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女手筆:女神鞋Jimmy Choo賣盤奢侈品沒落?

1 : GS(14)@2017-04-28 02:09:46

法國奢侈品LVMH斥千億全購Christian Dior餘下兩成半股權,中環女神鞋Jimmy Choo一直係各大女星、OL的追捧對象,不少女士結婚都選擇Jimmy Choo做婚鞋,連Jimmy Choo母公司JAB Luxury就想飛甩高跟鞋,專心賣食品同咖啡,令人懷疑奢侈品市場已經見頂沒落!「待價而沽」始終係商人本色,Jimmy Choo舊年剛好成立20年,今年市值高達70億元,亞洲市場增長快過歐洲,以固定滙率,亞洲除日本收入去年按年增長19.2%,Jimmy Choo更加講明自己在中國發展比同業慢得太多,未來會加快係中國開舖,咁大家估下買家會係邊到人?
Jimmy Choo未喺內地大搞,剛好避過中國經濟放緩、打貪等,當時Prada、Burberry跌得好痛,依家入中國大搞,時機反而好好,打住中國夢、亞洲夢嘅旗幟,相信各大港女最關心嘅,莫過於Made in Italy、由西班牙、佛羅倫斯專員手製嘅Jimmy Choo,賣盤後會唔會變成Made in China。
Melody
http://www.facebook.com/whichroa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42

【今晚打喪屍(2)】畫公仔識到女抄到牌港漫沒落畫家轉攻電影界

1 : GS(14)@2017-06-23 02:58:30

由葉偉青設計的漫畫版《今晚打喪屍》封面。



純本土創作小說《今晚打喪屍》繼請到萬梓良、張繼聰、白只擔任主角把故事搬上大銀幕後,又準備把小說漫畫化,作者余兒與《武道狂之詩》主筆葉偉青合作,把故事結構更完整呈現予觀眾讀者。葉偉青與余兒於漫畫活動中結識,在余兒的邀請下為《今晚打喪屍》設計了兩個電影造型,他的畫風獨特,線條明顯且構圖細緻,亦因此展開兩人漫畫化的合作。《今晚打喪屍》由小說躍上大銀幕,緊接推出全彩漫畫,部份角色是源自小說,亦有加入一些電影內的角色,三個版本將會有相連的關係。



葉偉青設計的武器「鴛鴦雞蛋仔」。

張繼聰在戲中的漫畫造型。

雖然以往一直為小說改編的《武道狂之詩》作漫畫主筆,但葉偉青指出這是第一次接觸全彩漫畫,對於比較少做全彩漫畫的他表示,不想沿用以往香港常見的一般分色做法,所以就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色彩配對。「依家我個彩色就配對番我以前做動畫學番黎啲技巧,好似做colour script嗰種做法,因應番個場口同埋個情緒個起伏而設計一啲顏色落去,咁變左每一個chapter每一個場境都唔同。」他表示希望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喪屍畫法,令讀者一看到喪屍便知是出自誰的手筆。過往八、九十年代每個人都必定看過港漫,《龍虎門》、風雲、中華英雄、老夫子,每部經典都耳熟能詳。面對現在支持者越來越少,葉偉青認為政府雖然有支持,卻並非十分到位,他指出政府雖然於尖沙咀設置漫畫星光大道,放置了許多經典漫畫雕像,但只能吸引市民拍照,並沒有成功令市民深入認識到漫畫內容,對於漫畫家或業界都沒有實質幫助。他假設政府若有相關配套,例如舉辦一些展覽和活動,甚至在附近賣書,或者有些東西可以介紹作品,都會比單單架設一個雕像來得好。面對漫畫讀者群續漸減少,他直言以往薄裝漫畫已經是末路,這種載體不會再有成功的可能,是時候要作出改變,問到是否應該仿效荷里活,把經典漫畫通通搬上大銀幕,他笑指基本上熱門的港漫已經拍了,現在有余兒這套《今晚打喪屍》,接下來應該拍《武道狂之詩》,因為成功的漫畫本身有一眾支持者,所以再做任何改編都比較有保證。他更以《蘋果今晚打hit rate》為題,即席畫漫畫贈予本報,過程中又分享中學時期有關畫畫的趣事,「中學嘅時候,以前都見過有個女仔,搭車同佢一齊,有一日靜靜雞張張畫送左比佢咁就識左佢」他笑著認同,會畫畫的男生果然比較容易認識女生。採訪:馮國康、何永寧、Sapna攝錄:馮峰、Ne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2/200639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22

財經評論:聽說紙媒已沒落

1 : GS(14)@2017-07-01 10:18:43

聽說紙媒沒落,那一年大家都如斯說。然後傳統報章要收費是原罪,免費報章如泉水湧現,因為既然賣紙不值錢,餓狗就搶屎,搶廣告搶市場才是王道,結果賣浮誇的搶不到,但即使是搶到的,一樣要盈警。無辦法,紙媒就是要沒落,你看地鐵還有誰看報?人人都在做低頭族,大家如此說。然後報章新聞隔日刊登是死罪,即時新聞才是生路,鬥銷量變鬥click量,網媒如雨後春筍,記者地位花紅掛鈎like數,搶like變呃like,呃like變push like。但混戰過後又突然發現,資訊越來越廉價,搶到click沒搶到收入,呃到like沒呃到廣告,說到底cut cost凍薪減薪裁員最實際。就是說,網媒發達紙媒淪喪,大家繼續這樣說。然後新聞媒體沒有粉絲就是賤,社交媒體赫然變商業戰場,手指一掃不用一秒,吸睛就是勝利,嚴肅深度報道無市場,色情緋聞抽水潮文核突港姐內容農場最有noise,看不到資深記者的價值,年輕小編才是明日之星,過30歲要擔心被嫌太out。結果資訊廉價變零價,haters引來一大堆,廣告商說太cheap,廣告收入還不如一班借新聞內容抽水上位的KOL,而今年書展主題是旅遊書,千萬人寧願花二百大元買一個必遊景點,也沒有人願意花八元買一天世界資訊。你看,傳媒就是墮落!大家還是如是說。然後,無常識多錯字質素低心地差變成記者的標籤,傳統媒體由主導輿論變輿論主導,專業變業餘,年輕人嗤之以鼻,因為都自覺是輿論中心。原來這邊低質新聞最高hit rate,那邊大家仍口叫要高質內容,但驀然回首,獨家被裁盡、健筆被外判。又折騰幾年,才終於發現那餅沒有越做越大,那餅是被搶得支離破碎,有人埋怨對手長蝕又不結業是做壞市,原來都在等對家死。果然,紙媒沒落呀!大家還在說,然後手指一掃,掃過脫歐大選劉曉波,停留在旅遊購物網,留一句毒果早唞,like一個變種長輩圖,share一篇十個你不知道的乜乜乜,跟手咒罵這專欄在寫垃圾文……。記者:林靜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09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06

周顯:創業板沒落 前車可鑑

1 : GS(14)@2017-08-29 01:33:00

【明報專訊】對於創新初板,我的看法是:它應該比較一下當年創業板的失敗經驗,一對比,我就想不出它為何有成功的可能。應該說,提出這個主意的人,對於證券市場,是一無所知。

當年創業板推出,只是風光了幾個月,後來一蹶不振,殼價等於上市價,因此也沒有人買賣殼……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沒人買賣殼,好像是好事,但沒有買賣,也即是上市地位不值錢,為何上市地位不值錢呢?皆因沒有投資者。沒有投資者,那就不是好事了。

事實上,當時投資創業板,還要股民另外簽署一份風險披露說明書,簽了,才准買創業板股票。不過現在這份風險披露說明書已在開戶口時順便簽了,因此名存實亡。

提議創新初板的人 不懂證券市場

此外,創業板全配售,也是當時訂下來的,因為恐怕太多散戶參與,令他們輸錢,因此必須在上市後,才讓他們加入。誰知後來因全配售而變成了乾挾乾升幾十倍,也是始料不及的事。

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時,創業板實在差劣得沒法子,所以當局才要改革創業板,讓它可以用簡單程序,去轉主板,現在卻又說它啤殼、說它亂炒,實際上,啤殼豈獨創仔,主板都啤殼啦。

當局企圖用一塊新板,去逼死創業板,但永遠脫離不了一個死局:如果沒散戶參與,那就是早期創業板的翻板,如果有很多散戶參與,就是現時創業板的翻版。

如果要提高投資者的門檻,這就是今日21章的翻版,但21章還可以在上市兩年後給散戶買賣,如果創新板不可以,那就必然比今日的21章更差。又如果創新板只許專業投資者參與,那又何必上市?用私募基金去投就可以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82&issue=201708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33

李曉佳:香港品牌為何沒落

1 : GS(14)@2017-12-03 18:13:39

【明報專訊】近期日本連環爆出多宗企業造假新聞,不過即使如此,身邊不少朋友仍然對「日本製造」四字充滿信心。筆者近期正在「煲」的一齣日劇《陸王》,故事正正是描述日本的小廠商掙扎求存的故事,雖然電視劇少不免美化及戲劇化,但日本製造商對質素的追求及求變精神,或許仍值得中港廠商借鏡。

《陸王》是以一家傳統足袋生產商「小鉤屋」為主題,足袋外形類似中國人的襪,特點是將大拇趾與其他腳趾分開,是日本人的傳統衣物,如果讀者曾在日本旅遊試穿和服,便一定試過穿著足袋,不過隨著時代進步,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時間愈來愈少,令足袋的需求亦急劇減少,《陸王》便是講述主角小鉤屋第四代老闆宮澤紘一,因為公司產品逐漸沒落轉而發展跑鞋,中間遇到大大小小不同障礙的故事。

其實《陸王》是改編自日本作家池井戶潤的小說,說起池井戶潤,最為人知的一定是講述銀行商戰的小說《半澤直樹》,改編成日劇後更風靡一時。他的小說大部分是圍繞銀行及營商,據說《陸王》的故事更是改編自真實例子,日本琦玉足袋生產商「杵屋」轉型發展跑鞋「無敵(muteki)」,最終暢銷全國的經歷。

從日劇《陸王》看見日本企業轉型

考慮到這是一個經濟版專欄,筆者盡快進入正題,其實參考《陸王》的故事,可以知道傳統廠商面對轉型的困難,例如足袋商雖然擁有出色的縫紉技術,但發展跑鞋,還需要尋找適合的鞋面和鞋底材料,洽商專利和技術、尋找適合的技術人員、洽商運動員贊助合約、如何推廣等,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說服銀行支持提供貸款。

全世界過去10年都面臨大潮流上的轉變,《陸王》裏小企業面對的問題,香港其實亦有不少公司同樣遇到,要說珠三角一帶的港商對讀者可能距離太遠,更直接的例子可能是香港一眾珠寶金行、化妝品和藥房,大概年多前內地自由行「退潮」,一眾老闆們叫苦連天的樣子,筆者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阿信屋變得太快 策略欠一致

自由行政策由2003年開始,為香港眾多零售商帶來不計其數的利潤,但其實早在2016年退潮之前,已有不少迹象顯示自由行「黃金年代」即將告終,但企業不進取求變,寧願一直「食老本」,結果周大福(1929)、莎莎(0178)等上市公司只是盈利大跌已是萬幸,更多非上市的藥房、金舖卻是以倒閉告終。事實上,即使至今日,不少企業仍是抱「搵快錢」心態,未有太大改變。

其實筆者不是說求變就一定好,畢竟近年企業求變未竟全功,阿信屋就是一個好例子。阿信屋母公司CEC(0759)是傳統線圈製造廠商,老闆林偉駿在2010年毅然發展零售成立阿信屋,曾經惹來市場好評,銀行更「自動送上門」借錢予阿信屋瘋狂擴張,高峰期分店數目達到281間,比麥當勞還要多。但林老闆變動太過頻繁,由零食定位,到擴展快餐店、電器店、化妝品店等等,欠缺一致的經營策略,令近年阿信屋發展陷入停滯。

伯恩光學不守舊 轉型食正手機盛世

但要說企業成功轉型例子亦非沒有,筆者就想到近年穩踞香港富豪榜前列的伯恩光學創辦人楊建文。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楊建文,1985年創立伯恩光學,起初公司主要是生產手表表面玻璃,客戶包括不少頂級名表廠如Franck Muller、Christian Dior、Gucci、Tag Heuer等,不過伯恩光學未有因為手上一批大客而不思進取,開始研發智能手機機面玻璃,2003年開始收到Motorola手機玻璃訂單,數年後更迎來由蘋果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機盛世,伯恩光學即使沒有上市,楊建文亦穩踞富豪榜前列。

日本品牌的成功是建基於不少企業家認真求進的精神,香港過去亦不乏具影響的企業家,但近年市場上卻變成金錢為王,大部分企業上市只為賣殼,或許是時候想想何謂「香港品牌」了。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82&issue=20171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59

周顯﹕親證莊家沒落

1 : GS(14)@2018-01-15 02:29:11

【明報專訊】由於證監大力打擊細價股,據說,最新的創業板殼價成交已經從高峰期的3.8億元,跌至3億元了。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幾年來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已經出了事,非但不能再買殼,手頭上的20多隻殼,都要賣出,這完全是供求關係。

其實,這幾年來,眾多殼王之所以財源廣進,並不止是因為在市場上賺到錢,而且正是因為殼價上升。幾年前,一隻創業板市價是幾千萬元,主板1億多元;幾年之間,創業板升至3億多元,主板升至6億多元,就算什麼都不做,買隻殼回來,付貴利,都有1倍利潤,所以一變二、二變四,十分容易,更何况只要有少少辦法,賣到股票、供到股、集到資,利潤更加是驚人。

證監大力打擊 沒人敢炒細價股

如果單靠市場供求關係,殼價根本無法支持,因為現在完全沒有人炒細價股。但是,這幾年來,專門炒細價股的莊家個個撈到盆滿缽滿,大把錢在手,殼價縱跌,也沒有人沽殼,如果沒這個因素,殼價相信會暴跌一半以上。

但是,證監大力打擊,對於細價股也並非沒有好處。一來在以後,創業板上市將會十分困難,今個月的gem board上市潮相信是last party。二來,印股票的成本極高,因此很難繼續向下炒,必須炒到天咁高,再掟落來,先至有合理利潤;所以在不久的將來,細價股還是看好。

不過,細價股雖然會炒,但細價股莊家的黃金歲月,相信已經過去。現時莊家已經專業化、集團化,而且利潤不高,所以新入行當莊家的機會率,已經大幅降低。我這一代的人,親眼目睹黑社會的沒落、淫業的沒落,現在是莊家的沒落……在香港,只有地產霸權,才可以不勞而獲,一枝獨秀!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96&issue=20180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69

知己知彼:快速時尚沒落?

1 : GS(14)@2018-02-04 23:55:44

瑞典服裝連鎖店H&M派成績表,去年全年經營利潤大跌14%至206億瑞典克朗,為6年來最大跌幅,並宣佈全球關閉170間分店,關店的數量將是至少1998年以來最大。業務表現欠佳,前景亦暗淡,拖累股價重挫一成,過去一年,H&M股價已累跌超過3成。同行的Foever21亦難逃關店的命運,去年下半年終捱不住貴租,撤雜曾經風光一時的銅鑼灣京華中心6層巨舖。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概念源於20世歐洲,並在全球化下,如龍捲風般席捲全球,衝擊服裝零售市場。快速時尚品牌旨在以低價、款多、量少的特點,每季甚至每月推出最新的流行服飾。目前全球四大快速時尚品牌代表為Zara、H&M、Forever21及Uniqlo。不過,所謂快時尚,可能意味着來得快去得快,市場汰弱留強,近年表現較差的Foever21和H&M頻頻關店,難道已是強弩之末?
Foever21和H&M的死因是甚麼?Zara、H&M、Forever21及Uniqlo,以Uniqlo的用料及質素最好,其次是Zara,H&M和Forever21是不相伯仲的差。後兩家的衣服質素參差,洗幾次就會爛似的東西,就算廉價亦難令消費者回頭。設計方面,雖然大家會抄大牌,但數Zara的款式最多,設計亦較出色;H&M和Forever21走年輕路線,不算突出;Uniqlo風格是簡約日本時尚,不過不失。
H&M最大的優勢是強大的銷售網絡,但線上的銷售能力弱,當零售市道差,但對租金高企不下的城市來說,例如香港,這個優勢就成為了它的劣勢,也是其擴張太快的後遺症。Forever21的優勢是價格,但對於龐大的中國消費群而言,更平的在淘寶,同樣要面對高昂的租金,它要賣多少件衫才能穩賺呢?加上Forever21官司纏身,2017年以來已先後遭到Puma、Gucci、adidas的商標侵權指控,令品牌形象大跌。隨着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主張減少浪費,快時尚不再令人趨之若騖,只有強者才能站到最後,再不另覓出路,率先被消費者拋棄的可能會是H&M和Forever21。風吹知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2/202926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21

【芬蘭搵銀團】現金沒落:「賊人可襲擊的地方少了」

1 : GS(14)@2018-02-25 03:17:09

芬蘭與香港一樣信用卡當道,當地的信用卡及扣帳卡消費更高達8成,其他的電子錢包本難以打入市場,但ePassi就憑著當地獨有的福利卷問題,成功以電子形式打開市場。同時,隨著中國旅客的增長,ePassi與支付寶合作擴張,協助支付寶落地。除薪金外,芬蘭的僱主每月會向員工發出不同面額的「福利券」,員工可以用作去食飯、健身室、博物館或者是音樂會,但打工仔客易遺失或忘記帶這些紙製的福利券,造成大量到期作廢。而ePassi就看準當中的需要,向企業及政府埋手,推出手機APP取代紙製的福利券,500多萬芬蘭人口中工作人口約200萬人,當中已有80萬人是ePassi用戶,全國亦有6000多家餐館接受ePassi,並已接入所有的運動場所。
ePassi首席財務官尹偉指,芬蘭政府相當重視電子支付,央行亦十分關於電子支付的發展。而近年隨著中國旅客的增長,ePassi更協助支付寶落地,接入其本身網絡商戶。尹偉指,公司在當地已可以覆蓋很多產品,但是還不及支付寶,過去一年的合作令他們可以學習支付寶的產品是怎麼做,未來將推出更多產品。記者:梁偉聰、倪敏慧攝影:彭志行芬蘭直擊報道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2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85

芬蘭變科技大國 拜Nokia沒落所賜

1 : GS(14)@2018-02-25 03:17:10

【本報訊】提起芬蘭,除了聖誕老人及極光外,相信不少人都會提起Nokia,尤其是號稱地表最強的3310。但自踏入智能電話年代後,曾佔芬蘭GDP4%的Nokia風光不再,但其留下的人才卻為這個人口只有500萬國家的Startup提供重要土壤。ePassi首席財務官尹偉指,現時最能代表芬蘭的是創業大會「Slush」。當日與芬蘭旅遊局Visit Finland行政副總裁Paavo Virkkunen訪問的地點,前身正正是Nokia總部,如今已成為大大小小科技公司及Business Finland的辦公室。Paavo指,Nokia留下的人才被不同的公司吸納,「Give the key to many startup」。在當地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的尹偉指,當年的Nokia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態圈,其後留下大批工程師亦被新興的互聯網公司及手機公司吸納,例如中國的華為在當地聘請了不少人。被問到今時今日最能代表芬蘭的,他就選擇了芬蘭的創業大會「Slush」。Slush大約10年前,金融海嘯後由一班大學生成立,每年11月在赫爾辛基舉行,起初只有300人出席,至去年已有2,600家Startup和約1.75萬人參與,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Startup公司參與,騰訊(700)總裁劉熾平去年就與Supercell行政總裁Ilkka Paananen同台發言。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23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