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初創企業家增 主力資訊科技業
1 :
GS(14)@2017-01-05 08:09:57【明報專訊】自2000年科網股爆破後,沉寂多時的創業風氣近年又席捲本港。根據投資推廣署伙38間共用工作室及創業培育中心營運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去年在香港註冊的初創公司按年增加逾兩成外,香港本土出身的初創企業家亦有上升趨勢,單一年即上升12個百分點(見表),整體佔比升至六成。
本土初創公司增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在香港註冊的初創公司達1926家,按年升24%;當中六成為香港本土出身的初創企業家,約三成來自海外企業,主要以美國、西歐地區及中國為主。按業務範疇劃分,主力做資訊、電腦及科技的初創企業佔比最大,達401家,按年增加128家或升46.9%;僅隨其後為電商、供應管理及物流科技,共有249家,較去年同期多107家或升75.4%。此外,去年更首次有初創企業涉足較嶄新及冷門的業務,包括生物科技、智慧城市及零售科技等。
初創企業聘員工 按年增41%
署理投資推廣署署長吳國才表示,樂見香港本土出身的初創企業家不斷增加,數據亦反映愈來愈多初創企業駐足香港,拓展國際市場業務。加上香港擁有毗鄰內地的獨特優勢,他有信心今年本港的初創企業數量可維持雙位數增幅,並期望今年全年可吸引400家海外企業來港發展業務。
他續稱,隨着本港初創企業數字不斷增加,相信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振興經濟發展。事實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本港初創企業合共聘請5229名員工,按年大增41%。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21&issue=20170105
財女手筆:地產大亨迷戀本港樓市
1 :
GS(14)@2017-01-18 08:11:23沙田第一城一個中低層單位,實用面積連300呎都無,只有284方呎,回想在新盤劏房未盛行的年代,284呎真係細到無朋友,兩房面積正常偏小,客廳絕對細到、不少家庭只可以放得落摺枱,否則寸步難行!不過,地產富豪搾乾一個地方,真係全球香港獨家限定,全球500大富豪榜,美國有13名地產大亨上榜,香港少1名,只有12名,不過呢12名富豪總資產淨值逾9,000億港元,拋離人口總數係香港40倍嘅美國。富豪身家不一定單從地產賺取,不過,除了少數地產大亨不再迷戀本港樓市,大部份仍然獨沽一味。香港作為地產富豪的樂園,小市民只能窮盡一生、甚至兩代人嘅人生,去養活一間包裝成價廉物美嘅劏房。剛過去嘅星期日,第一城呢個全屋苑最細嘅單位,以442萬元易手,呎價15,563元,創出屋苑分層呎價近兩年新高,簡直係神經價。不過,今時唔同往日,當大家已經被一個個200呎新樓劏房薰陶,大家自願被洗腦,覺得284呎已經好合理,甚至驚訝原來都幾大,香港人嘅「獅子山下精神」,就是地產大亨迷戀本港樓市的原因。即使客廳無飯枱,仍然可以安慰自己,與新盤示範單位都無咩分別呀。
Melody
http://www.facebook.com/whichroa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021
趣BLOGBLOG:本港零售寒冬真相
1 :
GS(14)@2017-02-05 10:52:25■打貪令內地豪客減少來港買奢侈品,對該行業打擊自然最大。 資料圖片
政府日前公佈去年12月份零售銷售數據,銷售額按年跌幅2.9%,連跌22個月,但一直是跌市重災的奢侈品(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卻止跌回升2.3%。零售寒冬講了超過一年,最新數字是否意味黑暗的隧道快走到盡頭,抑或只是迴光返照,即將迎接更凍的零售寒冬,以下一組數字可以講出真相。礙於按年比較基數效應,零售連跌22個月,只代表了零售持續下跌的趨勢,真正反映零售衰到那個程度,要睇實際銷貨價值。去年全年計,零售銷貨價值為4,366億元,較2015年的4,752億元,跌8%,是五年來最差水平,僅較2011年的4,057億元,略高7.6%。單計傳統上最黃金檔期的12月,去年12月的數字(424億元),亦較2011年12月的431億元為低,是過去六年最差。整體零售差是事實,如果將零售數據拆散分析,大家會對所屬的範疇有所了解。佔零售最大比重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奢侈品),去年12月銷售有82億元,按年升2.3%,相比3月前高峯期的115億元,大跌約三成,數字亦較五年前的95億元跌14%。金舖今年續縮舖、相關舖位新續租約喪減五成以上(一般每三年續約),回到五、六年前,某程度是反映了生意實況。跌得較多的還有電器及攝影器材、衣類鞋類等服裝,以及百貨公司,有關數字較五年前的還要低,至於過去是走手機水貨熱點的香港,隨住新手機熱漸冷卻,歸入未分類耐用消費品的零售價值,去年按年已急跌近三成。
美元走強 人幣續貶
本港零售亦非一面倒差,當中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去年12月的銷售值,較歷來最高的2013年12月反升14%,至於藥物化妝品,及超級市場,較高峯期有輕微上升。數字某程度反映,打貪令內地豪客減少來港買奢侈品,對該行業打擊自然最大,但連電器、服裝及百貨都急跌,背後最大原因只是一個字:滙。美元走強,與美金掛鈎的港元,競爭優惠逐漸消失。大家不妨留意身邊,每年去日本百貨掃貨、透過網上訂購外國電器的,不乏少數。至於飲食及超市,只是無可奈何要留港消費,令相關範疇消費力不跌反升。部份人傾向相信,特朗普不會讓美元急升。但要記住,長遠主導一國滙率及利率的因素,是經濟而非人。美國就業數據佳、通脹續升溫,開展加息周期是大方向,不是一個癲佬能逆轉。美元年內將繼續走強,人民幣會續貶,兩項因素加起來,香港未來一兩年,會出現通縮的陰霾,今年零售忽冷忽熱難回暖,明年始見真.寒冬!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5/19918314
本港4月出口升幅遜預期
1 :
GS(14)@2017-05-26 23:49:22【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今日公布,今年4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上升7.1%至3054億元,繼3月錄得按年16.9%的升幅後連續兩個月上升,惟增幅卻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2.5%。
首4月累計按年升9.4%
4月整體出口貨值中,轉口貨值增長7.2%至3021億元,港產品出口貨值下跌2.1%至33億元;商品進口貨值按年增長7.3%至3395億元。累計今年首4個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9.4%,其中轉口貨值上升9.5%,港產品出口貨值上升3.1%;商品進口貨值上升9.8%。
政府發言人表示,環球經濟改善,商品出口在4月份顯著增長,主要是由輸往多個亞洲市場出口的穩健增長所推動。
政府發言人續稱,環球經濟狀况逐漸改善,未來應會繼續為香港出口表現帶來支持,惟外圍環境仍面對各種不明朗因素,特別是美國利率正常化、英國「脫歐」及美國和歐洲在政策和政治方面的發展、保護主義情緒可能升溫,以及不同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58&issue=20170526
張德江否定三權分立 指港權京授泛民轟收緊本港自治空間
1 :
GS(14)@2017-05-28 10:32:14■張德江昨出席《基本法》座談會,其間與范徐麗泰等人握手。新華社
【本報訊】特區回歸20周年前夕,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稱香港不實行三權分立,而是實行特首為核心的行政主導,指中央依憲法和《基本法》對港行使全面管治權,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而非「分權」,不容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權力。民主派斥張德江將「三權分立」重新演繹成「一權獨大」,欲收窄香港的自治空間。記者:呂浩然張德江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發表長達50分鐘的壓軸發言,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等亦有出席,席間大談中央對港的全面治權。
「不能對本土港獨視若無睹」
他先強調中央按香港實際情況及《基本法》,「循序漸進地推進特別行政區的民主發展」,又支持港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置非法佔中活動」,繼而斥近年香港有人宣揚本土自決與香港獨立,不單不承認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事實,否認中央對港的管治權,「實質是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把香港從國家中分裂出去」,明言對此絕對不能視若無睹,又指社會上出現了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模糊認識」,「內外有些勢力也藉機加勁抹黑中央政府和特別行政區政府、抹黑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狠批港獨後,張接連提及要堅持以特首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指《基本法》訂明的政治體制「不是三權分立,也不是立法主導或司法主導,而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認為這符合特區作為中央直轄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法律地位,又認為一國兩制下中央與特區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
梁振英:高度自治中央額外授予
同場的特首梁振英和應張德江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是由於中央的額外授權,所以中央保留了對行政長官當選人的任命權」,認為香港非主權國家,故「香港的民主和民主選舉,只可以與一般的地方政府比較,而不可以和主權國家比較」。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明對張德江的言論反感,強調香港一直奉行三權分立,這也是香港成功及穩定的基石,令行政機關及官員不能濫權,「三權分立不可能由中央官員重新演繹,變成『一權獨大』」,他續斥,若中央不信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反而越管越多、越管越細,「咁香港就會完全走晒樣,變晒形」。胡志偉稱,回歸首10年北京已透過釋法及人大決定拖延香港普選進程,並不停干預香港的自治事務,近年更透過白皮書重新闡釋《基本法》,不停收緊香港的自治空間,令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越來越反感。公民黨陳淑莊亦指,張言論正好反映回歸已20年,中央對《基本法》的了解與港人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同時令人感到高度自治亦變成妄想,質疑中央是否想以京人治港取替港人治港,「如果去到咁嘅情況,香港亦都唔再係香港,我哋亦都冇一國兩制,連《基本法》亦都只係紙上談兵,冇咗實際作用」。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8/20036207
交銀:本港樓價恐跌三成
1 :
GS(14)@2017-06-22 07:47:22【明報專訊】交銀國際(3329)舉行「2017年下半年投資展望發布會」,對中國及香港市況發表報告。交銀國際房地產及文旅博彩業分析員劉雅瀚預計,受到美國縮表、內地資金收緊,以及本港房屋供應逐步上升影響,未來6至12個月本港樓價有機會下調30%。
他指出,樓價下跌分成兩個部分,一方面在房屋供應增加之下,明年租金會面對很大壓力,可能導致租金下跌10%。另一方面,美國開始縮表,可能導致本港同業拆息上升,憂慮資金外流,或令樓市估值進一步下跌。
看好鎖定利潤發展商
報告亦指出,因為內地資金流入和投資需求增加,所以香港房價在過去一年上升了20%。根據中原數據,內地買家佔新樓盤成交額的40%,成交量則佔35%,內地開發商更加在土地市場的成交佔60%。
報告認為這反映政府未能有效地優先處理物業需求,並且已偏離長期房屋計劃的目標(非本地需求佔供應的9%)。他們認為新上任的行政長官有必要管制資金流向以避免資產泡沫,因此擔心在下半年將實施更多調控政策。雖然報告維持行業落後大市的看法,但繼續看好一些已經鎖定利潤的發展商,例如新世界(0017)。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亦表示,全球經濟增長開始放緩,預計香港大型股份表現會跑贏大市。他續指,恒指上行的趨勢仍未完結,或有機會創歷史新高,但難以預計高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57&issue=20170622
本港上月零售遜預期 業界:內地客消費改變 非市道欠佳
1 :
GS(14)@2017-07-01 10:39:44【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5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59億元,按年上升0.5%,遜於市場預期的1.5%升幅,連續兩月「跌眼鏡」。不過業界卻不認為市况欠佳,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估計,內地客消費模式改變,由以往集中購物,逐漸變成以體驗為主,因此數據已屬理想。
明報記者 徐愷婷
電器超市銷售跌
鄭偉雄指升幅勢頭不錯,使今年頭5個月跌幅收窄至0.7%。他表示,雖然5月份在黃金周和端午節帶動下僅錄得輕微升幅,但主要是近年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比起購物更多的是體驗旅遊,所以5月份的情况已經比想像中理想。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銷售於5月按年輕微增長,反映訪港旅遊業相對改善和本地消費需求強韌。至於零售業短期前景,發言人指要視乎訪港旅遊業的復蘇步伐,以及在各種外圍不明朗因素下,本地消費意欲的表現。
零售協會:會員暫無關店裁員計劃
電器及攝影器材按年下跌14%,鄭偉雄指這個類別在最近幾個月都錄得雙位數的跌幅,預計今年整體銷售額同樣會錄得跌幅。他指部分電器零售商增加售賣產品類別如手機遊戲等,提升集團營業額。他透露,其會員公司在近期不會關店或裁員,但沒有開新店的計劃。
另外,藥物及化妝品、眼鏡店等民生用品則按年上升2.5%和2.8%,宏匯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這反映市民購買力上升。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按年上升1.4%,林嘉麒指旅遊業尚未復蘇,其升幅有限。因為今年6月的降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會員認為6月份香港零售業的情况不太理想,但鄭偉雄個人認為去年6月份是全年表現最差的月份,銷售額只有336億元。由於基數較低,所以今年6月份的數字可能有輕微的升幅或持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02&issue=20170630
分析:本港人幣交易料增
1 :
GS(14)@2017-07-06 22:50:11【明報專訊】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表示,RQFII額度增加,提高人民幣使用量,可為香港帶來較多外匯交易,而資金經過此渠道進入內地,亦有可能從其他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吸引資金來港。他又認為,在這個時間加大額度,與MSCI納入A股不無關係,因為追蹤該指數的ETF都需要買入股份,尤其是境外的基金,所以加速開放資金進入渠道。
資金池回升要看人幣走勢
星展高級副總裁周洪禮表示,RQFII國際投資者將資金暫時停泊在港,有可能短期加大離岸資金池;但他認為,更重要因素取決人民幣貶值速度,因為七成以上離岸人民幣由企業持有,會否將資產轉換成人民幣受匯率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本年至今上升約2.44%。
工銀瑞信(國際)指數及量化投資總監陳志豪稱,對於人民幣產品需求維持審慎樂觀態度,他指市場對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產品需求較大,但長遠而言資金亦將流入新興市場。中加國際資產管理執行董事曾科表示,剛獲批QFII額度,會否申請成為RQFII將就情况再考慮,隨着互聯互通及內地開放各個投資渠道額度,相信國際投資者會加快進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74&issue=201707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