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唯品會的九年浮沈錄背後,你可以看到中國電商發展的縮影。
來源 | TechWeb(ID:TechWeb)
劉強東2018年的小目標往前邁了一大步。在今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劉強東曾提到,2018年京東的小目標是“讓更多女人喜歡京東”,如此看來,京東與唯品會的搭夥似乎是個再恰當不過的選擇,在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
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將認購唯品會新發行的A類普通股,認購金額分別約為6.04億美元和2.59億美元,持有唯品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和5.5% (包含此前已擁有的股份)。
截至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國電商企業一共有八家,其中當當網、麥考林已經退市,最新上市的則是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受騰訊、京東入股的利好消息影響,唯品會12月18日(美東時間)股價大漲,最高漲幅逼近50%。
成立於2008年12月的唯品會,創立不到三年即赴美IPO,雖流血上市但在一年多後又迅速化身妖股,股價最高時較最低點暴漲了60倍,目前唯品會已經持續實現了20個季度盈利,但營收增速的放緩、拉新以及活躍用戶的壓力,又讓唯品會自2015年以來股價長期低迷,直到這次騰訊、京東的入股,讓唯品會的股價有了一次大幅的提振。
在唯品會的九年浮沈錄背後,你可以看到中國電商發展的縮影。
創立到上市,僅用了三年
世人皆知唯品會,但CEO沈亞卻頗為低調。
沈亞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不會出單曲參演電影,也不會高調地衣錦還鄉,在知乎上一個關於“唯品會CEO沈亞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的問題中,有一個回答是,“作為CEO,很親民,普通員工經常在飯堂見到他,跟我們一樣吃的是員工餐。”
1998年,彼時正在做電池出口業務的溫州人沈亞結識了另一位精明的溫州人洪曉波,兩人開始搭檔做手機配件生意,並迅速賺到了合夥生意的第一桶金。
2007年,沈亞和洪曉波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就讀期間,他們決定第二次創業,目標是電子商務。某天清晨,洪曉波看到妻子正在法國VP(Vente privee)名品折扣網上搶購名牌打折包,這一下給洪曉波提供了創業的明確思路。
經過三個月的調研,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唯品會在廣州信義會館正式成立,五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作為資本金,沈亞擔任董事長,洪曉波是副董事長。
當時的中國,消費升級尚未孕育,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有待提高,唯品會全面模仿法國VP的奢侈品折扣模式並不順利,每月成交量僅十幾單。沈亞分析,“測試證明,消費者對網購1000元以上的商品極度審慎,無論你的折扣力度有多大,他們絕不輕易出手。如果唯品會堅持做奢侈品,恐怕很快就會關門了。”
唯品會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戰略調整——將自身定義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一方面聯系大量二三線時尚精品,幫他們清理庫存及過季商品,另一方面,也針對當季商品進行限時折扣。2009年10月,唯品會上線了掌上唯品會,較早布局了手機端。
和京東理念一致的是,唯品會也頗為重視物流,沈亞認為物流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前臺收單後,如果商品還堆在供貨商的庫房,就談不上速度,沒有速度,消費者就會拋棄你。”
2010年下半年,為革新物流體系,沈亞找來了曾在華潤、當當網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職的唐倚智,來擔任彼時的倉儲物流主管。唐倚智上任後主導唯品會引入“幹線物流”模式,即同一地區的訂單,先打包交由自家物流公司配送至中心城市,而後再由當地物流公司進行二次配送,交到消費者手中。
明確的方向和合理的戰略,讓唯品會在創立短短三年之後就踏上了上市之路,2012年3月23日,唯品會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流血上市,而後造就妖股
2012年3月23日,這一天,初春的寒意尚在,中概股依然沈浸在低迷氛圍中,不被美國的投資者所看好,唯品會的發行價從8.5美元-10.5美元每股下調至6.5美元每股,首日開盤即破發,並一度跌至4美元每股,最終報收每股5.5美元,較發行價下跌15.38%,被業界稱為“流血上市”。
直到半年後,唯品會的股價才重回到發行價6.5美元每股,此後又是近半年的時間,2013年2月,唯品會發布2012第四季度財報,同比扭虧為盈,首次實現盈利的消息讓股價迅速上漲,而唯品會2014財年給出的數據——公司營收、凈利潤分別為37.7億美元和1.37億美元,增長122.4%與162.4%——在增速飛快的勢頭下,唯品會股價一度飛升至229美元每股,較股價最低時暴漲近60倍,被市場稱為“第一妖股”。
沈亞的個人身家隨之突破百億元人民幣,但他並不喜歡“妖股”的稱呼,也從不認可,在他看來,唯品會的火箭式上漲,贏在順勢。
2014年2月14日情人節,彼時電商屆最大的一則新聞塵埃落定——唯品會以1.125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樂蜂網,占其75%股份,這也是唯品會上市以來首次大規模並購投資,沈亞表示,此次聯姻,是看中樂蜂網強勢的美妝產品渠道及客戶資源,以期充實唯品會的特賣品類。
次月,唯品會進一步擴充產品品類,首次推出了汽車特賣專場,而到了2014年底,唯品會註冊會員突破1個億。
被媒體廣泛報道的是,某服裝品牌負責人曾透露過與唯品會合作的四個理由:處理尾貨和過季產品;做免費的品牌廣告;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不會影響供貨商的線下價格體系,品牌商還可以拿一些新品到唯品會做一些銷售測試;賬期很短,僅1個月左右(大部分電商的賬期都在3個月以上),不壓供貨商的貨款。
那是唯品會頗為風光的一年,但緊接著,挑戰和風波開始襲來。
風波不斷、質疑不斷
2015年4月,唯品會的股價處在歷史最高點30.72美元,當時的市值是178.79億美元,對比現在,唯品會的股價在12美元上下波動,市值剛剛超過70億美元,市值縮水了60%,這中間發生了什麽?
數據體現出來的是,在營收、凈利潤、活躍用戶數等方面,2015年下半年,唯品會已經結束了此前的瘋狂增長,增速放緩成為事實。
2015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的營收同比增速首次下降到100%以下,而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增速依舊在快速下滑,到了第三季度,唯品會在2015年11月13日發布業績預警,營收86億-87億元,比預計年增長71%-74%下降了10%,當天唯品會的股價應聲下跌,跌幅27%。
面對電商整體用戶增速平緩的大環境下,唯品會也面臨著自己的壓力。天貓聚劃算、當當尾品匯、京東閃團等紛紛采用限時特賣的模式進行清貨;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下沈到低線城市,入侵唯品會的重要陣營;加之跨境電商的興起,都對唯品會帶來了正面沖擊。
最新的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唯品會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人民幣153億元,同比增長27.6%;歸屬於唯品會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381億元,同比下滑1%;過去12個月中,活躍用戶人數6050萬人,同比增加22%。
沈亞在隨後的高管解讀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盡管我們的新用戶增速不如從前,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第三季度,新增用戶、甚至是老用戶的質量卻增加不少,讓我們在這個季度的平均每位用戶營收大幅增加。”
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唯品會的用戶粘性保持了上揚態勢。用戶人均消費額達643元,複購率達84.4%,複購用戶銷售占比95%,得益於客單價4%和人均訂單量7%的同比增長,唯品會的人均消費同比增長11%。
盡管如沈亞所說,用戶粘性上揚,人均消費也同比增長,但相較以往,唯品會凈利潤依然同比下滑了1%,利潤率呈下滑態勢,原因是對金融和自建物流的持續投入。
2017年5月16日,唯品會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同時正式宣布分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重組物流業務,唯品會方面表示,其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的戰略布局也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引擎。
聯姻京東、騰訊的新故事
2017年6月,唯品會曾一次性清空3萬多條微博,正式宣布品牌升級,將定位語從“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升級為“全球精選正品特賣”。
京東和唯品會兩家公司在今年7月12日聯合發表“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稱某電商平臺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以各種方式要求商家簽署“獨家”協議,並從京東和唯品會等平臺退出,否則很難得到資源支持,甚至存在遭遇處罰的危險。
盡管此前早有京東正和唯品會秘密談判收並購的傳聞,但這一次的聯合聲明,雙方結盟劍指阿里的意味明顯。
傳聞最後總是真的。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雙方將分別持有唯品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和5.5% (包含其現已擁有的股份)。
據悉,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幫助唯品會在京東渠道上達成一定的交易額目標。
對當前的唯品會來說,新用戶增速放緩,急需新的流量入口,唯品會瞄準了社交平臺,而微信這個10億月活的“流量黑洞”是最佳之選。在2017年Q3財報高管解讀中,唯品會方面表示,目前正著眼於社交平臺,包括微信等,甚至是迷你小程序。“目前為止,我們只啟用了一個迷你小程序,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當然,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評估,對唯品會而言,這可能會成為獲取流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唯品會和京東的聯盟或許更多的是一種惺惺相惜之情,唯品會的核心品類——服飾穿戴和美妝——恰恰是京東相較於天貓與淘寶的弱勢部分;用戶結構方面,唯品會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80%,而京東以3C數碼起家,男性用戶占比較高,雙方可以形成用戶結構上的互補;供應鏈方面,京東物流體系的全面覆蓋,也能夠幫助唯品會進軍全國。
公告中還提及,騰訊和京東認購的A類普通股會受到為期兩年的鎖定期限制。在兩年的鎖定期內,騰訊有權任命一位唯品會董事會成員,京東可以任命一位董事會的觀察員。兩年鎖定期期滿後,只要騰訊和京東各自持有唯品會全部發行股份的12%和8%左右的股權,或根據與唯品會的共同協定,騰訊和京東可以繼續保有其董事和觀察員的任命權。
騰訊、京東聯合股權投資完成後,將共計持有唯品會12.5%的股權,逼近目前第一大股東沈亞的股份比例14.1%,在唯品會方面提供給鳳凰網科技的Q&A中顯示,沈亞所持股票屬B類普通股,1股擁有10票投票權,而除沈亞之外的其他股東所持股票屬於A類普通股,1股只有1票投票權,因此此次交易後沈亞不僅仍是唯品會第一大股東,並且仍然持有近60%的投票權。
同時,唯品會方面反複強調,“唯品會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沈亞也會繼續保持絕對控制權,唯品會仍是一家沈亞可以完全掌控的公司。”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一位曾與沈亞接觸過的電商創業者說:“沈亞並不是一個輕易妥協的人,體現之一就是他從來沒有賣過唯品會一分錢股票。這意味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唯品會更願意謀求自身獨立發展。”
或許未來兩年騰訊和京東存在進一步增持唯品會的可能性,但當下入股消息的利好,已經體現在了唯品會的股價上,唯品會12月18日(美東時間)股價大漲,最高漲幅逼近50%。
當流量聚集的馬太效應越來越集中,對於垂直電商來說,獲取流量變得越來越難。阿里、京東等巨頭的抓手已經伸向了各種垂直領域,且來勢洶洶,垂直電商的處境將越來越艱難。即使是被稱為“中國電商第三極”的唯品會,也讓我們看到,與其成為敵人,不如與巨頭結盟,取其流量。
A股“獨角獸”概念之風大熱,讓眾多的上市公司主動或被動地搭上了這輛股價流量快車,當個別上市公司被賦予“獨角獸”概念,股價竟也像失了剎車,狂飆起來。但風停之後,多少妖股將跌入塵埃,只剩一地雞毛。
1月18日登陸創業板,在境外從事研發和銷售消費軟件的次新股萬興科技(300624.SZ),就被冠之以“獨角獸”的光環,被眾多遊資輪番爆炒。3月以來,股價翻了兩倍不止。在這背後,是深圳、浙江等地十余個遊資席位攜手擊鼓傳花。而就在,引得散戶跟風不止,一眾遊資爭相獲利了結之後,3月10日萬興科技股價上演生死時速,最終瘋漲腳步驟然而止。
“8000萬總股本,流通盤2000萬,又趕上了這個概念帶來的股價流量,很容易就被炒妖了。”有機構人士對萬興科技被爆炒提出質疑,認為無論從體量還是其他基本面,萬興科技均難以扛得起“獨角獸”招牌。
3月10日,萬興科技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一季度公司將盈利2300—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幅僅1.90%—6.33%。剛剛上市即增速下滑,左手軟件開發,右手智能家居,忙著跨界的萬興科技還面臨更大的業績不確定性。
遊資擊鼓傳花
4月10日,萬興科技打開漲停並迅速翻綠,最終報143.11元,收跌6.13個百分點。但即使以下跌後的收盤價來看,萬興科技自三月來股價上漲8.6倍,最新股價相比16.55元的發行價,已經接連翻番。
而這一場“妖股”的瘋漲盛宴背後,是一眾遊資在A股擊鼓傳花的“套路”。以3月1日的漲停為起點,盡管監管多次發函,萬興科技兩度停牌,但萬興科技仍然在遊資合力炒作之下十余次打卡龍虎榜。著名深圳遊資席位中泰證券深圳歡樂海岸、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以及中國中投南京太平南路、光大證券佛山季華六路、東興證券泉州溫陵北路等均參與其中,經過一個月的爆炒,多個主力遊資也早已獲利了結。
回顧來看,3月1日,萬興科技無量漲停,隨後遊資開啟連續九日的打板戰。第二日,被坊間稱為新一代遊資“小鱷魚”主力席位中國中投南京太平南路買入3427.66萬元,位列當日萬興科技龍虎榜買入榜榜首。與此同時,更多遊資開始參與其中。3月2日,一線遊資中信杭州心南路亦跟進買入1366.02萬元。
在打板成功後,“小鱷魚”兩大席位一日遊出逃,3月5日,該遊資主力席位中國中投南京太平南路賣出3751.66萬元,另一席位中國中投南京大鐘亭賣出741.86萬元,而接手的則是一線遊資席位中信證券杭州心南路席位的左右倒手交易。與其一起加入的還有遊資申萬宏源濟南文化西路,共計買入1571.92萬元。此外,一線遊資海通證券蚌埠中榮街也開始入場,共計買入1148.85萬元。
3月6日,遊資再度上演一日遊,中信證券杭州心南路攜手海通蚌埠中榮街獲利撤退,齊力賣出超3000萬元。3月7日,收獲兩個漲停板的申萬宏源濟南文化西路也謀劃撤退,賣出1904.24萬元。此時,深圳遊資接棒,著名的中泰證券深圳歡樂海岸攜手光大深圳金田路買入超3000萬元。
六個漲停後,萬興科技的動態市盈率已高至 85.66倍,高出行業水準近六成,此後監管下發問詢,公司核查至3月19日複牌,盡管複牌首日下跌超六個百分點,但遊資炒作繼續,21日再度漲停。知名遊資中天證券深圳民田路就於3月21日買入1413.46萬元,而一線遊資華寶證券舟山解放西路和華泰證券沈陽大西路則開始謀退出,合理賣出近1041萬元。
爆炒之後,遊資也開始相繼獲利了結。3月20日,盡管中泰證券深圳歡樂海岸再度進場買入3103.78萬元,但於21、22日連續賣出近7220萬元,26日再度賣出981.6萬元,疑似盈利千萬清倉。
在這次複牌後,多個遊資開始了謹慎的“一日遊”交易。如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3月21日日買入3113.84萬元,第二日即賣出4059.42萬元。同樣一日遊的還有海通蚌埠中榮街,22日買入791.85萬元,23日賣出1332.14萬元。
二度瘋漲之後,萬興科技再度停牌,但4月月4日複牌後,再次兩度打板龍虎榜,前期打板買入的興業證券福州湖東路證、華泰證券泉州九一街等席位皆趁機攜手賣出。
4月9日晚間,萬興科技發布3月以來第六份風險提示公告。據公告,截止,截至2018年4月4日,萬興科技靜態市盈率為174.64,滾動市盈率為162.09。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靜態市盈率為50.01,滾動市盈率為54.42。這意味著,萬興科技市盈率水平已高出行業3倍。
真偽“獨角獸”
今年1月18日才登陸創業板的萬興科技,上市之初曾錄得九個漲停,此後便打開漲停震蕩下行,在新股之中並不亮眼。但3月之後,A股“獨角獸”風起,次新股傍身“獨角獸”概念,萬興科技股價由此起飛。
“8000萬總股本,流通盤2000萬,又趕上了這個概念帶來的股價流量,很容易就被炒妖了。”上海一私募研究總監對萬興科技的爆炒提出質疑,在其看來,無論從體量還是其他基本面,萬興科技均難以扛得起“獨角獸”的招牌。
萬興科技主要從事研發和銷售消費軟件,推崇者將萬興科技稱之為A股消費類軟件稀缺標的,甚至將其比喻成剪輯界“美圖”。
4月10日,萬興科技披露2018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當季公司盈利2300—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幅僅1.90%—6.33%。剛剛上市即增速下滑是萬興科技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此前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萬興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67億元,同比增幅26.9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71億元,同比增幅12.46%。而上一年度公司兩項數據的增幅為40.09%和27.21%。
“2018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比升值達8.86%,2018年3月31日與2017年3月31日對比),致使按人民幣計價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較按美元計價的收入增速低8-10個百分點,對公司2018年一季度經營利潤增長造成較大不利影響。”萬興科技在一季報預告中解釋認為,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大幅升值以及上市的稅費等對公司業績產生拖累。
值得註意的是,主營消費軟件的萬興科技近年來開始跨入智能家居行業,萬興科技更預計2018年會持續虧損,將對公司的整體業績造成不利影響。萬興科技圈子公司包括全資子公司——日本萬興、香港萬興、興家科技,控股子公司——深圳斑點貓, 參股控龍智能、浙江亞合大。此外,香港萬興全還資控股萬博科技、加拿大萬興。
招股書披露來看,2017年上半年,萬興科技控股的公司中,僅日本日本萬興、萬博科技、加拿大萬興小規模盈利,凈利潤分別為 18.25 萬元、 10.25 萬元、 47.92 萬元。而智能家居的兩家子公司深圳斑點貓、興家科技則合計虧損2274.76萬元。
“監管是說為獨角獸回歸和上市回歸和上市創造制度條件,拓寬門檻,但針對的是稀缺的如騰訊、百度、京東這樣的真獨角獸,但現在A股很多公司不過是股價在蹭流量。”上述私募人士認為,“獨角獸”回歸的大門還沒有真正打開,但A股的炒作之風已經刮起了眾多偽“獨角獸”,而風停之後有多少“獨角獸”概念股將只剩一地雞毛,值得警惕。
5月8日晚間,華鋒股份、永和智控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5月9日開市起停牌,將就近期公司股票交易的相關事項進行必要的核查。
華鋒股份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18年4月17日至今,漲幅較大。鑒於上述情況,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8年5月9日開市起停牌。公司將就近期公司股票交易的相關事項進行必要的核查,待公司完成相關核查工作並披露核查結果後複牌。
妖股華鋒股份今日再度漲停,成交6.1億元,換手率近25%,12個交易日內該股已錄得10個漲停。交易所盤後數據顯示,一機構專用席位拋售727.26萬元,中天證券深圳民田路證券營業部搶籌1978.82萬元,東吳證券杭州文暉路證券營業部凈買入699.45萬元。
近日,華鋒股份多次發布關於股價異常波動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告稱,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達到20.63%。經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公司承諾至少3個月內不再籌劃,除公司目前正在籌劃的發行股份購買北京理工華創電動車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以外的其他重大資產重組、收購、發行股份等事項。
此外,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的永和智控公告稱,公司股價異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8年5月9日開市起停牌。公司將就近期公司股票交易的相關事項進行必要的核查,待公司完成相關核查工作並披露核查結果後複牌。
在上周連續調整之後,滬深兩市股指周一出現了止跌回升的跡象,盡管上證指數最後仍以小幅下跌報收,但一根低位十字星再結合深成指的小陽線還是具有一定的止跌意味,只是是否能夠真正的見底還需要後續走勢的驗證。而持續了兩個月的所謂“滿3200減100”的走勢何時能夠被真正打破,還需要市場成交量的配合。
A股市場近來的走勢明顯受到了市場成交量的制約,而3200點似乎成為了股指運行的上限,以致於市場開始流傳所謂“滿3200減100”的段子,這其實體現了A股增量資金缺乏無力突破盤局的困境。
盡管股指整體的走勢不佳,但對於超短資金而言,近來的炒作熱情卻是高漲,時不時就出現了8連板、9連板的妖股,有些個股甚至還能出現兩次反包走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市場熱情,使得股指的盤局暫時能夠得以維系。
不過從上周以來,藍籌股走勢較為疲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股指的走勢,近來走勢明顯強於主板的創業板指數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回調,這使得市場人氣減弱,成交不斷減少,目前甚至已經持續幾個交易日低於4000億元,這也使得股指短期走勢堪憂。
就周一的走勢而言,盡管在早盤一波殺跌之後股指被快速拉起,但次新股以及一些前期的強勢股開始趁機殺跌出貨的走勢卻讓人樂觀不起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5月的大牛股建新股份(300107.SZ)盤中一度出現跌停現象,值得投資者深思。此外次新股周一也出現多只跌停個股,整體跌幅更是高居板塊前列,這也體現了市場炒作或正在降溫。
在這樣的時刻,市場再度選擇以“喝酒吃藥”的方式來規避風險,這也使得釀酒、醫藥板塊再度成為市場漲勢最好的板塊,醫藥板塊今年以來的持續上漲使得其成為A股市場趨勢性走勢維持最好的板塊,這也是一個以防禦為主資金主導的市場的典型特征。對於投資者而言,嚴格控制倉位、等待更為合適的投資機會或許是目前更為理性的選擇,這也意味著對一些小反彈可以適當放棄,現金為王仍是上策。
2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08/16315654
字數有限入正題。上星期五,網上開始傳淡友研究所「渾水」將會出報告,亦傳究竟會講邊隻。以下就係我見到嘅版本︰
亨得利(3389)、建滔化工(148)、魏橋(2698)、宏橋(1378)、西王糖(2088)、西王特鋼(1266)、利君國際(2005)、雷士(2222)、中國製藥(1093)、泰凌醫藥(1011)、忠旺(1333)、雅士利(1230)、利郎(1234)、長興(238)、瑞年(2010)、熔盛(1101)、恒盛(845)、中聚電池(729)、中國稀土(769)、鉑陽太陽能(566)、中國鐵ソ(893)、信義玻璃(868)、通天酒業(389)、王朝酒業(828)、銀基(886)、華寶(336)、興達(1899)、阜豐(546)、敏實(425)、合生元(1112)、真明麗(1868)、中金再生資源(773)、中國高精密(591)、興業太陽能(750)、保利協鑫(3800)。
3樓提及2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08/16315654
字數有限入正題。上星期五,網上開始傳淡友研究所「渾水」將會出報告,亦傳究竟會講邊隻。以下就係我見到嘅版本︰
亨得利(3389)、建滔化工(148)、魏橋(2698)、宏橋(1378)、西王糖(2088)、西王特鋼(1266)、利君國際(2005)、雷士(2222)、中國製藥(1093)、泰凌醫藥(1011)、忠旺(1333)、雅士利(1230)、利郎(1234)、長興(238)、瑞年(2010)、熔盛(1101)、恒盛(845)、中聚電池(729)、中國稀土(769)、鉑陽太陽能(566)、中國鐵ソ(893)、信義玻璃(868)、通天酒業(389)、王朝酒業(828)、銀基(886)、華寶(336)、興達(1899)、阜豐(546)、敏實(425)、合生元(1112)、真明麗(1868)、中金再生資源(773)、中國高精密(591)、興業太陽能(750)、保利協鑫(3800)。
我全部都無
玻璃榜上有名,有眼光
5樓提及
Don't understand why 1378 and 546 on slist.
7樓提及
我嘗試過問google神,但搵唔到其他source...
12樓提及
1230
2樓提及
靠散戶就死啦,就算非常出名的聰仔,一樣有散戶幻想盤數是真,然後公司很抵買,對其他的妖股,散戶更一意維護上市公司,認為批評者別有用心
3樓提及
有D人成日上電視/報紙講股都死啦...
大把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