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注碼定輸贏」外傳(三) –「納得就納症候群」上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6.html

上集「注碼定輸贏」外傳 (二),回答了網友S的提問:


最近檢視番自己過去幾年的交易紀錄,發現自己出出入入股市多年原來只係打個和。今日拜讀閣下「注碼定輸贏」外傳的文章,發現自己完全中哂入面所提及的問題。因為對自己做的決定冇自信,所以我每日會睇大量blog、財經資訊同forum「抄功課」,但越睇得多就越亂,買買賣賣完全無系統可言…


上集的建議,是避免加入新的測市指標,因為系統的變數越多,越難化解。然後應全力集中從交易單據,10次輸得最甘的交易中(指輸的金額,不是%),找出跟money management有關的犯錯模式。當時提議過10條問題,作爲檢討的切入點。

5月20日收到網友S的兩封回郵。

首封電郵:


首封電郵:

吳兄:

非常感激你解答本人問題!
其實由今年開始,我每次買賣後都會紀錄番我做相關決定的原因。開頭我以為好多時係因為自己不守紀律,但讀完你的文章後發現仲有其他因素令交易出錯(我真係對某隻股情有獨鍾)。呢排我已經暫停交易,希望可以儘快搵出自己的犯錯模式。

最後都要講多句thank you!

網友S


第二封電郵:

你好!

睇番過往交易記錄,輸得最甘就係2009年時買賣牛熊証,兼向下溝,起碼輸咗本金的10%,自此之後我已經冇掂任何衍生工具。

正股輸得較甘係2011年,當時自己係一名偽價值投資者,自以為Mr. Market 錯咗,就死揸爛揸,結果某股輸左50%先止蝕,另外都有啲輸左3x% 左右,唯一慶幸就係止蝕後啲股繼續free fall,甚至停埋牌。

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15%止蝕,好彩都冇再輸大錢。

但問題亦開始出現,我對於止蝕非常敏感,每隻股都揸唔長。例如某股已有10%帳面利潤,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後尾發現只係調整又唔會再買番,因為覺得現價比之前買入價高=貴、唔再抵買 (中哂你之前推介本「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入面所講的思考錯誤) 。另外有啲股明明都帳面賺緊比較多的又唔set好止賺,例如我$5買入,目標$8,隻股去到$7.8開始回,到$7, $6.5, $6 我都冇止賺,最後可能平手離場甚至倒蝕!

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相對整個組合),以百分比計贏得最多反而係注碼較小的交易。今年有幾單交易,因為上述原因已經賺少好多好多。

………….

最後都要再次多謝你的建議!

網友S

[注:電郵有經過刪減及潤飾]
網友S的懊惱:唔止蝕輸五成?但過份敏感,就贏唔到大錢,震一震倉,買中股皇都無用。明明可以贏五成甚至更多,結果可能贏得5%甚至更少…

點解救?其實也不是太困難。只是又要借小弟與「自摸之達人」,在麻雀檯上交戰的「瘀事」來闡釋道理。

話說當日「麻雀聯賽」,打到季尾時,基本上是「一敗塗地」。季初時,打八圈大概可能輸一、二百,到季尾時,放低三、四百,甚至四圈輸一千都試過。輸完又輸,後來真的輸到終極無癮,斬手指戒打牌,只差點要跟「自摸之達人」絕交!

當年屢敗,自然「呻到樹葉都落埋」、「X到亞媽都唔認得」:「XXXX,真係好X黑仔!點可能次次都唔夠佢快架!」、「隻手真係臭架,食嗰隻牌就摸唔到,出銃嗰隻就摸到應一應!」

幾年後,苦心鑽研值搏率理論時,才無意地醒悟,當年打牌打到「一pat屎」,是因爲著名的心理病「納得就納症候群」作崇。

以下是「左傳」(全名:左穿右插投機者秘傳)對於「納得就納症候群」的記載:

患者:絕大部分是經歷過重大心理創傷的麻雀手或交易員。
病徵:焦慮,情緒起伏極大,聽覺變得異常靈敏(尤其是周遭雜音),嚴重缺乏安全感。坐立不安,缺乏耐性,口中經常唸著:「以快打快」、「走得快好世界」、「最緊要轉身夠靈活」等口訣定驚。

當年自己患上「納得就納症候群」的原因,就是給「自摸之達人」的連環「十番攻勢」創傷心靈的後遺症。不斷出銃後,打牌的自信心益發下降。明明副牌幾靚,食七番甚至十番的機會頗大,由於怕出銃,「有得食變成無得食」,反再輸多256元,「都係唔好咁搏」,只會降低要求,甘心改做五番,甚至三番,但求快快食糊了事,減低出銃的風險。

當年自以為好醒,其實是蠢過「豬頭炳」。(還是那句,枉自己仲讀那麼多書…)牌做細啲,捨七(番)取五(番),理論上是會快點食糊(但實際上另一回事,當中玄妙,容後解釋),但「有辣有唔辣」!由於食五番,實收得48元,比七番的96元,少了一半。以往出銃1鋪十番,食3鋪七番就能追凸。但改爲專攻五番,萬一給「自摸之達人」逮個正著,就要食6鋪五番,「利潤」才能由負轉正!

察覺了小弟的心理變化,「自摸之達人」打牌時,神情更加輕鬆。雖然我理論上食糊的機會率,是提高了;但他出銃大牌的風險,進一步降低。5鋪牌中,只要能夠食出1鋪(即命中率爲20%),都夠贏錢,心理壓力自然較輕,本來牌章已高我一截的「自摸之達人」,打牌時更加揮灑自如。例如副牌其實頗爛,或以奇兵取勝,打心理戰,「夾硬」擺出一副六章「清一色萬字對對糊」的格局(可能他總共只得五隻萬字),自己就會嚇得主動棄糊,而時間就會變成他的朋友,我的敵人。很多時就是給他摸吓一隻,摸吓又一隻地「入章」,開局爛牌變十番。

又例如大家都是「九章落地」,互相搏牌時,自己的心理壓力會大N倍。由於我搏輸時,會輸到爆頭,壓力自然大過玩俄羅斯輪盤。「自摸之達人」中棍都唔太傷,咪只會當俾水槍指住個頭,「哦,瀨嘢噃!」,就算中招,只會笑咪咪地拿張紙巾出來,抹吓個頭,推牌打過下鋪。

局勢發展下去,一方自然信心澎湃,劍氣長江,出招法道,更刁更狠;連環得手,以血餵劍後,信心再上一層樓,劍勢更形霸道,一劍平天下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越打越旺,贏到開巷。另一方卻左支右絀,顧得攻時,防守又出破綻;顧得守時,只能背水結陣,死命防守,盼耗至終局,連「輸少當贏」亦不可。久守必失,久輸必頽,自我懷疑,呻吟不絕,自信全失,肝火沖天,粗口不絕,鋪鋪「暴走」,引頸待鑿,一敗塗地,土崩瓦解,理所當然!死亡旋渦,斯之謂也。

往事追憶至今,問大家一個問題:「學打牌,當學小弟,或是『自摸之達人』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吧!問題是炒股票不是打牌,打麻雀的心法,跟炒股票的心法,究竟有何關係呢?

答案:一理通,百理明,「以雀入股」,「雀道」化「股道」,實屬可能。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智慧勝感覺,知識改命運。讓我們再一次借用新對沖基金之王達利奧(Ray Dalio)的獨門「麥樂雞」投資(及思考)心法(新讀者可以先參考舊文「周生生與達利奧」),去拆解當中奧義。

還記得「麥樂雞」心法的六字口訣嗎?就是:「先拆細,後分析」。而所謂「先拆細」,意指分析的起手式,是先將任何事情,拆解成不同的組成部份(component parts)。

其實前述打麻雀的故事,如果閣下心水夠清的話,
來來去去都是圍繞這三個因素:
(I)出銃時輸的番數;
(II)食糊時贏的番數;
(III)食糊、出銃的機會率。


(請好好記住這三個因素,因爲基本上以後的所有文章,都是從這三個因素出發,組合成爲無數策略。)

小弟輸到噴血的「長敗之形」組成部份:
輸時十番(256元),贏時五番(48元),就算有極高的食糊率(84.2%),也只打和。

「自摸之達人」贏到開巷的「長勝之形」組成部份:
輸時五番(48元),贏時十番(256元),(因此)極低的食糊率(15.79%),已足夠打和。

(計算打平百分率之法,容後交代。)

換句話說,「自摸之達人」牌章之精髓,不敗之因由,在於專注做十番大牌,只要出銃時輸的是「不入肉」的五番,久唔久食一鋪,已夠打和。人有六旺,勢不可擋時,九霄龍吟驚天勝,我若爲皇!

讓我們返回網友S 5月20日兩封電郵的提問,當中的關鍵資訊,可以大致歸納如下:

某股輸左50%先止蝕,另外都有啲輸左3x%,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15%止蝕;
某股已有10%帳面利潤,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 (由此推論利潤率應低於10%);
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

正如前述:一理通,百理明,「以雀入股」,「雀道」可化「股道」。以雀爲喻,網友S的牌風實爲:
(I)出銃時:輸10-15%;
(II)食糊時:贏少於10%;
(III)結果:微賺。

事到如今,問題的核心及解決辦法,漸有水落石出之狀。

症初斷,怎根治?文太長,手太痛,下期續。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聯絡電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02

(轉載)「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KA「納得就納症候群」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ka.html

金融精英教路 擊退創傷後壓力症

 
 
 
金融從業員及Banker,每天的工作涉及證券買賣,交易員一時大意落錯盤、基金經理投資做錯決定,真金白銀的損失,若是自己錢還可以「暗啞抵」,但客人的錢有何閃失便會累及份工,承受的壓力大到可能隨時爆煲,原來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個看來更學術性的心理症有機會出現在金融人以至散戶的身上,叫做「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市場變得政治化,無法從正常經濟角度預測市況,很多基金經理都改變投資策略,老的一套Buy-and-Hold(買入長揸)投資哲學破產,進化為Tactical Asset Management(戰略性資產管理),即是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寧願有賺趁手以避風險,美國肯薩斯州大學學者Bradley Klontz及Sonya Britt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這可能是財策師患上PTSD的表徵。

該研究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93%財策師感到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有39%更出現嚴重的PTSD徵狀,包括胡思亂想、失眠、感覺麻木,以及自責等。精神科醫生則指出,香港與外國的金融從業員患上情緒病卻有點分別,原來竟與香港金融業出路狹窄有關!
唔敢睇新聞 經常發噩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香港的Banker情緒病,PTSD和抑鬱症(Depression)都有,但以抑鬱症較多。

李永堅解釋,這又是香港的經濟環境造成:外國環境較佳,外國人對金錢觀念較豁達;反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城市行頭較窄,金融業人士較難「放低」,尋覓另一條出路,遇挫折後易鑽牛角尖,患上抑鬱症會多於PTSD。他有數個PTSD病例,其中一個便是08年金融海嘯後患上PTSD,症狀包括不敢看電視和報紙新聞、不敢經過銀行股票機、不敢講經濟和發噩夢等。

而李永堅稱,其實抑鬱症比PTSD更可怕,因為抑鬱症病人中有高達15%會自殺,而PTSD自殺比例卻很小,但會選擇逃避,影響到正常生活。

PTSD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讓病人在安全環境再度面對創傷事件,克服恐懼,嚴重者加藥物治療,輔以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SSRI)。最後該病人可以面對財經資訊和股市,甚至繼續縱橫股場。

香港不少知名金融人,在這個猶如「壓力煲」的金融市場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毛病,其後如何減壓以回復身心平衡?現在有否改變投資心態與策略?

投資勿衝盡 寫稿助減壓
黃國英最難忘08年金融海嘯的引爆點雷曼兄弟爆煲,「好記得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美股好似無底咁插,第二日香港係中秋假期,我淨係瞓咗兩粒鐘,全日呆咗睇住部機(股票機),但又咩都做唔到。」

黃國英憶述自己經過多次股災,「97年自己做咗幾年嘢儲咗筆錢諗住買夾屋,點知股災一嚟,第一層樓無咗,但焉知非福,之後樓市一直跌;04年係事業低潮,大跌市後第二日返公司受靶,但當時管嘅錢少,唔夠1億元,只係70、80張期指,輸400幾萬,更出現心絞痛,幸而有位警察朋友推薦我練太極五行氣功。」

現在黃國英領悟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唔好衝到盡!(他所管理基金)有兩至三成回報已威到盡;以前好市時,心雄會求個七、八成回報,攻到嘔,但市場一逆轉好易輸死」,現在「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先剪一抽(減磅),立即找對沖方法,現在市場好多產品可以作對沖,市跌都有嘢戥住,咁多工具唔會輸死你。」

黃國英又笑說,「其實幫報紙寫稿都係減壓方法,因為腦海要重新組織當日交易,理順思緒,檢討當日交易得失,又可以文字宣洩情感。」

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封咪兼封筆 踩單車健身
去年3月「封咪」兼「封筆」,揚言休養一年後「重出江湖」的丁世民,表示現在仍是復出無期,因為「近期忙於處理家事,我隻17歲嘅貓啱啱去咗,另一隻13歲,都想多啲陪佢」。

丁世民過去專注港股到美股時段,弄得自己嚴重失眠,身體轉差;過去一年,丁世民令自己放鬆心情,增加睡眠時間,雖不是佛教徒,頸腕也掛上佛珠,心煩便念《六字大明咒》,都令心境平和,他更買了一部過萬元的單車逼自己到戶外健身。

丁世民現在毋須為客戶「揸盤」,主要是管理、培訓和推廣見客,所以市場壓力確實大減,但他因性格問題而無法完全抽離,「雖然唔關自己事,但見到啲客輸,自己就會擔心到瞓唔着」,所以他自嘲「道行未夠」,還需花時間學識「放低」。

投資商品期貨由於金額巨、變化多、波幅大,他說一定要學識先止蝕,「以前愈跌愈溝等回升嘅方法已經行唔通」。他又認為可留意另類投資,例如他自己收藏古董錢幣、股票、債券,又可升值又可放鬆心情。他沒有投資市場熱門的黃金,反而看好白銀,已儲蓄了大量銀幣,因為「銀價其實永遠先升過黃金」,相信6至7年後銀價會翻一番。

最後丁世民改了復出宣言,表示大市見底當日,才是他復出之時,問他恒指今年最低多少?他說已調高了預測,今年第四季時料見16,000點(原先預測最低14,000點)、道指則見12,000點,即還有兩成跌幅!

商品及期貨業丁世民 廣發期貨(香港)副總經理

古董好鑑賞 藝術勝金錢
曾出現急性抑鬱症病徵而退休的陳子政,現在主要做顧問和非執行董事,令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他說人要學懂「別執着,要知足」。

過去他在銀行界任交易員,每天應付急速的買賣決定,漸漸訓練出敏銳的直覺,早年他出現失眠,而證實屬急性抑鬱症病徵後,他亦憑直覺快速決定退下來,因為身體始終最重要,休息期間除了做運動,還看小說療養心靈,更練就了好廚藝。

現在陳子政只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旅遊發展局成員、CVC私募基金顧問,及紅十字會董事會成員等非執行性的職務,這些工作不會太困身和太大壓力,亦不會影響其退休生活,同時仍可為市場貢獻其寶貴經驗。

而陳子政多年來亦投資了一批古董,來源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地氈、油畫、雕像、銀器、瓷器等古董擺設;但他卻不建議一般投資者沾手,因其流通性低,沒有透明市場,買賣差價很大,而且市場口味常變,升值無保證,作為投資難免有風險;但更難得的是,他不視古董為投資工具,不計較其升值潛力,學會了欣賞藝術凌駕於投資升值的道理。

退休銀行大班陳子政 港交所非執行董事

習詠春減壓 長揸不短炒
80年代本港外匯市場曾較股市蓬勃,交易員操盤超快超緊張,在外匯市場打拚超過20年的陳少平回憶:「我由初級交易員做起,當時一個交易只得10秒考慮。當年交易員壓力大、啲人乜都賭一餐,更有人試過輸晒成副身家。」他見過有交易員賭電影票房、天氣,甚至明星八卦消息也有人賭。

他笑言「壓力人人都有」,最重要是自己調整心態,他現時工作同樣講求「快」,他會以習詠春來減壓;近年他見同行亦較少以賭博減壓。

「薪水與付出必成正比,若遇上困難時,應先檢討自己」,陳少平認為金融從業員要熟悉市場上的新業務及措施,然後作出配合。目前他個人的投資偏好簡單:「短炒形同『買六合彩』,故以磚頭及長揸股票為主。」

外匯市場猛人陳少平 中銀(香港)總經理及投資主管

漫步唸佛經 大假必全退
馮孝忠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工作壓力,遠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般大,97年除股價暴挫外,聯匯亦臨脫鈎壓力。

銀行業工作繁重,馮孝忠有個保持忙而不亂不動氣的方法:他習慣每天由寓所慢慢步行至中環恒生總行上班,下班再步行回家,藉此調整及放鬆心情;聽說他還一邊走路,心中一邊唸佛經,令呼吸調息平和。他又每周至少打一次網球,每次兩小時,鍛煉身體;每逢放大假,他更選擇「全退」,去一個手機也找不到他的地方,完全與工作隔離,享受大自然。
由於工作性質關係,大部分銀行家的投資都受到嚴格限制,馮孝忠的投資就是每月把公積金全部放在恒指之上,由於是月供,恒指最高時買過,最低亦買過,不用花時間「make decision」;除此之外,便是外匯定期存款,但他也只是間中調整外幣比重。

銀行大班馮孝忠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

小資料: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指人在經歷過巨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心理狀態失調,並產生後遺症,症狀包括噩夢、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及易受驚嚇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