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爺傾向再推iBond

1 : GS(14)@2012-01-13 23:58:17

i will buy more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cf1218ac1d76-587266





庫房盈餘估達500至600億

曾俊華今年提早於2月1日公布的預算案,亦是他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他原本預料本年度會有85億元赤字,但受惠於去年上半年經濟好轉,賣地、利得稅收入均較比預期多,雖政府仍未作最後結算,但據政府內部估計,全年財政盈餘將高達500億至600億元。

據悉,雖然庫房「水浸」,但今屆政府至6月底便屆滿,而新一屆政府或有鴻圖大計,故曾俊華撰寫預算案時,會沿用以往的紓困措施,不會採用新招。港府去年動用370億元全民派錢6,000元,既受爭議,故派錢一招今年不會捲土重來。

雖然通脹已近見頂,但普羅市民在平日衣食住行方面,仍感到通脹壓力,故當局考慮紓困措施時,亦會希望讓基層市民多受惠。據港府消息人士指,在考慮寬免差餉上,每戶最多寬免6,000元,究竟是分兩季抑或分4季差餉,效果略有不同,現時是傾向全年寬免差餉,每季1,500元為上限,以減輕中產市民負擔。

有關原則亦同應用於退稅考慮上,退稅幅度希望惠及更多打工仔,至於退稅定於6,000或8,000元,消息指,將視乎財政盈餘而定。政府亦考慮提高子女、供養父母免稅額,及放寬供樓利息可扣稅的上限。由於電費補貼令大部分市民受惠,當局亦會繼續推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52

新居屋傾向補地價定息兩厘

1 : GS(14)@2012-02-07 22:47: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8407
新舊居屋補地價差異

例子﹕
單位面積︰約 431呎
買入年期︰ 2000年,市值 143萬元
折扣率︰ 47%
購入價(未補地價)︰ 76萬元
若居屋業主於去年 12月 19日轉手,當時市值為 213萬元
舊居屋政策補地價金額︰約 100萬元

新居屋補地價金額:
方案一「淨貸款」︰ 67萬元

方案二「貸款連利息,利息按『無所損益』利率計算」︰ 98萬元

方案三「貸款連利息,利息按『無所損益』利率計算,另加 1.5%風險調整系數」︰ 99萬元

方案四「貸款連利息,利息以固定於購入單位年份的『無所損益』利率計算」︰ 122萬元

方案五「貸款連利息,利率固定於 2%」︰ 84萬元

註︰「無所損益」利率乃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每月公佈。 2011年 12月的「無所損益」利率為 1.7%。
資料來源︰房委會文件
2 : GS(14)@2012-02-07 22:47:58

房會賣豬仔 舊業主不滿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48408
3 : Sunny^_^(11601)@2012-02-07 23:03:17

我都不滿啦,起碼比反一成既樓價我
4 : 草帽(1253)@2012-02-07 23:14:29

舊不如新, 是自然定律, 不過之前十年多得pk曾唔起樓先掉轉黎玩.
5 : GS(14)@2012-02-07 23:18:27

我覺得不如用舊簡單好多
6 : Wilbur(1931)@2012-02-08 16:15:01

跟本原辦法就好好地

班友冇野攞野黎搞,製造爭議
7 : GS(14)@2012-02-08 22:18:22

6樓提及
跟本原辦法就好好地

班友冇野攞野黎搞,製造爭議


唔想學以前咁,點知真是不如番舊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22

Lunch with the FC- 莫乃光: IT界選民應該傾向民主

1 : GS(14)@2012-08-24 11:54: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24/16631683
由做同事開始,認識莫乃光十多年,一直保持聯絡。這些年從一個距離觀察他為 IT業奔走發聲,為民主站在前線,我認同莫乃光為人,並以認識他為榮。吃完這餐飯,我赫然發現,影響著莫乃光的環境,包括他成長年代、家庭、教育、工作等,竟似曾相識,我認同莫乃光,因為我也是莫乃光。
莫乃光是2012年立會選舉資訊科技界候選人,對手是四年前擊敗他的譚偉豪。從表面看,我支持莫乃光可能有點怪異。譚偉豪和我同屬電子工業界,我們多年來在不同場合碰面,覺得他為人和藹友善,為 IT和工業界有過付出,而且他任主席的權智(601)是精電(710)客戶。從功利角度看,我理應支持譚偉豪,但問題是,他的對手是莫乃光。
莫乃光選陸羽,我面有難色,訪問需時個多小時,環境雖不至鴉雀無聲,但起碼要有少許私隱,我即時想像到中午要跟人搭枱的情景。他隨即補一句,由他訂位。我先到陸羽地下,見到卡位一壺茶上貼著「莫先生」字條,我知道莫乃光在陸羽有些少地位。他解釋他父親以前在中環上班,是陸羽熟客,他跟父親常來光顧。
莫乃光不諱言,他不是出身基層,從未住過屋邨,父親在外國讀書,五六十年代香港人有機會去外國留學,應該是一種身份象徵。莫乃光屬戰後嬰兒潮「水尾」,是呂大樂《四代香港人》中的第二代,第一代無私的建立根基,由第二代享盡香港經濟起飛成果。第二代「水尾」在幸福中成長,對政治及家國意識薄弱。第二代「水尾」未受過七十年代初期學運洗禮,生長於沒大事發生的七八十年代,形成較務實作風。從這背景走到接近政治舞台中央位置,我有興趣知道莫乃光的政治路途。
莫乃光故事由他六七十年代成長在一個當時算富裕的家庭開始,父母管教開明,中學就讀香港華仁,受耶穌會自由思想薰陶,在美國讀大學,畢業後在美國 IT界工作。
六四事件代表政治意識啟蒙點,他從遠處感受民運的悲壯,激動過後緊隨香港進入民主政制進程,九十年代回流香港,以不同身份參與香港社會。我以前未認真想過,原來莫乃光的故事即是我的故事,只要把美國換為加拿大, IT轉為財經,我的成長環境跟莫乃光基本沒分別。
[莫乃光當年就讀華仁的學生照。] 莫乃光當年就讀華仁的學生照。
八十年代赴美 六四認識中國
莫乃光在香港華仁高我一年級,互相不認識,他說他不算特別活躍,在那年代的香港華仁,學生可以很活躍。莫乃光會考成績優異,完成中六後去美國讀書。八十年代內地和香港政治離莫乃光太遠,他反而對美國政治感興趣,看很多關於美國政治人物的書。假如莫乃光是美國人,他屬哪一個黨?「我相信是民主黨,始終接近那一套自由思想。」
莫乃光87年碩士畢業後,在美國 IT公司工作,過著正常美國華人生活,直至89年6月某日。「我不算是先知先覺的一群,我是到坦克入城才感到事態嚴重,我很記得這一日,我病了沒上班,在家不停看 CNN,之前我對中國政治全無認識。」
莫乃光民運路跟互聯網有關,他很早使用互聯網,六四民運後,很多在美國的香港人在網上組織群組,提供資訊,交換觀點,他屬於網上活躍分子。那時候互聯網未普及,網民選擇不多,他們的群組連結全美關心民運的香港人,由東岸到西岸。莫乃光那時候住在麻省,他跟住在波士頓的香港人組織起來,連同美國多個大城市,90年組成「美國香港華人聯會」。
聯會在九十年代初期活躍,工作包括支援在美國的民運人士、舉辦講座、參與美國政府遊說工作等,莫乃光曾任聯會副會長,他特別提起一個人:「當時有一個人特別重視我們這班在美國的香港人,是『華叔』司徒華,他很早便到美國探訪我們,一直和我們保持聯絡,後來李柱銘和朱耀明牧師也來過。」聯會仍存在,但已不大活躍,很多當年中堅分子也回流香港,不少在香港高等學府任教職。20多年過去,隨著環境改變,很多人對六四民運有「新見解」,不想提起這一段歷史。
我問莫乃光當年戰友,是否願意提起這段歷史?「可能我們跟內地和香港隔著一段距離,看法抽離一點,想法比較天真,我們當時支持六四民運全無居心,無想過上位,也無想過秋後算賬。
「我們這班人大部份到今日仍有聯絡,我不為意有人想刻意抹去這段歷史。我競選團隊中便有當年戰友,還有幾位戰友在 IT界工作,多年來一直公開支持我。」
94年莫乃光回流,加入于品海的智才工作,負責集團 IT部門,當年智才業務廣泛,他參與旗下不同公司的 IT運作。智才其中一個新項目,是成立互聯網供應商( ISP),這時候是95年。項目開始不久,智才陷入財困,幾個投資者向智才收購 ISP項目,莫乃光和部份管理層團隊隨項目離開智才,新公司是 HKNet,是香港第一代 ISP。
[莫乃光稱,選擇民主這條路,過程很自然。] 莫乃光稱,選擇民主這條路,過程很自然。
94年回流 政府眼中 IT專家
HKNet曾經是香港最大 ISP之一,後來被中建電訊(138)和日本 NTT收購,我在科網泡沫年代曾搭上科網列車,在中建電訊年代和莫乃光做過同事。當時莫乃光是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會長,是業界主要領導者,關於科網大小事情,都見到莫乃光身影,他是科網年代紅人。
莫乃光仍記得95年香港多個 ISP涉嫌無牌經營,這事件被炒作為國際新聞,影射香港回歸前喪失言論自由,於是政府急急放人,並鼓勵互聯網業界聯合起來,找出一些業界領導者,方便跟政府部門溝通。「那時候所有人包括政府都感到 IT的重要,但大家對 IT的認識不深,我稍為有 IT經驗,被視為專家,忽然間好多人找我。」
2000年開始,莫乃光出任多份公職,包括中央政策組、消費者委員會、醫管局等,因為 IT越來越重要。過去十多年,每逢甚麼關於 IT事情發生,傳媒需找 IT業界給予意見,市民都會見到斯斯文文、說話流暢的莫乃光出現。莫乃光代表 IT業,整條路途合情合理,但六四激情過後,連民運人士也投入正常生活,莫乃光回流後沒參與本地政治,最積極政治活動是每年去維園出席燭光集會,「民主莫乃光」是怎樣走出來?
「 IT業界以前不算政治化,單仲偕由1998至2008年出任 IT界別議員,連任時政治氣氛也不算太激烈。建制派覺得需要組織起來,統籌做好選舉工作,我相信是2004年選舉失利之後,而第一場跟民主派重要對壘是2006年特首選委選舉。」這一年選委 IT界選舉,單仲偕帶領6人民主派名單, IT業界組成另一張20人名單,諷刺的是,當年莫乃光和譚偉豪同在這張業界名單上。莫乃光笑說:「好快就發覺同床異夢。」
06年爭做選委 行出民主路
換句話說, IT界第一次感受到濃厚政治意識,大約是2006年,選委選舉後, IT界知道這界別從此不一樣,從此 IT界選舉以政治取向分界,壁壘分明。莫乃光變得政治化,很大程度是因為香港變得政治化,是香港政治環境要求他作政治取態。
「我選擇民主這條路,過程很自然,其實我沒認真去考慮過,我不覺得有其他選擇。」我同意,可能不是他去找民主,是民主找到莫乃光,一切跟他的成長環境有關。
「我想我不算激進,肯定不是逢中必反,我最不能忍受是建制派私下對我說:『你忍嚇啦,中國會變』。變?我不算激進,這麼多年變了甚麼?我見到太多所謂親中人士,其實是一個利益集團,他們親中全是為自己利益,而不是堅持信念。我也認識真心親中人士,雖然我不同意他們的信念,至少我尊重他們。」當香港政治環境變了,連 IT人也要表態,莫乃光的抉擇來得舒服自然,沒有悲壯口號,沒有腦交戰掙扎,他就是選這條路。
根據職業訓練局統計,香港有7萬人從事 IT工作,但 IT界別只有6700選民,少於10%,其中5%是公司票。 IT選民資格複雜至不能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主要是會員制,即是選民須屬於某些會的會員,才有資格投票。
IT界別選舉條例混亂,普羅市民沒法理解,過去多次傳出種票指控。對於 IT選舉界別組成,莫乃光有很多話要說。
「7萬 IT人,其實我認為數目不止此數,只有少於10%有權投票,包括5%公司票,其他選民須每年交會費,對不想交會費的年輕選民已經是不公平。感覺上, IT人普遍年輕,但 IT界選民平均年紀不小,原因是選民資格扭曲這個界別的代表性。」
「 IT界選民應該傾向民主, IT人不可能保守,因為 IT講求創新,追求資訊自由流通,工作上遇到言論自由受到限制, IT人第一身感覺到。自由、平等、開放的概念在 IT行業更切身感受到。」
「建制派在很多功能組別的賣點,是幫選民回內地做生意,打開內地市場,因為建制派跟內地關係較好,可以直接幫到選民。這一招在 IT界我認為是反智,香港 IT界不應日夜想住回內地做生意,內地資訊環境被封閉,香港 IT界應該做好自己工作,發展本土 IT業,吸引全世界 IT企業來香港設立基地,從香港面向世界,包括打進內地市場。」
搞 IT要 Un-China 發揮優勢
「香港 IT界的優勢,是跟內地的不同。」莫乃光說出我多年不停重複的「溫布頓效應」,香港模式的核心是 Un-China,香港應該推銷的,是我們和內地的不同。
「香港不要學習內地 IT業,香港人根本不容易掌握內地 IT業,太多禁區,有幾多間香港或外國 IT公司在內地做得成功?」
「內地 IT業缺乏創新精神,知識產權保護不足,政治審查剝削內地人知情權利,例如在內地不可能開設寫 facebook Apps的公司,因為在內地無得用 facebook。」我都好想問那些親中人士,點解在內地不能用 facebook?
莫乃光說得好,不少香港人抗拒民主,是從功利角度出發,因為內地商機大,香港人應該好好把握,不要談政治,刺痛內地人不想談的課題。成年人一邊教孩子不要避開問題,自己一邊避開問題,一邊說服自己,做事一單還一單,不談民主,生意照做是對的。
假如香港人不發聲,指出內地 IT封閉的反智,反而改變自己來遷就內地,香港 IT界只會「大陸化」。
「香港 IT業的出路,是保存香港的優勢,即是凸顯香港跟內地的不同,香港政府其實很清楚,政府唔敢講等我講。」
「我認識每一個內地大型 IT公司老闆,都有海外居留權,不少擁有香港身份證,這些 IT人最清楚自由的重要。」
和莫乃光吃這頓飯,對我思維衝擊好大,我從來沒細心想過自己的經歷,但一路聽莫乃光的故事,彷彿一路聽到自己的故事。我早年從事財經界,第一身感受到市場開放的重要,財經人不管為人為己,也應該支持民主。假如我先做工業,我的世界觀很可能跟現在不同。原來兩個背景相若的人,安排他們有相同的經歷——包括成長年代、家庭、讀書、工作,得出來的政治信念也可能很相似。莫乃光從小養成尋真精神,扭曲真理迎合內地,從來不是他的一杯茶。我肯定他的同時,也在肯定自己。
再輸,怎辦?「唔想去諗,但肯定不是我政治前途的終結。」我想佢贏。
華仁不 Hard sell
舊生聚會,當然有提起大家的華仁歲月。今日回想,華仁最令我們回味,是學校的開放和包容。
那時候仍有不少外籍神父任教,他們無私地把自己的光輝歲月送給香港,一生奉獻教育,每個被他們教導過的學生,也不會忘記。
莫乃光記得:「在天主教環境讀書,從沒感到有壓力要信教,學校和神父沒 Hard sell過,至少我不覺得有。」今日我們在討論國民教育,神父在生的話,我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鬼仔幾時叻過香港仔
莫乃光是高材生,有一套讀書心得。我問他在美國大學的成績,他說不算優異,他的解釋是,最初兩年還可以,最後兩年美國本土學生發力,很容易追過頭。這現象我似曾相識,我接觸很多這類個案,自己也經歷過。
「可能是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香港學生四平八穩地答問題,答得不錯。去外國讀書,香港學生普遍根底好,特別懂得考試,最初成績可以很好。不過大學後期開始鼓勵學生天馬行空,做 Project,寫 Essay,香港教育制度的不足,立即現形,鬼仔話咁易過我哋頭。」
這方面我的經歷跟莫乃光有分歧,讀大學時我進入的商學院百分百用 Case Study教學,無得背書,我一開始便被鬼仔過頭,成績從來未叻過。
【陸羽茶室】香港中環史丹利街24號
蜜汁叉燒$110
瑞士牛腩飯$96
菜遠牛腩煲$190
蓮蓉粽$40
蓮藕汁糕$38
茶( x2)$56
【總數連加一$583】
2 : 寧采臣(25759)@2012-08-24 12:24:33

在天主教環境讀書,從沒感到有壓力要信教,學校和神父沒 Hard sell過,至少我不覺得有。」今日我們在討論國民教育,神父在生的話,我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完全同意, 好懷念那些年

而家香港立立亂, 希望做多幾年野可以移民外國
3 : GS(14)@2012-08-24 12:45:16

2樓提及
在天主教環境讀書,從沒感到有壓力要信教,學校和神父沒 Hard sell過,至少我不覺得有。」今日我們在討論國民教育,神父在生的話,我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完全同意, 好懷念那些年
而家香港立立亂, 希望做多幾年野可以移民外國


去得邊?
4 : 寧采臣(25759)@2012-08-24 12:47:20

3樓提及
2樓提及
在天主教環境讀書,從沒感到有壓力要信教,學校和神父沒 Hard sell過,至少我不覺得有。」今日我們在討論國民教育,神父在生的話,我知道他們會怎樣做。
完全同意, 好懷念那些年
而家香港立立亂, 希望做多幾年野可以移民外國

去得邊?
英美坡澳, 好多選擇, 就係唔鐘意被同化
5 : greatsoup38(830)@2012-08-24 12:53:42

我最多唔睇報紙囉
6 : 寧采臣(25759)@2012-08-24 12:56:12

5樓提及
我最多唔睇報紙囉
最恐怖係洗腦既人好叻,唔會hard sell迫你洗, 即係被洗腦同化都唔知
7 : greatsoup38(830)@2012-08-24 13:09:32

6樓提及
5樓提及
我最多唔睇報紙囉
最恐怖係洗腦既人好叻,唔會hard sell迫你洗, 即係被洗腦同化都唔知


咁我都無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34

日本極右傾向 害己害人 雷鼎鳴

1 : GS(14)@2012-10-03 23:34:47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E%B3%E4%BA%BA/36090
日本前外相前原誠司兩年前可能是策略性下台後,現又重新入閣,當上戰略擔當相。此位仁兄,是日本的極右人物,最近才胡言亂語,賊喊捉賊,說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歪曲歷史,是要誘導日本發動戰爭云云。前原的回朝,是日本社會右傾化的一種體現,但前原又豈只會是孤立的例子?曾在1989年與人合著《日本可以說不》的石原慎太郎,現在仍任東京都知事,近年一直推動日本政府購入釣魚島,是日本極右的代表人物之一。2006至07年當了一年首相便下台的安倍晉三,是極右派的偶像,最近當上最大政黨自民黨總裁,很有可能捲土重來,奪回政權。
這批極右分子有甚麼祈求?據內地評論員蕭琴箏所言,他們不僅要日本在經濟上崛起,更要在政治上及軍事上崛起。他們表面上中立或反對中國,骨子裡刻意模糊或漠視歷史問題,但又企圖在經濟資源問題上充分利用中國去支撐日本的繁榮和軍事目標。在手段上,他們慣於冒險,喜歡製造偽議題擾亂視聽,無事生非,並從中漁利,並要日本人相信自己正受外國欺壓。
被人忽視 不是味兒
日本過去軍國主義當道,害人害己,社會中素有極右思想存在,現在此種思想是否死灰復燃,又再找到社會基礎?我在本欄曾說過,日本民族性中有「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等級森嚴的傾向。自甲午戰爭後,日本一向視中國為低人一等的弱國,二次大戰日本雖然失敗,但對蔣介石所用的「以德報怨」政策只會視為次等國家對上國應守之禮儀,不會心存感激。
不過,在過去二十多年,日本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停步不前,內外交困,兩年前,GPD更被中國趕上超越,日本人的心理,根本無法接受這種新的形勢。我的一位老師與朋友,2011年曾得過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的東京大學經濟教授伊藤隆敏,去年在訪問中便說過,過去日本經濟強大時,要經常面對國際上對日本的抨擊(Japan bashing),但現在卻是被人忽視,而忽視比起抨擊更使日本人感到不是味兒。此種害怕衰落但又無可奈何的悲哀心態使到日本政壇十分不穩,六年內六次更換首相,亦是極右思想復辟的絕佳土壤。
前第二大經濟體 難翻身
但失去二十年的日本翻得了身嗎?我看在未來二十年機會都會極低。日本欠下的國債已超過其GDP的兩倍,即就算其人民兩年不吃不用把全部入息交給政府還債也解不了問題。日本早已進入「人口赤字期」,老年化幾乃全球之最,工作人口比例減少,退休人士增加,社會外防極嚴,不肯接納年輕新移民,經濟如何有出路?日本又是既缺能源,核能發展又受制於其多地震海嘯的地方,其經濟繁榮如何可以支撐得住?中國是它最大的貿易夥伴,要這個早已欠債纍纍的政府花費巨資與中國打一場沒有道德法理基礎的戰爭會是何其愚蠢的事?日本的極右政客害己害人,其得勢使人擔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64

C觀點 - 施永青 不平等現實與比較傾向 (2013年07月18日)

1 : GS(14)@2013-07-19 01:29:5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3949&d=2108
昨日在談仇富問題時,順便指出,人有追求差異的傾向,並非真正喜歡平等。有朋友不以為然。他認為人性本追求平等,只是有了私有制之後,人性才出現異化,傾向積累比別人更多的財富。他認為,應該鼓勵人類追求平等,而非追求差異。
其實,我年輕時也傾向平等,並為此付出過青春。然而,隨著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我不得不改變我的價值傾向。我發覺,願意犧牲小我的人,在社會裏只屬少數,大多數人都傾向自己能比別人活得更好。
其實,人天生就不平等;有人高,有人矮;有人強,有人弱;有人出生於已發展地區,有人生於窮鄉僻壤;大家的起跑線都不一樣。
出生時的差異,無可避免會影響以後的競爭力。老子認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在人間,有餘的人就可以用錢搵錢,變得愈來愈有;而不足的人卻處處被欺負,沒有條件與掌握較多資源的人競爭。
這種現實往往令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會因此動蕩不安。為了避免矛盾激化,主張平等的社會主義理論應時而起。上世紀有一段時間,全球有一半地方都在試行社會主義;但現實證明,人類在得到平等後其實並不快樂。普通人的快樂常建立在與其他人的對比上。
學生因成績比人好而高興,打工一族以薪金比人高而開心,老闆則以生意比人大而自豪。如果人人平等,自我形象就沒法展現。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們沒法爭利,於是就爭名,爭權形成另一種不平等。最後,大部分行社會主義的地方都重投資本主義的懷抱,行市場競爭,容許差異。
現實是有得競爭,人的潛力才容易得到發揮。人類的科技發明,動力都很多源自想建立自己的優勢;目的要在追求差異,而非達至平等。
人的比較意識十分強烈,只要有兩個人的地方,人就會下意識地評估對方,然後與自己比較。根植於我們基因中的求生意志與繁殖意志會促使我們作這樣的比較。沒有這種比較意識的人,在爭奪求生機會與繁殖機會時都會處於劣勢。缺乏比較意識的人,早已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汰了。
常言有道:「人比人,比死人。」但實際上大家都在比,而且想比贏人;只是有時比輸了,不得不找句話來安慰自己。雖然,很多宗教與哲學都勸人不要爭,但大多數都沒法脫離本性。在大多數人的心底裏,仍不自覺地盤算著,如何才能比別人生活得「更」好。這個「更」字,就是內藏著對不平等的渴求。
在現實世界,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才會悲天憫人,想透過平等讓窮人也可以生活得好一點。但說穿了,他們其實想做救世主。他們何止想比普通人高幾等,簡直是不同層次,骨子裡,他們也在追求差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22

設中國基金 傾向揸高息股

1 : GS(14)@2015-04-21 01:58:28

【穩健為主】林少陽自2009年起自立門戶,創辦以立投資管理晉身基金經理,旗下基金VL Champion Fund只面向專業投資者,但原來他一直另有部署。



入場費5萬元

以立投資近日獲證監會批准取消只向專業投資者銷售的限制,即將會在兩個月內推出首隻向公眾發售、入場門檻僅為5萬港元的單位信託基金「以立中國基金」。林少陽指出,新基金定位非常大眾化,籌備已逾兩年,料能於一至兩個月內面世,先會在獨立財務顧問平台上架,並正與零售銀行洽商供散戶認購。該基金倉位以中國股票為主,傾向買入穩健的高息股,現已吸納數千萬美元成為種子資金,「我哋睇track record(往績)都係index beating(跑贏指數),阿爾法系數(alpha,用來量度與指標指數表現區別,系數越高代表越跑贏)亦高過同業。」但面對自去年起動的滬港通,以價值投資見稱的林少陽回報未算顯著。彭博資料顯示,VL Champion Fund雖於2012年及2013年分別錄得22.7%及23.9%大幅跑贏,但2014年卻倒退0.21%跑輸同業。林少陽解釋,主要是去年部份海外倉位做得不夠好,但若只計及港股及A股去年長倉,表現其實非常理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20/191183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18

「新聞界奧斯卡」被批傾向自由派

1 : GS(14)@2015-04-23 01:55:55

【話你知】普立茲獎(圖)1917年為紀念美籍匈牙利裔出版人約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創立,由哥倫比亞大學管理,以表揚在新聞、文學及音樂界的傑出貢獻者,21個得獎組別中有14個是新聞獎項,是新聞界最高殊榮,有「新聞界奧斯卡」之稱。



每個獎項7.8萬元獎金


新聞報道數之不盡,因此由102人組成的20個評審小組,只會在報名角逐的作品之中作篩選,報名費為50美元(390港元),每個獎項的獎金為1萬美元(7.8萬港元),惟獨公共服務獎是金牌。雖然是無上榮耀,但普立茲獎同時有爭議,被批評一面倒向自由派報章傾斜。《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2/191209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29

性傾向歧視立法繼續拖

1 : GS(14)@2016-03-19 22:06:19

【本報訊】過去3年周一嶽任平機會主席期間,反性傾向歧視條例是否立法,可說是最大爭議的議題。周一嶽開展了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的研究,並於今年初公佈結果;但陳章明上任後對推動反性傾向歧視的力度有多大,令人質疑。政府昨明言在現行4條歧視條例之外,平機會下階段或展開年齡歧視的相關工作,似為平機會未來路向定調。



黃耀明批評陳道德守舊


平機會今年1月發表《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分歧視的研究結果》,指有55.7%受訪者支持立法,比率較10年前同類調查增加一倍。周一嶽當時指政府應展開立法諮詢,重點是法例內容,而非討論應否立法。但政務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表示,政府委任陳章明任下任主席,是「每一個階段需要不同人士」;相信未來年齡歧視可能是平機會下階段的工作,但他未有提及政府會否就反性傾向歧視展開立法諮詢,只表示政府正積極考慮平機會今年初發表的報告,及政府成立的諮詢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建議,包括在推廣、社區教育及培訓增撥資源。陳章明言論保守,令人質疑會否推動反性傾向歧視,包括2014年他接受報章訪問時,曾指同意生兒育女對婚姻重要的人減少,反映港人家庭價值已經腐化,擔心長遠或成西方個人主義模式,對家庭成員支援的功能完全崩潰。「大愛同盟」創辦人黃耀明表示,對於陳章明仍指要研究及對反性傾向歧視沒有既定立場感擔心及震驚,指政府已就該議題研究8至10年,現時仍要研究是拖字訣。陳章明的「港人家庭價值已經腐化」的言論,像代表一種守舊道德意圖重整社會價值觀,擔心他不會捍衞多元家庭,如同志家庭。■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3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34

陳章明首落場撐同志平權贊成性傾向歧視立法拒承諾年內諮詢

1 : GS(14)@2016-05-19 02:17:53

【本報訊】曾誤以「老同」稱呼同性戀人士的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上任逾月昨首次現身同志活動,親口表示平機會認同就性傾向歧視問題有立法需要,又指同志平權團體提出一年內展開公眾諮詢,時間合理,惟未能作出實際承諾。同志團體促請政府立即就《性傾向歧視條例》的保障範圍、豁免條款進行諮詢,保障性小眾基本權益。記者:馬志剛



陳章明上任前曾指性傾向歧視立法是「最不可取」,更一度誤稱同性戀者為「老同」,引起多個團體不滿。早前陳與同志平權團體會面,其後卻忽然疑似轉軚撐立法,被指是向各團體釋出善意。明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2016」,香港區活動主辦單位昨在銅鑼灣東角道舉行集會,陳章明應邀出席,更在胸前別上彩虹襟章。他致辭時首先為上任前後引起的爭論解畫,指自己初上任未能簡單道明原意,又解釋之前缺席性小眾論壇是因公務在身未能配合,之後的平權活動、遊行都會盡量出席,亦會出席反對立法的活動,冀聆聽雙方立場。他重申平機會已向政府提建議,表明希望政府盡快就立法事宜展開公眾諮詢,又認同性小眾受歧視的問題需要立法,法例內容也「有得傾」。



稱循教育釋除誤解

對於諮詢時間表,他說同意盡快展開,亦認為同志組織提出的一年內諮詢時間合理,但自己無法替一眾委員代答,而且今年9月遇上立法會選舉,還有明年特首選舉,政府或傾向待新特首「坐定」再做有關工作,時間可能超過一年,所以無法承諾能否一年內推動諮詢。陳章明表示,平機會將會多管齊下,如從公眾教育着手,指「恐懼係建基於無知」,冀教育公眾釋除誤解,變成「有知」,做到互相尊重,減少歧視。對於有反對立法團體憂慮一旦立法將與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相牴觸,陳章明指現行4條歧視條例的立法目的都是為保護小眾基本權益,也沒限制他人自由,故相信即使日後《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效果也相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35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94

【動畫】po燒烤相=有自殺傾向?fb強制移除相

1 : GS(14)@2016-09-18 10:51:40

PO燒烤相就有自殺傾向?台灣一名陳姓女網民在中秋節把一張燒烤照片PO上facebook,沒想到隔天就被fb強制移除,理由竟是:「因為我們會擔心鼓勵或倡導自殘、藥物濫用及自殺行為。」因為不移除,帳戶就一直被登出,她只好移除照片,fb還很貼心的提供防自殺機構的「生命連線」資料。陳女隨後將事件上傳到fb專頁《爆料公社》,請大家評理:「烤個肉而已,真靠北(台語,指為死去的父親哭泣,是以粗魯方式描述一個人在胡說八道。)....fb有事嗎?」其他網民看後紛紛表示:「太好笑了」、「fb實在太靠北了」、「偵測到木炭嗎」、「烤肉是自殺嗎?XD」,有人則認為:「歪國人不懂中秋烤肉節,風俗民情不同吧」,也有人調侃:「你右邊的烤物烤焦了!所以fb認為你有自殘的可能性!」還有人判斷:「看樣子是有人檢舉,只是fb的人怎麼審核的,好好笑!」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8/19774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