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拋鑊炒爐 減廚師工作量
1 :
GS(14)@2017-05-13 01:39:00【明報專訊】大約兩年前,本地有小部分食肆開始採用「自動拋鑊炒爐」,來減輕廚師的工作量和體力消耗。但香港君穎餐飲顧問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古家俊表示,第一代的「自動拋鑊炒爐」未算完全自動化,仍需要廚師加入材料和醬汁,以及人手調校火力等。因此,廚師不能離開,需看着炒的過程。
新一代炒爐 自動加材料
該公司最近研發成功的「智能拋鑊炒爐」更進一步,廚師按掣開始炒菜之後,可以暫時離開去處理其他工作;機器炒完之後,才回來收貨。這款「智能拋鑊炒爐」最多可以放入8樽醬料和8格食材或配料。只要預先接駁好,在按掣之後,機器就會按照預設程式,自動預熱、注油,在適當的時間加入各種食材、配料和醬料,以及自動調校火力等。
至於炒一道菜式的時間,大多只需2至3分鐘,每次最多可炒兩碟的分量。從示範中所見,若不計「執碼」,由按掣開始計算,機器只用了約2分鐘就炒出了1碟鹹魚雞粒炒飯。
自設餐廳試用再投產
古家俊表示,「智能拋鑊炒爐」售價約20萬元,適合連鎖店使用,以保證分店的小炒品質一致,更可設定200至300道菜式。他估計,講解用法只需半小時,連同實際試用,最多約3小時,廚師已可以掌握用法。之後,廚師為每一道菜式設定程式,若不計試味和微調的時間,只需約15分鐘。
可提供常用菜式程式
他又稱,為保證產品適合業者使用,年前已在沙頭角自行開設1家自動化概念食肆,研發的自動化煮食設備,都會在該食肆試用1年以上,才真正投產。若部分業者稍欠經驗,公司亦可以提供其食肆10多道常用菜式的程式,隨「智能拋鑊炒爐」交貨。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70&issue=20170512
大麻入饌吸客!新晉華裔廚師棄藥廠工玩pop up大麻宴
1 :
GS(14)@2017-05-13 02:04:10為了保持新鮮感,不少品牌或餐廳現時都選擇設快閃店(pop up store)去吸引民眾注意。28歲的楊宗麟(Christopher)棄含金量極高的藥廠工作,天天在家自研廚藝,在社交媒體Instagram發放美食照,成功吸引近3萬名粉絲,並創立大麻宴會所,每個月以快閃形式舉辦大麻宴。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從南加大生物化學系(Biochemistry)畢業,曾經在上海輝瑞工作,後來又到台灣讀醫院管理的研究所,楊宗麟3年前回到美國想找一份科技相關工作,期間在家看名廚Gordon Ramsay的YouTube研究煮食跟做運動。他每天花8至10個小時煮食,慢慢就練成一手好廚藝,弟弟就幫他開了一個intagram賬戶,每天幫他發製成品的照片,幾個月下來就累積了幾千個粉絲。在家裏每天只做菜及做運動,工作又沒有找到,6個月後錢都花光光,坐食山崩,於是想到家對面的餐廳打工。當時去到高級餐廳Paiche見工時,大廚問他拿履歷表,「糟糕了!我都沒有履歷表,我只是在家煮飯」,於是他就給了對方一張卡紙,上面有名字、電話以及intagram帳號,那時大概有3,000個追隨者。大廚沒他辦法,就請他試工一星期看看。對於楊宗麟來說簡直是大開眼界,原來在家裏的廚房及餐廳的廚房完全不一樣,所有材料都要提早預備,連鍋的手柄都特別燙,讓他滿手都是傷,當了一個月「間諜」,學會了餐廳廚房的運作,他又拍拍屁股走了,並開始自立門戶。去年2月初他就開始做私人晚宴,為了打響名堂,起初請了6個intagram界的KOL食飯,以增加知名度。其後在網絡上亦遇到他的拍檔,拍檔人面廣,很容易就找到30個人去他家食飯,所以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二人合作無間,當時並沒有認真定價,「食完飯就有一個籃子,如果來就可以捐錢,那時還未有收錢或付費的模式。」他認為,坊間的廚師都要按菜單辦事,很難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菜,所以與幾個伙伴合作創了Pop Cultivate,每個月辦一場大麻宴,至今已經舉辦了10場。食客可以預先在網上訂票,每位100美元(約780港元)有7道菜,享用地點位於洛杉磯市中心文藝區(Art District)的一個藝術倉庫,場地主人亦會不時換佈置,來到的客人有時亦會帶來藝術品出售。楊宗麟認為,這不只是一頓飯,而是讓食客間可以交流,「這個概念是大家藉著食物、藝術、空間及交流,去分享不同的故事。」雖然楊宗麟在美國出生,然後跟着父母去上海定居,但由於廚房都是小孩禁地,所以他無緣學煮中菜。雖然他創作的菜式都是西餐,但他煮食時亦會加入亞洲元素,曾經有道菜用上紅燒肉、泡菜及鬆餅,食起來就是原原本本的亞洲風味。
Pop Cultivate的另一個賣點就是以大麻入饌。楊宗麟指與朋友一向都有吸食大麻的習慣,朋友建議他不如嘗試以將大麻放到食物中,但一開始劑量沒有控制的很好,「頭幾次都食得太high了,最後大家都倒在我沙發上。」結果楊宗麟以前讀生物化學的實驗室的功夫大派上用場,將大麻濃縮成油,如果客人想食大麻料理,他就放3滴在菜式上,這樣就解決到劑量的問題,將每頓飯的大麻份量控制在50mg,讓大家不會high過頭。現時有約兩成客人訂餐時不要加大麻,不過楊宗麟表示,隨着休閒用大麻合法化,愈來愈多人想試大麻,但又無門路嘗試,所以他們的大麻宴就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課。不少客人在宴會的中段就會舉手,想試一試加了大麻的菜式。但到底以大麻入饌到底是不是合法呢?楊宗麟指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既不是合法也不是違法,由於行業走得太前,法律上仍未有正式規管,所以他們仍處於灰色地帶,最快都要明年初洛杉磯市才會正式發牌,但他亦不知可以拿到甚麼類型的大麻牌照。「因為我們是私人活動,並沒有開放給公眾,法律層面上會有躲避空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1/20018063
【搵食艱難】限時90分鐘用餐趕唔趕?廚師:識食食尾輪
1 :
GS(14)@2017-06-16 01:59:45出街吃飯很多時都要等位,最怕是明明看見有位,卻要在門外苦等。
出街吃飯很多時都要等位,最怕是明明看見有位,但侍應卻說:不好意思,還未能入座。這個最遙遠的距離,原來不少食客都會有微言。「營造自己好像很受歡迎,high tea那些就算一點到,都要在外面排到兩點半,才可以入座。」食客Carrie覺得餐廳大可提早讓客人入座,亦有受訪者表示某些餐廳就是很多人去的樣子,不愁沒生意。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位,侍應突然又跟你說:提提你,限時九十分鐘。西廚梁偉灝Eddy就表示,因為租金貴、人工貴,加上今年消費氣氛變差,很多餐廳都減價促銷,所以一定要限時段用餐才能回本。他認為在食客角度,當然希望用餐時間不會太趕急,「以客人身份,我不會吃第一輪,吃得不自在又要看時間,廚師也很急煮給你吃,像逼你走,不走又不好意思,我感覺不太好,不過做生意來說當然越多越好。」亦有受訪者表示諒解餐廳的做法,訂立時段入座和限時用餐可方便安排人手,若訂座時事先聲明,都會配合規矩餐廳。
有食客表示就算不是限時,去普通餐廳要排隊都不願意等。
亦有食客諒解餐廳的做法,限時可方便安排人手,所以會遷就他們。
記者:黎婉婷攝影: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5/20056094
譚新強:大摩請吃頂級廚師Roca飯後感
1 :
GS(14)@2017-11-19 14:36:31【明報專訊】馬不停蹄,上周在韓國首爾,今周又參加摩根史丹利(大摩)在新加坡的年度大型投資峰會。不同投行舉辦的峰會有不同特色,里昂證券(CLSA)的論壇就很願意花錢在邀請來自全球不同界別,最當時得令的演講嘉賓,例如今年的Steve Bannon和過去的拳王泰臣等。從前更喜歡邀請西方頂尖音樂表演嘉賓如Katy Perry、Rihanna 和較老餅的Elton John等;但後來可能因為CLSA賣了給中信証券(6030),就取消了表演環節。
大摩峰會強項就是我更喜歡,更直接的吃!參加他們的峰會就是吃得好,絕不會餓親。會場每層樓都有精心安排的美食攤位,每年必定特別邀請名廚來為嘉賓準備豐盛午餐和一些晚宴。過去的包括香港最有名的三星餐廳Otto e Mezzo的Bombana,和亞洲排名甚高的Amber餐廳的Ekkebus等。今年就更厲害,竟邀請了曾經多次全球排名第一的西班牙(不好意思,其實在加泰隆尼亞)餐廳El Celler de Can Roca的主廚 Joan Roca! 昨天已嘗過午餐,頭盤的龍蝦一試難忘,但始終是300人的大型宴會,未能盡顯他的看家本領。昨晚(周四)感謝再被邀參加一個大摩高層好友搞的飯局,再仔細品嘗Roca廚師的手勢,非常期待!
交往多年 與大摩共患難
雖然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緬懷過去的人,更關心的是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抓緊眼前的機會;但畢竟到了這個年紀,還是偶然會有點「想當年」的陋習。有部分讀者可能知道我做投資是半途出家的,我本來是電子工程師,曾在美國AT&T貝爾實驗室工作,原子粒、UNIX和C都是在這裏發明的,出過7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所以近年深入研究AI和半導體行業發展,確有點重操故業的感覺。
後來我大徹大悟,知道我並非basic science科研的材料,在貝爾實驗室只可當打雜掃地(是真的掃,不是少林寺掃地僧那種隱世高手),所以就轉行到「競爭較弱」的華爾街;後來誤打誤撞被美林派去香港發展衍生工具,但不久就過檔里昂,一做就8年。之後就轉到buy side,2005年創立中環資產,轉眼又12年了。從第一天起我們的Prime Broker就已經是大摩,開始時雖只是普通商業關係,但已覺得他們團隊的人都不錯,沒有像一些投行的人那麼「串」。經過多年交往,尤其一同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現在跟他們上上下下的很多人,都變成了好朋友,可說是真的共過患難的合作伙伴。記得在2009年,去過一個在紐約州小鎮Rye的大摩峰會,當時的氣氛跟現在是天淵之別,所有人的情緒都很低落,招待客人都非常節約,沒有三星名廚,吃的是白開水煮熱狗,以為回到了中學飯堂(因當時接受了政府的TARP救援資金)!
很高興見到大摩近年愈做愈好,也替拿了restricted stocks作為部分薪酬的朋友高興。今年美國金融股表現相對落後大市,但大摩股價仍升了約15%,已比高盛今年至今股價仍然微跌好很多。
大摩行政總裁James Gorman本來是一位澳洲律師,後來去了美國念MBA,然後加入McKinsey(麥肯錫)做顧問,後來才加入金融行業,先在美林,然後在2006年加入大摩。我本來對麥肯錫顧問沒甚好感,多為吹水不抹嘴之流,在1990年代,大摩就是被另外一位麥肯錫前顧問Philip Purcell搞壞的。在香港都有兩位前麥肯錫顧問,是出名的「劏豬櫈」。
但Gorman很不一樣,人很精明務實,但較嚴肅。他在美林管理過零售業務,所以知道財富管理是好東西,雖然人手比較繁重,但資本需求不高,且收入穩定,所以更有價值。當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時,所有美資銀行都承受很大壓力,尤其花旗幾乎沒頂,所以必須賣出各樣資產,Gorman就看準機會,「冷手執個熱煎堆」,以超低價買下花旗全美國最大的零售業務Smith Barney,現在資產管理規模2.3萬億美元。
海嘯後收緊監管 超越高盛
Gorman的聰明在於他明白在金融海嘯後時代,監管一定收緊,尤其資本要求和槓桿,Volcker's rule更嚴禁prop trading(自營盤),此舉對高盛影響最大。再加上Gorman也很懂善用人才,提升很有拚勁的股票交易部門主管Ted Pick來兼管固定收益,直接挑戰高盛的最強FICC部門;不到兩年,就真的超越了高盛。
大摩的ROE(股東權益回報率)其實不高,今年才9%,明年才有可能回升至10%,高盛的ROE今年已達11%,但大摩的P/B(市帳率)是1.3倍,反而比高盛的1.2倍高,原因就是資產管理的收入較穩定,所以更值錢。大摩現在的市值約870億美元,已逼近高盛的930億美元,隨時可以超越;如真的超越了,連道瓊斯指數公司都需要考慮把成分股把高盛換成大摩!
股價明年料升至60美元
明年美國聯儲局新主席Jerome Powell將上台,對加息和縮表的政策估計不會有重大改變(Gorman認為會稍為加快),但較大的改變可能反而是在去監管化,Powell是律師出身也一直較關注這方面,可能放寬較多。這些發展都是對銀行有利的,我認為大摩股價明年可升約兩成多至60美元。
在峰會大摩策略師提醒明年美股投資肯定較困難,波動率將回升一點,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表現或較美國好。我基本同意這些觀點,就算今年表現優秀的港股,明年升幅也可能放緩。騰訊(0700)第三季業績厲害,營收增速竟達60%,但P/E(市盈率)亦已高達近50倍。明年騰訊有機會再大幅領先恒指,但概率有多高就很難說。
所以較保守的資產配置是多配一點到估值仍偏低的銀行和保險股,中信証券可能亦值得考慮,P/B約1.18倍,P/E稍高約15.5倍。今年股票沒甚表現,因為A股是慢牛,成交額沒有狂升;我看好的原因亦不是猜測明年成交額會大幅上升。長遠看好的原因跟大摩的道理一樣,中信擁有全國最大的華夏資產管理公司,但管理規模才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空間極為大。幾乎肯定每年將有數萬億人幣的資金從房產和理財產品流出,轉而流入資本市場,資產管理已成為未來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後記:在截稿前剛吃完大摩的Roca飯局,果然名不虛傳,肯定是我吃過最美味的晚餐之一,再說一次感謝!
(中環資產持有大摩及騰訊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32&issue=20171117
【灣仔食好西】廚師發辦以色列街頭美食 必試辣烤八爪魚伴薯餅
1 :
GS(14)@2018-01-28 15:19:10三位年輕老闆,(左起)侍酒師Simone Sammuri、以色列主廚Asher Goldstein及經理James Ward。
灣仔聖佛蘭士街新開了一間特色餐廳「FRANCIS」,晚晚坐無虛席,主打中東街頭美食配搭精品葡萄酒,對香港人來說相當新鮮,難怪創辦人James Ward自信滿滿:「吃過再說。」中東菜在香港本來就小眾,中東街頭美食?更是一頭霧水!一問才知道,這是三個自稱活力十足的年輕人共同開設的第一間餐廳,難怪充滿冒險精神。James是英國人,從事餐廳管理多年,一早計劃擁有自己餐廳。幾年前遇上以色列大廚Asher Goldstein,當時Asher煮的卻是意大利菜,「但我覺得他的家鄉菜更有意思。」有意思在於包羅萬有,「他的家鄉是以色列特拉維夫,既是地中海一部份,同時受到歐洲南部、北非影響很深,很多菜式都兼融各地美食特色。」一試難忘!James於是鼓勵Asher尋根,找回最熟悉的家鄉味。
鷹嘴豆蓉伴羊頸肉豆醬配自家製pita bread,香滑豆醬配搭肉味香濃的羊頸是神來之筆,$80。
辣烤八爪魚伴小麥薯餅,八爪魚先燉再烤,入口軟腍如雞肉,$140。
煙燻甘筍伴杏仁及香料蜂蜜,甘筍與杏仁是經典中東菜組合,$100。
雖然他們過往都任職高級餐廳,不過今次自己開店,不賣high class,要讓人吃得輕鬆一點,「好吃,但不花巧。」餐牌上的菜式暫時只有約20款,原來都是常見街頭美食,即是當地最大眾化、最地道、最casual的菜式,但卻不代表製作簡單!說是連自家醬料也有20款。就說最熟悉的hummus(鷹嘴豆泥)與pita bread(中東包)好了,幾乎是每間中東餐廳的試金石,做不好,就可以拉閘。Asher說,麵包是搭配任何菜式的基本,當然要每日鮮製;而製作hummus更花工夫,鷹嘴豆要浸水一夜,再慢燉兩小時,再加入用芝麻、蒜頭等製成的tahini sauce一起磨成泥,一做就是幾個小時。這裏的hummus更加入了羊頸肉,以香草、蒜頭等慢煮2小時至柔軟入味,令豆醬多了一份嚼勁和肉香。大廚最不喜歡照辦煮碗,做意大利菜多年,融匯貫通,就是運用各種烹調方法做出傳統味道。他另一道得意之作,是辣烤八爪魚伴小麥薯餅。他說,在中東是找不到的,卻又有傳統中東風味?原來他用了非常地道的紅椒醬料harissa,幾乎可以搭配任何街頭食物,大廚則想到用來配搭燉煮八爪魚;原隻西班牙八爪魚先高溫油炸,逼出香味,再用八爪魚原本的肉汁慢燉至非常軟腍,上桌前再烤至焦香,入口就知道為何值得花這麼多工夫。溫馨提示,也別錯過煙燻甘筍伴杏仁及香料蜂蜜,原來在中東,甘筍與杏仁是很有代表性的組合,就像我們的鹹魚蒸肉餅,大廚將甘筍先煙燻再烤焗,甘筍甜味更突出,沒想到連素食都可以用惹味來形容。
用8年酸種做麵包,大廚最自豪之作。
戶外吧枱非常cozy,經過坐低飲杯酒也無不可。
位於聖佛蘭士街,索性取名FRANCIS夠易記。
如果是麵包迷,來這裏一定要試酸種麵包,這是大廚的情人,已經跟着他8年。8年前他開始自製天然酵母,從此每日都要溫柔地加點水加點麵粉,無論去到哪裏都帶在身邊,他講起都自豪。吃過就知道了,這種味道,只此一家。
FRANCIS的碟頭不大,就如中東許多餐館,通常都會有多款沾醬和小碟,好處是就算人少少,都可以一次過試多幾款菜式。他們還設有「Let us cook」menu,$360一位,即是師傅發辦,除搭配餐牌上已有的菜式,大廚還會根據當日買到的新鮮食材,煮出當日的special菜式,保證時有驚喜。說了這麼久,其實FRANCIS最自豪的不止是食物,還有酒!單看餐廳設計就知道了,門外一張半戶外長檯,店內一個長長的酒吧,沒酒怎成!主理wine list的是第三位年輕老闆Simone Sammuri,幽默的意大利人,曾在倫敦最當時得令的wine bar「Terroir’s」工作過,從此只鍾情出自精品酒莊、產量少但風格獨特的葡萄酒。這裏的酒基本只有兩個價格──$350或$600,大概有40至50款,並會不時轉換。想再飲好些,有,跟Simone講一句「Black Book」,他會立即亮出隱藏酒單,最貴一支去到$2,500。不過Simone強調,來這裏飲酒,最緊要enjoy,一款菜配一款酒,不介意長氣,他最樂意講酒經,約好三五知己吃點comfort food飲杯酒最好。
FRANCIS地址:灣仔聖佛蘭士街4-6號撰文:陳盈瀛攝影:鄭明川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8/20287699
【日本食材直送】壽司之神師弟坐鎮 蘭桂坊新餐廳主打廚師發辦
1 :
GS(14)@2018-01-28 18:46:32蘭桂坊新開的一間日本餐廳FUMI,主打Omakase及懷石料理。
蘭桂坊新開一間日本餐廳「FUMI」,主打Omakase及懷石料理,更請來日廚青木利勝為三月的客席大廚,示範他的拿手菜式。青木利勝為日本餐廳「鮨青木」第二代傳人,曾於日本餐廳「與志乃」學藝20多年,是壽司之神的同門師弟。
駐場主廚今井雅一亦有約四十年經驗,今井雅一曾於日本餐廳工作近30年,來港工作亦逾十年,對兩地飲食文化均有深刻見解。「香港及日本的氣候不同,有的原材料也不同,所以我們會運用時令食材,並於特定的日子供應,去為大家帶來最正宗的日本味道。」今井雅一說。
(左)湯葉海膽配芥末汁$168、特上海膽三點拼盤$298。
青木利勝示範菜式:Cod Roe and Sea Urchin Sorbet。
青木利勝示範菜式:Taste of Eel Terrine(with caviar and lime caviar)。
值得推薦的為湯葉海膽配芥末汁,湯葉口感滑溜像滑蛋,亦能突出海膽的鮮甜。廚師發辦、懷石料理菜單每月不同,對應不同的季節。這餐廳裝修以日式為主,有個日式花園陽台。總括而言,餐廳雖定價偏高,但勝在環境舒適,加上日本直送食材,間中跟朋友來飲一兩杯,也是不錯的。
照燒宮崎A4和牛西冷配以壽喜燒汁伴溫泉蛋$498。
裝修亦以日式為主,有個日式花園陽台。
FUMI中環德己立街30-36號蘭桂坊加州大廈六樓記者:張欣頤攝影:鄭明川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4/20283624
【亞洲50佳】泰國巷仔餐廳 亞洲最佳女廚師獎
1 :
GS(14)@2018-02-13 03:14:522018亞洲最佳女廚師獎由泰國廚師Bee Satongun獲得。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
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一年一度的Asia's50 Best Restaurants2018(亞洲50最佳餐廳)頒獎禮,3月27日才在澳門舉行,不過「最佳女廚師獎」就率先公佈,2017年的得主是香港代表May Chow,今年就由泰國女廚Bee Satongun獲得。
Bee與澳洲丈夫Jason於2013年開設了創新泰國菜餐廳paste,早期屈在Sukhumvit49的一條窄巷之內,後來因為很受歡迎,高級商場Gaysorn更邀請他們進駐,本年度更於曼谷米芝蓮摘一星。
Bee與澳洲大廚丈夫Jason於2013年開設了創新泰國菜餐廳paste。
Massaman咖喱羊肉$226
Bee參考了有過百年歷史的泰國食譜,她早前接受果籽訪問,解說如何運用大膽手法演繹傳統泰式佳餚,「以前的人死後會有一本葬書,葬書後面的頁數有記載食譜。」
三文魚鬆及魚子西瓜沙律$107
青檸柑橘汁煮法國藍龍蝦$381
兩人除了搜羅當地的新鮮農產品,亦沿用自家製咖喱醬,並以荔枝木、椰子殼和椰子肉等熏製食物,無論所用的食材抑或菜式賣相,都非常摩登。
paste地址:3/F, Gaysorn Shopping Centre, Lumpini, Pathum Wan, Bangkok交通:BTS Chit Lom站1號出口註:所有價錢以1港幣兌4.2泰銖計算記者:吳業紅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7/20297449
【飲食籽】意志力強+別出心裁 殘奧金牌劍手不死廚師夢
1 :
GS(14)@2018-03-06 03:47:29Ben在劍擊上成績標青,於43歲退役後走上廚師路。
【飲食籽:識飲惜食】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為香港奪得首面奧運金牌,為港爭光的還有崔文輝(Ben),傷殘人士奧運會團體重劍金牌。他8個月大時確診小兒麻痹症,雙腿肌肉萎縮,加上脊骨彎曲症,脊骨鑲滿螺絲及鋼支,不良於行。他曾是游泳和劍擊港隊代表,拿過兩次世界冠軍和一次奧運金牌,43歲退役轉行做廚師。「我知自己不健全,但唔多覺,雖然要靠枴杖行路,普通人做到的事我都做到。」今年58歲的Ben說。
「我從未試過像正常人般走路,對比起有些因意外失去雙腳的人,會較容易適應。」他身形健碩,總是笑容滿面。「那時家人問我,想不想讀特殊學校。但我只想做普通人,在普通學校成長,最初找遍所有學校,都沒有一間願意收我,最後到了一間官立學校,校長破格收了我。」他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小時候不懂得上樓梯,因為學校的音樂堂在五樓,所以無機會上音樂堂,體育堂都是。」
曾是游泳健將 打劍苦練手力
他10歲時接受雙腿移筋手術不幸失敗,後遺症是長短腳,因而影響脊骨,13歲被驗出脊骨彎曲症,先後經過兩次大手術。「最深刻是有六顆手指般長的螺絲,鑽穿脊骨,再用鋼帶繞實螺絲拉直脊骨,那種痛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身體彎不了,對游水最大影響。「最初游蝶式,條腰發不到力,怎樣撲起呢?最後苦練,將手力練到更強,拉到個人飛出水面。」他22歲成為游泳港隊代表,曾是三項香港傷殘紀錄保持者,包括蛙泳、蝶泳及混合四式,在1989年傷殘人士亞運會(當時名為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奪得50米蛙泳銅牌。25歲退役,30歲轉玩劍擊重新投入訓練,打重劍及佩劍。「我們和普通人玩劍擊不同,他們有步法,手腳配合,我們走不到,只可以用身體避開攻擊,手部動作會強過普通人,他們用十小時練步法和手部動作,我們用相同時間練手部動作。」劍擊獎牌是歐洲國家的天下,游水的手臂訓練加上心理質素,令他成為首個奪得奧運和世界錦標賽冠軍的亞洲人。「我有四年要全職返工,晚上要練劍,還要讀大學,這四年最辛苦。」1997至2001年期間代表香港多次出賽奪獎,包括1998年蟬聯世界輪椅劍擊錦標賽金牌。一直努力,只因他深信,「我覺得自己較普通人活得精采得多,打過奧運,又去過好多地方,我又有好多嗜好,攝影、彈結他,人生總算無遺憾。」43歲退役決定轉行做廚師。「自己原本細個都有理想,我小時候第一個志願是做飛機師,第二個志願是做警察,傷殘原來是做不到,第三志願是做廚師,反正條件許可,試下追求自己理想做廚師。」
Ben是1996年傷殘人士奧運會團體重劍金牌,同年李麗珊為港人得到首面奧運金牌。
Ben(前排右二)於1996年傷殘人士奧運會得團體重劍金牌時的合照。
Ben的游泳實力亦不弱,曾經成為游泳港隊代表。
facebook: CmOn柴門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鄧鴻欣、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5/2032045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