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經緯:我對得起黨和國家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fyug.html 註:不知道當年的三水市政府領導,把健力寶這麼優質的資產,不高價賣給管理層,卻低價賣給事後侵吞挪用公司巨額資產的外來人張海,對不對得起三水、健力寶員工、黨和國家?你們臨終能釋懷嗎?另外,李老用330多萬員工福利金給高管和員工買保險,是不是真的構成貪污,難道沒有爭議?健力寶的產權改革,是時代的悲劇,也是草包當政的結果,奈爾要個人承擔如此沉重的責任?
直至臨終,李經緯都不能釋懷,當初政府為何將健力寶賣給張海而不是他。憶往事,他最常說的就是「我這輩子,對得起三水,對得起員工,對得起黨和國家。」
他與地方政府曾多次因健力寶運營發生意見衝突,雙方矛盾激化。談及李經緯晚年因貪污案被判刑,他的老部下直言「有人不放過他」。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從李經緯獲刑看健力寶產權改革敗局》中感慨道,「李經緯的事蹟不禁讓人想起美國人約翰-薩特的故事。我很想知道,這樣的故事是不是要在中國重演?」
「約翰-薩特,這個美國西進運動中的英雄,曾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因為黃金的發現而被貪婪的人們褫奪了全部財富,最後窮困潦倒,孤寂落寞而死。他臨死前,一度在美國聯邦法院門前申訴,要求歸還屬於他的公平和正義,卻無人理睬。」
「養了十八年的孩子突然被人抱走」
今年4月22日,健力寶創始人、原董事長李經緯因病去世,享年74歲。次日,他的家人在佛山三水區的老屋設了臨時靈堂。一束菊花、半瓶白酒,地板上斜立的黑白照片,親友在青煙裊裊中送別這位曾經的「中國神水」之父。
1984年,李經緯創辦健力寶飲料廠,推出同名飲料品牌。1997年,健力寶在產量、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利四項均排名中國飲料行業第一,集團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可謂國產飲料鼎盛時期,李經緯成為業內傳奇。
但風雲難測,2002年1月15日是李經緯的命運轉折點。當時,三水政府將所持有的健力寶公司75%股份轉讓給浙江國投的張海,數日後,李經緯突發腦溢血,從此再也無法下地行走。
李經緯的老部下,原健力寶總裁助理、總裁辦主任李志強談及此事,不免唏噓,「對他(李經緯)而言,就像是自己養了十八年的孩子突然被人抱走,以一種無法理解的方式。」
李經緯曾經提出員工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4.5億元買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被政府否決。出乎他意料的是,三水政府最後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股份,作價3.38億元。
「他是一個視事業如生命的人,是一個永不願意止步的人。健力寶給別人拿走了,他很快就中風。」李志強說。據他的老部下回憶,對於三水政府將健力寶賣給張海這件事,直至臨終,李經緯都不能釋懷,不能理解。
「我這輩子,對得起三水,對得起員工」
2009年,李經緯貪污案開庭審理。檢方指控其與另五名健力寶高層,在2000年用廣東健力寶飲料有限公司的職工福利基金1141.385萬元購買個人商業保險。
檢方認為,李經緯「身為受國家機關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夥同他人利用職務之便,以購買人壽保險的形式,侵吞國有財產331.88萬元。」
李志強表示高層商議購買保險時,他也在場。「當時高管經常飛來飛去,楊仕明提出購買商業保險。」
「李經緯當時有兩點表態,一是『沒有什麼不好,可以的。』二是『不要光是幾個,還要考慮中層和員工。』散會後,他對楊仕明說,要通過董事會辦手續,並向政府報告。」
不過,據李志強瞭解,手續和報告後來並未落實,「三水當時做事也不規範。」但他強調,為企業高管購買保險,是「珠三角企業的慣例。」
據瞭解,庭審期間,李經緯的律師曾引用1993年頒發的《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中規定為其辯護,即「可分配利潤及從稅後利潤中提取各項基金後,已提取用於職工獎勵、福利等分配給個人消費的基金,不屬於國有資產」。
律師認為企業稅後留存的福利金不屬於國有資產,不存在貪污的性質。不過,這一辯護觀點未被法院採納。
2011年11月,年過七旬的李經緯因貪污罪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5年。彼時,他重病纏身,已經在輪椅上坐了九年。憶起往事時,李經緯最常說的就是「我這輩子,對得起三水,對得起員工,對得起黨和國家。」
李經緯老部下:「有人不放過他」
談及李經緯晚年因貪污案被判刑,他的老部下直言「有人不放過他」。上世紀90年代後期,李經緯與地方政府多次因健力寶上市、員工股份合作制等問題發生意見衝突,雙方矛盾激化。
原健力寶上海辦事處主任,鎮江分廠總經理陸德仁透露了一個細節。1998年,李經緯年近六十,三水市委召開會議討論他的退休問題。「當時的市委書記蔣順威在會上說,『健力寶離不開李經緯』,但是台下的其他常委都未吭聲。」
「世人只知健力寶,誰知三水?李經緯個性倔強,愛朋友不愛權力。當時的幹部對李經緯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李志強補充道。
一位前健力寶高管在博客中透露,「李經緯只願意聽從市場的號令,從贊助亞運會、足球,到希望工程、賑災、支藏等等,動轍就數百萬上千萬,大把線花在三水以外的地方,從來就不同政府請示商量,所有的榮耀也沒給領導分享。」
「健力寶事業的成就,膨脹了李經緯我行我素的人性弱點;看不清世道『誰主沉浮』,造成了李經緯對權力的認知盲區。」一位一直追隨他的部下這樣評價。
欲東山再起終無力回天
與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一樣,李經緯晚年曾經動過再次創業的念頭。
據李志強透露,李經緯對快餐、飲料、啤酒領域感興趣,甚至在北京治療期間,還對當地的快餐行業進行了調查。
「但是身體不行了。」李志強表示,「他幾次想站起來,但是都站不起來。其實他再創業已沒有成功的可能。我們和親屬都儘量打消他的念頭,讓他過安寧的生活。」
儘管李經緯和褚時健有相同的境遇,但是李經緯最終未能實現東山再起。
李經緯最後的幾年時光在廣州珠江醫院的病榻上度過。逝世前兩日,家裡人按照他「落葉歸根」的意願,將他從廣州轉移到三水人民醫院,在那裡,親友和曾經的老員工老部下陪伴他至最後。
李經緯是李寧的帶路人
李經緯晚年中,除了曾經的老部下和老朋友,還有一個人一直在關心他,給予他支持,這個人就是李寧。
1989年,李經緯邀請李寧加盟健力寶,同年4月,李寧正式宣佈擔任李經緯的特別助理,並註冊「李寧」牌商標。1990年,健力寶成立運動服裝公司,生產經營「李寧牌」運動服裝。
通過兩人的合作推廣,「李寧牌」運動服被選為第十一屆亞運會聖火傳遞指定服裝、中國國家代表隊領獎服及中外記者的指定服裝。李寧與他的「李寧牌」運動服裝從此聞名。
李經緯的部下稱,李寧每年都會去廣州看望李經緯,並提供經濟支持,尤其是在醫藥費方面。「李經緯是李寧的帶路人,他對李寧有知遇之恩。」
在李經緯逝世後,李寧對媒體這樣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他們這一代人以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祖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初期階段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同時他們個人也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人生代價。無論怎樣,我永遠敬佩他們這一代人。」
李寧近來日子並不好過,他的公司巨虧20億元,庫存高企達九億元。但即便泰山壓頂,李寧仍將出席李經緯的追悼會。
健力寶「雙百」目標化為泡影
健力寶一度是三水地區的經濟支柱。陸德仁表示,90年代中後期,健力寶公司的稅收貢獻佔三水全市的40%-50%,「『三水人每發一百塊,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這可不是我說的,是當時的市委書記說的。」
當時的健力寶合作公司、原三水石膏礦工會主席馮女士回憶起其鼎盛時期說,「當時健力寶人人都分房,收入都是最高的。」她笑稱健力寶的保潔人員薪資都高於她。
輝煌的業績曾激發了李經緯的雄心。據原健力寶北京辦事處主任、深圳健力寶足球俱樂部總經理,現李寧基金會秘書長張健透露,健力寶轉讓前,李經緯曾提出「雙百」目標:「就是到健力寶20週年,銷售額實現100億,產量達到100萬噸。」不過,隨著健力寶被轉讓,李經緯這一夢想化為泡影。
李經緯去世後一天,健力寶公司為其發了訃告。李經緯臨終時,現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葉紅漢還連夜從香港趕來三水探望。
據瞭解,統一集團於2005年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全面運營健力寶品牌。2011年,健力寶品牌碳酸飲料銷售額約為14億元。
不過,此時健力寶如何,與李經緯再無關係。逝者已矣,李經緯時代的「神水」健力寶傳奇已隨他的去世,徹底謝幕。
(來源:新浪財經王茜 陳若然 發自廣東佛山三水)
延伸閱讀
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簡介
李經緯,1939年生於廣東佛山。1984年,時任佛山三水縣三水酒廠廠長的李經緯創辦了健力寶飲料廠,並成功將健力寶打造成中國名牌,最高時品牌價值被評估為60億人民幣。2002年,63歲的李經緯因涉嫌轉移國有資產6000萬元被有關人士檢舉後,以「涉嫌貪污犯罪」被捕。2009年9月3日,原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出庭受審。2011年11月2日,佛山中院對此案進行一審宣判,李經緯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15萬元。
健力寶大事記
1984年,李經緯創辦健力寶飲料廠,推出同名飲料品牌,並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首選飲料。
1991年,健力寶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廣健力寶飲料,並動用巨資購進紐約帝國大廈其中整整一層。
1994年,健力寶隆重慶祝創業10週年,產品銷售超過18億元,名列全國飲料釀酒行業的首位。
1997年秋天,健力寶在香港上市方案即將通過,由於三水政府拒絕批准公司經營團隊購買股票,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
1999年,李經緯提出員工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4.5億元買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方案被政府否決。
2001年,健力寶銷售額下跌到31億,三水政府召開健力寶轉制工作會議,九成官員主張賣掉健力寶,但不能賣給李經緯團隊。
2002年1月15日,三水政府向浙江國投轉讓健力寶75%的股份,作價3.38億元,28歲的張海出任集團董事長。
2002年10月,廣東省人大以涉嫌貪污犯罪為罪名罷免了李經緯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2004年8月,因經營業績不佳,張海被免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職務,祝維沙任總裁。
2004年11月,張海團隊將股份轉讓給李志達,佛山市三水區政府以小股東身份強力干涉,轉讓流產。
2005年3月,張海在廣州被刑事拘留。2007年2月,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罪名一審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
2007年,台灣統一集團入主健力寶貿易公司。
2011年11月2日,原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因貪污罪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外媒危言聳聽,小麥進口並未激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47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路透報導稱由於成長期的霜凍和收成時期的雨水造成的影響,中國的小麥收成損失可能比預想得更嚴重。路透對農民的走訪及分析師的最新預估均表明,天氣因素可能導致中國北方最多有2,000萬噸小麥不適合供人食用,約佔16%。這將是之前所報導損失規模的兩倍。
路透報導稱浙江導致中國大幅增加小麥進口:
美國農業部上週四將2013/14年度中國小麥進口規模預估上調至850萬噸,上一年度為320萬噸。但海外交易商和分析師預計,2013/14年度中國進口規模可能突破1,000萬噸,超越同期埃及預計900萬噸的進口。中國分析師和交易商預計的國內短缺數量低於海外分析師的看法,他們估計的小麥總進口量也較少,在500-600萬噸左右。因為他們預計符合中國意向價格的美國軟紅冬麥有限。中國還可能通過動用庫存來滿足一部分需求。
對於路透的報導,上證報記者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獲悉,近一階段全國部分地區強降雨天氣雖然對我國小麥供應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我國小麥進口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上證報的報導援引一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人士的話表示:「USDA的報告只是一種推測,而且是對2014年的進口量進行預估。目前就判定中國明年的小麥進口量,還為時過早。實際上,今年1-5我國的小麥進口量僅為117.77萬噸。6月底我國是對外採購了一批小麥,但進口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上證報記者還致電河南省農業廳,一位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6月以來河南部分地區的確遭受了強降雨天氣,但災情並不嚴重。而且部分產區的小麥在降雨前就已經收割入倉。「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數據,但說河南1000萬噸小麥因暴雨無法儲備,肯定是不準確的。」
上述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人士表示,我國今年夏糧總產2638億斤,比2012年增產39億斤,實現了創歷史的「十連豐」。其中河南夏糧播種面積8090萬畝,畝產量799.8斤,總產量647.04億斤,比去年增產9.84億斤。「夏糧豐收這麼多,暴雨影響並不大,總體看我國下半年至明年,小麥進口不會呈現大幅激增。」
該人士還稱,要防止國際上一些機構或者國際炒家,別有用心地發佈一些中國糧食的需求數據,影響中國糧食進口商的判斷,在高價位買進或者下訂單。
天然氣漲價最大的贏家是中石油 管道一家獨大 話語權獲得國家保護 郭荊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4587431分享一個郵件,7月1號,天然氣調價通知之後的。
$中國石油(SH601857)$發改委在週末正式發文(發改價格[2013]1246號)調整天然氣定價方式,
按照門站價進行管理,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對2012年之後進入市場的天然氣,在全國範圍推廣過去一年多以來在廣東、廣西的門站價淨回值定價方式,即按照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分別佔權重60%和40%,按加權平均價格的85%)定價,鼓勵新增氣源,對存量氣則最多漲價0.4元/立方米(化肥用氣最多漲0.25元/立方米)。自2013年7月10日起執行,十二五末完成存量氣調價。
此次調整,最大的看點在於
管理口徑由出廠價格改為門站價格,適用於國產陸上天然氣、進口管道天然氣,這就
為管道,特別是長輸管道企業留下了巨大的議價空間,對支線管道、燃氣分銷企業則形成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有點類似於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只不過這種市場化只發生在出廠環節上,而推廣門站價,讓天然氣價格逐步實現市場化,在當時兩廣實驗時,其實大家都看清楚了。年初發改委官員說今年5月之前不會漲價,意思不就是五月之後要漲價的麼……
當然,價改遠遠不只是漲價這麼簡單。我的看法是,
市場化對壟斷者而言是好事,因為市場化之後,壟斷帶來的定價優勢會得到空前的加強,市場化之下,自然壟斷會帶來超額利潤。
對中石油來說,霍爾果斯口岸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完稅價格是2塊,管輸到韶關是1.03左右,考慮增值稅成本大概3.15,按照以前的門站價含稅2.74,是虧損的,現在含稅3.32的增量價格,就賺錢了。這是對生產/採購、管輸、銷售一體的企業而言,最直接的好事。
但
真正的改變在於話語權和議價能力的提升,並且獲得了國家的確認。
自門站價格向下,支線管道和分銷商的利潤空間被鎖定,價格不會再向下傳導,投資回報率會逐漸趨於6-8%之間,向合理水平靠攏,經營管理水平不佳的企業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管理好的企業除了依靠規模擴張之外,將收益做成金融產品出售將成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這部分利益,中石油等可以染指,但主要會是從資本的環節進入。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將整治中藥材市場亂象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026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消息,7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主持召開中藥材專業市場整治約談會,約談亳州、安國等全國17個集中的中藥材專業市場所在地政府負責人。
消息稱,國家食藥監管總局通過對部分中藥材專業市場摸底調查,發現中藥材專業市場及其周邊存在假冒偽劣、摻雜使假、違規經營、非法加工等現象,個別地方還比較嚴重。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吳湞在會上說:「今天請來17個中藥材(市場所在)的地市級政府,目的是給大家擺問題,堅決進行整治,今天我們這個會是約談會,實際也是中藥材市場整頓的開始。」
會議決定將整治中藥材專業市場,清理市場周邊環境,並將配備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負責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
而據《上海證券報》報導,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內部人士透露,近日已安排5個工作組,奔赴國內幾大重點中藥材市場進行調查。
早在7月1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便宣佈展開「兩打兩建」專項行動,打擊中藥違法生產行為、整治中藥材專業市場便是重點之一。
據前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食藥監總局工作組暗訪演示稿顯示,假冒偽劣、摻雜使假、違規經營、非法加工已在國內多個中藥材市場成風,並構成了一個隱秘的「地下王國」。
食藥監總局工作組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成都荷花池、廣東清平、廣西玉林五大中藥材市場暗訪發現,僅僅在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就存在著增重、以次充好等九大問題。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工作組走訪附近12個村落發現,其中一些村落存在露天保存藥材的情形,多個無證家庭飲片加工作坊,均是設備簡陋,衛生堪憂,藥材質量堪憂。
事實上,中藥材專業市場存在的問題已不鮮見。
據《南方週末》2012年9月20日報導,2012年9月8日,國家藥監局通報稱,安徽省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其中8家停產整頓、12家立案調查。上述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在藥材中摻假。
《南方週末》2011年3月17日報導稱,在全國17個專業批發市場,摻假、再加工的情況十分嚴重。以安徽亳州市場為例,由於獨活、歐當歸的摻入,岷縣當歸經過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損耗後,竟比原產地的價格還低。而甘草由於品種多元,也遭魚目混珠,直接影響到品質。
國家食藥監總局此次正式展開專項整治,效果仍需拭目以待,一些省份對此已下達部署工作的文件。
據亳州市政府人士介紹,自7月17日,食藥監總局召開「兩打兩建」會議,亳州便連夜召開會議,並成立了專門的小組。亳州共檢查了5000家攤點和門店,設立了100萬元的舉報獎勵,一次性獎勵可以達20萬元。
據國家食藥監局官方網站消息,黑龍江省、浙江省、山西省等地區已在7月份分別宣佈部署「兩打兩建」行動,
據瞭解,此次被約談的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是1996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核批准設立的,由地方政府直接領導的市場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
據前述《上海證券報》報導,吳湞在約談會上表示,二十多年裡沒有新增、新批中藥材市場,今後也不會再批了。
兼職國家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828/18397190 美國可能係全世界最多律師嘅一個國家,所以打官司比例特別高,乜嘢事都可以告一餐,博得到大公司賠償就發達。美國文科、社會科學院畢業生,好多時都攻讀法律學位(按:美國本科課程無法律系,法律學位屬研究院課程,學生必須已擁有學士學位),肥仔K在大學主修政治,一入學,系輔導主任已教佢如何選讀一啲他日有利於報考法學院嘅科目,讀政治其實係為將來讀法律,做律師準備。
讀法學院需時三年,學費又貴,孭到一身債,全靠畢業後搵到高薪厚職嚟還債,例如一間美國律師行(K&L Gates,即蓋茨父親之律師行),有一位南亞裔律師Navin Kumar Aggarwal,47歲,最近被控為償還賭債,偷盜客戶5.7億元,被判囚12年,呢位律師曾經試過年薪超過一百萬美元㗎。可惜呢,現在美國經濟不景,大企業唔願請人,新律師就冇啖好食。霍士電視台訪問咗未夠三十歲嘅一批MBA、律師,佢地話搵工艱難,年青男律師話佢已算有運,在紐約大律師樓搵到一份工,但唔可以簽長約,只算係長散工,除薪水外,全無公司福利(包括醫療保險),但佢所做嘅工作,與舊人律師完全一樣,但律師樓就是不願意聘請佢為正式員工。
為何如此,睇上星期「經濟學人」一篇報導就有答案。呢篇文章講奧巴馬總統視ObamaCare(奧巴馬保健法案)為名留青史之作,全力推行,內有一條規定,美國所有企業,如有50名或以上嘅全職員工(full time employees),一定要為員工購買可負擔的醫療保險,否則罰款,每一名員工計,罰款二千至三千美元。既有如此規則,幾乎所有中小企立即大規模裁減全職員工至四十九人或以下,其他員工全部係兼職。唔怪得現在美國每次宣佈就業數據時,失業率雖有下降跡象,但part-time工人數字不斷增加,此亦解釋得到點解我地解讀美國零售數據時,汽車及家居用品銷量上升,但沃爾瑪、Target、 Macy's呢啲零售店就停滯不前,兼職人士有工做,需要換車為屋企裝修吓,但買衫買鞋,出外飲食就盡量節儉咯。ObamaCare令美國成為一個兼職國家,基層工人無財政安全感,焉敢盡情消費,故此美國經濟復甦,每每行前一步就退後半步。
意大利成為全球首個對高頻交易徵稅的國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099週一,意大利成為全球首個對高頻交易徵稅的國家,是進一步打壓這種備受爭議交易的一個測試案例。
FT稱,意大利開始針對高頻交易和股票衍生品交易徵稅,這是對股票交易徵稅計劃兩階段的最後一個階段。
但是,意大利許多銀行和券商警告稱,新稅種可能進一步收緊意大利市場的流動性。自今年3月引入股票交易稅以來,意大利股市的成交量已急劇下降。
歐洲政策制定者正考慮把金融交易稅當作穩定市場、限制投機和高頻交易,以及填補政府預算赤字的方法。法國已批准一項金融交易稅,該項稅收與英國去年頒佈的印花稅類似,但程度有所緩和。此外,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立法者也提出了類似的法案。歐洲委員會徵收交易稅的計劃已被多次推延。
但是,意大利金融交易稅的版本明確的關注高頻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後者常被企業和銀行用於對衝風險。
無論交易在哪裡進行,以及交易對手的居住國在哪,他們都將適用該項稅收。
對高頻交易員來講,如果他們在半秒內更改或放棄的訂單超過閘值,那麼將被徵收0.02%的稅金。
意大利對衍生品交易徵收固定的費用,這取決於合約的類型。如果在交易所之外執行交易,那麼他們將適用更高的稅收區間。
做市商等中介結構將免徵高頻和衍生品交易稅。
金磚國家組建1000億美元基金應對美聯儲收縮Q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549
根據路透社報導,北京時間週四金磚五國商議決定將共同出資1000億美元設立基金用以穩定貨幣市場,應對美國的QE撤出計劃。
中國手握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將向資金池貢獻最大份額的資金。中國將提供410億美元,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各提供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不過這次1000億美元的規模已經比當初設想的2400億美元少了很多,並且官方聲明表示,此基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運行。
廉價的美元在過去幾十年中促進了包括巴西、俄羅斯、中國以及南非的經濟繁榮,但是自從今年5月伯南克警告將要退出債券購買計劃以來,這些經濟體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設立共同基金的計劃應運而生。
今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聖彼得堡舉行的G20峰會的講話中表示:此次設立的基金規模將為1000億美元,中國將會分攤最大的份額。朱副部長和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Sergei Storchak也都提到目前還有很多細節有待商榷,Storchak副部長對媒體說道:我們不願意製造出過多不必要的期望,雖然現在總額1000億美元是確定下來了,但是我暫時還不知道怎麼去籌集這些錢。這顯示出本次基金組建還只是處在起步階段。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金磚國家的團結程度還略顯不足,比如正在商議中的金磚國家聯合發展銀行計劃,其資本規模大約為500億美元,各方還在為分別出資多少的問題爭論不休,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路透專欄:並非所有亞洲國家都需畏懼美聯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490
亞洲國家的貨幣貶值已經引發了債券和股市的拋售。一些投資者也擔憂亞洲將重演1997年的危機。雖然亞太地區的國家(或地區)都不能擺脫衝擊(如下圖),但只有印度是最依賴廉價資金的國家。

上圖根據8個不同的指標對亞洲的國家進行排序,排序的根據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數據。現在,投資者最迫切的關注點是貿易賬戶的惡化。
印度和印尼也出現經常賬戶赤字,它們的貨幣也遭遇了大幅貶值。分析師指出,泰國、香港和馬來西亞貿易盈餘的縮減幅度甚至大於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情況。但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拉動國內投資,這促使進口增加。
如果一國能夠繼續向國外投資者出售債券和股票,那麼貿易盈餘收縮就不會給該國造成危機。例外的是,印度的淨財富不斷縮減,這令該國特別困難。印度甚至在2007年也屬於一個負債的國家。自此以後,國外投資者新增持有的印度資產佔GDP的8個百分點。不幸的是,他們不願意持有印度更多的資產。相反,自2007年來,亞太其它所有國家的淨財富有所上升。
新加坡和中國的GDP增長的放緩甚至比印度還嚴重,它們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私營部門信貸急劇擴張。另外,中國實際匯率升值幅度也比亞洲所有國家都高,這令該國的出口競爭力下降(儘管中國已經將經濟增長動力部分轉移至國內消費)。
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企業正處理利潤收縮問題:這兩國資本的實際成本已經大幅上升。菲律賓的問題則相反:國內儲戶經通脹調整後的收益正在下降。這應該令經濟增速達7.5%的菲律賓感到擔憂。數年來,印度一直壓制國內儲戶,希望通過對借款人進行利率補貼來促進經濟高速增長。這種不當措施導致印度的銀行系統耗盡資金。
日本和澳大利亞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債務逐漸上升。但是不管對錯,發達國家發行的國債被認為是安全的。不屬於發達國家的馬來西亞正在削減汽油和柴油補貼以控制日益增加政府債務。
與1997年不同,許多亞洲國家現在擁有相對直接的選擇。馬來西亞能夠引人商品和服務稅以控制該國債務問題。自2007年來,馬來西亞國債/GDP比率上升了14個百分點。印尼能夠加息以控制高達9%的通脹。但是,主要問題是印度:該國經濟疲軟,通脹高企,銀行系統幾欲崩潰,財政政策不顧後果,並且政治也不穩定。其它亞洲國家雖然不能輕易避免美國利率走高的衝擊,但是它們距爆發危機還很遠。
老化國家不必理會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903/18406059
敘利亞因有生化武器殺平民事件,令英美震怒,意欲動武,一時之間,中東戰雲密佈,但歐洲國家唔多支持轟炸敘利亞,英美人民厭戰心理濃厚,英國國會否決出兵,令奧巴馬唔敢郁手,轉軚向參眾兩院尋求支持。基於人道主義立場,美國可做世界警察,嚴懲以殘酷手段謀殺本國人民嘅敘利亞政府,但世界上大多數人得把口,破口大罵,口誅筆伐就得,真係動手動腳,有所行動呀,就等美國人打衝鋒先啦。一句講曬,西方國家係瓷器,惜身到極,又怕伊朗及伊斯蘭恐怖分子報復,睇落轟炸敘利亞之說,係一場虛驚箒,敘利亞政府可繼續閂埋門殺仔。
現實世界就是這麼殘酷的,容不下半點幻想,近日聽聞有人請求白宮過問教師講粗口之事,簡直笑死人無命賠,香港竟有如此天真之人,夏千福點回應?
呢日中午飯局上,我地講完敘利亞,忽有人講起美國會唔會幫住日本爭奪釣魚島,不惜與中國衝突?曾留學日本,娶日本老婆之貿易C話:「一定唔會,我每年有三四個月住在日本,日本係一個老化社會,老人院照顧老年人之服務員其實亦係較年輕長者,即係六十歲照顧八十歲,而年青人怕打仗到極,全無戰意,一旦打起仗上嚟,日本死得一兩萬青年,必定全國震動哀傷,邊個做首相都要下台。日本已是一個老人國,未來二三十年更加老化,只會退步不會進步,人口逐漸萎縮,一百年後都唔知點算,可以不理。」
貿易C講得咁肯定,皆因日本人生育率太低,新生人口不能抵銷老化/死亡人口之故。歐洲大國其實亦是如此,德國至今係歐洲經濟大國,亦同樣面對一個新生人口不足,長期人口總數萎縮嘅問題,德國聯邦政府已大力推廣生育,提供金錢誘因,但年青夫婦依然不為所動,奈何。愈是富裕國家,愈是生育率低,貧窮國家就生育率高,故此政府養老之擔挑幾乎半斷,二三十年後,香港亦是一樣,單是為老人提供公共醫療費用,每年恐怕會增加十億元以上(南華早報八月二十九日數字),終有一天,退休/非工作人士多過納稅人士,點算好?得一句說話:年青夫婦唔該盡嚇義務,生多幾名!
(按:「和黃負債」一文,言及和黃核數師為畢馬威,實大誤,見報之後,老友已急急來電指出錯誤,左丁山唔知點解會出錯,面都紅曬,跟住畢馬威媒體經理麥沛天及另一位讀者來郵指點。謹此道歉。)
發達國家將迎來嬰兒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22現在說起「嬰兒潮」,大家一般都會想到美國在二戰後出生的那一代人。那18年裡,美國大地上增加了7600萬國民。我們還會目睹發達國家出現這樣的人口高峰嗎?BCA Research最近的報告竟然就冠以「發達經濟體嬰兒潮將至」為標題,開頭就做了大膽的預測:
發達經濟體就要經歷一場嬰兒潮,它會比二戰後的規模更大、持續更久。
在這個結論之前,報告這樣寫道:
人口增長更快意味著近期總需求增長更強勁,長期供應增長更快。股票、房產與商品應該都會受益。
最有意思的是,報告試圖打消人們對美國長期財政狀況的擔憂,理由是,政府預期已經低估了生育趨勢。
我們的預測顯示,即使不縮減當前(發達國家)政府負擔的福利項目支出,到本世紀末,政府財政盈餘的規模也將相當於4%的GDP。
BCA的樂觀預測也不是空穴來風,一些國家的生育率絕對已經回升:英國倫敦將經歷使小學場地面臨壓力的嬰兒潮;法國也成功地推升了國內嬰兒出生率。聯合國預計,發達世界這十年的出生人口增長了2.5%,這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首次比例上升。
新趨勢,新影響
BCA的預計與共識預期區別在於,前者認為這種趨勢不但會加快,而且會在眾多發達經濟體廣泛出現。目前發達世界的生育率是1.65,遠低於人口替換率:1.65。BCA預計,到2050年,這一生育率將增加到2.38,到2100年增至2.98。
BCA援引了一些值得一看的統計數據作為推測依據,比如今年早先Max Planck Institute發表的論文。那篇論著研究了成年女性同批生育的「隊列生育」率,選擇某一年觀察女性的生育形勢,衡量她們生育了多少孩子。結果發現,1979年出生的美國女性可能平均育有2.23個孩子,比1950年多10%左右。
而這一生育方面的進展並沒有體現在更常用的總體生育率中。這與女性後半生育兒的長期趨勢有關。
根據這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女性會選擇在30多歲時生育,而不是20多歲。這樣的趨勢會產生兩個影響:
1、短期內,生育率會下降,因為今天20多歲產子的女性會更少。這對總體生育率帶來短期的影響。
2、等到30多歲再生育的女性通常只有一個孩子,或者根本無子。人口預測常會認為30多歲的人今後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但隨著醫學進步,女性也可能後半生生育兩到三個孩子,有跡象顯示女性希望生養更多的孩子。
BCA研究指出,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每位女性實際養育的孩子比她們本人希望的要少0.5個。(在日本和韓國,每位女性的理想與現實差距達到1個孩子。)
炫富新標:兒女成群
那麼結果會怎樣?首先我們會看到,生育率與家庭收入之間的關係更密切了。過去,財富增加會導致生育率下降,因為父母不需要養兒防老,實際上,在現代社會養孩子成本也很高。
如今,富有的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
在美國,如果丈夫的收入屬於社會最高水平,這類家庭中妻子的生育率已經回升到了一個世紀以前的水平。
家中兒女成群可能成為地位的象徵。BCA給這種現象起了時尚的名字,用好萊塢明星夫妻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的名字綜合而成:「布拉安吉麗娜效應」(Brangelina effect)。
要事業、更要孩子
有趣的是,2006-08年,在擁有博士學位的40-44歲高知美國女性之中,膝下無子的女性比例由1992-94年的34%降至23%。碩士學位的女性也有類似的生育率增加現象。
上世紀80年代,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的關聯性為負值,現在已經成為正相關關係。
BCA認為,這種變化體現出男女平等,在一些國家,女性的收入幾乎與男性相當,因此女性可以在投入工作的同時養得起孩子。
當然也可能是女性受周圍環境影響跟風,當她們發現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有了孩子,通常就會同樣考慮生子。
要移民、更要後代
另一個顯著變化的因素是淨移民人數。移民通常比本地人的孩子多。雖然這種趨勢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弱,但短期內會產生巨大影響。
而且,BCA認為,移民與本地人生育率趨同的速度可能比以前更慢了,其中部分原因是本地人與新移民通婚的水平沒有從前那麼高。
經濟影響晚生晚育?
BCA認為生育率可能還會增加。
美國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22%的美國女性因經濟疲弱推遲了生育計劃。
新嬰兒潮、新擔憂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府削減預算、推行財政緊縮之時,政府福利性支出已面臨縮水的威脅,嬰兒潮的到來無疑會讓人更加擔憂養老金的成本。
經濟學人評論預計,嬰兒潮將增加今後10-15年的整體贍養比例,今天的工人以後得既負擔自己父母一代的養老金,又養育下一代。
雖然富有女性可能生養更多的孩子,但貧窮階層卻不會這樣。
在高中未畢業的女性之中,15%的女性年滿40仍膝下無子。二十年前,這一比例是9%。
即使是高中畢業的女性,無子女性的比例也在二十年裡從13%增加到了17%。這類教育水平的女性人數比女博士的人數多。
此外,官方數據可能顯示的是部分西方國家復甦,但工人的實際工資仍然受擠壓,而這才是決定有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關鍵。
在一個貧富差異懸殊的社會,即使精英階層出現嬰兒潮,也不足以形成像BCA預計的那種整體增長形勢。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