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科技 (00074) - 眾志成城 燕歸來
http://xueqiu.com/7889176837/29529868長城科技早於上年底提出私有化建議,當時自己評估過形勢,由於私有化作價折讓也不小,故覺得私有化成功的機會只是一半而已,當中最難過的一關是上星期五的表決,要不少於10%的H股股東反對才可以通過,過到這關其實私有化成功的機會已高唱入雲。
但很離奇的是,在上星期五股東大會通過所有有關私有化的特別動議之後,股價於昨日復牌反而大跌,令人莫名其妙。去到這階段,如果要否決私有化,需要接近40%的H股股東拒絕賣股予大股東才可以令私有化失敗,難度遠比上星期五的10%股東反對為高。
如果說上星期還存在基金大戶興風作浪的不明朗因素,那麼現在基本上即使是持有5%以上的3個大基金聯手,也無法阻止公司私有化,更何況是3個基金都在近期股價處於高位時增持不少,怎麼看都應該是看好私有化可以成功,賺取低風險的利潤,無理由是高價買入用作否決私有化之用,那如何向客戶交待?
目前最大的風險是於本星期五之前,大股東可以收到不少於60.4%的H股股東同意賣股,如果收不到此數目的股權的話,則達不到私有化的最低要求,私有化可能告吹;但要留意的是,大股東可以要求延長期限,令更多仍未決定賣股給他們的小股東有時間再賣股給他們,以便令大股東達到60.4%持股 (H股)的最低要求。 只要大股東肯延長這期限,基本上私有化是一定可以順利完成的,只要看看這兩天股價跌成交的股數,再加上於上星期五投票贊成的股份數目,已差不多可以達到60.4%的最低要求。60.4%的H股相當於約2.7億股,而上星期五投票贊成的股數有1.4億股,加上這兩日趁低買入博私有化成功的成交股數 (昨天6200萬股、今天已有2000萬股),已接近成功的邊緣,那大家覺得這私有化被否決的機會大嗎?
現在是與時間競賽,但只要大股東肯延長期限,那這兩天買入的小股東都有足夠時間指示證券行/銀行 辦理同意出售股份予大股東的指示,成事機會是極高的。我自己看不到會有超過40%的H股股東會反對此私有化,而且大股東用了半年來籌備私有化,無理由最後一刻才功虧一簣。
當然,凡事都要作最壞打算。現價買入長城科技最差的結果是在星期五限期前,大股東無法收集到60.4%的H股股東同意售股,而其也無意延長期限,則私有化將告吹,股價將即時大幅回落至2元邊,即公佈私有化之前的股價。
如想私有化成功的話,目前已持有股票但仍未賣股給大股東的,盡快詢問你的經紀,看看能否趕及星期五之前回覆同意售股予大股東;如果是昨天或今天買入的網友,也問問你的經紀看看能否酌情幫你處理,盡人事聽天命;如果是打算今天買入的,也請先問問那間證券行可以幫你趕及限期前回覆,就用那間幫到你的證券行。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也請留言告知那些證券行/銀行仍可以趕及限期前回覆。
這一刻大家起動吧,眾志成城為自己,一股都不能少!
美女總裁陳曉薇歸來: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36-1.html一直以來職業經理人和美女高管是陳曉薇的標籤,經歷那場魔獸易主風波後,陳曉薇離開網遊行業,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先後擔任橙天娛樂及澳電中國CEO。這兩家公司並非鎂光燈的寵兒,陳曉薇也愈發低調,幾乎遠離媒體視野。
當我們在央視新樓裡再次見到陳曉薇時,她的身份已轉變為創業者。粉紅色的POLO上衣及白色短褲,幾乎看不到歲月在她身上的痕跡,反而更加神采奕奕。
借助世界盃聚焦紅利及央視強大的播出平台,陳曉薇的創業團隊參與承製的多屏互動體育益智直播節目「5要贏」正在黃金時段播出,開播4場共計200萬人次通過APP參與直播答題,賺足流量和眼球。
相對於其他創業者,僅僅幾個月陳曉薇就獲得高起點,她將這總結為「幸運」。就像雷軍常說的那句「颱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陳曉薇認為自己「不過是一頭幸運的小豬」。
創業是一場殘酷的馬拉松,贏得開始並不意味著贏全程。陳曉薇也明白創業的不易,她並不認為取得多大成就,但創業這件事本身讓她興奮不已,她更享受的100%的全情投入以及喜怒哀樂的過程。
三朵金花
在互聯網清一色男性高管版圖中,曾經有過一道獨特風景線:巨人網絡總裁劉偉、盛大遊戲(6.64, 0.00, 0.00%)CEO李瑜以及九城總裁陳曉薇,她們被稱為網遊「三朵金花」,在充斥著金錢與指責的行業裡,她們依然保持著智慧、優雅與美麗。
被外界評價為知性的李瑜,雖然曾因網遊道德層面的問題感到糾結,但出於責任心依然在盛大遊戲服務5年,主導「風雲」、「18基金」等計劃的實施,推動盛大遊戲與迪斯尼達成戰略合作,並在2009年將盛大遊戲帶上納斯達克。
因為覺的「很累」,李瑜在盛大遊戲上市後選擇離職創業。2010年她和丈夫一起創辦「優談網」社區,目前定位為專注女性及母嬰的移動互聯網平台。
巨人網絡劉偉的職業軌跡,和史玉柱大起大落的職業人生相同。從1992年擔任珠海巨人集團秘書那天起,她跟隨史玉柱經歷過巨人大廈「倒塌」以及巨人網絡在紐交所上市的輝煌,被外界稱為任勞任怨的巾幗英雄。
在史玉柱選擇退休後,低調幹練的劉偉接過CEO職務,成為三朵金花中唯一一位仍然在網遊行業奮鬥的美女高管。
相較於李瑜和劉偉,陳曉薇則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她在九城任職期間,發生魔獸易主這樣震動行業的新聞,混論的指責、玩家的不滿把陳曉薇推到輿論中心。
一向對外表有高要求的陳曉薇,那段時間出席公眾場合依然保持一貫的優雅美麗,但是卻面露疲憊。在與丁磊那場著名「口水戰」中,陳曉薇言辭激動並且眼帶淚花,讓外界感受到這個柔弱女子的堅強與無奈。
對於在九城那兩年,陳曉薇最大的體會和收穫是「領略到驚心動魄的商業利益爭奪以及怎樣去平衡」。
雖然僅僅過去幾年,但這些對現在的互聯網行業來說已是「陳年舊事」。陳曉薇現在也不願多談過去的經歷,但強調當時所在的位置給了她不一樣的學習空間,無論是對九城、橙天娛樂還是澳電,她都抱著一顆感恩的心。
如今因為工作陳曉薇常年居在北京,和上海曾經共同奮鬥的兩朵金花聯繫不算多,但每當看到媒體關於她們的報導,陳曉薇都感到非常驕傲:「作為職場女性她們做的比我好。」
職業經理人
看上去女人味十足的陳曉薇其實是一個地道的理工生:15歲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19歲赴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從事分子遺傳研究,後轉學至匹茲堡大學並獲得分子遺傳及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後在舊金山加州大學從事人類遺傳學博士後研究。
陳曉薇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這點毋庸置疑。但她並沒有選擇生物科學這樣一條道路。1996年陳曉薇放棄博士後研究,回到北京加入央視,從一個外語記者一直做到擁有自己欄目的主持人,第一次轉變人生方向。
在後來5年的主持人生涯中,她主持過包括香港回歸、澳門回國、國慶五十週年大慶等活動的中英文直播,採訪過無數如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前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和雅虎公司創始人之一楊致遠這樣的政界要人。
不過很快陳曉薇開啟了人生第二次轉向:結束央視工作後她回到美國,2003年加入麥肯錫總部工作。之前是做科學做媒體,在麥肯錫陳曉薇學會用商業思維去做事,她提供諮詢的範圍包括成長戰略、全球戰略及企業價值評估等等。
隨後陳曉薇正式開始其長達近10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2005年6月加入中華網,很快她的業績被外界認可。2008年九城創始人朱駿邀請她加入,2010年合約期滿後,陳曉薇用「九城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我作為職業經理人完成使命」表述離開。
離開九城的陳曉薇告別網遊行業,於2010年應邀出任橙天娛樂CEO,這是一家擁有線下院線並涉足影視製作、藝人經紀的公司。一年後陳曉薇跳槽至澳洲電訊出任中國區CEO,幫助澳電打理投資等業務。
在澳電服務兩年以後,陳曉薇結束了職業經理人生涯,拾起了10多年前就在心底萌芽的夢想——創業。她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為理念於今年2月創辦「北京眾樂多屏互動文化傳媒公司」,希望通過遊戲實現多屏互動。
對於過往的職業經理人經歷,陳曉薇認為很難分開單獨評價,她比喻就像一個小孩長大一樣,很難說是兩歲時重要還是四歲時重要,但總體來說是一段寶貴經驗的積累和學習。
尤其當她創業以後,更加能夠體會以前老闆如朱駿等人創業的不易、以及他們在做不同決策時的心情。「當我自己開始創業的時候,對之前工作過的公司感恩心只會越來越重。」
感性創業者
其實早在央視做主持人時,陳曉薇就動了創業的念頭,她非常想成立一家內容製作公司。那是2000年-2003年前後,王長田、李靜等人也看到了這樣的市場機會,只不過他們付之行動,現在光線傳媒及東方風行都已經是非常成功的公司。
一直到離開央視,陳曉薇依然牽掛創業,由於家庭原因她不得不回到美國。加盟麥肯錫時她依然做媒體行業諮詢,離開時心中依然惦記創業。
當時中華網董事長找到陳曉薇,問她願不願意幫忙管理中華網,同時承諾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陳曉薇答應了。接下來她的人生軌跡一直在職業經理人角色上,但在新媒體行業創業的想法從來沒有斷過。
這幾年從網遊到娛樂媒體再到投資,陳曉薇在不同領域積累經驗,她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她可以重拾夢想。
其實當朋友聽聞陳曉薇要創業,不讚成的聲音居多:創業實在太辛苦了,一個女人實在不必讓那麼操勞和折騰。而且無論在中華網還是澳電,投資都是陳曉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建議她去做投資。
在陳曉薇離告別職業經理人生涯的那段時間,她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個性更適合創業而不是投資。
「投資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很多事情,而我的天性願意相信每件事情都會成,而且願意為之付出100%的努力。所以像我這樣個性的人還是應該把這些能量、這些精力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哪怕是很細微的事情。」
當然對於創業這件事,陳曉薇也發過怵。有天晚上陳曉薇給李瑜發短信,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多才有回覆。陳曉薇回覆說「你起這麼早啊」,結果她的這位閨蜜回覆「我正在回家路上」,這是李瑜創業的初期。
在陳曉薇決定創業前,她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創業的文章,比如寫特斯拉創始人ElonMusk那篇《創業成功是場九死一生的堅持》。陳曉薇被文章煽動的激情弄的熱血沸騰,當她開始創業時發現,這個生存比例被嚴重誇大,每天都隨時有小細節能讓創業死掉,但好在創業能夠不斷進行修復。
「從經典意義上來說,我不是一個好創業者,因為我太感性了。但又從那種意義上來說,我是特別投入,就是我會把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後一點一滴的精力都投入進去。」陳曉薇說。
壓力這兩個字對於陳曉薇來說完全不算什麼,長期職業經理人的經歷,尤其是九城那段簡單時光,讓她足夠輕鬆化解這兩個字。對於閒不住的陳曉薇而言,沒有壓力反而會讓她枯萎。
相比大部分每天只睡4、5個小時的創業者,陳曉薇保持著每天45分鐘運動和7小時睡眠,看上去太滋潤了,她並不否認這一點。在她的價值觀裡,只有活的滋潤才能幹的滋潤。「不管做什麼事情,我都有做第一件事情的新鮮勁和做最後一件事情的認真勁。」
陳曉薇的這種性格和命運有關:她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心臟病,如果不開刀活不過20歲,當時全家都為這件事做好準備,陳曉薇從小也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不過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曉薇,在她14歲那年心臟病奇蹟般自動痊癒。「我不知道幸運會不會用完,所以一直抱有感恩的心情,活下來每天對我都是一場驚喜。」
陳曉薇說,在創業初期她還想用成功來證明自己,但在創業一段時間後,創業這件事情本身帶來的滿足感已超越成功本身:
「到今天我覺得不成功也沒什麼,不掙錢也沒什麼,甚至覺得要是有個主題公園,讓交錢體驗一把創業,我真的會去。因為那種生生死死、喜怒哀樂的經歷,和坐過山車一樣刺激。」
風口的小豬
由陳曉薇投資創立的眾樂公司成立於今年2月,但在大半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這家公司的定位是實現跨屏的遊戲娛樂,目前有十幾個員工。
陳曉薇一直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APP和內容之間沒有界限,她想做的事情就是把他們融合起來,比如APP和電視節目等等。
眾樂策劃創意並承製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現在由中視傳媒旗下中視體育投資的「5要贏」。這是一個借助世界盃概念探索「台網融合」的互動直播節目,每個比賽日的黃金時段直播,用戶可以通過APP實時參與競猜,高分觀眾可晉級為電視選手,觀眾答對率決定電視選手得分。
眾樂就是這款「5要贏」APP的承製方。陳曉薇坦言台網融合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技術上也沒有太大難度,最難的是實現多屏真正互動的操作上,這取決於運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為了做這檔節目,眾樂、央視體育頻道和中視體育共同參與的員工達到上百人。陳曉薇的官方角色是製片人,她認為自己的角色更多是策劃人,構想好創意並推動執行、有時具體到細小的執行環節。
借助世界盃巨大的人氣,5要贏節目開播前就獲得過億元廣告收入,項目本身已經盈利。官方數據顯示,5要硬APP互動量每期節目之內已穩定在50萬人次左右,APP實際下載量預計超過200萬,5要贏節目收視率在同期欄目中排名第一。
或許對於視頻網站來說,5要贏APP的數據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這卻是一個重要信號,央視開始主動探索移動互聯網與電視節目的融合,此前視頻網站一直在努力推動這件事,但受限直播等政策進展並不盡如人意。
雖然憑藉央視工作的經驗及遊戲領域的人脈,陳曉薇在這個項目上獲得創業小成的,但她也不得不面對這款APP的後續生命力問題:世界盃結束後,積累了大量用戶的5要贏APP何去何從?
陳曉薇坦言央視領導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她表示團隊正在內部就此做方案及匯報,將會有一系列計劃延續這款APP和節目,但目前不太方便對外披露細節。
不過創業的甜頭讓陳曉薇堅定方向,未來要做的全是這些:把電視內容和APP結合起來的娛樂產品。
「電視的造星及影響力,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品無法比擬的。對於電視台來說,他們可以通過APP分析收視習慣。我們產品的宗旨是,把觀眾變為用戶,把用戶變為明星。」陳曉薇說。
可是長期捆綁央視節目,會不會沒有話語權淪為附屬品?陳曉薇回答的很輕鬆:「我們不需要話語權,我們就是很實在,做附屬產品也很好,為電視台節目提供內容平台服務,雖然不是什麼大的創新,但是會對產業做出一些改變。」
陳曉薇坦言,世界盃就是雷軍常說的能把豬吹起來的颱風,而眾樂剛好在颱風口上做了一隻「非常幸運的小豬」,但是颱風過後,小豬還得自己在地上跑,這也是接下來眾樂要面臨的挑戰。
「我並不覺得取得多大成功,只是想每天做的事情比昨天再多一點、再好一點。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我真心實意相信這幾句話,只要勤奮老天爺總會給你回報,不是現在就是將來。」陳曉薇說。
光伏業歸來:全球太陽能面板將面臨八年來首次短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29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光伏產業正面臨著迫在眉睫的全球性太陽能面板短缺,這將一舉扭轉全球產能過剩引發的長達兩年的產業萎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此前,太陽能面板供給過剩推動價格持續走低,令太陽能發電變得更具競爭力,並吸引投資者進入太陽能發電市場。不過,這也令很多商家陷入破產倒閉困境,投資資金在產業大門外猶豫不決地徘徊。
不過,這種局勢目前將發生逆轉。彭博新聞社報道稱,預計太陽能面板需求今年將增加29%左右,該行業將迎來2006年以來的第一個缺口。
能源咨詢公司美國IHS太陽能產業分析師Stefan de Haan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電池和模塊組件過剩的情況已不複存在。現在已經沒有大規模產能過剩了。
挪威光伏面板制造商 REC Solar ASA高級副總裁Luc Grare表示,如果只考慮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生產活躍的大型工廠”,市場供需“幾乎不相上下”。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網站報道,即將到來的供應短缺顯示太陽能產業正迅速擴張。該行業今年的全球光電裝機量可能多達52吉瓦(gigawatts),明年的裝機量可能為61吉瓦,較五年前的需求量超過7倍。而2013年的裝機量總計為40吉瓦。
據Stefan de Haan預計,剔除過時或已被廢棄的生產線,行業產能約為59吉瓦。而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目前太陽能面板產業約有70吉瓦的產能。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無利可圖的老舊設施。供需平衡要比上述數字還要緊張。
一些企業正進一步擴張生產。Canadian Solar首席執行官Shawn Qu認為,太陽能產業是周期性行業,目前正接近行業拐點。他的企業也在擴產。位於美國加州的San Jose太陽能面板工廠正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7月,該公司還宣布將設立新的生產工廠,預計新工廠將於2017年投入使用。
王者歸來!Bloomberg將重新執掌彭博帝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38
本文載於《紐約時報》,華爾街見聞網站整理,略有刪節。
在從政十多年之後,Michael Bloomberg決定重新執掌他一手打造的彭博帝國。
Bloomberg本周三晚間告訴彭博的多位高管,他多年的好友、公司現任CEO Danniel Doctoroff將於今年年底離開公司,然後他本人將接管公司。
Bloomberg目前仍擁有彭博88%的股份,他此前一直表示自己無意於全職管理公司。今年1月份他離任紐約市長時,曾稱他人生剩下的時間就是做做慈善,把他328億美元的財富回饋給社會。
不過近幾個月,他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彭博在萊克星頓大道的總部,而且一待就是六、七個小時。他開始參與公司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決策。
56歲的現任CEO Doctoroff對於領導權的轉移非常失落,他兩周前向Bloomberg提出辭呈。盡管Bloomberg極力挽留,但他依然堅持離開。
Doctoroff如今依然是Bloomberg的好友,他將加入Bloomberg基金會的董事會。在上東區的一家咖啡廳里,他對於辭職是這麽解釋的:“當Mike決定花一些時間在公司里,然後時間越來越久的時候,事情顯然就變了。我的工作已經和過去六年里不同了。如今這已經是他的工作——他希望參與進來。他在所有事情上都不征詢我的意見。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了。”
不過,坐在他旁邊的Bloomberg卻不這麽認為:“計劃本來不是這樣的。這是他的主意,如果要我說,他本應該留下。”
Bloomberg表示,他再次“愛上了”自己1981年創立的彭博公司。不過,他表示自己本沒有打算擔任CEO。“我討厭頭銜,”他說。他打算在未來繼續經營公司。但如果他的興趣點轉移了,他可能會再雇一個新的CEO。
不管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他們均表示對於領導權上並不存在鬥爭。Bloomberg說:“媒體總喜歡報道鬥爭,但這里沒有鬥爭。”
Moctoroff笑稱:“在這個公司里,Mike就是神,他創造了這一切。他留下‘十誡’後就離開了。然後他又回來了。你要知道,當神回來的時候,情況會變得不一樣。”
如今,Bloomberg接手的彭博要比他十年前離開時要大得多,也強得多,但同時他面臨著很多挑戰。
Doctoroff在金融危機爆發前6個月時加入彭博,在他的帶領下,彭博終端的銷售量從每年27.3萬增加值32.1萬臺。彭博的年收入從54億美元增加至90億美元。期間,許多新聞機構都風雨飄搖,但彭博卻新增了500名記者和編輯。
不過,如今公司的增速開始放緩,尤其是在海外。其新聞部門去年因為“泄密門”而備受業界指責,而且彭博對於中國領導人腐敗的負面報道也讓其在發展中國市場時受到限制。
在彭博媒體集團領導人Winkler和Justin B.Smith的帶領下,彭博的新聞部門正在試著將影響力擴大至華爾街以外。
下個月,彭博將推出“彭博政治”,該公司將在電視、網絡視頻、紙媒、廣播和彭博終端上全方位打造這一品牌。為了進軍政治新聞報道,彭博新近引入了John Heilemann和Mark Halperin等名記。
Bloomberg還在極力打造“彭博觀點”,該項目從2011年開始,主要由諸位名記發布自己的觀點。
Bloomberg表示,他不希望公司在他的領導下改變現有方向。“我們的計劃就是把原來的計劃推進下去。”他對Doctoroff任期內主導的招聘工作非常贊賞。
Bloomberg說回到公司讓他覺得精力充沛,而且這並不會影響到他的基金會的運作。“(基金會)沒什麽可以做的,基金由Patti Harris運作。我們已經設定好了規則,他們只要執行就可以了。然而在彭博,總是有很多事情等著去做。時刻都要做出決定。都是些新項目。”
彭博歸來 市場格局已經完全不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81
當一個公司的創始人返回已經離開的公司,通常是為了拯救處於危機的公司。(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前紐約市市長Michael Bloomberg回到彭博卻不是因為這家媒體公司處在危機中。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彭博鞏固了其作為金融信息提供商的主導地位,收入和用戶都大幅上升。
不過,Bloomberg返回彭博依然存在挑戰。市場競爭不斷加強,而彭博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日益緊張。而這正是公司的核心客戶群。
現在,彭博終端的用戶達到32.1萬。這些用戶每年支付2萬美元獲得一系列金融信息。終端業務今年預計將產生90億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數據公司。
雖然彭博在過去5年平均年增長近6%,控制了32%的金融數據市場,該公司面臨著幾個挑戰。技術進步讓小公司(FactSet和Markit)更容易向彭博等金融數據巨頭發起挑戰。
此外,一些美國銀行近年來削減了他們訂閱的終端數量。Bloomberg正將新興市場作為重點,維持其增長。公司還擴大終端以外的業務,以應對銀行業務的下滑。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分析師Doug Taylor表示,
Bloomberg離開時,90%的收入來自於終端業務。現在,終端訂閱的下滑使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業務方向。
大銀行近年來越來越擔心,彭博正在通過收集大量的交易、定價數據,蠶食它們的領土。
一些華爾街公司正在尋找其他溝通的方式,以避免在彭博平臺透露敏感信息。
新股短評 - 神州租車 (00699) 燕歸來
來源: http://xueqiu.com/7889176837/31447623
$神州租車(00699)$新股短評 - 神州租車 (00699)
對於新股神州租車,坊間的看法是頗為分歧,有不少人覺得這是一個"燒銀紙"的行業,盈利能力一般而已,加上上市估值太貴,短線投機價值不高;我自己看法是相反,此股目前已在行業內占據了極佳的位置,公司的前景可謂與行業的前景及發展掛鉤;只要行業具發展前景,則此股的中長線投資價值也存在。雖然如此,對炒新股的投資者而言,重點關註的始終還是短線的投機價值。
那此股具短線投機價值嗎?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如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此股鮮有"財演"公開推介,而且公司公開招股也算低調,並不見太多的宣傳;此外每手的認購金額高達8500元,以一手認購金額而言,應該是近年來數一數二最貴的,也因為此高門檻、低調招股、昂貴估值等三大因素,相信會有效地令散戶認購人數減少,情況與去年的低調招股、每手認購金額接近7千元的海螺創業很類似,只差在海螺創業的估值較便宜而已。
新股上市一般都是希望公開發售有多些投資者認購,營造良好氣氛,但為何神州租車的做法令人覺得它並不想有太多散戶認購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次IPO是10%新股(即4264萬股) 供公開認購、90%新股 (即3.837億股)為國際配售,而且保薦人有權超額配售15%的新股(約6400萬股) ,以此計算,如果公開發售超額倍數低於10倍的話,則國際配售的股份無需撥回至公開發售,也即是說總共有約4.477億股可以作為國際配售分配之用;如果很不幸地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過100倍的話,則約1.7億股新股將由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令國際配售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剩下約2.777億股。
神州租車這次IPO共有5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1.3億美元的新股;另外上市前的第三大股東美國同業HERTZ將會再認購3千萬美元的新股,即是說HERTZ連同5位基石投資者將斥資1.6億美元(即約12.4億港元)去循國際配售認購新股;假設新股以上限8.5元定價,則分配給他們的新股數目將達1.46億股,也令國際配售實際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只余下1.317億股(假設公開認購超額100倍進行回撥) 至3億股 (如果沒有回撥)。截至今天香港只是9間券商的孖展認購已錄得20倍的超額認購,大家覺得最終超額100倍的機會大嗎? 再者,我們現在是假設以最高位定價,但如果不是最高位定價的話,則實際上國際配售余下可供分配的新股數目會更少,也令認購的機構投資者大部份只能獲分配少量新股,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倉位需求。
為什麽機構投資者會對此股有特別大的需求?因為這是首只在香港上市的租車股,其所處的是一個滲透率仍處於極低水平的國家、一個未來數年仍會高速發展的行業,再加上本身是極高市佔率的行業龍頭,更重要的是比其它競爭對手更早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去擴大戰果,這種具成長性的股票不正是很多機構投資者的至愛嗎?
有網友問到此股市值200億元,要升也不容易吧?雖然是200億市值,但實際流通市值是多少?四大主要股東包括聯想控股、創辦人陸先生、華平投資及HERTZ不只在上市時沒有減持一分一毫,更承諾與5位基石投資者一樣,定下半年的禁售期,即是說神州租車上市後的流通市值最多只有約30億元或3.45億股,這流通量對於一只基金股而言,只是一個很低的數量。
另外,很多人都有同一疑問:公司前三年連年虧損,但今年上半年突然轉虧為盈,會否帳目"造假"?我相信公司為了上市,或多或少利用一些會計手法去粉飾帳目肯定是存在的,但不至於造假。公司並不是一般的民企,大股東是聯想控股,公信力不至如此之低吧?再者,公司之前連續三年的虧損可以解讀為犧牲盈利去擴大市佔率、去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去提升品牌價值;大家不妨做做功課,看看招股書查找公司在行業的市佔率是多少、查查公司的回頭客是多是少;當公司的市佔率去到某一高水平後,自然會將經營策略轉移至改善盈利能力,則盈利獲得大幅提升不是理所當然嗎?朋友告知,神車租車近年大幅加價,但基於其完善的營運網絡及龐大的車隊比同業優勝,即使加價仍是要繼續光顧,大家不妨查看招股書,看看今年上半年汽車租賃業務的毛利率以至日均車租等數據是否與我朋友所述吻合。
神州租車還有一有利的因素是其擁有大量的車牌及汽車租賃營業執照,對於維持市佔率及行業龍頭地位非常有利。眾所皆知,國內目前很多一線城市由於塞車問題,故對新車上牌設定規限, 也代表著對競爭者的擴張設下無形的障礙或進入堡壘。
估值方面,以招股價上限計算,今年預期市盈率約35倍,並不便宜,唯券商預期明年盈利將增長超過1倍,令2015年預期市盈率低至16.5倍;基於可預期的盈利高增長及行業龍頭兼首間上市的公司,相信即使今年度估值升至40倍市盈率也有很多機構投資者有興趣買入。
因為上述的原因,自己將會認購此股,目標是上市後短期內有15-20%的升幅。
“債王”格羅斯歸來:美聯儲加息最多至2% 不會出現明顯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99
9月末剛剛離開PIMCO的“債王”格羅斯周四(10月9日)發表了加入Janus基金公司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他將管理Janus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
在講話後,格羅斯還將發布加入Janus後的首份策略報告,題目是“仍然活著”(staying alive)。

(格羅斯與Janus CEO Dick Weil)

(格羅斯右眼下貼了個“創可貼”)
以下是格羅斯的講話要點:
對於離開PIMCO加入Janus
格羅斯對Janus和PIMCO的客戶感到“同情”,因為這些客戶的資產組合在過去數周內受到了一些幹擾。
選擇Janus是因為這種關系能讓他更有效、更簡單地管理資金。格羅斯說,他已經厭倦了在PIMCO時不得不承擔的一些行政責任。
談到初到Janus和剛建立PIMCO時的對比,格羅斯說:“我認為就像James Bond說得‘人只活兩次(You only live twice)。’”
格羅斯談全球經濟
IMF確認了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在放緩。
“世界上除了美國,都或多或少進入了增長放緩的模式。”格羅斯說,全球經濟正遭遇“總需求缺乏”的問題。總體來說,人們現在能買的東西已經不如過去能買的多。
在總需求減少的背後,是一系列結構性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格羅斯表示,世界上的債務太多了,而全球人口卻在變老。尤其是那些在“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們。
增長放緩對金融市場意味著什麽?
格羅斯說:“增長放緩通常都不是好事。”但全球央行采取的行動幫助全球經濟避免了崩潰。
格羅斯說,降息幫助了股市和房地產。
“利率降到0%也有問題。”格羅斯說,這會扭曲資本主義,使其不可持續。
“我們看到央行想要糾正這些市場扭曲現象。我認為,最終,金融市場上,0.25%的政策利率如何變化對於所有資產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我看來,美聯儲將會慢慢來,因為耶倫談到的經濟阻力和結構性因素。”
“我認為,美聯儲未來上調利率不會到預測的3.65%,估計到2%就會停止加息了。如果這樣的話,股價和債券就得到了‘合理支撐’。”
格羅斯認為,這意味著,不會出現明顯的熊市。不過,投資回報將會徘徊在歷史低位。
關於債市
格羅斯認為債券市場收益率被人為壓得太低,價格人為擡得太高。
”事實上,這些回報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應該意識到。”格羅斯說,如果你在計劃為退休、教育等投資,投資者應該想到,現在的收益率要比許多退休基金之前說的8%或9%低得多。
“時代變了。”他說。
現在可以投資墨西哥
格羅斯表示,墨西哥的實際利率現在比美國搞了1%-2%,而且這還是一個新興市場,正在向更“發達”市場發展的過程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王者歸來:外匯交易重拾活躍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34
在經歷了多年的低波動率和低交易量之後,外匯市場終於重拾活躍性。CLS結算系統9月交易量達到59萬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上升20%。
今年夏季開始,外匯市場活躍度明顯回升。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前景和貨幣政策的差異化導致貨幣走勢嚴重分化。在歐洲央行降息之後,美元對歐元的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0%。而美聯儲明年加息的預期更是讓投資者對美元趨之若鶩。
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蘇格蘭公投等因素都讓市場波動率走高。占全球外匯市場60%交易量的CLS結算系統顯示,9月蘇格蘭公投當天,交易量達到峰值。
外匯波動性的回升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不過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對此其實已經期待需求。過去幾年,由於外匯走勢低迷,許多外匯基金公司被迫關門大吉。
CLS的首席執行官David Puth表示9月的外匯交易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和2014年上半年相比,波動率也正在加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巴倫周刊:大機構仍然看漲美股 多頭即將歸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03

《巴倫周刊》大型基金經理調查(Big Money poll)顯示,多數大型基金經理認為,隨著美國經濟複蘇基礎更加牢固,美股這一波自2009年以來的牛市將在回調之後重拾升勢。
該一年兩次的調查顯示,大型基金的經理平均預期,截至2015年年中,道指將漲到18360點,標普500指數站上2173點,納指有望上攻5000點,分別對應12%、15%和20%的漲幅。
這一調查在過去兩周展開。參加調查的約2/3大型基金經理當時預計,未來12個月美股將迎來約10%幅度的回調。不管是運氣還是具有預見性,上周美股市場的走勢似乎證明了他們的看法。
不過,他們認為,企業體面的盈利增長和適中的估值將對股市形成支撐。他們相信,這一波自2009年以來的牛市將會在一次或許可以稱作“健康的回調”之後,重獲升勢。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盡管跌幅在上周五有所收窄,但是標普500指數已經自9月高點下跌超過6%了,上周該指數跌幅達到1%,創下2011年8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並且是連續第四周下跌。
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基金(MSGI)高級投資組合經理Andrew Slimmon表示,受歐洲經濟陷入困境影響,2010年和2011年美股也出現了一波拋售。如今歐洲可能又一次陷入衰退再次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當年市場擔心的是,歐洲的衰退會引起美國的衰退,當時美國的經濟也比較脆弱。之後,市場強勁上漲。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美國現在的經濟基礎更加牢固了。股市下跌的程度不太可能會那麽大了,而反彈幅度可能會更大。
在資產規模達460億美元的Fidelity Low-Priced Stock聯席基金經理Joel Tillinghast看來,美股的誘惑顯而易見。他表示,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支付給投資者的回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美股分紅卻足以媲美債券收益率,此外還有獲得資本利得的可能。以5或10年的複合收益率來看,當前經濟極具吸引力。“人們將會逐漸意識到,股市才是更好的選擇。“
由於覆蓋較多波動性更大的生物科技股和社交媒體股,納斯達克指數自9月2日以來的跌幅接近7%至4258點,但是《巴倫周刊》采訪的大型基金經理人並不因此看跌。他們認為,2015年年中,納指可漲至5000點附近,漲幅近20%。
資產規模達1864億美元的加州退休教師基金(CalSTRS)首席投資官Christopher Ailman表示:
大家看漲(納指),因為矽谷和生物科技公司的創新步伐有目共睹,盡管估值一開始就比較高。
對於整個美股市場,Ailman的看法:
這次下跌可能正是我此前預期的10%回調。我們明天將進行討論,可能是討論買入的機會而非賣出,因為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GDP預測結果仍然很好,趨勢向好。盡管企業盈利增長不像過去那麽快了,但是仍然在增長。
相較於上一次調查(春季),多頭人氣有所增加,因為對股市漲跌持中性看法的經理人由35%下降至了31%,而空頭比例仍然維持在9%左右。
華爾街知名投資策略師、黑石集團旗下投顧公司副主席BYRON WIEN也認為,美股回調臨近尾聲,不太可能進一步大幅下跌。
WIEN在迪拜參加一個會議期間告訴路透:
沒有人知道下跌還將持續多久,而且總是比投資者預期的要長,但是我確實認為這只是一次回調,而非熊市的開始。
也許還會進一步下跌一點點,但是回調幅度已經接近10%了,所以我希望我們已經接近回調尾聲了。
猶抱琵琶半遮面:由代工向自有智能家居品牌轉型的金寶通 燕歸來
http://xueqiu.com/7889176837/33352728猶抱琵琶半遮面:由代工向自有智能家居品牌轉型的金寶通
公司是人的集合體。人有成長,作為集合體的公司自然也有不斷的變化與發展。金寶通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
中報公司仍將業務分為電器控制、樓宇及家居控制、工商業控制裝置三個板塊,但其實更加適合的分類是自有品牌「SALUS」與傳統代工OEM業務兩大板塊。「SALUS」是公司在歐洲專注於智能家居業務的自有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比肩nest的智能溫控器,目前被放在樓宇及家居控制分類中,與其他同類的代工業務被放在一起。
與代工業務不超過10%的毛利不同,SALUS事業部2013年全年的毛利率高達49%。雖然所佔Revenue不及10%,但佔去年全年利潤卻高達37.6%。智能溫控器可以調節室內的供暖,在歐美市場的銷售具有非常明顯的季節性,故SALUS分部的業績大多在下半年體現。以剛剛公佈2014年上半年超過20%的增長計,全年有望延續過去三年年化40%以上的增長,則SALUS所佔2014年全年比重將達淨利潤的一半。
金寶通原先的代工業務本來就有下半年佔比較大的特點,伴隨著SALUS自有品牌的成長,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從2011年到13年的業績,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下半年利潤(刨除一次性減值)所佔全年比重逐年增加,到最近的一年已經到了80%的比例。公司的毛利率也側面印證了SALUS分部的銷售規律。去年上半年毛利率為9.6%,但下半年就飆升到12%,反映了下半年SALUS的銷售比重顯著高於上半年,而14年上半年毛利率上升到10.9%,則顯示了SALUS相對於其他業務的高速成長。
最近公佈的2014年中報,淨利潤為1830萬,若將一次性非現金的存貨減值1442萬、應收帳款減值525萬加回,則為3797萬。以同樣的方法調整13年中報,淨虧損3209萬,將一次性的存貨減值447萬、應收帳款減值4823萬加回,則為2067萬。這種計算方法還沒有考慮屬於常規調整的外匯差額淨額,若考慮,兩者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經過上述調整後的數據與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一致,更能反映公司在這一年的巨大進步。
經過兩年高強度的清理,目前公司資產負債表內應收和存貨的質量已有很大的提升。下半年年出現大規模減計的可能性較小,而同時收入與毛利率的增長相疊加,同步上半年毛利潤25%的增長,以去年下半年將近8300萬的減計前利潤為基數,則下半年減計前淨利潤應在1.04億。假定下半年有0到1000萬的減計,則下半年淨利潤為大約9400萬到1.04億之間,全年利潤大約為1.1到1.2億港幣。
金寶通所在的智能家居領域增長前景巨大,目前在A股同類公司的估值均達到了瘋狂的地步。
公司名 PE(TTM)
拓邦股份 86.7
和晶科技 188
和而泰 105
英唐智控 289
雖然上述公司無論從市值還是估值都幾倍乃至幾十倍於金寶通,卻沒有像金寶通旗下SALUS這樣在海外市場已經被證明的智能家居產品,更沒有金寶通報表中出現的穩定高速增長的現金流。
SALUS網址:
http://www.salus-tech.com/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