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蘋果︰張艾嘉不忿導演一窩蜂北上「港片無個性會被吞噬」
1 :
GS(14)@2015-05-04 14:02:39■張艾嘉笑容依然甜美,「別人問我何時退休,當沒有故事想說,沒戲想拍,我便會停下來」。
快62歲了,61歲的感覺是怎樣?在林青霞賈寶玉扮相旁邊,張艾嘉披着林黛玉一襲斗篷,像包着初放的青春。40多年後,張艾嘉61歲,快到62歲,賈寶玉與林黛玉,不過是辦公室一幀舊劇照。一星期多前的兩小時訪問,記者還是被張艾嘉那對小門牙吸引過去。她的笑容,提醒昨天的任性與堅持,錯過和留得着的,一點、一點的擴大,一點、一點的看清楚。在她渾圓雙眼裏,那道銀色旅途,有一半以上的命運是自己掌控,今天,她不容許自己做任何退步的事情。基本上,張艾嘉是不看娛樂版及《蘋果日報》的。記者也跟她說很少看香港電影。記憶中,90年代那個社會,那一種電影氛圍,像末世一樣的繁華亂舞,然後,是97的沉寂,然後,又是北上拍戲的喧嘩。十多年前,張曼玉接拍法國電影後,接受《時代雜誌》訪問,她對香港電影圈那種決絕,像受傷小獅,奔向茫然不知的他方,一度在遙遠的法國電影裏消失。戲一樣的人生裏,張艾嘉跟林青霞又是很不同,上天沒有選她扮演大美人,半生戲裏戲外的磨練,她分得清自己想要甚麼,即使當導演,也不容許自己行錯路。隔着一張寫字枱,她用演員內斂的深情、導演的功力,把入行以來每一步的每一感覺說出,難分回憶還是展望,就如電影教曉她,連一段獨白都是很複雜的。「40年來,我也是由商業電影開始,在娛樂圈打滾幾十年,慢慢感覺與這圈子的理念有越來越大的距離。尤其當我做完舞台劇之後,深深覺得自己不可能再過以往娛樂圈那種生活。而且到了某一年紀,你會看到自己一直成長,不想停下來。那種成長,來得很自然,我很enjoy,不想退步。所以任何會令我退步的,我都不想要。我想自自然然繼續向前行,因為,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幹多久了。快要62歲了,還可以幹多久呢?不是說你有沒有創作能力,而是,你還有沒有體力。」
「一定不會拍商業片」
「開始有這感覺了?」記者問。「Of course」。張艾嘉的吸引力,在於坦然。演員、編劇及導演,她不讓自己局限一種角色。當今香港影壇女性,沒有一個比她有更大空間。可以想像,她這樣一個女人,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需要的自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的。「看你在綠島拍攝新電影的片段,感覺你還很有精力。」「拍戲一點沒問題,創作時,感覺自己是年輕人,反而是宣傳時候。(記者:感覺辛苦?)是。感覺辛苦的原因是,你不太明白觀眾到底喜歡看熱鬧還是喜歡看戲。以前不管怎樣都有選擇,可以看這類那類的戲,現在,好像只想看熱鬧,句號。」張艾嘉的新作品《念念》剛於上周四在香港上映,早前她與李心潔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試映及研討會,吸引1,100名學生參與。她無法知道學生是來看戲還是看她,作為一個香港電影導演,她其中一種魅力是,既有自由,也有堅持。而香港電影又一直在自由裏堅持了甚麼?過去,她欣賞香港電影在不斷重複裏仍然能有自己的性格,跟台灣及大陸電影各有不同,有時會出現很精采的片子,能捧出很多男性偶像演員,這已是頗大的功勞。直到近年,她有點失望、有點憤怒。「前幾年,當大家一窩蜂到大陸,我是幾嬲的,那時我倒反與杜琪峯頗熟。他還是不太肯離開,有幾個導演都在堅持。」她不是要管香港電影跟風不跟風、是否過於商業化,她關心是香港電影要不要保持自己的個性,若果沒有把自己與別人區分的能力,最終只有被吞噬。「我真是好難判斷何謂商業電影不商業電影,我的《念念》……如果說,討好是商業,我一定不會拍商業,我真是不懂得拍商業。(乾笑)我是一定不會討好的,我一定是拍自己心中想跟人分享的東西。」
■張艾嘉多次獲最佳女主角獎,導演的《心動》99年被《時代雜誌》評為十大最佳電影之一。
偏重技術沒關懷題材
她在演藝學院跟學生分享時,張艾嘉直接批評香港電影其中問題,「香港電影始終是技術高於戲的本身,對主題內容關懷太少,對每一個人、每一種性格、每一件事……好彩還有許鞍華及其他文藝導演,但也是不夠。變成所有都是用技巧,我們好厲害的一環,就是用武打,我們做特技好厲害或是甚麼的,而非用心關懷一個題材,在storytelling上也做得不足夠。」在2000年以後的新世代,中國大陸電影人才已經學懂西方一套技術模式,對香港電影已經從喜歡變為不在乎,香港電影今後要看利益還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是張艾嘉作為業內人所關心的。她早前在北京宣傳新戲,對來捧她場的導演劉偉強說:「開始有危機出現,你代表某一範疇,要拿一些東西出來,似模似樣,大家加油,大家要努力。」近年又逐步看見香港導演回港拍片,她肯定香港電影在自由而多元的環境建立特有個性,始終會彈出一些好戲出來,「以前巿場很細小時候還有好看的戲,為何現在巿場大了,反而沒有好看的戲了?就是為了『討好』兩字,弄得不倫不類」。看得通一個大局,知道自由在哪裏、局限在哪裏,她就在自由裏創作,在局限裏開拓巿場。「香港應該是有足夠空間,至今從無改變,除非要面對大陸巿場,就有審查問題,有些東西你不能碰,那你就不要進入大陸巿場好了,我們以往不也是沒有大陸巿場嗎?」想賺錢、想發達,應該用聰明方法而不是扭曲作品去逢迎。「你可以分不同類型,香港很多好看的娛樂片,可以進入大陸。你再聰明一點,可以寫一些探討人性的故事、劇本,沒有違背自己,也跟審查沒有牴觸,只是你肯不肯花這種心思。」她說,《念念》是在拍攝好了,才向大陸巿場推廣,于冬願意為她發行,是出於尊重,「他一向認為我不是個亂來、只想賺錢的導演,也知道這一部文藝戲應該有我自己一批觀眾,他願意替我做發行,雖然不是一個大出品,不可能令他發達,但最少我有些不同類型的戲出現」。用心建立而得來的幫助,逍遙於利益以外。餘下,就是觀眾給導演的壓力。迎向62歲,張艾嘉也在挑戰自己與電影藝術的關係,不知不覺流露一種心靈狀態。「在你的創作生涯裏,新片有着怎樣的意義?」「我覺得是自己踏入六字頭,可以和人分享的一種情懷。」就像她受浸前在輔仁大學做退修;或像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絕不熱鬧,精采在安靜裏頭。《念念》在綠島取景,片裏兩位女主角梁洛施和李心潔,不論現實生活經歷起跌變化多曲折,在導演引放在另一個光影裏,梁洛施變了忠於心靈複雜感覺的畫家,李心潔水裏美人魚景象,念念不忘,那是她在綠島海裏真身閉氣潛水拍成的。而綠島作為電影創作裏的退修境界,精采也在安靜裏頭。這個位處太平洋住3,000人的小島,有小鹿與飛魚。張艾嘉說,開拓島嶼之時,政治犯每天要到海邊拾大石頭回營地,然後一塊一塊叠上去,直至它們變成一個可以把自己囚困的監倉。早前演藝學院學生替她做了一個片段簡介,令她很感動。「《少女小魚》、《一個好爸爸》、《203040》每一階段,個人性格、表達方式,與我60歲時候是不同的。60歲,我可以安靜下來,好安靜的去表現一部戲,這是要有勇氣的,其實,我可以做到好熱鬧,但我沒有。」張艾嘉在香港電影的份量與說服力,都是來自多年港產片洗禮。1974年她來香港加入嘉禾一年便解約,臨走時,還寫了一個關於髮型師與同性戀題材的劇本送給嘉禾,永遠封塵。回去台灣6年後,她又在港台兩邊工作。正如訪問開首,記者衷心跟她說,感覺有一個年代,不少香港女星被糟蹋了。後來,她提起參演《雞同鴨講》,因為當時很渴望跟許冠文合作。「年輕時貪新鮮,或是想賺錢,也會為錢去拍一些戲,因為未試過與許冠文拍戲,與他拍了《雞同鴨講》,但我覺得角色真是『麻麻哋』。」
當紅演員未必懂做戲
「好玩嗎?」記者問。「不好玩。因為沒有多少戲份可以拍,沒有可以演的。」她不能接受沒有訓練、只當花瓶的演藝生涯,回到台灣,又參演了劉家昌的《梅花》,才有機會讓人看到她懂得演戲。今天,她能選擇為新晉導演當演員,或者跟內地紀錄片導演賈樟柯合作拍攝三部曲其中一部電影,這一種順心而為,是經過足足40年的付出。「我到現在都好努力告訴大家,一個演員當紅與懂做戲是兩回事,我見到很多很多當紅演員,只是懂得做自己,不是個專業演員。」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張艾嘉步出台前那一刻,一身黑色優雅,很明顯,一個有能力當編劇及導演的演員,自自然然,就有所區分。她致辭解釋甚麼是華語片,沒有按照大會繕寫好的講稿。「他們一定會給參考講稿,但我們從來不跟,因為有時這些講稿寫得頗為無聊的。我答應來頒獎,一定有自己看法,我就講自己看法好了。」她說,有些演員也是講自己看法,想好玩,以為幽默,相信自己沒有惡意,「你要幽默,但真正幽默是好高級的啊。」61歲,思想安靜,說話可以非常辣而不怕被挑戰。這時,她意猶未盡繼續說:「我覺得最難就是幽默,幽默是要看透好多東西後,才可轉一個心態,把它變成好玩的,你看Robin Williams那種人,他要讀幾多書,才能把最痛苦的變成幽默。」不說別的,她認為楊千嬅還是能有清清楚楚表達一個訊息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是可以做得到的,只不過大家太想『討好』,認為觀眾會喜歡這些,其實不是。(像王菀之)說了心中想說的也就好了,又不是要你說甚麼大不了的話,除非你想說的就是這些,那你的level就是這樣了」。她雙手在半空橫擺一下。
■新片《念念》中,張艾嘉找來梁洛施、張孝全及柯宇綸等人主演。中央社
見兒子做bellboy心痛
外祖父是台灣新聞局局長兼中央通訊社社長,任空軍機師的父親在她1歲時離世,母親改嫁,她與兩個姊姊和兄長跟着抗日英雄、曾任天津巿副巿長的祖父住台北安東街。任生活曾經如何貧拙樸素,她總有悄悄的優雅。在手提電話還不能查字典以前,她每次出埠,都會帶着一本中文字典和一本英文字典。只有美國學校高中學歷,她從小就懂得跟身邊的人與事不斷學習。人多場合,她會坐一旁,細心看這個那個人是怎麼說話的。但15歲已經不是第一次交男友的小個子大眼睛,知道甚麼時候要吸引別人。當時讀中學的她跟着母親在紐約,住同一座大廈具律師資格的26歲美國老師,深深被她吸引,兩人以禮相待交往了一段時間,「我那時好迷戀他,25、26歲,好英俊,又駕着firebird,好靚的跑車,全棟大廈18、19歲的女生個個都喜歡他」。電影女主角一樣的真實人生,年輕時帶着攫取愛情的虛榮心去挑有才華的男人,25歲嫁給前任丈夫、當時的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比她大16年的丈夫,把知識與世界觀都搬到她身邊。只是,當時她太年輕,不能忍受獨自在家練習書法的生活,「很小的時候,我已經告訴自己,電影將會是我一生的職業」。步出社長夫人的生活以後,她留下一條越走越精采的電影足迹,每一個路上偶見的人,不必都在她電影裏佔一句對白,羅大佑歌曲《是否》,情到深處人孤獨,也不是今天才應驗的一句話。從踏入片場的第一天,她就明白,這樣的工場才有夢。今天,要能令她有淡淡心甜與心痛的,只有她與現任商人丈夫王靖雄所生的兒子Oscar。4年前的暑假,他在灣仔君悅酒店當bellboy。有天,他為蕭芳芳開門,把對方嚇呆了。最後一日工作,導演媽媽與王爸爸一起去看兒子,開門一刻,「作為母親,心裏總是有點痛。」兒子現在於上海從事室內設計,不肯打工,要當老闆創業。獨立自主是天生、是遺傳,也是一種性格。從兒子出生當天起,她明白自己要學習再活一次,無論怎樣,誰也不可以主宰誰。「我一定不是張愛玲筆下那些小女人。」別人看張艾嘉是知性與婉約的女導演。林青霞式滾滾紅塵以外,人生小說的性格與角色,張艾嘉從來不會放手交給別人。記者:冼麗婷攝影:李家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03/19133943
了解真實個性 再定投資策略 黃國英
1 :
GS(14)@2015-05-14 11:00:40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2623
上回談到,評估操作方法與個性有否相沖,可從三個角度思考:交易員的社交習慣、認知模式、情緒模式。社交習慣前文已述,今次集中講其餘兩者。
要了解自己的認知模式,準備完整的交易紀錄,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很多交易員認為,知道大體贏輸數目便可,這就會錯失一個能提供進步空間的寶庫。除買賣價錢等硬資料,為何交易、出手前看甚麼;臨時起意還是依計行事,及交易持續的長度,紀錄愈詳細愈好。之後便可統計每類交易的表現。
交易員各有不同個性:有些擅長短線、即市反應,看着大利市機跳跳吓,便找到操作感覺,反而愈多量化的資訊,研究愈久,表現不進反退;部分則相反,沒這種獵人本能,每次靠感覺短線操作,都是瓜多過菜,只有放棄即食,想清楚中長線方向,出手才有把握。從往績中,可分辨自己是哪類交易員。知道以後,就可調節操作的環境,來配合自己。
投資者是「快思」或「慢想」型,都應該有不同的投資策略。
「慢想型」交易員最大的隱憂,是被價格波動、短期盈虧牽動,放棄原有很可能是正確的行動。昨日還在研究央行政策、地緣政治,一動數百點就拋諸腦後,回歸即場反應,自然容易失利。相反,「快思型」交易員的優勢不在分析,只在捉中市場反應。本來並不精於仔細分析,最忌忽然迷上某一故事,大注投入盲坐。不能分辨真偽,根本全無勝算。入市決定以外,投入的對象、風險管理方法、注碼大小也要與認知模式匹配。「快思型」交易員靠快,投入對象宜流通。「慢想型」交易員靠坐穩,單項注碼不可太大,止蝕應該配合分析,而不受隨機波動影響。
第三個角度是情緒模式。交易員的情緒波動幅度,與操作手法一樣,人人不同。有些維持在中道,重視風險管理、組合結構,多於全壘打式大賺。他們視交易為智力拼圖,多於生死決戰。富個人色彩,視交易為與別人競勝者,操作上多集中火力,於最具信心的項目上,不講究甚麼均衡組合。
兩者同樣可取得成功,分別只在回報模式。前者回報緩緩拾級而上,數字不大但穩定。後者則上落較大,但成功時回報較高。一般的風險管理,所有人都需要,強如索羅斯、鄧肯米勒,也不能不處理虧損倉位。但如不理自己的性格特點,生搬硬套風險管理的理論,會嚴重影響表現。
例如常處中道、取態保守的交易員,他們的回報對波動性比例,數字當然好看,但盲舂舂依此大加槓桿,上落金額一大,反而自亂陣腳,回報比之前更差。又或手法波幅較大者,強行套用一些細微細眼的組合管理技巧,當適合的場地出現,阻礙了應得的大勝,便抵償不了平時的損失。
總括而言,了解自己的真實個性,對自己的優、缺點有自知之明,然後就如投資名宿Steve Clark所講:Do more of what works, and less of what doesn't.
【手工啤熱潮】限量生產+色澤混濁+不經過濾=個性手工啤酒
1 :
GS(14)@2016-07-09 07:10:33釀酒師就如煉金術師,可以加入不同的香料、水果、茶葉等,釀製出有自己個性的啤酒,只要他想,幾乎萬物都可以入酒。
手工啤酒指產量有限、由獨立酒廠釀製的啤酒,而大公司大量生產的啤酒,一般稱之為商業啤酒。大部份商業啤酒為控制成本,可能會用米、粟米等穀物釀酒,還會添加穩定劑或防腐劑,失去啤酒原有風味。手工啤酒則主要用麥、啤酒花、酵母和水四種材料,再按照釀酒師的個人喜好釀製。通常手工啤酒都沒經過濾,會比商業啤酒混濁,相反商業啤酒會比較清澈,入樽後,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對面,學懂手工啤酒和商業啤酒的分別之後,下次朋友相約飲酒時,就懂得如何選擇啦。
記者:黃子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09/19687548
【美圖晒晒】靚得嚟有個性 台女主播一句話折服網友
1 :
GS(14)@2016-11-29 00:14:26這個美女主播有個性!台視前美女主播張宇時常透過facebook與粉絲互動,日前她談到前陣子討論得很熱烈的「綠卡」問題,表示「家人都是美國公民,只有我沒有拿美國護照,所以每次回去都走外國人通關」,這一次回美國,海關問她「為甚麼不拿綠卡?」張宇回答「因為我並沒有想當美國人!」這個答案讓海關大吃一驚。張宇則認為:「人各有志嘛!當一個世界公民何必硬要當甚麼人?」許多網友看了贊同:「說的真好,身處在這個地球就是世界公民,有何必去可以劃分彼此!」「真有個性!不過想法很棒!喜歡」。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8/19848231
【水是咁抽】唔怕政治表態 梁麖堅:小店可以玩個性
1 :
GS(14)@2017-01-02 01:07:21Call4Van專頁頁面由版主符棨朝一人打理。
不少大公司或品牌都有自己的專頁,若果出帖得不好或抽錯水,隨時招喚出「關公」!要管理公司,又要把網上專頁打理得好得網民歡心不是易事,記者就找來兩間小集團「Call4Van」貨車公司和「心燒食堂」餐廳版主現身,分享一下平時抽得靚心得。
心燒食堂版主阮浩裕和協助管理人梁栢堅分享呃like秘技。
Conrad打理專頁時不時提及香港運動員。
Conrad直言覺得政治表態無問題,和公開與候選人拍照的相片。
抽政治水最開心
Call4Van版主符棨朝(Conrad Wu)說,Call4Van其實2011年左右已經存在,但真正為人所知是2014年於雨傘運動呼籲義載協助守住佔領場地,Conrad直言公司核心價值是「貼地」:「貼近facebook時事、政治、或網絡流行的事情。」奧運期間,他曾撰文批評大台沒有播出香港運動員在奧運的賽事,引來媒體佈導,最後在群眾壓力下無綫終播放最後一場香港運動員劍擊比賽:「我覺得是成功爭取!」心燒食堂版主阮浩裕和協助管理人梁栢堅以前做傳媒,後來一起打理餐廳,深明網絡世界生存之道。浩裕說:「一起床便會Facebook instagram更新,我們基本上已經是隨身拿着手機網絡成癮,久而久之連旅行都會隨時想有甚麼水值得抽。」不過說到底,出帖最重要的技巧莫過於好笑。Conrad就說:「抽水重點要那個人是大眾一定認識,最好荒謬程度要街知巷聞,而且出帖要覺得好笑才行。」近來政界人士陸續宣佈有意參選明年特首選戰,浩裕就拿近來一菜式搶入閘呈獻的「葉扭葡萄卷」作例子,在葡萄卷加上一塊「葉」,再加片「薯片」佐食,食到令人會心微笑。
心燒食堂曾推出D7689收到電話粗口問候。
近期推出的「葉扭葡萄卷」就是抽高官參選的水。
秘訣不怕政治取態 忌抽白事慘事
兩間小集團公司都不怕承認是黃底,不怕被人批評?Conrad說因14年8、9月時,政治氣氛愈來愈熱烈,令他開始敢於專頁表達自己思法:「在外國公司表態其實很平常不過的事,但在香港反而講求政治中立。例如立法會選舉裏若我覺得這個候選人適合,為何我不可以作出表態?」心燒食堂曾經推出D7689優惠,只要身份証上有這些字眼就可以打折。他解釋:「不少品牌對政治例如D7689很敏感,但我是小店就不會害怕。」甚至有人打來用粗口責罵他們也毫不畏懼:「我說你夠膽就上來直接找我。臉書上有人會給很低分,我們追問是否服務不好,他又不會回應。」雖然有不少haters,但都忠於自己。不過抽水還抽水,若然抽錯事件就隨時招喚關公,有些地雷都一定要避免,
Conrad提醒,白事天災人禍盡量要避免:「例如牛頭角火災消防員殉職是認真和悲傷的事,絕不應該抽水。」不過仍然有大公司玩,咪玩出火。浩裕說要看社會氣氛做人,例如人大釋法:「絕對可以玩,但社會氣氛愁雲慘霧,玩來幹甚麼,無意思。」縱使不是大集團,但他們都最自豪這個優勢:「大集團很多顧忌,但小店可以追求個性。」Conrad則認為:「當夠獨立才能出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或夠膽講的說話,那網民就會認同你。」不過說到底,他們都說玩之餘不可忘記本業:「真心說,若果食物不好食,抽幾多水都沒有意思。」搞笑只是附助,但毋忘把本行做到最好。記者:鍾藹寧攝影:許先煜、王國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1/19883108
【東京咖啡】Guide坊個性咖啡店 當小區禮賓部
1 :
GS(14)@2017-10-22 16:24:21位於街角的藍色屋頂Arise Coffee Roasters。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me/travel.appleseed位於東京江東區街角有一間藍色屋頂的小屋,是一家叫Arise Coffee Roasters的咖啡店。
每個角落都擺滿店主的收藏品。
店主林大樹從事咖啡烘焙已經有17年,但自己開店只是三年半前的事。走進店內,你會立即體會到店內的空間非常少,最多只可容納4個客人,裏面更像是大樹先生的私人工作室。店內每個角落以至牆身都擺滿各式各樣的飾物,全都是大樹先生從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的。「只要看看這裏就會明白,全部都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滑板、泰國的民間工藝品等。」大樹先生還說每當客人來到店內,發現大家有共同興趣,就很容易成為朋友,這也是他開這家店的原因之一。
咖啡店以售賣咖啡豆為主,所有咖啡豆都是由店主自己烘焙。
Arise咖啡店實際上是以售賣咖啡豆為主的,咖啡吧枱上放置了很多個裝滿咖啡豆的玻璃瓶,裏面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咖啡豆產地、例如秘魯、多明尼加等。「咖啡豆各自有不同的個性,例如重果味的咖啡豆也有分莓類、柑橘類,我會強調每款咖啡豆的個性來煮咖啡。」大樹先生還介紹了他用的濾杯,是日本產的陶器,濾杯壁內沒有一般濾杯常見的螺旋紋路,底部的出水圓孔亦較大,大樹先生認為這樣的濾杯比較容易沖出花果風味。
大樹先生在江東區住了17年,對區內的建築物都非常熟悉,平日如果有遊客來到他的店喝咖啡,他都會介紹區內的好去處給他們聽,充當區內的遊客詢問處。「(我)像這地區的禮賓部的角色,向客人介紹這地區的魅力、值得到的地方,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Arise Coffee Roasters東京都江東區平野1-13-8採訪、攝影:Jimmy Wong@List Cup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6/20184004
【專題籽】深色胡桃木調子 配日式簡約風 屋主喜好個性出晒嚟
1 :
GS(14)@2017-10-29 23:31:50日系簡約風並不刻板沉悶,因為注入了屋主的喜好。
【專題籽:型宅族】一般人認為請了室內設計師,便可蹺起雙手,將整個家居設計的重任交給設計師。其實想屋企更有個性,不似示範單位,又怎少得屋主的參與呢?就像這個家,屋主在設計過程中,與設計師保持緊密的溝通,讓設計師了解其喜好。看居室以他鍾情的日系簡約風為主,並注入其各式嗜好與擺設,簡約得來饒富特色,證明設計師與屋主的投入同樣重要!
甫進這個家,已感覺到很強的個人風格。居室以一襲深色胡桃木調子作為背景,輔以簡潔的線條,是一派主人家鍾情的日式簡約風。時尚而沉穩的基調,正好令他林林總總的嗜好與收藏更為突出。向設計師 Chinaa和屋主Calvin了解之後,得知屋主Calvin特別喜歡深色木材,其中對胡桃木更是情有獨鍾,另外設計師因應單位原有的門框、地板等色調,在設計硬件家具,甚或建構地台時都予以配合,好讓整體感覺更統一。另外在家具如櫃身用上深啡色,地板及地台則用上淺橡木色,則可平衡深色木材所帶來的笨重感,令居室更覺寬敞。
書櫃對燈設計 凸顯收藏擺設
飯廳一隅滿載着主人家的喜好和獨到眼光,深啡色木材餐桌配襯不同款式的椅子,細問之下,發現原來是他的精心挑選,設計師便為這些椅子配襯了同色的坐墊布套,以把不同風格統一起來。至於餐桌背後的牆則掛上Gustav Klimt著名畫作《The Kiss》的拼圖掛畫,另外在工業風玻璃吊燈的映襯之下,更覺氣氛盎然。餐桌旁邊,設置了一座電子琴,而其上有一襲飾物櫃,櫃子為主人家的各式收藏提供了展示空間,從各式電影figure、玩偶,到台灣著名陶藝師章格銘創作的茶具,或是日本音樂人前田勝彥親筆簽名的結他等,都顯示出主人家極為廣泛的嗜好。客廳設計亦別具心思,因為屋主擁有數量可觀的書藏和擺設,設計師為他於梳化背後設計了一座到頂的大型書櫃,並用上了主人家最愛的深桃木色,但為免巨大的櫃身為居室帶來壓迫感,設計師特別在書架的間隔之內裝設LED燈槽,從而令櫃子感覺更輕盈,以及在視覺上提升客廳的深度。細心留意,便發現燈槽並非一般同一方向的設置,而是採用上下對燈的形式,此舉就是為了突出主人家的不同擺設或書藏,為本來刻板的書櫃帶來趣味。
書房地台 移動木板夠實用
書房設計同樣符合實際需要,為了增加儲物空間,設計師在房內裝設了兩級高的地台,而地台的竅妙之處,是在書桌下的木板可因應需要拿走,讓主人家使用電腦上網或打機時,可坐得舒舒服服;若有朋友到訪留宿,只需放回木板,就可讓他躺平伸展雙腳。而書桌旁的書櫃除了沿用了客廳櫃子的胡桃木紋之外,亦加入了淺色橡木作點綴,為櫃身增加層次感和趣味。
家中的樁樁件件,小至燈掣,都經過屋主的精心挑選。
飯廳牆上的飾櫃可說是主人家的展示空間,figure、模型、茶具、結他收藏,都突出屋主的風格。
書房設有兩級高地台,既可儲物,亦可供戶主與友人談天時席地而坐。
別具慧眼的屋主,挑選了不同款式的椅子,設計師則為他配襯同色的布料,讓不同風格得到連貫。
客廳書櫃裝上燈槽更令櫃身感覺更輕盈,而對燈的設計,則可突出不同的書藏及擺設。
大門旁設置咖啡角,設計師特別將咖啡角與鞋櫃結合,務求更善用空間。
嗜好多多的主人家,最近迷上了下圍棋。
這是屋主珍藏日本音樂人前田勝彥的親筆簽名結他,之前收在櫃裏,現在可放在飾櫃重見天日。
拿走書桌下的木板,便可讓屋主在用電腦時,雙腳得到伸展。
書桌下的木板可拿走。
單位資料
地區:元朗面積:約520平方呎間隔:2房1廳居住人數:2人室內設計:ALOT Living Limited傢俬費用:散件傢俬:梳化、餐桌椅、電視櫃,約$37,000訂做傢俬:$150,000
採訪:羅爽攝影:Mark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3/2018942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