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卜戴倫打破沉默接受諾獎

1 : GS(14)@2016-10-30 14:35:54

美國歌手卜戴倫(Bob Dylan,圖)奪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後保持沉默,被評審委員直斥「無禮」。諾貝爾基金會前日發聲明,指卜戴倫上周終跟瑞典學院通電話,表示肯定會接受諾獎,「對獲獎感到非常榮幸,看到有關我得獎的新聞時我無法言語」。卜戴倫亦在得獎後首次接受訪問,在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中欣然說對獲獎感到「難以置信,發夢都無法想像」,但被問到是否會出席12月10日頒獎禮時,他稱:「一定,若果可行的話。」諾貝爾基金會指未肯定他會否出席。被問到為何一直不回應獲獎及拒聽諾貝爾委員會電話時,他只語帶輕鬆說:「我一直就在這裏。」瑞典學院將卜戴倫的歌詞與古希臘荷馬史詩相比,他指其部份作品有荷馬的風格。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30/19816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08

8電影人攻選委 稱或有更佳特首人選 爾冬陞名單:沉默帶來傷害

1 : GS(14)@2016-11-12 05:30:06

■8名重量級電影人昨日報名參選演藝界選委;曾因支持梁振英而感後悔的張堅庭則表示未有心水。何柏佳攝



【演藝界】【本報訊】過去兩屆特首選委會選舉均等額當選的演藝小組,今屆很大機會有競爭。8名重量級的資深電影工作者,包括施南生、爾冬陞、張堅庭等昨日報名參選演藝小組選委,雖然他們對是否支持特首梁振英避而不談,但表明再沉默只會帶來傷害,今次決定參選全因不能再逃避責任,電影導演莊文強更暗示想有較梁振英更好的特首候選人,「可能我哋有更好嘅(特首候選人)人選」。記者:呂浩然



在2006年及2011年的選委會選舉中,演藝小組均在無競爭下由所有報名人士自動當選,施南生昨連同陳欣健、張婉婷、金培達及唯一是上屆選委會委員的莊冠男(莊澄),到沙田康文署總部,報名參選選委會演藝小組,他們將要與日前報名的無綫行政總裁李寶安、曾炮轟電影《十年》的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等11人名單,競爭演藝小組15個選委名額。


張堅庭拒談是否撐梁


8人的聯合政綱雖未提到對下任特首人選的意見,但就強調要「促溝通,倡共融,彌補撕裂;聽其言,觀其行嚴選賢能」。同時亦指出,過去港人面對危機時總能求同存異找到出路,惟現時社會的撕裂令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不同意見只懂各走極端。而且他們「明白沉默缺席帶來的傷害,是不肯負上責任的惡果」,所以今次「不能再逃避責任」,因此決定參選選委。上次特首選舉中曾為梁振英站台,但早前表明對此後悔及致歉的張堅庭,昨亦未有透露會支持誰人做下任特首,只稱「出晒(特首)候選人先決定」。不過,他解釋今次參選選委,是有感公民社會中每個人都應有選舉意識和投票的權利,同時不希望演藝小組再次以自動當選形式選出代表,認為選民應有機會選擇,並且希望為業界爭取到一人一票,而不是目前公司票為主。


莊文強:不做罪魁禍首


編、導電影《竊聽風雲》系列的莊文強稱,由於目前有的只有疑似特首候選人,所以要留待確實情況後才決定,不過被追問會否支持梁振英連任時,莊說「如果佢有機會出選嘅話,我哋咪再睇吓有乜對手,可能我哋有更好嘅人選呢」。莊文強亦解釋,今次角逐選委是因為要盡好市民的責任,他又直言,若果演藝業界給予他機會選出特首,不過「如果我哋連呢樣嘢都唔做,我哋先係罪魁禍首」。今年以金像獎主席身份頒發最佳電影予《十年》的爾冬陞亦角逐選委,他亦不就特首人選問題及釋法問題表態,僅指出過去兩屆選委會選舉中,演藝小組並無競爭,今次參選正是「要出嚟做啲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2/19831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34

「為沉默一群發聲」超模自揭陰陽人

1 : GS(14)@2017-01-26 18:22:06

■奧蒂爾為Versace等名牌行天橋。資料圖片



她曾為Chanel、Prada行貓步,亦夥拍過南韓巨星GD以情侶裝姿態登韓版《Vogue》封面,然而她其實不是女兒身,亦非男子漢。比利時超模奧蒂爾(Hanne Gaby Odiele)公開自己其實是陰陽人,「我很自豪……希望以自己的知名度為沉默一群發聲」。



現年29歲的奧蒂爾天生一副女兒相,卻沒有卵巢與子宮,反而有一雙隱性睾丸。


不滿雙性童被選擇性別

這類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AIS)患者,佔全球人口約1.7%,他們擁有男性染色體,但因身體對雄激素缺乏反應,而局部甚至完全喪失男性性徵,醫學界一般相信異常睾丸會演變成癌症,建議切除,奧蒂爾亦不例外,10歲切除睾丸後再在18歲進行陰道重建手術。跨性別人士漸為社會接納,奧蒂爾相信「今時今日我能對此暢所欲言」,但教她看不過眼的,是仍然有家長自把自為為陰陽人孩子選性別。奧蒂爾直言「當陰陽人其實沒大不了,帶來創傷的反而是那些手術……我不能誕孩子,亦不會有月經,我想告訴那些掙扎的人:沒問題的」。丈夫相當支持奧蒂爾的表態,時裝界及關注團體亦大讚她勇敢。《今日美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6/19909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258

沉默30載自稱《陽光》主唱盧昭明星途黯淡

1 : GS(14)@2017-03-24 17:08:04

已退出娛樂圈三十年的盧昭明,今年剛好年過半百,她最近突然於fb留言,澄清自己才是陽光檸檬茶廣告主唱者,而非作曲人林慕德所指的楊楚營。本報聯絡過任職錄音師的行內人,他稱曾於錄音室聽過盧昭明的歌聲、故認得廣告歌主唱者是盧不是楊。該名不願公開身份的行內人又稱,知道當年林慕德曾簽盧昭明為旗下藝人。林慕德女友鄧慧詩稱林忙於錄音,不便直接回覆,故由她代為回應。她稱廣告歌主唱者一定是楊楚營:「唯一可能是,楊楚營錄音那天,她跟Cindy上來錄音,有空檔時給試唱幾句,但肯定冇考慮給她唱!其他問題不回應了!因林生幾乎醒不起曾經簽過這人!」亞視出身的盧昭明,生於音樂世家,母親孫一華來自台灣,是香港六七十年代著名歌手,曾多次應邀上《歡樂今宵》及其他音樂節目獻唱,至七十年代末漸消聲匿跡。1984年,17歲的盧昭明入讀亞視藝員訓練班,外型嬌小的盧昭明,樣子甜美,十分討人喜愛,即使三十年後的今天,對比盧最近的生活照,變化不大,只是多了一頭白髮。那年盧昭明已獲安排入劇組參與《表錯7段情》之演出,飾演五妹,角色性格鬼馬多端,活潑可愛,跟其形象十分相似。才讀中四的盧昭明,上午返學,下午拍劇,打算完成學業後才決定是否加入娛圈。可惜天不從人願,盧昭明拍《表錯》一劇時屢傳是非,有指她未紅先驕又經常遲到。事後盧解釋是因為要返學致遲到,又向傳媒透露謂自己年紀輕輕,處世經驗尚淺,可能得罪人也不知,故拍劇期間亦感到有人故意為難,令她萌生退意。及後盧昭明遭亞視投閒置散,故她以學業為由,向亞視提出凍結合約,86年更參加無綫舉辦的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與許志安、關淑怡及文佩玲同屆),晉身頭十五位,但原來她與亞視仍有合約一事。最後事件曝光,盧昭明忍痛退出。無綫高層馮吉隆曾大讚盧之歌聲,更謂如果有機會,會邀其合作。1987年,盧昭明轉投陳淑芬創立的恒星娛樂,備受力捧,未錄唱片公司已安排她學唱歌跳舞,但未知為何未出碟已消失人間。值得留意的是,陽光檸檬茶,正是1987年推出。至於是盧昭明唱還是楊楚營主唱,只有林慕德本人最清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4/199687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657

【讀書好×果籽】沉默:香港自我否定的時代

1 : GS(14)@2017-04-08 19:40:39

【文化籽×讀書好】最近看了馬田史高西斯的電影《沉默》,不斷回想片中主角的疑問:「當人在承受萬劫苦難之際,神為何一直沉默?究竟我們的信仰,是為了自我,還是為了眾生?」於是再看了一遍電影原著遠藤周作的同名小說,此書發表於1969年,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小說早已有英譯本。當年馬田史高西斯因《基督的最後誘惑》引發風波,各地教徒抗議,紐約區大主教送給他這本小說。電影由籌備至開拍,波折重重,經歷廿多年。

深刻的思考

故事背景是江戶德川幕府禁絕天主教雷厲風行的時代,當時有兩名在澳門的葡萄牙耶穌會神父偷渡到日本傳教,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將人倒吊,頭部置於地穴中,耳後割開傷口,受刑人只不斷聽到血滴下的聲音,痛苦萬分,呻吟不已),之後而宣佈棄教一事的真確性。因為當時這宗棄教事件在教會眼中,被視為基督宗教信仰、思想的恥辱和失敗。在傳教與尋訪的過程中,兩人面對各種磨難,經常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他們同時走過昔日恩師所走過的路,陷入了同樣的衝突掙扎,最後體會人性軟弱,對自己的基督信仰進行了更深層而現實的思考。當時德川幕府禁教令是如何執行?幕府武士測試地下信徒的方式叫「蹅繪」,即要他們用腳蹅在「聖像」之上,侮辱自己尊崇的耶穌、天父及聖母,拒絕「蹅繪」者會被施以酷刑,包括火燒、穴吊、掛在十字架上由潮汐海浪慢慢溺斃。對神父而言,他們目睹信徒殉教,痛苦不堪,開始懷疑自己所相信的神,為何沉默不語,他們來日本是傳揚福音拯救人,還是將災禍帶給他們?主角洛特里哥神父堅持不棄教,幕府派駐長崎的行政長官就開始用穴吊方式虐殺信徒。這時候,精神飽受折磨的神父要選擇的究竟是「神」,為殉教感到光榮?還是選擇「人」,拯救那些無辜的信眾?他禱告,但神仍然對此沉默不語,將選擇權交給了人自己!這是一種存在主義式的情景,在極端艱難下,換了你自己,究竟會作何選擇?是否只有放棄信仰苟且偷生,還是為信仰光榮而死兩種選擇?信徒神父踩過象徵信仰之物,是否就是代表拒絕了神,從此無法得救?而為主捐軀,難道不是一種靈性的傲慢?最後神父得到了答案,他走過的路,就是耶穌降世所經歷的路!


公義是否已經不存在

全書的結構也相當精采,首四章是以神父洛特里哥的書信方式展開,巨細無遺地用第一人稱方式解剖主角的心理狀態,他的生活十分艱辛,左躲右藏,但又目睹這些貧窮的農民信徒忠於信仰,受酷刑虐待而殉教,當中既有恐懼、狂熱,鄙視及自我懷疑。當神父被捕囚禁後,敍事方式開始改變為第三者,他因為心理上已準備了殉教,最後是信徒被穴吊那一幕,是他信仰上最後的掙扎、試煉。而最後一章則是天主教住宅的官差日記,從一位旁觀者記錄了神父棄教,改了日本姓氏,為幕府工作直到死亡的一生。我們或許不是教徒,但我們的信念,無時無刻都受到「蹅繪」、「棄教」等自我否定的考驗,李澤楷為在特首選舉中自己早前不理解中央心意公開悔過、庫斯克為了自己愛惜的人不被紅衞兵騷擾而封筆、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被悔過」……。強權當道,公義是否已經不存在?如何令「信念」在沼澤一樣的地方生根?我推薦大家看《沉默》。



英文新版《沉默》,有馬田史高西斯作序。

電影是在台灣實地拍攝。

撰文:劉細良編輯:蕭家慧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7/199819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01

《沉默的羔羊》名導尊尼芬狄米病逝

1 : GS(14)@2017-04-29 23:24:50

經典電影《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導演尊尼芬狄米(Jonathan Demme)於美國時間周三因食道癌和心臟病併發症離世,享年73歲。尊尼芬早在2010年已健康欠佳,治療後在前年再度病發,最近情況更急轉直下,延至本周三逝世。尊尼芬發言人表示他在太太及三名子女陪伴下,於曼哈頓的寓所離世。尊尼芬的喪禮將以私人形式舉行,其家人指希望外界捐款到美國移民公義協會代替以花束致祭。



■安東尼鶴健士主演的《沉默的羔羊》是驚慄片的經典之一。

■尊尼芬(左)和《沉默的羔羊》男女主角在奧斯卡分別獲獎。

尊尼芬於1991年憑經典驚慄片《沉默的羔羊》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該片由安東尼鶴健士(Anthony Hopkins)和茱迪科士打(Jodie Foster)合演,二人勇奪當年的金像影后及影帝,電影同時獲最佳影片及最佳改編劇本合共5項奧斯卡殊榮。另一部代表作是由湯漢斯(Tom Hanks)主演的《費城故事》(Philadelphia),是首部以愛滋病為題材的主流大製作電影。死訊傳出後,安東尼鶴健士、茱迪科士打、湯漢斯、名導朗侯活(Ron Howard)、梅麗史翠普等多位名人亦有發文悼念。撰文:程芬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8/200038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71

【沉默的天使】罕見病令她不說話 一句I love you溫暖媽媽

1 : GS(14)@2017-05-13 05:34:56

徐江琼每次看到女兒咧嘴而笑,都會不自覺的伴着她一起笑。



徐江琼撇眼看看電視機,又繼續忙着將燒賣剪開,放到女兒的碗裏。她身旁的史家欣卻只是定睛看着媽媽。別人看着或會覺得害怕,徐江琼卻笑說她總是這樣「情深款款」的看着自己。史家欣今年23歲,3歲未夠卻確診患上「雷特氏症」。這個病會讓孩子身體機能突然退化,嚴重的更會失去所有語言及活動能力。為了照顧這個特別的女兒,徐江琼付出了日常大半的時間。她偶爾會抱怨一兩句,但每次看到女兒咧嘴而笑,卻又忘記前嫌,伴着她一起笑。



初見家欣,留着清爽的短髮,雖然五官和常人略有不同,但怎樣看都是個可愛的孩子。她一看見媽媽,就立即縮入媽媽的懷抱,緊緊的抱住對方。「這孩子每次看到有人來拍攝,就會變得乖巧。」徐江琼摸摸她的頭,微笑道。雷特氏症近90%的患者都不能說話,約一半的患者都不能行走。家欣的症狀比較輕微,她偶爾會說一兩個單字,也可慢慢的行走。但因為大腦的腦皮質萎縮,她走起來總是一拐一拐的,而且坐不定也站不穩。媽媽拉着她坐在醫院等叫號,沒坐兩秒她就彈起來,自行走到空曠的地方,不斷漫無目的的圍圈走。媽媽偶爾會捉住她的手,免得她撞到老人家。很多時候,家欣輕易就能甩開媽媽柔弱的手,又繼續圍圈走。


基因突變 病因未明

「直至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她為甚麼有這個病。」徐江琼無奈的說。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絕大部份都是源於MECP2的基因突變,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初生的家欣和一般的孩子無異,她仍會牙牙學語的叫爸爸、媽媽。直至兩三歲時,她忽然少了說話,反而不斷捽手。徐江琼覺得奇怪,就帶她去健康院檢查。由於雷特氏症太罕見,香港很多醫生和護理人員都不知道這個病症,導致很多患者被誤診為「輕度弱智」或是「發展遲緩」。徐江琼卻幸運的遇上一位好醫生,「那位醫生剛好也遇過雷特氏症的患者,所以看見家欣捽手,發展又慢慢退化,所以很快就推斷她有這個病。」最後醫生幫她抽血化驗,結果一如所料。孩子才兩歲多,就被蓋上「不良品」的印章。徐江琼憶述當時只覺彷徨,想着以後要怎樣照顧孩子。年紀小小的家欣經常抽筋,媽媽除了照顧她的起居飲食,也要定期幫她按摩和餵抽筋藥。即使出外用餐,徐也會小心用剪刀剪開肉,再一口一口的餵家欣吃飯吃藥。此外,雷特氏症的患者總會不自覺的捽手,看起來就像在祈禱,因此外國也有人稱他們做「沉默的天使」。然而這個動作卻會令孩子的關節發炎起繭,因此徐也要定期帶家欣去看物理治療師,希望可以延緩她的退化症。雷特氏症目前仍是不治之症,然而哈佛的幹細胞的研究團隊去年卻發現,或有新藥物可以紓緩,甚至根治雷特氏症。徐作為香港雷特氏症協會的秘書,只希望香港政府為「罕有病」下定義,並待藥物研發成功後,將之加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好讓不同雷特氏症的患者受惠。



雷特氏症患者因為腦皮質萎縮,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經常沒意識的捽手或者玩手,因而很容易有關節問題。

部份患者或會用手打嘴。

家欣因為站不住也坐不定,有時媽媽只好抱住她,免得她在醫院走來走去。


愛親近人 卻讓人怕

徐江琼初帶家欣出外,女兒已經很喜歡接觸新事物。我和攝影師和她見面不久,她已經不斷哄近我們,「這孩子就是喜歡這樣。」徐不好意思的拉開女兒,「有時候在街上也會哄近陌生人,試過有人不斷叫她走開。」看見別人把女兒當成怪物,徐起初會覺得受傷,但後來就習以為常。「畢竟突然有人哄近你,誰也會覺得害怕吧。」徐失笑道。十多年後,徐再度懷孕,卻難免擔心肚裏的孩子又會患上雷特氏症。幸而孩子出世後一切正常,但另一方面,大女兒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隨着家欣踏入青春期,她的情緒起伏亦越來越大。雖然她偶爾能說單字,卻不足以表達自己,因而只能在家中大叫大哭,偶爾還會發脾氣打人。「當時妹妹剛出生,她也不放過。我只好找蓋子來覆蓋嬰兒床。」徐無奈的說。有次為了阻止女兒大叫,徐更用被蓋着女兒的頭,險些讓她窒息,逼得女兒大喊「救命」。「最辛苦是她自己在發脾氣,你卻不知道可以做些甚麼幫忙。」徐說。



家欣3歲未夠時確診患上雷特氏症,徐當時卻未有聽過這個病症,只覺迷茫彷徨。

小時候的家欣還可以坐直,但現在已經有輕微寒背,表示她的身體正在退化。


母親自責 復患乳癌

18歲那年,家欣被判定有輕微暴力傾向,沒多久就被安排搬入院舍,自此和父母分開居住。「她搬入去時,其實我很矛盾。一方面覺得鬆一口氣,一方面又擔心她,一方面又怪責自己沒盡好母親的本份。」徐說。搬入院舍後,徐每到星期六就會接家欣回家,「起初是星期五接的,但因為她回家後情緒更亢奮又不睡覺,自己生病了又照顧不了她,就改為星期六接。」徐三年前患上乳癌,但每次等女兒回家後,還是會盡力煮頓飯給她吃。那幾年家欣的情緒卻一直沒改善,偶爾就有職員回報說「家欣又打人了」。媽媽看不過眼,卻沒有責駡女兒,而是嘗試改變自己。每次等家欣回家,徐江琼都會先緊緊的抱住她,告訴她「媽媽很愛妳」。即使女兒發脾氣,甚至揮拳打妹妹,徐仍是用上同一招數,再慢慢開解她。「妹妹對姐姐可是又愛又驚。」徐笑說,妹妹的性格比較獨立,有時候也會幫忙照顧姐姐。但她畢竟只有8歲,有時候只能捱打。不過這一年,家欣已經鮮少打妹妹了,似乎愛的教育頗為奏效。「有次家欣突然對着我說『I love you』」徐甜笑的說,家人平日很少說英文,估計她是從電視學回來的,「那刻真的覺得很冧。」雖然只是簡單一句,但相信家欣還是花了一番工夫才學到。



這一年家欣和妹妹相處得比較好,也很少打妹妹了。

訪問期間,家欣吻了媽媽一下,徐江琼只露出一抹甜笑。


一同老去 一同離世

雷特氏症的患者,平均壽命是40歲左右。雖然外國也有活到70歲的患者,卻比較罕見。我算算手指,家欣眨眼已經過了半生。「有時候我會慶幸,至少我們一同老去一同離世。」徐江琼說,對家長而言,最害怕的不是孩子死去,而是自己死去後卻沒有人照顧孩子。因此他們仍然努力組織家舍,希望聚集不同雷特氏症患者的家長,以代為照顧這群特別的孩子。香港雷特氏症協會
http://www.hkrett.org/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記者:黃映嫚攝影:許先煜、林栢鈞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3/200196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88

梁特時期 任網誌「沉默」五年

1 : GS(14)@2017-08-04 06:34:33

【本報訊】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昨透過網誌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功,其網誌《觀點》亦是「沉默」五年後,首度重出江湖。任志剛在任金管局總裁時,適逢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政府入市擊退大鱷。任志剛翌年便開始透過金管局網頁寫網誌,名為《觀點》,希望透過網誌增加金管局透明度,並以此渠道向普通市民解釋複雜的金融政策。當時任志剛每星期發佈一篇《觀點》,直至2009年退休離開金管局,便改以個人網誌形式寫文章,但是發文數量銳減。自2012年起、梁振英擔任特首的五年時間,任志剛更未再有發表網誌,直至昨日《觀點》以「香港公共財政管理」為題的文章重出江湖。陳德霖任金管局總裁後,金管局便將《觀點》改名為《匯思》,文章不定期刊登。■記者陳洛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4/20111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85

達觀心戰:沉默大多數不再

1 : GS(14)@2017-10-09 03:05:36

何君堯的「殺無赦」論,鬧得滿城風雨。據《文匯報》當天的報道:「他指自己有勇氣站出來對抗歪風,是因為不能容許學生被荼毒下去,要喚醒有良心的沉默大多數。」「沉默大多數」此術語,可以說是政治的萬能key。幾乎何時何刻都可以說沉默大多數站在自己的一方,因為打從定義上來說,沉默的多數是根本不會駁嘴的。把此話發揚光大的是美國總統尼克遜,他在1969年11月3日發表了長達半小時的電視講話,尋求沒有參予反越戰的國民支持他的主戰立場。他說:"And so tonight──to you, the great silent majority of my fellow Americans──I ask for your support."尼克遜的寫手 Pat Buchanan事後表示,他與總統討論講稿內容時,曾提出了「沉默的美國人」和「被遺忘的美國人」等字眼。尼本人最後親自撰稿,選用了「沉默的大多數」。英國18世界中「墓園派」詩人Edward Young在他《復仇》悲劇劇本裏,就有以下一句對白:"Life is the desert, life the solitude, death joins us to the great majority."到了維多利亞女皇時代,「沉默的大多數」便成為了統稱所有己經死去的人之婉辭。設於美國華盛頓首府的人口參考局估計在2011年,當時活着的人相對於人類歷史中累積死去的人之比例為1:14,死人顯然是沉默的大多數。不過時至現在,全球人口已超越75億,活人首次超越了已故者之總和。易言之,嚴格說來,今時今日再沒有沉默的大多數。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1/201596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