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面占領報紙版面?被特朗普推特牽著走的美國媒體

今天美國媒體的頭條是什麽?那要看當前全國新聞選題總編輯、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中給美國媒體的記者們留了什麽題目!

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認為,他們的日常選題已經完全被特朗普的推特“牽著走”,特朗普已經在慢慢取代以往每天給記者們交代選題任務的編輯們,成為記者們默認的“發派選題總編輯”。

雖然美國總統、特別是新當選的總統的一舉一動一向都會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特朗普卻有自己獨特的給媒體 “留作業”的方法。他知道在鏡頭前什麽時候應該聳肩或皺眉,什麽時候應該發推特,什麽時候對外公布簽署了哪項總統行政令“能上頭條”。不出特朗普總統意外的是,在他為媒體“稍微指點”之後,在美國各地媒體記者們鍵盤飛舞和閃光燈攝像機一番運作之後,特朗普總統推特的每一個字都會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也都會成為電臺和電視臺不斷播放的片段。

特朗普總統留的選題有多大響應力,從本周三的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就可以看出。

在頭版的六篇文章中,有四篇都是有關特朗普當天的詳細行動和執政計劃,其中包括特朗普同FBI局長圖米的關系;特朗普的石油管道決定;他修建墨西哥邊境墻的決定;他仍然拒絕接受大選結果沒有舞弊行為的事實。翻開當天的《華盛頓郵報》更是“滿眼都是特朗普”:14篇長短不一的文章都同特朗普有關,包括特朗普的政治任命人選;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人數真相等。在社論版,所有的8篇評論也都和特朗普有關。

當天的《紐約時報》也呈現類似的報道趨勢。在頭版的6篇文章中,4篇都是報道特朗普,而內版中有11篇文章都同特朗普有關,在社論版,7篇中有5篇都是評論特朗普。

更明顯的是當天的《華爾街日報》,全報的7篇新聞稿和9篇社論全都同特朗普和他的政策有關。

在給媒體留了選題作業之後,特朗普還會對“完成任務”的媒體給予肯定。比如,白宮在本周三發表了一項聲明,題目是“為特朗普總統的果敢行為表示贊揚”,聲明引用了包括《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福克斯新聞、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媒體的報道。白宮對總統的行為表示贊賞本就極其罕見,更何況事實是,這些媒體的報道其實並未對特朗普的行為表示贊揚。但是,將這些報道的題目擺放到一起的時候,“特朗普能做一切”的結論卻會立即躍然紙上。

盡管在對媒體“牽著鼻子走”中表現的遊刃有余,特朗普政府同媒體的關系卻不被華盛頓政界看好。在特朗普以史上民調支持率最低的總統身份進入白宮並將自己的負面形象全部歸咎於媒體抹黑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在進入白宮後似乎也沒有表示出同媒體修好的跡象。

先是特朗普在任職後第一天就前往中情局痛批媒體對他入職典禮人數報道“作假”,再是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周六連夜召開記者會,主題卻是和特朗普一樣,批評媒體長時間一再對特朗普進行攻擊性的不實報道。

結果就是,目前特朗普內閣和媒體的關系不僅比競選前還要糟糕,來自兩黨的多位前白宮發言人都表示,在同媒體的相處上,特朗普政府還有一條很艱難的路要走。

“作為一個美國人,看到白宮記者會出現那樣的一幕感到非常尷尬。”知名保守派評論員克里斯托(Bill Kristol)表示,“特朗普政府同美國媒體的互動和關系讓我感到非常不安和擔憂。”小布什總統時期的白宮發言人弗里策(Ari Fleischer)指出。希拉里·克林頓競選時期的新聞秘書弗倫(Brian Fallon)更是表示,做出那樣的言論,“特朗普的新聞秘書應該立即辭職,不要再出現在白宮的新聞剪報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36

舊報紙賞析 (1)



我很喜歡翻閱陳年的舊報紙,香港近這三幾十年來在經濟,民生,生活環境以及人文精神面貌上都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我們這些沿着這條路走過來的人,憑藉着舊報紙,可以追溯到當年的生活點滴。  看舊報紙除了得悉當年的舊聞外,其實廣告也很好看,近年來樓價暴漲,帶動物價飛升,回看當年的廣告,驚覺當時的物價竟低廉得如此不可思議,真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之嘆。當然除了物價外,你也可從廣告中窺探當時的世事民情,如荔園的廣告竟會將所拾獲的身分證號碼一字不漏的刊登出來,這在今天如此注重私隱的社會來說讓人難以理解,此所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們不可以用今日的眼光去看和理解昨日,正如昨天不會想像到今天的香港會發展至如斯境地,滄海桑田,且讓我們跳入舊報章,漫遊五,六十年代的世界。






















1954年廣告。  當年香港人不懂吃大閘蟹,只有外省人才會嗜吃大閘蟹。五十年代初中國還未有大閘蟹出口供應香港, 南來的外省卻人很想吃大閘蟹,天香樓老闆遂派出伙記,前往上海採購大閘蟹,乘火車帶回香港,滿足食客需求,但由於其時火車網路系統不發達,要經多番轉駁,行車又緩慢,故此有不少蟹在運送途中死亡,所以售價昂貴,但仍不乏捧場客。每斤大閘蟹取價7.2元,普通羔蟹每斤只不過2.5元,相差達三倍





















1959年廣告。以前商品喜用自創的品牌小姐作為代言人推廣,是其中一種宣傳技倆。這款飲品派出「維他奶小姐」,走遍及港九士多、學校、工廠、大排檔和球場,遇到額上流著汗的人,便送上毛巾給他們抺汗。這樣送贈禮品宣傳飲品的確有新意 





















1957年廣告。57年流感大爆發,港人聞流感色變。雖說是危機,卻變成商機。藥品公司和藥廠紛紛推出醫治及預防藥品,還聲稱即服即愈, 萬試萬靈,認真"吹水唔抹咀" 




















1948年的廣告,金錢牌暖水壺強調「日日研究,年年改進」,與「駱駝牌」的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往後雙方更是推陳出新、愈演愈烈





















1960年廣告。提到兒童儲蓄錢箱,人們立即想到滙豐銀行的紅色銀行外型錢箱,又或者是渣打銀行唐老鴨錢箱。原來最早推出兒童儲蓄錢箱是新加坡資金的崇僑銀行。銀行老闆在外國看到一個小豬錢箱,靈機一觸,設計了一個鐵造小豬錢箱,送給開戶儲蓄的小朋友,鼓勵他們養成儲蓄習慣,後來還加設大象、青蛙、烏龜和夾萬,共五款錢箱, 可謂是香港兒童儲蓄錢箱的始創者





















講真話,我真的不很清楚這個麗露華美髮素的功能,廣告上只是標榜它是一隻頭臘和頭油,但為何有白髮變黑法的功能?若如此為什麼不索性以染髮素的形象推廣?





















1959年廣告。要家庭主婦不用洗衣梘而改用洗衣粉,洗衣效果當然要比洗衣梘好;洗衣潔白、慳水、不用烚洗、無需藍錠。所謂烚洗就是以前媽媽都會洗完BB的衣服和尿布之後,用熱水再清洗一次,作消毒之用。至於藍錠是一種類似漂白劑,令衣物潔白




















1958年廣告。這年是第十六屆工展會,這屆共有177家廠商參展,攤位共六百多個。這間本地食品廠於1938年創立,在48年用上企鵝作為商標。它在當年工展會推出「一元五味」,任由顧客自選五種醬料試味,當然希望顧客試完「返尋味」,繼續幫襯




















嘩,這隻奇峯牌健胸膏認真誇張,竟然夠膽宣傳可以助長胸部發育,增加曲線,如此神奇,那末那些整容醫生便要全部轉行了。不過話得說回來,以當然如此保守的社會,這類型的商品確有市場價值,我相信當年的婦女不敢主動去找整容醫生,花他三幾元買個希望,何樂而不為?另外我也很佩服那個為商品改名的師爺,奇峯讓人想入非非,端的是神來之筆 





















1958年廣告。現今在超市常見到日本醃製蘿蔔或者其他醃製「漬物」,還有韓國泡菜等伴飯前菜。以前想吃日本醃製「漬物」要買罐裝的,每罐7毫,殊不便宜 





















說起麵包,我們通常都會想起嘉頓麵包,或者生命麵包,振興公司的生力麵包當真沒有聽過,着實孤陋寡聞.  另外廣告內標榜監製是英國食品研究會會員全英食品公開賽冠軍,這個銜頭也十分讓人摸不着頭腦,如何是食品公開賽冠軍?是麵包行曾參加某個食品品評大賽取得冠軍,抑或何監製本人取得食品公開賽冠軍?真箇耐人尋味





















1949年廣告。油是開門七件事之一,為家居的必需品。以前一般人家只會買塊肥豬肉回家榨豬油,既有豬油煮食,榨完油又有豬油渣撈飯煮餸(當時的人不會講究豬油是否會增加膽固醇, 事實上一般人連膽固醇是何物都木宰羊)。富裕一點的家庭則會追求時尚用花生油。這家油廠聲稱其生產的花生油是純正花生油,不溝雜礦油、豆油、菜油等,並以「健康第一」推售產品





















1954年廣告。五十年代香港塑膠工業剛剛發展,塑膠屐的價錢比木屐還要便宜,市民大眾樂於選用。除了本銷,還外銷到亞洲和非洲各國。廣告中所提及的必打街,即現時的畢打街, 在中環商業核心地段賣屐, 可見當時的人穿屐的風氣甚盛, 另外當年的拖鞋鞋底已經有氣墊,認真唔簡單 





















1971年廣告。啟德遊樂場位於新蒲崗彩虹道,是由新界鄉紳集團投資。原本預計1964年開幕,但遇上颱風,工程延誤,最終在1965年開幕。攤位遊戲之外,還有機動遊戲,旋轉木馬、咖啡杯、小汽船、飛行椅等等;更有刺激的「月球火箭」和「過山車」。粵劇、電影、歌舞表演當然不可少。入場費成人7毫,小童半價, 算是很照顧普羅大眾的荷包.  啟德遊樂場我童年時在農歷新年去過一趟, 衹覺得規模比荔園小, 但機動遊戲則較新嶄.   啟德遊樂場於1982年4月關閉, 原址併入政府管理的彩虹道遊樂場休憩用地  





















1974年廣告。以前國產貨品比外洋貨品經濟實惠,所以深受勞苦大眾愛用。還記得白貓洗衣粉八十年代中的電視廣告嗎?  "有泡我又有,冇泡我又有".白貓洗衣粉現已成為和黃旗下的品牌





















大東南煙草公司出品的白蘭地香煙廣告.  煙名白蘭地, 是否想吸煙者有喝酒的感覺?





















「哥喇」的英文名叫「Super Cola」,顧名思義是一種類似可口可樂(Coca-Cola)口味的汽水,推出時每樽售3毫子,較正牌可樂市價便宜1毫,以當時物價計算,中文報紙每份賣1毫,當中差價足以令市民轉買哥喇.  哥喇以夠氣夠味作招徠,至70年代仍大受歡迎,但最終卻在市場消失,其中一種說法是社會經濟狀況逐漸改善,汽水的價格逐漸平民化,顧客傾向購買外國品牌的汽水飲品;加上超市興起佔據了飲品主要零售市場,汽水經常以特價發售,甚至較士多的批發價更便宜,結果大量士多結業,伴隨是許多主要在士多發售的本土飲品停產 (還記得在士多拉開汽水櫃, 以開汽水匙撬開汽水蓋, 再插支飲筒入汽水樽啜幾啖, 才從褲袋掏出幾毫子, 大叫"老板收錢"的歲月嗎?)




















1958年廣告。畢業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尤其是五十年代,子女完成中學學業, 已相等於今天大學畢業,父母有能力的話當然會送份禮物祝賀獎勵。另外以前的人確實很喜歡戴手錶,既實用又可作為飾物,一舉兩得。今天我相信十個年年輕人有九個都不戴錶, 要知道時間, 看手機便可以了, 干嗎還要戴錶這末麻煩?




















1955年廣告。昔日香港的酒樓只做晚市和筵席,直到戰後才開始兼營中午茶市和飯市,後來不少酒樓加開早晨茶市。這間位於舊華人行的大華飯店,為了爭取顧客,日夜市茶芥檳全免,並推出特價點心,一律四毫,還聲明「冇裝彈弓」,即不會欺騙之意。至於茶芥檳全免,即茶,芥醬及檳榔,往時的茶樓是會在桌上放有一小碟芥醬和一小碟檳榔, 今天則以花生或咸菜取代之





















1954年廣告。講起椰子糖,必定想起甄沾記  (我們這一輩的人,那個小朋友沒有在街邊理髮檔剪過髮?剪髮後那師傅會在玻璃樽中掏一粒甄沾記椰子糖給你,以示奬勵,不過老實說,我對那粒硬過石頭,"甜耶耶" 的椰子糖從不感興趣)。甄沾記創辦人甄倫立自1915年開始製作椰子糖及雪糕並沿街叫賣,慢慢累積捧場客,由於當時客人都叫他「阿沾」,四十年代首家門市在堅道開業時就以「甄沾記」命名,1958年更在黃竹坑設廠大量生產。不過,上世紀90年代甄沾記試圖北上發展並在中國設廠,卻鎩羽而歸,更因各種原因一度退出香港市場四年。現在甄沾記已重返香港, 主打的椰子糖,除傳統軟糖、硬糖,還有薑糖、海鹽糖及特濃椰子等新口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75

呢單傳言好好笑,份份報紙都唔同

1 : GS(14)@2011-06-25 12:2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71014

噚日, CNBC網站就爆咗單猛料,話 Zara嘅阿媽 Inditex計劃收購佐記, CNBC話佢哋係 quote外電,咁外電單料又點嚟?佢哋話係來自一個本港財經網站,而個網站又話佢哋係抄本地一份報章!而據華華明查暗訪所得,嗰份本地報章係抄一個歐洲財經網站,但人哋嗰篇報道係寫緊歐洲大市,順便講埋 Inditex股價急升,話佢會收購一間香港公司,半隻字都無提過佐記,但咪理,「 Zara買起佐記」就係咁環繞個地球「流」傳一周!
2 : GS(14)@2011-06-25 12:25:05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78661&Lang=tc
根據明報講,某報是呢份

歐洲著名平民服裝品牌Zara控股機構西班牙零售商Inditex,其股價昨日中段在馬德里市場一度急升。據當地市場消息說,Inditex醞釀於短期裡向佐丹奴(709)提出收購建議,消息未有交代每股作價,按佐丹奴昨日收市價計算該公司市值約99.78億元。此間證券界人士說,倘若上述收購落實,最大受惠者反而是新世界發展(017)大股東鄭裕彤。
3 : GS(14)@2011-06-25 12:25: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24/News/eb_ebc1.htm
《成報》昨日報道稱,西班牙有消息傳出,Zara母公司、全球最大時裝集團之一的西班牙Inditex,醞釀於短期裏向佐丹奴提出收購建議,令周三Inditex在馬德里交易所的股價曾一度急升。

佐丹奴發言人否認有接觸Inditex及有任何的併購活動。本報昨日聯絡Inditex時,其發言人表示,並沒有接觸佐丹奴。不過,當記者進一步追問Inditex有否接觸佐丹奴大股東鄭裕彤時,發言人只稱不評論任何傳言及不想製造任何猜測。
4 : GS(14)@2011-06-25 12:29:35

http://www.silobreaker.com/indit ... 2264658610762023121
成報抄外電,外電抄Etnet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newsid=ETN210623311
《異動股》市場翻炒Zara母收購傳聞,佐丹奴(709)彈5%

  《經濟通通訊社23日專訊》市場再翻炒Zara母可能提出收購傳聞,佐丹奴
(00709)今早彈5%,最新報6﹒93元,暫成交超過400萬股,涉資逾2900萬元
。(ms)
5 : GS(14)@2011-06-25 12:45:46

http://news.businessweek.com/art ... QTROD10KDIC8D2MHR47
是咪抄呢篇?
6 : 草帽(1253)@2011-06-25 13:50:55

唔好話抄啦, 老作都大把啦.

好似上個禮拜全世界報導陳偉業畀惡漢怒小又破壞攤位單新聞. 陳偉業話個所謂惡漢只係將張全單痴左0係人民力量傳單上面, 1/4都冇. 但係引左不必要既誤會. 個惡漢即時撕左張傳單, 仲表明0係陳偉業fans. 我諗冇邊份報紙會講個事實出黎. smiley
7 : 龍生(798)@2011-06-26 02:43:01

同叔咪最大受益人lor

從這方向諗就可以了, 唔係都當佢係...鬼叫佢受益
8 : cqb(1533)@2011-06-26 02:58:03

7樓提及
同叔咪最大受益人lor 從這方向諗就可以了, 唔係都當佢係...鬼叫佢受益

會唔會係有人想阻住同叔吸貨呀.
9 : 龍生(798)@2011-06-26 03:01:38

要跟都跟晒....唔跟的都唔會跟了
10 : cqb(1533)@2011-06-26 03:03:10

9樓提及
要跟都跟晒....唔跟的都唔會跟了

人地可能想打高個價等同叔要高d價提全購呢.
11 : greatsoup38(830)@2011-06-26 13:22:22

2011-6-24 HT

洽購消息 源頭不明

  然而,今次傳聞最耐人尋味的是消息源頭不明。有本地報章昨引述西班牙馬德里消息,指Inditex有意收購佐丹奴,而數間國際電子傳媒則以「引述香港傳媒」消息,於互聯網作第二輪報道。

  本報曾聯絡該名「爆料」的本地報章記者,查詢收購消息來源。該名記者表示,自己在周二晚從網上看到有關Inditex收購香港零售商消息,但已忘記是出自哪個網站或媒體,「是一個有英文版本的西班牙網站」。

  本報透過Google及Yahoo,在西班牙註冊網站尋找有關這宗收購新聞,搜尋結果只顯示引述昨日外電的報道,未見周二有任何報道。
12 : 龍生(798)@2011-06-27 01:23:46

嗯...仍未敢說, 但想講, 咁鬼明顯, 似乎買入坐順風車也可以....
13 : GS(14)@2011-06-27 22:19:52

互相做新聞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26

《經濟日報》免費報紙《晴報》呢個月 27號出街

1 : GS(14)@2011-07-19 23:10: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19&sec_id=15307&art_id=15443959
就快又有份免費報紙!《經濟日報》嗰份講咗好耐、令大家引頸以待嘅免費報紙,終於拍板喺呢個月 27號(即係下星期三)出街,份報紙取名《晴報》!
聽口痕友話,呢份新嘅免費報紙內容「唔係」《經濟日報》嘅內容喎,但夠膽起個咁搶嘅名,應該有好多情報嘅……家陣未知會點派同埋派幾多,之不過睇番佢哋 2005年創刊嘅《 Take me Home》往績,嗰陣每逢星期五都會喺港九新界分六區免費派,內容其實都離唔開吃喝玩樂,但睇吓睇吓,就發現啲料大部份都係嚟自《經濟日報》,認真係慳水慳力之作,咁幾年之後嘅今日,資訊更加氾濫,《晴報》到底有無情報呢,等着瞧吧!
2 : Sunny^_^(11601)@2011-07-19 23:44:24

我都想睇下同AM730有咩分別
3 : 龍生(798)@2011-07-19 23:58:20

免費派, 內容係經濟日報東剪西貼

成本應該幾輕

多唔多人睇就唔知, 但成本咁輕, 應該有錢賺
4 : kamfaiAthrun(1488)@2011-07-20 09:19:26

no wonder the stock price raise so rapidly recently...
5 : 200(9285)@2011-07-20 20:57:03

3樓提及
免費派, 內容係經濟日報東剪西貼

成本應該幾輕

多唔多人睇就唔知, 但成本咁輕, 應該有錢賺


佢一份資料 share 好多地方用呢,例如旅遊資料
就可以 U magazine + 副刊用啦‧
6 : 200(9285)@2011-07-20 20:57:51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19&sec_id=15307&art_id=15443959
就快又有份免費報紙!《經濟日報》嗰份講咗好耐、令大家引頸以待嘅免費報紙,終於拍板喺呢個月 27號(即係下星期三)出街,份報紙取名《晴報》!
聽口痕友話,呢份新嘅免費報紙內容「唔係」《經濟日報》嘅內容喎,但夠膽起個咁搶嘅名,應該有好多情報嘅……家陣未知會點派同埋派幾多,之不過睇番佢哋 2005年創刊嘅《 Take me Home》往績,嗰陣每逢星期五都會喺港九新界分六區免費派,內容其實都離唔開吃喝玩樂,但睇吓睇吓,就發現啲料大部份都係嚟自《經濟日報》,認真係慳水慳力之作,咁幾年之後嘅今日,資訊更加氾濫,《晴報》到底有無情報呢,等着瞧吧!


仲叫佢派高息? 唔會啦留返d錢打仗呢‧
7 : GS(14)@2011-07-20 22:48:09

最多咪1億,用得幾多
8 : GS(14)@2011-07-21 23:09: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451130

《經濟》中人透露,新報紙應該獨立編採,部份副刊內容或共用,有指初期印數廿多萬份。有人話公司重鎚出擊買新印刷機出新報紙,所以內部對《晴報》寄望甚殷。施老闆份《 am730》出版 23個月收支平衡,新報紙成績如何,好多人想知。
9 : 龍生(798)@2011-07-21 23:12:31

施老闆一億都無蝕晒, 佢真係唔蝕得幾多...反而條數好難計就真...的資料咁多間一齊share, 入邊間數好?
10 : Sunny^_^(11601)@2011-07-22 09:14:07

佢一定唔得啦.而家已經有3份中文既免費報喇.一般情況都係首先頭條,然後AM,再者都市.如果+多一份,可能因為新鮮先睇下.一般人點拿住幾份報紙反工呀.我學校都只係有AM攞.
11 : 龍生(798)@2011-07-22 11:24:39

咁又未必一定順排既 , 或者到時會踢走都市日報呢

三份黎講, 都市最差
12 : Sunny^_^(11601)@2011-07-22 13:31:23

都市係差但係佢有地理上既優勢.坑口MTR早上都好多份報紙派.全部都有.頭條,AM多人攞.但最多既係都市呀.因為佢係最方便既,唔使等就有.
13 : GS(14)@2011-07-22 21:36:59

都市最重要是點好,我個人唔鍾意頭條,am730乾淨好多
14 : 亞力士(1473)@2011-07-23 00:17:25

我鍾意am730夠多專欄 尤其酒藏浪客
15 : 200(9285)@2011-07-23 01:17:30

14樓提及
我鍾意am730夠多專欄 尤其酒藏浪客


me too 只係覺得佢太多宗教廣告‧

頭條我也唔係太喜歡‧
16 : Sunny^_^(11601)@2011-07-23 08:12:57

除左個人意願都要考慮埋方便情度.好多趕番工既邊有時間慢慢排隊呀.所以如果都市冇左個位置優勢就係咁先喇smiley
17 : GS(14)@2011-07-23 20:39:35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我鍾意am730夠多專欄 尤其酒藏浪客


me too 只係覺得佢太多宗教廣告‧

頭條我也唔係太喜歡‧


真係,大多洗腦野,我通常都飛了,可能同老闆取態有D關...

不過呢兩日生果一定合亞力士,你睇睇娛樂,哈哈
18 : 200(9285)@2011-07-23 20:43:34

17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我鍾意am730夠多專欄 尤其酒藏浪客


me too 只係覺得佢太多宗教廣告‧

頭條我也唔係太喜歡‧


真係,大多洗腦野,我通常都飛了,可能同老闆取態有D關...

不過呢兩日生果一定合亞力士,你睇睇娛樂,哈哈


正到不得了呢特別是琴日‧
19 : GS(14)@2011-07-23 20:45:18

不過今日我經過那些鋪頭的時候唔敢望那些書,實在正過頭,仲平過買那些黃書
20 : 200(9285)@2011-07-23 20:48:47

8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21&sec_id=4104&art_id=15451130

《經濟》中人透露,新報紙應該獨立編採,部份副刊內容或共用,有指初期印數廿多萬份。有人話公司重鎚出擊買新印刷機出新報紙,所以內部對《晴報》寄望甚殷。施老闆份《 am730》出版 23個月收支平衡,新報紙成績如何,好多人想知。


好耐之前唔記得係咪財經透視講過
現在呢3份報紙果種size叫小報形式印刷
咁佢出得掂《生活晴報》同埋佢地個財經版其實現在也是用呢個方式出版,所以無大問題‧
21 : 200(9285)@2011-07-23 20:50:14

19樓提及
不過今日我經過那些鋪頭的時候唔敢望那些書,實在正過頭,仲平過買那些黃書


你去了書展未呀?
話時話王文雄又係i money 胡說八道‧
22 : GS(14)@2011-07-23 20:50:28

根本就是一雞N食,只要夠多客同埋搶唔到經濟日報班人生意,一定有得做
23 : GS(14)@2011-07-23 20:51:05

21樓提及
19樓提及
不過今日我經過那些鋪頭的時候唔敢望那些書,實在正過頭,仲平過買那些黃書


你去了書展未呀?
話時話王文雄又係i money 胡說八道‧


就係去了書展,買落唔少平書,聽日就去睇下iM講甚麼
24 : 亞力士(1473)@2011-07-23 22:24:23

賤安娜 vs 肥脾
25 : GS(14)@2011-07-23 22:25:06

24樓提及
賤安娜 vs 肥脾


真是好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50

理財第一波:免費報紙是份單張 李兆波

1 : GS(14)@2011-09-24 14:51: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42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36

黛安: 報紙加價?

1 : GS(14)@2012-01-29 16:39:37

2012-01-25 晴報

報界世叔伯向黛安報料:報壇近日吹風,說有關人士重提 舊議,努力想促成收費中文報章加價,零售價擬每份加一元。 收費中文報章對上一次加價,是千禧年事,由每份5元加至 6元。今次力催加價的,既有報紙老闆,也有報紙代理商及報 販,理由是已沒調整售價達12年了,通脹及人工已累積巨大升 幅,而報業主要成本之一的新聞紙亦漲價不少,但期間收費報 紙無論廣告或發行收益,卻隨互聯網、數碼資訊及免費報章 的侵蝕,而每況愈下,故加價建議無可厚非。 不過,有業界人士擔心,如加價成功,部分收費報紙銷量 可能進一步下跌。君不見,70年代香港報章多達60餘份,那時 零售價每份壹角,其後每次加價,或多或少都有報紙遭淘汰, 迄今僅餘下12份收費中文報章,當中有兩份長期虧蝕,故現在 倡議加價,近乎飲鴆(鴆音朕,即毒藥)止渴。 其實,早於去年初,已醞釀收費報紙加價一元,正當有心 人於去年中發功,欲促成其事時,不巧多兩份 免費報紙面世,造成報壇天下大亂,加價之事 遂暫擱下不談。
2 : Sunny^_^(11601)@2012-01-29 17:56:42

+價係整走幾份收費報既技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77

拒拆遷 反鎖燒報紙 擬引爆石油氣

1 : GS(14)@2012-03-21 00:14: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72176
現場為荃灣白田壩新村 16號寮屋,保家自殺婦人 57歲姓葉,據其任酒吧夜班侍應 24歲次子鄭先生透露, 10年前他與母親及家人等搬至上址居住,其後大哥往內地工作,膝下一名 7歲兒子留港讀書,自此一家三口在此居住。因為空間不足,家人決定在 500呎的寮屋上加建一層睡房,但上月 15日收到俗稱「寮仔部」的地政總署寮屋管制組發信通知,聲稱寮屋僭建,他們需要在今月 7日前搬走,他曾要求盡快申請公屋上樓,一直無果。

撼頭埋牆受傷送院

昨早 10時許,一批寮仔部職員持工具到場清拆,當時只有葉婦一人在內,她聞訊情緒激動,先反鎖大門,並拔走石油氣罐喉管,再用火機點燃報紙企圖引爆自焚,職員見狀報警,消防員未幾到場破門入屋撲熄火勢,其間葉撼牆輕生,終被警員合力制服送院。
地政總署回應,該寮屋 05年臨時搭建,不符保留要求,署方已數度延遲行動,強調事主可獲安排入住屯門寶田收容中心,並對事主母親以自殺阻清拆感遺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41

蔡東豪:「網上報紙賺1元,實體報紙蝕7元。」

1 : GS(14)@2012-04-10 22:36:3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410/76158
「網上報紙賺1元,實體報紙蝕7元。」
Pew Research Center
[美國報業是當地收縮最快的行業。]
美國報業是當地收縮最快的行業。

報紙之痛真無奈,明明知道目的地在那裏,但怎去也去不到,眼巴巴看着業務在收縮,接受一刀一刀凌遲酷刑。美國報業工會指,從1984年至2005年,報業廣告收入跌一半。報業是全美收縮最快的行業,過去10年,美國報業從業員數目下跌三成。美國報業前景不是特別惡劣,這是全球大趨勢。
讀者下次跟朋友食飯,不妨做這測試,問問朋友:10年後實體報紙數目比現在下跌多少個百分比。讀者可能會收到實體報紙數目,將會跌至零的預測。
所有報紙都知道網上報紙是報業將來,未來一代在手機、iPad上睇報紙,但報紙科技革命發展了十多年,始終發展不出一條實在的網上錢途。美國智庫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報業研究報告,指報紙從網上廣告每賺1元,從實體廣告失去7元。
對於報業管理層,這情況外國人稱Catch-22,橫死掂死,看不到出路。報紙應否積極從實體轉去網報,這問題無人識答,因為事實告訴報紙管理層,不轉遲早會死,快轉則快點死。

蔡東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21

前座怪客報紙遮擋偷錢 的士雙雄擒紋身賊

1 : GS(14)@2012-04-28 23:58: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86876
被捕賊人姓蔡, 35歲,身材瘦削, T恤下露出腹部腰間滿是紋身。遭偷錢 54歲姓黃司機慶幸被偷去的 620元失而復得,只是折騰一整晚,無法開工造成損失。黃講述事件經過稱,昨凌晨零時,該紋身男子在菲林明道截車,跳上前座乘客位,表示要到蘭芳道。黃沒為意,專心駕駛,到埗後對方支付 20元車資離去。此時黃發現前座遺下一張 10元鈔票,頓起疑心,查看旁邊手提袋,赫見內裏 600多元不見了,相信紋身漢趁他不察覺,用報紙掩護,伸手入袋偷錢。
由於蘭芳道是單程路,紋身賊往車尾方向逃去,黃驅車兜了一圈,在接近恩平道與賊人迎面相遇。當時賊人正欲登上另一的士,黃落車高呼喝叫:「賊呀,偷咗我錢呀!」連同行家合力追捕,卒於約 200米外霎東街追上賊人,將他按地制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10

收費報紙下月加價? 黛安

1 : GS(14)@2012-08-17 10:15:45

http://www.skypost.hk/column/%E9 ... 3%B9%EF%BC%9F/23425
收費報紙原擬於今年三月加價一元,但最終因臨門出現變數而擱置至今。最近消息傳來,報販們終按捺不住,重提加價建議,香港報販業協會日前致函各報館,希望全港所有收費中文報紙及馬經報,於下月八日同步加價一元。
報販會在給各報館的信函中謂,報章價格已超過十年沒有上調,報館、代理與報販均經營極之困難,故該會特此向各報社作出呼籲,希望本著唇亡齒寒精神,盡快把報章的零售價格調升一元。
為何選擇於下月八日?因該天是新馬季開鑼之日,馬經報可同步與收費中文報紙加價,而且,因馬季開鑼後,一般綜合性報紙的馬經版能吸引馬迷購買報紙,可一定程度減輕加價後銷量下跌的影響。但今次重提加價之議能否實現,還要看銷量最大的兩份收費中文報紙取態如何,因他們若不同意,其他收費中文報紙是不敢貿然去加價的。至於馬經報則作別論,皆因全港18張馬經報中,已有《職業馬報》不跟大隊,率先於今年四月中把零售價,由六元加至七元;雖然銷量因而稍稍下跌,但從加價後所得的收益,遠超銷量下跌對收入的影響。其他馬經報有見及此,可能不會理會收費中文報紙的決定,而自行於新馬季開鑼日齊齊加價一元。
晚報承印價較日報貴
走筆至此,《新晚報》以免費晚報形式於本月20日復刊的傳聞,雖已喧騰已好一陣子,但迄今仍未落實誰是承印商與發行商,看來已很難趕及於下週一復刊了。市場消息說,該報社長夏萍連日接觸不同的承印商,但仍未斟妥承印合約,因現有報社當中,有能力承接於下午三個小時內印刷40萬份報紙的,僅得東方、壹傳媒、星島及香港經濟日報這四個報業集團,而印刷晚報的承印價會較日報貴,皆因上述四個報業集團均出日報,其原有印刷員工均於晚上及凌晨工作,如承印晚報,要僱用另一班為數幾十人的印刷員工於下午開工,不能利用原有夜班員工的協同效應,故承印價起碼比印日報貴兩成。
2 : david395(4434)@2012-08-17 18:32:00

go hell
3 : GS(14)@2012-08-17 22:25:49

死得仲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