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價創新高 房地產行業整合加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1/1185313.html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2017年商品房銷售量價刷新中國樓市記錄。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首破16億平方米,達1694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7%;商品房銷售額也首次突破13萬億元,達133701億元,增長13.7%。在商品房銷售創新高的背後,是全國百強房企憑借品牌、城市布局以及投資能力優勢,銷售業績錄得大幅增長。

近期各標桿房企陸續公布2017年全年銷售業績,各大開發商的排序已落定。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底,銷售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房企數量增至17家。其中,碧桂園、萬科和恒大三家龍頭房企的銷售金額均突破5000億元,分列前三:碧桂園全年累計完成銷售金額5500.1億元,同比增長78%。萬科和恒大分別實現銷售金額5239億元和5131億元,分列第二、第三位。

除三大龍頭房企外,融創、保利、綠地、中海、龍湖、華夏幸福、華潤、綠城、金地、新城、招商、旭輝、世茂和泰禾的業績規模也突破了千億元。至此,2017年千億房企數量達到17家,超過2016年的12家。其中,龍湖、新城、招商蛇口、綠城、旭輝、世茂和泰禾為新晉,而2016年還在千億房企俱樂部的大連萬達,由於大力度進行“去房地產化”轉型,跌出千億陣營。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百強房企的業績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祥生地產以超過200%的業績增長率“加冕”增速最快的開發商。“2017年祥生總銷售金額達619.6億元,僅用3年就將銷售額從100億元大幅提高到600多億元。”祥生控股集團總裁趙紅衛說。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相信2018: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分析稱,“2017年三線及以下城市樓市成交量在全國銷售總量中占比超過60%。因此,掘金三四線樓市是百強房企2017年的重要議題,多數開發商重點布局的是一線城市需求外溢的三四線城市,以及有特色小鎮概念支撐的三四線城市。三四線樓市成交火爆成就了標桿房企的靚麗業績。”

“不少開發商認為三四線城市風險大,趁著一輪行情‘割韭菜’,這是對城鎮化的片面理解;還有些開發商認為庫存高的城市沒活力,地價貴於房價就認為未來房價還會漲,仍對住宅產品的叠代存在惰性。”祥生集團副總裁陳弘倪認為,開發商應從“造好房子”轉型為“造好生活”。

丁祖昱表示,2017年在各地調控持續加碼的政策環境下,行業份額集中度更強,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攏,中小房企生存空間日益逼仄。克而瑞數據顯示,百強房企已占據房地產市場的“半壁江山”:前100強房企的市場集中度高達55.5%,比2016年同期增加10.7個百分點。其中,前10強的市場集中度達24.1%,較2016年提升5個百分點。

“銷售金額突破千億元是一個里程碑。”丁祖昱認為,“未來標桿房企的數量將越來越少,但是房企的規模會越來越大。”為了能夠繼續“留在牌桌上”,目前未躋身千億軍團的前50強企業均提出將在2018年沖擊千億大關。在“千億計劃”的刺激下,標桿房企正積極增加土地儲備規模。

鉅派投資集團董事長兼CEO倪建達在“易居沃頓第六期研修班”上表示,在房地產行業,很多企業都是用現有和未來的資本購買資產,然後把這些資產在未來出售形成利潤。未來百強房企之間發生收並購的概率將不斷增大。中小房地產商若不想被大企業收購,出路要麽是聯合體量相近的企業做整合,要麽是依靠金融企業,這樣雖然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股權,但不會失去行業話語權。

(來源: 新華網 記者 鄭鈞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18

浙江商品房銷售額首破萬億 本土房企不懼“外來大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8/1197424.html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13.37萬億元,但增速已回落20個百分點至13.7%,市場整體呈平穩態勢。不過,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浙江的商品房銷售額則在2017年創歷史新高,並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5%,浙江市場的表現格外引人關註。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跟其較強的經濟實力、發達的民營經濟密切相關。像杭州、寧波、溫州等這些城市,經濟始終保持著活力,以及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不少本土房企在這一波周期中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浙系本土房企業績表現亮眼。

區域市場發展均衡

2017年,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也達到28.5%,為近8年來第2高,僅次於2016年。而在2016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額為9605億元,增速也達到52.5%。

“一系列國際重大活動在杭州舉辦,不僅能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對杭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完善也具有積極作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嚴躍進分析認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杭州在2016年成功舉行了G20峰會,而第19屆亞運會也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同時,近日杭州官方發布的最新地鐵規劃信息顯示,未來5年,杭州擬新增地鐵規劃里程68公里至264公里。此外,“最多跑一次”政策無疑也對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起到積極意義。而在上市公司方面,至2017年底,浙江省擁有境內上市公司高達415家。

硬件、軟件的完善,顯然有益於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而這又直接關乎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2017年,嘉興市房地產開發投資724億元,躍升至全省第4位,同比增速51.3%,位居全省第1位。而去年5月,425家房企“血拼”嘉興土拍還歷歷在目,彼時嘉興樓市的火熱可見一斑。

CFP圖

“嘉興樓市的火熱,更多是因其處於環滬都市圈,承接部分外溢需求的結果。”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認為。“除了杭州、寧波、溫州這些傳統熱點城市外,像環上海都市圈的嘉興、湖州也承接了外溢需求,而高鐵的建設也將持續為這類城市帶來吸引力。”

在陳晟看來,浙江各地房地產市場並不像某些區域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均衡、協調。

本土房企在競爭中崛起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國百億房企同比增加13家至144家,百億房企的市占率超過60%。全國龍頭性房企碧桂園、萬科、恒大合約銷售額均突破5000億元,3家房企的市占率達到12%。“碧萬恒”也因強大的人力、資金等資源優勢,在全國多地的房地產市場對當地房企呈碾壓之勢。

但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卻能在全國性龍頭房企的競爭中迅速崛起。

億翰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而另一家龍頭房企恒大中國卻沒能進入前十。顯然,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表現亮眼,絲毫不懼“外來大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上述幾家浙系房企2017年投資布局數據發現,在浙江市場,祥生地產拿地36宗、德信26宗、中梁23宗、華鴻嘉信19宗、綠城12宗,投資金額分別達到272億元、171億元、108億元、113億元、181億元。從上述5家房企布局城市來看,綠城的重心在杭州和寧波,分別拿地5宗、3宗,而其余4家房企的重心則多在溫州、湖州、臺州、紹興、麗水、金華等三線城市,甚至在四線城市的瑞安、諸暨。

“與大多數全國性龍頭房企布局杭州、寧波熱點城市不同,一批浙系房企的投資更多下沈到省內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既有效地避開了與龍頭房企的直接競爭,也很好地享受到了三四線去庫存、熱點城市需求外溢的紅利。”嚴躍進分析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00

青島限購加碼!商品房拿不動產權證書5年後方可交易

今日,青島市國土資源房管局發布《關於持續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的通知》。《通知》稱,在該市範圍內(七區三市)新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5年後方可上市交易;已擁有1套住房且自購房申請之日起前兩年內連續繳納12個月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家庭限購一套,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暫停向其售房。在該市範圍內新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5年後方可上市交易。

全文如下:

青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關於持續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的通知

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國家關於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的總體要求,持續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有關意見,通知如下:

一、在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黃島區、城陽區(包括高新區)範圍內,對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七區三市,下同)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包括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能夠提供從購房申請之日起前2年內在本市連續繳納12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家庭成員均不擁有本市戶籍,下同),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對在上述區域內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上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向其售房。補交、補辦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不予認可。

二、在本市範圍內新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5年後方可上市交易。

三、售房單位應在2018年4月28日(含當日)17:00前將本通知實施前已形成實際交易尚未完成網簽備案的商品住房明細及交易證明材料(包括商品住房的認購協議、認購單,購房發票、稅控收據、非稅控收據和資金支付憑證等)報房屋所在地房產交易管理部門。

四、買賣雙方或經紀機構應在2018年4月28日(含當日)17:00前將本通知實施前已經形成交易尚未完成網簽備案手續的存量住房完成網簽備案。

本通知自2018年4月19日起正式實施。

 

 

2018年4月18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33

內地9月商品房銷售增速急放緩

1 : GS(14)@2017-10-22 16:00:19

【明報專訊】內地房地產的銷售增速持續放緩,首9個月商品房銷售增速較首8個月回落2.6個百分點,至14.6%;不過,首9個月內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仍提升0.2個百分點,至8.1%,期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亦提升2.1個百分點,至12.2%,意味內地房企正加快拿地,有分析師認為,雖然內地房地產的銷售增速減慢,但由於過去一段時間樓市火熱,加速消化商品房的庫存,故內房企業加大投資,補充房屋儲備。

內房補充土儲 料投資增速維持至年底

聯昌證券中國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表示,內地推出樓市調控措施為樓市降溫,拖累商品房的銷售增速,預計第四季在高基數效應下,增速進一步放緩。他補充,過去一段時期樓市熾熱,消耗大量房屋庫存,內房企業在商品房的銷售增速放緩下,仍會加大房地產投資,補充土地儲備,預計投資增速將維持至年底。

住建部5方向 貫徹「房子不是用來炒」定位

中央住建部部長王蒙徽在十九大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開放討論時表示,要貫徹十九大報告中「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建立購租並舉的制度為主要方向,以市場為主導。

王蒙徽稱,住建部正從5個方向着手,第一是加快建立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研究住房租賃條例;第二,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在北京和上海展開公有房產權試點;第三,統籌城市配套與佈局,加強城市間基建互通,引導住房需求合理分佈;第四是大力整治和規範房地產秩序;最後是建立房地產市場監測預警體系,透過研究數據和制定指標,指導地方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43&issue=20171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