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泰国仁爱:破冰公立医院

1 : GS(14)@2010-10-30 14:50:3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8/160406.html
    成为新医改后公立医院改革攻坚破冰者,绝非是泰国仁爱医疗集团的本意——它所看中的不过是商业机会和商业利益,凭借的是国内稀缺的国际医疗服务水准。
               
           成为新医改后公立医院改革攻坚破冰者,绝非是泰国仁爱医疗集团的本意——它所看中的不过是商业机会和商业利益,凭借的是国内稀缺的国际医疗服务水准
  独立卫浴、卫星电视、伸展式沙发、双门冰箱、24小时宽带、英语专线客服电话、直饮用洁净水、绝对正宗的西餐……你以为这是北京一家五星级宾馆的客房?不,这是北京武警总医院“国际医疗部”的病房。硬件之外,还有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双语查房、双语病例、双语检测申请单、双语费用清单……
  这一切都是成熟的国际化医疗资本的力量。
  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新医改的核心——公立医院改革正式进入试验期,“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2010年3月22日下午,全国首家“国际医疗部”在武警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引入了武警总医院以外的第三方——泰国仁爱医疗集团。
  从进程上看,一切顺利,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泰国仁爱医疗集团的进入和武警总医院对于泰国仁爱医疗集团的接纳,并非偶然。
  “医院本身是非营利性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患者服务。”一身戎装的郑静晨,是武警总医院院长,也是武警专业技术少将,抽空去读过清华EMBA,性格极是沉稳,绝非一个言辞激进的改革派。
  4年前,美国一家著名的基金会,曾找到武警总医院,表示希望与之合作办肿瘤中心。“CEO、CFO之类的,来了10多个人。同时提出可以在合作建设的肿瘤中心引进重离子设备(每台设备价值10亿-20亿元。这种设备,在全世界数量也屈指可数,日本2台,美国有1台,德国1台,其它地方都没有)。”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李明对《中国企业家》说。
  虽然很想建一个肿瘤中心,条件也如此优厚,武警总医院还是拒绝了对方,拒绝的第一点原因就是“它的资本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不清楚”。
  新医改方案中“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是最引人关注的。如今,每个月都会有3-4家企业或个人找到武警总医院,谈合作;新医改之前,这个数量是每年1-2个。
  “说实话,医院根本没有必要走出去找什么资本,它们主动就送上门来了。”李明认为,各路社会资本非常关注医改,“2009年4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很明确,政策上没有障碍了。”
  政策上没有障碍了,并不等于就一切顺利了。公立医院有自己巨大的保守惯性。“我们的上级机关不太愿意让营利性资本进入军队医院。军队医院自身管理规定也不允许我们在外面设很多点。营利性的资本肯定要追逐利润的,公立医院第一考虑治病救人,我们也怕营利性的社会资本对我们产生冲击,所以我们也不太愿意接受营利性资本。”
  虽然,武警总医院对于被允许进入医疗领域的社会资本,还心存疑虑,最终接受泰国仁爱医疗集团,是因为泰国仁爱医疗集团的实力和努力。
  2008年医改方案还在讨论阶段,泰国仁爱医疗集团董事长Dr.Boon就只身一人到武警总医院,直接表示要找院长。Dr.Boon同时还考察过的北京的医院包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同仁医院……此后,几乎每个月Dr.Boon都要到中国来一两次,每次来都到武警总医院——表达想与武警总医院合作设立一个国际医疗合作点的意愿。
  Dr.Boon游说的说词是:对在中国的外籍人士而言,中国医院不能给他们提供标准的国际化的医疗硬件环境,同时,在中国就医后,要享受原国籍的医疗保险也很困难。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大量外籍人士有在中国便捷就医的需求;在北京,这个人数是10万。
  这一次,武警总医院看中了仁爱医疗集团丰富的国际化医院管理经验。泰国仁爱医疗集团是医疗卫生系统著名的第三方机构——他们手中有各个国家大量医疗保险公司,同时仁爱医疗集团又把一些医院找过来,作为这些医疗保险公司的定点医院,并在这些定点医院提供国际化的诊疗服务。武警总医院希望借合作,把仁爱医疗集团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引进来。
      谈判过程有双方利益点的共识,却也有争议。比如,泰国仁爱医疗集团提出的与武警总医院合作建设培训基地的想法就被否决。否决的理由是“办培训学校,部队有专门规定,需要大量的师资队伍。武警总医院不具备这个条件。”
  最开始,武警总医院每年接诊的外籍病人一共也只有100多名;如今,“国际医疗部”的21间高级单人间、4间豪华套间,基本都能满员。武警总医院主要为外籍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同时按北京市属地化管理的医疗费用对外籍病人收费,其它附加服务,由泰国仁爱医疗集团提供,并向外籍病人的相关医疗保险公司收取费用,皆大欢喜。
  仁爱医疗集团在中国建设“国际医疗部”的野心,并不止于武警总医院一家,也不止于北京一地。武警总医院固然有传统公立医院保守的一面,但也有市场竞争下进取的一面,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此类合作,不过春来花开刚刚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44

私立公立大學 左丁山

1 : GS(14)@2012-05-13 11:53: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13/16331565

有幾位讀者來郵要求講嚇假若文憑試、高考失手,可如何繼續升學。呢個問題以前講過好多次,再講好似代人宣傳,不過大家既然問到,講多一次亦無妨,正所謂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一位媽咪來郵話佢位公子兩年前聽取本欄意見,去咗 Foothill,今收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通知,今秋可轉入柏克萊經濟系,媽咪歡喜得好緊要,但跟住愛兒打電話回來報告,佢聽到柏克萊要求甚高,年年都有學生頂唔住壓力而跳樓,於是媽咪又驚起嚟。唔使驚嘅,既去之則安之,香港仔勤力讀書,維持健康心態,休息有定時,唔好亂搞男女男男關係,冇話唔掂嘅啫。不過加州大學有財困之嘆,而學生又太多,學生爭住修科,往往爭唔到,不能如期修夠學分畢業,以至產生精神壓力,呢點就要注意嚇。
從 Foothill-De Anza讀秀士(副學士)至轉入加州大學,自然係一個方法,去其他州份讀社區學院,住房租金比矽谷便宜得多,更加經濟,家長可以叫子女上網自行搵資料。

講起柏克萊,一位美國科技基金經理訪港,佢生於矽谷,長於矽谷,在柏克萊修讀電機電子學工程,當然係優秀學生之列,依家佢唔係唔發達,只不過唔係十億美元富豪啫,佢嚟到香港跟本地基金經理及投資者談及 facebook上市,在座者有一位日本裔基金經理,係在 UCLA讀 Double E嘅,忽然有感而發:「我地 UC嘅水準都幾高㗎,點解無論邊間,都出唔到朱克伯格、蓋茨、喬布斯、 Google、 Yahoo、 HP嘅?」美國人輕嘆一聲:「呢個問題我都有諗過,柏克萊與史丹福,大約距離一小時車程,冇理由我地水皮啲嘅啫,諗深一層,加州大學係公立大學,收生要照足程序,計曬分,加埋政治正確與合乎平權準則,於是成班學生雖然係叻仔叻女,但似乎平均嚟講,欠缺創意與冒險精神。史丹福可以取錄一啲怪胎、奇人,突然間爆出火花嘅人,但我地州立大學就比較難!」美國基金經理講得有啲道理,美國科技創意源源不絕,啲私立大學貢獻甚大。歐洲學生憎恨私立大學,大學全部靠政府俾錢,創意係差一皮嘅。全世界嘅私立大學,以美國最多最好,為何如此,與國家教育制度及私人捐款文化有關,不過,呢條係大題目嘞,唔講住。
2 : Sunny^_^(11601)@2012-05-13 14:46:47

美國D大學...我冇同學去美國讀喎.

質素係好差嫁.學校既質素定係同學既質素都係...

好多都選擇英國,傳統D.夜生活冇咁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50

讀預科費用一年18萬英公立學校搶收中港學生

1 : GS(14)@2015-05-19 22:41:35

香港家長想送子女到英國讀中學,但每年至少25,000英鎊(30萬港元)的公學(即私立學校)學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近年不少家長將目光轉向收費較便宜的政府預科書院,當地公立學校都覷準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磨拳擦掌要分一杯羹。


英國公學早已有不少外國學生,每20名學生就有1個來自外國,香港和中國學生各佔1/5。至於公立學校,由於當局不准小學和中學收學費,一直沒有取錄外籍學生,但預科或大專院校則無限制。薩默特塞郡(Somerset)的Richard Huish College在全英政府預科書院排名18,1990年代率先取錄了首名港人學生,之後沒有多少學校跟隨,直至近年才有明顯轉變。Richard Huish College校長阿博特(John Abbott)說:「過去12個月,有多間學校接觸我,詢問如何開始招收外國學生。」他指,中國和香港學生是不俗的招攬對象,因為當地經濟有增長、中產人口增加,而且有崇尚教育的文化。


■Richard Huish College是首批招收外國學生的政府預科書院。


相比英國政府每年只資助英國學生4,500英鎊(逾54,000港元),外國學生每年支付15,000英鎊(逾18萬港元)費用,大大增加學校的收入,用於學生課外活動上;而且他們較勤力,成績亦較好。但公立學校沒有提供宿舍,外國學生都要寄住在當地人家庭中。跟很多公學不同,校方沒有為外國留學生專設校舍,40名外國學生會融入2,000名英國學生的學習環境中。



港青年愛小班教學

Nicole、Cass、Charlotte和Ed等都是該校來自香港的16歲青年。他們都喜歡當地的小班教學、學生得到教師較多注意。他們自覺數學成績較其他同學好,但其他學科就沒有優勢。他們亦很喜歡這裏的學習環境。Charlotte說:「在這裏,我們的學習模式很獨立。我不喜歡香港的模式,老師總是要求你以特定方式做事。」
Nicole指,寄住家庭「比香港人友善」,但始終想念香港住家菜。Cass就覺得寄住家庭「很怪」,「給我們太多食物」。被問到到當地留學最好的事,Ed說「當然是天氣」,其他人都同意。他們對於在嚴寒天氣下穿厚厚外衣出外,在佈滿落葉的小路上漫步感到愜意。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519/19152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74

Oracle起特許學校公立教師抗議搶走資源

1 : GS(14)@2016-03-30 14:41:13

全球最大型數據庫軟件公司之一甲骨文(Oracle),去年底宣佈在矽谷雷德伍德城(Redwood City)的總部,撥地興建一所特許學校「設計技術高中」(d.Tech),免費供低收入學生就讀。辦學理念雖然有不少人士認同及期待,但有示威者到公司抗議,質疑由財力雄厚的企業建校,是搶奪公立學校系統的資源。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d.Tech於2014年在臨時校舍營運,位於甲骨文的新校園將於2017年落成,佔地6.4萬平方呎,可容納600名師生,供加州低收入的幼稚園到中學的學生,以抽籤形式入讀。去年底,甲骨文行政總裁卡茲(Safra Catz)表示:「17年前埃利森(Larry Ellison,公司創辦人)告訴我,希望能有一間讓學生學習思考的學校。我們贊助興建的d.Tech正是以這些理念建校:新穎、充滿創意、解決問題及以設計為出發點的思維。」卡茲當時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為了美國的競爭力,提升學校品質極其重要,尤其是數學及理工學系。我很高興看到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創辦人)夫妻也在辦學,這種事情越多人做越好。」不過,10多名示威者周一手持標語,到甲骨文會議中心門外抗議,質疑埃利森身家於全球排行數一數二,擁400多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卻申請公帑於私人地皮興建學校,做法不合理。d.Tech以公立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的方式營運,意即該校可申請政府資助和籌募經費,但校務完全獨立運作。任教13年的教師亞當奇科弗(Arreme Adamcikova)是示威者之一,她在d.Tech位於聖馬特奧(San Mateo)的校區教書,她認為大企業和科技公司營運的特許學校有如私校一樣,令平民家長一窩蜂申請子女入讀。她認為這種特許學校一開始雖經營不俗,「但近年這些學校的管理和師資每況愈下,搶走不少公立學校的學生和教學資源,留下一批新移民和更貧窮的學生,承受公立學校的財政困難」,公立學校常有如教科書不足、大班教學等問題。去年,朱克伯格因捐贈特許學校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亦引發示威者到其大宅外抗議他摧毀美國的公立教育系統。甲骨文公司其後派代表到公司門外派發聲明,回應稱d.Tech建校後會回饋社區,例如開放校園給公眾人士使用,亦會定期舉辦免費課程,服務區內其他青少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0/195503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46

【紐約直擊】畀窮學生免費讀公立大學?大學生:無可能發生!

1 : GS(14)@2017-01-07 00:28:58

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宣佈減免全紐約公立大學學費的提案「Excelsior Scholarship」,計劃2019年家庭年收入低於12.5萬美元(約97.5萬港元)的學生學費可全免。記者四日來到以學費低廉、錄取大批低收入學生出名的紐約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New York)走訪,發現學生們普遍認為此新政策「不可能發生」!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的Sophia對《蘋果》記者說:「我打賭、至少在我讀書期間實現不了!」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
Sophia說,很吃驚這次學費減免議題又被拿出來討論,她表示公立學校通常需要很長時間來落實各項條例,而且到最後都不了了之,自己已經受夠了:「我敢保證至少在我讀書期間的這兩年不可能(免學費)!」她強調,就算學費減免,也未必真的對學生有幫助:「我認為很多人選擇學校時還是會考慮它的聲譽多過學費,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很多學生寧可想辦法花錢去讀好學校。」目前就讀電腦系的Zeni則表示,學費減免對於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我就是因為市立大學的學費低廉才決定來這裏就讀的!」他說,與其它很多私立學校相比,公立學校低廉的學費很吸引人,自己很多同學都來自低收入家庭:「我的很多同學都有經濟方面的困難,他們每天的日程排的非常滿,必須要通過打工來償還學生貸款。」他認為這項提議是很有希望的:「我覺得暫時不可能實現,但如果人們堅持努力下去,我們至少會有所進步。」據了解,與許多其它紐約州的公立學府一樣,紐約市立大學的學費一年約6,000美元(約4.6萬港元)左右,相較之下,同樣位於紐約的其它兩所私立大學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學費則高出三倍,平均每年超過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令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望而卻步,Zeni就表示,自己的同學中有一些「全A生」,但因為學費的困擾才沒有選擇另外兩所名氣更大的私立大學。目前,「Excelsior Scholarship」計劃必須先獲得州議會的通過,才能進行進一步推進,由今年秋天開展至2019年,低收入門檻也將在三年內從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的年收入起逐步調整為12.5萬美元(約97.5萬港元)。一旦成功,紐約州此舉也將成為全美第一,預計有超過90萬學生將因此受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6/198883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