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二代: 郭永亮感受正能量
1 :
GS(14)@2012-01-29 16:35:312012-1-25 晴報
在晚宴上,見到許晉亨外甥郭永 亮。現年38歲的郭永亮,在澳洲悉尼大 學取得經濟學士學位,再到北京清華大 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是香港 會計師公會和澳洲會計師公會會員。 身為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秘書長的 他,過去幾年全情投入青聯工作,主要負 責學生事務。香港青聯每年暑假都會安排香港學生到北京、上海、大連、重慶等大 城市做暑期工,有國營企業、民營企業, 甚至故宮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令一些有興 趣到內地工作的大學生,了解內地工作環 境。他們也會安排內地大學生來港實習。 郭永亮今年的重任,是安排40名青 聯成員,與200名來自本港8間大專院校 學生進行配對,一人帶4、5個學生,因 應學生的興趣進行配對。郭永亮搞化粧品 生意,他帶的5個學生,大多對零售業有 興趣。在這群充滿衝勁的大學生身上,郭 永亮看到香港的正能量。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
黨員企業 決策要顧中央感受 周顯
1 :
GS(14)@2014-11-05 12:09:2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話說我買了一隻股票,雖然沒有坐艇,至今賺了少許,但是因為贏得太少、贏得太慢,也把線人捉出來炳,線人的回答是:「你知啦,這股票是黨員企業,本來預話會炒,點知突然來一個佔中,在這個客觀形勢下,如果將股價打高,豈不是助長佔中的氣勢?所以,他們做黨員的,當然要顧及黨中央的政策,住股價,等過完佔中先講啦。」
我爭辯說:「其他的股票,好像志道國際(1220),都是在猛升啦,又唔好見人話佢在粉飾太平?」
他說:「但是,這些公司的老闆並不是共產黨員。」
我嘆了口氣,無話可說了。
《廿一世紀資本論》謬論處處
日前外遊,在飛機上,看了大半本《廿一世紀資本論》。其實這種流行暢銷的學術書籍,只是用來騙騙那些崇洋的偽知識分子,例如公開辯論過這本書的曾鈺成和梁國雄,實際上,當然是老吹一通而已。
其中有一處低級錯誤,我一看便笑了出來,就是它比較德國和法國的通脹率,說在1913年至1950年,德國的平均通脹是17%,比較得煞有介事。我想,中學生都知道,德國在1923年,經歷了惡性通貨膨脹,馬克變成了廢紙,後來是發行了新馬克,取代了舊馬克,才解決了通脹問題。所以,很明顯,德國的平均通脹率,一定是遠遠高於此數。一看就知這位仁兄是錯了,我估計,他是把新馬克和舊馬克當作是同一種貨幣,才犯上了這種低級錯誤。
當然,低級錯誤是很容易犯的,例如我常常會抄錯股價,可是,這只是手民之誤,不牽涉到股票知識的問題,我也曾經搞錯過哥普拉和馬田史高西斯,但是我早明言了,我不是電影專家,但這位作者是經濟學家,卻犯上了經濟史的小學雞錯誤,這種水平的書,居然還大受香港人的追捧,可知道香港知識界的崇洋和無知,到達了怎麼一個地步。(按:這本書的小學雞錯誤,當然不止這一點,連理論論證也有問題,不能盡錄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用另類藝術表達感受溫室小花 紓解後雨傘鬱結
1 :
GS(14)@2015-03-08 13:33:16
■卓思穎於雨傘運動期間,不惜由奧地利回港到佔領區做記錄。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雨傘運動期間,她身在奧地利,間歇回港,不想缺席。像無數香港人,憤怒過、期盼過,失落告終。清場後,她重返佔領區,以定點方式攝錄一個月的變化,「馬路開通,欄杆、石墩上的口號,褪封塵至完全消失」。作品〈等待下一輪〉中重新運行的車輛,車轆不停轉動,似前進,又似原地踏步。以新媒體藝術表達後雨傘時代的鬱悶與期盼,她是卓思穎。記者:呂麗嬋
■卓思穎攝錄解封後的馬路製成〈等待下一輪〉,影片表達雨傘運動原地踏步的鬱悶。馮就康攝
走進牛棚的錄影太奇展覽廳,她早在等候,廿六歲的年輕藝術家,禮貌周周。去年大半時間都在海外,回港籌辦展覽,第一時間,她想為後雨傘時代補點白,「九.二八放催淚彈,我不在港,但望着電視,眼淚卻止不住」。運動如火如荼,爭取回港,睡在佔領區,沒幾日又得回去。隔岸觀火不好受,不斷上網了解事態發展,又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舉起雨傘拍照放上網,以示支持。「真正回港是十一月中,運動已到尾聲,發生立法會撞爛玻璃事件,第二日黃之鋒喺電台解釋,好多爭拗,感覺焦點模糊了,不再一樣」。總說毋忘初衷,是提醒也是願景,只因曾經迷失。這種感覺,讓她籌辦了名為《每每》的展覽,利用裝置藝術,抒發鬱悶情緒,「寫文章,都會用上每每這兩個字,意指不只發生一次,我哋嘅生活,也常常陷入不斷迴旋嘅死胡同」。
「悲觀之中 應有盼望」
在佔領區,她遇上兩個年輕人,在空蕩蕩的馬路上玩技巧球,「係一支小棍連着紅色皮球嘅小玩意」。寬闊的馬路,寂靜無聲,只有皮球拍在地下的聲響,坐在佔領區,她忍不住錄下這段奇異的聲音,結果成了作品〈如果那刻來了〉,「皮球不斷撞向透明玻璃,玻璃上卻佈滿鐵絲網」。看似以卵擊石,但她深信,皮球總有一天一飛沖天。「悲觀之中,也應該有盼望,前面嘅路仍然好長」。利用抽象物件,表達深層意義,向來是她的專長。過去,她便曾以迪士尼玩具的錄像裝置,表達男女差異,為她贏得掌聲,但以政治運動為題材,她不諱言也有掙扎,她說:「撇除審批問題,創作呢類題材,也會擔心被定型為某類創作人,只係佔領後嘅無力感,真實存在,好想以熟悉嘅媒介作紀錄,回應社會。」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的卓思穎,原從事藝術行政工作,三年前辭職全職創作,專攻冷門的前衞藝術。上年,她先後到過巴西、奧地利、羅馬尼亞及杜拜舉辦展覽及交流,四月將到瑞士,「所謂嘅創作,大部份時間係不斷寫計劃書同申請資助,過程冇想像咁美好,但能夠全職創作,到世界各地交流,感覺係夢想成真」。媽媽教書,父親是退休生意人,生於中產家庭的小妮子,自嘲謂十八歲前的她,絕對「離地」。
不走主流「成功之路」
「家姐讀女拔,我讀聖保祿,同學都家境好好,中學時代,真係以為住公屋嘅只係少數」。父母全力栽培,身邊同學不是立志做醫生就是律師,主流認定的「成功之路」,她笑言很熟悉,「中學同學感情好,但價值觀唔一樣,始終格格不入」。立志讀藝術,成了家族同儕中的異類,「屋企人唔贊成,一畢業揾份朝九晚五嘅藝術行政工作,係希望佢哋知,我有能力打工,希望佢哋放心少少」。在乎家人的感受、努力撰寫計劃書爭取機會,醉心香港人永遠覺得「唔知講咩」的新媒體創作,卻又不厭其煩努力解釋;遇上政治敏感的題材,也不迴避,直視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無人留意的展館展出,也全力以赴,希望引起共鳴。「佔領運動之後,我知道好多人都覺得好鬱悶,但與其消沉,不如重新上路」。聲線柔弱卻堅定,這個八十後,與別不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8/19067937
蘋果生活:台灣中部秘境遊採茶賞花慢活感受歐洲古堡風情
1 :
GS(14)@2015-03-29 11:46:16
【台中新社】■新社莊園充滿歐洲古堡風情。台灣觀光局提供圖片
【本報訊】台中本月舉辦燈會吸引不少港客捧場,台中巿藉機與毗鄰南投、彰化合作,向港人推廣台灣中部秘境深度遊,台中以秘密後花園新社休閒農業區,讓愛selfie港人獵花,感受歐洲古堡風情;南投以隱世景點鹿谷凍頂吸客,港女充當採茶村姑;來到彰化鹿港享受在港久違「掃街」啖吃小食。復活節後淡季往台中優惠機票990元起。記者:蔡朗清
台灣觀光局香港辦事處主任巫宗霖稱,台中燈會吸引1,300萬人次參觀,6萬多外國旅客以港人最多,台中藉燈會與南投、彰化縣政府合作,組團來港向港人推介台灣中部秘境深度遊。台中巿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陳盛山指,重點景點有台中秘密後花園之稱新社賞花慢活,以至后豐單車鐵道騎單車、高美濕地看日落等。本身經營民宿的新社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黃翠華稱,新社不少花園式民宿,台中舉辦燈會多了港人入住。民宿庭園種滿櫻花、梨花等,其中充滿歐洲風情的新社莊園,建有古堡、瀑布、櫻花林等,屬情侶selfie好去處;新社首家庭園咖啡店千樺花園近年引入法國餐讓客人慢食慢賞花。台中烏日高鐵站設「台灣好行」巴士方便旅客遊台中後,前往南投及彰化,一趟旅行享受三縣巿不一樣旅程。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王源鍾稱,南投鹿谷是台灣十大秘境之一,其中台灣茶鄉的鹿谷凍頂讓港人來一次深度茶鄉旅遊,品嚐當地以茶和竹入饌的「太極宴」。
【彰化鹿港】■廟口小吃宴包含多款當地特色小吃。
【南投鹿谷】■遊客變身採茶姑娘,一嚐採摘茶葉滋味。
鹿港連掃21款小吃
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理事長張淑貞表示,港人到茶園變身採茶姑娘,體驗揉茶葉等製茶過程,品嚐供採茶姑娘食用農家菜大公碗採茶飯;又可「圍爐煮茶」跟茶藝師研習煮茶,「兩日一夜食住玩套餐只需2,499元新台幣(約600多港元)」。彰化縣政府城巿暨觀光發展處處長田飛鵬說,港人可到鹿港民族路「掃街」,啖食特色小吃蝦猴、鳳眼糕等;最近推出集21款小吃的廟口小吃宴,讓遊客一次過吃個飽;其他景點有近百年歷史的彰化扇形車庫,讓遊客參觀火車頭調動,新興觀光工廠如台灣優格餅乾學院學做手工餅、緞帶王工廠學做緞帶等。中華航空淡季往台中來回機票,網售二人同行優惠價每位990元,另加燃油附加費及稅項279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8/19093095
實際感受損失 不宜紙上談兵 黃國英
1 :
GS(14)@2015-07-02 17:47:28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3716
很多交易員認為,透過不停練習,就可提升操作技巧。可是身為金融怪傑一員的米奈爾維尼,卻有不同看法。在其著作《超級績效》中,講述了練習時要注意的要點。
第一是破除「熟能生巧」的迷思。在大部分地方,做得夠久、經驗豐富者,技巧都比初學者高;可是投資投機卻是例外,沒有深思熟慮的重複練習,非但不能提升技巧,甚至影響表現。
所謂練習,就是不停重複做同一件事,讓該動作「入腦」。但這過程本身不能判別練習的內容是對還是錯,練習只能令一系列動作成為習慣,以後不用逐步回想,已能快速、條件反射般執行。若「勤加練習」的是壞習慣,便會不停加強它傷害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並不相信「熟能生巧」,認為應改為「巧練生巧」。不停做一件事,不代表就能達致成功;一定要找出正確的方向來練習才行。
實際落場投資猶如參與拳賽,時刻感受捱打的壓力,技巧才會有進步。
投資市場比較危險,容易令人誤會之處,是無論你做甚麼,即使背後的依據有重大缺陷,還是有可能獲利,甚至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例如單頭沽空期權;贏縮輸谷。)長期盲目地重複練習,非但不會提升技巧,反會加強對錯誤手法的信心,埋下之後更嚴重損失的伏筆。
出現這種情況,主因是只顧「練習」,沒有客觀地記錄、分析結果,思考可能的破綻。以上文單頭沽空期權為例,交易員可能只是感覺常常贏、有錢番,便「持之以恒練習」,不仔細思考背後不常見但嚴重的風險,或是忘記偶爾大損失的教訓。這樣練習下去,實際上沒甚麼幫助,長遠計只會有害無益。
第二是不要只進行紙上交易,應盡快落場嘗試。米奈爾維尼同意紙上交易有助熟悉市場運作,但如不停進行,則好像學拳永遠只對着空氣練打,而從不上台與人對打。和拳賽一樣,實戰與練習的不同之處,是練習很難模擬到捱打時那種心理壓力、因財務損失而來的憂慮。長期不落場,只是看看這個當作自己買了、那個又當作自己沽了,除虛幻的自信外,又是甚麼都沒有,會令學習進度停滯不前。
米奈爾維尼引述了一個實驗:兩班學生分別讀一段自然史,其中一班有四節時間閱讀,另一班則每讀一節,便測驗一次,連續三次。一周後「大考」,常常測驗「實戰」的一班,平均分比齋讀的一班高出五成。由此可見,有實際參與、有回饋路徑,比想像自己在做一件事,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當然,實際落場的問題,是很大機會出現真的損失(這其實正是目標)。在初嘗試一套新打法時,注碼的拿捏確是重要,米奈爾維尼建議用一個輸了會痛、財務上卻不會重傷的金額。這樣練習才會變得實在,加速進步。正如練拳也不會一下子挑戰重量級;找小個子來出氣亦無謂,最好是同級師兄弟互相切磋,方為適合。
十.一煙花 防空警報贈興要讓市民感受戰爭恐怖
1 :
GS(14)@2015-09-11 07:38:22【本報訊】因南丫海難及雨傘運動而停辦兩年的十.一煙花匯演今年復辦,慶祝中共建政66周年。為配合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主旋律,今年煙花匯演更加入防空警報音效,將維港化為戰場,讓「未經歷過打仗嘅人可以深深感受一下戰爭嘅恐怖」。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有關做法令整個匯演變成「四不像」,市民到時不知應該高興還是悲傷。記者:朱雋穎
煙花匯演將於10月1日晚上9時舉行,歷時23分鐘30秒,三艘躉船發放23,888枚煙花,耗費800萬元。匯演由中資背景的中滔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獨家贊助,分成九幕,以第三幕「抗戰勝利70周年」最為矚目,全幕歷時36秒,是九幕中最短,首20秒以防空警報為音效,以單色閃光煙花營造槍林彈雨情景,將維港化為戰場。負責製作及構思的港星多媒體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毛偉誠稱,此幕將十分震撼,「製造出戰爭與和平好強烈嘅對比,未經歷過打仗嘅人可以深深感受一下。前面嗰20秒,siren(警報器)嘅聲音象徵戰爭嘅恐怖,而猛烈嘅雷聲就好似維港兩岸被日軍轟炸」。被問到何以只有36秒,他說:「貴精不貴多。」
其餘各幕亦以繁榮盛世、歌頌國家為主調,如第四幕「北京冬奧2022」,紅、黃、綠色的五環將散佈維港夜空。第九幕主題為「國家」,將放盡不同色彩大型煙花,而背景歌曲《國家》由成龍及劉媛媛演唱。此外,以「東方之珠展魅力」為主題的第七幕,由效果圖可見,煙花的形態猶如黃色雨傘;第六幕的背景音樂是約翰連儂的Imagine,也是去年佔領行動集會時,大會經常唱的「主題曲」。
議員轟「要開心定悲傷?」
2012年十.一煙花匯演後發生南丫撞船,39人死亡、92人受傷,不少港人視為港殤日,記者查詢今年匯演會否有悼念儀式,大會司儀表示「呢方面要問政府」。有網民對復辦煙花匯演不以為然,「港殤日,冇嘢值得慶祝。」公民黨陳家洛批評匯演刻意加入防空警報是「整色整水」、「好心做蠢事」,變成既不嚴肅、又失去慶祝意味的「四不像」活動,「到時市民喺維港兩岸睇煙花時應該點?因為國慶而開心定係諗起抗戰而悲從中來?」
國慶煙花部份主題
識睇睇留言
Timothy Wun:港殤日,冇嘢值得慶祝。
Lau Man:響防空警報咁即係代表打到嚟咁解?
Chun Fan Fan:會唔會有鳩嗚?
Emily Wu:與民為敵,十一可能好多人圍住cctvb電視攝影師同收音師噓煙花,唔通要配音?羅剎:89民主歌聲獻中華入面成龍唱得好好!好有感情,好有Heart!資料來源:《蘋果》facebook留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1/19290935
【父母學堂 】五件事讓孩子感受幸福 你做到幾多?
1 :
GS(14)@2015-12-28 14:43:03雖然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同,但小朋友要的幸福向來簡單直接,只要能和家人一起,他們便會高興。家長再忙也應花時間陪伴子女,好讓他們跟你分享生活點滴。以下五件令孩子感到幸福的事,身為父母的你又做到多少呢?
1.和孩子一起睡:陪孩子睡覺,可增加他們的安全感,孩子一睜開眼睛便看到信任的人,能使他們更安心。2.和家人一起吃飯:一家人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關係好機會,在輕鬆氣氛下,孩子或許會更樂意分享心底話。3.玩一些簡單家庭遊戲:別以為孩子只想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小孩也渴望與父母玩耍,父母的陪伴是對他們的肯定。4.和孩子一起看書:把孩子擁在懷內,一同閱讀,不但為了傳授知識,更是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的美好片段。5.和孩子一起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即使沒有任何活動和遊戲,孩子也需要陪伴。就讓孩子在你身邊走來走去、坐一坐、說說話……讓他們知道,父母怎樣也會在他們身邊。
你上一次和孩子一起睡覺是甚麼時候呢?(互聯網圖片)
即使無所事事,孩子也需要你的陪伴。(互聯網圖片)
資料來源:
https://m.life.tw/記者:陳曉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228/19428797
浸大師生觀選戰內地生感受民主
1 :
GS(14)@2016-01-14 13:28:2470多名浸會大學的師生近日專程到台灣觀察選舉。當中包括10多名內地生,他們多是首次親身感受台灣民主選舉氣氛,多表示感覺很好,並感受台灣市民在民主選舉氛圍中,面對吵鬧聲音的看法。
■賴同學
港生做採訪 了解台政治狀況
「感覺學到好多嘢!」在浸大讀經濟,來自深圳的賴學生表示,在內地未經歷過直接選舉,感受唔到這種熱烈的選舉氣氛。在台感受到民主選舉在另一個社會,對每一個百姓的影響都咁大。她途中也與的士司機和商舖老闆聊天,問他們對選舉看法,以及蔡英文當選後生意和生活有甚麼影響,發覺他們除了錢外,考慮更多的是公平和民主。來自浙江的潘學生也說,感受深刻,覺得台灣人民都很關心選舉,無論甚麼年齡的人都很關心各種政策,並有自己不同的態度,感覺氣氛很好。港生蔡同學則表示,這次觀選對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認識多了,自己不帶政治立場,觀選期間會做些採訪,了解台灣政治狀況。過去兩日分別去兩黨競選總部和立法院參觀外,之後會做自己的採訪。她表示,台北市面選舉氣氛不是太濃厚,但在競選總部氣氛仍是很濃。帶團的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帶着學生拜訪了不同陣營,了解他們的政綱理念和對兩岸議題的看法,另外參觀立法院,了解立法院的基本運作。他說,雖然今年選情較冷,但對媒體態度友善,在香港未必咁易約到的人,在台灣比較易約到,且受訪者也較友善。■記者蕭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4/19450978
【專題籽】未做錯先道歉 日韓比香港更顧人感受
1 :
GS(14)@2016-01-24 17:09:44日本天團SMAP傳解散、台籍韓國藝人周子瑜被指疑似支持台獨,當時人未承認先道歉,這樣看來日本和韓國人對道歉的反應是否太快了點呢?
日本天團SMAP傳解散、台籍韓國藝人周子瑜被指疑似支持台獨,當時人未承認先道歉,這樣看來日本和韓國人對道歉的反應是否太快了點呢?日本文化研究人健吾指,在日本的文化中只要任何人令別人感覺擔心,他們都應該要道歉,「有人作出了一個類比,雖然未必太合適,就是當日中東有日本人被殺時,那位死者的媽媽就在外國人記者會內向大眾道歉,日本人會覺得很合理,外國人記者就很不明白,都問她作為受害人為什麼要道歉。」這正是日本文化習慣很微妙的一點,外國人未必能明白。
而韓國文化研究人鍾樂偉就指道歉對於韓國人來說,是當他們犯了錯,都要勇於承擔後果,不過當然也希望藉道歉快快平息事件,「其實JYP(周子瑜的經理人公司)本身都不太懂怎樣去處理今次的問題,因為畢竟這件事牽涉政治外交國際,對很多韓國的公司來說,都是第一次面對的危機。」鍾樂偉指韓國越來越多不同樂團由不同國藉成員組成,藝人和經理人公司都要開始面對和處理這些國際問題,不然韓國將很容易墮入更多國際紛爭。除了演藝界,日韓的大型公司以至政府機構,其實遇有醜聞或影響公眾利益的情況,都會選擇盡早表態或道歉,鍾樂偉說:「公司形象很重要,如果好多事死撐的話,反而令公司的名聲跌得更快。」健吾則指,日本較重視別人的感受,所以也會按事件嚴重性,分別以網站發聲明、開記招和現場節目直播三個層次的方式道歉。無話道歉了就會完事,不過無回應或深夜貼文,可能算是香港獨特文化。健吾:「有些香港人不太在乎別人道歉與否,道歉又如何呢?」鍾樂偉:「件事到底是否處理了呢?之後是否有改變呢?都是之後再算,但我想香港連(道歉)這一步都未做到。」
韓國文化研究人鍾樂偉
日本文化研究人健吾
記者:容慧心攝影:鄧鴻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24/19464180
「小電影」影展500人感受大不同
1 :
GS(14)@2016-02-03 14:43:26「你享受哪種性愛呢?」美國HUMP!電影展或可向你提供另類選擇。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
HUMP!電影展每年均會邀請市民自拍性愛影片,被選上的影片會搬上大銀幕。在西岸一路巡迴舉辦,影展上周在三藩市維多利亞戲院(Victoria Theatre)結束為期四天的放映,每場500人,場場爆滿。這個電影展不但挑戰觀眾對小電影的刻板印象,更要呈現最真實的性愛,讓觀眾真實體驗最親密的感受。性愛專欄作家薩維奇(Dan Savage)2005年發起「家庭小電影」影展,起初只是玩票性質,未料到反應出奇的熱烈,故他們決定包下戲院舉辦影展。觀眾將投票選出各類最喜歡的影片,而在巡迴影展的最後一場放映活動後,主辦單位會將當年參展影片全數銷毀。助理製片特蕾西(Tracey)表示:「我們希望呈現的是最真實的體態、性別、性愛、變態(kinks)、和歡愉。」一反主流色情片中「性愛多由男性主導,女主角的身材都一級棒」等現象,HUMP要讓每一位觀眾在影展中,找到自己也能產生共鳴的影片。影展單位每年收到約150至200段影片,但因90分鐘的播放限制,所以會選出18至22部不同題材的影片,包括異性戀、同志、變性、老人,情節也從血脈沸騰的性愛,到激烈變態的場景,或是挑戰父權、宗教、政治的議題。「每一場有500名觀眾,他們雖然坐一起,但感受都不同。同一部片可能讓你感到無比興奮,卻令你身旁的人覺得非常噁心。但播放另一部片時,他們的感受可能會對調。」特蕾西認為性愛雖然是親密事情,把把500人聚集一起,一同享受「私密」的感覺,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緊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3/1947745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