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落地后怎么做:还记得之前的龙头么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88
作者:小 C
编
者按:无论之前如何担忧,政改方案今天开始投票,作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之剑,无论以何种形式落下,不确定性消除对于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是时候
考虑靴子落地之后该如何应对了。本期分享的这篇会员文章,有点过于乐观,但是其中的思路亦有参考价值,所以小编没有改动就原文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连日来港股的阴霾天气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开始消散,港股、尤其是 TMT
板块的股票连日来的无脑下跌在今天(政改今天投票)得到缓解。从盘面来看,一股暖风扑面而来啊,似乎今天的政改投票大家已经不在意了,这就像我们参加高考一样,考前100天都表示紧张兮兮、鸭梨山大,可真到上考场的时候,却没有那么紧张了。其实,大家对政改的态度也是这样,政改前担心不通过,感觉天要塌下来似的,真到了政改投票,我们反而释怀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况且不通过又能怎样?只要国家资本输出大的战略方针不变,港股的美好未来就在前方。
俗话说:利空出尽是利好,政改投票的靴子落地,就是利空出尽。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嗅到这敏锐的风口,所以你看:前期被杀跌的股票今天都迎来反弹,比如阿里健康,今天涨了12.20%。
阿里健康近期走势

政改落地,市场推演
市场推演:政改投票落地,不管通不通过,港股都将迎来一波上涨。
理由:
政改投票通过:投票通过,是大利好,这个毋庸置疑,港股将迎来爆发式反弹。
政改投票不通过:投票不通过其实早有预期,所以就算当天公布结果不通过(这么多天港股跌下来其实也反映了这种预期),港股应该也不会大跌,往后的走势还可能会涨。
结论:通过暴涨,不通过不会大跌,还可能上涨。
政改落地,你该买什么?
以上结论表明,不管投票过不过,港股很大概率会迎来一波上涨。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买什么?其实,关于牛市逻辑以及买什么,格隆汇平台早有讨论,具体可以参考《顺势而为:论牛市的龙头是如何炼成的》这篇文章,里面有对牛市逻辑的详细讨论并以网龙为例,没错,就是网龙!
牛市龙头——网龙
关于网龙为何是龙头,在《顺势而为:论牛市的龙头是如何炼成的》里面也有详细论述,这里我就再重复一下:
1、一马当先,领涨
2、涨幅巨大
3、人气爆棚,资金最爱
而更内在的原因是:
1、在线教育行业性感的未来
2、网龙在线教育产品和模式清晰
3、团队特别靠谱和牛掰
4、市值适中,不大不小
其中我更看重的是网龙的团队能力以及对在线教育的专注付出。其实大家都知道,在线教育行业刚刚起步,国内众多公司(包括BAT)都在进军在线教育行业,谁能做好还真不好说。有的公司本身不咋地,爱讲故事,市值却被炒的老高(具体是谁,你懂的),有的公司虽然本身有教育资源但没有互联网基因也很难做起来,真正有能力又实实在在投入付出在做在线教育的公司其实并不多,而网龙就是这么一家公司。
1)网龙有NB的团队
网龙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们管理层的执行能力和前瞻性。记得13年网龙卖91引起的轰动,在手游远远还没有开始火的时候就布局了91,随后又在手游最火的13年下半年毅然卖出91,出售91手机助手之后,网龙做了一个更大的布局:在线教育。和其他A股炒概念的公司不同,网龙是以长远的资本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来做的,对于网龙核心团队而言,这次不再是培育卖给BAT,而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布局的力度和商业设计的功力是超出常规理解的:和富士康合作开发101平板,和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发课程,和学校合作让平板及上面搭载的软件应用进入课堂…..这是一项短期基本无回报,但建立长期竞争壁垒的资本大手笔投入。
2)网龙正在利用自身优势,对在线教育持续投入和付出
以近期持续不断的动作来看,网龙确实在一步步、稳扎稳打推进和完善教育产业生态:
5月24日,引进专业人士。网龙公司宣布,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博士出任网龙网络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兼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负责华渔教育整体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此外,梁念坚还将负责网龙旗下全球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及发展。
6月4日,收购智能语音技术公司,完善公司产品生态。网龙宣布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收购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苏州驰声信息100%股权(驰声是一家专注于国内教育产业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
6月9日,网龙公布公司正与第三方(为教育领域的跨国公司)就上限大约1.3亿美元的潜在收购机会展开初步磋商。
6月17日,网龙发布公告,确认对跨国教育企业Promethean的全部已发行及将予发行股本的潜在现金要约,总价值为1.3亿美元。Promethean是教育和培训领域互动学习技术的开发商,提供包括互动显示系统、学员反馈系统和专门的教学软件等。分析认为,此项收购有利于加强网龙在“智能硬件+开放平台+专业软件”铁人三项的生态体系。
此外,持续的投入付出导致网龙亏损。财报显示,网龙2015年第一季度营收2.46亿元,年增长13.4%,但网龙亏损了1091万元,上一季度网龙亏损1940万元。但那又如何,互联网+的浪潮下,相信网龙经过几年的历练,在线教育生态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出色。
飞龙在天,牛市归来
港股的天空,阴雨之气逐渐消散,天气回暖,一湾湖水之下的大鱼小鱼虾米纷纷燥热难耐,想要破水而出,然而它们正在静待一只蛟龙的跃起,因为飞龙在天,牛市归来。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迪安診斷陳海斌:我們之前沒太把華大當回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013.html
迪安診斷陳海斌:我們之前沒太把華大當回事
一財網 王悅 2015-09-21 22:52:00
新興檢測技術已經撼動了傳統診療手段的江湖地位了嗎?在成本透明、競爭者不斷湧入的第三方檢測領域,這家上市公司未來十年又要走到哪里?
2011年,迪安診斷成為國內首家醫學診斷服務外包上市公司時,“精準醫療”這個詞還未在大眾媒體上出現。
但在今年,作為“精準醫療”的上遊環節,基因檢測、腫瘤檢測被資本及市場引爆。迪安診斷也因此冠上了“精準醫療概念股”而被眾多投資者所熟悉,在巔峰時刻,它的股價突破了160元,是年初的三倍。
在華大基因、達安基因(002030.SZ)、金域檢驗集團等巨頭相繼挑戰診斷業務市場的同時,這家最早上市的檢測公司如何看待如今的市場蛋糕切分,新興檢測技術已經撼動了傳統診療手段的江湖地位了嗎?在成本透明、競爭者不斷湧入的第三方檢測領域,這家上市公司未來十年又要走到哪里?
《第一財經日報》專訪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嘗試一一解答這些疑問。
市場格局未定,傳統檢測仍是主流
經過了“放開”、“禁止”、“再放開”的基因檢測終於迎來了行業爆發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類提供基因檢測相關的醫學診所數量保守估計超過200家。而在這其中,包括正在籌謀上市的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金域檢驗都正在迅速跑馬圈地。
第一財經日報:有人說目前包括迪安、華大、達安在內的一些巨頭企業已經占據了比較多、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市場格局已定,您如何看待這個市場的競爭?
陳海斌:首先,在檢測市場,過去是像羅氏這樣的巨頭企業壟斷的。盡管近幾年,像基因測序這樣的技術對傳統的檢測方法有了一些沖擊,但是傳統的檢測方法依舊不可取代。在醫院的臨床業務,傳統的檢測方法還是占很大的比例,比如說病理學的診斷,是最終確診的方法,不可取代。我覺得現在有些過度渲染高科技的方法了。
其次,在新興技術領域,目前產前篩查、腫瘤是熱點,但我們做的還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我們做的只是某一個疾病,所以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這個市場格局還遠沒有確定。
日報:那麽您如何看待像華大這樣的其他檢測企業的競爭?
陳海斌:其實去年之前,我們沒太把華大當一回事。因為我們做的1000多個檢測項目中它只占了一兩個項目跟我們有沖突,但是這件事情值得我們警覺:是不是華大會從這樣一個單項轉向多項?果然,前段時間他們就開始嘗試(接受)司法鑒定這樣的業務,那麽我們的重合度也許未來會變高。
我們以前做了一個金字塔的塔底,我們做紮實了,而華大是橫了一刀,直接從高大上開始,向下去整合。大家都會有交集、有交鋒,這是一定的。不過從國外的商業模式來看,我們更有底氣一點,我認為精準醫療,不要只盯著基因測序,如果病理學科的基礎沒做好,何談精準醫療?這還是要人來確診的,測出的數據也是靠人來解讀,這是一個積累。
從政策的執行者到政策制定的參與者
醫療行業,是一個受政策性和地域性影響非常大的行業,尤其對第三方診斷這樣的一些仍然備受爭議的新興技術來說。事實上,對於迪安診斷來講,公司的兩次最大危機也都來源於政策的改變。
20年前,作為複星創始團隊的一員,陳海斌負責為郭廣昌在複旦生命科學院找到的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技術開拓市場,短短一年,該項目為複星賺到了第一個一億元。兩年後,一心想創業的陳海斌離開了複星,帶著20萬元來到了浙江,用兩年時間與超過40家醫院簽訂合作協議,事業做得順風順水:陳海斌為他們提供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醫院提供場地,利潤兩家分成。在1998年,迪安診斷的前身公司正式成立。
但正是在那一年,由於PCR(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市場的不規範導致了很多醫療事故,國家的一張“醫院暫停使用PCR檢測技術”的禁令讓陳海斌陷入絕境,公司一度面臨倒閉。
三年後,陳海斌再度出發,從PCR診斷轉型到醫學診斷服務外包,以獨立實驗室的身份重新開始業務。到2004年,這一商業模式基本建立完畢。然而2005年,國家頒布檢驗收費標準調整,很多檢測項目收費被“攔腰截”,原本盈利的獨立實驗室一下子從“上個月盈利幾萬到下個月虧損數十萬”,公司再次站在破產邊緣。
“我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中間經歷了政策的波折,這個波折讓我們意識到獨立實驗室商業模式的真正核心,起碼在現階段,是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陳海斌對記者說。
日報:其實對於基因檢測這樣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而言,國內的政策現在依舊比較反複,您怎麽看待政策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陳海斌:迪安現在在很積極地參與政府政策的制定,比如浙江出臺獨立實驗室標準這里面就有我們的功勞,這個政策的出臺就是我們去推動的,所以浙江第一個收費標準出來後,我們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包括後來2009年衛生部的收費標準也是參照浙江的標準來制定,這時我們就很順利地沖到了同類企業的前面。
現在我們每過一段時間就很積極地把企業發展的情況向發改委、衛計委匯報,定期去申報材料,嘗試從一個被動者轉變為一個參與者,這樣可以規避一些政策的不確定性。
日報:剛剛提到在1998年、2005年因為政策的改變企業發生了一些變化,那麽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間節點對於迪安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陳海斌:我們2004年剛起步,2005年經歷了降價,2006年重新盈利,在這之間我們把盈利模式建起來了。2006年是關鍵點,經歷了2005年的降價,我們確定獨立實驗室的商業模式是標準化、成本領先、技術創新的商業模式。
標準化就是技術規範質量體系服務流程的標準化,這是所有連鎖服務業的標準。成本領先,不是成本最低。醫療是一個質量第一、技術求發展、服務來保證的行業,所以你很難靠成本降低來實現成本領先,你靠的是規模效應,做到足夠大的時候把人力、質控成本都攤平。
在商業模式確定後,迪安診斷2007年在江蘇複制浙江的模式,開設了第一個獨立實驗室,並且用了半年時間就實現了盈利。2008年在北京、上海同時開業,如今,迪安診斷在全國的獨立實驗室超過了20個。
醫院註重成本核算以後發現,檢測業務不如外包給別人做,所以我們業務量就上來了,可以實現規模效應。但是你再往後走,規模效應總有一天會不行的,還是要靠技術創新:既有渠道拓展的維度,又有新項目增加的維度 。
下一個十年要做什麽
陳海斌告訴記者,在全球所有的檢測企業里,他最欣賞的是Labcorp,實際上這家公司也被他列為迪安的對標公司。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如今Labcorp已經通過規模擴張並購了近20家公司,戰略清晰。
陳海斌:我很想一段時間一段時間地去清晰地做事情,但是我覺得中國的臨床需求爆發出來後,好像不太容忍我幹完這件再去做另一件事情,市場等不及。
我們現在提出了迪安的下一個十年目標,我們已經思考清楚未來怎麽走:我們能做一個診斷一體化的公司,檢驗病理加影像,為我們的客戶去提供體內體外診斷加病理的公司。
我們的對標公司是美國的Labcorp,這家公司我們研究它的戰略就會發現,前面20年它專註做網絡拓展、做基本檢測,最近十年聚焦在新技術:高大上項目的平臺搭建、並購,現在到了這個時點,水到渠成地把Covance裝進去。Covance是專門做新藥研發的CRO公司,我們知道一個新藥的研發需要十年的時間 10億美元的投入,國際慣例就是找CRO來做。Labcorp把它整合進去以後,現在檢測就是拓寬了,可以做藥物的生產,市場、盈利都比以前更廣。
有圖有料,盡在第一財經創新日報!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做股神之前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14.html
昨天止凡看電視新聞,有調查發現,90後卡數結欠較80後嚴重,平均曾經最多欠逾8萬元,更有月入五萬的25歲行政人員指自己最多欠100萬元,亦有學生為歐遊欠下9萬元卡數。
這些數字其實不算多,但如果相對於他們的薪金來看,這就算頗嚴重了,因為90後平均入息為約1.8萬元。而曾欠100萬元卡數則是月入5萬元的行政專業人員。似乎薪金越高,潛在的結欠金額越大。
近八成受訪者會於欠卡數期間旅行、購買新的智能手機、食貴餐等。平均用19個月清卡數,最長一人以12年還款。還卡數時,多數人會減少日常生活開支,過半數人只還最低還款額,更有三成多人曾以「卡冚卡」。
久不久就會有這類調查,很多時我都會分享一下自己的睇法,以前都寫下了不少有關文章,例如寫出還最低還款額需要多少年才能還清、信用卡所收的利息是什麼樣的數字等。有興趣的話不妨到小弟的blog處找文看看。
今天看到這報導,又再有感而發,尤其近期多了不少分享平台,希望更多人能看見。一談到投資理財、買賣股票等,很多時都會想到股神,想到一夜發財的願景。要投資理財致富,就要找到「點石成金」的方法,不是嗎?
「刀仔据大樹」的故事,總常聽到的,而且總是在我們身邊聽來,或者朋友的朋友傳來的故事,多能讓我們聽得津津樂道。存這心態,追求快速致富的方法,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正是這樣的思維,對於投資理財的概念,多數人都只在於追求股神級的回報。但還原基本步,有多少人願花多點時間好好管理一下自己的財務呢?又或者認識一下自己張信用卡呢?
年輕喜歡談「贏在起跑線」,欠下100萬的年青人,看看自己的起跑線在哪?如果先好好學習管理好自己的財務,至少起跑線不會在負100萬的位置。而最大問題,負100萬反映出其財商不足,情況將會一直差下去。
另
一個問題,這個調查是針對90後,從前的年輕一代是80後,今天是90後。新的一代,資訊多了,知識多了,智慧亦應該多了,但從調查的結果,這個財務困境
可謂沒多少改善。如果這班年輕人能對正確的理財觀念有基礎認識,多看談及財務自由的著作或blog,「錢途」將會更好。
投資股票多年,從
來都不敢話自己叻,亦不時被一些blog友提出不是。事實上,自言絕對沒有股神的能力,未有試過「點石成金」的經驗。一向投資取態都是細水長流的方法,簡
簡單單跟價值走就是了。但自問理財之道則頗成熟,對於信用卡及借貸的駕馭能力也不俗,我相信好好控制用錢效率的生活態度,大概是想做股神之前先要能做到
的。
外媒稱中國考慮2020年之前開放資本項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910.html
外媒稱中國考慮2020年之前開放資本項目
華爾街見聞 祁月 2015-10-22 14:16:00
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9日表示,金融改革開放“開弓沒有回頭箭”,決不能因為金融市場波動而延誤改革時機。
彭博社周四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正在考慮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中更積極地開放資本項目,促進跨境資本流動。
國務院周三召開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試點,包括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程度,對已經實施的自由貿易賬戶拓展功能,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QDII2)。
外管局副局長王小奕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稱,QDII2何時出爐尚未確定,但未來開放資本賬戶的方向不變。中國將分步實施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確保風險可控;經濟面臨波動不會影響資本項目可兌換方向的努力。
中國央行早前曾透露稱,我國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除QDII2境外投資試點之外,還將推出“深港通”,允許非居民在境內發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產品,提高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便利性等。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我國資本項目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過去幾年進展比較大的是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開放,最後一個是對個人的開放。個人境外投資的進一步放開,是資本項目開放一個重要的成果和體現。”
本月初,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曾撰文稱,針對外匯管理新常態,下一步外匯管理將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為重點,推動重點領域改革開放,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那麽,如何逐步提高資本項下各項目的可兌換程度?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李軍7月24日在回應《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表示,就是根據國家對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總體安排,應該是先本幣後外幣、先長期後短期、先債權後股權。
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曾稱,自貿區深化金融改革,意味著中國朝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這為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和實現國際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基礎設施,是自由貿易賬戶。自由貿易賬戶2014年6月在上海自貿區啟動,2015年2月擴大了境外融資的規模和渠道,4月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統計數據稱,截至今年8月末,已有34家銀行業機構通過央行分賬核算系統驗收,其中29家機構共開立自由貿易賬戶2.38萬個,分賬核算單元總資產為2664.24億元,較年初增長8.7倍。
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9日表示,金融改革開放“開弓沒有回頭箭”,決不能因為金融市場波動而延誤改革時機。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VR在改變世界之前還要搞定這些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6/152691.shtml
導讀 : 真正讓VR廣泛應用、沖擊大眾市場的道路卻不那麽清晰。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麽樣的?什麽樣的使用場景能夠更早的成為主流?
VR在遊戲和互動娛樂方面的前景已經很清晰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那是讓他們這麽多年沒有放棄的原因。但是VR還有更多的潛力——成為一個像手機一樣改變世界的真正全新的計算平臺。
雖然這一願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並且在虛擬現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真正讓VR廣泛應用、沖擊大眾市場的道路卻不那麽清晰。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麽樣的?什麽樣的使用場景能夠更早的成為主流?哪些會滯後一些?
本文將和大家聊一聊各種消費級應用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技術基礎
VR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很多技術的集成。這些技術大多處於不同的發展成熟階段。不同的消費級應用對於這些領域的應用也不太一樣。所以任何對進入市場時機的分析必須以對技術的了解為基礎。
我認為,VR作為一個通用的計算平臺有四個廣泛的技術領域。
●意圖捕捉 是一種能夠在任何時刻可靠和流暢的理解用戶需求的能力,或者叫做輸入方式。迄今為止,消費級VR在這方面相當缺失。最近Valve Lighthouse 和 Oculus Touch 的進展將極大的改善這一處境。
●人物捕捉 包括感知、編碼、重現使用者的外觀、行為、情緒、非語言暗示等目前應用程序需要的信號。這是技術領域最不成熟的一塊,尤其缺乏消費級的解決方案。
●環境捕捉 指的是感知、編碼、重現真實世界的環境。這些技術在飛快的向成熟發展,Jaunt VR、NextVR、GoPro、Matterport這些公司都在進行緊鑼密鼓的研發,很快就會出現完整的商品。
●環境渲染 是很多人想起VR時想到的:以高質量渲染虛擬的世界,其中包括了所有相關的感知方式。Oculus 的演示表現了消費級產品的出色渲染能力,這也標誌著現代VR的來臨。
當然,所有這些領域都包含了很多獨立的技術,任何對於一個VR應用近期潛力的真實評估都需要比這里列出的更加詳細的細節。例如,環境捕捉就可以分為相對簡單的360°全景視頻和全景幾何捕捉——後者需要應用更加複雜的計算機視角技術。
設計元素
單純的技術不能夠決定對於VR的某一種應用是不是將要進入黃金時間。我們還需要許多產品研發社區的知識才能讓這些工具顯示出非凡的效果。從廣義上說,這是設計的問題,它可以被分成下面三個部分:
●可用性 包括了UI/UX的所有方面。用戶如何才能簡單高效的讓別人理解他的意圖?這也是伴隨著意圖捕捉這一技術挑戰所出現的問題。
●敘述 指的是我們講述故事、小說或其他什麽東西的能力。這些都充滿了信息,引人入勝,並且能引起人的共鳴。
●信息呈現 指的是我們在描繪想法、數據、圖表和其他抽象概念需要的專業知識,思維導圖,信息圖表,技術圖紙等等。
就拿電容觸控來說,我們花了許多年在設計和界面上,才達到現在的效果。盡管熱切的開發者會盡快通過這個階段,但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其他媒體的設計準則不再全部適用,有些需要調整或者重新思考。很多聰明的大腦已經沈浸在了這個問題中,更多的人也清楚的意識到了這個挑戰。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設計領域——可用性、敘述、信息呈現——在VR中都還處於起步階段。
應用程序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技術和設計的必要元素,那麽再來看看應用程序吧。我們在圖表中用線的粗細表示了應用對於這些領域依賴的強弱。
有些應用擁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如果這些技術基礎沒有改進,這些應用就無法真正進入市場。在這些領域,新企業如果想要起步,就需要進行這些基礎的研發。個人通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還沒有消費級的解決方案能夠處理實時人物捕捉問題。一旦這些技術被開發出來,這塊空間就將向大家敞開。
其他領域則更多的受限於我們的設計知識——我們不知道什麽樣的體驗才是最好的。生產力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快 Oculus 和 Vive 都將把優秀的手勢識別輸入控制器推向市場,而剩下的主要技術障礙——意圖識別——也將不複存在。但是 VR 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 和 Photoshop將是什麽樣的?它們如何工作?我認為我們對於可用性和界面設計的不了解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障礙。
那麽什麽樣的應用可以投向市場,或者可以很快的投向市場,什麽樣的還需要等待時機?這里是我自己總結的關於產品的時間線。
短期(9-18個月)
●遊戲:當然最強的依賴就是渲染了,這一塊已經相當成熟。對於其他技術的依賴較弱嗎,並且使用一些早期的技術就可以工作。敘述手段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一些問題,因為人們需要去學會怎樣建立和展開故事線。
●直播:除了渲染,主要的依賴就是環境捕捉了——但是這一塊發展真的很快!其他一些則不在本文討論的範疇內,例如內容運營,分布式平臺等等。
●不動產:這類應用的門檻在於快速廉價準確的捕捉室內環境。Matterport(室內環境建模軟件)這類的軟件就是這樣。
●新聞:高效的VR新聞需要將敘述技術和環境捕捉相結合——這兩個領域都需要更多的發展提高。不過使用現有的技術進行早期的嘗試也能夠成功,然後再慢慢的結合最新的技術成果。
中期(1.5-3年)
●生產力工具:這類APP的存亡取決於它們激發、捕捉和響應我們的意圖的能力。精準高效的輸入解決方案即將投入使用,不過設計和開發人員還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弄清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輸入設備。雖然這類應用被列入中期,但是很多重要的作品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完善並面世。
●社區:和其他人交流感興趣的話題——這也是互聯網最初和最持久的應用。在VR中實現它需要很好的人物捕捉(主要障礙)以及出色的產品設計,不過這類應用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使用了。
●影院:故事敘述不受主要的技術壁障現實,並且全景相機正在迅速的發展。現階段最主要的難點就是創意——如何在這個媒介中講故事。Oculus 、Google 以及許多傳統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已經在努力的探索這一領域了。
●教育:這有點難分析,因為不同學科的需求不同。歷史和文學與影院和旅行有很多相似之處,而細胞生物學和技能訓練則更像遊戲。
●旅行:這幾乎全靠環境捕捉——讓我們感覺我們真的在哪里,這需要盡可能高的保真度和盡可能多的感官渠道。
更遠一些(3-5年)
●商務會談:需求很複雜,從高還原的人際關系,信息和思想的呈現,到可靠的產品設計。目前的會議解決方案例如GoToMeeting體驗非常糟糕,在個人和公司轉而使用這類技術前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個人通信:這類應用還很遙遠,它需要能捕捉細微動作的人物捕捉技術,包括所有人類使用的非語言交流方式。除非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否則不會出現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來取代現有的通信方式。
●擴展知覺:另一種很難分析的應用——通過數據展示以及感官輸入這樣全新的視角向我們展示現實和虛擬的世界。這需要等待設計準則的成熟以及最合適的數據流才能變得實用。
關於虛擬實境(metaverse)
我決定不將虛擬實境作為應用包括進來,它會成功還是失敗取決於它們能否滿足前面已經提到的一個或幾個需求——不管是社區、通信還是商業。
我們還缺少些什麽?
在這篇分析里,我主要講解了不同VR應用的技術和設計需求——這也是決定能否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的主要因素。但是在VR成為一個新的計算平臺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部分如下:
●中間件,引擎,分布式平臺,授權工具。這些都是一些幕後的模塊,它們對於將應用推向市場很重要。當然,它們中的很多都在短期內會產生機會。
●市場規模,貨幣化,商業模型。所有這些應用都擁有廣闊的市場,有一些的市場特別大,而有一些則有明確的貨幣化的道路。不得不說,基於不動產的商業和基於體育在線直播的商業是完全不同的。
●消費者的廣泛接受以及頭戴設備的滲透。有一些應用需要廣大的消費者作為基礎。而有一些則只需要早期的用戶就可以啟動。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roger,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讀書劄記151109歐洲霸權之前(一) 世界史 與 香檳集市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1/09/%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1109%e6%ad%90%e6%b4%b2%e9%9c%b8%e6%ac%8a%e4%b9%8b%e5%89%8d%e4%b8%80-%e4%b8%96%e7%95%8c%e5%8f%b2-%e8%88%87-%e9%a6%99%e6%aa%b3%e9%9b%86%e5%b8%82/
讀書劄記151109
歐洲霸權之前(一) 世界史 與 香檳集市
掌門執筆
《歐洲霸權之前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1989) Janet Abu-Lughod
作者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專長「城市社會學」; 後轉向研究「世界史」, 成為該學門的重量級人物. 本書是她的世界史代表作.
〈世界史〉,又稱「全球史」,
作為當代史學熱門學門其興起甚遲. 一般認為1963年 麥尼爾William McNeill出版《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標誌著它的誕生; 1974年 華勒斯坦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為它奠下了理論基石.
華氏提出 「世界體系」此一技術概念, 構築了學門的基本前設.*** 世界體系指涉 跨域的經濟貿易系統, 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論思想, 成為 單元域(ie國家) 歷史現象的構成和推動因素.****
如此這般,把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放進跨域的背境脈絡中進行解讀,才算是「世界史」;否則,只考量國家內部或周邊事態者,不算是世界史。***
舉例說:從 “農民暴亂”解釋 “明朝滅亡”不是世界史觀點;但進一步從 “美洲作物引進中國導致人口暴增和生態毀壞,美洲白銀流動衰竭導致貨幣混亂,而兩者合共形成了農民暴亂” 作出解釋,便是世界史觀點了。
這“典範轉移”擴闊了史家的視野, 學界風起雲湧,英材輩出,碩果纍纍.
惟世界史的特徵和難處是 時空過度遼闊, 要處理的資料量龐大至極,非個人力量所能承擔; 而且資訊蕪雜散亂,時而相互矛盾,難以聚焦和爬梳。 世界史家被迫 “理論先於觀察”, 先構築某種「大敘事」,敲訂大格局, 然後在細部上面大量援引同行的研究成果,以綜合手法進行論証. ****
這種工作方法極易流於過度主觀, 在選取參考資料時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對逆向論點視而不見,或者矮化棄置.( 更尷尬的是援引同向論點資料時被指責 “削足適履, 移磡就船”.) 於是構築出來的大敘事容易從根本處遭到質疑和動搖. 再者,由於資料廣佈雜陳, 對於同一議題,同行間構築的大敘事有可能出入甚大,於是極易引發大型論戰.**** 世界史論壇打從開始就是硝煙四起之地,專家們非常勞心傷神, 但對我輩業餘讀者來說,卻正好是興味所在.
用來舉証世界史治史優勢的經典案例莫過於13世紀法國的「香檳集市」. 該集市的快速崛興、大盛、急速衰落(前後一百年)與及 一蹶不復振,都無法純粹以國內因素解釋。 反之,如放置在 “東西方遠程貿易” 的背境脈絡中解讀, 則一切皆可了然.
〈香檳集市〉
「香檳」位於 「法蘭德斯」(相當於今日的 比利時) 與 「意大利」之間的垂直貫通道路上面靠北位置. 除了位居交通幹道之外,該地區先天上別無過人之處 (其時並未盛產葡萄酒.), 只是個平凡的農村社會,與法國其他封建領地無甚不同.*** 要害之處不在香檳自身, 而在 法蘭德斯和意大利兩頭.
當其時,法蘭德斯是毛紡工業重鎮, 整個北歐的商業和金融中心; 而 意大利的 熱那亞和威尼斯則是南歐的財貿中心, 尤其重要的是 威尼斯幾乎壟斷了東方貿易. 印尼的香料和中國的絲綢瓷器, 無論經由陸上或海上「絲路」, 最終都要在黑海 君士坦丁堡、敘利亞和黎巴嫩口岸城市,或埃及 亞歷山大港和開羅轉運 熱威兩城; 再走陸路穿過 阿爾卑斯山隘口入法國境,取道北上法蘭德斯.
這條十三世紀已然相當成熟的“東西方遠程貿易路綫”, 其北端竟在法蘭德斯,而南端在中國和印尼. 千里之遠的商路上面發生的重大政治變動,最終決定著香檳集市的興衰存亡.
至於香檳郡本身的競爭優勢在於 “軟件” 方面, 數代香檳伯爵都是精明強悍之輩, 頂得著來自王室和教廷的壓力(曾一度被教皇開除全城教籍.), 在江湖上很吃得開. 他收買和恐嚇幹道沿綫諸侯,確保參與集市商旅的安全.
但香檳伯爵真正利害之處卻是他前衛的商業視野.*** 在封建諸侯只懂得壓榨商人,搜刮錢財的時代, 他苦心經營集市,保護過境商旅的人身安全和貿易利益. 他在廣場委派過百位檢查官員(稱號為 “市場保護者”)維持秩序; 設立法庭仲裁紛爭(由兩位首席檢查官出任法官, 團隊執行裁決. ); 設立 公証行、合約登記處、交易所和 中央信貸機構; 其餘道路貨棧等基建設施更不在話下.
到了成熟期, 該檢查系統獨立運作,擁有自身的印章,*** 其職權雖伯爵本人不得幹犯, 這種高度「重商主義」精神在封建時代簡直難以想象!
惟是任憑香檳世家何等英明高效, 只能解釋它 “脫穎而出,獨佔鰲頭”; 卻不能解釋 “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尤其是它的急速衰落,並非由於自身的腐敗, 而是時移勢易,氣數當盡!
〈應運勃興〉
「十字軍東征」運動是翻天覆地的機運. 1099年攻耶路撒冷城,西歐騎士在巴勒斯坦紮下據點, 建立殖民地,插手遠程商務.( 該年建立的 「聖殿騎士團」迅速發展為龐大的跨國商人銀行集團.)
在此之前,東西方遠程貿易路線的西端止於南歐的意大利, 西北歐貧窮草莽,沒資格大手參與市場. 十字軍運動使西北歐封建騎士藉由戰利品和遠程貿易獲得了財富; 並從東方學得了生活品味和奢侈品消費.**** 於是遠程商路的西端遂伸延至法蘭德斯,香檳集市位於交滙要衝, 得以應運而生,一躍成為法國商業網絡的中心點, 北歐毛紡製品和東方奢侈品的分銷中心.***
1204年威尼斯人主導的「第四次東征」攻陷君士坦丁堡, 建立了「拉丁王國」. 威尼斯因此主宰了東地中海至黑海的「海上高速公路」, 國勢和財富臻於頂峯. 在這個大背境下,意大利與法蘭德斯的貿易益趨蓬勃, 而香檳集市也就同步登天.
然而禍福相倚,盛衰相替. 頂峯的香檳卻忽爾在 “短短”數十年間 “漸漸” 衰落,然後永不超生. 並沒有任何單一因素可以清楚解釋它怎樣
〈隨數氣盡〉.
綜合大局,有六項因素產生作用, 兩項在法國內部,四項在國外.
A法國王室權力擴張,削弱了香檳的區域優勢. 1285年香檳淪為王室直轄區, 市場活動大受打擊和限制.
B法國和法蘭德斯連年戰爭, 阻絕通商.
C意大利自身的工業發展降低了對進口毛紡貨品的需求.
D黑死病席捲歐陸, 人口銳減,經濟蕭條.
但真正關乎運數的是:
E國際政治變動嚴重妨礙了商業運作.***
1258年旭烈兀西征攻陷巴格達, 屠城,中東大亂.
1261年拜占庭人收復君堡, 拉丁帝國滅亡,威尼斯受挫極深.
1291年埃及 馬穆路克王朝攻破十字軍在 巴勒斯坦的最後據點 阿克里, 標誌著十字軍運動的終結,與及歐洲勢力被全面逐出亞洲, 埃及從此扼控了「海上絲路」西端的全部權益.***
中東大局變換, 蒙古人掌控北方陸路,埃及人掌控南方海路, 熱威兩城主導商業的能力喪失殆盡,是歐洲貿易萎縮的主因.***
F 由於熱那亞人革新了船體結構, 1277年大西洋航路開通,**** 東方貨物在熱城裝載,出直布羅陀繞行抵北歐. 當時陸路運輸成本是海路的十倍, 意大利人毋須取道法國國境便可抵達法蘭德斯, 這才是對香檳集市的終極一擊.
演說1512歐洲霸權之前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2/05/%e6%bc%94%e8%aa%aa1512%e6%ad%90%e6%b4%b2%e9%9c%b8%e6%ac%8a%e4%b9%8b%e5%89%8d/
演說1512歐洲霸權之前
講者:掌門
《歐洲霸權之前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1989) Janet Abu-Lughod
〈世界史〉,又稱「全球史」,
作為當代史學熱門學門其興起甚遲. 一般認為1963年 麥尼爾William McNeill出版《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標誌著它的誕生; 1974年 華勒斯坦Wallerstein《近代世界體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為它奠下了理論基石.
華氏提出 「世界體系」此一技術概念, 構築了學門的基本前設. 世界體系指涉 跨域的經濟貿易系統, 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論思想, 成為 單元域(ie國家) 歷史現象的構成和推動因素.****
如此這般,把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放進跨域的背境脈絡中進行解讀,才算是「世界史」;否則,只考量國家內部或周邊事態者,不算是世界史。***
舉例說:從 “農民暴亂”解釋 “明朝滅亡”不是世界史觀點;但進一步從 “美洲作物引進中國導致人口暴增和生態毀壞,美洲白銀流動衰竭導致貨幣混亂,而兩者合共形成了農民暴亂.” 解釋明亡,便是世界史觀點了。
世界史的特徵和難處是 時空過度遼闊, 要處理的資料量龐大至極,非個人所能承擔; 而且資訊蕪雜散亂,時而相互矛盾,難以聚焦和爬梳。 世界史家的工作方法一般來說是先構築某種「大敘事」,敲訂大格局, 然後在細部上面大量援引同行的研究成果,以綜合手法進行論証. ****
這種工作方法易流於主觀, 在選取參考資料時對逆向論點視而不見,或者矮化棄置, 於是構築出來的大敘事容易從根本處遭到質疑和動搖. 再者,由於資料廣布雜陳, 對於同一議題,同行間構築的大敘事有可能出入甚大,於是極易引發大型論戰. 世界史論壇打從開始就是硝煙四起之地,興味十足所在.
世界史的永恆主題是「現代世界」何時及如何誕生? 通行的說法是西北歐人的大航海和工業革命催生了全球化和資本主義,形成了今日世界的面貌.《歐洲霸權之前》一書為了便利同行探討這議題,先行廓清前現代的世界狀況. 本演說揀選書中精彩的章回,描述大航海前夕世界的遠程貿易形勢, 與及貿易路線上面的政治變動,如何影響意大利兩個商業城邦 威尼斯和熱那亞的起伏興衰.
威尼斯和 熱那亞爭霸東地中海(ie愛琴海)長達三四個世紀之久, 其間數番勝負,直到14世紀末熱城最終敗陣為止.
〈絕代雙驕〉
究其實情,威熱兩城性格上有太多相通之處, 首先,地理上兩者都是意大利半島北部與歐洲其他國家相鄰接的口岸城邦, 分別只在於熱那亞在西而威尼斯居東. 這基本點相當重要, 熱城位置利近大西洋航路; 而威城則緊依傳統的愛琴海—黑海航線. 在於當時,傳統路線靠近遠東貿易,商業價值明顯較高, 可以說 威城得地利而風水較佳.***
其次,文化和制度上兩城都以跨域商業立國, 行貴族共和政制. 由於政商合一,全民皆以海洋貿易維生, 故此行動力和創造力長期維持高水平.*** 兩國的動員能力均極強; 技術革新遠遠領先歐陸; 商業管理和資本累積高度發達; 最重要的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冒險精神, 嗜財踰命以致不擇手段.
三者, 國力上兩城都高度整合了 政治組織、航海技能(包括 作業技術、海圖和造船技術.) 和戰略能力, 成為全民皆水手和士兵的商業軍國主義國家.****
不幸的是孿生驕子有兩人,而海洋只得一片, 他們的相通之處正正是相賊的因由.
成王敗寇,住昔對威勝熱敗的解釋自然偏重於兩國的內部因素, 本書作者本著「世界史」方法論, 建構出「勝負不在於兩城優劣, 而在於世局推移」的結論.***
未說世局,先述兩城.
熱那亞建於公元前5世紀, 是個非常古老的城市, 背靠懸崖,阻隔內陸, 擁有天然良港. 元前2世紀曾毀於戰火,公元4世紀羅馬人將之重建,繞以城牆. 熱那亞從6世紀末開始處於東羅馬有名無實的統治之下, 僅僅是個無足輕重的漁農業城市.
在10世紀,熱城逐漸變身為商業軍事國家, 與北非的穆斯林 法蒂瑪王朝反覆爭持. 1087年熱那亞攻佔敵國首都, 以武力索取得第一張「貿易特許狀」, 成為日後航海活動的典範.*** 熱那亞國力大成,完全獨立, 建立「自治會議compagna」, 由選舉產生六至十名任期三年的執政官所組成. 稱霸西地中海的熱城此際力圖擴展勢力至東地中海.
威尼斯建於公元568年,是座相當新的城市, 由一群逃避戰亂的內陸居民構築在一個易於防守的潟湖之內. 威尼斯一直牢牢地依附於東羅馬, 作為 黑海—西歐貿易的代理人.
與熱城的成長過程相似, 威尼斯在11世紀也透過與 西西里島的 諾曼王朝反覆爭奪 亞德里亞海一系列口岸城市的宗主權, 磨練成為一個商業軍事國家. 到了該世紀末期,威城終於打通了這條「海上高速公路」, 其商業戰鬥艦隊控制著繞過巴爾幹半島直達黑海咽喉 君士坦丁堡的航路.
1802年東羅馬皇帝頒布「金璽詔書」,授與威尼斯 帝國全境「貿易特許狀」, 並且免除通行費.*** 威城奠定了愛琴海霸主的地位, 壟斷了黑海和黎凡特(現今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沿愛琴海岸地區.)—西歐貿易.
〈爭霸始末1〉
威熱兩城原本各據一方, 但是1095年教皇 烏爾班五世號召的「十字軍東征運動」把東西地中海的霸主都捲進其中. 兩城最初是作為競爭運輸十字軍到 巴勒斯坦承包合約的商業對手而碰面. 熱那亞與教皇友善,率先派軍參與聖戰,拔得頭籌, 成為「第一次東征」的大得益者. *** 反之,威尼斯一貫緊靠君士坦丁堡,與羅馬不咬弦, 因而抱持觀望,坐失先機.
1100年十字軍攻陷聖城,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掌握了海港城市 雅法, 成為撬動東西方遠程貿易的新支點.**** 東征引發了西歐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熱潮, 貧窮落後的西歐騎士國家透過征服和掠奪阿拉伯世界而攫取了財富, 更重要的是習得了品味. 原意為了保護朝聖路線而成立的「聖殿騎士團」迅速蛻變成現代意義的商人銀行, 其滙票可以從西班牙到巴勒斯坦沿線各據點兌現.
威尼斯和 熱那亞就在這國際政經大格局中雙雙脫穎而出, 擠身意大利半島四大城邦之列. 兩城憑藉其海上強勢,在外交上甚至與歐陸大國平起平坐. 至於他們的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地位更不是歐陸城市所能動搖. 要到四百年後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環球貿易廣場, 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才能取代威熱兩城的地位.***
12世紀末穆斯林反彈,十字軍節節敗退. 1187年埃及 阿尤布王朝開國名君 薩拉丁Salah al-Din收復 耶路撒冷, 基督教世界兩番重組十字軍反撲,但都無功而還. 1202年各路諸侯雲集威尼斯, 啟動了極其戲劇化,兼且惡名昭彰的「第四次東佂」. 這次東征原訂計劃直接進攻阿朝首都 開羅, 卻因諸侯拖沓遲到和經費不足,主導權落到了後勤承包商威尼斯手中. (威城一早按合約準備好船隻和糧草, 但諸侯籌不夠錢交收.) 威城元首扭曲行動的大方向, 以協助被廢黜的東羅馬王子復國為借口,許以重利, 誘使大軍於1204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教皇為此將威尼斯全城人開除教籍.) 最後威尼斯索性扶植傀儡政權「拉丁王國」,盤據君城六十年之久.
在這段時期,威尼斯人將熱那亞人徹底逐出愛琴海, 全面壟斷了 黑海和黎凡特對西歐的貿易. 這是威尼斯歷史的顛峰時期, 但熱那亞並未崩潰.
〈絲路風雲〉
其時東西遠程貿易主幹道共有三條:在「陸上絲路」,中國貨物經天山南北路入歐亞大草原, 最後在黑海或黎凡特登上商船運往威尼斯.***
而「海上絲路」運的不只是中國貨品, 還包括印度貨品和昂貴的印尼香料.*** 貨船出麻六甲海峽,繞過印度半島之後, 航路分岔為兩條,「北行海路」在波斯灣登陸, 貨銷中東,最終抵達黎凡特,落在威尼斯人手上.
威尼斯掌握了 傳統黑海—愛琴海、陸絲路和北海絲路三大航線的貿易權,自然財源滾滾, 如日中天.
但貨物若然鎖定西歐市場,最經濟的必然是「西行海路」.****( 請記著,連關稅,陸路運輸成本比船運高十倍.) 商船直入紅海,貨物在蘇伊士地峽上岸, 途經開羅,在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城市重新裝船,運往意大利、西班牙或出 直布羅陀往北歐.
合縱連橫,古今皆然. 短命的阿尤布王朝及繼後的 馬穆路克王朝(ie奴隸王朝) 既然在巴勒斯坦與拉丁王國和威尼斯正面交鋒, 失意愛琴海的熱那亞人當即和埃及穆斯林通力合作東地中海的航運生意. 熱城一面參與西海絲路, 一面把註意力轉移往開發出 直布羅陀, 北上 法蘭德斯(現今比利時) 的大西洋航路, 也就處於能守能攻,靜待時機的戰略位置.
〈爭霸始末2〉
1258年旭烈兀西征摧毀了千古名城 巴格達, 還師伊朗,建立伊兒汗國,其後繼者迅速改宗伊斯蘭教. 蒙古人從此坐斷歐亞經貿交通,大權在握.
1261年東羅馬人在熱那亞人協助下光復君士坦丁堡,滅亡拉丁王國, 威尼斯人頓失所依.
這兩件大事勢如霹靂,兼且影響深遠. 東羅馬人痛恨曾遭威尼斯人出賣,復國後將其徹底驅逐, 熱那亞人順理成章取代空缺.*** 而蒙古人牢牢掌握著陸絲路和北海絲路的貿易權, 「蒙古和平」大幅降低了遠程貿易成本,歐亞貿易因而興旺, 但歐洲人在議價上面卻居於頗為不利的位置. 威城盛世終結; 而熱城則強力反彈.
事態持續發展, 1250年馬穆路克王朝取代阿尤布朝, 1260年在巴勒斯坦大敗蒙古軍,奴隸軍團威名震動天下. 1291年攻陷十字軍最後據點 阿克里港, 埋葬了歷時二百年的東征運動.
馬穆路克人將黎凡特所有海岸城市摧毀,封閉了北海絲路的出海口, 驅使西海絲路獨佔市場, 開羅近乎壟斷了整個西歐香料分銷市場.**** 這時期是埃及的盛世,也是穆斯林的盛世. 熱威兩城在東西貿易上面處於被動位置, 但在歐洲分銷方面仍舊包攬瓜分. 這個大格局雖有擾動,但結構穩定, 要到二百年後繞非洲航路開通才遭到動搖.***
熱那亞人重領風騷,但威尼斯人也未曾崩潰, 基於合縱連橫原則,成功與埃及王朝建立業務關係. 正在此時死神忽降,天地肅殺.
〈兩城的衰落〉
諷刺的是兩城的成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黑海西端 克里米亞半島的 卡法港是區域貿易中心,兩城都在此參與大宗商品交易. 1347年帶來瘟疫的蒙古軍隊圍城將破, 威熱兩城商船返航回國,把黑死病帶進歐洲.*** 威城率先受害, 因為高度都市化的緣故又受害最深, 隨後十八個月人口死掉六成; 熱城也在數年內失去四成人口. 黑死病並非一次過事件,其後百餘年間分數波往來清洗歐洲, 加上「百年戰爭」蹂躪法國全境,整個西歐殘破不堪. 根據威尼斯保存的紀錄, 當其時貿易量下降三分之二,船隊規模大幅減縮,海港建設完全停頓.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氣候變冷, 各地生計困難,政局動盪. 「蒙古和平」瓦解,草原陷入長期戰亂, 中國正值元末群雄割據,政經混亂, 於是陸上絲路阻絕不通,貨量萎縮.
相較之下,熱那亞困境更甚於威尼斯, 陸路既絕,北海路為埃及人封塞, 南海路被威尼斯人搶走, 僅餘的大西洋航線又遇到新興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競爭, 真的是氣數當盡!**** 末路窮途,熱城只得訴諸武力, 兩城連年鏖鬥,兩敗俱傷. 1380年基奧賈島雙雄最後決戰, 熱城一敗塗地,壽終正寢.
勝方也好景不長, 鄂圖曼人勃興於東方,掃平六合, 1453年滅了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扼著黑海咽喉, 威尼斯萬事皆休,只得俯首稱臣,討口飯吃.
其後海上世局劇變, 1498年達伽瑪成功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不旋踵盤據 臥亞, 1511年進佔馬六甲, 此時甚至鄂圖曼人的咽喉也被葡萄牙人扼著,*** 又遑論威尼斯了.
大航海時代降臨,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諸大洋之首領, 而本來只是歐洲邊陲之地的西葡英荷一躍而為世界貿易的核心國. 威城此後只能憑藉金融業和工業茍延殘喘, 等待拿破崙前來沒收 聖馬可廣場那對國家象徵物的獅子.
讀書劄記151204霸權之前(三) 絲路風雲 與兩城的衰落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2/04/%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1204%e9%9c%b8%e6%ac%8a%e4%b9%8b%e5%89%8d%e4%b8%89-%e7%b5%b2%e8%b7%af%e9%a2%a8%e9%9b%b2-%e8%88%87%e5%85%a9%e5%9f%8e%e7%9a%84%e8%a1%b0%e8%90%bd/
讀書劄記151204
歐洲霸權之前(三) 絲路風雲 與兩城的衰落
掌門執筆
《歐洲霸權之前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1989) Janet Abu-Lughod
話說1095年「十字軍第一次東征」把東西地中海兩位霸主捲進其中. 熱那亞因和羅馬同聲氣而先拔頭籌; 威尼斯則因靠攏君士坦丁堡而暫失先機. *** 然而世局推移未嘗稍息…..
〈爭霸始末2〉
12世紀末穆斯林反彈,十字軍節節敗退. 1187年埃及 阿尤布王朝開國名君 薩拉丁Salah al-Din收復 耶路撒冷, 基督教世界兩番重組十字軍反撲,但都無功而還.(包括傳奇英國國王 獅心理查領導的「第三次東征」.)
1202年各路諸侯雲集威尼斯, 啟動了極其戲劇化,兼且惡名昭彰的「第四次東佂」. 這次東征原訂計劃直接進攻阿朝首都 開羅, 卻因諸侯拖沓遲到和經費不足,主導權落到了後勤承包商威尼斯手中. (威城一早按合約準備好船隻和糧草, 但諸侯籌不夠錢交收.) 威城元首扭曲行動的大方向, 以協助被廢黜的東羅馬王子復國為借口,許以重利, 誘使大軍於1204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教皇為此將威尼斯全城人開除教籍.) 最後威尼斯索性扶植傀儡政權「拉丁王國」,盤據君城六十年之久.
在這段時期,威尼斯人將熱那亞人徹底逐出愛琴海, 百份百壟斷了 黑海和黎凡特(現今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沿愛琴海岸地區.) 對西歐的貿易. 這是威尼斯歷史的顛峰時期, 但熱那亞並未崩潰.
〈絲路風雲〉
其時東西遠程貿易主幹道共有三條:在「陸上絲路」,中國貨物經天山南北路入歐亞大草原, 最後在黑海或黎凡特登上商船運往威尼斯.***
而「海上絲路」運的不只是中國貨品, 還包括印度貨品和昂貴的印尼香料.*** 貨船出麻六甲海峽,繞過印度半島之後, 航路分岔為兩條,「北行海路」在波斯灣登陸, 貨銷中東,最終抵達黎凡特,落在威尼斯人手上.
威尼斯掌握了 傳統黑海—愛琴海、陸絲路和北海絲路三大航線的貿易權,自然財源滾滾, 如日中天.
但貨物若然鎖定西歐市場,最經濟的必然是「西行海路」.****( 請記著,連關稅,陸路運輸成本比船運高十倍.) 商船直入紅海,貨物在蘇伊士地峽上岸, 途經開羅,在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城市重新裝船,運往意大利、西班牙或出 直布羅陀往北歐.
合縱連橫,古今皆然. 短命的阿尤布王朝及繼後的 馬穆路克王朝(ie奴隸王朝) 既然在巴勒斯坦與拉丁王國和威尼斯正面交鋒, 失意愛琴海的熱那亞人當即和埃及穆斯林通力合作東地中海的航運生意.
熱那亞失諸東隅,收諸桑榆,一面參與西海絲路, 一面把註意力轉移往開發出 直布羅陀, 北上 法蘭德斯(現今比利時) 的大西洋航路, 也就處於能守能攻,靜待時機的戰略位置. 而世局推移不作稍息…..
〈爭霸始末3〉
1258年旭烈兀西征摧毀了千古名城 巴格達,處死哈里發, 還師伊朗,建立伊兒汗國,其後繼者迅速改宗伊斯蘭教. 蒙古人從此坐斷歐亞經貿交通,大權在握.
1261年東羅馬人在熱那亞人協助下重整河山,光復君士坦丁堡,滅亡拉丁王國, 威尼斯人頓失所依.
這兩件大事勢如霹靂,兼且影響深遠. 東羅馬人痛恨曾遭威尼斯人出賣,復國後將其徹底驅逐, 熱那亞人順理成章取代空缺.*** 而蒙古人牢牢掌握著陸絲路和北海絲路的貿易權, 歐洲人在議價上面居於頗為不利的位置. 威城盛世終結; 而熱城則強力反彈,既在東方貿易上面收復失地, 又在西線貿易上面處於黎明時期, 形勢一片大好.
事態持續發展, 1250年馬穆路克王朝取代阿尤布朝, 1260年在巴勒斯坦大敗蒙古軍,奴隸軍團威名震動天下. 1291年攻陷十字軍最後據點 阿克里港, 埋葬了歷時二百年的東征運動,西歐騎士被徹底逐出巴勒斯坦.
馬穆路克人將黎凡特所有海岸城市摧毀,封閉了北海絲路的出海口, 迫使西海絲路獨佔市場, 開羅近乎壟斷了整個西歐香料分銷市場.**** 這時期是埃及的盛世,也是穆斯林的盛世. 熱威兩城在東西貿易上面處於被動位置, 但在歐洲分銷方面仍舊包攬瓜分. 這個大格局雖有擾動,但結構穩定, 要到二百年後繞非洲航路開通才遭到動搖.***
熱那亞人重領風騷,但威尼斯人也未曾崩潰, 基於合縱連橫原則,成功與埃及王朝建立業務關係. 正在此時死神忽降,天地肅殺.
〈兩城的衰落〉
諷刺的是兩城的成功埋下了毀滅的種子, 黑海西端 克里米亞半島的 卡法港是區域貿易中心,兩城都在此參與大宗商品交易. 1347年帶來瘟疫的蒙古軍隊圍城將破, 威熱兩城商船返航回國,把黑死病帶進歐洲.*** 威城率先受害, 因為高度都市化的緣故又受害最深, 隨後十八個月人口死掉六成; 熱城也在數年內失去四成人口.
黑死病並非一次過事件,其後百餘年間分數波往來清洗歐洲, 加上「百年戰爭」蹂躪法國全境,整個西歐殘破不堪. 根據威尼斯保存的紀錄, 當其時貿易量下降三分之二,船隊規模大幅減縮,海港建設完全停頓.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氣候變冷, 各地生計困難,政局動盪. 「蒙古和平」瓦解,草原陷入長期戰亂, 中國正值元末群雄割據,政經混亂, 於是陸上絲路阻絕不通,貨量萎縮.
相較之下,熱那亞困境更甚於威尼斯, 陸路既絕,北海路為埃及人封塞, 南海路被威尼斯人搶走, 僅餘的大西洋航線又遇到新興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競爭, 真的是氣數當盡!**** 末路窮途,熱城只得訴諸武力, 兩城連年鏖鬥,兩敗俱傷. 1380年基奧賈島雙雄最後決戰, 熱城一敗塗地,壽終正寢.
勝方也好景不長, 鄂圖曼人勃興於東方,掃平六合, 1453年滅了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扼著黑海咽喉, 威尼斯萬事皆休,只得俯首稱臣,討口飯吃.
此後海上世局劇變, 1498年達伽瑪成功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不旋踵盤據 臥亞, 1511年進佔馬六甲, 此時甚至鄂圖曼人的咽喉也被葡萄牙人扼著, 又遑論威尼斯了.***
大航海時代降臨,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諸大洋之首領, 而本來只是歐洲邊陲之地的西葡英荷一躍而為世界貿易的核心國. 威城此後只能憑藉金融業和工業茍延殘喘, 等待拿破崙前來沒收 聖馬可廣場那對國家象徵物的獅子.
讀書劄記151201霸權之前(二) 威尼斯與 熱那亞的 愛琴海爭霸戰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2/0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1201%e9%9c%b8%e6%ac%8a%e4%b9%8b%e5%89%8d%e4%ba%8c-%e5%a8%81%e5%b0%bc%e6%96%af%e8%88%87-%e7%86%b1%e9%82%a3%e4%ba%9e%e7%9a%84-%e6%84%9b%e7%90%b4%e6%b5%b7%e7%88%ad/
讀書劄記151201
歐洲霸權之前(二) 威尼斯與 熱那亞的 愛琴海爭霸戰
掌門執筆
《歐洲霸權之前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1989) Janet Abu-Lughod
〈絕代雙驕〉
就像 高歡和 宇文化及 激烈碰撞,跌宕起伏的一生那樣; 威尼斯和 熱那亞爭霸東地中海(ie愛琴海)亦數番勝負,有如人生. 分別是兩城爭霸在時間上長達三四個世紀之久, 直到14世紀末熱城最終敗陣為止.
究其實情,威熱兩城性格上有太多相通之處, 而與 佛羅倫薩等內陸城邦才貌迥異. 首先, 地理上兩者都是意大利半島北部與歐洲其他國家相鄰接的口岸城邦, 分別只在於熱那亞在西而威尼斯居東. 這基本點相當重要, 熱城位置利近大西洋航路; 而威城則緊依傳統的愛琴海—黑海航線. 在於當時,傳統路線靠近遠東貿易,商業價值明顯較高, 可以說 威城得地利而風水較佳.***
其次,文化和制度上兩城都以跨域商業立國, 行貴族共和政制. 由於政商合一,全民皆以海洋貿易維生, 故此行動力和創造力長期維持高水平.*** 兩國的動員能力均極強 (槳帆船艦隊需要嚴密的組織管理.); 技術革新遠遠領先歐陸 (舉例:熱那亞適用於大西洋的嶄新船體設計, 和威尼斯的複式簿記.); 商業管理和資本累積高度發達; 最重要的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冒險精神, 達到嗜財踰命,不擇手段的境地.
三者, 國力上兩城都高度整合了 政治組織、航海技能(包括 作業技術、海圖和造船技術.) 和戰略能力, 成為全民皆水手士兵的商業軍國主義國家.****
不幸的是孿生驕子有兩人,而海洋只得一片. 一山不容二虎,手足註定相殘, 他們的相通之處正正是相賊的因由.
成王敗寇,住昔對威勝熱敗的解釋,自然偏重於兩國的內部因素, 從而得出種種威尼斯在行政制度和人力資源上面優於熱那亞的說法. 現今流行以「世界史」方法論治史,視野拓闊, 作者建構了「勝負不在於兩城優劣, 而在於世局推移」的結論.***
未說世局,先述兩城.
〈熱那亞〉
建於公元前5世紀, 是個非常古老的城市(只比羅馬遲約一百年), 背靠懸崖,阻隔內陸, 擁有天然良港. 元前2世紀第二次布匿戰爭之時為 迦太基人毀壞殆盡, 公元4世紀羅馬人將之重建,繞以城牆. 5世紀日耳曼人大入侵, 熱城隨著黑暗時代降臨淪亡蠻族之手. 588年為東羅馬人遠征軍所光復, 其後四百年熱那亞處於君士坦丁堡有名無實的統治之下, 僅僅是個無足輕重的漁農業城市.
在整個10世紀,熱城逐漸變身為商業軍事國家, 與北非的穆斯林 法蒂瑪王朝反覆爭持. 1087年熱那亞攻佔法蒂瑪首都, 以武力索取得第一張「貿易特許狀」, 成為日後航海活動的典範.***
此時熱那亞國力大成,完全獨立, 建立「自治會議compagna」, 由選舉產生六至十名任期三年的執政官所組成. 已然稱霸西地中海的熱城力圖擴展勢力至東地中海, 於是積極響應1095年教皇號召的十字軍東征運動, 從此與威尼斯陷入面對面的直接競爭.
〈威尼斯〉
建於公元568年, 足足比 熱那亞遲了一千年,是座相當新的城市, 由一群逃避戰亂的內陸居民構築在一個易於防守的潟湖之內. 威尼斯一直牢牢地依附於東羅馬, 作為 黑海—西歐貿易的代理人, 並在其艦隊保護下免受 810年查理曼的侵犯.
與熱城的成長過程相似, 威尼斯在11世紀也透過與 西西里島的 諾曼王朝反覆爭奪 亞德里亞海一系列口岸城市的宗主權, 磨練成為一個商業軍事國家. 1080年, 威城終於打通了這條「海上高速公路」, 其商業戰鬥艦隊控制著繞過巴爾幹半島直達黑海咽喉 君士坦丁堡的航路. ***
1802年東羅馬皇帝頒布「金璽詔書」,授與威尼斯 帝國全境「貿易特許狀」, 並且免除通行費.*** 威城奠定了愛琴海霸主的地位, 壟斷了黑海和敘利亞—西歐貿易.
直到此刻,威熱兩城止於各據一方, 但是
〈爭霸始末〉上集
1095年教皇 烏爾班五世號召的「十字軍東征運動」把東西地中海的霸主都捲進其中. 兩城最初是作為競爭運輸十字軍到 巴勒斯坦合約的商業對手而碰面. 熱那亞與教皇友善,率先派軍參與聖戰,拔得頭籌, 成為「第一次東征」的大得益者. *** 反之,威尼斯一貫緊靠君士坦丁堡,與羅馬不咬弦, 因而抱持觀望,坐失先機. 直到1100年十字軍勝局初定,威城才派遣艦隊參戰, 於是形勢落在熱城後頭.
十字軍東征引發了西歐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熱潮. 貧窮落後的西歐騎士國家透過征服和掠奪阿拉伯世界而攫取了財富, 更重要的是習得了品味. 十字軍在巴勒斯坦建立「耶路撒冷王國」, 掌握海港城市 雅法, 成為撬動東西方遠程貿易的新支點.**** 原意為了保護朝聖路線而成立的「聖殿騎士團」迅速蛻變成現代意義的商人銀行, 其滙票可以從西班牙到巴勒斯坦沿線各據點兌現. 順帶一提,教皇也曾三令五申,嚴禁與異教徒貿易, 並為此將威尼斯全城人開除教籍.
威尼斯和 熱那亞就在這國際政經大格局中雙雙脫穎而出, 擠身意大利半島四大城邦之列.(另外兩個是 米蘭和佛羅倫薩.) 兩城憑藉其海上強勢,在外交上面甚至與歐陸大國平起平坐. 至於他們的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地位更不是歐陸城市所能動搖. 要到四百年後繞好望角航路開通, 大西洋逐漸取代地中海成為環球貿易廣場, 阿姆斯特丹和倫敦才能取代威尼斯和 熱那亞的國際金融中心位置.***
未完待續,敬請留意.
上海單價10萬以上的豪宅成交490套 超過之前三年總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913.html
上海單價10萬以上的豪宅成交490套 超過之前三年總和
一財網 羅韜 2015-12-10 19:45:00
上海鏈家市場研究總監陸騎麟認為,豪宅其交易量暴漲的背後是房價走高導致的豪宅門檻減低,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改善產品步入豪宅的行列,導致成交量也急速上漲,加入前幾年累積的改善性需求以及由剛需向改善轉化的購房者也紛紛入市,從而促成了豪宅市場的火熱行情。
越來越多富豪將自己的財富變成了豪宅,而上海的豪宅見證了這一場盛宴。今年11月湯臣一品成交了2套億元豪宅,分別為1.50億元和1.61億元,成交均價分別為25.16萬元/平方米和26.92萬元/平方米,接連刷新了上海豪宅單價的歷史記錄。
而整個上海豪宅成交量也使得今年的豪宅操盤手非常震驚。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數據顯,截至11月上海單價超10萬元/平方米的頂級豪宅已成交490套,超過過去3年的年度成交總和。
瘋狂的價格和銷量背後,究竟又是誰在為這些豪宅買單,又是哪些因素在主導這場豪宅盛宴呢?
11月的一天,位於黃浦江邊的某樓盤銷售人員祝華(化名)見證了自己樓盤最後一套房屋被搶的一幕。“一個客戶給我打電話說帶200萬過來付定金,一定要買一套房屋,當我去找營銷總監預定房屋的時候,發現另外一位客戶直接刷了1000萬全款買了。我們發現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的樓盤是否吸引人,而是這些客戶就是有需求購買不動產。”祝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這樣的場景並不罕見,祝華曾經見過一個土豪帶著一個億只是來詢問上海哪些豪宅可以買,顯然這些高凈值人群還是對不動產情有獨鐘。
.jpg)
中原地產從事豪宅交易的張龍元發現,今年豪宅的熱銷其實是有兩波熱潮,第一波是在今年的5月和6月,那個時候特別多金融行業的人士選擇購買豪宅,在股市獲取大量收益的高凈值人群顯然已經開始慢慢退場,而他們則把資產配置到了豪宅身上。而之後豪宅市場就開始冷清了兩個月,然後突然之間又開始迅速加溫。《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這個時候正好人民幣開始不斷貶值,這些高凈值人群為保證自己的財富紛紛入手豪宅。
今年上半年,上海豪宅市場已經出現了瘋狂,截止今年上半年上海成交均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以上的一手高端豪宅成交超過150套,刷新上海的歷史新高。此前,豪宅歷史最高點是2012年創造的149套。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股市。
同策咨詢研究部分析師許之靜統計發現,今年前四月上海、北京股民人均炒股獲利15.64萬元和8.02萬元,居全國前兩位。而這個數據只是人均值,對於那些金字塔頂端的客戶而言,他們的一次出手可能獲得的回報可能就是一個天價。胡潤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和上海兩地的超高凈值人群(個人總資產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人群)數量分別達2854人和2307人,分別占全國的16.8%和13.6%。
而下半年的豪宅熱則是另一個原因。“我們接觸客戶發現,這些客戶大多數已經有很多財富,他們本身也沒有時間和能力去進行海外投資或者外幣炒作,因此他們還是把自己的財富放在高端不動產身上。”一位豪宅營銷總監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可以投資的渠道不多,今年下半年開始股市風險增加,而海外經濟環境也不樂觀,因此這些高凈值人群都把財富放在了一線城市的豪宅里面實現財富保值。”
“這些買家大部分還是來自金融行業,通常還是自己居住為主,我們也發現有一些北方買家來滬置業,主要還是考慮到上海的環境和未來子女的教育,還有些買家今年入場有很大原因就是人民幣貶值,而為保證自己的財富和生活質量因此買房。”上海鏈家項目代理總監吳靜婷提到。
此外,今年房價上漲也導致了很多房屋被豪宅化。在陸家嘴,1000萬左右的房屋,很多買家都是因為改善置換而購買,而在之前幾年這個價位的房屋還是只屬於金字塔頂端的人。上海鏈家市場研究總監陸騎麟認為,豪宅其交易量暴漲的背後是房價走高導致的豪宅門檻減低,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改善產品步入豪宅的行列,導致成交量也急速上漲,加入前幾年累積的改善性需求以及由剛需向改善轉化的購房者也紛紛入市,從而促成了豪宅市場的火熱行情。
編輯:吳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