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4.shtml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三聲 三聲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馬程

在美國流媒體視頻大佬Netflix的全球擴張計劃里,中國、朝鮮和伊朗是僅有的缺失板塊。

Netflix在過去幾年和中國市場不斷交往和博弈的結果,不僅受制於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對內娛樂管控力度,並與中國國內視頻行業競爭有著某種關系。

2016年,在試圖以流媒體服務供應商的形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失敗之後,Netflix終於放棄直接進駐、獨家單幹的形式,轉而尋求通過內容授權合作的方式,“曲線”進入中國內地。

據美國媒體《綜藝》雜誌的報道,4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互聯網亞太視頻運營商峰會上,Netflix副總裁羅伯特·羅伊(Robert Roy)透露,已經與愛奇藝達成協議,授予其Netflix平臺原創內容許可。由於協議剛剛簽訂,具體在中國的上線時間,以及合作模式的細節並未公布。

4月25日,愛奇藝做出官方回複,表示與Netflix正在探討基於內容層面的相關合作。合作會嚴格遵守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的有關規定,具體合作內容近期會正式公布。

Netflix全球化一直處於進行時。從成立至今,Netflix已經入駐全球130多個主要國家,這和其精準的市場戰略分不開——在拉美發展中國家搭建網絡基礎設施,在印度完善付費模式,在法國、日本等過推出本土演員飾演的原創劇集等。

a

Netflix全球化戰略

巨大的中國市場是Netflix全球化戰略繞不開的一環。到2016年,中國擁有互聯網用戶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60%用戶使用移動終端收看視頻。

在這樣的環境下,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等中國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付費收看內容的習慣已經逐步在中國年輕用戶群體中建立。

同時,中國在線視頻漫長而糾結的競爭迫使玩家尋求更多國際合作。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毫無疑問,目前的安排並不是Netflix最稱心如意的計劃,但是它或許是最現實的選擇。讓這家雄心勃勃的美國公司更加接近它的終極願景——正如Netflix CEO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所說,“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視頻服務網站,我們必須比好萊塢更近一步,我們要分享世界各地的精彩故事”。

Netflix的中國式挫折

b

Netflix一直未能進入中國

最初,Netflix一直希望以獨立流媒體服務平臺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消息稱Netflix公司在尋找漢語服務人員。哈斯廷斯也曾放出豪言,不超過2016年,全世界人民都將享受自己的內容和服務。

Netflix在其他130個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模式,在中國市場並不適用。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曾說道,“我們的戰略不太可能是尋找本地的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非常複雜,難以管理,最終也很難成功。”

最為難以克服的是,中國獨特的視頻牌照制度和內容審查制度,這道制度性質的“防火墻”,長期阻隔著某種不受官方歡迎的內容。

雖然這道“防火墻”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的寬容度,但是在2012年之後便始終處於收緊狀態,特別是在2014年夏天的海外劇限制令之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連續出臺,讓同期尋找入華機會的Netflix遭遇堅固障礙。

有諸多言論證據證明,Netflix曾在2015年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實際性質的溝通,並一度對結果抱有樂觀情緒——在2016年年底前進入中國市場。

c

2015年年底,在德國柏林的一次會議上,哈斯廷斯更新了中國市場的計劃。根據他的講述,Netflix在當時仍然在與中國政府進行商談,但是何時能夠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哈斯廷斯坦城並沒有確切的時間。

“可能等我們在中國拿到許可證不久之後。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需要有點耐心。”

沒有本地合作夥伴,Netflix需要自行取得多個運營牌照,薩蘭多斯也坦承,Netflix需要在中國獲得8個不同牌照,而這里的監管環境是此前所未曾遇到過的。這8個牌照包括網絡視聽許可證、互聯網電視內容許可證、ISP運營資質等,絕大部分執照並不對外國企業開放。

實際上,這項制度性的牌照“防火墻”,讓包括谷歌、迪士尼、蘋果、推特、Facebook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都未能在中國在線娛樂業務方面獲取好處。

為了擺脫牌照的桎梏,Netflix也可以放棄“獨立入華”的強硬態度,轉而尋找與中國娛樂公司合作,並從這些合作方獲得資本、市場、政府關系等全方位的協助。

在過去幾年中,Netflix與阿里、萬達等企業都傳出緋聞。特別是尚未建立視頻網站資源的萬達,一度被行業人士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而且雙方確實進行了接觸。

2015年,時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的葉寧在英國倫敦出席“中英產業論壇”時曾透露,“萬達集團已與Netflix就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商討。我們認為,Netflix進入中國,將面臨著百度、騰訊等激烈和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夥伴”。

早在2014年11月,美國商業評論家Sanjay Sanghoee就在《財富》雜誌大膽預測,彼時剛剛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是最有可能收購Netflix的潛在買家。“如果收購Netflix,阿里巴巴就會獲得一個響亮的品牌,對全球流媒體市場的覆蓋(橫跨50個國家),以及一項“即插即用”的視頻業務,用於開拓價值4.7億美元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

現在看來,Sanjay Sanghoee對於阿里巴巴在大文娛領域的企圖心有著準確的預判。2015年6月,時任阿里巴巴數字娛樂部門總裁劉春寧說,“阿里巴巴集團的使命是重新定義家庭娛樂。我們的目標是變成像美國的HBO電視網,變成像美國的Netflix。”

在隨後的2年中,這位表達豪情壯誌的高層卻因為工作中的違法行為受到法律追究,而阿里巴巴的步伐並未停止。在最終吃掉優酷土豆集團後,“劉備式統帥”俞永福開始大規模整合旗下的文化娛樂資源,將“大文娛”板塊置於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正是這樣的趨勢下,阿里巴巴與Netflix的傳言始終未斷。2016年8月,美國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可能會報價競購Netflix,而後者的股價在第二天便上漲了3.5%。

雖然阿里巴巴的官方否認了這項傳聞,但是同為跨國業務廣泛的阿里巴巴和Netflix依舊找到了合作契機。2017年,兩者在新加坡市場聯手Uber,一起推出流媒體、打車、和淘寶購物免郵禮包。

現實選擇和權宜之策

在2016年的Netflix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哈斯廷斯終於承認了強硬路線的失敗,轉向“曲線道路”,“由於其要在中國市場面對的監管環境變得越發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們現在決定將通過內容授權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即借助國內視頻網站上線內容。”

不過,在這項聲明的最後,Netflix仍舊保持了自己的體面,它再度強調了“最優選擇”的期望:“希望能直接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並最終能在該市場上線其服務平臺。”

相比好萊塢傳統的內容生產商,Netflix的魅力不僅僅局限於優質內容,更在於獨特的會員服務,這也解釋了Netflix對於“獨立”的堅持,以及對於擴張速度有著較高要求。Netflix在2016年首次面臨漲幅收縮,這說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顯得迫在眉睫。

將原創內容授權給中國企業是Netflix入華的權宜之策,也是過去證明過的可行之道。早在2013年《紙牌屋》、《馬可波羅》上線後,Netflix就已經和搜狐視頻、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單片授權的協議。

2013年被同步引入的《紙牌屋》,讓張朝陽“高舉高打”的美劇戰略取得重要勝利,也讓試圖重回一線的搜狐視頻短暫的找到自信。張朝陽曾經在當年的搜狐集團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紙牌屋》等美劇的熱播給搜狐帶來了更多品牌廣告主。

這次試水性質很強的入華行動,在第二年的夏天就開始遭到了政策挫折。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廣電總局已經決心收緊海外劇,嚴格執行“先審後播”新規定,即從2015年開始,所有新出的境外電視劇都要等整季出齊,配好字幕,送審通過,最後才能在平臺上播出。

搜狐視頻的美劇戰略因此受到較大沖擊,而中國最重要的視頻網站也開始意識到對於優質內容的失控所產生的高成本和高風險,轉而加重自制內容和付費觀看。

不同於對中國市場高敏感的韓國娛樂制造業,美國電視娛樂內容生產商,在承認中國市場富有潛力的同時,並不願過於讓渡權力並且大規模改變自己。即使到了2016年的《夜班經理》和《神探夏洛克4》,雖然中國公司也嘗試與制作方達成合作,在開播之前就送審,保證中國與美國同步播出。但是,這樣的項目依然是“就項目論項目”,而非長線和爆款的合作。

在政策收緊的2014年,騰訊視頻與HBO選擇了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目前可視為愛奇藝和Netflix合作的基礎版本——突破單片簽約的限制,以官方授權播放平臺的形式,拿下相關劇集獨家播出的權力。此外,愛奇藝也可以對於Netflix的新劇應用於會員制度。

不過,即使是單從內容的合作,Netflix在中國仍舊是困難重重。《綜藝》雜誌在2016年的一篇報道中,便列出Netflix入華的數個障礙,包括監管審查制度、本土視頻網站競爭、內容本土化困難、觀眾付費習慣未養成、缺乏付費支持系統、利潤空間低等。

《綜藝》首先質疑了國內“先審後播”制度,認為這是今後內容合作的最大障礙。毫無疑問,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然急需完善的中國市場,無法同步播出勢必將讓一款產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而審查制度的嚴苛對於Netflix的內容傷害性也難以避免。

雖然Netflix對於會員創造性地采用一次性全部釋放內容的策略,但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排播策略尚未有效嘗試。在理論上,這也給予愛奇藝整體送審、同步播出以機會。換句話說,是否會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還需要愛奇藝進一步明確合作方式。

此外,對於此前已然授權中國公司的內容,愛奇藝將如何處置也在需要觀察之列。根據媒體報道,例如廣受中國年輕觀眾追捧的《紙牌屋》,根據搜狐視頻與 Netflix 簽定的協議,只要 Netflix 繼續制作該劇集,搜狐視頻就會一直以獨家形式在內地播放。

e

《紙牌屋》

重要的是,僅僅是內容的授權合作,會制約Netflix的中國本土化制作。雖然有部分原創劇集在中國引起了轟動。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和劇集題材的差異,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的市場也很難預測。

實際上,在南美市場特別是巴西市場,本土化的內容元素是Netflix獲得成功的重要步驟。2015年,Netflix根據哥倫比亞真實事件而改編制作《毒梟》,啟用巴西女演員Wagner Maura。這部劇集在拉美地區引起廣泛關註,多次打破紀錄。

f

Netflix自制劇《毒梟》

以此為經驗樣本,Netflix集合巴西當地的演員和團隊,專門為巴西市場制作了《3%》,並選用Bianca Comparato等巴西當紅的明星。這部科幻劇在2016年底上線後,再一次引發了巴西用戶的轟動。

值得註意的是,《3%》的編劇和導演為巴西的一位創作新人,在各處屢屢碰壁,直到最後被Netflix發掘。Netflix還在巴西推出了劇本征集和比賽等活動,發掘當地新人新作。

《綜藝》在此前報道中也表示擔心,雖然會員制度在中國正逐步確立,但是價格相對低廉,愛奇藝的會員是月費20元,年費200元,僅僅是Netflix會員費用的1/3,愛奇藝怎樣來為內容定價也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雖然更多的合作細節,我們依然需要愛奇藝的進一步披露,但是可以總結到,Netflix在三年之後采用了更為實用主義的中國策略,這讓它有機會更近距離接觸中國觀眾。同時,也是這家美國公司在學習如何與“強政策”市場合作後的最新答案。

巨大規模的市場容量和對優質娛樂內容的渴求,讓中國看上去始終是淘金之地。即使最終抵達的產品不再新鮮和自由,但是國際巨頭依然不會停止——尚未完全證實的消息顯示,另外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也在中國尋找互聯網娛樂的機會。

Netflix 美國 流媒體 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14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4.shtml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三聲 三聲

獨立入華到“曲線救國”的三年,Netflix和中國都已變了模樣

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馬程

在美國流媒體視頻大佬Netflix的全球擴張計劃里,中國、朝鮮和伊朗是僅有的缺失板塊。

Netflix在過去幾年和中國市場不斷交往和博弈的結果,不僅受制於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對內娛樂管控力度,並與中國國內視頻行業競爭有著某種關系。

2016年,在試圖以流媒體服務供應商的形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失敗之後,Netflix終於放棄直接進駐、獨家單幹的形式,轉而尋求通過內容授權合作的方式,“曲線”進入中國內地。

據美國媒體《綜藝》雜誌的報道,4月23日,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互聯網亞太視頻運營商峰會上,Netflix副總裁羅伯特·羅伊(Robert Roy)透露,已經與愛奇藝達成協議,授予其Netflix平臺原創內容許可。由於協議剛剛簽訂,具體在中國的上線時間,以及合作模式的細節並未公布。

4月25日,愛奇藝做出官方回複,表示與Netflix正在探討基於內容層面的相關合作。合作會嚴格遵守網上境外影視劇管理的有關規定,具體合作內容近期會正式公布。

Netflix全球化一直處於進行時。從成立至今,Netflix已經入駐全球130多個主要國家,這和其精準的市場戰略分不開——在拉美發展中國家搭建網絡基礎設施,在印度完善付費模式,在法國、日本等過推出本土演員飾演的原創劇集等。

a

Netflix全球化戰略

巨大的中國市場是Netflix全球化戰略繞不開的一環。到2016年,中國擁有互聯網用戶6.8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0.3%,其中60%用戶使用移動終端收看視頻。

在這樣的環境下,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等中國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付費收看內容的習慣已經逐步在中國年輕用戶群體中建立。

同時,中國在線視頻漫長而糾結的競爭迫使玩家尋求更多國際合作。對於內容品質提高和會員內容優質性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視頻網站而言,Netflix的“獨播+原創”內容堪稱頭部級別。

毫無疑問,目前的安排並不是Netflix最稱心如意的計劃,但是它或許是最現實的選擇。讓這家雄心勃勃的美國公司更加接近它的終極願景——正如Netflix CEO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所說,“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視頻服務網站,我們必須比好萊塢更近一步,我們要分享世界各地的精彩故事”。

Netflix的中國式挫折

b

Netflix一直未能進入中國

最初,Netflix一直希望以獨立流媒體服務平臺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消息稱Netflix公司在尋找漢語服務人員。哈斯廷斯也曾放出豪言,不超過2016年,全世界人民都將享受自己的內容和服務。

Netflix在其他130個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模式,在中國市場並不適用。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曾說道,“我們的戰略不太可能是尋找本地的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非常複雜,難以管理,最終也很難成功。”

最為難以克服的是,中國獨特的視頻牌照制度和內容審查制度,這道制度性質的“防火墻”,長期阻隔著某種不受官方歡迎的內容。

雖然這道“防火墻”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的寬容度,但是在2012年之後便始終處於收緊狀態,特別是在2014年夏天的海外劇限制令之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連續出臺,讓同期尋找入華機會的Netflix遭遇堅固障礙。

有諸多言論證據證明,Netflix曾在2015年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實際性質的溝通,並一度對結果抱有樂觀情緒——在2016年年底前進入中國市場。

c

2015年年底,在德國柏林的一次會議上,哈斯廷斯更新了中國市場的計劃。根據他的講述,Netflix在當時仍然在與中國政府進行商談,但是何時能夠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哈斯廷斯坦城並沒有確切的時間。

“可能等我們在中國拿到許可證不久之後。可能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需要有點耐心。”

沒有本地合作夥伴,Netflix需要自行取得多個運營牌照,薩蘭多斯也坦承,Netflix需要在中國獲得8個不同牌照,而這里的監管環境是此前所未曾遇到過的。這8個牌照包括網絡視聽許可證、互聯網電視內容許可證、ISP運營資質等,絕大部分執照並不對外國企業開放。

實際上,這項制度性的牌照“防火墻”,讓包括谷歌、迪士尼、蘋果、推特、Facebook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都未能在中國在線娛樂業務方面獲取好處。

為了擺脫牌照的桎梏,Netflix也可以放棄“獨立入華”的強硬態度,轉而尋找與中國娛樂公司合作,並從這些合作方獲得資本、市場、政府關系等全方位的協助。

在過去幾年中,Netflix與阿里、萬達等企業都傳出緋聞。特別是尚未建立視頻網站資源的萬達,一度被行業人士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而且雙方確實進行了接觸。

2015年,時任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的葉寧在英國倫敦出席“中英產業論壇”時曾透露,“萬達集團已與Netflix就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商討。我們認為,Netflix進入中國,將面臨著百度、騰訊等激烈和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夥伴”。

早在2014年11月,美國商業評論家Sanjay Sanghoee就在《財富》雜誌大膽預測,彼時剛剛在美上市的阿里巴巴,是最有可能收購Netflix的潛在買家。“如果收購Netflix,阿里巴巴就會獲得一個響亮的品牌,對全球流媒體市場的覆蓋(橫跨50個國家),以及一項“即插即用”的視頻業務,用於開拓價值4.7億美元的中國在線視頻市場。”

現在看來,Sanjay Sanghoee對於阿里巴巴在大文娛領域的企圖心有著準確的預判。2015年6月,時任阿里巴巴數字娛樂部門總裁劉春寧說,“阿里巴巴集團的使命是重新定義家庭娛樂。我們的目標是變成像美國的HBO電視網,變成像美國的Netflix。”

在隨後的2年中,這位表達豪情壯誌的高層卻因為工作中的違法行為受到法律追究,而阿里巴巴的步伐並未停止。在最終吃掉優酷土豆集團後,“劉備式統帥”俞永福開始大規模整合旗下的文化娛樂資源,將“大文娛”板塊置於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正是這樣的趨勢下,阿里巴巴與Netflix的傳言始終未斷。2016年8月,美國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可能會報價競購Netflix,而後者的股價在第二天便上漲了3.5%。

雖然阿里巴巴的官方否認了這項傳聞,但是同為跨國業務廣泛的阿里巴巴和Netflix依舊找到了合作契機。2017年,兩者在新加坡市場聯手Uber,一起推出流媒體、打車、和淘寶購物免郵禮包。

現實選擇和權宜之策

在2016年的Netflix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哈斯廷斯終於承認了強硬路線的失敗,轉向“曲線道路”,“由於其要在中國市場面對的監管環境變得越發具有挑戰性,所以他們現在決定將通過內容授權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即借助國內視頻網站上線內容。”

不過,在這項聲明的最後,Netflix仍舊保持了自己的體面,它再度強調了“最優選擇”的期望:“希望能直接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並最終能在該市場上線其服務平臺。”

相比好萊塢傳統的內容生產商,Netflix的魅力不僅僅局限於優質內容,更在於獨特的會員服務,這也解釋了Netflix對於“獨立”的堅持,以及對於擴張速度有著較高要求。Netflix在2016年首次面臨漲幅收縮,這說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顯得迫在眉睫。

將原創內容授權給中國企業是Netflix入華的權宜之策,也是過去證明過的可行之道。早在2013年《紙牌屋》、《馬可波羅》上線後,Netflix就已經和搜狐視頻、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單片授權的協議。

2013年被同步引入的《紙牌屋》,讓張朝陽“高舉高打”的美劇戰略取得重要勝利,也讓試圖重回一線的搜狐視頻短暫的找到自信。張朝陽曾經在當年的搜狐集團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紙牌屋》等美劇的熱播給搜狐帶來了更多品牌廣告主。

這次試水性質很強的入華行動,在第二年的夏天就開始遭到了政策挫折。在當時的媒體報道中,廣電總局已經決心收緊海外劇,嚴格執行“先審後播”新規定,即從2015年開始,所有新出的境外電視劇都要等整季出齊,配好字幕,送審通過,最後才能在平臺上播出。

搜狐視頻的美劇戰略因此受到較大沖擊,而中國最重要的視頻網站也開始意識到對於優質內容的失控所產生的高成本和高風險,轉而加重自制內容和付費觀看。

不同於對中國市場高敏感的韓國娛樂制造業,美國電視娛樂內容生產商,在承認中國市場富有潛力的同時,並不願過於讓渡權力並且大規模改變自己。即使到了2016年的《夜班經理》和《神探夏洛克4》,雖然中國公司也嘗試與制作方達成合作,在開播之前就送審,保證中國與美國同步播出。但是,這樣的項目依然是“就項目論項目”,而非長線和爆款的合作。

在政策收緊的2014年,騰訊視頻與HBO選擇了另外一種合作模式——目前可視為愛奇藝和Netflix合作的基礎版本——突破單片簽約的限制,以官方授權播放平臺的形式,拿下相關劇集獨家播出的權力。此外,愛奇藝也可以對於Netflix的新劇應用於會員制度。

不過,即使是單從內容的合作,Netflix在中國仍舊是困難重重。《綜藝》雜誌在2016年的一篇報道中,便列出Netflix入華的數個障礙,包括監管審查制度、本土視頻網站競爭、內容本土化困難、觀眾付費習慣未養成、缺乏付費支持系統、利潤空間低等。

《綜藝》首先質疑了國內“先審後播”制度,認為這是今後內容合作的最大障礙。毫無疑問,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依然急需完善的中國市場,無法同步播出勢必將讓一款產品的影響力大打折扣,而審查制度的嚴苛對於Netflix的內容傷害性也難以避免。

雖然Netflix對於會員創造性地采用一次性全部釋放內容的策略,但在中國市場,這樣的排播策略尚未有效嘗試。在理論上,這也給予愛奇藝整體送審、同步播出以機會。換句話說,是否會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還需要愛奇藝進一步明確合作方式。

此外,對於此前已然授權中國公司的內容,愛奇藝將如何處置也在需要觀察之列。根據媒體報道,例如廣受中國年輕觀眾追捧的《紙牌屋》,根據搜狐視頻與 Netflix 簽定的協議,只要 Netflix 繼續制作該劇集,搜狐視頻就會一直以獨家形式在內地播放。

e

《紙牌屋》

重要的是,僅僅是內容的授權合作,會制約Netflix的中國本土化制作。雖然有部分原創劇集在中國引起了轟動。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和劇集題材的差異,不同的內容在中國的市場也很難預測。

實際上,在南美市場特別是巴西市場,本土化的內容元素是Netflix獲得成功的重要步驟。2015年,Netflix根據哥倫比亞真實事件而改編制作《毒梟》,啟用巴西女演員Wagner Maura。這部劇集在拉美地區引起廣泛關註,多次打破紀錄。

f

Netflix自制劇《毒梟》

以此為經驗樣本,Netflix集合巴西當地的演員和團隊,專門為巴西市場制作了《3%》,並選用Bianca Comparato等巴西當紅的明星。這部科幻劇在2016年底上線後,再一次引發了巴西用戶的轟動。

值得註意的是,《3%》的編劇和導演為巴西的一位創作新人,在各處屢屢碰壁,直到最後被Netflix發掘。Netflix還在巴西推出了劇本征集和比賽等活動,發掘當地新人新作。

《綜藝》在此前報道中也表示擔心,雖然會員制度在中國正逐步確立,但是價格相對低廉,愛奇藝的會員是月費20元,年費200元,僅僅是Netflix會員費用的1/3,愛奇藝怎樣來為內容定價也是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雖然更多的合作細節,我們依然需要愛奇藝的進一步披露,但是可以總結到,Netflix在三年之後采用了更為實用主義的中國策略,這讓它有機會更近距離接觸中國觀眾。同時,也是這家美國公司在學習如何與“強政策”市場合作後的最新答案。

巨大規模的市場容量和對優質娛樂內容的渴求,讓中國看上去始終是淘金之地。即使最終抵達的產品不再新鮮和自由,但是國際巨頭依然不會停止——尚未完全證實的消息顯示,另外一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亞馬遜也在中國尋找互聯網娛樂的機會。

Netflix 美國 流媒體 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15

張藝謀拍網劇了解一下,沒準能成就中國的Netflix

“藝謀導演還是非常具有激情的,經歷了這麽多,60多歲更會是一位導演創作黃金期。”歡喜傳媒(01003.HK)董事會主席董平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5月24日,歡喜傳媒宣布與張藝謀簽約,根據協議,張藝謀將在未來至少六年時間里執導三部網絡系列影視劇(其中一部可視情況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擁有網劇的獨家投資權;與此同時,歡喜傳媒為張藝謀開出1.5億股股份+1億元創作資金的優厚條件。

無獨有偶。近期的“愛奇藝世界·大會”2018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中,也公布了張藝謀團隊將入局網劇市場的消息,其第一部作品就是網絡作家辰東的經典之作——玄幻劇《遮天》。

盡管相較於四年前張藝謀與樂視影業簽約鋪天蓋地的媒體傳播,張藝謀與歡喜傳媒的簽約並未成為影視娛樂圈津津樂道的熱點事件,但業界人士還是有所疑問,張藝謀轉戰網劇,會逆轉一直下行的品牌價值嗎?

張藝謀的沈默

對此,張藝謀一如既往地選擇了沈默。

“這是他的性格所致。很多事也是他左右不了,這可能就是人們眼中的‘大師’與其本人所認知的‘凡夫俗子’的不同視角而已。”張藝謀曾經的一位親密合作夥伴表示。

無論是因《英雄》成功而被喻為中國商業大片的開拓者時,還是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成功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師”時,沈默已成為張藝謀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

就在這種“沈默”中,張藝謀,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了中國電影界的知名品牌。冠上這個品牌,意味著增值。

“張藝謀應該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具有品牌價值的導演,這一點毋庸置疑。”資深影視制片人王璐認為。

1987年,一部鄉土味十足的《紅高粱》,讓全國人民認識了有著溝壑故事臉的張藝謀。之後張藝謀又執導了《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一系列反映社會現實的影片,奠定了其中國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地位。

隨之變化的是他的身價的飆升。有一種說法,張藝謀在《十面埋伏》中的片酬應該有1500萬元。以此為基礎估算的話,從1984年到2004年,張藝謀作為攝影、主演、導演等的個人收入共有約8000萬元。

2008年,在執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業界對“張藝謀”的價值(包括個人收入、品牌價值等)估算已高達4億元,投資者用“這是一只看漲的股票”形容。

恰恰“沈默”的性格,使得高處不勝寒的張藝謀在2012年開始遭遇到一系列事件時無所適從。

先是原鐵道部的天價宣傳片《中國鐵路》中,張藝謀只掛導演名,提出一些創意和指導意見,但其稅後250萬元的勞務費讓很多人吃驚。張藝謀的“大名”,無疑是相關方面拿下“天價”的重要法寶。此事迅速發酵之際,張藝謀依舊選擇沈默,盡管後期有所聲明以及通過官方媒體專訪澄清,但已於事無補。

業界的評價是,被商業捆綁的張藝謀與電影之間的關系早已不純粹。自然,圍繞張藝謀品牌下的各種“商業衍發項目”已將“張藝謀”的品牌稀釋。

而2013年的“超生”事件,則幾乎將張藝謀多年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一夜摧毀。

2014年,張藝謀簽約樂視影業,被視為“國際大師”的回歸,他在樂視的第一部影片《歸來》算是不錯的開始,但接下來的《長城》成為眾矢之的。

作為張藝謀從影生涯以來耗時最長的一部電影巨制,他本人對該片的寄望是“把《長城》拍成一個媲美《星球大戰》的系列,成為從中國輸出的文化現象”。

現實又是殘酷的。承載這樣的“野心”的背後是號稱1.5億美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成本,這則需要20億元全球票房支撐才能打平,但最終該片的全球票房僅為3.27億美元——中國票房1.7億美元,海外市場1.56億美元,北美累計4381萬美元——全部收入也才約21億元人民幣。

《長城》之後,加之樂視資金鏈紛繁複雜的迷局,張藝謀鮮少在大眾視野中,網友更是用“江郎才盡”來形容張藝謀的“晚年生活”。

轉戰網劇

“還是要給導演空間,包括給他創造好的創作空間以及探索網劇商業模式的時間。”董平表示。

這份誠意首先就是給予張藝謀的優厚條件。

歡喜傳媒公告稱,與唯臻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張藝謀執導的影視作品有獨家投資權)簽訂合作協議。合約簽訂後,歡喜傳媒將有條件向唯臻(或其指定公司)配發1.5億股港股股份,占擴大後股本的5.14%;同時向張藝謀提供1億元(人民幣)合作項目運營費用。合約期限為6年。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前者是導演網劇的創作資金,後者是讓導演對一家致力於“互聯網平臺+內容+原創內容”的企業抱有信心。

事實上,打開歡喜傳媒的財報,數字並不那麽喜人。

歡喜傳媒的年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年虧損額分別為9280萬、12.54億、9516萬港元,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

“年報顯示的虧損情況,主要是來自於增發股票所產生的財務報表的虧損,而不是現有影視業務現金的虧損。歡喜傳媒擁有內容產業最核心的資源,那就是導演,這在以‘導演中心制’的中國電影產業中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董平認為。

目前,除了張藝謀外,歡喜傳媒已經和王家衛、陳可辛、徐崢、賈樟柯、王小帥、顧長衛、張一白等人簽約了網劇合作協議。未來,還會有導演繼續加入這一平臺。

歡喜傳媒的大牌導演陣容。

這是網劇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由於互聯網化的觀劇習慣、“一劇兩星”政策的限制、IP熱潮的興起等原因,2014年以來網生內容市場快速增長,尤其是網絡劇“爆款”頻現,影響力提升顯著。

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08至2016年間,網絡劇的年產量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 2014 年網絡劇產量爆發式增長至205部,2015 年則超過電視劇產量。

在經歷了2014 年和 2015 年的野蠻生長後,網絡劇市場在2016年進入成熟期。相較 2015 年網絡劇數量超過100%的增速,2016年的增速明顯放緩,但優秀頭部網絡劇播放量只增不減。

“兩三年前的網劇,多半還只是幾百萬元的投資規模,但去年以來,網劇投資動輒幾千萬元,頭部劇集都突破2億元了。這越來越比肩電影的制作成本。況且,在高分國產劇排行榜上,一些網劇占據了前幾位,這就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加入。”王璐表示。

而網劇精品化是大勢所趨,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電影人正好發揮其強項,所以也受到視頻網站的青睞。從去年開始,電影導演入局網絡市場就不再新鮮:陳凱歌、黃建新、周星馳、馮小剛、管虎等一線導演都集體在列。粗略估算,接下來正式涉足網劇的電影導演還將有近20人。

2008-2016年電視劇及網絡劇年產量情況。數據來源:智研咨詢

近期的愛奇藝2018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趙薇、黃渤等老牌明星也入局愛奇藝網劇。愛奇藝今年重點打造的“愛青春劇場”與“奇懸疑劇場”也宣布了首個入駐的導演五百(原名郭書博,代表作品為網劇《心理罪》等)團隊。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認為,要做出好的作品就要拼手藝、拼經驗,其中劇情永遠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制作和演員。

“與視頻網站還略有不同,我們希望做的是中國的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奈飛,口碑作品為《紙牌屋》《女子監獄》等),也就是以‘互聯網+內容+原創內容’為主的精品化流媒體平臺。”董平表示。

為此,2016年底,歡喜傳媒已經開始布局線上平臺搭建,和電訊盈科(00008.HK)簽訂了三年合作協議,由後者為歡喜傳媒即將建立的在線視頻平臺提供設計及開發服務。與此同時,歡喜傳媒還取得了眼光獨到的“在線電影資料館”——英國MUBI網站的技術授權,上線了“歡喜首映”測試版,據稱兩三個月已積累了幾十萬用戶。

2019年,應是歡喜傳媒發力之年。張藝謀的加盟會不會成為其重要布局中的中流砥柱,還須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73

可圈可點: Netflix租出個未來

1 : GS(14)@2011-04-30 12:34: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2&coln_id=10227748

朋友搬家到新的地區,發現在附近找不到可以租 DVD的店舖,若有所失。
在這互聯網世代,其實還有不少人閒來還是想在家中看套電影,願意付出一些租碟代價而從沒有想過上網侵權下載的。但香港舖租昂貴,租碟小店買少見少,連鎖店也已近乎絕迹。
不過,原來美國有一家叫 Netflix的上市公司,卻以出租電影做到可謂風生水起!

轉型成自選收費電視
他們原本在 1997年開始在美國做網上租碟服務,原因相傳是創辦人有一次因遲了還碟,被租碟公司罰錢,「憤」而創辦了 Netflix,更以固定月費實行做租碟的「亞馬遜」,任租任看,連郵費都不收。至 2008年起, Netflix更在網上提供串流電影,成功由網絡「 1.0」轉型至「 2.0」。
由一個夕陽行業,竟然可以發展成為互聯網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子商貿公司之一,的確是個神話。
而且,不只自己賺錢, Netflix真的改變了整個行業:他們今天擁有的訂戶數目,竟然超越了美國最大的有線收費電視公司 Comcast,佔全美百分之七的人口!另外,根據一些網上通訊流量調查, Netflix一家公司竟然已佔去整個美國互聯網流量的兩成,所有其他的瀏覽 http流量,只有百分之十九,排第三、四的是 YouTube(百分之十二)和 BT(百分之八)。在 3月, Netflix更宣佈開始自製連續戲集,換句話說, Netflix正逐步成為完全「自選」式的收費電視台。
Netflix的神話證明了善用科技,為客戶提供好的價值,才是最佳的保障知識產權方法。試想,若有人在香港做 Netflix的生意模式,根本就是個不用牌照的收費電視台。
如果 Netflix能,為甚麼我們不能,還要客戶忍受九流電視節目,電影台的電影至少看過九次,而租碟時又無舖無碟?市場太小是個限制,但香港用戶不侵權的比侵權的遠多,只要內容擁有商想法開明些,把發展新業務放在打擊侵權之先,未必沒轉機。
莫乃光
2 : idsdown(1658)@2011-05-02 15:54:37

係香港, 淨係租線已經被固網商打柴了, 更何況佢地個個能力可以經營類似業務, 根本就係攏斷
3 : GS(14)@2011-05-02 15:57:24

特別是本身有電視業務那批,豈會容得下你這樣一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70

三个月150亿美元缩水至40亿,Netflix怎么了?

1 : GS(14)@2011-10-26 00:29:15

http://news.imeigu.com/a/1319539220626.html

(i美股讯)最近三个月Netflix经历套餐涨价、业绩不及预期、下调用户增长、与Starz谈判破裂、进入拉美市场、计划拆分DVD邮寄部门、放弃拆分计划,公布三季度财报,同时股价也由7月的高点300美元最低跌至77美元左右,缩水70%以上,本文主要根据公开资料就Netflix主要业务和股价回顾、竞争因素、估值等方面做一分析整理。

业务与股价回顾

1.套餐涨价

最先由7月12日的套餐涨价开始,具体的调整方式是不再捆绑原先9.9美元的一次一张DVD盘+流媒体套餐,用户需单独订阅纯流媒体服务或DVD租赁,两项服务的月租金均是7.99美元,也就是说同时订阅一次一张DVD盘+流媒体服务的月租金上涨至15.98美元,新用户立刻生效,现有用户9月开始实行。

流媒体最先作为DVD租赁服务的一部分免费提供,主要播放一些版权价格较低的老电影和电视节目,随着内容库的扩充和使用流媒体服务用户的增加,2010年年中61%左右的用户至少浏览15分钟流媒体内容,同年Netflix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推出纯流媒体套餐,开始货币化流媒体业务。

通过本次分拆,DVD租赁和流媒体服务各自的定价更为清晰,很明显Netflix希望借此将用户引导向更有前景的流媒体业务,并进一步货币化流媒体业务。另外DVD邮寄业务的边际成本较高(主要是邮寄费用),而流媒体的边际成本远低于DVD邮寄,两项业务单独定价将有助于Netflix整体利润率的提升。

但毫无疑问涨价将引发用户的不满,导致用户流失,Netflix在9月中旬下调美国国内用户数量预期,主要因DVD邮寄用户下降所致,预计三季度订阅流媒体用户2180万,单独订阅DVD邮寄用户220万,同时订阅两种服务用户1200万,美国用户2400万(二季度末是2459万),当日暴跌近20%。

2.与Starz谈判破裂

然后就在Netflix涨价生效的同一天,Starz宣布停止与Netflix的续签内容授权谈判,Starz是Netflix最早的流媒体内容供应商,2008年,Netflix与Starz签署了为期4年的授权合同(年合同金额3000万美元),合同将在2012年2月到期,有分析师称Starz对续约的报价高达3亿美元。

Starz旗下拥有17个频道,主要从索尼、迪士尼购买付费电视节目授权及互联网发布授权,Netflix称Starz的内容占全部流媒体播放时间的6%左右,如果再加上索尼的内容大约占据10%的播放时间(6月Starz从Netflix网站上撤下索尼影业的影片,两家公司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虽然市场预期双方现阶段只是在价格上分歧较大,最终可能做出妥协,但与Starz的谈判破裂也凸显Netflix流媒体内容成本压力,显然一个贫血的内容库无法吸引到用户,用户减少将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陷入一个价值损耗的循环,Netflix当日开盘大跌10.53%。

3.进军拉美

9月16日,Netflix开始在巴西开展流媒体业务(定价约9.35美元),9月12日将服务拓宽到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43个国家,Netflix的国际化扩张最先开始于2010年9月的加拿大,截止2010年二季度末,加拿大用户增长至100万,家庭渗透率达10%,二季度营收1889万美元,环比增长54%,运营亏损1001万美元。

Netflix国外的业务只包括流媒体,这也意味着扩张并不需要像DVD租赁那样建设区域配送中心等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国外扩张能够较为迅速的展开,另外Netflix计划明年登陆英国、爱尔兰等欧洲地区。

4.分拆DVD邮寄业务

9月19日Netflix CEO里德·哈斯汀斯宣布将分拆DVD邮寄业务,并将其重新命名为Qwikster,这也被看作继DVD邮寄与流媒体组合套餐拆分后,Netflix向流媒体转型的又一个较大动作。哈斯汀斯在解释时称很多企业因旧业务而在新业务领域表现糟糕,因为担心会影响到最初的业务,并最终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而与此相反,企业很少会因为动作过快而倒闭,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反应过慢。

然而20天之后Netflix便放弃了这一决定,取消分拆DVD邮寄业务计划,公司称事实证明这是该公司近几个月来采取的数项不当举措之一,分拆将导致用户为此访问不同网站,建立不同账户,同时增加信用卡刷卡收费,引来大量用户不满。在宣布分拆和最后取消分拆期间Netflix股价大幅下滑22.6%。

5.三季度财报

9月24日盘后Netflix发布2011年三季度财报,营收8.22亿美元,净利润6200万美元,同时公布的四季度业绩预期不及分析师预期,FactSet Research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Netflix四季度每股收益1.05美元,营收9.237亿美元,而Netflix预计四季度每股收益36美分—70美分,营收8.16亿美元—8.45亿美元,另外Netflix表示英国、爱尔兰的市场扩张可能导致2012年一季度亏损,Netflix在盘后交易中大跌27%。

因调价影响,三季度末Netflix美国用户2379万,相比二季度减少80万,国际用户148万,相比二季度增加51万(国际市场只提供流媒体套餐),美国用户中有2140万订阅流媒体服务,1390万订阅DVD租赁服务,Netflix透露三季度新用户达470万,这也意味着流失的老用户达550万,占二季度末用户21.5%。

Netflix预计四季度利润在1900万美元-3700万美元,其中国内流媒体业务的边际利润在3000万美元-4200万美元,DVD业务的边际利润1.78亿美元-1.92亿美元,国际流媒体业务边际亏损在6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边际利润定义为营收减营业成本和市场费用)。

竞争因素

Netflix的竞争主要来自用户和内容两个方面,用户比较好理解,如与Hulu plus,亚马逊Prime,苹果等,甚至有线电视网络竞争用户的时间,而对于内容方面,即优质的内容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Google,亚马逊等资金雄厚的竞争者发力流媒体,毫无疑问将推高内容价格,Netflix的利润率将承受压力。

另外Netflix的DVD邮寄属于重资本行业(配送中心等等),进入周期较长,且因其夕阳行业而缺少吸引力,目前已基本成形,我们主要考虑Netflix流媒体业务,下面从Netflix的市场定位,内容竞争,与有线电视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市场定位

网络视频大体上存在广告主付费、按次付费和会员付费等三种模式,Netflix流媒体沿袭其DVD邮寄业务的发展,专注会员付费这个利基市场,目前会员付费市场主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有Hulu plus与亚马逊的Prime项目。

Hulu plus定价也是7.99美元一月,与Netflix一样,主要是电视和电影节目,内容库包含1000季(seasons)以上的流行和经典影视资源,其中70部左右的独家版权,至于其与Netflix的竞争,我们通过二季度的运营数据表示,二季度Hulu新增32.5万用户,而Netflix的新增用户达200万左右,Netflix的套餐分拆对的影响,我们需要等待三季度数据。

亚马逊在流媒体服务上采取的策略与Netflix转型方式有些相似,亚马逊将流媒体服务加入Amazon Prime项目, 即AmazonPrime会员可以“免费”获得流媒体服务,具体75美元/年,包括免运费(两天后到免费,一天后每件物品加3.99美元,不限制订单大小)。目前亚马逊的无限制流媒体上线不久,内容库较为匮乏(与Netflix流媒体播放的内容只有2%的重叠)。

广告主付费主要有Hulu、Youtube等,因其内容定位不同,我们不加以讨论,而按次付费领域的主要有苹果的iTunes、微软的Zune Video Marketplace、沃尔玛的Vudu、索尼PlayStation Store、亚马逊等,向用户提供在线视频点播,主要是新片市场,一些新片的上架时间基本与影片DVD面世相同。通常租赁价格在3-5美元之间,购买价格10美元左右。

2010年上半年美国电影数字零售(EST)及互联网视频点播(iVOD)市场总收入2.29亿美元,苹果的iTunes市场份额65.8%,微软与沃尔玛分居二三位,另外Youtube也在今年的5月份涉足视频点播市场。目前来看,这种按次付费的方式并没有对Netflix产生明显冲击。

另外TV Everywhere(电视服务商授权用户通过网络收看他们的iptv,有线频道网络应用化)现在虽然不是十分强势,但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迅速提高,对Netflix的流媒体业务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现在Netflix的会员主要面临Hulu plus、Amazon Prime等会员付费形式的竞争,但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版权分销形式的变化以及Apple TV的发展,尤其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在设备终端的优势,在线视频点播可能对Netflix造成较大影响。

2.内容竞争

视频网站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够提供用户想看的,如前面所述,一个贫血的内容库将无法吸引用户,亚马逊、谷歌、Hulu等除了在用户方面与Netflix展开竞争,内容也必将是另一个竞争因素。美国的电影工作室等内容供应商通常采取打包的方式与付费有线电视网络等分销商签订独家协议(如华纳兄弟与HBO,索尼公司与Starz),也就是无论电影好坏的整体出售。而这又因各自的成本营收结构差异,Netflix将承受更大的利润率压力。

如上图所示,Netflix流媒体内容成本由2010年二季度的1960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二季度的1.44亿美元,增幅高达600%以上,而同期的营收增幅在51.7%,占营收比由2010年二季度的3.77%增长至2011年二季度的18.26%,三季度新增“The Walking Dead”、“Gossip Girl”等内容,并预计2012年的内容成本将比2011年增长一倍。

目前Netflix主要从有线电视网络等分销商处购买版权(也意味着Netflix内容库老剧居多),主要电影工作室与现有分销商的合同绝大多数将在2014年以后到期(梦工厂2013年到期),也就是说Netflix现阶段不能直接从内容供应商处获得版权,2014年后也将是又一轮内容投资周期(Netflix已与梦工厂签订独家协议,每部电影3000万美元,将于2013年开始),新的成本压力将显现。

3.有线电视

虽然有评论认为Netflix终将让有线电视成为历史,但Netflix管理层多次强调公司的流媒体服务是有限电视网络的一个补充,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互相替代,就像DVD邮寄与有线电视,如下图所示,Verizon、Drectv、Comcast、Dish statellite等的基本套餐每月费用分别为49.99美元、29.99美元、29.99美元、19.99美元,而Netflix包月费用在7.99美元,平均相当于有限电视费用的25%上下。

估值

那如何衡量Netflix现在的估值,我们按Netflix管理层先前的分拆思路,将业务分成DVD邮寄和流媒体两个部分,首先粗略估计Netflix DVD邮寄业务的营收情况,Netflix的会员结构中大约10%左右仅使用DVD邮寄服务,流媒体服务按7.99美元/月计算,DVD邮寄业务贡献的营收大致在12亿美元(TTM)。目前Redbox母公司TTM市销率在1倍左右,参照其估值,Netflix DVD邮寄业务价值约12亿美元。

另外换一个角度看,Netflix转型前,股价长期徘徊在30美元附件,对应市值16亿美元(用同期SP500指数调整后为13亿美元),10月24日的盘后交易中,Netflix市值在40.5亿美元左右,我们粗略的认为市场对其流媒体业务的估值大约在28.5亿美元。

据表中推算,Netflix的流媒体业务营收约18亿美元(TTM),假设7%的净利率(Netflix的三季度净利率8.6%,流媒体的边际利润率在8%左右),对应计算Netflix流媒体业务的TTM市盈率在22.6倍左右(整体市盈率17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内容投入的加大和国际扩张,Netflix预计四季度盈利将大幅下滑,2012年一季度甚至会出现亏损。

内容成本的增加、用户增长和国际市场大幅投入的不确定性让Netflix的股价充满变数,本文最后就Netflix的增长和视频点播做一下讨论:

1.增长期已经结束?

经历过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转型期迅速增长之后,Netflix是否已过增长期?如下图所示,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2012年四季度Netflix美国国内用户同比增长速度滑落至10%左右,考虑到其家庭属性,我们通过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comcast做参照,其电视网络用户在2500万左右,基本保持平稳。

但其中一个不确定的增长因素是Netflix的国际业务,2011年三季度末国际用户数已增长至148万(运营三个季度),2011年9月进入拉美,Netflix将在2012年进入欧洲市场,毫无疑问,Netflix国际业务的表现将成为成为其股价“成长性”的变量。但同时Netflix的国际扩张也将因竞争,版权等因素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拖累公司业绩(预计四季度国际业务亏损达6000万美元以上)。

2.视频点播?

理论上讲“最佳”的视频网站模式应该是内容供应商到平台再到用户,用户按需选择购买电影,而中间的其他环节是多余的,如亚马逊在图书领域直接与作者签约,通过其数字平台发布,以及苹果的iTunes视频点播。那Netflix是否应该进入视频点播领域,借此进入新剧领域?(Netflix被诟病内容较为陈旧)?

首先我们简单的了解下美国影视剧的发售过程,首先是国际和国内影院的放映,接着是DVD和点播付费窗口,然后各大电影工作室以打包独家的形式出售给HBO,Starz和Showtime、EPIX等有线付费频道(除梦工厂2013年到期,其他的合同均在2014年后到期),再向广告支持的有限频道以及网络视频进行分销。

很明显电影工作室希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将在各种授权条款中附加复杂的协议,如规定电影的播放时间、平台、价格等,目前Netflix主要从Starz等分销商购买内容(过季的内容),HBO已明确表示不向Netflix出售内容(HBO占电影产出量的46%),这也意味着Netflix如果想获得时代华纳等电影工作室的内容至少要等到2014年后。

对于视频点播模式,CEO哈斯汀斯称Netflix目前并不会考虑加入这个竞争市场,将继续定位在7.99美元/月流媒体服务,保持品牌的清晰和专注,而不是用户想要什么就做什么,难道我们应该卖DVD光碟。

(i美股 申文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91

Netflix強攻超英劇《夜魔俠》新季留客

1 : GS(14)@2016-01-18 01:32:55

【外星劇毒】Netflix正式登陸香港,對愛煲美劇的觀眾而言絕對是天大喜訊,因為可以多個選擇。不過,Netflix自家製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還有神級喪屍電視劇《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同因版權問題,均不包含在本地的觀看權限之內,不少劇迷也大嘆可惜,無可否認是減低了吸引力,究竟Netflix還有甚麼劇集值得消費者每月花幾十蚊月費幫襯呢?撰文:哥羅來自美國席捲全球的影視串流網站Netflix,今年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劇種多兼有不少重量級自家製作令劇迷趨之若鶩,其中重頭炮製的超英劇《Jessica Jones》、《夜魔俠》(Daredevil)、《綠箭俠》(Arrow)等,令不少超級英雄粉絲狂追。另一重點作新劇《Shadowhunters:The Mortal Instruments》,其實是13年電影《魔都獵人:骸骨之城》的電視版,上周二美國首播後,翌日Netflix已有中文字幕應市,正式見證其快速更新的威力。加上美劇的尺度一向比亞洲劇集廣闊,Netflix劇集抵港後亦不經刪剪,肯定比等候香港的電視台左剪右剪來得原汁原味。



《葛咸城》下月播

選擇1月來個免月費的Netflix,全因對美劇更新有十足把握,各大電視台新一季劇集即將於下月復播,Netflix旗下就有講述蝙蝠俠前傳的《葛咸城》(Gotham)第二季亦於下月底開播,《夜魔俠》第二季於3月18日復播,艾美獎得獎劇《Orange Is the New Black》也會於6月播出第四季。在港版權屬nowTV的《紙牌屋》則會在3月4日播出第四季,Netflix有可能會爭取《紙》劇今季在網站推出,令會員更加期待!不過,除自家劇之外,不少Netflix獲播映權的劇集,都要等到新劇推出DVD前才能在網站看到,有些劇又礙於版權問題仍有待與發行商磋商,播映期未定。
Netflix最大的片庫是其電影及紀錄片,不過香港版本同樣因發行商問題,暫時最新的電影都要數到2013年,而且字幕只得台灣的繙譯版本,更會出現台灣拼音。據知港版Netflix現階段只以美劇作為主打,官方指示將會按照港人口味改變劇集及電影的種類,望能在一年內將現時的影片數量增倍。


■Marvel劇集《Jessica Jones》講女主角是位有瑕疵的超級英雄。

Marvel大玩聯乘

與Marvel合作推出不少自家製超級英雄劇集的Netflix,去年11月推出、由美國女星Krysten Ritter主演的《Jessica Jones》就再次搶盡眼球,主角Jessica是個有瑕疵的Marvel英雄人物,雖然擁有飛行及超強耐力,但卻退出英雄行列,自行開設偵探社,結果調查連串事故中再展所長。在剛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劇平均有490萬人觀看,是Netflix目前最多人收看劇集。3月18日開播的《夜魔俠》第二季則會有夜魔俠的舊愛登場,而他的最大對手Bullseye也有望在今季現身。夜魔俠、Jessica Jones、Luke Cage及Iron Fist,更會合作在迷你劇《The Defenders》中聯手對付惡勢力,不過最快也要到2019年才有得睇。【超英劇】《Jessica Jones》第1季16集 已上架《夜魔俠》第2季13集 3月18日首播《綠箭俠》第3季23集 已上架《葛咸城》第2季22集 2月29日復播


奪命狂呼

獵魔緊貼美國

《Shadowhunters》獲網友選為今年必看電視劇,以小說《骸骨之城系列》第二部故事為骨幹,故事集中第二代獵魔人Clary身上,以年輕人為主要觀眾,Netflix緊貼美國上映時間在港推出字幕版,令香港觀眾享受極速追劇快感。另一大熱劇《奪命狂呼》(Scream)已多次搬上大銀幕,今次首推出劇集,首季去年開播,由電影版系列及經典恐怖片《猛鬼街》著名導演韋斯奇里雲(Wes Craven)擔任監製,可惜韋斯去年9月因腦癌病逝,令該劇第一季成了他的遺作,第2季美國將於4月20日首播,期待Netflix可以同步推出。【驚慄劇】《Shadowhunters》第1季7集 每周三更新《奪命狂呼》第1季10集 已上架《Penny Dreadful》第1季8集 已上架《The Originals》第2季22集 已上架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獨家得獎作品

艾美獎得獎劇《Orange Is the New Black》講述主角Piper Chapman因陳年案件入獄,所面對的獄中趣事,全片黑色幽默強勁,在美國收視爆燈兼獲艾美獎多個演出獎項,又獲金球獎最佳喜劇/音樂劇提名,最新一季將於6月播出。此外,以地球發生大核爆為背景的《The100》,講述數千人移居太空,之後因太空站出現問題,派出100個罪犯回地球展開驚險之旅。劇集最新第三季將於21日在美國首播,但因與電視台協議下,相信最快要到今年10月才能在Netflix上看到。【精采劇目】《Orange Is the New Black》第4季13集 6月首播《The100》第2季16集 已上架《Marco Polo》第1季10集 已上架


Making a Murderer

跟蹤十年故事

《Making a Murderer》的導演Laura Ricciardi與Moira Demos因05年的一篇報道開始拍攝,花了10年來記錄的真實案例。內容是Steven Avery無辜捲入一宗襲擊案,之後被判入獄,他在服刑多年後獲無罪釋放。劇集帶來的迴響頗大,Steven的冤案引發美國刑法體系重大的立法改革,他出獄後提出訴訟,誓揭發當地執法機構的貪腐內幕,最後的勝訴為他帶來數百萬美金作賠償,是香港電視台不會開拍的劇集題材。【寫實劇】《Making a Murderer》10集 已上架


內衣白領風雲

進軍東洋市場

Netflix去年起開始打入日本劇界,起用桐谷美玲擔正的劇集《內衣白領風雲》(Underwear),故事以大鄉里主角加入內衣公司,拍住飾演一名內衣界潮流教母的老牌女星大地真央鬥戲,猶如是荷李活電影《穿Prada的惡魔》(Devil Wears Prada)的翻版,混血索模石田Nicole亦會性感演出。Netflix亦揼本開拍另一日劇《火花》於今年播出,故事翻拍自芥川賞的同名得獎作品,由NMB48主將山本彩拍住染谷將太、小林薰等合演。【日本劇】《內衣白領風雲》13集 已上架《火花》未定集數 春季首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17/194551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11

Netflix訂戶增股價照瀉

1 : GS(14)@2016-01-21 14:50:3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c_ecx1.htm


【明報專訊】串流影視內容供應商Netflix海外擴張策略奏效,去年第四季訂閱用戶增559萬,較預期的515萬為佳,其中海外用戶增404萬。第四季度收入按年增長23%至18.2億美元,每股盈利10美仙,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經調整每股盈利7美仙,遠勝預期的2美仙。消息刺激公司股價周二收市後造好,但昨早段隨大市下跌6.3%,報101.1美元。

Netflix年初進軍130個新市場,目前覆蓋190個國家,全球用戶數量已經近7500萬,公司預期今年第一季將再增加610萬訂閱用戶。公司股價過去12個月內翻一番。

雖然訂閱用戶增長,但影片購買成本高昂及海外支出增加,拖累公司第四季純利按年下降48%,為4318萬美元。國際用戶上升,但本土美國用戶增長放緩,第四季增長156萬,遜於公司預期的165萬,也低於去年同期的190萬,公司稱因當地高滲透率令用戶增長比以前要難。

IBM收入連跌15季

另外,科技巨頭IBM公布季度業績,受美元強勢影響,公司第四季利潤為44.6億美元,下跌18.5%,收入為220.6億美元,下跌8.5%,是連續15個季度下滑。公司更預計,美元升值將拖累公司2016年稅前收益減少13億美元,預計今年每股盈利將為13.5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5美元,IBM昨晚開市初段跌5.5%。

(綜合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92

「白武士」:亞視無牌非問題改造成Netflix

1 : GS(14)@2016-03-11 00:45:03

■向心希望在未正式清盤前接手亞視。資料圖片


【亞視永恒】【本報訊】「又有新股東,能受百樣痛」,亞視明明距停播大約只有3個星期,但竟然仍有白武士表示願意接手。上市公司中國趨勢(8171)主席兼行政總裁接受本報訪問時指,亞視沒有免費電視牌照亦不是問題,只要節目可以於內地落地,公司將發展串流電視,誓言要改造成Netflix一樣。快將清盤才急着買亞視,「真.白武士」中國趨勢主席兼行政總裁向心解釋,指若亞視「死掉」,廠房及節目於內地落地權都會失去,而且清盤要等很久,故希望在亞視未正式清盤前接手;又指如果法院通過方案,公司會立即向員工出糧,強調會「對員工好好的」。



司榮彬指方案異想天開

據中國趨勢提出的兩個方案,方案一將以亞視日後盈利30%作還款,而另一方案就打算同意債權人將債權轉為亞視股份,即王征將再成為亞視股東。兩個方案下王征都不可能即時取得款項,但向心表示,有信心債權人王征以及臨時清盤人德勤會接受,指「沒有信心不會做」。他指,公司提出將日後亞視所得盈利三成還予債權人的做法是對員工、債權人以及社會都好,又指「不要等了,再等亞視就沒了」;再追問亞視何時才可以有盈利,向心則表示,有信心但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另一方面,同日上市公司協盛協豐(707)就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近3億元,以及將款項借予司榮彬任大股東的中國文化傳媒進行表決。根據協議,司榮彬會用所得款項收購亞視之債務。前亞視執董、現為協盛協豐行政總裁兼執董的葉家寶亦有到場,但未有回應協盛協豐與亞視關係,以及借錢予中國文化傳媒的原因。該股昨日升17%,收報0.275元。公司昨晚刊發通告,所有議案通過。向心早前就曾向中國文化傳媒國際購買亞視部份版權,並交了1,500萬元誠意金,但其後亞視新股東司榮彬「走數」。今次司榮彬更直指「債主」向心方案異想天開,市場料司榮彬有可能會提出新方案。■記者梁偉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0/19523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36

Netflix攻內地受阻擬授權視頻商轉播

1 : GS(14)@2016-10-19 05:22:09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串流影視商Netflix季績超乎預期,惟公司登陸中國「入屋播放」目標難達成。Netflix指海外數碼媒體內容於內地監管審批環境挑戰多,公司改為向內地視頻商授權轉播。
Netflix在致股東的信提到,海外數碼媒體內容在內地監管環境挑戰重重,短期內未必可按計劃在中國成立總部,直接向當地觀眾提供串流視頻內容。Netflix將「變陣」以授權形式與內地視頻商合作轉播,預期可帶來適度收入。Netflix重申長遠希望在中國設總部,直接向中國觀眾提供視頻。儘管Netflix未能順利登陸中國,去季交出亮麗季績。Netflix今年第三季純利錄得5,150萬美元(約3.99億港元);每股盈利12美仙;收入首度衝破20億美元,按年勁升36%至22億美元,每股盈利12美仙。Netflix周一在美股盤後曾升20%至121.28美元,周二美股早段則報118.01美元,升18%。美國地區第三季訂閱人數激增37萬人,勝預期30.4萬人,主因原創劇集《毒梟》(Narcos)和《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反應好。而美國以外地區的用戶增長亦達到320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200萬人。而今年第三季全球增加360萬用戶。近年Netflix在市場上是最灸手可熱的股票,因其經營模式正逐漸取代傳統電視,集團預測今年第四季全球用戶增至520萬人,美國地區新增用戶可達145萬人,多於市場預期的100萬;而美國以外地區新增用戶則增加375萬人,高於預期310萬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9/198052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45

新增訂戶超預期 Netflix股價曾升19%

1 : GS(14)@2016-10-19 06:06:49

【明報專訊】全球最大串流影片平台Netflix第三財季新增訂戶達360萬,較該公司預期高出56%,反映加價對其影響未如預期嚴重;Netflix計劃在中國授權影片播放,進軍中國市場。Netflix昨早段股價亦升19%。

Netflix認為,美國新增訂戶37萬低於去年同期的88萬,部分舊訂戶由於加價停止訂閱,但這過程將在第四財季結束。受原創節目吸引,第三季海外新增訂戶按年增16%至320萬,較預期高出六成。截至第三財季末,Netflix擁有約8330萬付費會員。第三財季收入按年升32%至22.9億美元,是歷來首次跨過20億美元大關;盈利5150萬美元,或每股盈利12美仙,收入和盈利均高於預期。

擬透過授權 進軍中國

Netflix估計,本財季美國新增訂戶將達145萬,海外新增訂戶達375萬,兩者均高於分析師預期。Netflix向股東致函稱,將研究向中國其他視頻網站授權內容播放,以強化品牌。Netflix說,來自中國內地特許播放權收入可能不大,長遠希望直接在中國內地推出服務。不過,Netflix行政總裁Reed Hastings近期表示,不看好Netflix作為獨立的串流媒體服務進入中國內地的前景。

Netflix稱,由於在全球市場投資更多原創節目,下一財季全球業務虧損將會更大。Netflix計劃把明年對影片製作的投資,由今年的50億美元增至60億美元,並把原創節目的播放時長,由今年的600小時提升至明年的1000小時以上。Netflix重申,預計明年全球業務開始實現利潤。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44&issue=201610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