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中期內不宜沾手內銀股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8.html

不需要大量數據或道理便能得出上述結論:

1) 出口放緩以及房產過熱影響中國經濟及內銀股信貸質素
2) 過度固定資產投資(FAI)及地方政府舉債過重,引致地方債壞帳風險
3) 內銀股集資不停
4) 策略性投資者減持,如Temasek、美銀、社保基金
5) 大量散戶日以繼夜築起長城,通常非吉兆
6) 不少內銀股P/B估值超過1.5倍,難說是十分吸引
7) P/E或股息率表面看似吸引,但盈利及股息在經營環境轉差時(若然出現地方債壞帳危機)難有保證
8) A股比H股出現大折讓,看來知情人並非看好內銀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0

黃金與美債上限的搏奕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7.html

美國國債上限議案(US$14.29 trillions)之政治爭論,不論於死線(8月2日)之前共和與民主兩黨能否達成協議與否,看來黃金是少數勝算較高的投資選擇。

值 得留意的是,數千年以來,黃金一直是可靠的保值資產和貨幣,直至1970年代歐美日諸國推行以中央銀行為主導的貨幣系统。若然出現黑天鵝事件,可能人們會 對美元為中心的貨幣系统信心減弱,亦即利好黃金。一些對沖基金近年將部份資產配置於黃金,以防所謂的"Tail Risk (即黑天鵝)"。

與石油銅鐵等工業用商品不同,黃金的工業用途不多,因此經濟下滑時黃金走勢不會太差,而在高通脹時黃金亦能保護持有者的購買力。

至於黃金何時表現差勁? 答案是環球政經局勢風平浪靜之際,亦即1980年代中業至1990年代末。自從2001年9-11事件以後,其實環球的地緣和天災風險不知不覺地上升中,在諸國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下,黃金亦走向升市。

返回2011年7月尾,黄金自年初US$1,400/Oz的水平已上升至US$1,622/Oz (+16%),前景如何?

1) 美國國債上限議案談判破裂,美國破天荒出現違約,造成金融市場動盪
2) 美國國債上限議案獲通過,但美國國債供應不斷提升令美元長期下跌

不 論是那一個版本,黃金似乎是少數勝算較高的嬴家。至於環球股市走勢,卻是吉凶難測。即使假設因美國國債上限問題獲解決,而美國又推出QE3來振興經濟,股 價可能會上升一回,但看來亦會跑輸給黃金(貨幣供應上升,但實體經濟沒有明顯改善,純是Finance Wizard的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7

一些投資和交易的操作智慧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6164.html

摘自"Trading Rules - William F. Eng",不妨了解一下箇中道理


Divide Your Trading Capital Into Ten Equal Risk Segments (分散投資)

Never Let A Profit Turn Into Loss (Never Loss $$; 若然形勢逆轉,即使利潤大削,仍值得止賺)

If You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Don't Do Anything (不摸清形勢,莫只因長線增長和P/E平而買貨)

Don't Buy A Stock Only To Obtain A Dividend (看一看李寧(2331)、動向(3818)、思捷(330)2011年YTD表現便知)

Don’t Average Your Losses (筆者的做法是最多買2次,如股價仍向下,即認錯Cut Loss)

Take Big Profits And Small Losses (若能做到,即使命中率僅是50%,仍能長期獲利)

Don't Buy Something Because It Is Low Priced (低價(或低P/E)很多時有原因,不宜未了解箇中玄機便胡亂買貨)

Don't Follow The Crowd - They Are Usually Wrong (80/20 Golden Rule)

Buy on Rumor, Sell on Fact (不用多說)

Preserve Your Capital (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

Nothing New Ever Occurs In The Market (太陽底下無新事,只是以甚麼形相和方式去演驛而已)

Back Your Opinions With Cash When They Are Confirmed By Market Action (乘勝追擊)

Markets Are Never Wrong, Opinions Often Are (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from 科斯托蘭尼)

Never Permit Speculative Ventures To Turn Into Investments (炒盤失利而盡早Cut Loss)

Never Buy A Stock Because It Has A Big Decline From Its Previous High (低價(或低P/E)很多時有原因,不宜未了解箇中玄機便胡亂買貨)


The Human Side Of Every Person Is The Greatest Enemy To Successful Trading (不要感情用事)

Ban Wishful Thinking In The Markets (切忌對市場走勢抱有主觀和Bias的預測)

Leaders Of Today May Not B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今天的強勢股可以成為日後的大瀉股,2011年6月的味千(538)和2010年12月的南車(1766))

Bear Markets Have No Supports And Bull Markets Have No Resistance (莫估頂,莫估底; 熊市大瀉時即使低P/E股票可以跌完再跌)

When Time Is Up, Markets Must Reverse (物極必反,雖然判斷出Right Timing是十分困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56

投機與賭博是完全兩回事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9.html

近月以來時常聽見"投機賭徒"一字,表面上好像將非"Buy & Hold"的金融市場玩家定性為投機取巧一樣。

但此論說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如下:

1) 第一,投機和賭博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投機是一行值得尊敬的行業,專業投機者擁有想法,在合理地進行基本面分析和市場觀察後,才將想法變成行動。其中 George Soros和Andre Kostolany是"Global Macro"的高手中高手,並非所謂的二三流"Value Investors"所能比較。

2) 很多出色的投機者是優秀哲學家和軍事家的混合體,原因很簡單,只有天生的哲學家才喜歡思考不同的事情,而軍事家正是有紀律地執行。其中"Return-to-risk"之計算是必要條件

3) Andre Kostolany曾說: 有遠見的戰略家,制定周密的計劃和策略,根據每天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整。投機者總有一個想法,這亦是投機者和證券玩家的分別。

4) 相反,賭徒是一群"Buy & Hope"的烏合之眾,即使美其名自稱為"Value Investors",但不細心行析股票基本面質素、行業週期、宏觀因素變化,則與賭徒無異。不管P/E是怎樣低,行業向下走的結果只有一個 ------ 盈利和股價下跌

5) 於賭場中,大部份遊戲都是"Loser's Curse",原因是"House Edge"和"Volatility"都對玩家十分不利。然而,有策略和紀律地玩"Poker"或"21點",相反並非賭博,原因是"得勝率" 和"Volatility (穩定性)"對專業玩家變得有利(當然,太成功的Poker Team只會遲早遭賭場莊家下逐客令)

6) 主要分別不在於打甚麼旗號進入市場,而是以甚麼心態和操作方法去玩這個遊戲

7) 正所謂萬法歸一,真正的高手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心理障礙。只要是接近真相,將"投機"、"投資"和"交易"行為巧妙地結合為一,非但沒有相沖,反而有互補長短之效。能否明白此理,十分現乎閣下之功力和見地



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大勢及個股分析),不論是以投機或投資的角度看,都是金融市場中期走勢的主要推動因素。而"Traders"所著重的"Technical Analysis",正在觀察短期因素(情緒、動力、人氣、資金流)之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1

勿胡亂Catch the Falling Knives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2/03/catch-falling-knives.html
自三月中博士蛙(1698)因auditor辭職而停牌事件至今,不少中資民企股在種種原因(內部企業+行業+市況等風險)而大幅下挫,兩星期內市值不見20%-40%亦不難見到。筆者相信博士蛙事件僅是中資私營企業業務艱難的冰山一角,不難從各種民企"死因"看出眉頭:

1) Account Receivables大升(高於revenue上升速度),暗示民企要容許客戶延遲付款,削弱現金流
2) 債務水平大幅上升,經營現金轉弱,便要借錢解燃眉之急
3) 降低股息水平,都是現金流的問題
4) Profit margin受壓,除了高通脹下成本高企之外,不少行業(如Sportswear版塊)面對嚴重的割價清存貨的情況
5) 種種原因亦令部份民企管理層鋌而走險,令會計帳目出現問題

種括來說,中資民企股大洗倉並非僅是個別公司和行業問題,而是中國宏觀經濟轉弱的微兆。2月份HSBC PMI預值低見48、中國首2月工業企業盈利下跌5%,都是有力的佐證。

中資民企股短期大挫後,是否有低吸的機遇? 雖然不排除有technical rebound的可能性,筆者的做法是避免"Catch the Falling Knives"。除了突然停牌的風險外,不少民企股股價走勢很凶險,而且2012年盈利有大跌風險。

現時投資重點以1) 優質國家背景的燃氣股, 2) 去i-phone化受惠的中移動(941), 3) 優質國家背景的醫药股為主。相對而論,市場傾向喜好盈利和現金流穩定,而P/E較高的優質實力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8

分析員也墮會計陷阱?

2014-02-20  NM
 
 

 

很多金融市場,包括內地,上市公司都必須公佈季度、中期和全年業績。而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是不須公佈季度業績的,只有少數公司因各種原因,自願公佈格式不一的季績,中芯國際(981)就是其中一間。老土一句:「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上市公司「好心」提供季度業績,大家也要小心分析,否則就很容易會墮入會計陷阱,哪管你是知名財務分析員,還是牛頭角順嫂!那麼,分析季度業績,是比較今季與去年同季,還是比較今季與上季?基數不同結果相反

有財經分析員近期推介中芯國際,其中一個推介理由,是比較中芯國際2013年第三季與2012年第三季的業績,得出「三級升」一浪高於一浪的分析,分別是營業收入上升15.8%、毛利顯著上升65.2%、及利潤大幅上升2.6倍。無可否認,中芯國際2013年轉虧為盈,數季下來的業績也保持盈利,但這正表示比較的基數較低,故數據突出,所以更值得比較的,是2013年第三季與同年第二季的業績,當中就不難發現收入不升反跌1.3%。毛利更比上季倒退達17.2%。此外,利潤對比上季,跌幅較毛利更大,下跌達43%。如此「三級跌」的連續兩季比較,跟財經分析員「三級升」的兩年同季比較,可說是南轅北轍。雖然對比去年,中芯國際是轉虧為盈,但是否真如財經分析員所說,可以振翅飛揚?分析員是否「偶爾」忽略連續兩季的變化?為什麼在分析第三季業績時,卻不提第三季毛利下跌,只提中期毛利上升?還是跟我們過去所講一樣,他們跟管理層也只報喜不報憂?

靠額外收入不能長久

其實分析季度業績,不應假設一定是比較今季與去年同季的數據,亦不可假設一定是比較今季與上季的數據!大家應按不同公司、不同情況,以不同比較作分析,而當不同比較有衝突信號時,大家就更應小心為上!報喜不報憂的分析,可靠嗎?中芯國際第三季溢利下跌幅度大過毛利,主要是其他經營收入無以為繼,在第三季下跌75%。究其原因是2013年上半年,中芯國際確認了兩項「大額其他收入」,包括出售非流動資產和附屬公司的收益,共5,330萬美元,佔中期利潤46%。此外,中芯國際研究及開發開支對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縮44.3%,共4,884萬美元,另外匯有額外收益509萬美元,令中期業績大幅改善。很明顯這些收縮節約和其他額外收入並不長久,第三季利潤下跌就正好反映這情況。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芯國際在努力轉虧為盈,並大幅節約研究及開發開支的同時,「一般及行政開支」卻顯著上升44.9%,增加了2,382萬美元,這情況簡直不能不用《老夫子》的名句來形容:「耐人尋味!」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78

投行分析員會否沒落?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09/10/%E6%8A%95%E8%A1%8C%E5%88%86%E6%9E%90%E5%93%A1%E6%9C%83%E5%90%A6%E6%B2%92%E8%90%BD%EF%BC%9F/

投行分析員會否沒落?

U9165P31DT20121113104219
原文

寫作新書《「他」為甚麼是有錢人?》的途中,查找很多資料,研判別人創業成功或失敗的例子,自己亦從中獲益良多,感受最深,是時勢造英雄,往往勝於英雄造時勢。

 

舉個例子,大約五年前,百貨股仍是炙手可熱的版塊,集地產和零售概念於一身,但網購突然興起,由於避免在旺區開店,只需負擔倉儲及物流,就可大幅節省租金,百貨公司作為分銷中心的地位,立即受到挑戰,短短幾年間,市值普遍縮水六至七成。

 

反觀網購公司,在時勢造英雄的情況下,生意快速增長,淘寶網於2003年成立,短短十一年就被經濟學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人民幣,是亞馬遜公司和eBay的總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完全命中了互聯網取代實體店的大潮流。

 

另一個例子是2004年成立的Facebook,Facebook成功令人際關係,在互聯網上得以維繫,作為Facebook的股東,實在很感謝徐緣,自看了「專訪大埔Lulu:剖析燈神Marketing」一文後,才驚覺網絡紅人,很多時依靠「網路水軍」用營銷技術吹捧出來,反過來引證了,某些人確實可以Facebook謀生,作為平臺提供者的Facebook,將人際關係商業化已獲得成功,一班人聚在網上,形成社群,最終可引發多少商機,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題目。

 

回到自己,自2003開始學習投資,直至今日變成事業,差不多已十年,當年的金融業是天之驕子,投行及分析員是每個畢業生的夢想職業,但自金融海嘯,監管轉趨嚴格,行業環境已大不如前,如果自己現在讀大學,必定不會讀商科,反會主攻工程、資訊科技這類專業技能。

 

滬港通後內地的投資文化,將更影響港股,觀察所得,內地投資者喜歡連群結黨,通過互聯網傳播各種或真或假的消息,雖然多數是「流料」,但通過互聯網認識誌同道合之士,這方式有其存在價值。

 

很多投行或基金的分析員,越來越依賴互聯網做研究,長此下去,老闆及客戶只需找個懂上網的程序員,將資料去蕪存菁,十年後將不再需要人工貴,增值程度不高分析員,一旦萌生這個念頭,立誌與事並進,求變之心頓生。

 

寫網頁或Apps的程序員,人工很貴,出名的程序員甚至比投行的人工更高,於是決定自己動手,到圖書館租了本《WordPress部落架設與經營》,發覺幾年前寫的I.T書,很多已不合用,再到網絡上學,不懂就問做I.T的朋友,最後用了一星期寫成《鴻鵠財誌》Hunghuk.com,作為免費的網上分享平臺。

 

自己寫網頁,好處除了成本低,更重要是自由自在更新及研發,不必假手於人,且持續營運能力強,題材自主性高,只要關於財經,言之成理,字數不少於200字,自已都會登上網,希望提供場地給大家研究交流,自己不反對與網友交談,但簡短的對談,往往會變成消磨時間的吹水,對雙方都沒有好處,200字有邏輯的短文,是一個篩選系統,將與研究無關的末節消除,取其思考的重點。

 

最後代表《鴻鵠財誌》歡迎大家投稿。

 

本人公司及客戶持有Facebook(FB)

盧誌威
《鴻鵠財誌》創辨人盧誌威,現任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證監會持牌人,Yahoo財經欄名《鴻鵠經誌》出自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鴻鵠於古中國是白色鳳凰,善高飛,寓意,燕雀身小深信貧富不問出身,只憑誌氣決心。
Posted in 商業管理 and tagged , , ,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22

中滔環保(01363)業績摘要及分析員會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84

中滔環保(01363)業績摘要及分析員會議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中滔環保(01363.HK) 2014年止年度業績,收益按年增加113%至10.32億元,純利4.25億元,增長89.3%,均好過市場預期,每股盈利0.3港元。末期股息0.03港元,特別股息0.025港元。截至2014年底,中滔環保汙水處理和工業供水總產能增加41%至72.5 萬立方米/日,汙泥處理產能增長18.6%至2442噸/日。

收入和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新收購附屬公司綠由之收益貢獻,廣州海滔三期4月份正式運營後的收入貢獻,河源固廢收益貢獻,以及5月份收購的附屬公司盈隆的貢獻。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6.7個百分點至56.4%,主因汙泥及固廢處理服務占收益的比例上升至30%。2014 年,公司汙泥及固廢處理業務收入從2013 年的2,000 萬港元上升至3.07 億港元。而該部分平均毛利率49%低於汙水處理的平均毛利率70%所致。

2014年平均水價下調主要因處理結構出現變化。14年平均水價有下調,主要因處理結構有調整,順德、中山項目加入,COD濃度不如公司平均濃度,所以拉下來均價。未來貢獻汙水收益的產能包括,盈隆2期將增加15萬方/日,預計2期毛利率50%以上,而水價同1期一樣,中山二期3萬方/日,海滔的5萬方/日,以及順德的6萬方/日。

2014年汙泥處理價格往上走,2015年汙泥、固廢增量來自多方面,年底前增加500萬噸廢物填埋處理產能。公司表示,汙泥處理價格整體往上走,根據各地價格,如廣州230塊/噸,深圳400塊/噸(含運費),由於目前市場處理能力低於需求,供不應求,因此未來汙泥處理機會大。目前汙泥營收占比30%,未來汙泥占凈利潤比重30%。業績會上,有投資人擔心隨著汙泥營收比重的擴大,或拖低毛利率。公司表示,由於目前新投產項目,產能利用率不高,所以反應出來的毛利率比實際還要低,未來隨著產能利用率網上走,也會相應拉高毛利率。今年的汙泥項目增量來自多方面,包括海濤2期,在擴產的清遠綠由,還有龍門項目。龍門項目,未來幾個月開始動工,這是一個集焚燒,填埋,建設,一體化大型項目,年底開始貢獻盈利,由於項目過大,會分階段建設。此外,固廢方面,新豐項目動工後,半年內建完,如果快的話,預計15年底前可貢獻1季度收益。此外,公司表示今年年底前增加500萬噸廢物填埋處理產能。

截至14年底,公司凈負債率62%。公司認為和同業相比不算高,未來公司表示,維持在50-70%的凈負債率就算健康。截至14年底,公司現金及銀行存款的賬面值1.48億港元,同比下降66.8%,主因新收購項目產生所致。

公司全年實際稅率由13年的17.9%大幅下降至9.2%。公司全年實際稅率降至9.2%,主要因海滔三期及海滔汙泥等新開發設施及綠由、盈隆和河源固廢等新收購項目享受全面稅務豁免的影響。同時,新開發設施或新收購項目均為2013年下半年或2014年上半年才開始運營或收購成功,因此相關稅務豁免對2014年的影響要大於2013年。

廣州綠由收購交易15年上半年完成,有信心未來達到協議利潤要求。對於綠由延期公告,公司在業績會上表示,廣州綠由收購交易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此前,該公司承諾2014/2015/2016 年凈利潤貢獻分別不少於8,000 萬元、1 億元和1.2 億元。公司表示實際情況好過協議規定的利潤要求,2014年實際貢獻凈利潤在8300萬。公司表示,廣州綠由在2013年產能利用率僅3-4成,現在已經70%利用率。未來幾年也有信心達到協議要求的利潤目標。因此,預計公司汙泥及固廢處理業務收入2015-2017 年年均複合增長55%,預計到2017 年接近12億港元。

未來潛在收購方向在微廢、固廢,汙水三個領域。公司瞄準全國從3方面來挑選項目,第一,看項目工業基礎,因而保證長期處理需求,第二,看地理位置,主要考察地方環保法執行力度。第三,考察當地政府與民企PPP的合作模式。

以2015年4月1日收市價計,現價對應16年預期市盈率18.32倍,最近2個月目標價區間介乎9.5-11.6港元。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62

投資世界的香格里拉 / 分析員的告白 Facebook Page


股票市場,確實是英雄地。然而,在不少的風雨以及風光的戰績下又不知埋藏了不少血淚史? 又不知市場中有多少迷失的心靈?

正如James Hilton於1933年所寫的"消失的地平 (Lost Horizon)"一樣,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正尋找屬於自己的樂土,又或者是香格里拉(Shangri La)。

尋回樂土的方法不是向外求,而是克服內心中的恐懼和傲慢,自然會和市場的距離拉近。最後的成功不是賺多少,而是真正的了解自己(Know Thyself)。

或許,最終的境界是進入"我即市場,市場即我"的忘我合一狀態.........


P.S.  近日幸得好友提點,決定開了一個與商業元素完全Disconnect的Facebook Page,或許大家亦喜歡這樣。在這個新的空間不會涉及股票或大市走勢之看法評論,相反只分享小弟對股市各事情本質上想法,舉例說是市場的緣起、股市的王道投資法、如何克服投資的心魔、如何進行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等等。

這個人的Facebook Page會涉及很多談天說地的事情,又或者不能助大家揾大錢,但總算是存在一個想法吧。我思故我在,我在因我在思,而我思亦因我在體驗人生的每一刻.........


Facebook內尋找:  
Albertanalyst
分析員的告白

http://www.facebook.com/Albertanaly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8

分析員的告白

這一篇是以四個不同身份去寫的......

正所謂每一個人都有自已的做事,而10年前的我,因受到Warren Buffett、Sir John Templeton、Peter Lynch等投資宗師所啓蒙下,選擇了基本面分析為主的路,去了解市場先生。

想當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後不久,而環球經濟剛從911事件、SARS疫症等大劫後復蘇過來,人們多談論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而價值投資宗師的Warren Buffett的投資哲學當時在香港是非常流行(坊間亦不少價值投資的跟隨者)。

在這環境氣氛之下,緣份引導下接觸了華富股評(當時還叫Quam Research)。當年還是初哥的筆者,被華富股評的分析文章所吸引住。當時的原因很簡單,只發覺股評內的分析員團隊內幾乎每一個人都身懷絕技,更重要的是他們寫股評文章報告時只求中肯客觀,即使市場情緒持相反意見亦不會動搖他們手中的筆。

至少在筆者而言,華富股評是一個難得的英雄地,而當時的Quamnet亦有"財經界少林寺"的非官方江湖稱號。

機緣巧合之下,筆者過往自已有幸於2005年加入華富股評的分析團隊,由零開始學習各項分析的技能。

從多位華富股評內的師兄的身上(包括他們用心的文章),筆者多年以來學懂了不少東西。即使直至這一刻,這些師兄的功力往往在筆者之上。他們當中不少至今可以獨當一面,有的身在基金界、有的是投資界高手、還有一些在財金相關行業中表現出色。

相比之下,筆者除了能保持"中肯客觀"這些研究分析的大原則之外,其他方面只能說是不過不失。幸好的是,在2008年至2009年的市場大波動下(其間亦離開華富股評團隊,在Buy-Side基金管理的行業內打滾),筆者對市場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至低限度,在"了解市場升跌之韻律"以及"大跌市中保命"這兩方面練成一套獨門武功。在嚴選行業板塊(Industry Sector)和個股方面,亦有一定的心得和個人特色。

2010年9月份,有幸被邀回巢華富股評,並擔任研究部聯席董事(即以前的Head of Research)之職位。回巢後的華富股評,亦因種種原因面對內外不同的難題,很多時因不同的客觀因素而心感無奈。

可幸的是多年戰友Raymond(蕭志朗先生)仍然一起作戰,而為數不少的忠實客戶和Fans仍然對我們不離不棄,這亦是筆者心感欣慰的。

踏進2013年,無人能精確地預知未來(說能做到的不是超人便是騙子),我們亦無法保證跟隨我們一定能賺大錢。然而,以華富股評身份的Albert能向客戶保證,不管是好市壞市,我們仍會盡心為客戶尋找賺錢機會,同時減低無謂的風險

華富財經研究部聯席董事
鄭昆侖, Albert

Blog世界的阿爾伯特 (分析員的告白)

眾朋友心目中的Albert

一直有緣合作的華富股評(Quamnet Research / Quam Research)同事眼中的Albert

P.S. 筆者自2006年底開始以"阿爾伯特"的身份,一直在"分析員的告白"的博客(Blog)中"獻羞"。可幸的是,仍在Blog界中賺得各方高手的欣賞和"俾面"。隨著自己沒有在Blog中update文章有多個月,現是時侯讓"阿爾伯特"這身份退下來。

當公開身份後,"阿爾伯特"不會再談論財經的事情。為了繼續會友,Albert仍會在Facebook Page內和各方好友繼續聯系......

Quamnet Research (華富股評) Facebook Page


Facebook Search à Quamnet Research /華富股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