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奧特萊斯折扣店不會告訴你的十個秘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4/57341.html

奧特萊斯是英文Outlets的中文直譯,原意是“出路或排出口”,在零售業中,它的確是各品牌清庫存的重要“出路”。你用自己覺得很劃算的價格,買走了品牌們的“庫存壓力”。而i黑馬認為,奧特萊斯在中國其實在剛剛興起,而很多消費者並不太理解什麽是真正的奧特萊斯,一文為你解讀。它們是倉庫變來的各個品牌在生產服飾等商品的時候並不能完全掌握市場對於商品的需求,如果生產了過多的產品就需要倉庫存貨,從而支付一筆倉庫費,隨著時間的推移,費用會逐步增多。這種“只出不進”的買賣沒有人願意做。而且隨著百貨零售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品下架的速率也越來越快。商家為了有效地回籠資金就需要特殊的零售渠道來消化庫存。“參與商場的定期打折活動並不能滿足商家清理庫存的需求,奧特萊斯專門幫助正價店清尾,不受時間的限制,常年處於打折的狀態,”某服裝品牌經理說,“當銷售滯緩,庫存無法變成現錢,就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所以目前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重視發展Outlet作為補充銷售,放在打折店里總比放在倉庫里劃算。”有一些商品是專門為打折店生產的“某些品牌會專門為奧特萊斯生產一批特別款,主要是根據過往的暢銷款式進行再生產,甚至會對面料和色彩進行重新搭配組合,定制Outlet款。”某品牌奧特萊斯主管告訴記者。這里主要指的是奢侈品牌的商家。Outlet款大多是針對那些渴望消費奢侈品而經濟能力又不足的消費人群生產的。一家服裝公司的市場部職員說:“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在商品的材質上稍做改變,節省成本,這是一種銷售策略。比如一款在正價店銷售的皮包制作成Outlet款可能會變成帆布包,但依然會有鐘愛這個品牌的顧客對這樣的商品趨之若鶩。”至於能不能淘到這樣的特別款,除了靠運氣,也要靠你的“火眼金睛”了。即使在打折店里,也一樣便宜無好貨通常在奧特萊斯銷售的產品,是按照過季的程度來打折。“比如2012年在奧特萊斯購買2011年的秋冬款可能是按照正價的七折銷售,而2010年的秋冬款就是半價銷售。以此類推。”某品牌經理這樣解釋奧特萊斯的打折原則。當然折扣也和商品的銷售量與庫存量有關。一般那些在正價店銷售得不好而庫存量又很高的商品就會比同時期的產品賣得更便宜一些。“不過某些特別大的牌子可能由於自身品牌的高端定位,並不會出現很低的折扣,那麽這樣的品牌可能就有自己特殊的打折原則,比如說規定它們的貨品在奧特萊斯的折扣不能低於七折。”某品牌奧特萊斯負責人說。你是否看到過低於一折的產品?那可能是三四年前賣不掉的庫存也不一定。大品牌利潤更高一般奧特萊斯有三種招商的渠道。一種是經營奧特萊斯的商場自身的品牌資源,一種是城市及其周邊的進出口商貿公司,還有一種是為大品牌進行代理的經銷商。大品牌的入駐是每家奧特萊斯商場最重視的一部分。它們用大品牌作為吸引顧客的亮點,即使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真正購買昂貴的名牌,但人們對於奢侈品的追求心理也會為商場帶來人流,從而帶動其他品牌的銷售。奧特萊斯與其他購物中心類似,主要采用聯營扣點的形式收取租金,即品牌先付基本的場地租金,再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繳納聯營租金。國際知名品牌在奧特萊斯里能拿到最多折扣。以上海青浦奧特萊斯為例,大牌的扣點在12%到15%,而其他品牌的扣點達到了20%到25%。沒見過的牌子很可能就是“雜牌”你有時候會在奧特萊斯看到一些超大尺碼、設計挺離奇、看起來像某品牌銷售的庫存或尾貨,但從來沒聽說過的品牌,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中型城市的奧特萊斯里,它們就是傳說中的“雜牌”。“有些雜牌就是私營業主利用與奧特萊斯的‘關系’,租下商鋪,然後從廣州等地進一批外貿尾單,然後再貼上自己品牌的標簽就放在奧特萊斯里賣了。它們根本沒有自行生產的正價銷售商品。”某品牌奧特萊斯主管告訴記者。這樣做成本很低廉,利潤率也高,但屬於違規行為。某品牌經理說:“低價收購再出售是奧特萊斯商戶的生意手段,但是換標就涉及欺騙消費者了。”它們更愛建在郊區如同美國的沃爾瑪,大型的奧特萊斯通常也都建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衛星城式的居住模式以及較高的私家車普及率使美國的沃爾瑪大多選址在近郊,但中國的奧特萊斯不同,它選在郊區的原因主要還是出於節省地價成本的考慮―在郊區更能以較低的價格拿到大面積的土地。它們也模仿了沃爾瑪的倉庫式店面形式,這會給消費者一種平價的感覺。路途遙遠讓奧特萊斯失去了一部分懶得大費周折的顧客,不過這也有好處。某奧特萊斯經理說:“通常去奧特萊斯購物的人目的性更強,好不容易出個遠門,不會做window shopping,總要買回足夠多的貨才劃算。”工廠店比Outlet快由品牌的工廠直接開店的工廠店也是Outlet的一種形式,區別無非是,它們銷售的是自己生產的庫存。相對於百貨商店型的奧特萊斯,工廠店由於自己是生產者,會囤有更多比較新的貨品。為了能按時收到有質量保證的貨物,品牌一般會允許工廠在生產時有一定的產品損耗率,假設是5%的損耗率,工廠就會在原訂單的基礎上多做出5%的貨品,以防比較多產品出現問題或是不能按時交貨,工廠會被罰款。“工廠店尾貨里會藏著損耗品,不過工廠店的物流成本很低,即使是新品依然能以較低價格出售,”某品牌經理說,“因此在工廠店往往比在其他的奧特萊斯更容易淘到新的貨品。”尤其是像Nike、Adidas這樣的運動品牌工廠店,銷售的款式甚至能趕上當季。它們不只讓你在打折品上花錢現在,郊區的大型奧特萊斯里早已不只有服裝商鋪,它們通常都會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是超大型、超齊全的商業空間。所以你在這里可能產生的消費也不只是血拼,還有吃飯、看電影、在遊樂場玩等等。你可能最終沒有咬牙買下那些大牌,但你幾乎一定會為了喝口水花費一點錢。除了出租櫃臺給品牌獲得的收益之外,商場從餐飲和娛樂上賺來的錢也相當可觀。奧特萊斯這麽做的主要原因是,它們的面積太大了,顧客很難有體力堅持逛完。這個時候要用餐飲和休閑、娛樂設施把他們留下來。現在國家也很鼓勵支持發展奧特萊斯這種商業模式,“奧特萊斯甚至能帶動城市周邊的旅遊業和交通發展,被一些城市視為戰略規劃的一環。”某奧特萊斯經理說。你有討價還價的機會不同的品牌對存在瑕疵的商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些商家是把這些“微瑕品” 收集在一起,放在某一家奧特萊斯打折銷售;還有一些公司則把這些“微瑕品”散布在奧特萊斯的各個店鋪中銷售。那些明確告知消費者是“微瑕品”的奧特萊斯店鋪在銷售這些貨品時,往往會在已經打折的基礎上再推出折扣價。而折扣的力度也是視貨品的破損程度而定。而對於那些散布在奧特萊斯店中的“微瑕品”,一旦消費者發現這樣的瑕疵是可以以此作為籌碼和店員進行談判的。“假設是鞋子有褪色現象,可以主動和店員或是經理交涉,通過談判,有可能在原有折扣的基礎上再便宜20%。”某品牌經理說。特賣場可能比奧特萊斯更實惠那些商場頂樓和底樓的特賣也是在清理庫存。商場里的特賣場折扣往往沒有統一的控制標準,因此可能同樣的貨品會比奧特萊斯更便宜。某品牌奧特萊斯主管說:“一些品牌在奧特萊斯銷售庫存的速度過慢,或者是品牌根本無法入駐奧特萊斯,因此需要這樣的場所做臨時傾銷。當然還有一些品牌是為了收集市場數據,通過這樣的特賣進行調研。比如顧客對於品牌款式的認可度或是可接受的價格範圍。”不過要註意這些特賣場的舉辦者是誰,“除了品牌自身會在商場做這樣的特賣,還有專門負責特賣的商家在商場租賃場地進行短期銷售。這樣的特賣的品牌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了,由於進貨渠道不明,產品是真是假很難說清楚。”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侯佳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64

數字敏感者最好的十個工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306

在如今這個數據推動經濟的時代,什麽樣的職業最適合數字敏感者呢?美國就業網站CareerCast總結了200個2013年度最優職業。Vivian Giang從中找出了10種最適合數學愛好者的工作。 其中“總分”是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等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綜合收入、壓力、體力要求、未來職業發展和一些感性因素(如工作環境)測量出的數值。分值越低,表明該職位的受歡迎程度越高。 TOP10:經濟學家        總分:654 年平均收入:91,210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2.9% 工作環境指數:48 壓力指數:17 工作內容:研究資源(土地、勞動力、原材料)對成本的影響,及其與產業界和政府之間的關系。 TOP9:證券經紀人 總分:609 年平均收入:72,484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15% 工作環境指數:70 壓力指數:30 工作內容:幫助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買賣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 TOP8:稅務員 總分:560 年平均收入:50,210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8% 工作環境指數:50 壓力指數:17 工作內容:負責查稅收稅的政府官員。 TOP7:保險核保人 總分:526 年平均收入:61,182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6% 工作環境指數:46 壓力指數:16 工作內容:在簽署保險合同前評測潛在被保險人的內在風險。 TOP6:會計師 總分:405 年平均收入:63,175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14% 工作環境指數:48 壓力指數:19 工作內容:編制、分析財務報表,協助企業管理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工作。 TOP5:天文學家 總分:357 年平均收入:96,228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15% 工作環境指數:50 壓力指數:21 工作內容:運用物理學和數學法則研究宇宙運行規律。 TOP4:氣象專家 總分:326 年平均收入:90,183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13% 工作環境指數:47 壓力指數:14 工作內容:研究大氣層的物理特性、運動、進程。 TOP3:統計學家 總分:296 年平均收入:74,200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14% 工作環境指數:44 壓力指數:14 工作內容:列表、分析並解釋實驗數據、調查數據 TOP2:理財規劃師 總分:159 年平均收入:107,222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32% 工作環境指數:49 壓力指數:19 工作內容:與投資組合管理相比,理財規劃師提供更寬泛的服務,包括幫助個人投資者管理和規劃他們的理財方式。 TOP1:精算師 總分:123 年平均收入:91,211美元 BLS 預期增長(至2020年): 29% 工作環境指數:44 壓力指數:16 工作內容:解釋統計結果,測定事故、疾病、死亡的幾率,以及失竊、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5

散戶容易犯的十個錯誤 宇森1638

http://xueqiu.com/9927500791/27423942
這是宇森以前在網上找到的資料,下面的錯誤,不少也是宇森曾經犯過的,希望大家留意。


     第一:投資分散  

有一種理論說不要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面,這樣說有分散風險的意思,這本來沒有錯,可是我們看到許多散戶沒有正確的理解這個意思,我曾經在散戶大廳裡看到有一個人拿個小本子在看股票行情,探過頭去看,呵,足足有14、5支,再一打聽這為仁兄的資金不過5,6萬元,以5,6萬元買這許多股票,難怪要用本子來記,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病:(1)這麼多的股票肯定使持倉的成本要上升,因為買100股肯定要比買1000股付出的手續費要貴。(2)你不可能有精力對這許多的股票進行跟蹤。(3)最糟糕的是這樣買股票你就算是買到了黑馬也不可能賺到錢,說不定還要賠,因為一匹黑馬再大的力氣也拉不動裝著10頭瘸驢的車,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建議:學習毛的軍事理論-----集中精力打殲滅戰!

  第二:沒有合理的安排持股結構

  是上邊哪個例子,我仔細一看,那14,5支股票還就真的像是一個娘生的,此話怎講,因為這14,5支股票居然都是同一個屬性的,要麼就都是大盤股,要不就都屬於同一行業,要麼就都是科技,要麼就全是ST,可以看出這個仁兄的持股結構是扁平的而不是立體的,他不懂持倉要講究立體性,投資和投機結合,短線和中長線結合等等,我實在看不出他這和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有什麼區別。更糟糕的是很可能這些個裝蛋的籃子底還是漏的。

  建議:去解放軍指揮學院進修,充分理解海陸空兵導彈兵等多兵種作戰的現代立體戰爭理論!

  第三:地主心理

  什麼是地主心理,就是不勞而獲的心理,不是認真的研究策信息,行業信息,也不想認真的學習股票投資的技術理論,總是想抄近道,一天到晚的跑到市場上打聽小道消息,什麼那支股票誰做莊了,哪個公司要重組了,國家要公佈什麼策了之類的,夢想著有一天聽個大金娃娃回來,從此一朝暴富,子孫三代衣食無憂,還就真的過上了地主的日子,遂了心願,豈不知道天底下本沒有這樣的好事,就是有也輪不到散戶來享受,往往是打探到消息之日就是你散戶被套之時。

  建議:保持勞動人本色,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認真學習,不斷進步,這才是修煉成地主的正路。

  第四:沒有耐心

  有幾種典型的行為:

  1:不會空倉,嚴格的說是不願意,每天在市場裡不是買就是賣,反正是不能閒著,好像是不買就會錯過了黑馬,5萬的資金1年恨不能做出500萬的交易額,這個行為券商最歡迎,我估計您要是把交割單往券商的桌上這麼一拍說「以後每天給沏一壺高茉如何?」哪個券商肯定說「你來,我每天龍井伺候」,這也罷了,給券上打點工也算是為國家做了貢獻,可是就怕這種急切的心態你黑馬沒有騎到,到是回回牽頭瘸驢回家,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看不得別人賺錢,別人的股票漲了而你的股票沒動,著急,就是自己的股票比別人的股票漲的慢了還是著急,憑什麼呀,你賺錢我看著,你賺大錢我賺小錢,不行,於是乎一咬牙一跺腳,我豁出去了,我買了追你哪個漲的快的,結果是剛追進來的第二天就回調,而自己剛賣的卻開始飛奔而去,不在回頭,想想心裡哪個氣呀哪個悔呀,恨不得抽自己兩兒大嘴巴子,可是一想疼呀,結果就是巴掌落在了兒子閨女的屁股上,反正自己沒有疼,就接著追漲跌,永不停息!

  3.總想一朝暴富,所以就天天想騎黑馬,連夜裡也嚷嚷著我的馬我的馬,如同神經了一般等等。

  建議:去學學釣魚,研究魚是怎樣釣上來的,明白耐心是有回報的道理,然後回來做股票

  第五:太貪心,不懂放棄

  如果你有100個女子可以娶,而她們也都可以嫁你,你其實選擇一個最好的就行了,如果你每一個都想要,怕就不是享受齊人之福了,累也累死你,就算你身體好,怕也要煩死你了,其實這個毛病和第四個表現是一樣的,之所以還要說,是為了換一個角度,問題說的更清楚些,你的印象也更深!坐電梯,直到坐暈了,開始大罵莊家混蛋王八蛋,痛快了一番又去做,全然不知道反思自己,下次接著犯!這是不知道放棄一些利潤。追漲跌,全無目的,好像是看著總像是別人的「老婆」好看著別人的股票漲了,而自己手中的股票還躺在那裡不動,於是乎休了它,集中了全部身家去撲到哪個漲了的股票中去,沒有想到剛剛入哪個本來漲的很好的股票忽然在那裡打起了鞦韆,忽悠的 你頭暈目眩,這個時候回頭去看,哪個剛剛被休的股票卻黑馬奮蹄絕塵而去。於是扼腕,於是嘆息,於是恨自己,然後再割,然後在追,錢沒有賺到,到是練就了一身「長跑」的功夫。這是不知道放棄一些機會。

  建議:找一個好老婆,然後好好疼她

     第六:太小心,不敢贏利  

這個問題和上邊的問題一樣,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有人說了,誰和錢有仇呀,還就真有,你看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情形,有個人好不容易騎上個黑馬,開始哪個美呀,可是沒有美兩天開始心裡嘀咕了,不對呀,該有回調了,它怎麼不調呀,越想越有問題,別是莊家下的套吧,我到底賣不賣呀,於是口也幹了,舌也燥了,手心也冒汗了,腳也發軟了,逢人就問,見人就講,哎,我說哥們,知道什麼什麼股票嗎?有什麼消息沒有,這是怎麼了呀一直漲,趕到這天股票回調了,心裡想我趕緊跑吧,跑出來了,第二天股票接著調整,心裡又開始美,又是逢人就說,見人就講,怎麼樣哥們我說它有問題吧,我前天就跑了,話還沒有說完,第三天股票漲了,可是黑馬奔騰,絕塵而去,再想追,追不上啦,回頭一看,自己掙的那個不過是一把毛,肉全讓莊家吃去了。於是嗚呼,然後哎哉,最後大罵莊家真他媽狡猾,其實不是莊家狡猾,是你太笨。

  建議:這個錯誤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技術不精,對股票研究的不透徹,建議加強學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前被莊家嚇著了,所謂1年被蛇咬,10年怕井繩,所以沒有事情的時候還可以多唱唱:「愛拼才會贏」,不要總是哥呀妹呀的喪失了革的鬥志!

  第七:老太太的毛病-------磨嘰

  這個毛病我沒有統計過是不是常見,但是肯定有,而且會誤大事!本來在家裡研究的好好的,對一個股票很有信心,可是到了要買了,心裡又開始嘀咕,醞釀了半天還是決定買,要不低點報價吧,誰知道就因為1毛錢股票沒有買到,結果第二天股票就封上了漲停板,腸子都悔青了,見人就講,我本來研究好了的,誰知道就少報了1毛錢,1毛呀,我要多報1毛多好,成了祥林嫂,那為也好不了那裡去,明明看著股票不妙,可是心裡卻想著怎麼盤中也有反彈吧,結果多報了1毛沒有賣出去,結果第二天跌,好不容易等跑了出去,利潤已經沒有了大半,也是逢人就說,整個的一個祥林嫂。

  建議:多做研究,相信自己,最好回家看看《水滸》深刻領會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道理!

  第八:不會割肉

  這個錯誤有兩個方面:第一不願割,第二不會割 。都說會割肉的是爺爺,此話信然。

  先說不願意割的,我曾經看到有散戶的朋友手裡的股票被套了2,3毛錢,分析這個股票後知道它還要調整很長的時間,我就勸他說割了吧,你猜他怎麼說,「割肉,我不割,那不是賠了,我就不信它漲不起來」,看看吧,後來真的漲起來了,而且還賺了幾毛錢,可是一直拿了半年,雖然最後是賺了錢,但是他付出了極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操作在股票市場上是賺不到錢。再說不會割肉,這種人一般喜歡心存幻想,總是按照自己的設想而不是市場的信號做事情,說白了就是不尊重市場,有點像是我知道我錯了,但是我就不該,明明分析技術指標一隻股票已經破位,可是總是幻想著它能漲回來,我不賠了我再賣,結果呢?!到了不割也得割的時候也割了,像我知道一個人億安80的時候不割,到了50也割了,損失了很多。割肉一方面是為了保存資金實力,一方面就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歸根結底還是綜合考慮了時間和機會成本的。

  建議:去拜豬師傅為師,搞明白,肉(股票)不割,排骨(利潤或者利潤的機會)怎麼賣的道理,相信會有收益!

  第九:不能正確處理和莊家的關係

  先申明一點的是我不評論莊家的好壞,其實在我的頭腦裡沒有莊家的概念,我喜歡用主力資金量來說這件事情,我們知道,一個股票上漲,內因可能是這樣那樣的利好,可是外因確實是主力資金的介入,我們應該承認的是莊家比散戶有信息,研究,資金,人員等個方面的優勢,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教你擒莊莊的學問純粹是害你,因為那是找死,莊家是這個市場的贏家(雖然它可能不光彩),我們就要像贏家學習,不但要學習,而且要站對位置,什麼是正確的位置----就是加入到莊家的隊伍裡,跟著它,順著它指引的方向前進,如果你怕其他的散戶罵你,你可以自己解釋成你是打入莊家內部的「尖刀」。總之你想要在這個市場生存發展,賺錢是硬道理。

  建議:調整對待莊家的心態,向莊家學習,向主力致敬!

  第十:以為以上錯誤距離自己很遠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17

阿里巴巴應該收購Snapchat的十個理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32

今年春節讓微信紅包著實火了一把,看著微信以星火燎原之勢讓數千萬的用戶成功綁定了銀行卡,在移動社交方面失了先機的阿里巴巴或許會心驚肉跳,搶紅包並不是微信的發明,支付寶和微博早就玩兒過,只不過借助移動端的社交平臺,這個“遊戲”才真正成了“全民運動”。不少人總結,阿里巴巴修好了路,微信在上面跑起了火車。 在阿里巴巴的來往依然未有起色之際,馬雲或許還有一條路可以選擇——收購Snapchat。以下是美國太陽信托銀行(SunTrust)分析員Robert Peck給出的十點理由: 1,阿里巴巴完全有財力收購這家公司,而且阿里巴巴正籌劃上市,其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這也將會給Snapchat的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2,在移動社交應用軟件方面,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幾個應用提供商之間競爭逐漸白熱化,在亞洲有騰訊的微信、韓國的KaKao Talk和LINE,美國有Whatsapp等等,阿里巴巴很清楚占領移動通訊平臺以及社交網絡的重要性,其以5.8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3,阿里巴巴將美國視為增長強勁的市場,並且已經開始進行投資,例如不久前阿里巴巴就牽頭了美國電商配送服務ShopRunner的最新一輪總額2.06億美元的融資。 4,如果真如傳言所說,雅虎的CEO Marissa Mayer有意收購Snapchat,她或許能在戰略上建議阿里巴巴做出這樣的選擇,鑒於雅虎擁有阿里巴巴24%的股權。 5,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在社交網絡中引入電子商務一直是包括Snapchat、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平臺所希望搶占的市場制高點。 6,Snapchat可以借助阿里巴巴拓展在中國的用戶基礎。 7,Snapchat可以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通過移動端的電子商務交易來獲利。 8,不少人預計阿里巴巴將會在今年大力耕耘美國市場,那麽一個快速增長的社交網絡將可以幫助阿里巴巴挑戰強大的本土競爭對手,為其服務和業務的拓展提供支撐。 9,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收購Snapchat,最好是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前抓緊行動。谷歌和亞馬遜沒能收購Snapchat的一大因素是他們需要征求股東的同意,而阿里巴巴當前還是個私營企業,尚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顧慮。 10,阿里巴巴與像Snapchat這樣的社交通訊平臺強強聯合,可以增加未來潛在的商業機會,例如將訂閱、視頻內容與商業結合,共享社交網絡等等。 Snapchat是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用戶拍的照片在發送給好友後會在幾秒內自動銷毀,這款應用在美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去年Snapchat拒絕了Facebook至少30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要約。此外還有消息稱騰訊也打算30-40億美元的收購Snapchat,結果也遭拒絕,谷歌想以40億美元收購也未能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28

最悲催的十個風投案例:多干正事,別玩概念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17
1、真功夫

案例特點:創業者內亂——能共苦不能同甘

創業者的教訓:沒有永遠的兄弟,只有永遠的利益

VC的教訓:股權結構是否合理是判斷項目好壞的重要依據

麥當勞、肯德基在國內大受歡迎,中餐連鎖一直憤憤不平,不斷有人跳出來挑戰洋快餐。從十幾年前的「紅高粱」到現在很紅火的「真功夫」,「紅高粱」早已不知所蹤,「真功夫」似乎真的有點功夫,連鎖店面越來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樣,2009年8月,「真功夫」的廣州總部爆發的一場真功夫表演,在投資界和創業界頗為轟動:共同創始人及公司大股東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國良為「副總經理」,並派到總部辦公,但遭到「真功夫」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蔡達標的拒絕後,引發劇烈爭執。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權矛盾,還得從頭說起。1994年,蔡達標和好友潘宇海在東莞長安鎮開了一間「168蒸品店」,後來逐漸走向全國連鎖,並於1997年更名為「雙種子」,最終更名為「真功夫」。真功夫的股權結構非常簡單,潘宇海佔50%,蔡達標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佔25%。2006年9月,蔡達標和潘敏峰協議離婚,潘敏峰放棄了自己的25%的股權換得子女的撫養權,這樣潘宇海與蔡達標兩人的股權也由此變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兩家風險投資基金:內資的中山聯動和外資的今日資本,共注入資金3億元,各佔3%的股份。這樣,融資之後,「真功夫」的股權結構變成:蔡、潘各佔47%,VC各佔3%,董事會共5席,構成為蔡達標、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風險投資之後,公司要謀求上市,那麼打造一個現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結構的企業是當務之急。但蔡達標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努力觸及另一股東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達標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內部管理改革,以職業經理人替代原來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員,先後有大批老員工離去。公司還先後從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企業共引進約20名中高層管理人員,佔據了公司多數的要職,基本上都是由蔡總授職授權,潘宇海顯然已經被架空。

雙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廣州市公安機關證實蔡達標等人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等犯罪行為,並對蔡達標等4名嫌疑人執行逮捕。

蔡潘雙方對真功夫的混亂爭奪讓今日資本頂不住股東壓力,而選擇退出。2012年11月30日,今日資本將旗下今日資本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下稱今日資本香港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權悉數轉讓給潤海有限公司。至此,真功夫股權又再次重回了蔡潘兩家對半開的局面。

三年之後,真功夫原總裁蔡達標一案塵埃落定。根據廣州中院二審判決,蔡達標構成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被維持14年刑期。隨著蔡達標刑事案件終審判決生效,蔡達標所持有的41.74%真功夫股權已進入司法拍賣程序,有傳言股權估值高達25億元。

2、億唐

案例特點:中國互聯網行業融資額最大的案例

創業者的教訓:錢再多,也得省著花,不然冬天不好過

VC的教訓:「海龜」+「概念」的時代犧牲品

在互聯網行業,一家公司的誕生和死去很難引人們的注意力,但這家公司無疑是個例外:它是曾經的新貴,高調誕生;它又一事無成,落魄到連域名都被拍賣。這家公司就是億唐。

1999年,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前夕,剛剛獲得哈佛商學院MBA的唐海松創建了億唐公司,其「夢幻團隊」由5個哈佛MBA和2個芝加哥大學MBA組成的。憑藉誘人的創業方案,億唐從兩家著名美國風險投資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兩期共5,000萬美元左右的融資。直到今天,這也還是中國互聯網領域數額最大私募融資案例之一。

億唐宣稱自己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也是億唐是一個"生活時尚集團",致力於通過網絡、零售和無線服務創造和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生活時尚產品,全力服務所謂「明黃e代」的18-35歲之間、定義中國經濟和文化未來的年輕人。

億唐網一夜之間橫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國範圍快速「燒錢」:除了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億唐還廣招人手,並在各地進行規模浩大的宣傳造勢活動。2000年年底,互聯網的寒冬突如其來,億唐錢燒光了大半,仍然無法盈利。從2001年到2003年,億唐不斷通過與專業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內衣等生活用品,並在線上線下同時發售,同時還悄然嘗試手機無線業務。此後兩年,依靠SP業務苟延殘喘的億唐,惟一能給用戶留下印象的就是成為CET(四、六級)考試的官方消息發佈網站。

2005年9月,億唐決定全面推翻以前的發展模式,而向當時風靡一時的Web2.0看齊,推出一個名為hompy.cn的個人虛擬社區網站。隨後,除了億唐郵箱等少數頁面保留以外,億唐將其他全部頁面和流量都轉向了新網站hompy.cn,風光一時的億唐網站就這樣轉型成為一家新的web2.0網站。2006年,億唐將其最優質的SP資產(牌照資源)賤賣給奇虎公司換得100萬美元,試圖在hompy.cn上做最後一次的掙扎。不過,hompy.cn在2008已經被關閉億唐公司也只剩下空殼,昔日的「夢幻團隊」在公司燒光錢後也紛紛選擇出走。

2009年5月,etang.com域名由於無續費被公開競拍,最終的競投人以3.5萬美元的價格投得。

億唐生得偉大,死得卻不光榮,只能說是平淡,甚至是悽慘。其它死掉的網站多多少少會有些資產被其他公司收購,在修養生息之後也許還有重出江湖的機會,但億唐卻淪落到域名無人續費而淪為拍賣品的下場。億唐對中國互聯網可以說沒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貢獻,也許唯一貢獻就是提供了一個極其失敗的投資案例。它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族,幾千萬美元的資金換來的只有一聲嘆息。

3、尚陽科技

案例特點:中國首輪融資額最大、聯合投資人最多的案例

創業者的教訓:被市場打敗不可怕,被自己內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訓: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創業企業的領軍人物

尚陽科技成立於2003年初,自誕生起就籠罩了刺眼的光環。

首先,公司創辦人及CEO是網通曾經的COO鄭昌幸,管理團隊中還有原華為公司副總裁陳碩和網絡產品部總經理毛森江,可為出身豪門;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獲得多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5,800萬美元首期融資,主要投資人華登投資1,800萬美元、DCM投資1,000萬美元、IntelCapital投資700萬美元、NEA投資500萬美元,其他投資人還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Partners、住友集團的投資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等等。

尚陽科技曾被美國知名的RedHerring雜誌評選為亞洲100強私人企業之一,其目標是致力於成為通信領域領跑的下一代服務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於開啟「自由溝通**限」的自由通信新時代。主營業務是固網增值解決方案、寬帶無線解決方案和企業通信解決方案等幾個領域。當時,電信運營商們也準備在增值業務上大干一把——中國電信的「互聯星空」、中國移動的「移動夢網」、中國聯通的「聯通無限」,這種轉型為尚陽科技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儘管尚陽擁有幾個不錯的核心業務,比如UU語信等,但終究沒有抓住市場機會。2年多之後,由於公司創建以來經營不善,鄭昌幸被迫「下課」,尚陽科技大幅裁員,業務也開始轉型,從昔日的設備方案提供商向互聯網增值業務提供商轉變。在市場中不但跟即時通信領域聲名顯赫的微軟MSN、Skype和Googletalk等跨國巨頭競爭,還面對國內的QQ、新浪、網易、263等本土企業的即時通信工具的挑戰。最終,尚陽科技的業務並未像其名字一樣「上揚」,最終美夢破碎,2006就退出市場。

尚陽科技淪落到這個地步,據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問題。一是公司重研發、輕市場,市場抓不住,而研發方面,首期融資用完了,也還沒有幾件像樣的產品;二是公司內部幫派嚴重,事業部之間各自為政。同時,從高層到員工「成分」極為複雜,有「海龜」也有「土鱉」,有出身國企的也有來自外企的,有來自創業公司的,也有來自全球500強公司的,甚至從華為管理團隊帶來的舊部,一直留在了深圳,處於失控狀態。

華登國際的陳立武在投資領域有豐富的投資經驗,鄭昌幸等更是明星級別、實戰派的管理團隊,而十多家知名投資公司的大額注資,足以說明中國通信市場的空間和吸引力。這些積極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襯出這個案例的可惜。

4、博客網

案例特點:中國互聯網web2.0的旗幟

創業者的教訓:不要小看巨頭們的後發優勢

VC的教訓:選對跑道,還要選對運動員

方興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互聯網界絕對如雷貫耳,他有著「互聯網旗手」和「中國博客之父」之稱,對於中國互聯網Web2.0的發展普及有著無法磨滅的功績。

2002年,方興東創建博客網的前身(博客中國),之後3年內網站始終保持每月超過30%的增長,全球排名一度飆升到60多位。並於2004年獲得了盛大創始人陳天橋和軟銀賽富合夥人羊東的50萬美元天使投資。2005年9月,方興東又從著名風險投資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Capital、軟銀賽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裡融資1000萬美元,並引發了中國Web2.0的投資熱潮。其後活躍在中國的VC要是不知道Blog、Podcast、RSS、P2P等術語,不看博客、播客、視頻、交友等項目就是落伍的標誌。

隨後,「博客中國」更名為「博客網」,並宣稱要做博客式門戶,號稱「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網站」,還喊出了「一年超新浪,兩年上市」的目標。於是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博客網的員工就從40多人擴張至400多人,據稱60%-70%的資金都用在人員工資上。同時還在視頻、遊戲、購物、社交等眾多項目上大把燒錢,千萬美元很快就被揮霍殆盡。博客網至此拉開了持續3年的人事劇烈動盪,高層幾乎整體流失,而方興東本人的CEO職務也被一個決策小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網的員工已經縮減恢復到融資當初的40多個人。

博客網不僅面臨資金鏈斷裂、經營難以為繼,同時業務上也不斷萎縮,用戶大量流失。為擺脫困境,2008年,博客網醞釀將旗下博客中國和bokee分拆為兩個獨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後分別轉向高端媒體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網又捲入裁員關閉的危機之中,宣佈所有員工可以自由離職,也可以留下,但均沒有工資,此舉被認為與博客網直接宣佈解散沒有任何區別。

其實,早在博客網融資後不久,新浪就高調推出其博客公測版,到2006年末,以新浪為代表的門戶網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網等新興垂直網站。隨後,博客幾乎成為任何一個門戶網站標配的配置,門戶網站輕而易舉地複製了方興東們辛辛苦苦摸索和開闢出來的道路。再後來,Facebook、校內、51等SNS社交網站開始大出風頭,對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衝擊。網民的注意力和資本市場對於博客也開始了冷落。

另外,無論是方興東自己還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認為他是個學者或文人,而絕非熟諳管理和戰略的商業領袖,沒有掌控幾百人的團隊和千萬美元級別資金的能力。博客作為Web2.0時代的一個產品,無疑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領互聯網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對於博客網,它讓投資人的大把美元化為烏有,從引領Web2.0的先驅成為無人問津的棄兒,無疑是失敗中的失敗。

5、PPG

案例特點:中國風險投資界最火的案例

創業者的教訓:創業的目的之一是賺錢,但不能僅僅是賺錢

VC的教訓:盡職調查中,人的本性調查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業務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售賣襯衫。輕資產、減少流通環節的概念,加上狂轟亂炸的電視、戶外廣告,迅速讓PPG建立起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滿世界都是「Yes! PPG」的廣告語和吳彥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獲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亞洲)的第一輪6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2007年4月,PPG獲得了第二輪千萬美元的投資,除了第一輪的TDF和集富亞洲追加投資之外,還引入了KPCB(凱鵬華盈),KPCB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與紅杉齊名。在2006年-2007年,電子商務在VC投資圈非常吃香,而PP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謂絕對的明星項目,無數同行都羨慕這幾家能有幸投資進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經開始被媒體披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拖欠貨款、貨品質量投訴、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數家風投機構的追捧,三山投資公司擊退其他競爭對手,向PPG投了超過3,000萬美元的資金。三山投資宣稱選擇PPG是因為很看好其市場、模式及團隊,並透露PPG已計劃於2009年初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現了VANCL(凡客誠品)、優衫網、CARRIS等幾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丟掉了行業老大的地位、官司纏身、高管流散,更傳出創始人李亮捲款潛逃一說。李亮稱從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國籌備美國公司開業事宜,之後一直未在國內現身。

2009年末,一度被譽為「服裝業的戴爾」、「輕公司的樣板」的商業神話終於還是像肥皂泡那樣破碎了。PPG總部早已人去樓空,一片狼藉,貼在牆上的法院執行裁定書則顯示PPG已經關門大吉,不少消費者付款後拿不到貨物,因而憤怒地將PPG稱為「騙騙哥」。而隨後,PPG唯一剩下可以稱之為「資產」的東西——註冊商標「PPG」,在拍賣中無人問津。PPG累計從上述多家家知名VC處獲得了5000萬美元左右的投資,徹底關門也意味著5,000萬美金血本無歸。搜狐IT在2009年互聯網大會上曾評選出5年來投資最失敗網站,PPG名列榜首,成為近幾年來中國互聯網最大的投資笑話。

事後,有人透露了PPG失敗的真正原因:創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電子商務,但配套的物流、倉儲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間接與他有關,他不停地向這些公司打錢,投資人的錢作為費用變相進入他自己的名下。錢轉移光了,李亮也沒了。他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有準備地圈錢,他很聰明、勤奮,執行力也夠,但就是出發點不純。

PPG模式的模仿者之一VANCL的發展狀況非常好,可以說,PPG模式的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個公司的成功,商業模式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執行這個商業模式的操盤手。PPG失敗,錯的是人而非商業模式。

6、亞洲互動傳媒

案例特點:首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卻被勒令退市

創業者的教訓: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民可沒有國內股民和VC那麼好欺負

VC的教訓:既然IPO是最佳退出渠道,上市了就早點兒變現跑路

作為首家在日本東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亞洲互動傳媒有限公司在2008年9月20日的退市,比起1年前的上市,產生了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構成了近年來中國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最惡劣影響。這個事件的一個重量級的副產品是讓主導對其投資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聯合創始人——張帆的黯然離職,甚至遠離了VC行業。

2002年,崔建平創辦了北京寬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寬視網絡」),開始從事TVPG業務。2004年7月,寬視網絡的海外控股公司——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亞洲互動傳媒自稱是「中國提供跨媒體平台電視節目指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其銷售收入中,以電視廣告代理業務為主,TVPG(電視節目指南)和EPG(電子節目指南)為輔。

2005年月10月,公司獲得紅杉資本的投資。在紅杉資本之後,亞洲互動傳媒先後吸納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證券公司(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證券公司(11.88%)、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2.70%)、NTT移動通訊公司、日本最大的衛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廣告公司。到上市前,紅杉資本佔公司總股本的11.56%,張帆亦任亞洲互動傳媒的董事。事實上,亞洲傳媒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之後在國內主導投資的第一個項目。

2007年4月,亞洲傳媒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按上市時價格計算,這筆投資給張帆帶來了近7倍的投資回報。

退市事件的導火索是由於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並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資產的醜聞。崔在未得到公司董事會同意情況下,將寬視網絡在中國銀行的1.069億人民幣的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北京海豚科技發展公司的債務做擔保,後者從銀行貸款1.03億元人民幣,並有1,800萬元已用於償還海豚科技部分貸款,而剩餘資金或將無法收回。

亞洲互動傳媒的退市,讓11家財務投資人同時失手,失去了退出平台。紅杉資本作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仍持有其9.19%的股份,僅在今年2008年5月賣出了1.34%的股份;而其他十家股東都沒有股權轉讓的歷史記錄。

亞洲傳媒的退市,暴露了VC投資中的三個問題:一是盡職調查,有的VC覺得自己很牛,曾經有過怎樣的成功,盡職調查很草率;二是投資以後,監管很重要。公司上市以後,錢竟然還可以隨便拿走,這是不可想像的。CEO動用大量資本,是要公司董事會來做出決定的,投資人的不作為,這是不能原諒的錯誤;第三是中國目前的法律和制度沒有給這些敢於挑戰法律底線的人以足夠的威懾和懲罰,不能給投資人以足夠的保護,VC在投資之前一定要明白,所有的法律文件只不過是「君子約定」而已,中國有很多法律真空地帶,市場又高度信息不對稱,人的本質調查尤為重要,而這又是最難的。

7、ITAT

案例特點:能讓四大國際投行一起為其上市服務的私人企業

創業者的教訓:聰明要用到正路上,否則反而會被聰明誤

VC的教訓:是泡沫總歸要破滅,誰也不能擔保自己不是最後的接棒者

如果說PPG創造的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上的服裝貿易模式的話,那麼ITAT是在線下創造了另外一個服裝貿易模式。他們的模式雖然不同,但其中有很多相同點:都是做服裝買賣、都是商業模式創新、都創建了響噹噹的品牌、都獲得VC/PE的瘋狂追逐並獲得巨額投資、……都死得很難看。

2004年9月,ITAT的第一家會員店在深圳開業,之後以「零貨款、零租金、零庫存」的模式,組成合作「鐵三角」——手握一系列服裝商標品牌的ITAT、生產過剩又付不起商場「進場費」的中小型服裝代工廠、擁有大量閒置物業的地產商,3年多時間,「爆炸式」地在全國300餘個城市撒播了近800家店。從2007年初到2008年5月,ITAT門店從240多家擴張到780多家。ITAT號稱開店速度世界第一、是中國服裝百貨最大連鎖機構。

與其獨特模式和發展速度相對應的,是投資人的瘋狂追捧。

曾任IDGVC深圳首代的劉中青對ITAT非常推崇,甚至以天使投資人身份進入ITAT。2006年11月,由前藝龍網創始人——唐越設立的藍山中國資本向ITAT投資5000萬美金投資,首期2500萬美金。其實在此之前,接觸ITAT的投資方絡繹不絕,賽富、聯想、達晨創投、東方富海等都看過ITAT這個項目,藍山資本和ITAT一時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的明星。隨後,更多的投資方拋來繡球,2007年3月,ITAT完成第二輪融資,除藍山中國資本外,投資方還有摩根士丹利和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三方分別出資3000萬、3000萬和1000萬美金,後來,美林(亞太)有限公司也進入ITAT。ITAT成立僅四年,其估值就被膨脹至千億以上,著實令人咂舌。

與投資人追捧不同,顧客並不買ITAT的賬。ITAT的眾多有拼音構成的所謂「國外品牌」很難讓顧客認同,比如英國品牌Telundun、意大利品牌Piliya、法國品牌Aomaha、美國品牌Huilingdu、等,服裝供貨商積壓庫存的質量顧客根本看不上眼,而偏遠地段的閒置物業更是鮮有人光顧。但是,為了應付投資人和投行的調查,ITAT讓員工扮成顧客,製造「虛假繁榮」的景象,同時通過內部財務管理軟件,大幅虛增銷售額。2007年ITAT預計銷售額可達42億,但據知情人透露,真實銷售額連10個億都不到。

另外一個不買ITAT賬的是香港聯交所。ITAT由四家全球最知名的投行——高盛、美林、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擔任起香港上市的承銷商,但2008年3月,ITAT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聆訊並未通過,聯交所對於ITAT的擔憂在於其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隨後,香港聯交所收到一封關於ITAT的匿名信,舉報其存在虛增銷售數據等不當會計行為。高盛、美林隨後宣佈終止與ITAT的合作。由此引發了ITAT大規模的地震:裁員、關店、拖欠工資、拖欠貨款等一系列問題被挖出,此時,上市對於ITAT及其投資人來說,基本是奢望。隨著2009年8月,山東如意集團放棄與ITAT的併購洽談,ITAT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落空了。

ITAT的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擊鼓傳花」的遊戲,也是一個「皇帝的新裝」的翻版故事。從創始人、投資人、投行,大家都清楚ITAT商業模式中的問題和運營中出現的問題,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指望拉更多的人來拯救自己,不斷憑空哄抬公司的估值,一起吹起這個巨大的泡沫,直到香港聯交所說了一句很簡單、也很真實的話:「他沒穿衣服耶!」事情一下子就非常簡單了。否則,不知道ITAT和他的投資人會套走多少股民的血汗錢。

8、分貝網

案例特點:創業者由草根走上聖壇,再淪為階下囚的創業過山車

創業者的教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VC的教訓:每個投資的項目,都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他,就有義務照顧他

說起分貝網,知道的人不會太多;但說起《老鼠愛大米》,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如同劉謙的魔術,互聯網也是一個可以見證奇蹟的地方。互聯網在中國的歷史雖然很短暫,但創造的奇蹟和神話一點兒都不少,而分貝網及其創始人鄭立無疑是這些神話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他從一個毫不起眼的電腦城打工仔變為重慶IT行業的第一人和「80後」創業成功的偶像;僅僅5個年頭之後,他又因為非法經營被刑事訴訟,面臨牢獄之災。他是如何由草根走上聖壇,又為何從偶像淪為階下囚呢?

2003年6月,在重慶石橋鋪電腦城打工的鄭立,和朋友一起創建了163888網站,寓意「一路上發發發」。此時網站不過三、四個人,他們在電腦城附近租了個小房子,吃、住、辦公都在一起。隨後,他們開發K8錄歌軟件,163888逐漸成了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絡歌手聚集地。香香、楊臣剛等網絡歌手在他們網站成功推出,《老鼠愛大米》等網絡歌曲風靡一時,讓163888網站名聲大噪,號稱「華人第一音樂社區」。

隨後,163888受到過眾多VC的追逐,2004年10月,IDG VC向分貝網投資200萬美元(據悉,最終投資並沒有完全到位),佔其20%股權。這也是IDG在重慶投的第一家個人網站。到2006年,網站註冊用戶達到1200萬,163888也獲得互聯網領域的不少榮譽。同年,163888獲得了阿爾卡特VC的600萬美元投資,佔12%股權。鄭立曾做客CCTV《財富故事會》,以「80後」領軍人物的姿態講述自己的財富故事,被媒體廣泛報導,這一年,他24歲。

2007年6月,網站啟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貝網(fenbei.com),但分貝網的贏利模式並未有根本轉變,依靠賣空間和收取會員費的贏利模式難以為繼續,廣告成了分貝網主要的收入來源。

2009年,鄭立涉嫌經營色情視頻聊天業務被捕,2010年1月,此案開庭審理,鄭立當庭認罪。

鄭立涉足色情業務的原因尚不知曉,但分貝網日漸衰弱則是不爭的事實。公司始終處於虧損狀態,新的投資卻始終沒有到位。有人猜測,鄭立僅僅是用視頻聊天的收入來改善分貝網的財務報表狀況,以期分貝網賣個好價錢。

分貝網經營上處於困境,除了市場競爭激烈、商業模式不清晰之外,創始人團隊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據鄭立早期接觸過的一位做「天使投資」的民營老闆回憶,他答應可以投資200萬,佔30%的股份,但提出要另聘CEO,鄭立沒有答應。在融資之後,鄭立也試圖聘任職業經理人,但均告失敗。其中一位曾任在搜狐任職,但不到兩個月就離任,他後來對媒體談到了「80後」創業者身上有剛愎自用、不培養團隊、不看重思想、不注重章法的四大頑疾。

分貝網已經停止運營,創始人鄭立已是階下囚。此次事件影響太大,想重新崛起,幾乎是不可能。這樣的結果出現,不過我們不禁要問:投資人對分貝網是徹底放棄了嗎?他們對創始人不監督了嗎?鄭立組織48個小姐,分三班倒做色情表演,投資人一點不知嗎?投資人曾將分貝網譽為中國的MySpace,並稱Facebook在中國沒有能力收購分貝網。如今回頭看看,這些豪言壯語更具有諷刺意味。

9、視頻網站Mysee

案例特點:草根創業者與成功創業者

創業者的教訓:多做實事,少來虛的

VC的教訓:不要相信概念,尤其是在中國

Mysee是國內最早進行P2P視頻直播研發技術的公司,是集視頻直播、點播、互動娛樂、無線增值等服務於一體的寬帶視頻娛樂服務平台。公司曾聯合各大門戶網站、電信運營商為國內外50餘次的大型活動進行了網絡直播。

2003年7月,生於1981年的高燃從清華大學新聞系本科畢業,之後從事了一段時間的財經記者工作;2004年10月,高燃創業做了一家B2C電子商務網站,並獲得了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蔣錫培100萬元的天使投資,但最終失敗。2005年2月,高燃與同在創業的清華同學鄧迪合併公司,創立MySee.com,蔣錫培追加100萬投資。2006年初,Mysee獲得北極光和賽伯樂等機構一共200萬美元的投資。2006年10月,Mysee發佈聲明,稱高燃因為個人健康原因,辭去所有MySee相關職務。

讓Mysee聲名鵲起的並不是「視頻」、「Web2.0」跟當時流行的概念,而是公司的融資故事:首先,蔣錫培對互聯網領域並不太懂,他最初的100萬元投資天使,並沒有認真去看高燃給他的三頁篇幅的項目計劃書,主要是看中了高燃本人才給他的投資。其次,風險投資北極光和賽伯樂的創始人也是鼎鼎大名——鄧鋒是NetScreen的創始人,朱敏是WebEx的公司創始人,這兩家公司都以數十億美元的價格被併購。這些成功的創業者一致認可、投資的高燃,自然會讓人浮想聯翩。

但接下來的事情是所有投資人都沒有想到的。

MySee燒錢的速度太快了,幾十個人,每個月要燒掉100多萬,辦公室光裝修就花去100多萬,還要花大量的資金購買視頻內容。8個月時間,200萬美元的投資款,消耗殆盡。另外,作為創始人和公司總裁,高燃仍然丟不掉自己媒體人的本質。他總是默許媒體誇大事實,融資200萬美元變成了融資1000萬美元。據投資人說,他時刻最關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處演講,宣揚創富成就,但只為自己做市場,不為公司做市場。在投資人看來,高燃拿投資人的錢去包裝自己,甚至還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沒有用來給公司做企業。

錢燒光了,業績毫無起色,高燃被迫離開了自己創立、但沒有話語權的Mysee。

據悉,高燃在離開Mysee之後,不久又創立了狗仔網。值得回味的是,高燃曾經失敗並且放棄的B2C電子商務現在正如火如荼,投資人非常追捧;而伴隨著ku6網的海外間接上市,視頻網站也逐步找到了盈利的方式和資本退出的通道。

10、炎黃健康傳媒

案例特點:投資人與創業者的內亂

創業者的教訓:花錢的事誰都會,關鍵是掙錢

VC的教訓:投出去的錢,還是派人看著會比較容易控制點兒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最典型成功案例恐怕非2005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分眾傳媒莫屬,一方面是公司從創立到上市只有短短的2年半,經歷幾輪投資之後,讓數十家賺得盆滿缽滿;其次,分眾傳媒掀起了國內戶外傳媒的創業、投資、併購的熱潮,引領了航煤傳媒、華視傳媒等公司海外上市的同時,也讓眾多投資人、創業者深陷其中——炎黃健康傳媒(下稱「炎黃傳媒」)無疑是後者。

2004年,炎黃傳媒創立;2006年9月,炎黃健康傳媒獲得軟銀賽富500萬美元的第一輪風險投資;2007年10月,炎黃傳媒獲得第二輪3500萬美元投資,投資機構包括蘭馨亞洲(Orchid Asia)、崇德基金(CRCI)、銀瑞達創業投資(Investor AB)、匯豐直接投資(HSBC);2008年1月,分眾傳媒宣佈將向炎黃健康傳媒投資500萬美元現金,同時還將旗下覆蓋中國國內31座城市所有醫院和藥品連鎖店的醫療保健聯播網的所有權轉讓給炎黃傳媒,分眾傳媒獲得炎黃傳媒20%的股份。

在成功獲得第二輪融資後,炎黃傳媒開始全國擴張和搶跑,收購了很多地方性的戶外媒體公司,甚至不惜以超過競爭對手以幾倍的價格搶奪資源。至2007年底,炎黃傳媒在全國36個城市共有液晶32800塊屏。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投資者開始要求被投資公司節流過冬,但炎黃傳媒的4000萬美元融資款已經在快速擴張的圈地中消耗一空。

2008年3月,公司CFO李曉東辭職,繼任者張偉未滿一月也離職,副總裁李藝也離職;5月左右,副總裁沈葉、人力資源總監夏海濤等離職;6月,公司COO曹黎明、影視總監李欣離職。除了管理層離職外,公司銷售骨幹也先後離職或被辭退。這些直接導致公司更為嚴重的贏利危機。分眾傳媒在發現炎黃傳媒的贏利能力有問題、並且管理團隊不穩定之後,停止了與炎黃傳媒的投資合作。

由於炎黃傳媒創始人趙松青與投資人之間有對賭協議,業績不佳導致對賭失敗後,她要降低在公司中的股份,但她拒不執行協議。2008年10月,炎黃傳媒投資方與趙松青開始了一出相互彈劾的鬧劇。這個時候,正式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影響最大的時候,而炎黃傳媒的內憂外患,導致收入也急劇下滑,人員從高峰期的上千人變成縮減成幾十人。

前幾年戶外媒體這個行業過度投資,導致出現太多泡沫,即便是行業龍頭老大和參照目標——分眾傳媒,市值已嚴重縮水。對於炎黃健康傳媒,你可以說她還活著,你也可以認為她已經死了。

文章來源:網易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85

劉強東最新內訓講話:一年三四十個億也能叫賺錢?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2/144337.html
我不是標題黨,這是劉強東在今晚面向所有采銷人員的營銷培訓大會上所說的話。5月22日上市之後,這是第一次。

開頭劉強東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他對內部腐敗和假貨出現的深惡痛絕。對於內部腐敗,肯定是零容忍的態度。他談起一個在他創業初期跟隨他的員工,因為貪圖小利,被他開除。他說若是那哥們兒能夠始終勤勤懇懇工作直到現在上市,得到的財富即使每年使勁兒花一個億也得花上一百多年。全場一陣唏噓。不要試圖走邪門歪道,踏踏實實做事,財富不會離你很遠。

而前幾天京東被人投訴賣假機油的事件引起劉強東的高度警惕。他拋出一個問題,既是對京東價值的思考也是對阿里的揶揄:「京東如果也出現了假貨,那跟天貓淘寶還有什麼區別?京東的存在還有什麼價值?」京東以自營起家,直接供貨的都是品牌商,而品牌商是絕不會供應假貨自毀長城的。所以長期以來京東商品的品質是很有保障的。但引入POP開放平台之後,特別是現在又接收了拍拍網,第三方商家的大量進入使商品質量的保障變得愈加困難。為了保障京東長期積累的品牌口碑,按劉強東的表述,預計接下來會對第三方商家做嚴酷的打壓。凡是發現有銷售假貨的,關店是第一步,並且要通過合同等其他手段,讓商家賠償得血本無歸甚至要負刑事責任。通過大大增加商家售賣假貨的成本,使京東能夠最大程度的杜絕假貨。同時,與售賣假貨店舖相關的對接營銷人員,一年內無升職不加薪,通過連坐責任制,推動內部招商人員對第三方店舖的審核力度。這當然是美好的理想,具體能實行得怎樣就拭目以待吧。

劉強東認為未來能夠給京東帶來巨大利潤的還是自營業務。別看阿里的毛利率能到達百分之七十多,淨利潤率能達到百分之四十多,但那只是以阿里的營收作為基數。如果除以阿里一年的營業額,淨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一。ebay也差不多如此。而隨著國內法律的逐漸完善,未來電商不可避免的會被徵收增值稅等各種稅種,從而平台型電商開始喪失價格優勢。而自營電商能夠始終保持用戶體驗,加上京東自建物流,能夠賺取「十節甘蔗理論」中的後半段利潤。平台型電商則止於交易。我想這也是馬云看到了物流的價值所在而去做菜鳥網絡吧。

「賺取千億淨利潤才叫賺錢兄弟們,」劉強東不無豪氣的說,「一年三四十個億也能叫賺錢?」土豪的本色彰顯無遺。

也許劉強東已經看準了風口,就等下一陣狂風颳起的時候,成為最先被吹起來的豬。

哈哈,以上只作為一點會議記錄,其實會場更關注的是坐在第一排的奶茶姑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96

關於蘋果發布會的十個要點:NFC和指紋識別或爆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0&page=1&extra=#pid5037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10 12:04 編輯

關於蘋果發布會的十個要點:NFC和指紋識別或爆發
作者:格隆匯 趙曉光(安信證券)

蘋果於9月9日發布4.7寸、5.5寸iPhone,apple pay系統,apple watch。我們對於apple tv的發布時間、上市時間、外觀結構和功能在“關於iwatch發布時間的最大可能性”進行準確預測,同時我們對iPhone主要功能和今年不推出藍寶石也前瞻預測。蘋果過去發布會前後股價整體規律是先漲後回調再漲,如同去年九月我們對蘋果股價的堅定看好,蘋果產品發布後需要我們在噪音中全方位評估未來走勢,以對蘋果產業鏈投資進行更客觀的預測。分析要點如下:

1、apple pay的nfc支付平臺。消費電子致力於解決人的娛樂、辦公、社交、支付、教育和醫療六大需求,其中支付及其背後代表的衣食住行的數據價值巨大,蘋果的apple pay系統搭建銀行卡組織和銀行的支付平臺,結合指紋識別和ibeacon位置信息技術,實現支付的平臺自我強化,講實現基於支付的強烈客戶粘性,並實現軟硬一體化。nfc和指紋識別將在蘋果帶動下爆發,看好碩貝德、晶方科技、天喻信息、順絡電子和國民技術。


2、apple watch的意義。從微博調查反饋看,作為第一代apple watch,整體反饋不錯,黃金和玫瑰金帶動高端消費,整體定價349美金區間合理。由於手表小屏幕特性,限制圓形的顯示效果,因此方形是次優選擇。值得強調的是,apple watch包含的測血壓、血濃度等功能沒有提及,我們認為是蘋果在手表正式上市前的保護商業隱私。我們在此前的多篇報告對蘋果發布時間、上市時間和主要功能做了準確預測。

3、大屏幕手機的換機空間。對於蘋果來說,其實不需要太華麗的創新,依賴其ios和品牌粘性,只需要補足小屏幕短板,即可讓目前43%的iphone4和4s用戶,以及2.7億三星galaxy和note系列的20%用戶換機,足夠帶動明年20%以上的銷量增長。

4、從apple tv看iphone。apple watch積累的無線充電、各類醫療傳感器技術將在明年的6s采用,類似指紋識別從iphone向ipad的滲透。而apple watch作為蠕蟲,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android手機切換到iphone。無線充電的滲透將帶動碩貝德機會。

5、後面還有兩場發布會。根據我們預測,11月的發布會蘋果將發布兩款ipad、macbook和apple tv,而明年3月蘋果將發布類似beats耳機的智能耳機,這款產品音樂功能只是占據20%,對運動、睡眠、健康數據的采集將是一款更可能超預期的可穿戴產品,該耳機獨家供應商是歌爾聲學,立訊精密是線束獨家供應商。同時,12.9寸ipad將是蘋果對商業領域的進軍。

6、關於healthbook系統。蘋果ios8本次並未詳細介紹,根據我們從測試版看,ios8的healtchbook功能全面和強大,未來結合apple watch、耳機和tv平臺,將形成醫療服務的完美閉環系統。healtchbook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投資者不必著急,好戲在後頭。

7、關於藍寶石。我們此前對於藍寶石一直沒有強力推薦,原因有兩個,第一,蘋果今年藍寶石良率問題推遲,第二,只是正面的藍寶石不足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因此本次蘋果只是在手表采用藍寶石。藍寶石供應鏈會有負面反應。但我們認為,藍寶石的真正機會在明年到來,即雙面藍寶石方案的采用,帶來酷炫的效果和更多應用,同時經過工藝磨合,明年藍寶石新技術將開始突破。我們預測蘋果在測試側面顯示技術,如果工藝成熟,藍寶石需求量大增。耐心布局藍寶石的機會將真正到來。智能手表采用藍寶石將開始帶動供應鏈業務。對於大族激光,市場完全不用擔心,目前市場關註焦點是手表的藍寶石切割,但手表的挖槽機對應的空間更大,我們測算在18億人民幣。藍寶石供應鏈我們首推大族激光、水晶光電、華燦光電。

8、大數據平臺戰略開始。由醫療、支付和家居形成的大數據平臺粘性剛剛開始,蘋果未來的軟硬一體化戰略將不斷強化,對於數據金礦的率先挖掘以及在大數據基礎上形成的服務能力的遞增,將使得軟的粘性對硬的推動。

9、傳感器革命開始。未被公開的幾個醫療傳感器,高度計、氣壓計、nfc等傳感器的采用,代表傳感器革命的開始,傳感器改變的不僅是用戶體驗,更是商業模式。我們認為傳感器產業鏈應該高度重視,目前看晶方科技、歌爾聲學是首選。

10、iphone換機後還有什麽?本次iphone一些全新功能如線性馬達、ibeacon等沒有詳細介紹。我們認為,更應該明確看到這次發布會後蘋果基於全球供應鏈控制、過去三年管道、大數據粘性和蠕蟲戰略四個論證形成的強者恒強的效應,我們看到未來iphone上蘋果在側面顯示、可推拉、投影手機的研發已經開始,同時我們看到蘋果在全硬件入口的布局,明年下半年開始的iTv、智能音響、藍牙耳機、遊戲機、移動電源等全硬件布局形成更強的產品聯盟和護城河,並在數據挖掘的基礎上提供數據服務。因此,本次發布會只是蘋果三年戰略的第一步。

基於十點分析,我們堅定看好蘋果複制2004-2007年諾基亞在手機換機周期的表現,看好蘋果供應鏈公司隨著蘋果做大做強的成長曲線。蘋果供應鏈公司目前估值對應2015年15-24倍,估值安全、有新產品彈性和估值彈性,同時電子制造業將進入全球整合時代。堅定配置蘋果供應鏈,在13家供應商中,如果優選配置,首選標的歌爾聲學、大族激光、立訊精密、金龍機電、欣旺達、水晶光電、伊頓電子。同時看好超聲電子、德賽電池、環旭電子、安潔科技、信維通信、華工科技。蘋果帶動的nfc標的我們首推碩貝德、晶方科技、天喻信息、順絡電子、國民技術。蘋果供應鏈所有公司的產品、單價、份額和盈利預測見報告中表格。我們將於周四邀請專家召開蘋果發布會電話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27

美國二季度GDP終值創十個季度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6

在零售銷售與外貿數據明顯增長的帶動下,今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創十個季度新高,增長率連續兩次上修,體現了經濟增長強勁反彈的勢頭。

繼一季度經濟增速創五年新低後,二季度美國經濟大反彈。考慮到美聯儲今年的GDP增長目標是2.0%-2.2%,未來兩個季度美國經濟增長都應在3%左右,才能達到美聯儲的預期。所以,接下來的爭論焦點就變成,下半年美國經濟是否能維持3%左右。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援引美國商務部數據:

第二季度美國GDP年化季度增長4.6%,預期增長4.6%。

當季個人消費支出(PCE)終值年化環比增長2.5%,增幅持平前值,預期增長2.9%。

當季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2.0%,預期與前值增幅均為2.0%。

當季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2.3%,持平預期與前值增幅。

當季GDP價格指數環比增長2.1%,預期與前值增幅均為2.1%。

美國,GDP,美聯儲,就業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二季度分項數據顯示:

當季家庭支出增長2.5%,一季度增幅僅有1.2%;當季實際外貿出口增長11.1%,一季度降幅高達9.2%。

當季商業投資年化增長9.7%,預期增幅8.4%。企業的設備支出增幅由初值的10.7%上修至11.2%;非住宅結構類投資增長0.35%,增幅為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新高。

美國,GDP,美聯儲,就業

GDP終值發布前,瑞信美國經濟學家 Dana Saporta表示,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不會下滑,每季度GDP增速可能會接近3%。

而即使二季度GDP增速如預期創新高,美聯儲可能也需要靜觀下半年經濟表現,不會立即采取貨幣政策方面的行動。

本月美聯儲公布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今年GDP增長率為2.0%-2.2%。即使二季度GDP增長率回升至4.6%,下半年每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也都應保持在3%左右,才能達到美聯儲的全年預期目標。

本月美聯儲FOMC會議重申,QE結束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寬松。華爾街機構分析認為,由於對就業和經濟增長仍存憂慮,美聯儲出於謹慎沒有如市場預期那樣調整措辭,聲明偏鴿派。

美國二季度GDP終值公布後,標普500股指期貨一度上漲0.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GDP,失業率,通脹,PCE,美聯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8

給你十個理由,創業公司成為大企業的”香餑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80.html

從來都是創業公司去抱大企業的大腿,如果有一天情況反過來了,很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

\通常來說,大企業是不會與創業公司一個鼻孔出氣的,但是有充分的理由顯示大企業選擇創業企業進行合作能夠為自己帶來許多好處。現列舉如下十條:

1、擴大影響力

企業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對於項目進度和技術供應商施加影響力。而作為創業公司恰好能夠為其提供絕佳的機會,因為對於事業初始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顧客就是他們的生命線。他們會極盡所能地滿足早期顧客的商業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大公司選擇創業公司來做項目往往比自己做更有效率且更節省時間。

2、抓住機遇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看起來很有前途,且它的產品擁有著廣泛的消費市場,可以從中獲利,那麽大企業就可以考慮投資這家創業公司並且參與到董事會中。通常情況下大企業會選擇為有前途的創業公司註資,因為如果這間創業公司符合公司的長期的商業戰略規劃,他們之後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內部收購。

3、低成本獲取關鍵技術

大部分的創業公司在事業初期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他們願意向大企業提供「免費」的技術開發方案以獲取免費的辦公場地,或者能夠從企業的 IT 部門「借用」一些開發人員。創業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的關鍵技術,而企業幾乎是以零成本獲得這些技術作為提供資源的回報。

4、從自身的技術進步中獲利

大型企業的 IT 部門在工作中經常可以取得一些技術突破,但是這些技術一般都僅在公司內部使用,其實這些技術突破同樣可以應用於其他公司。由於公司內部的 IT 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支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沒有時間去將自己的解決方案推向市場,獲得收益。假如與一個創業公司合作(或者自己創立一間公司)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了,該創業公司可以專心地為大公司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外部市場開發與技術支持,而公司內部的 IT 部門就能夠集中精神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

5、資助 R&D 的另類方式

企業的 CIO 很難讓 CFO 與 CEO 簽字同意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系列的臨時開發小組,去承擔可能有結果也可能一無所獲的研發工作。如果能夠與創業公司達成合作,大企業就可以時常讓創業公司來承擔自己的研發工作。對於大企業來說,這可以降低投入了成本卻可能一無所獲的風險;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得到了來自大企業的資金支持,正好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去完成一些技術創意工作。

6、獲取與其他投資人合作的機會

處於同一行業中的企業(有時候是不同行業)通常需要面對必須解決的相同需求,但是每一個企業自身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當多家企業對於同一間創業公司進行投資的時候,就擁有了集中各家資源解決常見問題的機會。

7、提升工作靈活性

由於處於事業開始的初創階段,創業公司往往願意在大企業 IT 部門無暇他顧的時候承擔一些特殊的項目開發工作。當企業內部 IT 部門的工作已經應接不暇的時候,如果創業公司願意出一臂之力,對 IT 部門來說簡直就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創業公司給了企業的 IT 部門更多的靈活性,提升了企業 IT 部門對於不可預見的臨時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

8、增進與供應商的關系

當企業與自己的 IT 供應商在創業投資方面有著相同的參與積極性時,通過和創業公司的合作也可以讓企業和其供應商在共同參與的過程出培養出新的技術合作關系,進而有利於整體的合作關系,增強企業與主要供應商之間的聯系。

9、掌握技術人才

創業公司通常擁有一些具有特殊技術能力的員工,他們具備了某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他們正是大企業中所缺少的人才。大企業應該記住,當他們因為技術項目而與一間創業公司達成合作的時候,他不僅僅是得到了創業公司所提供的技術支持,也得到了隱藏在技術之後的人力資源。

10、樹立企業形象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與創業公司合作視為他們在社區中提供就業機會的工具。這個策略不僅反映了企業回報社會的良好意願,也增加了企業盈利的可能性,因為用戶對於能夠積極支持自己所在社區發展的企業更擁有好感。

總而言之,大企業選擇與創業公司合作好處多多,正可謂一石數鳥。

(作者Mary Shacklett 現在是Transworld Data 公司的總裁,該公司專註於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在成立這家企業之前,Mary 還曾經在多家金融、計算機跨國企業中負責過技術、市場開發、戰略規劃方面的工作。Mary 進行過多次演講,發表過1000多篇文章,還出版過技術類相關書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41

【2015中國人最關心的十個問題】股市能上4000點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832

編者按

時間經不起計算。自《南方周末》創設元月評論——讀者也許更容易記住的是“開年十大猜”,2015年已是第八年。八年來,我們共提出78個問題,其中有很多重複。心急,總是期待中國的進步能更快。以往,我們專門邀請過人大代表、公務員、大學生……一起猜。這次我們邀請了醫生,準確地說是醫務工作者。作為公認的高知群體,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的動向或許會有更準確的把握吧。

由於參與者比較多,我們會力爭多發表一些意見,但計票將以以下十位的意見為準。他們是:薛恒鋼(解放軍總醫院職員)、郭平(陜西誌丹縣人民醫院書記)、蔡建春(廈門中山醫院院長)、朱傳槱(北京協和醫院兒科醫生)、裴建(上海龍華醫院針灸科主任)、夏凱莉(和睦家廣州診所醫療總監)、唐朝暉(武漢同濟醫院創傷外科醫生)、劉俊寧(南京市第一醫院職員)、孔清泉(華西醫院骨科醫生)、孔巧如(邯鄲市中心醫院皮膚科醫生)。

投票:YES 情況:7票能,2票不能

◆蔡建春:暫時還不能,因為老百姓和各種基金還缺乏信心。

◆薛恒鋼:會!資金就像江水,多了就會自己找出路。房市低迷、利率下調,股市會充當起“泄洪區”的角色。

◆朱傳槱:不懂股市,所以根本不知其跌漲。

◆唐朝暉:一切皆有可能。非常規理論或分析可以預測。

◆郭平:能。相信李克強經濟學!

◆劉俊寧:不能,藍籌上升空間已不大。

◆孔清泉:短期內看不清,人為影響因素太多;遠期看,沒問題。

◆裴建:機構每年都蒙不對。胡亂猜猜應該能上,現在每日成交量都上萬億,錢能說話。

◆孔巧如:能。但是還會下跌,中國的股市就像過山車。

◆夏凱莉:自然是期待啊,求手中N多年前湊熱鬧買的的小小股票也能解套……

◇黎暉(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很難。經濟不是人想它好它就能好起來,有點任性的。

 

較權威答案

贏利比關註股指更重要

鄭瑩

參與股市最重要的是尋找獲利機會。機會較多的市場,稱為“贏利市”:獲利機會多,且存在持續單方向波動的投資品種。2015年股市是否仍是“贏利市”?

有兩個影響股市的重大因素。首先是貨幣政策。寬松剛開始,降息對全社會資金成本下降的影響還不顯著。鑒於GDP增速才7%,企業普遍感覺資金不夠寬裕,而除原材料外的其他各項成本都在不斷提高,企業還需降低資金成本,解決融資難。貨幣政策會持續寬松,沒必要過分擔心股市全面下跌的風險。

其次,中國居民財富配置中房地產是絕對大頭,再加上少部分的信托類固定收益類型金融資產,股票基金的比率不高。房地產價格上漲空間有限,投資類資產的價值降低,新增資金流向股市的潛力很大。2015年仍會是“贏利市”,獲利機會豐富。

為了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政策層面對金融管制松綁是大勢所趨。金融行業未來會加強直接融資,促進兩個方面的資產證券化。一是股票資產證券化,還會有大量公司上市,無論通過註冊制直接上市,還是通過收購兼並間接上市,必經通道是證券公司。另一個是信貸資產打包成債券,把銀行資產盤活。這部分是銀行和券商一起合作,整個金融板塊機會不少。

有的行業正從邊緣變得越來越重要。如空氣、水質量、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註的焦點問題。環保是個政策行業,只有政策過硬,環保產業才有出路。2014年以來,環保的處罰手段越來越強硬。這個行業很可能到了大發展的關口,預期機會較大。

總之,2015年作為“贏利市”,機會很多,隨著各種贏利機會的湧現,股指站上4000點也是可以預期的。作為股民,贏利永遠比單純關註股指更重要。願大家在2015年,捕獲大牛股。

(作者為上海從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