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同仁手記系列:朗生醫藥(0503)業績短評

筆者現時持有最多的股票就是朗生醫藥(0503),對這隻股票的關注比較多,現在按報表所出的數字談談一下看法。
 
1.      營業額: 達5,537萬美元,增加19.3%,主要因為植提業務表現強勁,營業額急增35.5%,至1,654萬美元,專科藥品分部營業額增11.2%,至3,337.1萬創上市以來的新高。如果半年按半年相比,植提業務只是稍為增0.2%,專科藥品分部是增長19.7%,但本次專科藥品銷售2014年半年比2013年半年比增加額549.1萬,2013年下半年額較2012年下半年銷售下降819萬,未知是否特地把2013年底入帳推遲至2014年初,導致有顯著的復蘇出現。
 
2.      毛利率: 下降2%,至54.9%,維持毛利率一直下降的趨勢,主要因為以下兩個理由: (1)植提業務營業額增幅較大,而該等業務毛利一般較低,(2) 營業成本如包裝物、原材料等持續上升,影響毛利率。
 
3.      營運開支: 銷售及分銷開支及行政開支分別增長13.9%及16.7%,至1,591.9萬美元及637.8萬美元,但由於營業額增加速度更高,故佔成本比例下降。
 
4.      財務開支: 急增202.27%,至133.5萬美元,主要因為期內因收購及派發股息,導致借款增加所致,由於比例增速快於營業額,需留意是否會影響盈利。
 
5.      其他收入: 增加33.8%,至182.2萬美元,主要因為補助金增加及收購諾華新藥品之產品延期,諾華把交接期間收入入帳所致。
 
6.      應佔聯營公司的除稅後溢利: 增加至69.9萬美元,是因為浙江司太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利潤在擴廠之後收入增加所致。
 
7.      稅後溢利: 增長14.5%,至729.8萬美元,主要因為銷售增長、聯營公司貢獻增加及其他收入所致,惟被財務開支、經營開支等開支急增抵銷。
 
8.      公司應收票據及款項及存貨:公司應收票據及款項及存貨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0.66%及54.27%,至4,878.3萬美元及1,822.8萬美元,其中逾期但未撥備增加之金額,由去年同期的65萬減至5.2萬美元,存貨大增之原因,主要因為公司對植提銷售預期仍樂觀,所以批量採購之存貨較多所致。
 
9.      資本結構: 公司負債比率由73.8%,提高至95.8%,主要因為收購及派發股息導致借款增加所致,另外營業額擴增對應付款等增加亦有影響。
 
10.  聯營公司之價值: 上半年聯營公司浙江司太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21.5%股權貢獻69.9萬美元利潤,因為下半年一般較上半年好,以保守乘2計算全年簡單而言即達139.8萬美元,該公司已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仍在審批中,如公司未來以發行平均市盈率28倍發行新股,這批股票的價值為3,914.4萬美元,對比帳面值3,345.5萬美元,有約568.9萬美元溢價,除可套現一筆不少金額外,也可為公司帶來不少帳面利潤,有利未來估值。
 
11.  估值: 公司現時市值15.77億,往績市盈率17倍,預期市盈率盈利乘2保守預計,市盈率約13.9倍,對比產品有針對性的其他藥品公司最低的21倍來看,另股息率4.39%,預期未來派息會增至5%以上,較同業最便宜的3.9%,均有一定折讓。考慮估值低估之原因有二,一為擴張產品品種不積極,二為負債率較高,但前者已看到公司已積極收購,這折讓未來會減少,後者在司太立上市後,公司將會套現大額現金供減債,故比率會下降,所以兩大問題應能在未來完全收復。
 
如公司全年仍公佈和上半年走勢一致之業績下,市盈率會達20倍,股息率會降至4%水平,兩者平均下,股價目標價為4.95元,較現價3.8元仍有30%之空間,故現價可仍持有,但趁高增持可以自待股價回落才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25

雷軍談金山雲系列之一:對金山過去三年的總結 雲帆

來源: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434548

$金山軟件(03888)$ 今天開始一個小系列 - 雷軍談金山雲。這是2014年11月雷軍在一個小範圍會議中的講話記錄,主要講了為什麽要做金山雲和金山雲的重要性。會議中的內容對判斷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很有幫助。

這個系列的第一期是雷軍對金山過去三年的總結。其實這些話從我三年前覆蓋金山開始已看過聽過無數遍,但每一次重溫仍會佩服雷軍的遠見。我第一次聽這些話是2012年,當時金山還沒有找到CEO,所以由雷軍兼任。當時又正好碰到業績發布會,所以雷軍作為金山的CEO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席現場業績會,而我有幸在場見證。在會上雷軍將他正在以及即將進行的對金山的改革詳細的告訴了市場,並且準確描繪出了金山成功改革後的樣子,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金山。我覺得了解金山的歷史將對你了解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選擇了雷軍對金山過去三年的總結作為本系列的第一期。

(正文開始)
第一個環節我想對過去三年的工作做一個總結。我請同事準備了一張股價圖,相信是大家最關心的。我在2011年7月6日接手金山的那一天,我們的股價收盤價在4.4。在那個時間點,我覺得金山的股價是在一個下行通道上,而且我接手以後一直掉到了2.7(10月的時候)。在3年多的時間里,金山股價的最高點到了32.3元(今年5-6月),最近有些回調,在18塊港幣,與我接手時相比漲到了4.5倍左右,最高點和最低點大概有10幾倍。這就是我們過去三年的一個業績回顧。當然我在這里要感謝張宏江博士所帶領的整個金山的業務團隊,包括傅盛領導的獵豹移動為整個金山所做的貢獻。我覺得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單,是金山全體的員工與管理層一起取得的。

我們為什麽能取得這樣的業績呢?我們整個管理團隊都做了什麽事情?其實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聚焦核心業務,退出非核心業務,用一個中文名詞講叫做關停並轉。在我出任董事長的時候我們有10幾項子業務,我們用半年時間重新聚焦了三大核心業務,就是今天的金山辦公、西山居和獵豹移動。為什麽要強調聚焦呢?因為金山經營的20多年在中間有過各種各樣的嘗試,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不好不壞的。在我接任董事長的時候我深刻地知道聚焦的重要性,所以下定決心推出非核心業務,而今天我們基本清理完成,就是聚焦成三大核心業務。因為金山經營了20年以後,雖然看起來都在軟件和互聯網里面,但是軟件和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我覺得一家公司是做不了那麽多事情的,所以我們第一件事情是聚焦核心業務。

第二件更為關鍵的事是推動業務的子公司化,鼓勵管理團隊持股,直接認購公司股權。這樣就把子公司和團隊的利益與集團公司的利益高度的關聯在一起,而且授權子公司的CEO直接指揮具體的戰役,使我們的決策流程進一步縮短,使整個的子公司團隊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使他們能夠更快的決策,這就是我們三年前做的。除了我們集團的管理層以外,傅盛領導的獵豹管理層,葛珂領導的金山辦公管理層還有鄒濤領導的西山居管理層,以各種形式在子公司持股,並且獲得充分的授權,指揮具體的戰役。

第三個重大變革是,在3年半前,金山提出了全面轉型移動互聯網。在這個大的趨勢點上,我們做了一個正確的判斷,就是推動每一個子業務轉型移動互聯網。我再展開的講一下我們是怎麽做的。第一家我們展開的是獵豹移動,我也放了一下獵豹移動的股價圖。這里我想講兩個很關鍵的數字:第一個是,三年前我們是一間PC互聯網的公司,或者說是一個傳統的殺毒軟件公司。傅盛出任CEO之後,我們下了非常大的決心轉型移動互聯網,也做了1-2年的摸索,在去年年初找到了Clean Master作為突破口。以Clean Master為首的整個產品矩陣在三季度的時候做出了驚人的用戶量,MAU在全球到了3.41億,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量。在Googleplay上我們應該是全球第三大的發行商,擁有巨大的用戶量。就是因為這個巨大的用戶量,我們成功地在美國獨立IPO。在IPO的時候大家問我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你們在全球這麽大的用戶量能不能變成收入? 一個中國公司能不能做全球生意?”昨天在獵豹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傅盛公布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在這個月(11月),海外的廣告變現僅這一項就突破了20萬美金/天,而且這個數字是穩定的。管理層經過分析,認為未來的一兩年里還會高速成長。其實我們蠻想告訴大家他們管理層分析的是一個什麽樣的驚人數字,但是早晨我同事告訴我說不能亂說的,其實我真的不是亂說,因為我對傅盛他們有99的信心。(我們在Q1的時候海外基本等於0,我們兩個季度就做到了每天20萬美金)。大家簡單的算一下,這20萬美金不展開,全年就是7000萬美金。其實這個勢頭增長非常猛!剩下的數字我就不多說了,獵豹在第四季度可能還會公布更為驚人的峰值收入,也就是最高一天會到什麽程度,因為第四季度在美國是收入最高的。

我想在這里稍微總結一下,從去年年初獵豹找到了Clean Master作為突破口,然後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在移動互聯網上形成了3.41億的月活躍用戶,我覺得這是第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第二點就是當市場對我們質疑能不能把用戶變現的時候,海外的廣告變現迅速突破,已經到了每天20萬美金。以我們這樣的平臺,往下跌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所以在這里我懇請大家單獨審視獵豹移動的業績,因為有時候我們集團的股價跌,它跟著一起跌,傅盛需要更多地證明自己的獨立性和獨立成長的能力。我在他們IPO路演的一個會議上講了兩點(因為我跟傅盛還是一起工作了蠻長時間的)。第一點是就我所見的公司里面,傅盛去年的表現是全球互聯網最成功的公司之一,表現很好。從去年年初是0,到去年底的數字就已經很驚人了。第二,就傅盛的領導力、戰略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我見到的30幾歲的CEO里面也是極為少見的。所以我個人非常看好獵豹移動未來的表現。當然今天我給傅盛極高的評價,今天請他來也是希望大家有什麽關於獵豹的問題可以跟他直接交流。

第二個章節是關於WPS的,這些數字我都不講了。WPS在兩三年前被我逼著轉型移動互聯網,今天的月活躍用戶在全球也依然超過了7000萬(在手機上的MAU),這也是我們以前的電話會議公布過的數字。我對這個數字還是非常的滿意,並相信他們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好的數字公布。我覺得這一項進展以WPS的技術實力,以用戶量,在全球都在前幾位 --- 當然在很多的國家我們排在第一位。

第三條是大家很關心我們的遊戲收入。我們在PC遊戲里面,劍3的增長是整個行業里面極為驚人的數字。一款PC遊戲還是能夠獲得了了不起的增長,同比增長了48%,PC遊戲整個行業的增長只有10%左右,而過去幾年都是接近100%的成長。除此之外,我們有13款手遊正在研發之中,今年年底會發布兩款,其中已發布的一款表現還是相當不錯,大家可以關註我們Q4的財報。

以上就是我們對過去三年的總結。我們今年7月份在北京開了一次集團的半年戰略會議,我認為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三年前我在接手的時候跟董事會講三年的目標就是我們把估值從當時的3-4億美金提高到超過20億美金。三年下來我們確實做到了,不管是最高點的股價還是今天回調之後的股價都在20億美金之上。至於為什麽,因為我認為整個金山還是擁有行業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最優秀的工程師團隊。關鍵是怎麽釋放生產力,怎麽讓大家具備最大的熱忱去投入到整個金山的工作中來。我們最重要的三條策略大家已經看到了,就是解放生產力,讓大家有更高的工作熱忱,同時大方向定位在移動互聯網。過去三年我們也是跟著中國乃至全球的移動互聯網在進步,所以我們是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
(正文完)

這個系列會繼續在我的公眾號上更新,接下來的內容會更精彩,歡迎大家關註『雲帆互聯網』[笑]

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zMzI5Mw==&mid=202941349&idx=1&sn=ffb6a05131af585dcbc573b47a36a40e&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28

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之:簡單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49

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之:簡單
格隆匯:王瑞

一、序——格隆
新年伊始,格隆精心組織精選了諸多格隆匯會員的原創深度思考分享給大家。
前面陸續推出了:
I、陳建宇的“2015年最大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是石油”
II、廬陵書生的“股票投資的幾種正確思維方式”
III、Skywalker的“去投資,而不是在股海中沈浮”
IV、Joey的“聊聊股票的ABC”
今天我們推出第五篇:王瑞的格隆匯會員深度思考系列之:簡單”

這些高手原創思考的推出,幾乎每篇都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與發自內心的贊賞,甚至引致洛陽紙貴,被四處轉載,廣泛傳閱(順便格隆也想提醒一下那些轉載的,請具備基本職業道德,尊重原創。轉載務請註明格隆匯出處,以及作者名字

洛陽紙貴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確實在獨立思考!在深度思考!

而這些思考都具備幾個共同特征大開大合,字字珠璣,醍醐灌頂。

證券市場每一個能活下來並活得有一定滋味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於獨立思考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從眾的人,而這種獨立思考一定是幹貨,一定代表著價值——期待格隆匯大家庭每一個會員都能奉獻您的深度思考——既渡己,也渡人!

想預先告知大家的兩個好消息是:
1、 格隆匯網站與APP正在緊鑼密鼓改版中,未來您將有便利的工具在格隆匯平臺上和這些高手結為朋友,深度交流——敬請期待
2、 這些高手的原創性深度思考,我們會集結成冊出版——敬請期待

還是那句話:獨行者速,眾行者遠。
想走得快,您一個人走。想走得遠,必須一起走!
我們站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巨人。

是為序——格隆


二、簡單——格隆匯:王瑞

看過Chris、盧陵書生、Joey等人寫的投資感悟,真心佩服。無論從格局觀,投資經歷,投資範圍以及知識儲備和文風文采方面,我都自嘆不如。

我就從一位女性的角度來談談投資,算是拋磚引玉吧,希望能給我一樣非科班出生,貌似不具備專業知識,但又喜歡投資的姐妹們一點經驗之談

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簡單的生活經歷,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在鐵道部大院里渡過,直到上大學才離開父母來到武漢求學;在學校就談了一次戀愛,就和他牽手共同走過了26個春秋;大學畢業後幾乎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沒有跳過槽,我就是這樣的性格,簡簡單單,容易滿足。

可能很多人會問:“這和投資有什麽關系?”

實際上人的性格會在你的婚姻、事業、人際關系、投資風格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生活中你是一個簡單的人,那麽你的投資風格一定不會花里胡哨

2001年之前我從未接觸過股票,看著周圍的親戚朋友為股市的大幅震旦唉聲嘆氣,愁眉苦臉,我覺得股票離我很遠,我不想那樣痛苦和辛苦,我想過簡單而快樂的生活。直到01年3月國家突然向個人投資者開放B股,因為我和先生一直在外企工作,有些外幣積蓄,所以我們共同商量後就把所有的外幣買了B股,那時的B股好便宜啊,而且分紅還很豐厚。因為買了股票,所以才開始學習投資的基礎知識,才懂得了PB,PE,EPS,股息率,僅此而已,我到現在還看不太懂K線圖,但這並不影響我的投資之路

首戰告捷後,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從01年到05年長達5年的熊市,這5年我幾乎忘記了股票的存在,因為我和先生在做人生中更重要的事,買房結婚生子,等兒子一歲時,我們又有了些積蓄,這時候A股也從05年的998點慢慢升到了1200點,應該可以買股票了,買什麽呢?我對每只股票都那麽陌生。一天,無意中看到華夏基金的胡立峰博士在講封閉式基金,封閉式基金20%的現金,80%的股票倉位,市場交易價格是凈值的5折,每年盈利的90%要分紅給基金持有人。胡博士說用小學數學知識簡單的算一下,封基的價格對應的大盤點位是600點,安全不安全?估值低不低?嗯,安全和低估值徹底地打動了我,當然還有胡博士那和善的面相!和先生商量完畢,我們就把家里所有的積蓄買了封閉式基金裕隆,我買後只是傻傻地拿著,不知道什麽時候該賣,封閉式基金的強制分紅政策幫我在08年減倉,感謝裕隆讓我嘗到了資本增值的魅力。

拿著分紅額是我初始資金5倍的錢,看著我依然不懂的股票,買什麽?
不知道,但我明白了最簡單的一點:估值低的,分紅高的,安全的股票

我一直關註的浪漫盧梭大哥,在網上開了個港股基礎知識普及貼,為大家講解港股市場的一些規則和交易知識,因為做B股時就關註他了,他的和善和無私分享讓我決定把資金轉到估值更低的港股去。十幾年的關註和信任讓我們在2014年取得聯系並在年底盧梭大哥來北京之際見了一面,原來我們都是同齡人,感謝網絡讓世界變小,讓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但有共同愛好的有緣人成為朋友。

淫浸在港股市場的這5年,除了依舊買估值低分紅高的股票外,還讓我知道了風險,股票可以一天跌沒了!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我的港股投資這5年僅僅躲避開了A股08到14年的跌勢,略微跑贏通脹而已。

A股是離我最近的市場,我一直和他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想買些A股可又不知道買什麽。2012年郭樹清說,銀行股很好,有些人不懂,那我就略微研究一下吧!當時的銀行股股價都在0.8PB,5倍P E的估值水平上,而且還有可觀的分紅,這讓我又懷念起封閉式基金的美好時光:雖然銀行股不如封閉式基金那麽千嬌百媚的,但每年的分紅真得很誘人啊。
其實,在我看來,投資真的很簡單,估值低,分紅高,傻傻地拿著就是了,沒準那天太陽就曬到我這來了呢?這不,6,7年不招人待見的銀行股在14年底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不是。

嗯,我現在要做的是去港股里多看看,誰是當年的封基,誰是今天的銀行股,做做功課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55

雷軍談金山云系列之三:為什麼金山云會成功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585607
$金山軟件(03888)$ 今天繼續雷軍談金山云系列。這是2014年11月雷軍在一個小範圍會議中的講話記錄,主要講了為什麼要做金山云和金山云的重要性。會議中的內容對判斷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很有幫助。

第三期開始金山云,按照慣例先講一段故事,你可以直接跳去看正文。金山很少講故事,但每次講的故事都能成真。金山的CFO是個牛人(金山裡各種牛人),大家今後在聽業績會的時候要好好注意他的措辭,往往能聽出很多東西。金山CFO一直以來給了我很多幫助和啟發,我給大家分享發生在三個時點的三個故事。第一次是在2012年9月我帶著小夥伴去金山調研,當時金山股價4塊錢。CFO在會議時候特別強調了兩次「現在買金山是買一送二,買的一是遊戲,送的二是金山網絡和WPS」。之後金山的股價從4塊漲到2013年11月的21塊錢。第二次是在2013年11月份,如上篇文章提到的,那時前後我開始對金山未來的增長動力感到焦慮。就在11月底,金山股價橫盤一個多月後,我約到了CFO和一些投資者一起吃午飯,午飯時間我驚奇地發現傅盛也來了。CFO說,我給你帶來一個驚喜。然後傅盛就開始將Clean Master。之後金山的股價從21塊漲到了32塊。第三次是就是2014年11月的這次雷軍的會議。這次能漲到多少?


(正文開始)
當然今天時間有限,所以不談小米,也不談WPS, 也不談西山居,獵豹移動讓傅盛去談。我只想講一個具體案例,怎麼All In, 或者說我們未來一個新的戰略制高點就是云服務。金山云也是張宏江博士兼任CEO的子公司。我也跟宏江反覆地溝通,金山的未來有很重要的一塊是寄託於金山云的。我們為什麼選了云作為下一步的突破口?大家幫我做了一個表,反映了一個共識,就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大家認為數據量會呈爆炸性地增長,並已經產生獨立的云服務公司,像國際的亞馬遜,國內的如阿里云,他們都是5-8年前開始投入的,今天已經有巨大的規模了。

除了大家瞭解的,我想說一些大家不瞭解的。我認為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云服務巨大的驅動力,原因是因為手機裡有相機,這就使大家的相機成為了隨身攜帶,意味著照片的量開始爆炸,意味著錄像的量開始爆炸,意味著用戶自主產生的數據量開始爆炸,我覺得這個數據量是極為恐怖的。同時還有一個新的驅動力開始,叫做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或者叫IOT,這個數據量是海量的。比如說我們做的手環,所有的數據都在云上;家裡的空氣淨化器,你家裡的所有空氣指標也都在云上。我自己判斷IOT這一波才剛剛開始。我總結的三大驅動力就是Big Data, 移動互聯網和IOT,我認為未來5-10年的數據量是極為恐怖的數字。

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點小米的數字,今年這個月跟去年這個月相比,數據量增長了6倍,最高一天新增的存儲380T,這在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排在第一位了。我們預計明年這個數字還會增長3倍,因為基數已經很大了。加上IOT的趨勢我認為後年還會再增長3倍。我所看到了其實已經是爆炸了,所以我對云服務懷抱著巨大的熱忱,我覺得是一個空前的機會。我跟Francis和宏江說過,這個要是干好了,肯定能幹到10billion 的market cap,只會多不會少 --- 但關鍵是我們得贏,輸了的話損失也會很大。

關於這個市場很大,摩根士丹利的同事說你這個能不能量化,我想了半天,也找了專家問,然後我回答:云服務就是煤水電,其實原來都是私有云,以後會變成公共設施,因為不可能每個公司都自己蓋個煤廠、水廠和電廠,是很痛苦的(現在BAT都是自己幹)未來都會是共用的。至於他們花了多少錢呢?光IT的基礎設施,僅僅服務器和帶寬兩樣,佔到每家財報的5%-20%,還不包含研發成本,以及購買技術和服務,就已經這麼大規模了。我說大家簡單的想一想,所有互聯網公司加起來,最少佔比也要10%以上,這個數字是跑不掉的。

我經營互聯網公司這麼多年,我太瞭解這塊的投入了,每個公司都在硬件和帶寬上花了大筆的錢,接著又雇了一大堆運維,接著還雇了一大堆的研發團隊開發了一大堆的中間系統,而且進展還很慢。我們每天也很焦慮,為什麼這個不能搞成一個公共服務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硬盤壞了,每個公司都要派人跑過去換個服務器或者硬盤,非常麻煩。如果是公共的云服務,值班的人員立刻就給你換了,他管理你整個機房都沒問題。我記得當年我們做遊戲的時候,經常打飛的,一早晨坐頭班飛機去IDC換硬盤,一停服務停一天,整天都很焦慮,因為online game停服停一天這個錢就損失了。做電商也一樣,服務器一停機,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昨天雙11的時候我發了個微博,說我自己有點小緊張,不知道馬云緊張不緊張,萬一天貓搞掛了怎麼辦,這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我們一般是有Backup方案的,天貓掛了小米上!沒問題!昨天所有人都在辦公室,為了今天這個會議結果後來我離開了,其實現在挺後悔,怎麼選這個日子呢,我應該盯著天貓的現場或者小米的現場。但是為了安排金山的會,我才覺得這個時間安排的有些不妥。昨天我跟傅盛通過互聯網盯到凌晨4點,確認我們第一已經無懸念,我們才放心地睡了幾個小時。所以這個云服務有多麼重要,能不能做得可靠是大家必須要想的問題。我們想得不是業績,是想的天貓會不會搞掛,因為這麼大的流量。當然我們覺得阿里巴巴還是了不起的,昨天阿里巴巴的主系統還是沒問題。

我們接著講,既然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大家一聽說金山軟件這麼小的實力幹得過別人嗎?這個我們真的是花了兩天的時間思考。我跟大家講講為什麼我認為有8成勝算(真的不敢說100%)。我覺得第一個原因是Cloud Service是一個2B的業務。2B的業務有個特點,就是大的公司都需要second source。比如Apple以前用的Amazon,也用了Microsoft,現在又補充了第三家。因為云服務客戶將數據存在你那裡是搬不走的,你這邊掛了我不能掛啊,所以我必須要有足夠的Backup。所以所有的大公司在安全性上都要求second source。大家想想,如果小米的數據全存在金山云,那簡直是與金山云同生共死啊。我跟宏江說要second source,現在我選了amazon做second source,貴一點都沒關係,我用amazon的云服務來看著金山的云服務。如果有巨頭問小米能不能用他們的云服務,我會說可以啊,能不能用金山云做second source。所以我自己的判斷,所有的公司都需要second source,哪怕他什麼都不懂,只要他出一分鐘的事故,他就會覺得second source的重要性,因為一旦出了事故second source就會上的。基於這一點,這個市場絕對不是贏家通吃的,一定會有3-5家。

第二點,這個cloud service等於高科技的設備租賃行業,它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
我把這個業務簡化,你買了一堆服務器帶寬,租了一堆機架,然後分三年分租給你的客戶。你的附加值是在於怎麼拼縫,因為我們租用帶寬都是按峰值租用的,可能一年只用1-2回,可能租了一堆富裕的。如果你有了一堆客戶後就可以拼縫,他不用的時候別人能用,把計算能力和服務器做成柔性的,你拼縫的空間就大了。還有就是軟件調度的能力,還有服務能力都能產生附加值。但是這樣的話就導致了行業需要較高的現金流,但是回過頭來看,大部分客戶還是一些大公司,所以應收款的風險不高。我認為這個數據他一定要買回去,因為大家都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那麼我這麼多資產存在金山云,這對我來說就生死攸關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它風險不高,但是對現金流的需求比較高。基於這麼大現金流的公司,我的判斷是中小的創業公司做基礎的云服務基本是死路一條,就跟當年做Online Video一樣,除非是非常高速的成長,否則基本都是失敗的。


那麼金山有什麼實力可以干呢?我說金山沒有什麼實力,但是金山集團跟他的子公司合併報表之後有10幾億美金現金,都放在銀行賬上收利息。現在美元存款利息很低,如果我能投到未來整個行業都看好的大方向上去,而且只要團隊給力,有資源,給上10億美金後風險反而降低了。我不知道大家聽懂我的意思沒有。

第三是我們有獨特資源和兄弟公司支撐,因為我們的整個體系裡面需要一家基礎的云服務公司,我們的生命線全在那裡。要麼我自己幹,要麼讓兄弟公司干。而且還有小米的Ecosystem,小米和我們的關聯投資機構順為在過去的三年裡已經投了66家公司,整個生態系統已經非常完善,我們可以推進我們的生態系統使用金山云服務(但不是必需,我們不能強迫),但是可以引導,也可以用Second source看著金山云服務還有控制成本,這樣才有競爭力。

我們還有一個優勢,,我們金山不是頂級的企業,我們具備獨立第三方的特點。我們不要求你站隊,假設你用了阿里的騰訊會不舒服,而用金山的可以跟BAT每個巨頭關係都很好。畢竟我們做second source,我們的態度很低,大的巨頭吃肉我們喝湯,我們甘願當小弟。只要3-5家裡面有我們,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正文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16

雷軍談金山云系列之二:All in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544021
今天繼續雷軍談金山云系列。這是2014年11月雷軍在一個小範圍會議中的講話記錄,主要講了為什麼要做金山云和金山云的重要性。會議中的內容對判斷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很有幫助。

(正文開始)
三年告一個段落後,張宏江博士跟我說「我們也算改革開放了,改革的紅利在第一個階段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就是這樣一個表現」。那麼未來怎麼做,這是我們7月份的會議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或者說的更早一點,從去年底今年初我們就開始討論下一個三年怎麼幹。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表達了一個觀點,我說我不願意做一家平庸的公司,我不願意每天都拿著KPI在做review,然後考慮我們這個季度怎麼樣,我們天天要拚命,因為這樣會使動作變形,因為金山軟件也上市了7-8年時間,我覺得如果我們每天跟著市場走的話,很容易變成平庸的公司,再過三年可能還是這樣的表現。

我跟他們說,我們第一輪的改革已經結束,而且大獲成功,關鍵是下個階段怎麼再上一個台階,怎麼能夠把金山在長期變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就在想我們有沒有放下的心態,從新把自己當成創業者看待,怎麼能給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我作為金山的大股東和在金山幹了20多年的老員工,我希望能讓金山一步一步跨入一流企業的行列。我們現在的價值可能只是第三流的企業,怎麼變成第二流甚至是第一流的企業?如果沒有豁出去的決心,沒有放下的決心,我們做不了。在我接任以來,我行權的期權,包括我個人在市場上購買金山的股票,總共花了4500萬,到今天我也沒有出售金山任何一股的股票,這就是我對市場的態度,我對這家公司有信心,我對張博士領導的團隊有信心。關鍵問題是股東有沒有信心支持我們成為第一流的公司。

我覺得這裡面最最核心的點是我回到金山以後重提的金山企業核心價值觀中最核心的兩條: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究竟能不能再往前越一步?如果我們整天陶醉在股價裡,天天漲漲跌跌,我們成不了大事。我們必須要想,下一個百億美金的機會點在什麼地方?我們有沒有豁出去幹的決心。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們在今年7月份提出的戰略目標就是All In,如同打德州撲克,全部推上。沒有All In的決心,我們是做不成事情的,所以我們三個成熟的業務和新業務在7月份都做出了All In的戰略決定。

我想宏江他們在去年第一季度就與大家溝通了All In的決心。當然All In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成功地將我們去年35%的淨利率降低了很多,但是我跟他們說你們很好啊,成功地完成了我們的戰略意圖。但是市場是不是理解 --- 我覺得市場肯定是不理解的,股價已經從33塊掉到了18塊。雖然市場肯定不理解,但是我們不能動搖。因為只有All In, 我們才可能做到百億美金這個台階,否則我們憑什麼跟人家打。

我們25年歷史的一個公司,互聯網是一個年輕人的事業,怎麼能把一個25年的公司管理成剛創辦2-3年的一樣 --- 甚至傅盛建議我取消所有工齡,能不能把我們包裝成今天從0開始,當然這裡面涉及勞動法和很多問題,可能有點太猛。但是怎麼能忘掉我們的25年呢 --- 今年都26年了?怎麼能像一個新生的公司一樣具備衝擊力?怎麼能夠保持超過50%的成長?其實我們營業額同比成長了55%,我們的淨利跑到哪裡去了?其實都是All In 投入了!我在獵豹的分析師會上說一定要講清楚今年的研發投入跟去年比增加了多少倍。我們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核心業務上去。我覺得這樣可以保持我們未來幾年的持續成長。因為我自己是做技術的,做了20多年,我認為沒有投入就沒有未來。我們可以把錢全都省下來變成利潤,但是公司這樣是沒有明天的,所以要鼓勵大投入。

我在前幾天的董事會上對第三季度的財報是非常滿意的,我覺得同比應該增長55%,而且有效地執行了All In的戰略,成功地把淨利率降了下來,這是個好事,說明金山的管理團隊執行了董事會的決定,下了All In的決心。大家要理解,可能我無所謂,但是管理層都是有公司期權的,對於他們來說是需要下很大決心的,而且我們也談了很多次。我說我們要對未來3-5年有高度的信心,集團的管理層都表態要支持All In 決心。
(正文完)

這個系列會繼續在我的公眾號上更新,下一期將開始金山云的內容,不容錯過,歡迎大家關注『云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17

湯同仁手記系列:國藝娛樂文化(8228) 合股供股財技之盤算

仁者最近經談了很多宗賣殼的個案,今次換換口味,仁蜆談談一下合股及供股的財技例子。近期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葉問》電影系列之父、現時亦2家創業板公司主席冼國林旗下的國藝娛樂文化(8228、前稱慧峰集團、國藝控股) 的合股及大比例供股吧。
 
2014年5月2日,國藝控股(8228)宣佈把10股每股1仙面值的股票,合為1股,股份數由4,126,270,695股減少至412,627,069股。在合併股份後,會按1股合併股份獲配售6股股份之比例進行供股,每股供股價18.8仙,預計會發行2,475,762,414股,扣除包銷商佣金後,集資淨額約4.48億元,預計全部用於償還集團之債務,包括但不限於未行使之可換股債券,剩下之所得則用作營運資金開發未來的商機。

冼國林及其妻子羅寶兒承諾,他們分別持有的976,390,000股及33,360,000股未合併股份,即97,639,000股及3,360,000股分併後股份,會承諾全部按比例供股,即合計供股605,994,000股股份,出資達113,925,872元,剩餘的股份則由一直合作、並由其長期撰寫對該上市公司利好的分析報告的英皇證券(0717)包銷。

但如果細心分析今次集資,其實是一場精心炮製的財技遊戲。
翻閱該公司年報,發現該公司的債務合計6.4815億,主要分為4類:
(1)   關聯公司借款: 金額1,240萬,由同由冼國林擔任主席及大股東的關聯財務公司第一信用財務(8215)借出,利息10-12%。
(2)   借貸: 金額4,500萬,由「獨立第三方」提供,利息10%。
(3)   債券: 由英皇證券在2013年5月23日包銷債券,金額7,877.5萬元,年息7.5%,附有等額購股權證,換股價11.5仙。
(4)   可換股債券: 分為2批,合計5.12億元
1.      第1批可換股債券由英皇證券包銷發行,金額9,200萬,年息7.5%,換股價11.5仙。
2.      第2批可換股債券為收購冼國林西樵山影城及酒店49%權益,的可換股債券部分,金額4.2億,年息4%,換股價11.2仙。

其中(3)及(4) 的第1批可換股債券是同一次發行的,其集資所得約1.6億元,大部分所得均用於為其後收購冼國林西樵山影城及酒店49%權益,作價5.5億元其中的1.3億元的現金部分,可以說其實(3)及(4) 的債務,其實目的都用於收購西樵山影城及酒店49%權益。今次集資所得雖稱用於還債,但其實大部分的債務都是自收購西樵山影城及酒店49%權益而起,所以其實今次集資所得雖稱的還債,但實際上如以最低集資所得4.48億元,以現時冼國林仍持有2.6166億的可換股債券,如以6.4815億按債權比例還清債務,即冼國林可取回約180,858,753元(448,000,000 x 261,660,000 / 648,150,000) ,相對其及妻子出資113,925,872元,他還可取回66,933,032元,所以今次供股其實冼國林除可取回資金外,還可以以更低廉的股價水平把債權換成股權(可換股債券合股除權後的股價為32.1仙,供股價是18.8仙) ,可謂一石二鳥。

從上面的資料可見,其實對於大股東來看,這次供股只是為了大股東以進行收購西樵山影城及酒店49%權益後進行的後續集資動作,實際上對小股東的利處不多,且未來根據通函,因發展影城的酒店,估計尚有資金的需求,集資的機率仍在,到時又可以看看作為詠春高手的冼國林大師的財技是否如何高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42

大佬也害怕系列:Einhorn認為美股高估 削減持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56

綠光資本主席Einhorn成為了繼索羅斯LoebTepper之後又一位對美股前景感到擔憂的大佬。最新數據顯示,綠光資本在去年第四季度削減美股凈多頭持倉至38.9%。

綠光資本周二向監管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凈多頭持倉為38.9%,不及前一個季度的40%,遠低於2013年第四季度的53.9%。

在周三的電話會議上,Einhorn表示,“目前對美股漲勢不利的因素包括公司估值過高、企業盈利可能走低以及強勢美元所引發的(美國)海外分支盈利水平下降。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緊急措施並沒起到效果。”

Einhorn同時表示目前依然看漲黃金並且看空日元及法國國債。而在希臘問題上,Einhorn看好希臘銀行業,但他並不願意冒太多風險,因此以權證的方式介入以降低最小化。

希臘最終結果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事情的確往好的方向發展,那麽我們的權證將轉化為盈利。

最新的持倉數據顯示, 索羅斯、Loeb和Tepper均在去年第四季度削減美股持倉,顯示出整個市場大資金對於美股後市的擔憂。

還有一些對沖基金經理盡管沒有減持美股,但是預期全球其他市場表現將超越美股。

Omega Advisors公司管理者Leon Cooperman在投資者信中說:“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歐洲和日本股市將超越美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63

湯同仁手記系列:金利來(0533) 行政總裁離婚後之前景

在2014年6月13 日,蘋果日報的娛樂版訪問黎瑞恩,她稱已和金利來(533)創辦人、主席曾憲梓三子、現時副主席兼行政總裁曾智明離婚,現正在處理法律程序中,據小道消息稱,是因為曾智明在國內結識了年輕的女性而導致婚姻破裂的。
 
圖為金利來網站。
 
對於娛樂新聞的角度,大家已經在報紙上已看得很多了,結果大家都看見,但如果變成以財經分析來分析討論行政總裁離婚後的影響,相信還是很少,近來金利來股價也有偏軟,由除息前的3.6元水平,降至現時除息後約3.2元,計上股息,近期跌幅約7%,相信市場認為曾智明離婚是一項負面的事情。仁者今天特地翻了一些材料,希望從學術角度來解釋對股東的影響,這些影響分為3方面:
 
(1)   行政總裁離婚會影響控制權: 因為離婚,行政總裁也需要提供高額贍養費予前妻,其持有大額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或許會減持部分股票作補償之用,這導致未來董事局的組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公司管治,但需要視乎股東的觀感。
 
(2)   行政總裁離婚會影響他的生產力、集中力及能力: 根據外國的研究顯示,37%的公司指出離婚會令員工生產力下降,但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24個在2009年至2012年離婚的行政總裁中,7個於不久就退休離開工作崗位。
 
(3)   行政總裁離婚會影響他對風險的判斷: 由於他在離婚後因需要賠償高額贍養費,財富會下降,所以他們的對未來商業行為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變得保守,以守住剩下的財富,一是就變得激進,目的是想追回失去的財富,但前者可能令股東失去賺大錢的機會,後者可能會變成行政總裁因接受新挑戰,導致增加薪金的原因。根據美國的研究,在行政總裁離婚後,他們的薪酬是有增加的,這樣就變成他婚姻失敗,使股東會受累的情況。
 
仁者認為,以上3種影響,相信對於公司問題尚屬不大。首先,根據報章的資料,黎瑞恩取得的補償約在千萬左右,以現時曾氏家族持有6.14億股,以現時每年派發股息27仙來看,每年的股息收入在1.66億,相信有足夠財政資源來支持這項支出。至於第二點,因為這家公司的行政總裁有下屬的副政總裁曾智康向行政總裁匯報業務,況且主力主管中國業務的人士經驗也豐厚,未必於一時間會影響情況,另外第三點,由於現時曾智明父母仍然對公司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在重大決策前,應該都會徵詢他們的意見,未必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況且,以公司財務來看,表現非常穩定,至2013年底,公司現時持有12.96億現金,並無銀行負債,財務非常穩健,雖然近來中國服飾市場受到一定的影響,銷售大幅下降,但公司持有多項位於中港的物業,租金收入維持在1.3億以上,且逐年保持小量的增長,況且今年終於把上海的地皮拆遷完成並交回政府,收入將會入帳,所以對業務相信有一定幫助。另外,公司的股息率近2年可以保持在27仙的水平,以現價來計股息率也8.4%,屬高水平,雖然市盈率在扣除重估收益約9.6倍,顯得較同業如卡賓(2030) 及利郎(1234) 略貴,但作為一家可信的老牌企業來說,相信這點溢價是值得付,所以現時仁者也持有小最作長線收息之用。
 
總的來說,仁者認為離婚對公司暫時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一旦沒有老人從旁協助下,這家公司管理上,才會真正發生重大的變化,到時才知真章,方才考驗到公司的管理水平是否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78

大佬也害怕系列:Einhorn認為美股高估 削減持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56

綠光資本主席Einhorn成為了繼索羅斯LoebTepper之後又一位對美股前景感到擔憂的大佬。最新數據顯示,綠光資本在去年第四季度削減美股凈多頭持倉至38.9%。

綠光資本周二向監管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凈多頭持倉為38.9%,不及前一個季度的40%,遠低於2013年第四季度的53.9%。

在周三的電話會議上,Einhorn表示,“目前對美股漲勢不利的因素包括公司估值過高、企業盈利可能走低以及強勢美元所引發的(美國)海外分支盈利水平下降。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緊急措施並沒起到效果。”

Einhorn同時表示目前依然看漲黃金並且看空日元及法國國債。而在希臘問題上,Einhorn看好希臘銀行業,但他並不願意冒太多風險,因此以權證的方式介入以降低最小化。

希臘最終結果存在多種可能性。如果事情的確往好的方向發展,那麽我們的權證將轉化為盈利。

最新的持倉數據顯示, 索羅斯、Loeb和Tepper均在去年第四季度削減美股持倉,顯示出整個市場大資金對於美股後市的擔憂。

還有一些對沖基金經理盡管沒有減持美股,但是預期全球其他市場表現將超越美股。

Omega Advisors公司管理者Leon Cooperman在投資者信中說:“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歐洲和日本股市將超越美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3

雷軍談金山云系列之五:精彩問答(上)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7046845
$金山軟件(03888)$ 繼續雷軍談金山云系列。這是2014年11月雷軍在一個小範圍會議中的講話記錄,主要講了為什麼要做金山云和金山云的重要性。會議中的內容對判斷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很有幫助。

(正文開始)

金山云的的業務突破口及差異化競爭

雷軍 :我們現在選了2個突破口,第一個突破口是存儲服務,而且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是市場領先;第二我們在通用云服務裡面選擇了遊戲產業的云服務,因為與我們金山的優勢業務相關 --- 因為金山有西山居,同時我們有小米和獵豹這些運營手游的生態系統,所以我們選了云服務的突破口。(張宏江:我們目前手機運營的客戶已經超過了500,在年底前已經上線的遊戲差不多50.)這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在試用的客戶超過了500家,已經上線的有10幾家,這個增長速度非常快,這僅僅是兩個季度。(張宏江:我們從5月底才開始上線)。

我覺得做云服務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但是我們會選擇一些與我們直接相關的領域迅速突破。比如談到云服務的話,我們跟同行可能就有差異化了,而且在定價和服務水平上,因為我們把自己當成創業公司看待的話,我們的定價就可以具備非常高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服務關,怎麼樣能快速相應,高品質的保證。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公司,所以跟創業公司在心態上很容易拉近,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就立刻相應,不會讓你填一個10幾頁的表單然後再等幾個小時,這也是我們靈活和具有優勢的地方。大公司做這樣的服務會有標準流程,然後一搞就特別複雜,我們要相對簡單很多。

金山云的核心優勢,如何保證中立性和公正性

雷軍:因為金山云的核心價值是獨立性,因為是獨立第三方,如果不能保證的話,其實這個業務還不如小米自己幹,反而更簡單。所以這一點對於金山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全部基於市場條款,公開而透明。只有這麼做才可以取信於他們所有客戶,包括保密。我覺得這些東西我們在過去的2-3年時間裡沒有遇到什麼挑戰,大家對我們還是非常信任。這反過來也說明我們的團隊在獨立性上做的比較好。同時也包括他們也會服務小米的競爭對手。

金山云的貨幣化模式

雷軍:因為這是一個2B的Business,它是租用模式的,等於只要用戶在用他每天都要付錢,所以他跟其他的互聯網模式不一樣,他是剛開始就有收入,而且收入還非常好。它真正的難點是上規模之後要覆蓋自身的成本,比如雇200個工程師,開發各種各樣的系統,建立整個的硬件基礎環境同時還要有Buffer(如果沒Buffer的話,用戶的增長供應不上)所以這些是剛開始的投入和虧損。我覺得最最核心的就是只要規模上去以後它很容易Breakeven。就是每個客戶都是掙錢的,但是問題是你有200人的技術和維護團隊加上基礎設施投資在裡面,所以他的收入變現是很容易的,因為本身就有收入。他的關鍵點跟我們以前的互聯網公司不一樣,是在於規模,如果沒有規模你的成本就攤銷不掉。我不知道這樣講是不是表達清楚了,他本身的核心是規模化,他本身的業務是極容易變現的,因為客戶要花的5%-20%給我就行了,可能還可以省3%-5%的錢。

張宏江:我在這稍微補充一下,其實我們2B的業務你從用的一天起就要付費,所以這個商業模式很清晰。我舉個例子,在存儲這個業務上就更是如此了,你不光是新增和上傳的量要付存儲和帶寬的費用,而且你的存量還得付費,也就是說只要在這放著就要付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業務是非常清晰的。雷總說的另外一點你能不能賺錢,在於你規模能不能起來,只有你規模起來以後才有賺錢的效應。再這個模式下可能你的Breakeven點比較早,但是Cashflow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投入

雷軍:我覺得這個挺有趣的,我為什麼喜歡這個服務,他是永遠有增量的。因為存量搬不走,所以總的量只會越來越多,這跟煤水電又不一樣。比如我在這裡存了10個T, 只要我不搬走留在這,每天都要付錢,而且永遠在增長,他的優勢就在這裡。

張宏江:另外一個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一個新變化就是用戶不刪內容了,數據也永遠不刪掉。


金山云和的競爭優勢以及和阿里云的比較

雷軍:可能我剛才過分強調Second Source了,其實我們現在絕大部分的客戶都是Primary Source。是因為這個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要做Second Source,也是希望告訴你這個行業一定有3-5家可以活下去,但是我們現在絕大部分都是第一供應商。

張宏江:其實剛才雷總已經談過了,阿里云這一塊是中國最早的做云的服務商,有一定的規模和優勢。但是云服務的話是永遠需要second source的,而且雷總也提到另外一點是BAT這些巨頭是需要站隊的。今天看起來我們無論在存儲還是在遊戲這塊沒有出現大家打破頭往這邊走的趨勢,反而是他們這往外移的這種情況比較容易。談到金山云這塊,我們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供應商,BAT之外我們的規模最大,而且說從增量上來說我們已經超過了其他的三家。另外就是我們是一種以創業公司模式來做的,對於我們來說這是我們做的唯一一件事,但對於其他公司來說他們有很多其他掙錢的業務,至於這個業務究竟是不是長期的聚焦點還要拭目以待,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是非常有優勢的。

談到另外一個優勢是我們對存儲這塊已經有了很好的信心,是因為我們在過去一年一直在過規模關和工程關。我們也非常幸運能拿到小米這家客戶,從開始的每天上傳1-2G到現在幾百個T,這個規模能在12個月內發生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機會使我們的工程能力,也使我們真正走到了市場上去,這個是我們另外一個重要的機會。

基礎設施合作還是自建;和微軟的競爭以及網絡資源問題

張宏江:在自建和合作的選擇上我們未來還是以合作為主,自建我們會在2-3個核心的節點來做。中國的運營商本身互通是有些問題的,所以必須要自建一些節點,但是大部分會通過合作。我們與世紀互聯這些廠商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我們的服務是在他們上面,是做了一些技術加工的服務,再往上的PaaS我們也開始在做。我們會在這兩層上設置聚焦點,但主要還是以合作的方式。

關於微軟在中國的競爭,因為我在微軟做了12年,我對跨國企業的最初印象是他們在中國之所以不是很成功主要是受制於中國的policy。但後來我意識到這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互聯網發展如此之快 ,已經不是原來的product cycle,用戶的需求和產品推出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問題是Decision Cycle太長,所以說我覺得他們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所以傳統行業的跨國企業在中國成功的較多,但是互聯網和科技的不是很成功,這是與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非常相關的。

關於網絡資源的問題,其實今天IDC的資源在很多地方是富裕的,但在核心節點稀缺,北京已經規定在市區不讓建新的IDC了。雖然如此,但我們也看到他們也批了很多,所以這些資源也還是可以挖掘出來的,華東地區也是同樣。再有就是在北京建也不是建在市區裡面,周圍的廊坊和天津等IDC資源就非常多,定價也非常便宜,尤其是河北,因為工業在往下走,所以有多餘的電力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以被我們利用。所以對於這一點我們還是蠻有信心的。

(正文完)

最後,新來的讀者應該注意到這是個系列文章,前面還有4篇,內容同樣精彩,如果有興趣閱讀可以關在我的雪球主頁中找到,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云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4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