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禁虛擬貨幣ICO融資 比特幣即挫

1 : GS(14)@2017-09-10 14:54:22

【明報專訊】近期通過虛擬貨幣進行融資活動湧現,「首次代幣發行」(ICO)盛行。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合共7個部委昨聯合發布公告,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ICO融資活動,各類ICO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盡快退款。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由周末的5000美元水平,跌至昨日的4400美元左右(圖1)。

憂藉ICO炒作 擾亂金融秩序

ICO意指籌資方透過區塊鏈技術,發行初始代幣融資,但初始代幣不能用法定貨幣購買,以免違反各國融資的法規,而需要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購買。中國當局認為,一些組織和個人近期藉ICO進行炒作,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因此發通告防範ICO風險。公告表明,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虛擬貨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行為。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拒絕停止的ICO活動,以及已完成的ICO項目的違法行為。

相關部門將加強ICO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買賣服務,不得為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ICO相關的業務。

稱非當局發行 不應在市面流通

ICO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7個部委提醒公眾,高度警惕ICO融資與交易風險隱患,及時舉報相關違法違規線索。根據Coin Schedule統計,今年頭7個月,全球ICO已募集12.5億美元資金(圖2)。今年6月和7月,ICO募集的資金更超越全球天使和種子階段的互聯網風投。

7個部委的公告同時表明,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不過,暫時未確定這是否意味中國內地的一切交易都不能接受虛擬貨幣。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截至7月18日,中國共有43個ICO平台,迄今已有65個ICO項目完成,募集資金達26億元人民幣(約31億港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42&issue=2017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34

證監:售數碼代幣須領牌 首度界定ICO可屬「證券」 銷售推介均受監管

1 : GS(14)@2017-09-10 15:41:49

【明報專訊】繼前日人民銀行聯同6部委發表聯合公告,叫停「首次代幣發行」(ICO)的融資業務後,昨日香港證監會亦發出聲明,指ICO在網上進行未必受監管,提醒投資者需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聲明又指,依照個別ICO的情况,發售數碼代幣業務可能屬於證券法例界定的「證券」,從事該類業務,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需獲證監會發牌。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證監會表示,ICO一般涉及發行用區塊鏈技術所創造和分發的數碼代幣,營辦者或保證,收益將用作開發,一些代幣持有人期望藉轉售代幣,賺取回報。證監會指,最近觀察到一些ICO的條款及特點,有關數碼代幣或屬於「證券」。

聲明中列舉數個符合證券定義的例子,代幣猶如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權益,例如有權收取股息,可視為「股份」;如果代幣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可於指定日期收取利息或贖回,可視為「債權證」;如收益作集體管理並投資於不同項目,代幣持有人可分享有關回報,則可視為「 集體投資計劃」。

指價格波動缺透明度 風險較高

如ICO涉及的代幣符合「證券」定義,就提供代幣交易服務或意見,以及管理或推廣投資代幣的基金,均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便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註冊。ICO涉及提出購買「證券」或參與集體投資計劃的要約,除非獲得豁免,否則可能須根據法例獲得註冊或認可。任何人士或機構在二手市場,例如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從事有關代幣的買賣,亦可能須遵守證監會所訂的發牌及操守規定。

此外,證監會亦提醒投資者ICO的潛在風險,由於有關安排和參與者都在網上,且未必受到監管,投資者可能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在二手市場買賣數碼代幣,可能引致流動性不足或定價波動,以及欠缺透明度的風險。因為代幣交易和持有以匿名方式進行,本質上構成重大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證監會曾向持牌法團及有關聯機構發出通函,採取一切合理措施,確保設有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低相關風險。

業內人士:港人投資ICO不多

有虛擬貨幣業內人士表示,現時香港參與ICO投資者不多。證監會指有關參與者和運作安排都在網上,因此可能面對較高欺詐風險,他表示風險的確存在,不過如果參與大平台,例如BITChina、ICOAGE的項目,風險不算大。至於獲得的回報,他指因為ICO只是集資的方式,故與一般集資的回報率差不多。

近年網上有比特幣投資的推介,購買「掘礦機」以獲得比特幣。有推介比特幣的評論員火燎森認為ICO是出售公司股份,創出一種新貨幣用作集資;而「掘礦」則是購買服務,可以決定年期,故兩者有所不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18&issue=201709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46

投資者教育中心籲留意ICO風險

1 : GS(14)@2017-09-16 22:27:18

【明報專訊】近月ICO(首次代幣發行)極受各地投資者歡迎,惟上星期內地嚴打ICO,其後本港證監會亦發聲明,提醒部分ICO活動受到本港證券法例的規管。投資者教育中心昨日發文提醒市民,參與ICO時,宜小心欺詐、騙局及洗錢活動,亦需要注意流通及跨境運作的風險。

ICO是用概念來眾籌,一般以研發新科技項目為目標,先融資而後開發。投資者教育中心稱,騙徒或會把ICO包裝成吸引的投資機會,以新科技及高回報作招徠,從而騙取投資者資金,投資者應小心陷入騙局。

眾籌倘涉犯罪 資金或難退回

另外,由於ICO特點是能以匿名交易及快速集資,如集資者利用平台眾籌並用以犯罪,因而被執法機構關閉平台,所籌之資金未必能全數退回予投資者。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一般不受監管

撇除是騙局或陷阱的可能性,即使研發項目是真確或已有初步成績,也存有一定的風險,因研發項目可能是失敗收場。而且,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由私人公司設立,一般不受政府監管,當平台倒閉、停止運作或被黑客入侵,投資者或會全數損失加密貨幣,由於加密貨幣系統相對匿名及沒有中央資料儲存庫,尋找遺失之加密貨幣的成功率十分低。投資者教育中心提醒,ICO屬高度投機性質活動,可能涉及重大風險。投資者須加倍小心,了解其特性和風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53&issue=201709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04

內地封殺ICO虛擬貨幣蒸發2,574億

1 : GS(14)@2017-09-17 12:31:56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今年在內地火速成長,成為另類集資渠道,不過騙案眾多,中央7個部門昨發聯合公告,批評ICO屬非法集資,須即時停止,消息令全球虛擬貨幣價值急瀉,市值蒸發330億美元(約2,574億港元),以太幣瀉逾13%。所謂ICO,即融資方透過發行具區塊鏈技術之代幣,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代幣不但可直接運用在企業平台上,本身投機性亦非常高,具升值潛力。不過,昨日人民銀行、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中銀監、中證監、中保監發聯合公告,批評ICO屬非法公開融資,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


比特幣跌4% 以太幣瀉13%

通告又指,昨起各類ICO活動應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作出清算及退還等安排,保護投資者權益。對於違法ICO交易平台,將關閉其網站及應用程式(App),並將App在應用商店下架,吊銷營業執照。今年虛擬貨幣迎來大牛市,內地火熱的ICO活動屬原因之一。據Coinmarketcap數據,本周六虛擬貨幣總市值1,800億美元,截至晚上9時僅1,470億美元,蒸發近330億美元,當中比特幣跌4.4%至4,329美元,以太幣則急瀉13.6%至293美元。有從事內地ICO業內人士指出,是次中央政策嚴苛,未來會主力發展海外ICO項目,但接觸內地投資者難度料增。本港ICO個案不多,由香港公司Block.one發行的EOS,昨因消息急瀉24%;至於另一間由港企發行的OAX幣近月亦籌近1,875萬美元,尚未見二手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5/20143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76

證監:虛擬貨幣或屬證券須監管港至少四個ICO項目 有機會歸類非法集資

1 : GS(14)@2017-09-17 12:50:53

■香港緊跟內地步伐封殺ICO。資料圖片



【本報訊】香港封殺首次代幣發行(ICO)!證監會昨聲明指,以ICO發售之數碼代幣,或屬《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受到法例規管。據本報統計,本港最少有4個ICO項目,有律師指若然發行人未領牌,有機會被歸類為非法集資,現時或過去進行的ICO或遭到追究。記者:周家誠



所謂ICO,即融資方透過發行由區塊鏈技術創造之代幣,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代幣不但可直接運用於融資方平台,本身投機性亦非常高,價值大起大落,部份代幣甚至具有利潤分享性質。證監會昨聲明首次指出,發售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受到香港法例規管。又指雖然ICO發售的數碼代幣具有「虛擬商品」的特點,但證監會觀察到某些條款及特點,可能意味有關數碼代幣屬於「證券」。該會舉例,如數碼代幣賦予股東權利,例如有權收取股息,可能被視為「股份」,如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發行人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均屬於「證券」範疇。


業界人士解釋,若ICO跌入《集體投資計劃》,即參與者的供款,和用以付款給他們的利潤或收益是滙集所得,及有關項目是讓參與者能夠分享從該項目產生之利潤等,均須申請相關牌照,否則屬非法集資。證監會指,如ICO所涉及的數碼代幣符合「證券」的定義,就該類數碼代幣提供交易服務或提供意見,或者管理或推廣投資數碼代幣的基金,均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須獲證監會發牌或註冊。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指,由於ICO的運作是在網上進行,在香港可能沒有營業點,投資者可能面對較高欺詐風險。本報統計,本港現時有最少4個ICO項目,例如block.one旗下正進行ICO的代幣EOS;成功籌集逾1,875萬美元的openANX;手機錢包公司TiENPAY旗下後日正式開售的T8Coin;航運業解決方案供應商300cubits的TEU正進行預售,不過該公司稱不接受香港投資者。


過去項目有被追究風險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創會會長陳家豪表示,由於內地日前對ICO採取強硬措施,預料ICO發行人會將移師香港,可以理解為何證監會於翌日出招規管,不過他指出代幣屬證券與否難界定,亦未列明已完成的項目會否追溯,或有灰色地帶。大律師陸偉雄則指出,雖然政府尚列明數碼貨幣屬於商品,但只要項目性質有投資成份,仍可質疑為集資,過去完成的項目亦有被追究的風險。此外,證監會指以香港公眾為對象的受規管活動,不論位於何處,都須獲發牌,有從事ICO人士指,ICO本身是雲端活動,難界定地域,若融資不在本地進行,移師至海外,並向港人銷售,證監會難規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6/20144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13

證監會:ICO發行商或需領牌

1 : GS(14)@2017-09-17 13:47:32

【本報訊】證監會日前出聲明擬規管首次代幣發行(ICO)後,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昨解畫,指監管機構一直關注ICO熱潮,至於是否受規管,取決於個別產品性質。如涉集資,該平台發行商或需向證監會申請牌照,她表明若發行商未領牌照仍然發售,證監會或採取行動。金管局助理總裁李樹培強調,香港並非禁止ICO,而是「搞清楚佢係邊類嘢」,商業模式由平台訂定,如僅發行虛擬商品則無須領牌。現時內地已封殺ICO融資,梁鳳儀表示內地情況不同,中港監管不可一概而論。惟不少平台以海外為基地,她承認執法有難度,但並非沒有辦法。


指有項目欺詐投資者

梁鳳儀指出,市面上ICO項目良莠不齊,部份投資計劃不清晰,「唔係買代幣去冒險樂園玩,睇到有乜玩」。她指有項目欺詐投資者,認為要加強投資者教育。證監會本周二發出聲明,指ICO發行的數碼代幣可能歸類為《證券及期貨條例》界定的「證券」,需受法例規管。她表示,聲明可警惕投資者相關風險,相信業界歡迎證監會就此作出指引。證監會部署規管ICO後,另一邊廂本港再有公司推出新的ICO項目。支付公司Octo3昨建立名為「HAZZA」的區塊鏈支付系統,旗下HAZ幣已展開預售、10月3日公開發售。公司聲稱完全符合法例要求,但未有透露發行規模。
Octo3行政總裁Tyrone Lynch指出,公司創辦HAZZA前,已諮詢顧問意見,其代幣不涉及股權和債權,亦非以牟利為目的,只屬預售券(Pre-paid Voucher)性質,相關ICO符合法例要求。不過他暫未與證監會討論,若對方認為不合規,會全面配合。
HAZ幣可透過比特幣、以太幣、甚至是美元認購,不過作為公開銷售項目,HAZZA未提及最低集資額,Lynch僅表示內部有目標,不便透露,由市場決定最終集資規模有多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8/201466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07

中國ICO龍頭回水:將退還所有Bitcoin

1 : GS(14)@2017-09-17 13:47:43

首次代幣發行(ICO)被人行定性為非法集資後,最新代幣龍頭NEO(前稱「小蟻股」)發電子郵件聲明,指將退還用戶投入的比特幣。以市場價值計,NEO為第12大的加密貨幣。用戶可以在10月17日之前,申請全部退回所投入的比特幣。NEO將繼續在現有法律框架之下發展。今年第四季度,NEO將聯合國際法務團隊,建立符合主要國家合規要求的法律框架。所謂ICO,即融資方透過發行具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之代幣,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代幣不但可直接運用在企業平台上,本身投機性亦非常高,具升值潛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8/20146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14

90後創ICO保薦人生意冀新集資模式衝擊傳統市場

1 : GS(14)@2017-09-17 16:19:12

■鄧進一指公司正處理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項目。 李潤芳攝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未遭監管機構封殺前,項目在內地多如繁花盛放,香港人參與程度似乎不高,殊不知幾名香港90後由「掘礦」起家,近年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在兩岸三地悄悄建立ICO保薦人生意,當中正處理台灣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項目,無懼中國辣招禁絕ICO。記者:周家誠



近年成立的ICO Investment Club聯合創辦人鄧進一接受訪問時,提及本身在科大修讀電子工程系,以「掘礦」(以程式運算獲取虛擬貨幣)為興趣,與另一創辦人歐陽駿經常討論數碼貨幣的事情,兩人畢業後曾創業,其後賣盤變成打工仔,1年前開始留意ICO,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後參與AppWorks加速器計劃,引起不少企業青睞,詢問能否協助籌辦ICO。


為手遊公司籌6,000萬元代幣

所謂ICO,實際是另類集資方式,企業籌集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與此同時再發放代幣予投資者,這些代幣在集資項目中具有實際用途,同時亦有投機價值。經手第一個項目後,該俱落部逐漸有人認識,常有公司主動接觸,若項目適合,他們就會洽談籌幣的規模、形式等,然後搭建平台展開預售,並進行以內地投資者為主要對象的路演,再公開發行。參考新股上市費用,他們亦會收取相當於集資額約2%的代幣。鄧進一未有提及在這個「虛擬貨幣大時代」到底賺了多少,僅指由於所收取的是代幣,故其身家亦隨代幣價格上落而非常浮動。全球ICO項目眾多,莨莠不齊,鄧同意內地確存在不少垃圾項目,例如曾有奶粉供應商、抗癌藥公司找上門,要求籌幣融資,「唔合理嘅項目,我哋一個都唔會做」,但若項目本身能透過區塊鏈而增值,則未嘗不可。鄧進一舉例,今年曾為內地手機遊戲公司新動旗下兩隻新遊戲進行ICO,籌集值5,000萬元人幣(約6,014萬港元)之代幣,「公司本身唔缺錢,但發行代幣後,投資者可以直接喺遊戲入面用,反而令人有誘因玩隻遊戲」。此外,一般參與者在遊戲上購買武器,製作商通常會被發行商抽取佣金,遲遲才分賬,若透過ICO發售代幣,則可避免這些缺點。
ICO Investment Club另一項目,為幫一家台資公司進行ICO,集資額目標為1億美元,正等待虛擬貨幣市道較好時才開售。鄧進一遊走內地,接觸不少投資者,介紹項目期間,竟發現他們大部份不認識區塊鏈,甚至從未購買虛擬貨幣,「必須承認市場有個大泡沫」。但他指出,雖然ICO市場混亂,但區塊鏈技術本身具突破性,例如融資成本便宜、流動性高、無國界之分,希望未來中國法規明確後,新集資模式可衝擊傳統資本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1/201489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85

投資者教育中心提醒留意ICO風險

1 : GS(14)@2017-09-17 16:19:12

【本報訊】ICO、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興起,投資者教育中心提醒市民要留意相關風險,包括ICO一般以研發新科技項目為目標,騙徒可能把ICO包裝成吸引的投資機會。投資者教育中心撰文指,在一些加密貨幣投資騙局個案中,曾經有網上交易平台聲稱提供保證回報,哄騙投資者購入「比特幣採礦合約」,但事後卻突然關閉,捲款潛逃。此外,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的估值通常不透明,而且具高度投機性。即使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可於二手市場上買賣,市場上也不一定有足夠的活躍買家和賣家。根據現行《證券及期貨條例》,虛擬商品本身並非所界定的「證券」,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亦非法定貨幣。不過,ICO的結構可能各有不同,視乎個別ICO的事實及情況。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認為,此等高度投機性質的活動可能涉及重大風險,為保障自己利益,投資者應清楚認識自己所投資的項目,充分了解所涉及的潛在風險及交易對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1/20148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86

金手指:管ICO庸人自擾

1 : GS(14)@2017-09-17 16:35:57

啲睇淡日本嘅人(包括孫柏文),講到日本步向滅亡嘅證據,其中一個最鍾意用嘅數字,就係幾年前日本成人尿片嘅銷售量,超過咗兒童尿片。咁嘅數字,so what?要着成人尿片,即係腦已退化到連屎尿都控制唔到。當個腦係咁,又點返工生產呢?點交稅去還國債?還唔到?佢哋印銀紙去玩咪得囉!唔知係咪好多人都係咁諗,所以呢期喺日本啲以比特幣為首嘅電子貨幣非常搶手。甚至全世界都好搶手,喺大陸直情好賣到被禁。當然,呢啲電子貨幣冇成本,你鍾意聽日都可以整隻。就係因為咁,世界忽然湧現幾廿百隻。而當隻新貨幣登場,佢哋就要做個Initial Coin Offering(ICO),招幣買家。唔知係咪英文簡稱係I乜O,證監就話「可能係投資」,所以要管!咁我又真係想知,點解係投資呢?如果有國家政府有新貨幣,來香港吸引人去買,係咪要問過證監呢?當然唔使啦。原因係貨幣本身係冇回報。要成為投資,要嗰樣嘢有息、有租金收入等。齋因啲嘢嘅價升,就要管,證監上下幾千人真係開心死。當然,如果港交所(388)他朝有間公司上市,股價係用比特幣計價,呢間公司嘅股票就要管。不過算啦,香港有資產嘅人,賭乜輸咗都一定會去證監示威博政府賠。就係因為有人咁樣,證監又越多budget請人,所以香港人人被假設腦退化,要着尿片兼鎖上床。香港人喺林鄭呢十年嘅座右銘將會係「這些機會不會屬於我們的」,看吧。



孫柏文獨立股評人
http://www.fb.com/shuen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2/201502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