!
我們可以按照說話的頻率、每次說話的長度,將職場人士分為四類:
一、寡言型。說話次數少且每次說話非常短促。例如新人,每日慎言慎行,夾著尾巴做人不敢多說一句。
二、短多型。例如工作了幾年的老鳥,膽子大了,發言多了。但是普遍演講能力較差,因此單次發言時間不長。
三、話癆型。如一線經理,中層領導。他們的工作就是把上頭的意思傳遞給下級,還得讓上下都覺得他們有價值。因此他們話多,每次說話時間也較長。發言多和工作相關,談任務分配,談工作總結等。
四、故事型。如公司高管,不再需要證明自己,發言頻率下降,每次發言時間變長。 經常回憶過去,講勵志小故事,不談太多實際工作。最美不過夕陽紅啊。
你是哪一類呢?
第一次做會議主持,你該怎麼辦?想當年Peggy第一次被要求主持一個小型組內討論會時還頗為忐忑,瘋狂的查閱了各種關於會議主持的資料,臨場卻發 現自己什麼也記不住,要麼陷入不知該說些什麼的尷尬地步,要麼就是過於緊張導致語速過快自己都快聽不懂自己在說些什麼了。有沒有什麼簡單易懂、容易操作的 會議主持「傻瓜手冊」呢?現在Peggy總結了會議主持最關鍵的三大動作,看看是不是夠通俗易懂、易於操作呢?
(問對網/圖)
我們首先應該瞭解一下會議主持工作的目的。通常會議主持人是會議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其存在的意義在於確保會議或者討論依議程進行,不偏離主題、達 成既定目標、同時儘可能的讓更多的與會者參與進來為頭腦風暴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將會議變成少數人演講的主場。從中我們可以讀出,會議主持最關鍵的三部曲 應該包括:
一、 控制時間
為什麼把時間控制放在第一位?原因很簡單,你是不是也參加過無數號稱一個小時能夠結束、實際上卻可能拖了整個下午的會議?即便會議的內容再吸引人, 如果不能照顧到與會者的時間安排,也可能變成讓人厭煩的活動。做好時間控制,就需要在會議之前做好詳細的會議進程規劃,細緻合理的安排每一項活動的時間。 在會議進行當中,主持人應當隨時提醒與會人員,尤其是發言人員的時間限制,如有必要可以適當打斷其發言(例如,「你說的很好,讓我們再聽聽其他人的意 見」)。如果會議的確出現了無法按照進程進行的意外,例如討論到某個重要話題,之前並未發覺有深入探討的必要,這時則應噹噹即徵求所有與會人員的意見,考 慮另外安排時間再行討論,或者就此問題繼續討論,其他議程中的事項順延或者再行安排討論。
二、 協調人員
要確保與會人員的積極參與,首先應當在會議之前進行充分溝通,例如將會議需要的相關資料及時送達與會人員,並且確保需要發言的與會人員都做了相應的準備工作。會議進行當中,主持人應當注意觀察,學會運用語言和肢體語言(例如眼神、小手勢等)鼓勵與會人員積極發言。
三、 總結成果
會議結束前通常應該預留幾分鐘時間用於總結,確保與會人員對所達成的共識沒有異議,並應在會議結束48小時之內發送會議記錄,進一步強調和鞏固會議成果。不要小看了這個動作,這相當於合同當中的簽字蓋章環節,如果沒有了這一步,僅僅草擬了合同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當好會議主持肯定遠不止這些,但Peggy希望這三部曲能夠幫你成功拿下你生命中的「第一次」。至於如何修煉到更高境界,你有什麼好的經驗,不妨也說出來一同分享吧!
時值十月,諸多應屆畢業生們儼然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在自己的職場起跑線上摩拳擦掌了。想想自己在幾年前的那個秋天裡,因為對未來滿是期待,又因為每 一步都是未知,所以既激動好奇、又徬徨焦慮,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呵。時光荏苒,當年師兄師姐以及諸位前輩們的指點依然歷歷在目,而今自己身為過來人又 能為大家做點什麼呢?就以我的理解寫點什麼吧,螢火之光不足以照亮大家的求職之路,只是希望能夠給諸位學弟學妹們一兩點啟示便罷。
(問對網/圖)
第一件事便是簡歷。原因很簡單,好比跟用人單位相親的「第一印象」,沒有人會覺得不重要吧?可是很多同學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見過的簡歷當中就不乏錯別字、語法錯誤等等低級錯誤層出不窮的例子。那麼,應該如何讓這塊職場敲門磚有夠份量呢?
1.簡歷的形式:
——結構:簡歷的模板到處都有,以簡潔清晰、體現職業化為最佳,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往屆的「大牛」師兄師姐的簡歷作為模板,絕對不容易出錯。簡歷 通常來說就是一頁紙的篇幅,在標題處應寫明求職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簡歷的主要結構應該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實習經歷兩大塊主要內容,如有必要也可加 入技能和興趣愛好章節。一般而言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按照時間倒序排列,除非你想特別突出某一段經歷。
——段落:每一段經歷為一個段落。每個段落需要標明時間期限(例如2012.06-2012.09)和段落大意(也就是你這段經歷的主要內容,例如 xx公司xx部門行業研究員,就是說這段時間裡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在xx公司裡的xx部門從事行業研究員的工作),之後以兩到三句話概括你在這段經歷裡的主 要成就,通常來說一句話不超過一行,每句話用項目符號做斷行。有需要再進一步深入介紹的部分可以再用下一層級的項目符號做遞進式的闡述,但層級不宜過多。
——字體:儘可能的在簡歷正文使用統一字體和大小,可以在少量關鍵字加黑處理。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字體甚至藝術字,因為你要吸引用人單位的是文字所體現的內容而非文字本身對吧?
2.簡歷的內容:
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是,千萬不要拿著一份簡歷橫掃所有用人單位,要有針對性的結合自己的目標方向,準備不同的簡歷。為什麼呢?還拿相親做比較,假若你明知道你要相親的對象
喜歡溫婉淑女型,你卻偏偏打扮成lady gaga前往,結果不言而喻。簡歷內容也是一樣,作為你的第一張臉,你需要有的放矢的強調你希望用人單位注意的方面。這並不是說弄虛作假,而是說在有限的 篇幅裡你需要強調你的最對用人單位胃口的部分。通常建議大家準備好針對不同目標方向的幾份底稿,在每次投遞簡歷之前再在相應的底稿上結合用人單位特色略作 修改便可。
在每一個段落的內容選擇上,同樣秉承「突出自己」的原則,儘可能的強調自己與眾不同的優點,切忌寫日記一般為了充字數而寫上一句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 的話,連自己看了都覺得沒有第二句話好補充的。若對某一部分的經歷實在沒有自信而又飛寫不可,建議多增加信息量,避免過於籠統的描述,以顯得內容豐富。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簡歷屬於正式的應用文,所以文字應當言簡意賅、儘可能的避免使用過多的口語化用詞。同時每一個句子儘量以動詞開頭,使用較為有力度的詞彙(例如「獨立負責xxx」而非「從事xxx」),起到讓人印象深刻的作用。
簡歷沒有一次完成的,無數次修改簡歷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次自我反省和認識,更是你自己之後準備面試過程的基礎,所以一定要熟悉你寫的每一句話,並且 每一句話基本上都能掰開講出一兩個亮點。記住,簡歷的作用在於讓你與眾不同,所以其他人都能寫的話沒有必要放在上面。全文一定要有亮點,你可以自己選擇在 那一個段落突出,同時記住在面試是可以引導面試官重點強調該亮點。準備好了你的敲門磚,你才能更自信的走在求職之路上。
|
||||||
三十世代,可以抬頭挺胸,對未來充滿希望。 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對的方法,為自己累積人生「勝組」條件。 透過專家建議,培養職場以外的五大能力,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撰文‧歐陽善玲 本領1 訂人生目標的能力不要只看現在,要放眼未來三十世代,並非「無望」的代名詞,端看個人如何創造機會,顛覆環境。 游祥威,二十八歲,任職於一家頗負盛名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在時下工作難求,年輕人不婚、不生、放棄買房的價值觀下,他對未來卻充滿樂觀期待。 「我生長在公務員家庭,父母都很勤儉,受到家庭教育影響,我做事都會預先規畫。」游祥威希望在三十歲前完成終身大事,在此之前,他必須先有一筆存款。「我 大學念的是經濟系,現在又在金融業工作,懂得一些理財方法。透過投資工具,我在二十七歲便存到第一桶金。」幾個月前,游祥威利用一部分資金舉辦婚禮。他下 一階段的人生目標,就是買屋!游祥威與太太約好開設一個共同帳戶,每月每人都要存兩萬元進去,當作買屋基金。 為了順利達到目標,小兩口省下在外租屋費用,暫時與父母同住;上班也帶便當、搭大眾運輸工具,少了外食、油資,靠著累積小錢,一步步向階段性目標邁進。 做好準備、及早規畫自己的人生目標,三十世代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聚寶盆。 德盛安聯投信行銷企畫部副總經理陳怡先表示,人隨著年紀增長,工作內容可能會遇到瓶頸,只有具備預見未來、提早謀畫的能力,利用一些工具或方法加以彌補,才不會在年老力衰時,影響累積財富的目標及進度。 「大學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國際快遞公司做業務。十多年前,我靠著業務獎金,一個月最多就可領到七、八萬元。那時候覺得賺錢很容易,所以常跟朋友 去喝下午茶,假日去玩耍,錢都存不住。」陳怡先說,每到農曆年前後,正值國內外進出口旺季,業務也得站在第一線拿起膠帶捆綁、包裝貨品,才驚覺,「難道自 己到五、六十歲,還要過這樣的生活?」她當下決定轉換職場跑道,並定下目標,有計畫地累積專業與投資技能,這樣不管年紀再大,都有辦法自行創造財富,告別 原本揮霍無度的生活。 「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證券營業員,另一是財經月刊記者。因為當下我的人生目標是『快速成長』、累積理財知識。而從事記者工作在第一線接觸各種訊息,最 能在短時間內吸收、產出,相當符合我的需求。」陳怡先說,當初就是因為懂得自我設定人生目標,跳脫業務領域,學習投資理財知識與技能,日後才能有這麼好的 工作機遇與國際視野,在第一時間掌握全球財經大事。 本領2 儲蓄的能力 以分批達陣方式檢視目標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認為,三十世代的年輕人收入不高,拿不出太多本金來理財,所以在學習投資前,要先存到一筆錢。「很多人抱怨薪水太低,二十二K根 本存不到錢;其實趁年輕辛苦一點,多兼一份差,像是網拍或速食店打工,每天三小時,一個月收入就能增加八千多元。」蕭碧華計算,若起薪只有二萬元出頭,每 月收入多增加幾千元,一個月進帳就可達三萬元。再透過銀行「零存整付」的儲蓄方式,強迫自己每月先把二萬元扣下來,剩下的錢才可以花用。如果住家裡,沒有 額外的房租負擔,這樣一年可存二十四萬元,四年多存下來就有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再來「練習」投資理財,用錢賺錢效果更好。 「年輕人可能會說,一個月要存二萬元太難;只要調整心態,掌握方法後就會發現,這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蕭碧華說,首先,要存錢先得「戒掉」信用卡。因為一 卡在手,消費便會不自覺增加,而且容易有不必要的開銷產生,是年輕人存不了錢的一大障礙;其次,朋友聚會活動應該挑著去,不用每次都到。 「女孩子聚會,都喜歡燈光美、氣氛佳、點心好吃又好看的地方。這種餐廳,去一次三、五百元跑不掉;如果是男生,聚餐就要『呷粗飽』,算起來價位也差不多是 這樣。如果每周都約,一個月就少存兩千元。」蕭碧華認為,每兩個月聚會一次,或改以爬山、郊遊等較健康方式代替,既可省錢,還能賺到健康。 就算靠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解決中餐,一頓下來也要七、八十元;要是再加個飲料、咖啡,一餐費用就要一百多元。「不要看這些都是小錢,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 筆大財富。年輕人可以做些簡單的料理,自己帶便當,像是燙空心菜、番茄炒蛋,平均一天花幾十元就能辦到,同時兼顧營養。」蕭碧華說,表面上看,這些省錢方 法好像很苛刻,但心態轉化後,也就沒有那麼難。「要在省錢、存錢過程中讓自己開心,長期下來存款目標才可能達成,不易中斷。比方說,以階段性目標來檢視儲 蓄成果。例如,存款目標是五年存一百萬元,可先以一年存到二十萬元為目標,若達陣就可獎勵自己,這樣不但有誘因,也會有成就感。」 本領3 投資的能力 用台灣五十指數練基本功 利用分批達陣方式,可提高儲蓄動力;累積到一筆資金後,三十世代年輕人就可開始「練習」投資。「剛起步,只要先鎖定台股市場就好,不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去 研究其他複雜商品。最簡單的方式,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台灣五十(或加權股價指數基金)。」蕭碧華解釋,「年輕人沒有投資,就不會關心股市變化及大盤位置; 若從最基本的台灣五十指數基金練習,慢慢會知道台股歷史高低水位,學習判斷在什麼價位可加碼買進。」另外,她也建議三十世代以「SMART」方式擬定財務 計畫,並定期檢視,才容易成功。 培養對台股的敏感度之外,接著,則要鍛練投資價值的判斷能力,才能加速財富成長速度。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以自身投資逾二十年的經驗指出:「台股跌至十年 線,通常是長線投資買點浮現的好時機!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好幾次,但能掌握住機會的卻寥寥無幾!」此外,如果能進一步掌握產業循環與挑選個股的能力,在財 富累積的路途上,更能事半功倍。不過,基於風險分散原則,除了股票外,年輕人最好能搞懂諸如外幣、貴金屬、房地產、債券等至少三種以上的投資工具。把投資 技能當成這個時代的必備生存工具之一,你將發現,會投資才是使人生少奮鬥幾年的最短捷徑。 SMART理財法則, 有助財富目標準確達陣 Specific 理財目標要具體、明確。 Measure 目標必須可量化、測量。 Achievable 制定的目標要能實現。 Reliable 過程是穩當的、可執行的。 Timetable 目標要有時間表。 本領4 健康管理的能力 體能佳才有機會衝更高成就不過,人生的最大財富,不是存摺裡有多少存款,而是健康;就算事業、投資兩得意,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惘然。「我的學生有八成是上 班族,其中六成的人是為了健康而來,另外四成的人,則是希望自己的體態變得更好。」知名健身教練林少華說,這六成學員當中,有不少人身體已出現健康警訊, 不得不強迫自己健身;同時也希望藉由專業健身課程,改變自我健康狀況,好在職場上獲得更高成就。 「健康的身體能夠帶給生理及心理最棒的感受,所以在職場上奮鬥,或做任何投資判斷,都能得到最佳結果,有效排解任何難題。」林少華認為,做好健康管理功課 前,要先確定自己「喜歡」健康,為了健康而運動。至於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成為財富與健康雙贏達人?下面八項基本規範,可作為三十世代的參考。 包括一、早起不賴床,做個簡單的伸展運動;二、給自己三十分鐘時間吃早餐,避免血糖過低、精神不集中;三、工作時間不彎腰駝背,影響血液中的氧氣正常供 給;四、每工作一小時起身走動,使代謝速度恢復最佳狀態;五、細嚼慢嚥吃午餐,可活化腦細胞;六、下班後運動流汗四十分鐘,增強睡眠品質;七、晚餐減量, 保持肝、腎功能;八、不熬夜,避免抵抗力降低。 年輕人憑著體力好,難免打拚過頭,不自覺地常常用健康換取財富。但請謹記,要懂得適時舒壓、找出時間規律地運動、節制的飲食,不要讓自己的健康存摺淪為透支狀態。 因為財務透支還有機會挽回,健康透支,能不能挽回的決定權未必在自己手上。許多成功人士,往往是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才領悟到這個簡單的道理。舞蹈老師同時也是房地產投資達人的張淳淳在一場大病後感嘆:「人生賺那麼多錢,只是讓你住到頭等病房!」就是一例。 本領5 風險管理的能力 向產險公司買意外險較划算在健康、事業、財富面面俱到下,最後,三十世代還應該為自己買個保險,做好風險管理。宏觀財務顧問佘曉皊指出,三十世代通常收入 有限,保險原則應將「保費極小化,保障極大化」,並多利用定期保險,將保障不足的缺口補齊。「個人風險管理的具體作法,是先了解自己應負擔的責任及負債有 多少。」蕭碧華認為,年輕人不論在外拚事業或出門旅遊,交通意外風險較高,因此「意外險」是三十世代必備險種。「要特別注意的是,壽險公司及產險公司都有 賣意外險保單,但,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較高,考量收入有限因素,年輕人可向產險公司投保意外險,以較低價格享有同等保障。」像意外險會依照工作內容危險 程度區分不同職業等級,危險程度愈高,保費愈貴;以職業等級第一類、保額一百萬元的意外險來看,壽險公司的產品就比產險公司的貴五成以上。 不過,產險公司的意外險對被保人的健康要求較高,且續保條件較嚴,只要健康情況良好,年輕人不妨多參考比較。 |
|
||||||
國際化已是全球趨勢,對統包工程的中鼎工程公司來說,走出台灣是生存關鍵,因此十餘年前,即開始要求員工具備一定的英語力。 旗下有眾多事業體的富邦金控公司也因為觸角伸至國外,從上至下一起努力學英語。 撰文‧許瀞文、孫蓉萍 日本樂天和優衣庫︵UNIQLO︶公司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引起廣泛討論;在台灣,最大的統包工程業者中鼎工程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內部會議、公告和電子郵件就開始採用英語了。 中鼎 內部溝通用英語 在一九九九到二○○○年間,當時總經理余俊彥(現為董事長)認為,企業要生存,必須走出去,開始要求提升整體員工的英語能力,並明確實施員工英語能力管理規範。 中鼎從工程規畫、採購、製造、到建造施工都提供服務,觸角伸及全球,集團七千人中,外籍員工占了二千人。中鼎工程人力資源部經理謝鄭忠說:「我們的產品是 『人』,因為在世界各地承攬石化、煉油、電廠等業務,我們的員工要和當地的員工溝通、和包商聯繫、督導設計品質,自然要用英語。」他補充道,「中鼎的核心 能力是工程能力和專案管理能力,英語是加分,讓這兩個能力的價值更高,否則具備專業能力卻因為無法和外國業者、包商或員工妥善溝通,將導致品質打折。」十 餘年前中鼎就把有公信力、而且適合商務人士的多益︵TOEIC︶成績,當作員工晉升的標準。目前招募員工的門檻是四百五十分,要升到經理級,必須達到七百 分。如果專業能力符合公司需要,但多益成績不足,公司會在試用期讓員工加強英語能力。 中鼎協助員工提升英語力的方式是提供線上學習。因為集團經常有三、四百名員工出差到世界各地,而且有國外分公司,線上學習可以依自己的時間隨時上網,最公平方便。 線上學習有兩種,一種是免費開放的,另一種是自己付費,依程度選擇課程,通過考試後,公司會付一半的費用。謝鄭忠透露,從線上學習狀況,可以看到中國員工利用這項工具進修的時間最長,顯示中國人對學習英語的積極度。 無論金融海嘯或歐債危機,中鼎業績維持穩定成長,主因即在於公司可以在不同國家、以不同業務來組合。經過十多年推動英語化的努力,目前中鼎海外業務占比達到四成左右。 富邦 麻省理工深造全資助台灣的金融業,國際化也不落人後。積極布局大中華地區的富邦金控,其實營業據點不只分布在香港及大陸,還延伸至越南、東南亞、美國洛杉 磯等地。「我們要做的是亞洲第一流的金融機構,走出華人區,英語就是最重要的溝通語言。」富邦金控人資長陳昭如認真地說。 為培養英語力,富邦金控內各事業群有提供實體課程,邀請專業外籍老師來上課,每一主題約上三個月,以商用英文為主軸,聽說讀寫都顧及,並融入生活會話。上 課方式採八到十人小班制,依程度分成三級,一周至少兩次,一次兩小時,早上八點就開始上課,希望員工在一天頭腦最清醒時學英語。 一位上過課程的襄理表示, 上課前後,最大的差別就是有勇氣主動開口和外國客戶說話,也比較能夠放慢說話速度,有清楚的邏輯思考與架構。他表示,因為有夥伴一同學習,大家會互相砥礪,同事間的e-mail往來也多用英文,無形中增強自己商用英文書信用字的精準度。 事業開疆拓土,最需要的是人才,對一些重點培育的團隊,富邦金控在面試上,就對英語能力設下第一道門檻。例如銀行交易室的員工,經常需要閱讀國際報告及看 懂商品介紹,英語力比其他部門來得重要,要求也最嚴,多益成績沒有七五○分以上,是無法拿到面試門票的;而每年招募的儲備幹部︵MA︶,也是相同標準。 此外,每年行內都會選任一位經理級以上的績優員工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進修十三個月的管理課程,不僅留職留薪,公司還提供生活費、學費補助。一位 在富邦產險服務超過十八年、曾被公司派去進修的協理指出,回國後,對自己的英文表達更有自信,不會因為對方是外國人,而有﹁他英文一定講得比我好﹂的心 態。 陳昭如說,富邦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廁所英文」。富邦金控為了營造英語學習無所不在的環境,兩年前開始在每間廁所都貼上不同的英語短文,每周置換一次,例如今年最夯的「林來瘋」(Linsanity)現象,也曾經出現在富邦金控的廁所英文內。 連英語能力已有國際水準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也十分融入其中。一位曾任職於人事部門的同仁回憶說:「有一次,我們校稿沒看出錯誤,大董蔡明忠發現單字是錯的,還打電話來請我們更正。」從上到下目標一致,使得學英語這件事已經形成風氣,朝國際化腳步更邁進。 |
求職之路可謂過五關斬六將,能夠走到最後順利拿到offer的都得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行。做好了求職的前期準備(整理完簡歷、收集了招聘信息等 等),也就相當於修煉完了「內功」。等你興奮的聽到電話裡說「我們邀請您參加……」,那就要恭喜你了,歡迎進入下一道關卡——「硬氣功」的考核。
所謂「硬氣功」,通常是指一些基礎硬性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英語(口語或者筆試)、數學和邏輯能力(通常也是採用筆試的形式)、專項技能(例如一些 IT編程或者美工小測試,還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行政能力」類似測試)等方面的內容,用人單位通常會將這些放在簡歷篩選之後進行,目的是通過這些標準清 晰、考核方便的測試進一步縮小可用人才的範圍。那麼在這個階段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問對網/圖)
1、做好時間規劃:同宣講會一樣,往往很多用人單位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同時進入「硬氣功」考核階段,這就需要你有一個很清晰的「考試 日曆」,以便提前做好準備,避免錯過或者撞場。實際上整個求職過程當中的時間管理都是相當重要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並且學會應對各種突發情 況,對自己日後真正步入職場也是很有幫助的。
2、學會職業化溝通: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呢?實際上從用人單位通知你參加下一關考核時開始,你的求職之路上一對一的溝通就已經正式展 開了。很多學生朋友由於過於緊張或者缺乏經驗,很多問題都不知道該不該溝通、該如何溝通。例如,同時收到兩封電子郵件,兩家競爭單位在同一時間安排了筆 試,你該怎麼處理?漏接了可能是通知參加筆試的電話,你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情況會在你的整個求職過程當中陸續冒出來,這就需要你開始訓練自己的職業化溝 通技巧了。
這方面可以邊走邊學,碰到實際情況建議請教有經驗的師兄師姐,或者參考他人經驗(泡求職論壇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也許在某個時間你無意中看到過某個 帖子裡就提到過這種情況,而當事人是如何處理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足夠給你提供參考)。總之一句話,要有禮有節、不卑不亢,求職是個雙向選擇,給你自 己找機會的同時也是給用人單位一個機會,所以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和用人單位溝通,當然注意方式方法和小技巧效果會更好。
3、不打無準備之仗:較之後面的面試階段,「硬氣功」似乎更容易突擊訓練一些,成效也會更顯著。主要的準備內容包括查閱他人「面經」 或者「筆經」,下載題庫做練習等等。通常招聘相關的論壇裡會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例如一個簡單的5分鐘英語口語pre-talk,就會有很多同道中人為你 詳細描述各個房間主考官style如何、主要問哪些問題、如何回答比較妥當等等的內容,十分值得借鑑。有時候往年的經驗也同樣可以借鑑,因為大多數用人單 位的招聘套路都差不多,若有改動也通常會在宣講會中做詳細解釋。所以只要前期信息收集夠充分夠準確,「硬氣功」這一關是不難準備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根據自 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修煉時間罷了。
「硬氣功」這一關算是求職之路上的熱身了,一般來說篩除的比例不會很高,只要認真準備努力修煉,相信你一定能夠順利晉級!
終於說到面試環節了,這無疑是求職路上最為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旅程了。為了更好的甄別人才,用人單位在面試環節上也是花招百出,除了最經典的一對 一、多對一面試,還有群體討論面試等等形式,內容上更不乏各種綜合素質的考察,讓求職者頗為頭疼、難以應付。拋開具體面試內容不說,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面 試過程更如魚得水呢?至少以下四件事是你需要提前瞭解和準備的:
(問對網/圖)
1、怎麼準備都不過分
面試前需要準備什麼呢?其實就是基礎+特色兩方面。所謂基礎,是指不論何種面試、去哪一個用人單位都需要準備的,包括整理個人的服飾儀表、掌握相關 的職場禮儀、熟悉自我介紹和簡歷問答、溫習自己的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可以在進入面試週期前就有規劃的準備妥當。所謂特色,是指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 以及面試內容,有針對性的做準備,通常這都是在接到了用人單位通知面試之後短期突擊準備的,而在這個準備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多多借鑑他人的面試經驗, 儘可能多的掌握用人單位的信息,以做周全準備。
2、提前到達留有餘地
為什麼需要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由於對面試地點不熟悉,再加上交通情況無法準確預估,匆匆忙忙趕到面試地點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 得進場,本身就緊張,加上這麼體力消耗,越發沒有好的狀態。所以提前做好準備,對於特別重要的面試甚至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點先探探場。通常建議至少提前15 分鐘到達面試場所,並且充分利用面試前的時間整理著裝(交通周折難免影響儀容儀表,而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自然很重要)、再次溫習所準備的內容、與同樣等 待面試的應聘者交談(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或者還可以與在場的用人單位HR進一步溝通,以獲得更多的招聘信息。
3、不卑不亢自然發揮
對於沒有太多面試經驗的應聘者來說,不緊張、自然發揮就是面試過程當中的很好狀態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通常一些小的溝通技巧就能幫你緩解 很多緊張的情緒,或者至少讓你看起來不是那麼的緊張,比如:在推門進入面試場所之前,深呼吸、保持微笑狀態,見到面試官主動點頭、握手、問好、寒暄(當然 是在適當的情況下),在面試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緊張、不便於直視面試官的眼睛,可以試著凝視面試官頭頂上方一點點的某個固定點,同樣會讓你看起來似乎在凝神 靜聽的樣子。如果可以,建議帶上你自己的簡歷和筆進入面試場所,手裡緊握著東西會讓人覺得安全很多。這些類似的建議會有很多,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對 自己最有幫助的技巧,畢竟最瞭解你的人是你自己。而更重要的是,永遠要記住面試其實只是一個雙向瞭解的過程,面試官在試圖瞭解你,而你也同樣有權利進一步 瞭解你的意向單位,在這一點上你和用人單位是對等的,那麼你又何必過於擔心呢,對吧?
4、面後跟進會有收穫
通常我們會建議在一對一的面試之後給面試官寫一封thanks letter,主要內容是表達一下面試的會談對自己很有幫助,自己通過面試期間的溝通進一步瞭解了用人單位的xxxx情況,進一步堅定了要成為用人單位一 員的決心,並且對面試官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希望日後有更多的溝通機會。說白了,其實是試圖以此強化自身形象,為自己順利入選加分。另一方面則是在面試之 後積極主動的與HR溝通,瞭解自己的面試表現,及時瞭解面試進程等等。
其實這四點只是最最基礎的面試須知,具體的面試技巧都可以出好幾本書了,我們還需要酌情細述。但總歸還是那句話,他人的經驗很重要,學會站在別人的 肩膀上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的, 所以大大方方的leverage你所能夠到的資源吧,求職路上你永遠不會是孤獨的一個人。祝你順利!
懷孕生子,是一個圍繞職場女性亙古不變的話題。雖說現如今男女平等,家庭和事業對雙方都權責均等,但到了懷孕生子這個關口,職場女性顯然需要考慮更 多。從懷孕到生子、哺乳,算算也得影響兩年吧,什麼時候生,在現在的崗位上、單位裡生還是等換了崗位或者跳了槽再生?生孩子會不會影響自己的職位陞遷、薪 資漲幅甚至砸了手中這個小飯碗?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計劃周詳,想想就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難怪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職場女人總是能夠得 到更多羨慕的眼光。很多職場女性往往就是到了考慮懷孕的時候才幡然醒悟般的感嘆:悔不該當初進了外企呀!你瞧瞧,還是國企福利好,崗位穩定產假長,工作清 閒福利強……果真如此還是一切只是圍城呢?國企外企大PK,究竟哪裡才是職場女性懷孕生子的風水寶地呢?
(問對網/圖)
國企:人性化的溫情與陰暗
不得不承認,國企的確有比較人性化的一面,比如說大多數國企對女性懷孕的事情相對來說還是更為照顧的,譬如在得知懷孕後通常會減少工作量或者調整到 較為輕鬆的崗位、除了法定產假之外往往還可以保留基本工資繼續休假、哺乳期同樣給予照顧保證哺乳時間等等,再加上國企大都工作相對不那麼緊張,節奏拿捏的 很好,這些對於孕婦和新媽媽們來說無疑都是好的。
但是,國企中的福利待遇永遠是被神話了的,這一點相信身在國企的同仁們一定深刻認同吧。事實上,很多國企雖然會有上述福利,但與此同時伴隨的是女性 在國企的職業發展永遠是有些制約的,同等條件下男性往往會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提升機會,而且隱藏在高福利背後的往往是只有少得可憐的基本工資,至於各種各樣 的津貼獎金等收入主要組成部分是否也能對孕婦一視同仁就很難說了,這也許就是人性化的陰暗面吧。
外企:標準化的公平與冷酷
多數外企在國內還是中規中矩的按照國家法定條款來執行的,在對待職場女性懷孕生子的事情上也是一樣,公平的給予法定所應給予的薪酬待遇,產假也基本 嚴格按照法定執行。但是在公平的同時,也將西方文化的平等觀念徹頭徹尾的貫徹到了對待職場女性的每一個細節,譬如很少聽到外企孕婦受到
崗位調整、工作減量等禮遇,更不用提延長產假或者哺乳期中途溜回家喂奶之類的好處了。所以說,公平對於懷孕生子的職場女性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能沒有黑下主要收入的陰暗面,有時候卻也同樣冷酷得不近情理。
很顯然,甘蔗難得兩頭甜。在懷孕生子的問題上,大多數的國企和外企相比,很難說哪類企業對職業女性更為優待,更不用說實際情況是不同企業(不論國 企、外企)甚至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對待女性懷孕生子的處理情況多少都會不同,這也難怪一提到懷孕生子這個話題,多數職場女性都忍不住豔羨傳說中的「某某企 業」的「某某待遇」,別人家碗裡的飯總是更香一些嘛!
事實上,只有充分考慮自己事業和家庭兩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好周詳的長期規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解」,而至於什麼情況下才能懷孕生子之類的問題,答案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既然你選擇了要做一個偉大的母親,那就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職業女性吧!
| ||||||
便利商店包山包海的服務,早已滲透你我生活,其中7-ELEVEn超商市占達五成,創造今日榮景的背後推手、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日前於「政大企管CEO 論壇」上,與青年學子分享三十五年商場經歷,他有什麼獨門心法? 撰文‧陳彥廷 「讓顧客開心是經營事業最重要的基礎。如果引進一個新事業可以帶給顧客幸福,這個事業一定賺錢!」就是這樣的信念,讓統一超商的背後推手徐重仁堅持三十五載,打造7-ELEVEn成為國人在街頭巷尾、幾步路就到達的生活站。 現今全台共有逾九千家連鎖便利商店,其中光是7-ELEVEn超商就超過四千八百家,占了約五成。7-ELEVEn包山包海的服務令人眼花撩亂,早已不知不覺滲透國人生活,甚至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形式。徐重仁開玩笑說:「有些人告訴我,沒有國家沒關係,但是不能沒有7-ELEVEn。」十月三十一日由政治大學企管系主辦、《今周刊》協辦的「政大企管CEO論壇」當中,在業界素有「流通教父」之稱的CDRI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與青年學子分享7-ELEVEn的成功經營之道。 融入顧客情境 洞察需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即使今日看來成就輝煌,7-ELEVEn也經歷過一段篳路藍縷的時期。 早在一九七七年,徐重仁從日本留學歸國加入統一集團,由於在日本嗅到連鎖便利商店的商機,便著手規畫將7-ELEVEn引進台灣。然而草創之初,卻連續虧損了七年,公司面臨解散之際,徐重仁一度被調到中壢的麵包工廠學做麵包。他回憶:「那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我利用那段時間不斷反省,7-ELEVEn在美國可以成功、日本也表現得不錯,為什麼在台灣做不起來?」後來董事會決議停掉7-ELEVEn,不服輸的徐重仁自告奮勇接下這個燙手山芋。接手第一件事,便是盤點僅剩七十五家超商的財務狀況,並當機立斷關閉虧損嚴重的四十五家。 隔年徐重仁重新積極展店,將原先巷弄中的店面拉到顯眼的十字路口及三角窗,並與可口可樂公司合作,引入「思樂冰」吸引年輕客群。這個策略很快奏效,台灣颳起一陣思樂冰旋風,思樂冰占超商總營業額一度高達五%。 7-ELEVEn起死回生,但徐重仁並不以此自滿,他不斷地擴展超商業務,從一開始的食品及日用品販賣,到與星巴克、博客來等企業異業結盟,並引進「黑貓宅急便」物流公司、推出ibon、洗衣便等加值服務,再到打造7-NET雲端超商。 這一切努力的動機,不同於其他許多商業人士擴展版圖的勃勃野心,而是單純源自於關照顧客的需求。 徐重仁的經營哲學,其實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認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顧客,要讓自己融入顧客的情境。」由於多數消費者難以清楚說出自己缺乏什麼,因此必須不斷地思考、洞察顧客的需求。他更提醒,行銷工作強調的創新、差異化及價值的延伸不會無中生有,這三者正是從這樣的洞察力出發。 徐重仁在日本時曾觀察到,小學生在畢業旅行期間,利用物流公司將髒衣服及土產寄回家,他心想:「如果有這樣的服務,不知道多好!」於是才促成了黑貓宅急便引進台灣。為了培養敏銳的洞察力,徐重仁早期時常跑到西門町觀察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從商場中貨架的銷售狀況及消費者購物籃內的貨品種類,思考市場中還有哪些「空隙」值得發展開拓。 不忘社會責任 結合公益為了替顧客創造更多幸福感,徐重仁將服務對象從消費者個人擴大到家庭、社區與社會。 徐重仁以集點活動為例,說明「創造幸福」的概念:「我們最早開放Hello Kitty集點,事實上是要創造一種歡樂。當家人親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創造話題讓他們討論,你今天集多少點?換到什麼東西?阿公阿嬤和孫子,或者父母親和小孩,甚至同學之間話題會比較有趣啦!」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想法,徐重仁認為企業除了賺錢,終究必須回饋社會、嘉惠更多人。他從二十二年前開始與世界展望會合作,推出「把愛找回來」系列活動,當時的初衷是著眼於青少年的家庭問題,希望藉由活動來加強親子關係,進而減少社會問題。徐重仁認為:「把愛找回來,就是說父母親重視子女、關心子女,就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徐重仁更將7-ELEVEn視為社區中心,從鄰里關係扎根。「好鄰居同樂會」活動便邀請店家附近鄰居一起參與樂器、歌唱表演,彼此同樂。他強調:「這個就是一種歡樂。做生意不是只有賺錢,你一定要不斷地去灌輸店家對鄰居的關愛。」以這種「關照人群」的需求為信念,徐重仁也勉勵有意從事服務業的年輕人:「從這個行業當中,你可以學習到做人的道理,你要很謙虛,你要有熱忱,然後你要彎下腰,這才是服務業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