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遭遇了天花板嗎? 靜言思之
http://xueqiu.com/6136433162/25721319民生銀行小微貸款餘額今年9月末已突破4000億,但半年報小微餘額已經達到3860億元,顯然,這份成績不算優秀。商貸通發展的速度放緩,再一次引發人們對民生銀行的發展的擔憂。
那麼商貸通對民生銀行究竟有多重要?商貸通發展放緩是不是代表民生也遭遇了天花板?回看民生2013年半年報,還是用數據來說話吧。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890.18億元,同比增加164.37億元,增幅22.65%。
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佔全部利息收入的56.92%,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506.66億元,同比增加26.51億元,增幅5.52%。
存放和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含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佔全部利息收入的29.61%。
發放貸款利息收入增幅偏小。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為484.54億元,同比增加137.44億元,增幅39.60%。
由於付息負債業務規模擴大因素影響,利息支出增加180.52億元;受付息負債成本率下降因素影響,利息支出減少43.08億元。
從利息支出主要構成看,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佔全部利息支出的48.60%;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含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利息支出佔全部利息支出的43.09%。
可以看出民生銀行同業的利差是相當低,利息收入佔29.61%,支出卻佔43.09%。
利息淨收入:
利息淨收入405.6億元,同比增長7.11%非利息淨收入177.3億元,同比增長30.47%
營業收入582.9億元,增長13.28%
貸款總額增長不高,利息收入不高,但是非利息收入增高拉高了營業收入。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淨收入177.25億元,同比增加41.40億元,增幅30.47%。
主要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62.22億元,同比增加61.92億元,增幅61.73%,
由於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銀行卡服務、代理業務等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較快。
這部分中間業務的收入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其他非利息淨收入:
其他非利息淨收入15.03億元,同比減少20.52億元,下降57.72%。主要由於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票據買賣價差收益同比有所下降。
票據買賣的收入相當低效。
利潤:
利潤309.9億元增長19.53%歸屬母公司利潤229.5億元,增長20.6%
總資產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都同比下降,原因是同業配置低效。成本、利差成本收入比28.67%
淨利差2.24同比2.93 下降0.69。
淨息差2.41同比3.14下降0.73。
規模增大,利差收窄,導致利息收入同比增長不高。
貸款結構
資產總額34100.9億元,同比增長6.17%
貸款總額14849.7億元,同比增長7.25%
可以看到貸款總額與利息收入是基本一致的。吸收存款21749億元,同比增長12.9%
存貸比是下降了為68.25%,上一年為71.93%。
(注意:民生半年報中個人貸款和墊付計算口徑經常出現兩個數據,一個是5593.4億元,一個是5050.78億元,估計是因為商貸通計算可以算入企業貸款也可以算入個人貸款裡面小微企業貸款,而小微企業貸款不一定都是商貸通的緣故)其中計算收益部分:
個人貸款和墊付5050.8億元,收入180.7億元,平均收益7.15%,同比上一年7.75%有所下降。
按類型分:小微企業貸款 3920億元,佔比70.77%。
信用卡透支 847.5億元 佔比15.30 %。
住房貸款 661.2億元,佔比 11.93 %。
其他 110.6億元,佔比 2%。
商貸通餘額386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690.74億元,增幅 21.79%;
商貸通利息淨收入計算情況如下:
按個人貸款5050.78億元,收入180.68億元,平均收益率 7.15 計算的話:
住房貸款 661.2億元,按大概6%的收益(一般住房貸款5年期以上6.5%的收益,算上打折的話,估計6%已經到頂,也可能更低),可以提供約20億元的收入;
信用卡透支847.5億元 ,那麼商貸通裡面個人貸款約為3542億元。這部分的收益共約160.68億元,收益率大概為7.3%;
由於信用卡收益率沒有辦法計算,估計還是略低於商貸通,
那麼商貸通的收益率平均大概為7.5%。
那麼按商貸通3860億元,提供的收入大概為144.8.億元;
佔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506.66億元的28.6%按吸收存款付出利息合計2.29%,如果包括同業,借債等,平均支出利息為3.06%,
3860億元的商貸通,半年貢獻的利差淨收入為:
3860*(7.5%-3.06%)*0.5=85.7億元
商貸通淨利差佔總利息淨收入405.6億元為=21%,
而商貸通餘額佔總的生息資產33614.9億元的11.48%。
就是說商貸通貢獻率為總生息資產平均貢獻率的2倍。那麼結論就是:
民生銀行半年報中,在總營業收入(582.9億元)佔比方面,商貸通的貢獻率為14.7%。
就是說商貸通在民生銀行收入貢獻中佔比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那些簡單以為小微就是民生銀行的全部,小微發展放緩就代表民生發展遭遇了天花板的說法更是拍腦袋而來的。
至於,商貸通增長3季度放緩,有可能是出於業務上的調整,至於偏向何處,現在還尚未得知。但是民生的天花板遠遠沒有來到。個人見解如下:
一、半年報利差收窄,導致利息淨收入有所下降,是半年報增長放緩的重要原因。但是存款利率沒有開放,貸款現在普遍性緊張的情況下,利率相對半年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就是利差不會繼續收窄。
二、半年報存貸比下降了為68.25%,上一年為71.93%,2011年為72.85%,半年報可以說民生的貸款沒有發力甚至有點收斂。如果保持上一年的存貸比,或者稍微加大一點,可以貢獻5%到10%左右的收入。
三、民生的銀行的配置的大量同業是相當低效的,如果可以稍微改善一下配置風格,帶來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的。三季報或者以後有沒有這樣的傾向留待觀察。
四、商貸通的天花板遠遠沒有到來,高層年內一直釋放的信號就是信貸要支持發展小微企業,民生現在所做可以說是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在最近的其他商業銀行的高層談話中,如興業,招行都有向小微發展的傾向。
五、小區銀行,直銷銀行,互聯網金融等屬於提前佈局,收穫的季節雖然尚未來到,但是前景可期。
現在銀行市值持續走低,正是出於對前景悲觀的看法以及市場資金上對熱點的追捧,一時三刻難以改變這種風格,但是堅守銀行股的無礙都是出於幾點:
一、確定性。經濟不崩盤銀行就不會崩盤,銀行整體業績在未來幾年內保持10%-20%的增長是大概率的事情。
二、足夠的安全邊際,銀行股低PE已經佔A股之首了,未來就算估值不提升,銀行自身的發展同樣可以給投資者每年帶來穩定的收益。
三、等待價值修復。銀行股總有一天價值會重新讓人看到,只是對部分人而言,這個等待過程太過煎熬。建議擺正心態,穩健的投資風格可以讓你在未來走得更遠。
投資既是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複雜就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及時瞭解所有有價值的信息,無法準確為企業估值,也無法預測市場的情緒。簡單在於,市場雖然是一個博弈的市場,你不能以自己之短博人之長。如同白雲之鄉 所說,投資其實就是做大概率的事情。瞭解企業的價值,相信管理層,剩下的就是等待給你回報的那一天。
還是那句老話吧,市場短期是一個天平,長期是稱重機,現在的銀行就那個最有份量的。
民生銀行的短板和潛力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5923427目前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正在你爭我趕,三者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接近,並且各具特色,民生銀行以小微貸款見長,興業銀行的同業有聲有色,招商銀行的低負債成本頗具優勢。
從三家銀行的三季報來分析其營業收入結構,能夠窺見一些信息,下圖為三家銀行的數據。
查看原图表中可看出:
(1)利息收入同比,民生銀行增速最快為23.2%,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為20.1%和12%,說明民生銀行的營收源頭利息收入增長最強勁。從中報來看,民生和興業主要靠同業的高速增長來提高利息收入。
(2)利息支出同比,民生銀行的利息支出增速高達42.4%,遠超利息收入的增速,造成淨利息收入只增長了5.7%,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利息支出增速和利息收入增速基本一致,所以兩者的淨利息收入增速和利息收入增速也基本一致。
(3)非息收入佔比,民生銀行最高為29.5%,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為21.4%和24.6%。
(4)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用該指標來表徵負債成本,民生銀行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最高為55.1%,同比增長了7.4個百分點,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比分別為54.3%和41.7%,同比變化較小。從中報看,民生和興業由於同業收入佔比高,所該項指標也高,另外是活期存款佔比小導致存款成本高。
民生銀行的短板:
負債端的高成本是民生銀行的短板,今年前三季度,特別是第三季度錢慌導致其利息支出大幅增長,所以三季報的利潤增速低於市場預期,相比而言,招商銀行的負債成本有顯著優勢。
深層次看,招商銀行的活期存款比例接近50%,個人客戶比例高,體現出零售銀行負債成本低的優勢,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個人客戶比例低,以致負債成本居高不下。民生銀行雖然利息收入增長強勁,但居高不下的負債成本導致淨利息收入增長乏力。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個人客戶佔比小的銀行其負債成本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如何應對是決定未來能否持續增長的關鍵。
民生銀行的潛力:
(1)資產端確立優勢。民生銀行的小微貸款初步建立了競爭優勢,從近2年個人貸款利息收入的強勁增長可以看出端倪。三季度末,小微客戶客戶約170萬戶,小微貸款餘額4049億元,這些高收益的貸款為利息收入的強勁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另外,民營企業和高端客戶的客戶定位也符合市場規律,並有效規避國有企業產能過剩的壞賬風險。
(2)負債端的變革希望。估計在6月錢慌之後,民生銀行管理層看到了負債端短板帶來的窘境,痛定思痛,快速推出小區銀行戰略,希望彌補負債端的短板。若小區銀行一旦成功,將使得個人客戶比例和活期存款比例大幅增長,負債端成本將會顯著降低,再結合資產端的優勢,兩頭貫通,類似於富國銀行,前景不可限量。
民生銀行去槓桿化 處鏡如初
http://xueqiu.com/9226205191/25911054民生銀行今晚公佈三季報,營業收入860億元,比預計的912億元少52億元,同比增長10.7%,淨利潤333億元,比預計的355億元少22億元,同比增長15.6%,自2012年第四季度起,連續四個季度主要指標均不達預期,此次則突破了預期的下端,是一份遠不達預期的季報。
民生銀行季報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淨息差繼續縮小。前三季度淨息差由中報的2.41%下降到2.38%,顯然3季度仍然在沉淪,這是不達預期的主要原因,顯然在預計時對錢荒的滯後影響預計不足。二是不良生成沒有放緩,對比3季度提取的19.5億元撥備,以及撥備餘額由中報的370下降到350億元的事實,可以估計本季核銷約40億元,加上不良貸款餘額由115.54億元增加到119.38億元,增加3.84億元,可以估計本季度實際增加不良貸款約44億元。用同一口徑推理,可得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貸款約80億元,增長76.8%,這在上市公司中是一個較高的增長幅度。三是業務管理費提取不足。前三季提取業務管理費264億元,同比增長6.6%,在目前各項業務加大擴張的情況下,第四季度業務管理費提取壓力仍不小。
民生銀行季報較為出色的地方體現在:一是個人存貸款穩步增長。期末個人存款達到5188億元,環比中期增加334億元,增長6.4%,比年初的3938億元增長31.7%,這是一個相當迅速的增長,同時小微貸款達到4049億元,環比增長3.3%,比年初增長27.8%,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二是手續費淨收入仍呈高速增長勢頭。前三季度手續費淨收入達到230億元,同比增長47%。三是其他收入恢復增長。第三季度投資收入實現較大額度的淨收入,同時彙總損益淨損失縮窄。四是去槓桿化初步完成。在摔賣非標、降低槓桿的過程中,民生經營的總資產環比下降2.84%,核心一級資產充足率一二三季度分別為7.8%、7.86%、8.18%,如果年底到明年初轉債陸續轉股,此項指標可望繼續提高。五是股東人數繼續減少。3月底、6月底、9月底股東人數分別為70萬人、63萬人、60萬人,這與其他銀行股(包括興業銀行在內)股東人數反彈上升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綜合來看,民生銀行儘管在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充分暴露了其流動性管理經驗缺乏、對風險預計不足等問題,各項財務指標不斷往下走,但沒有偏離其戰略發展方向,其核心經營理念仍在堅持中不斷完善,經過業務的重新調整,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不斷加速的的形勢下,民生銀行的優勢仍有望重新確立。
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2m7.html 昨晚瀏覽了三個公司的季報,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很有意思,三家公司公告的業績都不及市場預期。
我最關心的是民生銀行,我持有民生銀行,民生A股和H股都有,加起來比我持有的興業銀行A股還多,除了這兩隻股票,我還持有中國平安和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是9月底賣出招商銀行換的。嗯,原來說過我的持股情況,只是這次換股沒有提及。我發現,在網上曬自己的持股情況和買賣操作很時髦,以前我也幹過這種事情(今天還在干,呵呵),但我又發現,這樣做對我來說不合適,會影響我對標的物的看法,也容易誤導別人,所以,以後我會儘量不去幹這種事。
民生銀行三季報不及預期,讓人有些納悶。這個結果在最近的股價上已經有了反應,從最近的股價看,別的銀行股「龍抬頭」了,民生銀行總是抬不起來,猜也能猜到季報可能不及預期。我看了一下季報,是第三季度利息支出偏大造成的,至少比正常狀態大了10來個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是6月底開始的「錢慌」造成的?季報中提到了利差收窄,感覺還是籠統了一點。我以為,除了突然的利息支出偏大,對於民生銀行來說,別的都不是什麼問題。嗯,但願民生銀行業績不及預期是臨時原因造成。
2012年1月,我跟Y聊起蘇寧,告訴Y如果想買股票的話,買點銀行股,還可以買點蘇寧。Y照我說的辦,那是蘇寧大跌之後,Y買的價錢是8塊多,之後漲了,Y沒賣,然後又跌,Y在2012年8月6塊多的價格補倉,成本攤到7塊錢,沒想到今年6月跌到4.56元。我感覺很內疚,要知道,我自己沒有買,要是我也買了,心裡還平衡點。Y倒是不急不慌,一直拿著,在11塊多賣掉。好在沒有讓Y賠錢,不過,從這件事情得出一個經驗教訓,推薦股票這種事情不能做。
2012年初的時候,我對蘇寧還是有些好感的,當時我在做房地產顧問,代理的項目就引進了蘇寧電器。我們引進的蘇寧開業後,效果不好,蘇寧的管理方總說賣場做熱需要一個過程,我不太認同,那時候整天在蘇寧逛,我發現這家公司的管理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具體就不多說。當然,蘇寧遇到的主要問題還是來自互聯網的衝擊,張近東這幾年一直在努力調整,把公司名稱也改了,但效果不明顯,也許出效果還需要一個過程吧。最近蘇寧好消息不斷,真的很「巧」,股價一飛衝天,然後進入調整,感覺撐不住了,就有好消息出來。我實在弄不明白,收購PPTV有什麼好處,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反正,這種股票我暫時還不想去碰。
至於中聯重科,我實在沒有研究,只是覺得抓陳永洲的時間似乎很「巧」,趕在利潤下滑的季報公佈前,要是季報公佈之後再抓,會是什麼結果呢?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民生銀行董事會中一些大佬們創辦中民投的事項? top_gun888
http://xueqiu.com/4439117448/28870482很多人看好民生、願意長期當民生股東,看中的是什麼?一是民生銀行銳意進取的民營機制,二是過往一直還很不錯的經營和發展業績,三是民生董事會相互制約的股權結構。最後這點尤其重要。
現在,發生了董董和一撥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重大事項。該中民投是否總理批准的其實小股東根本就沒必要關心,小股東應該關心的是,董董和一撥權重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行為是否得到了民生董事會的授權?如果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授權,那麼董董和這幾個大佬就只是個人行為,這在組織行為上就可以定義為非組織行為,屬於民生銀行內個別小集團的私自行動!
舉個例子,某省的一把手,黨委書記,沒有得到上級的批准和授權(在民生銀行此例就相當於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批准和授權),就擅自到外面去兼職擔當一個由民營大佬們組成的新經濟實體的董事會董事長,這在黨紀和行政上都屬於非法和違規行為,而董董的行為就是這樣,違背了其作為民生銀行董事長的責任和宗旨。
董董現在甚至到處忽悠大佬們加盟中民投,忽悠三年能回本,以後是干賺的。。。。。但這和民生銀行有什麼關係?是民生銀行的業務嗎?這根本就是兩碼事!我想請問諸位,這對民生銀行股東是正常的和好事嗎?如果你作為民生銀行的小股東, 你願意怎麼看待這件事?
我的觀點是,中民投和民生銀行完全是兩個商業實體,中民投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些是民生銀行的權重董事,這些董事當然有權力對其他經濟實體進行投資和經營,而董文標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拿著民生銀行的全職工資這麼幹,在沒有得到民生董事會授權的情況另拉隊伍另立山頭,就是不務正業!
興業,浦發,招商,民生,平安,茅台(註:點這些股票名無任何含義,只是為了俺滴帖子能在其版面出現哈)
希望董文標成為民生銀行股東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f67e.html 這幾天,民生銀行的小股東在議論董文標、史玉柱等人成立的中國民生投資有限公司,看得出都有些不安。史玉柱最先在微博中爆出這件事,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把這條微博給刪了,這一舉動讓我們民生銀行小股東更不安。
中國的上市銀行缺錢是普遍現象,可在資本市場再圈錢又怕市場承受不了,所以監管層開啟了優先股。我一直納悶,既然缺錢,上市銀行的高管年薪動不動就是三五百萬元,為什麼他們不去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呢?當然,他們那點錢對於銀行這種巨無霸來說不值一提,他們可能也不願買,呵呵,他們寧願用親戚朋友的名義買,想賣的時候方便點。可董事會應該逼他們買呀,年薪中切除一塊發股票,而不是給現金,對公司一定好處大大的,而且有現成的做法可以借鑑,萬科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說深一點,民生銀行小股東的不安是因為對民生銀行的代理人制度不踏實。上市公司有兩種:一種是有控制人的公司,控制人自己或他指定的人擔任董事長,這個董事長自然不會亂來(如果亂來,也不能怪他們,要怪應該怪監管不力),他要對自己的家業或自己的老闆負責;另一種是沒有控制人的公司,股權相對分散,職業經理人在實際控制公司,這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監督和激勵機制,不然,除非職業經理人道德水平很高,不然他們就可能去鑽空子,做些有損上市公司的事情。
中國有許多職業經理人控制的公司,華為和萬科是典型(萬科其實是有控制人的)。華為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它的小小股東任正非,萬科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王石。王石曾經也沒有萬科的股票,後來萬科實行了股權激勵,他成了萬科的小小股東。任和王持有自己公司股票,自己的財產一大半都在股票上,至少讓其他股東踏實點,感覺他們對自己服務的企業並無二心。希望董文標學學任和王,成為民生銀行的股東。
當然,我反對借完善代理人制度,搞MBO,實際做的卻是損害小股東利益的事。
再聊民生銀行「小區金融」的護城河 護城河
http://xueqiu.com/5480875446/29865071民生銀行有數千家小區金融圈,在這些圈子內:
1、對生意好的商戶,可以幫助其複製擴展,迅速做大做強;
2、對生意不好的商戶,可以幫助其學習圈子內眾多成功的、加盟成功的,找到自己的差異化;
3、對每個小區圈內的全部商戶,可以建議合作組織,避免同質化,發展差異化;
4、對於小區居民,可以享受周邊商戶的特惠,因為小區居民是這些商戶的真正重複性消費者,是自己家裡人;
5、民生銀行還有大量小微企業資源,可以實現其小微企業客戶的互助;
6、民生銀行通過數千乃至上萬家小區金融網點,把每個小區及其周邊分散的消費者聚合起來,對於構建小區商戶的良好生態,和為小區儲戶爭取更多優惠,都能獲得一定主導權;
7、飯店、旅館、理髮店、洗衣店、面包店等等這些服務性商戶,是阿里這樣的電商所不涵蓋的,所以不怕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其數據是民生銀行經營的藍海。
8、小區商戶和小區居民之間的消費服務,有著天然的、基於地利優勢的排他性和難以替代性,所以有特色的小區商戶可以成為好生意。而民生銀行的小區金融通過借助、優化和幫助發展等形式,成為商戶和居民的密不可分的夥伴,從而形成護城河、成為好生意。
——民生銀行通過這些,既可以使每個小區商戶提高經營利潤,又能使每個小區儲戶得到消費實惠。整體小區金融圈子一旦圈定並構建成功,就能形成排他性,形成護城河。
民生銀行回應客戶巨款蒸發:並非該行理財產品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04853.html對於《第一財經日報》報導《
理財產品「變臉」 客戶近八千萬元蒸發》一事,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回應稱,該行理財產品均有嚴格的銷售流程,盧春明等人所述項目並非該行理財產品。(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昨日晚間,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在大楚網報料台上發佈情況說明稱,盧春明等人是以個人存單質押給民生銀行,為湖北永福投資有限公司在該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提供全額質押擔保,該業務中除存單質押合同外,民生銀行未與出質人簽訂任何其他合同。
聲明稱,正在與相關當事人進行溝通,全方位瞭解核實有關情況,釐清相關責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013年11月,民生銀行武漢分行武昌支行客戶經理韓楓向盧春明推薦了一款高端投資理財產品,投資年化收益可達11.08%。
盧春明回憶,韓楓強調,該理財產品不僅經過民生銀行層層審查,項目客戶還在該行有封閉回款賬戶監管,並在民生銀行開立了活期保證金做質押,還款保障上了「雙保險」,項目客戶還有房產門面等抵押物在民生銀行,「毫無風險」。
韓楓還拿出一堆空白的全套標準格式化合同文件讓盧春明及其妻子簽署。盧春明說,簽署過程中,客戶經理韓楓沒有就合同條款的內容向他作任何解釋、說明,亦未提示空白合同的風險及責任,只是翻到簽字的地方讓他簽名,「我自以為這只是銀行理財投資產品所需的標準格式化文件,也沒看懂,就簽字按手印了」。
像盧春明這樣辦理了上述理財產品的民生銀行客戶共13名,涉及資金7760萬元。但直至今年7月25日,這13名人才得知自己的錢被借給了一個名為「湖北永福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永福公司」)的單位,而該公司法人代表李晴攜款已失聯。
連日來,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的客戶們連續多次前往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討說法,但均被拒之門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聯繫上客戶經理韓楓,他僅表示「知道此事」,但拒絕接受記者的採訪。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武漢)律師吳良濤認為,首先,民生銀行讓客戶簽借款合同,這個已經不是理財產品了,而是直接融資;其次,客戶願意借款給永福公司,是基於永福找了擔保,永福公司以盧春明、郭曉鳴等13人在銀行開出的個人定期存款為100%保證金質押,這個質押是設定在民生銀行,因此民生銀行有鎖定存款的義務。但是,最終存單上無存款,民生銀行有審核管理不嚴的責任。此外,如果該存單質押是虛假的,那麼民生銀行推薦這個借款還有欺詐客戶之嫌。
評民生銀行員工持股計劃
坐關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2v8l5.html
民生銀行在A股上市公司里是一家很特別的企業:唯一的民營上市銀行,股權分散,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明顯強過幾家大股東。正因為如此,這次拿出來的員工持股計劃不如萬科和中國平安的方案,但終究還是不錯:二級市場股價基礎上打九折,但鎖定三年,還有,胃口不小,80億元不是小數,管理層是沖著幾年後要成為民生銀行最大股東來的。對於小股東來說,這是好事,不然,如現在這種治理結構,管理層短視,幾家大股東心懷叵測,民生銀行股價僵屍狀還會持續。
中國股市有幾個奇葩的現象:新股爆炒,監管手軟,上市公司高管拿著高薪卻不買自家公司股票……最近議論比較多的國企改革到頭來幹貨應該就是員工持股。相信藍籌股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銀行將紛紛效仿民生銀行定向增發的做法實現員工持股,而不是萬科和中國平安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的做法。
員工持股浪潮已經到來,這股浪潮與滬港通疊加,將夯實藍籌股的底部。
“金融新貴”安邦意外舉牌 民生銀行 “打開巨大想象空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40
金融業“新貴”——安邦集團繼去年天量大宗交易舉牌招商銀行後,再度舉牌上市銀行。
民生銀行12月1日晚間公告稱,截至11月28日,安邦保險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合計持有該行A股股票共計170203萬股,首次達到民生銀行總股本的5%,由民生銀行第六大股東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
按照港交所披露易數據,劉永好通過新希望集團等共持股近6.67%仍為第一大股東,但安邦在《簡式權益變動公告書》明確表示“擬於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
按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收盤價7.33元/股計,安邦共斥資近58.6億元進行增持。值得註意的是11月28日,民生銀行A股放量大漲,當日漲幅8.59%。但本周一民生銀行股價下跌1.91%,收於7.19元。
新財富銀行組第一名、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在報告中將民生銀行股票目標價上調至10.03 元,對應15 年1.2 倍PB,現價空間40%,給出增持評級。

邱冠華指出安邦保險舉牌民生銀行完全超市場預期,打開巨大想象空間(業務空間和股權空間)。
業務方面:參照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對平安銀行的存款(直接和間接)拉動就不難理解,作為一家總資產達到7000 億元的保險集團,安邦保險亦有望對民生銀行貢獻相當可觀的存款。除此以外,業務聯動、業務創新亦有望產生良好示範效應。
國泰君安還指出,安邦和舉牌民生還帶來了巨大的股權想象空間,綜合有七方面:
①民生銀行是唯一一家沒有真正控股股東的上市銀行;
②新浪財經2014 年11 月12 日報道安邦保險擬於2015 年啟動香港上市;
③安邦保險正在加速完善金控集團拼圖;
④保險公司資金實力雄厚;
⑤安邦謀求招商銀行董事會席位未如願;
⑥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只有微弱優勢;
⑦中民投與民生銀行高管淵源深厚。產生巨大想象空間:安邦、老股東、潛在股東將如何應對?
但是國泰君安也提示了風險所在,例如安保保險舉牌民生銀行被監管層強制叫停。
安邦集團作為保險業的“土豪”近年來大動作頻繁,根據安邦近幾年的布局,其打造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的目標恐怕是其大手筆購入銀行股的初衷。
成立於2011年6月28日的安邦保險,在2012年底時總資產規模達到5100億元。另據其官網最新數據,安邦保險目前總資產規模已達7000億元。縱觀安邦保險目前的版圖架構,包括了產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香港資產管理公司、保險銷售、保險經紀、成都農商銀行、邦銀金租、世紀證券。
如果說去年安邦保險還只是保險圈的一匹“黑馬”,經過先後舉牌招商銀行、金地集團、收購華爾道夫酒店和比利時FIDEA公司,如今的安邦保險集團已聲名大噪,成為金融圈的一匹“黑馬”。
公開資料顯示,安邦集團目前擁有財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銷售、保險經紀、銀行等多種業務,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集團。集團網絡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擁有3000多個網點、2000多萬客戶以及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除了對保險全牌照的布局,安邦保險對銀行、租賃、券商、信托的收購亦一城連著一城。
在大手筆收購的同時,安邦保險已在安排融資事宜。今年11月,有消息稱,安邦保險將最早於2015年啟動在香港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在20億美元,這是繼2012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之後,香港市場第二大保險公司的IPO。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