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Uber混蛋式創新:越犯規越吸金

2014-12-22  TCW

 

一個夠離經叛道,而贏得「混蛋」封號的網路鬼才創辦人,為何能創造出一個未上市企業中,高科技業估值最高的公司?

這家公司名字叫作優步(Uber),它提供的網路平台服務,讓全球二百五十多個城市,包含台灣民眾,只要滑一下手機,就有勞斯萊斯、賓士等高級黑頭車到府接送,從上車到下車,乘客和司機完全不用經手現金。這項奇想,模糊了高級租車和平價計程車界線,有司機年薪可達九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三萬元)。但它因為讓七成的計程車司機生意受衝擊,其創辦人也因此被大罵「混蛋」。然而,它卻越被罵越紅,而且越「犯規」,越吸金。

今年下半年,全球至少已有九個國家,因為Uber沒有運輸業登記等各種理由,而做出不同程度的禁令(見一○二頁表),包括台灣交通部也開出百萬元罰單;連它發跡的城市舊金山,也對它提起司法訴訟。

但在爭議聲中,十二月四日,它宣布取得最新一輪融資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七十八億元),市值預估破四百億美元,超越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卡夫食品集團(Kraft Foods)等七成美國前五百大公司。

超驚人的成長力光一晚跨年夜,吸金三億

《財星》(Fortune)雜誌說,這些負面消息,都無法阻止Uber越來越有錢。為什麼一家多國喊打的公司,反而讓投資人更樂意掏錢給它?數字會說話,先看它的成長數字。

Uber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自乘客付給司機每趟車資的兩成。二○一三年,Uber營收二億一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七億元),但「重點是成長性,而不是營收或是獲利,」美商中經合創投董事總經理朱永光說。

根據Business Insider取得一份Uber六十頁的內部報告,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是該公司一整年中最賺的「大日子」,在全球六十個城市,它於二十四小時內吸金一千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比二○一二年的跨年夜成長了三六九%,奠定了它今年大舉擴張的基礎。

這些數字,讓Uber早期投資人至少已獲得兩千倍的投資報酬率,也讓新一輪投資人如大型投資機構富達、黑石、惠靈頓管理等,也都來報到。

惹爭議的破壞力不甩計程車法規、不設客服

對新進場的投資人而言,它的魅力還包含「破壞力」。

「Uber的任務:將交通運輸變成一個無縫服務,並且提供運輸的替代方案,讓擁有車成為歷史,」Uber創辦人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說,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堅持它是一家網路公司。

因此,當Uber在各國招募一般民眾開私家車來賺外快,他完全不理會各國政府呼籲其必須符合「計程車」業者等法規,因為,卡拉尼克從頭到尾都不認為Uber是傳統的運輸業者。即使乘客抱怨把手機忘記在車上,想要找專人協助,卡拉尼克也不認為Uber就應該為此設立專人服務的客服中心,「因為網路公司靠著電子郵件速度更快。」

顛覆性的行銷力遭抗議後用戶成長八五○%

違法,反而是彰顯自己顛覆性的最好宣傳。今年六月,倫敦一萬名計程車司機上街抗議,Uber還樂得發出聲明:拜抗議之賜,在一週時間內Uber倫敦註冊用戶就成長了八五○%。

這聽在倫敦政府和計程車業者耳裡很刺耳,但對投資人而言卻很悅耳。其中一位投資人,Google Venture的莫里斯(Bill Maris)甚至認為,Uber應該價值兩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元)。在批判聲中, Uber乘勢成長,它還在測試,自己的破壞力可以到達哪些新領域。

今年七月十八日,Uber第三次舉辦「全球冰淇淋日」,使用者只要在其應用軟體呼叫,就會有一台冰淇淋車上門為你服務。

這是一項實驗,去年,Uber 在巴黎、柏林、洛杉磯等全球三十多個城市開展了這項活動。今年隨著活動迅速發展,冰淇淋日更是擴展到全球一百三十個城市,包括台北。Uber司機為你送上門的冰淇淋禮盒,從新台幣四百九十九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它不只是交通運輸業者,它也是物流業者,」創意工場首席執行官王仁中認為,因為網路與手機的結合,該公司掌握了人的地理位置這項寶貴資訊,根本不是傳統計程車可以比擬,它的商業模式充滿無限可能。

朱永光從創投眼光看Uber的創新,就在「破壞」,「Uber沒有創造新東西,但它破壞了既有行業的秩序,它讓人與人直接對話,而且是雙方(司機和乘客)都甘願,沒有人覺得被剝削。」

即使世界各地都有模仿者,但它靠著累積的大資本,在全球砸重金玩行銷打造品牌,已經讓它建立起競爭壁壘。

值得思考的是「Uber效應」的後續發展。它詮釋了創新的可能,而且大搖大擺表明,不在乎現有規則。比如,它就對台灣交通部所開出的百萬罰款單表明不會繳。只是,當我們欣羨它創造的漂亮數字同時,我們是否已經有所準備,去面對更多如Uber般破壞力超強的企業?

【延伸閱讀】Uber違規,台灣開百萬元罰單—今年下半年各國對Uber爭議處理

Uber在各地違反現行法規,因為:●費率未經審查●車輛沒漆成規定顏色●公司沒有運輸業登記

一、亞洲

˙韓國首爾(2014/7):市政府禁止其業務˙台灣(2014/9):交通部開罰百萬元˙印度德里(2014/12):交通部禁止其業務˙泰國(2014/12):法院禁止其業務

二、北美洲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加州舊金山、洛杉磯(2014/12):檢察官起訴

三、歐洲

˙西班牙(2014/12):法院禁止其業務˙荷蘭(2014/12):法院禁止其業務˙法國巴黎(2014/12):法院裁定不禁,但要求修正手機App叫車服務˙比利時布魯塞爾(2014/12):地方法官調查中,恐被禁

整理: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82

【經濟指標·活法】2014年度最吸金行業 電商稱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85

2014年11月11日,上海,百世物流倉庫爆滿。 (CFP/圖)

自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萬億以來,每年以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速度在增長。

房地產業差點成為2014年度最吸金行業,阿里巴巴改寫了這一結局。即使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敲響了本年度港市第一大單IPO(募資約40億美元)的鐘聲,也沒能扭轉局勢。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2014年前11個月,房地產業獲得私募投資94.56億美元,並購資本129.30億美元,海外IPO融資12.11億美元,共計235.97億美元。

2014年前11個月,中國互聯網行業共獲得私募股權投資36.33億美元、創投投資34.60億美元、海內外並購交易74.67億美元、海外IPO融資250.13億美元、國內IPO融資0.68億美元,總計約396.41億美元,成為2014年度當之無愧的吸金之王。

如果再細分到下一級分類,2014年吸金之王是互聯網行業的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今年能夠坐上第一的位置,主要得益於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融資217.67億美元,創下全球最大規模IPO紀錄。

首富來自電商

緊跟阿里巴巴上市的步伐,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4胡潤百富榜”中,馬雲家族以1500億元財富排名第一,王健林家族以1450億元財富排名第二。

在《福布斯》2013中國富豪榜上,王健林以860億元人民幣的個人財富,首次成為中國首富。好事者們開始計算,萬達商業地產上市,能否追上這50億元的數字差。王健林和馬雲到底誰才是今年的中國首富?

不管首富花落誰家,他們兩個都是今年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熱門人物。馬雲自不必多說,以商業地產發家、代表傳統商業形態的王健林,今年也為電子商務投資加了一把火。

2014年8月29日,萬達、騰訊及百度在深圳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在香港註冊成立電子商務公司。其中,一期總投資額50億元人民幣,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自持股15%,5年內計劃一共投資200億元。盡管“騰百萬”交出作業還需時日,但三大巨頭跨界聯手做電子商務,仍給了無限想象空間。

兩年前的2012年12月,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王健林與馬雲立下的1億元賭約:“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我給他(馬雲)1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1個億。”

2013年,馬雲談到這個賭約時表示,“大家記住,2020年王健林如果贏的話,是我們這個社會就輸了,是我們這代年輕人輸了。”

這場賭約現在論輸贏尚早。這個賭打了不到兩年,王健林主動擁抱電子商務,是一個有意思的信號。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4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同比增長30.1%。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約1.1萬億元,同比增長33.4%,相當於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

自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萬億以來,每年以2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速度在增長,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在逐年以2個百分點的數字在增長。

商人們的嗅覺比大多數人敏銳。王健林也看到了電子商務對線下零售業態造成沖擊已成事實,萬達商業地產正在“萬達廣場”基礎上再布局“萬達城”,將重心從傳統百貨業轉向旅遊、餐飲、文化等,“騰百萬”電商項目,也是在探索如何打通線上和線下,形成一個O2O閉環。

入華,下鄉

2014年“雙十一”,阿里巴巴平臺上的銷售額創下571億元(約合93億美元)的紀錄,不僅超過了去年的362億元,還遠遠超過了美國“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感恩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的20.4億美元,超過了美國“黑色星期五”的23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網站單日成交額紀錄。五年前由阿里巴巴發起的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當天的銷售額不過1億元人民幣。

2014年11月6日,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報告,指出2013年在全球8900億美元的電子商務銷售額中,中國占到了35%。中國電子商務的規模相當於GDP的3.3%,為全球最高比例。他們預計,在2013年至2018年間,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將保持28%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18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占全球總規模的50%。

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出現了多家海外電商的身影。一方面是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更方便,同時帶動了電商物流配送環節的投資,一起做大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

美國第一大電商亞馬遜在2014年8月宣布攜手上海自貿區開通海外直郵中國業務,2個月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以在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國際開店的形式進入中國,緊跟著的是泰國最大財閥正大集團(CP)和日本綜合商社伊藤忠也計劃聯手進駐上海自貿區做電商、賣日貨。

過去中國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在海外購物,是在消費者下單之後商品才出口、通關,配送時間至少半個月以上;現在商家們先是通過集裝箱船以較低的成本將商品集中運往中國,先進入保稅區倉庫,待買家下單後才繳稅發貨,配送時間可縮短至2-3天。

據美國調查公司尼爾森統計,2013年在中國有1800萬人通過互聯網購買海外商品,金額總計達到了2160億元。據尼爾森預測,到2018年,中國購買海外商品的消費者將增至3560萬人,消費額將超過1萬億元。

中國的電商們,2014年的重頭戲是下鄉。受益於中國實體零售店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起來的中國電子商務,正在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滲入三四五線市場,農村被看作是藍海。2014年10月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提到第一條就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

2014年12月18日,在阿里巴巴公司農村網點“清遠試點”正式掛牌儀式上,馬雲親自到場站臺。“我們公司內部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今天通過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可以真正讓知識再度上山下鄉,能夠通過這個改變農村的知識結構,讓農民回到土地上,讓年輕人回到農村,把自己的農副產品運到全國各地,真正消費起來。”

如果說2014年上半年電商們忙著在農村刷墻做廣告,到了下半年,則是發布農村電商的具體規劃。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蘇寧雲商則表示將在5年內,建設1萬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全國1/4的鄉鎮;京東宣布下鄉進村的“星火試點”、“千縣燎原計劃”,在全國的55個試點縣進行探索,尋求適合中國縣域電商化發展。

前述摩根士丹利報告還指出,“電子商務是中國主要經濟推動力之一”,預計到2018年,電子商務將會占據中國人消費支出的五分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73

中國1月FDI同比大增近三成 金融服務業成“吸金利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75

中國1月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大增近三成,遠高於去年年底的增速,其中金融服務業吸收外資大幅增長。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為13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9.4%,12月增速為10.3%。

當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的規模為91.8億美元,占到了總量的66%,同比增長45.1%,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其他金融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6.2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1261.7%。

分地區來看,香港依然是實際對華投資最多的地區。1月除新加坡、臺灣省和美國實際投資有所下降外,香港、韓國、德國、英國、瑞典、沙特阿拉伯實際投資增長顯著。

商務部新聞稿還公布,中國1月實現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22.8億元人民幣(折合101.7億美元),同比增長40.6%。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中國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29.4%,前值+10.3%。

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FDI)139.2億美元,前值133.2億美元。

下為商務部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情況:

2015年1月,全國吸收外資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66家,同比增長31.8%;合同外資金額3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29.4%。主要增長表現為:

金融服務業吸收外資大幅增長。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91.8億美元,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66%,同比增長 45.1%。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其他金融服務業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13家,同比增長317.3%;合同外資94.9億美元,同比增長476.5%;實際使用外資46.2億美元,同比增長1261.7%。

高端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活躍。1月,制造業領域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為28.4%,同比增長13.9%。其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新設立企業數同比增長34.8%,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3.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9.5%和48.8%。

主要國家/地區對華投資增長。香港、韓國、新加坡、臺灣省、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瑞典、沙特阿拉伯是今年1月對華實際投資前十位的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總額134.4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6.5%,同比增長34.3%。除新加坡、臺灣省和美國實際投資有所下降外,香港、韓國、德國、英國、瑞典、沙特阿拉伯實際投資增長顯著。日本對華投資1月份新設立企業數、合同外資和實際投入分別增長3.5%、46.9%和3.2%。

外資並購交易規模提高。1月,外商以並購方式新設立企業107家,同比下降3.6%,但合同外資(82.5億美元)和實際投資(8.5億美元)分別增長1083.7%和1268.6%,合同外資占全國總量的比重達24.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53

100億美元?美2016大選吸金將創紀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1931.html

100億美元?美2016大選吸金將創紀錄

第一財經日報 盛媛 2015-04-29 06:00:00

從來沒有如此多的競爭者參加“白宮競賽”,也從來沒有這麽大規模和數量級的競選資金混戰。有分析人士稱,“資金軍備競賽”可能引發類似2012年大選那種曠日持久的初選,而這恰恰是各黨派領導人都希望避免的。

美國共和黨人原本希望2016年總統選舉的黨內初選能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隨著富豪捐贈者對廣泛的候選人或潛在候選人不斷地砸錢,逐漸將這場初選塑造成混亂且冗長的金錢戰。

“資金軍備競賽”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有意參選的共和黨人、佛羅里達州前州長傑布·布什在當地時間26日晚間的一場活動上對捐贈者稱,他已經為相關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PAC)籌集了數千萬美元,堪稱史上之最。

但這不足以妨礙其對手積累“彈藥”。據知情人士稱,支持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Rubio)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承諾將在兩周內獲得2000萬美元的捐贈。另一個支持得克薩斯州參議員克魯茲(TedCruz)的獨立運行機構則表示在一周內已吸入了3100萬美元。另有資金籌集人放出消息稱,威斯康星州州長沃克(ScottWalker)相關的新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也承諾了類似的數字。

從來沒有如此多的競爭者參加“白宮競賽”,也從來沒有這麽大規模和數量級的競選資金混戰。有分析人士稱,“資金軍備競賽”可能引發類似2012年大選那種曠日持久的初選,而這恰恰是各黨派領導人都希望避免的。

競選“武器”頻亮相

政治資金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由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驅動。美國法律曾規定個人向總統候選人捐款的上限為2500美元,但201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稱政治捐贈是自由的一種表達方式,對所有個人、企業、利益團體或工會組織都是如此。這意味著企業和團體可以不受限制地投入競選資金,用於支持候選人的活動,只要資金不由候選人直接調配就行。隨後,主要為競選融資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誕生。有觀察家認為,在此次選舉中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更像是競選的“武器”。

據美國媒體報道,目前有15位被視為白宮競爭者的候選人正在他們親密盟友掌握的“武器”下大肆宣傳。盡管其中大部分尚未宣布正式參選,但已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者的支持下頻繁露臉。

“毫無疑問,捐贈者和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在一起更合適。”密西西比州策略師巴伯說。巴伯運營一個名為“機會和自由”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支持得克薩斯州前州長佩里(RickPerry)。

目前共和黨大部分敲定的資金都流向了傑布·布什。有資深共和黨人預測,到5月底,傑布·布什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將籌得1億美元。

其競爭對手也不乏富有的捐贈者。盧比奧獲得了佛羅里達州億萬富翁諾曼·布拉曼的支持,後者承諾向盧比奧相關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1000萬美元。克魯茲正得到對沖基金大亨默瑟的支持。

美國實業家科赫兄弟則組織了一個頗具影響力的保守派捐贈人網絡,目前正在兜售傑布·布什、沃克、盧比奧、克魯茲和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Paul)等5位競爭者的優勢。不過美國媒體還在觀察誰將贏得共和黨最大的捐贈者之一、博彩業大亨阿德爾森的支持。

砸錢效果有限?

也有一些政黨策略師稱,資金在競選中的作用可能不再像以前那麽大。盡管傑布·布什宣布的籌資金額令人咋舌,卻不太可能獲得如其兄長小布什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籌得的3700萬美元的影響力。前者也承認,自己“鍍金的”政治名聲並未嚇退大多數對手。

盡管如此,傑布·布什及其團隊26日晚在邁阿密海灘酒店招待了350名頂級捐贈者和籌資人,資金競爭賽是當晚最重要的話題之一。會議簡報顯示,會議討論了團隊的經濟和外交政策,以及相關超級政治委員會計劃接觸“非傳統共和黨社區”的細節。

但一些參會者也急於了解傑布·布什將如何擋住如盧比奧這樣“將自己定位為共和黨未來”的競爭者。

資金競賽不僅僅發生在共和黨初選。美國《紐約時報》此前報道稱,2016年競選很可能成為有史以來美國最昂貴的總統選舉,預計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及其支持者將籌得25億美元。有美國競選專家預測2016年美國大選總開支將超過100億美元。

美國前總統卡特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任何人想獲得提名都需要籌款2億美元,同時他坦言以自己當年的能力根本做不到。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64

在線創業吸金能力顯現 黃曉明當股東的聚創天使輪拿150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478.html

在線創業吸金能力顯現 黃曉明當股東的聚創天使輪拿1500萬

第一財經日報 夏心愉 2015-05-22 21:22:00

近期,創建僅3個月的創業服務平臺聚創獲得磐谷資本1500萬天使投資,金額已經達到Pre-A。演員黃曉明是聚創的股東之一,也將擔任聚創的創業大使。

在線創業平臺正顯現出受資本追捧的趨勢:近期,創建僅3個月的創業服務平臺聚創獲得磐谷資本1500萬天使投資,金額已經達到Pre-A。演員黃曉明是聚創的股東之一,也將擔任聚創的創業大使。

聚創是一個致力於軟服務的一站式的創業服務平臺。聚創總裁吳明華在日前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聚創有線上線下兩大業務板塊。線上的聚創APP則可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資訊、創業者社區以及包括註冊、辦公、融資、尋找合夥人等在內的各類剛需創業服務;線下則為創業者定期舉辦各種創業培訓、投融資、合夥人對接等系列創業主題活動。

目前聚創已經在北京創業大街和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分別開設了為創業者提供現場創業服務對接窗口。

吳明華自武漢大學會計系畢業後一直自主創業,2003年他就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創業者社區—創業家園網,有2萬多創業者註冊;05年他又創辦了創業投融資服務網站—聚網,在全國各地成功舉辦過超過200場的投融資對接活動;2010年第三次創業創辦的方創資本,已成為中國知名的創業融資服務機構,擁有超過100名的專業融資顧問,已幫助近百家早期創業者成功融資。

今年年初,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提出,要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等創業服務平臺。鼓勵創業的宏觀環境也帶動了資本對在線創業行業的青睞。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16

美國拳王靠炫富 一場賽事吸金60億

2015-05-18  TCW

五月初,美國拳王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 Jr.)擊敗菲律賓民族英雄巴喬(Manny Pacquiao),締造四十八連勝、零敗紀錄。他,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運動員,但與其說是拳技高超,不如歸功超強商業頭腦,讓名流甘願追星。

一張黃牛票,賣價破千萬

當天,賽場閃亮如星光大道,籃球之神喬丹(Michael Jordan)、前網球明星阿格西(Andre Agassi)、奧斯卡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都到場觀賽。英國廣播公司(BBC)披露,這場「世紀之戰」未演先轟動,一萬五千張票三個月前就秒殺,而且僅開放一千張搶購,一張黃牛票最高賣價三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零五十萬元)。

有趣的是,美國拳王在地主國迎戰強敵,卻是飽受噓聲與叫囂,與滿場加油聲浪加持的巴喬形成強烈對比。名流觀眾搶破頭買票,為何是想去看自家拳王被KO下台?

答案是「炫富」。財經網站商業內幕 Business Insider)曾列舉二十一樁梅威瑟大剌剌的炫富行為,像是把美元紙鈔黏貼成一床紙棉被拿來蓋;或是當著記者的面亮出四千萬美元的支票,彷彿時時刻刻都想提醒世人「老子就是有錢!」

儘管梅威瑟這等炫富行為刺眼,根據雜誌《富比世》 Forbes)統計,他貨真價實是去年全世界收入最高的運動員,足球金童梅西(Lionel Messi)、籃球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都輸他一截。

只不過,梅威瑟入行十九年,平均一年出賽不到三場,想贏得最會吸金運動員的封號,真功夫雖是必要,炒作本事恐不可缺。體育頻道ESPN旗下雜誌曾製作封面故事解構梅威瑟的造勢手法,諸如,親自找HBO敲定拳賽製播費、包下四百多家電影院實況轉播他的賽況等,每一步都算計著如何讓下一場賽事收益創新高。

這回對戰尤其是一場「銀彈堆出來的高潮」,不只撮合時程長達五年,一再吊粉絲胃口;等到賽事塵埃落定,梅威瑟使出老招,三天兩頭和巴喬隔空大打口水戰,炒熱賽前氣氛,媒體疲於奔命。

賽後,粗估梅威瑟笑納約兩億美元,其中光是出場費就占一半。縱使有不少人質疑梅威瑟勝之不武,這位吸金比吸睛重要的拳王卻說:「我有時候的確名聲不太好,但談到做生意,我永遠做成好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73

上半年TCL金融創投業務凈利超5億 吸金能力僅次華星光電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16/938748.html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2015年集團的整體盈利相對去年依舊可以實現增長,其中就是來源於一些新增業務部門的收益提高。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TCL集團(000100,SZ)8月13日公布了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6.84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增長5.54%達到20.89億元,整體增長平穩。其中,華星光電依然是TCL集團的“吸金”能手,貢獻凈利潤12.40億元。值得註意的是,TCL集團的金融事業本部和創投及投資業務經營業績突出,二者凈利潤總額達到5.42億元,吸金能力僅次於華星光電。

在次日的業績解讀會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2015年集團的整體盈利相對去年依舊可以實現增長,其中就是來源於一些新增業務部門的收益提高。同時,他還透露,TCL集團計劃將金融事業本部改組成金融控股集團。

此外,在解讀會上李東生還表示,TCL集團新任命的四位高管中有三位都是外籍,“打工女皇”吳士宏也將替補為集團董事,負責人力資源和團隊建設工作,相應的人事調整是為了適應整個集團轉型發展的需要。

未來兩月完成金融控股集團改組

TCL集團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金融事業本部和創投及投資業務貢獻凈利潤5.42億元,這或許為TCL集團將金融事業本部改組成金融控股集團進行了最好的詮釋。

李東生表示:“我們正在把金融事業本部改組成實體的金融控股集團,在未來兩個月內我們會把這個工作完成,成立實體的目的也很清楚,希望能夠對未來的發展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TCL集團的半年報顯示,該集團旗下的金融事業本部試圖圍繞產業鏈合作夥伴及消費終端用戶,建立起“產品+金融服務”的產融協同型商業模式,打造涵蓋產業鏈金融、P2P、保理、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的業務群的“1+5+5”產業布局。今年上半年集團金融事業本部實現凈利潤3.27億元。

上半年TCL集團的創投與投資業務群實現了凈利潤2.15億元,其主要圍繞集團產業鏈布局和整合能力,在有前景的非主營業務領域尋找直接投資機會。據了解,截至6月末,TCL創投基金管理總規模為15.27億元,持有百勤油服(02178,HK)、敦泰科技(3545,TW)、Sky Solor(SKYS,NASDAQ)、萬達商業(03699,HK)等公司的股份。

在TCL集團品牌總監梁啟春看來,TCL集團的金融業務將會在集團實體制造業的上下遊企業以及為數眾多的TCL手機、電視產品用戶。“我們有一個龐大上下遊的供應商、經銷商,這兩個群體都有投資理財的需求,我們會為合作夥伴推送很多的金融服務需求,有些是我們提供的,有些是銀行、信托資源,把第三方的資源引進來為合作夥伴提供服務。”

據了解,TCL集團目前已戰略入股上海銀行,將開展基於智能硬件平臺的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提升面向移動場景和家庭場景提供支付和消費信貸等金融服務的能力,挖掘和提升用戶價值。

“打工女皇”吳士宏將回歸TCL集團

除了在金融和創投業務方面有大動作之外,李東生還試圖通過TCL集團近期的高管人事調整向外界釋放一個重要信號——集團正在適應整個轉型發展的變化,加速“雙+”轉型戰略,尤其是應對當前家電企業集體“走出去”和國際化的趨勢。

李東生表示,“近期新任命的四位高管中有三位都是外籍,這代表兩個意思,一是公司整個國際化的能力在加強,二是公司適應整個轉型發展的變化,在人力資源的激勵上和考核政策方面以及企業文化方面都會有一些新的積極變化。”

他同時還透露了TCL集團將考慮成立一個海鷹特訓營,專門培育海外人才。“我們會在公司內部挑選一批年輕有潛質的人才,計劃用100天進行擴展訓練,來充實海外業務的計劃。”

“去年我們的銷售收入中47%來自海外,今後這個比例可能還會提高,不是國內業務不增長,而是說海外業務增長速度比國內更快一些。所以整個海外這一塊的拓展是未來公司的重要增長動力。”

此外,TCL集團中報業績解讀會還透露,有“打工女皇”之稱的吳士宏將在離開TCL集團多年後重新回歸,替補為集團董事並主要負責人力資源和團隊建設方面的工作。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99

「玩電話」問功課 吸金$1,300萬

2015-09-17  NM


以前有「打電話問功課」,而家一樣有!不過用的是手機。Timothy創立了補習應用程式Snapask,讓學生隨時隨地以手機發問,每十條問題收費八十元,平均十七秒有答案!

雖然意念創新,但天使投資者、全球首個語音聊天程式Talk Box的研發者郭秉鑫(Sunny),認為如何控制導師的responsive rate(回應率),在最短時間內答啱問題,是最困難的事。而且Snapask有三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創辦人,「一個話行左,一個要行右,架車就失控。」 Sunny投唔投資?就睇Timothy點答。我點sell

我知大部分學生在學校上堂,都唔敢問問題,而坊間的補習社一班數十人,學生亦甚少有機會發問。於是我和兩位拍檔創辦Snapask,用家只要將學業問題以圖像、聲音、文字,上載至Snapask,我哋搵嘅大學生導師會即時解答,平均十七秒,可以解決你問題。

起初我哋免費俾學生試用,到五月才開始收費,每十條問題收八十元,五百元可發問九十條。Snapask以解決數理問題為主,現新增中文、英文、通識等科。 用戶可以看到導師的profile,了解他的教育程度。在導師解答問題後,更可為導師評分。系統會分析不同導師的active上線時間,再進行配對,務求 在最短時間內答問題。現時,在香港已有一萬五千多位高中生會員,及一千多位大學生導師,業務由香港拓展至台灣和新加坡共三地。近月更融資了一千三百萬元, 其中一名投資者,是前英皇中文補習天王吳賢德Arthur Kho。以後做功課遇到難題,唔使怕,就好似我哋口號:Snap, Ask, Learn! The tutor in your pocket.

專家有問

S:Sunny KokT:Timothy

S:目前遇到最大問題係咩?

T:我諗係customer education。近年興起網上服務,大家都覺得網上攞資訊是免費的;要大家攞信用卡number出嚟,付費使用係最難。我哋定位,係想俾學生一個私人 教授過程,同俾佢哋一種安心。呢種安心,喺學生search電腦搵答案,又或同其他人傾偈,都唔會攞到嘅。

S:你意思係最難嘅地方,係令到學生安心?

T:我哋都一路做好多工作,希望佢哋知道,我哋係一個好consistent嘅branding。我哋聘用的全部都係頂尖的大學導師,可以令到佢哋喺成個過程唔會驚。

S:要人付錢真係最難嘅問題咩?如果你問我,作為一個學生,應該最難嘅係,我搵老師,但老師唔答我。即係我上到嚟submit咗一樣嘢,但無人。就好似 GoGoVan,我call咗車,但無人嚟,我搵Uber,但無人嚟。你點樣控制老師個responsive rate?起碼喺最短的時間答到學生的問題,對你而言,呢個係一個幾大的挑戰。

T:無錯,呢個係一個挑戰,但我頭先所講,個customer education係令到佢知道,我哋所sell嘅係啲乜嘢先。而你頭先所提嗰兩點,佢要有一個快嘅response time同質素,我哋都有唔同機制去做。第一,所有導師上嚟,我哋會先了解導師的成績,讓學生知道,所有在Snapask教授的導師都是最頂尖。當然,我 哋好難確保答案100%準確,但我哋可以確保,教你嘅導師本身個根底好,一定會明白教你乜嘢。至於response time,牽涉好多因素,唔淨止係人為因素,就算我哋有十萬個導師,只要有條問題,佢哋係唔想答,就始終都無人答。所以我哋做緊嘅係,令導師有 loyalty,覺得服務學生係一件開心的事,唔淨止為咗金錢上的回報,慢慢build up緊一個community,從而令我哋有個好嘅response time。

S:你哋個app有幾多download?

T:喺香港,數字去到一萬五千個。呢一萬五千個全部都係學生,而我哋有千幾個導師喺平台,負責每日解答學生問題。

S:咁daily active有幾多?

T:Daily active都去到二千幾、三千個。其實我哋呢個business好有季節性,好明顯,考試季節都一定有多啲人用。尤其我哋搞活動,或者五、六月份考試季節,我哋都特別多人。

S:我覺得你哋所有嘢都OK,但你有三個係不同國家發展的founders,攞到funding就會各散東西,頭先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好似避咗我嘅,就係 邊個做CEO。我見過太多的CEO,day 1都好似你咁,目標方向好清晰。結果點呢?兩個founders,一個就揸住左邊軚,一個就揸右邊,結果架車就失控。你哋三個市場,到底係擺邊度先呢?

T:點解我哋會將市場分布喺呢啲地方呢,因為有兩個founders,一個係台灣人,一個係新加坡人。

S:如果台灣話佢市場好好,新加坡又話佢市場好過台灣,咁點?你唔知,因為你喺香港。咁由邊個去決定?啲錢擺喺邊度發展,從而令到成個公司可以健康成長?

T:我覺得團隊入面嘅溝通,絕對唔可以意氣用事,唔可以因為我哋身在邊個市場,見識得最多,就用呢一點,去同團隊攞更加多資源,去發展自己地方。我覺得所有嘢(資金分配去邊)都係用數據去支持,顯示邊個市場的發展潛力較大。

至於邊個係架車嘅司機?我覺得邊個人掌舵都好,如果不停提醒人話佢係CEO,咁佢係非常差的領袖。我哋要做到嘅係,信服你的團隊,而唔係用職權限制住佢。 我希望我的團隊有自己的靈活性和主見,去發展佢範疇。一路以來支持我的投資者,鍾意我哋的其中一點,就係見到我哋團隊非常團結。

專家判決

佢迴避咗我邊個「揸車」嘅問題。我未夠了解Snapask的團隊,亦唔清楚三個創辦人點分工。不過我會俾七分,五分是配套,兩分是團隊。但現階段我未決定 投唔投資,因為都要睇番Snapask的valuation有幾多先決定到,不過我覺得呢個business model,係有得做。Snapask選擇由數理問題入手先,好make sense,咁樣起碼唔會lose focus,唔知做邊樣嘢先,教邊樣先。對學生而言,數理是會遇到最多問題,而數理問題有步驟可教對與錯,相反中、英文,可能Google吓都會有答案。 所以Snapask先教數理,我覺得佢幾smart。Snapask了解自己產品獨特性(數理),最近融資成功,有一百八十萬美金,但問題是他們打算點樣 將resource分配和利用,去打造一個「補習empire」?到底是搵到學生,有需求先,還是搵咗supply,有導師先?加上Snapask要審視 老師education,資源分配更加要處理得好,呢個係一個最難攞的平衡點。

留意供不應求

我頭先亦問過Timothy一個問題,佢到目前為止遇到最大的困難係咩。佢答我係用戶體驗,但我唔覺得呢個係最重要問題,因為學習是「硬需要」。當你遇到 問題,唔識,就焗住要問。即使用戶體驗有幾差都好,我都無乜所謂,除非上唔到網啦。無一個學生會因為要追求知識,而去讀書,大部分都想解決問題。簡單啲 講,我有考試,或者我有作業唔識做,死啦我點答呢。原來,俾錢就解決到,好啦,我俾錢啦。要留意嘅,反而係「供應」。考試季節,學生對Snapask的需 求自然大增,正如搭的士,通常放工和交更時間,是我們最需要的士嘅時候。但有這個需求,Snapask以大學生充當導師,當他們都有其他的補習生或要應付 考試,供應會否不穩定?這個並非只是Snapask的問題,亦是sharing economy最基本的問題!

撰文:蔡璿驩攝影:鄭樹清攝錄:鄭樹清、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34

九寨溝:“吸金”景區應如何反哺林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351.html

九寨溝:“吸金”景區應如何反哺林業

第一財經日報 章軻 2015-11-18 06:00:00

如今,九寨溝成了中國最熱門的旅遊勝地和最“吸金”景區之一,成了上市公司和無數商人、創業者的淘金地。但林業工人們依舊領著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不及當地城里人平均收入的一半。

半個世紀前,來自20多個省份、8個民族的數千名林業工人響應國家號召,支援經濟建設,進入人跡罕至、海拔2000~4000米的九寨溝深山老林,搭起帳篷,埋竈做飯,砍樹、造林、撫育。

上世紀70年代末,這片風景區被移交給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隨後,林業工人們全部撤出,繼續守護著景區外圍更大面積的山林。

如今,九寨溝成了中國最熱門的旅遊勝地和最“吸金”景區之一,成了上市公司和無數商人、創業者的淘金地。但林業工人們依舊領著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不及當地城里人平均收入的一半。

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10月28日晚,九寨溝景區。數百輛旅遊巴士幾乎將景區內的大小停車場和道路填滿。

九寨溝景區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年遊客量從開放之初的數千人,到2008年,共接待遊客1611余萬人,旅遊總收入超過18億元,上繳利稅近3.3億元,在全國景區中年遞增率排名第一。2014年全年旅遊演藝市場共接待遊客109.3萬人次,同比增長60%;實現產值1.69億元,同比增長65%,均創歷史新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拿到的今年國慶黃金周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1~7日,九寨溝景區共接待遊客18.91萬人次,漲幅6.59%,客流連續多日達到景區最大承載量。

“你們要是再過幾天來,人就更多了,都是要去看彩林的。”阿壩州南坪林業局副局長黃澤明對本報記者說,“我現在很少有機會到溝(九寨溝景區)里去看了。小的時候,我就是在溝里長大的。”

黃澤明是1975年隨父母搬遷到九寨溝的,當時的九寨林場就設在景區內的諾日朗瀑布附近。“那里基本上處於原始封閉狀態,植被非常好。但國家建設需要木材,林場的主要任務就是砍樹。”

記者獲得的正在編撰的《阿壩州南坪林業局誌》材料顯示,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給國家提供木材,南坪縣林業局先後在九寨溝內設置了124和126兩個林場,有1000多名伐木工人。

從事木材生產33年間,南坪林業局各林場累計生產木材325萬立方米,銷售木材292萬立方米,實現工業總產值41687萬元,累計上繳稅金6140.8萬元。

“在砍樹的同時,我們也更新造林,恢複森林植被,實現森林資源的有序利用。”黃澤明說,但由於缺乏在高海拔地區的更新經驗,最初僅摸索性地營造了2.8公頃林地。到1976年,林場才正式進入大規模更新造林。到1997年底,共完成跡地(林業上指采伐之後還沒重新種樹的土地)更新造林成效面積30.45萬畝。

由於大規模開發,九寨溝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阿壩州南坪林業局誌》記載,由於長期集中過伐,加劇了森林資源的過量消耗,致使早期投產的林場,提前出現了可采資源枯竭、生產周期縮短的情況。深溝遠運,生產成本增高,潛在的危機和矛盾不斷擴大。

到上世紀70年代末,九寨溝森林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而與此同時,九寨溝的美景也逐漸被世人關註。

1978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轉國家林業總局《關於加強大熊貓保護、馴養工作的報告》,批準建立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澤明介紹,1978年,國務院文件通知,將南坪林區九寨溝的日則、哲澤、荷葉3個林場劃為自然保護區。南坪林業局將投資313萬元在溝內修建52公里的公路、4717平方米的房屋、裝機46千瓦的水電站,以及143436立方米木材產品等移交九寨溝自然保護區。1980年和1982年,哲澤(124)林場、日則(126)林場分別遷出九寨溝,荷葉林場停建。為了保護九寨溝外圍森林資源,1996年,122林場停止采伐,至此,南坪林業局僅有4個林場從事木材生產。

九寨溝森林旅遊資源開始得到切實保護和恢複。

九寨溝縣南坪林業局123林場中田山巡護站護林員們正在打理苗圃 (攝影/章軻)

林業如何從旅遊開發中獲益

“許多森林旅遊資源保護好的地方,多數都會遇到同樣的命運。最初是林業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林深葉茂了,或政府自己經營,或對外承包,開發成旅遊景點。而林業很少得到補償,更不要說從旅遊開發中分享收益。”國家林業局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說。

10月28日、29日,本報記者在九寨溝縣走訪了兩個林場,進行實地調研。

28日一早,記者趕到九寨溝縣122林場塔藏管護站時,53歲的護林員李如林正在院子里打著綁腿。他告訴記者,每次進山都是這樣的裝束,防止蟲子叮咬和樹枝刮,“我17歲就到林場幹了,一開始是伐木,全面禁伐後,開始護林。”

李如林已經是第二代林業工人了,他的父親曾經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的一個林場當工人。“現在我每月工資2000多元,是護林員中最高的。但還是覺得有點少。其他人少的只有1000多元。”

盡管收入很低,李如林仍十分熱愛護林員這份工作。這個護林站管護著8000多公頃的林地面積。李如林說,做護林員要“三勤”:腿勤、眼勤、手勤。每天,護林員們一早就從護林站出發,在深山密林中巡護,及時發現隱患。“還要會宣傳教育。遇到踐踏、破壞的,及時上前制止。我會告訴對方,把這塊林地保護好,是留給你們子孫後代的。”每天巡山回來,還要填寫護林巡山工作日記,記錄下當日的巡山路線、發現情況和處理結果等。

“要問我有什麽希望,就是希望政府能提高我們的工資待遇。”李如林說。

29日下午,本報記者到南坪林業局123林場中田山巡護站采訪,這個站離九寨溝核心景區不過20公里,每天都有上千輛大大小小的旅遊車從巡護站門前呼嘯而過。記者在巡護站內看到,30年前蓋的工房濕冷陰暗,巡護員們靠拾來的柴火取暖。

“除了下雨,沒有休息時間,節假日照常上班。”38歲的女護林員劉紅平告訴本報記者,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和男工友一樣巡山。這個巡護站管護著2000多公頃的林地,最遠的巡護點離巡護站約有20公里,基本上都是靠步行來回。許多巡護點的海拔在2000~3000米,山勢陡峭,巡山非常艱苦和危險。

自從1999年劉紅平的父親在林場因工去世後,她就到了這個巡護站上班。劉紅平的老家在距離九寨溝400公里的綿陽。她說:“工作16年了,沒有回老家過一個春節。爺爺就在老家。”一方面是沒有時間,另一方面就是手頭拮據。

“每個月只有2100元,只有城里人工資的一半。我還要供養上技校的兒子和上大專的妹妹。錢根本不夠花。”劉紅平對記者說,九寨溝是著名的旅遊景區,物價很高。

“到菜場買菜,人家一聽到講價的,就知道是南林的。有的護林站因為離城里遠,一兩個星期才進城拉一次菜,菜葉子發黃了都舍不得扔。”一位護林員告訴本報記者,有的家庭困難的,還經常到菜市場撿爛菜葉。

“到醫院看病,城里人有醫保卡,掛號費只收3元。可林場的職工,由於交不起醫保,掛號費要收9元。”劉紅平說。

黃澤明對記者說,南坪林業局屬企業性質,每年要承擔供撫人員生活困難補助費100余萬元,“五險”單位繳納部分除國家補貼外的差額和離退休職工醫療保險費530余萬元。“由於企業基本沒有其他收入,全都需要從天保資金中調劑支付。”

四川省林業廳造林綠化管理處副處長郭祥興、九寨溝縣林業局副局長王維等官員對記者表示,建議國家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並使之長期化、制度化和動態化;將企業負擔的供撫人員生活困難補助費納入社會保險或民政支付,建立“五險”動態補貼機制,對企業繳納部分按社保機構實際收費金額和比例進行補貼。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社論

專欄作家

晏木

酒店

楊燕青

媒體人

張庭賓

專欄作家

鄒至莊

學者

禪宗七祖

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38

A股施展「吸金大法」 台股能擋? 「註冊制」三月上路 對台衝擊下半年將浮現

2016-01-11  TWM

中國股市一旦實施註冊制,企業上市的速度將更快,也能有效遏止借殼盛行歪風,有助活絡股市。未來,A股將產生巨大的磁吸效應,台灣要提早審慎因應,以防更加邊緣化。

中國證券史上最大改革來了!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授權決定」,自一六年三月一日起,分兩年實施。經過股災,合計市值達五十三兆人民幣(約新台幣二六七兆元)的中國股市,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變。

何謂「註冊制」?這與過去有何差別?先前中國實施「審批制」,新股能不能IPO(首次公開發行),由證監會決定,任何產業、無論公司大小,以同一標準看 待。未來,新流程將由券商查核財報與相關資料,證監會只給予問題及意見,不做實質審查,只要文件齊備、證監會沒有進一步問題,即可申請註冊上市,運作模式 更接近美股、港股。

註冊制最大優點是快速,以往審查人力有限,中國經濟又處於高成長,企業資金需求熱切,導致上市申請大排長龍,迄今仍有逾七百家企業排隊。過去中國股市每年 平均有二百檔新股上市,改為註冊制後,一年可望增至三五○、甚至四百家。中國一方面開放滬港通、深港通,創造外資買股的「需求」;另一方面透過註冊制加速 企業上市,創造股票「供給」,雙管齊下,活絡股市企圖心可見一斑。

過去,中國股市審查制的人治色彩濃厚,排隊申請上市的公司多,但放行速度全由審查機關決定,每每淪為當局調控股市的工具。行情過熱時,就快速准許一批新股 上市、分散炒作資金;要是行情太冷,證監會又宣布暫停審查,股市往往隨即應聲上漲。更嚴重的是,新股IPO人謀不臧、放水上市的傳聞不少,負責審查IPO 長達十三年、外號「發審皇帝」的證監會前主席姚剛,在去年十一月涉案下台。

門檻降低 借殼上市將不再此外,在舊制下,上市數量與速度由政府調控,大量游資追逐過少標的,使得既有的股票奇貨可居;即使獲利爛,「殼」卻值錢,許多有意上市卻不 得其門而入的企業往往相中這類公司,從市場收購股票,用借殼方式上市,也因此造成被借殼者股價飆漲怪象。

熟悉中國資本市場的金庫創投總經理丁學文分析:「證監會將追蹤業績真實性,藉註冊制簡化上市作業,消除買賣殼的現象,並引導投資人關注企業業績表現,而不 是只看批文(准許上市的文件)或殼的價值。」另外,丁學文認為,中國配合註冊制,正積極推廣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上交所新增「戰略新興板」,及深圳創業 板、北京新三板等交易平台,將吸引更多海內外機構法人直接投資,降低散戶參與比例。

新股變地雷 承銷商要負責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有不少公司以假財報成功掛牌,造成股民慘重損失。而在註冊制下,萬一新上市公司成了地雷股,承銷券商與律師、會計師都要負連帶責任。

例如港股,○九年底,製鞋業台商洪良國際掛牌,但不到一百天,就被踢爆營收灌水,遭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成為香港歷來最短命新股。事後,不但洪良被迫將募 集資金退回七千名散戶,承銷的兆豐資本也被撤銷牌照,保薦人黃騰忠被停業三年,另一保薦人康曉龍更遭終身禁止從事承銷。可見註冊制下,承銷券商須對推薦公 司負全責。

對台灣股市而言,中國這種廣納上市公司的「吸金大法」,是否也將衝擊台灣股市?「影響會很大!」不願具名的券商承銷部協理直言:「未上市的好公司越來越 少,這兩年,海外企業(F股)是台股上市櫃主力,註冊制會讓企業重新考量上市目的,未來台股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恐將銳減。」

優質台企 恐到對岸掛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張嵐菁也指出,證所稅停徵後,雖然將提高企業在台掛牌意願,但中國註冊制降低掛牌門檻,也勢必加速掛牌時程。加上陸資持股逾三成者,在台股權轉移較受限,除非台灣能進一步開放,才有助提升資本市場吸引力。

從數據看來,台股確實呈現弱化危機。雖然在一五年站上暌違已久的萬點,然而台股上市IPO件數卻較一一年銳減,籌資金額只有十一億美元左右。大中華區最大 贏家是上海證交所,無論掛牌二一九家、籌資金額二四四億美元,都是五年最高。展望一六年,上海、深圳交易所有註冊制加持,掛牌數量肯定創新高,這勢必成為 國際資金流動的先行指標。

丁學文就預警,陸股實施註冊制後,本益比將「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加上平均本益比仍將高於台股,更多優質台灣企業,很可能因此被吸引至對岸掛牌;他預估,這個磁吸效應最快在今年第三季就出現。無論下一任總統是誰,這將是新執政者無可迴避的挑戰。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