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今天到訪愛沙尼亞,安撫面臨烏克蘭危機威脅的波羅的海國家,並直接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警告,稱北約會信守其保障盟友軍事安全的承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即使歐美今年7月已經對俄羅斯施加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上周末歐盟還下通牒限期一周決定是否增加制裁,俄羅斯支持烏克蘭分裂勢力的跡象還是有增無減。在這種背景下,本周計劃參加北約峰會的奧巴馬在行程中新增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一站,以示北約重要成員美國支持抵制俄方擾亂波羅的海局勢的立場。
白宮的歐洲事務高級主管Charles Kupchan透露,與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北約成員國的總統會晤期間,奧巴馬正告俄羅斯
“想都別想在愛沙尼亞或是波羅的海的任何地區使用你們擾亂烏克蘭的那套手法。”
此次北約峰會召開之際,除了俄烏邊境沖突升級,目前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危機也未平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占據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一些重要產油資產和能源基礎設施,不但危及當地政府統治,也威脅民眾生存。該組織還在歐美招募武裝分子。
兩大地緣政治危機都在北約盟友的境內發生。奧巴馬計劃推動歐洲的北約成員增加防禦力量,應對兩地危機。
美國兩大智庫之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項目主管Heather Conley表示:
“北約會尋求美國強有力的領導,該組織歷來如此。可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現在需要其他盟友共同前進。”
上周末歐盟決定給俄羅斯一次調解機會,一周內決定是否增加對俄制裁。華爾街見聞援引《華盛頓郵報》消息稱,為增加應對烏克蘭危機的北約軍力,英國等七個北約組織成員國將組建至少萬人的遠征軍。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稱,昨日歐安組織主席Didier Burkhalter表示,當前局勢非常微妙,只要戰鬥持續下去,局勢升級的風險非常之高。
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但該國總統波羅申科也會出席此次北約峰會。昨日烏克蘭國防部長Valeriy Galetey表示,烏方的軍事目標發生轉變,從鏟除東部分裂勢力變為抵禦俄羅斯可能廣泛入侵。
Galetey警告,歐洲面臨二戰來最嚴重沖突。俄方要的不只是親俄派占領地區,而是試圖進攻烏方其它地區。
截至昨日,俄羅斯方面始終否認西方指責。昨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再次否認在烏克蘭東部部署兵力,稱俄羅斯不考慮軍事幹預,俄方在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拉夫羅夫還提出,要求烏克蘭政府同意立即無條件停火。
彭博報道指出,對歐洲國家來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然屬於在他們家門前出現威脅。
Heather Conley是小布什任美國總統期間的國務院官員。他認為:
“烏克蘭危機是一次警鐘。我不知道歐洲人是否會再次按下打盹小睡的按鈕,但這場危機無疑令他們震驚。”
美國總統奧巴馬告訴民主黨的捐贈者,盡管烏克蘭和伊拉克動蕩不安,現時美國面臨的威脅仍然比冷戰時期要小。
周六在紐約的一次與民主黨支持者的聚餐活動中,奧巴馬表示,伊斯蘭國(IS)極端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殘暴行徑,加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都令美國民眾對海外的混亂局勢深感擔憂。
不過,奧巴馬告訴前來參加聚會的250名民主黨支持者們,包括在二戰後與蘇聯的長期對峙,美國曾遇到更大的威脅並且戰勝了它們。據彭博社報道,一對夫妻最多需要花費1.5萬美元才能參加此次聚餐。
對於眼下美國面臨的危機,奧巴馬表示:
這樣的挑戰不足以跟冷戰相提並論,這是我們可以應對的。
在面對俄羅斯支持烏克蘭分裂分子和打擊已掌控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大片領土的IS極端武裝分子上,奧巴馬保持了謹慎行事。 8月8日,他批準了對極端武裝分子的空襲,同時下令在敘利亞上空進行偵察飛行。
奧巴馬認為IS極端武裝分子並不能反映出伊斯蘭人的特點,他認為IS“只是表現出了野蠻、極端和狹隘。”
周五,奧巴馬再次排除了在烏克蘭進行軍事行動的可能,稱作出軍事決定並不能化解與俄羅斯在那里的沖突。
抨擊共和黨:
當然,在這民主黨支持者齊聚一堂的場合,奧巴馬也不失時機地抨擊了共和黨。他表示,國會里的共和黨有些消極怠工,他們不希望民主黨正在做的事情取得進展。
奧巴馬稱,“他們意識到的是,如果我們什麽事情也完成不了,那麽人們就會對政府冷嘲熱諷,而這樣可能對每個人都有利。”如果人們的幻想破滅了,他們就不會再投票給原先的執政者。“如果投票率不高,支持者不再投票,那麽希望維持現狀不變的人就會從中獲益。”
他還表示,共和黨“已經成為我所見過的最思想僵化、最無產出性和最憤世嫉俗的群體。
昨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稱,一支俄羅斯軍隊入侵了烏克蘭。盡管俄羅斯方面予以否認,但此事卻引發歐美再一次對俄提出警告和制裁威脅。《華爾街日報》也對此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評論文章,以下為全文:
說到俄羅斯總統普京,他似乎是玩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把。
普京深知,他們兩人恐懼在烏克蘭事件上攤牌,因此,這個強硬的俄羅斯人選擇無視德美虛張聲勢的威脅。為了大俄羅斯的帝國夢,他繼續在烏克蘭疆土上行進。
這正是克里姆林宮本周決策的意義所在。俄羅斯軍隊本周挺進烏克蘭海岸小城Novoazovsk,並對烏克蘭分裂勢力提供支持。一位北約高級官員稱,一支“遠超”1000人的俄羅斯部隊已經加盟烏克蘭分裂勢力,他們配有重型武器,並將於這些分裂分子共同作戰。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昨日稱,一支俄羅斯軍隊已入侵烏克蘭。而早在3月,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就並入了俄羅斯。
普京向烏克蘭南部海岸地區前進的背後,是要在俄羅斯和克里米亞之間架起一座大陸橋,目的是減少克里米亞的隔離以便於俄羅斯軍事要塞可以直接在陸地上得到增強,而無需動用空軍力量。克里米亞半島的經濟也可以與俄羅斯拉近距離。
而對於烏克蘭軍隊來說,如此的局勢變動也迫使軍方在試圖重奪東部地區的同時開辟另一條戰線:目前,烏克蘭政府軍包圍了東部親俄分子占據地區,並逐步收複部分失地。而分裂分子正節節敗退。不過,現在看來,烏克蘭部隊將不得不在第三條戰線上反擊俄羅斯士兵和裝甲車。
周四,普京和波羅申科展開會面。由於全球各大媒體的大肆宣揚,因此,這個時機是引人矚目的,但並不出人意料。
但是,波羅申科不會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除非他叛國。公眾也不會看到普京拋棄烏克蘭境內的分裂分子。而在波羅申科不屈服的情況下,普京決定通過地面軍事力量來增加他手里的砝碼。
對默克爾來說,俄羅斯在烏克蘭局勢上的更進一步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羞辱。而默克爾在或多或少地鼓勵普京升級局勢。上周末,她在訪問烏克蘭時傳達出一個公開信息:沒有協商解決方案,歐洲也沒有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的計劃。這足以鼓勵俄羅斯拒絕任何妥協。俄羅斯最近對烏克蘭領土的觸犯正是遵循了普京針對每一個新挑釁的一貫回應模式。
默克爾應該是一個強悍的政治家,但她卻被普京玩弄於鼓掌之間。每一次她支持嚴厲的對俄制裁,俄羅斯都會以在烏克蘭問題上推進一步作為反擊。普京明白,默克爾政府的外交部長、同為社會民主黨人的Frank Walter Steinmeier在俄羅斯侵犯烏克蘭問題上立場相對軟化。
普京也清楚,默克爾和她的歐盟同僚將不遺余力地避免對俄實施制裁,因為那將反過來傷害本就脆弱的歐盟經濟。俄羅斯當然也有經濟問題,但普京作為一個獨裁者,願意為他所認為的長期戰略利益而冒險出手。然而,西歐卻不一樣,他們不願意為任何事承擔任何風險。
周四,默克爾和奧巴馬表示,他們將在本周末商討對俄實施更多制裁。但是,如果他們在這場危機中繼續采取這種形式,那只會自討苦吃。對更多銀行和寡頭實施制裁後,還指望普京隨後就拿出真誠的態度坐下來協商問題。這將是非常可笑的。
俄羅斯近期的一系列舉動對於奧巴馬來說也是一記羞辱。他曾經為俄羅斯辯護:在21世紀,人們不會這樣做的。但是,俄羅斯還就真的這麽做了。奧巴馬曾經拒絕出動一兵一卒、一槍一炮來幫助烏克蘭。這都向克里姆林宮傳遞出一個信號:美國更喜歡坐壁旁觀。美國總統將這個球踢給了歐盟,這意味著美國人幾乎或根本什麽都沒做。
對這個嚴峻挑戰歐洲政治秩序問題的嚴重回應應該如我們六個月之前所建議的那樣。應該給予烏克蘭軍事方面的援助,這樣它們才可以更好地自衛國土。要對俄羅斯能源和金融部門實施懲罰性制裁,這樣才會挫傷俄羅斯經濟,並提升普京的政治成本。還要向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派遣武器和士兵,展示北約重整軍備的政治意願。
普京曾經總結過奧巴馬和默克爾進一步實施制裁的機會——零。
雖然俄羅斯與烏克蘭政府北京時間今天下午達成停火協議,但美國總統奧巴馬並未改變對俄立場。今日訪問愛沙尼亞期間,他說,歐洲的和平與自由願景“受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威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奧巴馬稱,俄方此舉挑戰了國際體系最基本的準則,任何國家邊境都不得動武交火。俄方鼓動了烏克蘭東部的分裂勢力,並為其提供資金和培訓。俄羅斯造成烏克蘭局勢動蕩是“可證明的事實”。
奧巴馬還說,美方不會接受俄羅斯占據和非法合並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的任何領土,將繼續為烏克蘭政府軍提供訓練和支持。
烏克蘭並非北約組織成員,不過奧巴馬說,美國和北約將會幫助波羅的海國家對抗俄羅斯,北約應該對新成員敞開大門。北約和美國承諾保護東歐盟國。
本周威爾士將舉行北約峰會,昨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決定,原定今年7月的聯合軍演於本月16日到26日進行地點接近烏克蘭與波蘭的邊境,參與者包括200名美國軍人和1110名來自烏克蘭、阿塞拜疆、英國、加拿大、德國、波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國的人員。
同時,美國也在將坦克和600名士兵派往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參與10月的聯合軍事演習,替換輕型裝備的傘兵。
今日下午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透露,俄軍戰略導彈部隊將在本月進行有關遠程核武器的大演練。預計將有4000余名俄羅斯現役軍人和約400支技術部隊參與,其中包括航空技術部隊。
路透等西方媒體認為,俄方在本周威爾士舉行北約峰會以前發布上述軍演消息,其指向意義明顯。預計北約會在威爾士峰會上同意成立一支上千人的全新快速反應部隊。
奧巴馬在愛沙尼亞表示,本周舉行的北約峰會必須就支持烏克蘭發出確鑿的信息。制裁已經顯示出效果,
“俄羅斯正在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沈重代價”。
“我們未來數日峰會的一個目標是,再次集結全體北約的力量,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白宮的歐洲事務高級主管Charles Kupchan透露,與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北約成員國的總統會晤期間,奧巴馬正告俄羅斯
“想都別想在愛沙尼亞或是波羅的海的任何地區使用你們擾亂烏克蘭的那套手法。”
分析人士認為,已成立65年的北約組織正處“身分危機”,目前全球局勢動蕩可能讓該組織有了新的目標。
美國兩大智庫之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歐洲項目主管Heather Conley認為,
俄羅斯政府的行為“需要北約真正做出調整適應,徹底改變。”
“在某些方面,北約應該感謝普京,因為它確實要尋找自己的目標。”
距離上月公布斬首一名美國獨立記者未滿半月,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昨日又公布了將另一名美國記者Steven Sotloff斬首的視頻。雖然白宮聲稱不能確定Sotloff是否當真被害,但視頻中已經發出將殺害英國人質的威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視頻顯示,一名蒙面的武裝分子說:
“我回來了,奧巴馬。我回來是因為你對IS傲慢的外交政策,是因為你堅持繼續轟炸。”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稱尚未確定視頻公布的Sotloff被斬首是否真相,如確認屬實,這將是IS在不足一個月時間內第二次斬首美國記者並將其處死視頻公之於眾。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提到,在上月19日公布的斬首美國記者James Foley的視頻中,IS曾威脅會殺害Sotloff。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指出,Sotloff的視頻最初由一家監控伊斯蘭聖戰主義者活動的私人情報機構SITE Intelligence披露,該公司與美國情報界關系密切。SITE的發言人稱,該司分析師在一家“文件共享網站”發現斬首視頻。
SITE在Twitter上發帖稱,IS這次不但對Sotloff處以斬首,還威脅將處決視頻中出現的一名英國人質David Cawthorne Haines。視頻結尾,鏡頭里的確出現了據悉是Haines穿著橙色連衣褲跪下的形象,和Sotloff上月出現在Foley被處決視頻中的形象一樣。
視頻中,站在Haines身邊的黑衣蒙面IS武裝分子說:
“我們借此機會警告那些加入美國邪惡聯盟反對IS的政府。”
美國NBC確認Haines的身分是一名從事急救工作的護工,此前在英國軍隊服役。一家民間和平組織“非暴力和平力量”(Nonviolent Peaceforce)的發言人向NBC透露,2012年Haines從事該組織的安全工作,2013年初據稱在敘利亞被劫持。
面對第二名美國記者可能被IS斬首的消息,美國國會議員敦促奧巴馬采取行動,促成廣泛的多國聯盟,打擊盤踞敘利亞和伊拉克的IS。
參議院民主黨議員Bill Nelson表示,美國將尋求立法,由國會授權奧巴馬轟炸敘利亞境內的IS武裝力量。
據彭博報道,一名美國官員表示,IS決定在美國人剛剛結束勞動節假期後公布斬首視頻,這意味著牽扯了一定的複雜政治因素。它突出表明,來自西歐和美國的IS武裝分子熟悉美國的日常工作情況。
該官員還說,有跡象顯示,Sotloff是上月被處決的,當時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都在度假,他被害的視頻之所以留到今天才公之於眾,正是為了盡可能產生最大的影響。
英國首相卡梅倫譴責IS極端分子殺害又一名記者,稱這次事件是“卑劣又野蠻的兇殺”。
以下是IS 8月視頻中威脅還將斬首Steven Sotloff的畫面。
9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北約峰會上誓言,將打壓IS囂張氣焰並最終摧毀這個極端組織。
奧巴馬表示,北約盟國已準備好采取軍事行動以對抗IS極端組織分子。他還敦促阿拉伯國家參與打擊戰。
經過兩天的討論,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IS對北約成員國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我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必須采取行動。
奧巴馬希望牽頭組成反IS同盟。美國希望盟友繼續向庫爾德武裝部隊提供武器和物資支援,支持有能力與IS作戰的阿拉伯武裝力量。他還希望切斷IS武裝分子資金來源,限制外國極端分子跨境。英國首相卡梅倫則呼籲歐洲國家停止交出贖金。
北約秘書長Anders Fogh Rasmussen稱:“國際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有責任制止伊斯蘭國的進一步推進。”但他同時指出,伊拉克還沒有向北約提出協助抵抗該組織的請求。
昨日召開的北約峰會主要討論了如何應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對全球安全局勢的重大威脅。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土耳其十國首腦均已出席。
目前,極端組織IS已經成為眾矢之的。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即使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同意和美國合作,共同打擊IS。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如果美國不行動,埃博拉病毒可能成為“重大危險”,“我們必須把它作為一項國家安全的優先要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昨日接受NBC采訪時,奧巴馬首次暗示可能動用美國的軍事資源幫助西非國家抵禦嚴重的埃博拉疫情,說可能需要美軍組建隔離疫區的部隊,並為急救護工提供保護:
“我們必須動員國際社會,(為埃博拉)爭取國際社會的資源。”“我們將不得不動用美國軍事資產,比如隔離疫區的部隊和裝備,讓全球各地的公共衛生工作者感到安全。”
“美國人民不應該擔心短期內美國會出現埃博拉傳染”,但“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出努力,這(埃博拉)將不僅僅席卷非洲,還會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區。它會變得更容易傳播,可能成為美國的重大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警告稱,西非埃博拉疫情可能感染超過2萬人,並擴散至10個國家。WHO最新數據顯示,埃博拉病毒的總體病死率為50%,其中高的有幾內亞的64%,低的有塞拉利昂的39%。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全球健康負責人湯姆·凱尼恩9月3日表示,埃博拉疫情正在“迅速失控”,並警告稱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同在9月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華盛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累計的埃博拉病例數至少為3500人,死亡數逾1900人。她將這次疫情稱為
“在該疾病近40年的歷史中,最大規模、最為嚴重、最為複雜的一次暴發”。
奧巴馬將在本周911紀念日前一天公布打擊極端IS國詳細作戰計劃,但是美國不會派出地面部隊重返伊拉克與極端武裝正面作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日奧巴馬接受NBC采訪時說:“我想要讓美國人民明白,在未來數個月的行動中,我們不但將大大挫敗IS進攻勢頭,還將系統性的摧毀他們的實力,並大幅減少他們控制的土地。我們將最終擊潰他們。”
對NBC的講話是本周三正式宣言前的預告,奧巴馬要在9/11紀念日的前一天正式公布對IS國的作戰策略。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曾誓言“要把IS武裝打入地獄之門”。
盡管發布了高調講話,但是奧巴馬依然強調不會派地面部隊前往伊拉克或敘利亞,美國需要盟國,特別是遜尼派穆斯林國家支持下對IS國展開長期打擊。
IS國脫胎於原名ISIS(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最初是基地組織的一個分支,在敘利亞內戰後迅速壯大,並占領了從敘利亞到伊拉克大量土地。
IS國極端武裝已經威脅到了中東其他主權國家的安全,但是美國必須向沙特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保證,伊拉克新政府不會倒向伊朗或者敘利亞,同時要化解遜尼派內部沙特和卡塔爾的矛盾。
美國國務院前高級官員Nicholas Burns告訴英國《金融時報》說:“現在最大的挑戰是說服中東遜尼派國家,給予美國領導聯盟政治和軍事支持。”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奧巴馬在上周結束的北約威爾士峰會上已經表態要組建聯盟。
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的土耳其已同意加入聯盟。美國官員還表示正與約旦接觸,後者擔心IS國打入自己的領土。
阿拉伯國家聯盟對美國的提議目前持歡迎立場。阿盟呼籲“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打擊IS國武裝,並將“與國際、地區和當地各方力量配合”打擊極端武裝分子。
過去幾十年,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一直不可動搖,它也是美國經濟政策的核心原則。但最近美國政府的智囊也發出去美元化的呼聲,一位前奧巴馬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呼籲美元放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認為現在這種角色對美國經濟弊大於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09-2011年任美國副總統拜登首席經濟學家及首席經濟顧問的Jared Bernstein博士日前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過去被視為特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如今成為負擔,它影響就業增長,使政府預算增加、貿易逆差擴大、金融泡沫膨脹,要讓國內經濟走上正軌,美國政府就不能再信守保持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承諾。
美國財政部的一位經濟學家Kenneth Austin也在8月的一期學術期刊《後凱恩斯經濟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中撰文提到美元影響美國外貿的問題。他的文章表明,因為維持美元的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地位,美國自願參與了本國貿易逆差擴大的過程,並非被別國操控的貿易而犧牲。
具體而言,希望增加出口的國家會囤積國際儲備貨幣,壓制本國的消費、增加儲蓄。要維持全球平衡,美國這類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就必須減少儲蓄、讓國內消費需求超過自身生產水平,也就形成了貿易逆差。
這意味著,美國人自己無法決定儲蓄率和消費水平。只要美元還是儲備貨幣,即使美國並未直接參與,國內的貿易逆差形勢也會惡化。Austin還認為,美元的獨特地位導致美國就業市場也內需不足,評估工作崗位成本的正確指標應該是美元對國外買家的儲備價值。他估計,有600萬制造業工作崗位最有可能因出口變化受到威脅。
不過,Bernstein認為,摘掉美元的“王冠”比大家想象得容易。比如美國可以頒布法規避免別國囤積過多美元。
當然,如果美元的需求減少,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可能上升。但利率和貿易逆差之間並未體現任何清晰的負相關關系。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教授、美國經濟學家佩蒂斯(Michael Pettis)發現,長期來說,貿易順差的國家通常平均利率比經常項目逆差較大的國家要低,後者被增長放緩和債務增多困擾。
還有人擔心,美元失去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後,美國的進口價格上漲會推升國內通脹。
Bernstein說,如果考慮下維持低進口價格和巨大貿易逆差的代價:制造業疲弱、工資增長停滯、甚至低通脹、預算赤字、資產泡沫,和這些代價相比,進口價格高一些也不算什麽。
雖然實現貿易平衡可能必須允許價格回升,但沒有理由不斷刺激通脹上升。
Bernstein認為,通脹率從現在的1-2%升到正常的2-3%即可。而適當提高通脹會給美國帶來更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更穩定的複蘇和重獲生機的制造業。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已變成美國再也“戴”不起的“高帽”。
事實上,美元的霸主地位近些年已經面臨挑戰。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形成香港、倫敦、新加坡、多倫多、法蘭克福等多個人民幣離岸市場。
烏克蘭危機以來,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一直急於推進“去美元化”。今年3月下旬,普京提出,俄羅斯可以效法中日,建立自己的國家支付結算系統,設法減少對西方的經濟依賴。
因不滿美國對法國最大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天價罰單,法國央行行長和財長分別於今年6月和7月表示,支持貿易活動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
以下IMF圖表展示,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和美國輪流坐莊,他們各自的貨幣都只在一段時間內占據著主要儲備貨幣的寶座。
在紀念“9·11”恐怖襲擊慘案的講話中,奧巴馬授權開始空襲敘利亞,延長為期一個月的對伊拉克空襲,強調“伊斯蘭國”(IS)的武裝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威脅,宣稱美國將領導“廣泛的聯盟”,通過空襲和提供地面支援擊退該恐怖組織,但不會動用美軍地面作戰部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白宮提前公布的講話節錄內容顯示,奧巴馬在講話中提到,美軍的空襲將打擊“每個角落存在的”IS分子,發出了會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斯蘭聖戰者的明確信號。奧巴馬說:
“我可以就此宣布,美國將領導擊退這種恐怖分子威脅的廣泛聯盟。”
“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通過一套全面的持續反恐戰略,我們會削弱、最終摧毀IS。”
奧巴馬稱擊潰IS是“無情且堅定的努力。”其全方位的戰略將包括擴大對IS現有的空襲範圍,打擊進犯伊拉克及鄰國敘利亞的IS目標,還會討論加大對兩國抵抗IS部隊的支援,同時明確表示不會派美軍參加地面戰鬥。
奧巴馬還將宣布支持參與打擊IS的多個盟友,包括中東與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合作夥伴。
本周三,美國國務卿克里出訪伊拉克與約旦,奧巴馬同沙特國王阿蔔杜拉曾通話交流。白宮表示,奧巴馬與阿蔔杜拉一致同意,需要增加對敘利亞反IS武裝的培訓和裝備援助。
華爾街見聞總結奧巴馬正式講話主要內容如下:
· 目標:
削弱IS運作的能力,最終摧毀該組織。
增強伊拉克軍隊的實力,並有節制地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允許他們奪回被IS占領的領土。
切斷IS的融資及與全球金融系統的聯系。
· 空襲
承諾開展系統的空襲打擊活動,不分國家邊界。這確定了美國此後將空襲敘利亞。
· 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立場:
奧巴馬希望美國國防部推行大規模的項目,培訓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並提供裝備。
· 增派美軍
將再派遣美軍475人赴伊拉克執行三大任務:
1、充當伊拉克軍方顧問,幫助擴大美軍空襲的戰果。
2、配合美國在伊拉克全國的軍事活動。
3、與伊拉克現有的1100多美軍同一編制,但不會向伊拉克派出作戰的地面部隊。
· 國會
奧巴馬已授權空襲,國會需要授權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給予培訓和裝備支持。敦促盡快投票通過。
· 合作夥伴
建立廣泛的聯盟打擊IS武裝,合作方包括阿拉伯世界的遜尼派盟友和北約成員國。
土耳其將扮演領導角色。
22個成員的阿拉伯聯盟已經同意加入,某些海灣國家可能幫助空襲,其他可能提供軍援和情報及物流支援。
奧巴馬希望9月底的聯合國年會上確認他們各自的承諾。
· 行動時長
未設定何時結束的日程表。但不會一夜之間戛然而止。美國官員稱,擊退IS可能耗時數年,可能超過奧巴馬的任期,即2017年年初以後,打擊IS的行動也可能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