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在即,區域GDP首超10萬億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大灣區的經濟和人口都保持較快增長。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城GDP之和已經達到了10.22萬億元,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GDP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折合美元達15145億美元,仍略低於全球第11大經濟體韓國。

GDP首超10萬億
“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約5.6萬平方公里,比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個經濟區的面積總和還大。
粵港澳大灣區僅憑借占比0.6%的國土面積,貢獻率占全國GDP總量的12.57%,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灣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GDP總量,與紐約灣區相當,不過仍與東京灣區有不小的距離。
11個城市中,香港、深圳和廣州是整個灣區的三大龍頭城市。其中,香港以23049億元位居榜首,深圳以22438億元位居第二,與香港的差距僅為611億元,廣州以21503億元位居第三。這三個龍頭城市體量相當,各具優勢。
從地理位置上看,珠三角西岸發展程度明顯不如東岸,龍頭城市也主要位於東岸。另外,沒有龍頭不行,但是龍頭太多了也存在如何協調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的問題,這也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點。
在人均GDP方面,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均GDP達14.7萬元,約合2.18萬美元,相當於東京灣區的一半左右,紐約灣區的三分之一,舊金山灣區的五分之一。
分城市來看,大灣區內部各個城市的落差較大,既有港澳這樣遙遙領先的發達經濟體,也有江門、肇慶這兩個人均GDP低於中國內地平均水平的欠發達地區。
其中,澳門人均GDP達到了52.1萬,折合美元達7.71萬美元,是最後一名肇慶的近十倍。香港以人均31.1萬位居第二,折合4.6萬美元。超過大灣區平均水平的還有深圳(17.9萬)、廣州(14.8萬),珠海則與平均水平相當。而“世界工廠”東莞,人均GDP只有9.1萬,與平均水平仍有較大距離。
不過,這樣的落差,也意味著未來大灣區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目前灣區核心城市功能由制造中心向生產服務中心轉移,核心城市對周邊小城市、外圍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從而形成產業在灣區範圍內的合理梯度分配體系。
專家認為,當前珠三角制造業比較發達,整體處於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現創新型經濟特征。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地區超越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東京灣區。為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邁向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承載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口接近7000萬
在經濟活躍、快速發展的同時,大灣區的人口集聚和流入勢頭也十分強勁。目前大灣區11城人口之和達到了6956.8萬,接近7000萬大關,是世界四大灣區中人口最多的。
其中,深圳、廣州和佛山增長勢頭非常迅猛。廣東省統計局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比上年增加170萬人,增長1.55%,增幅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為全國的4.29倍。
同時,常住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區域分布總體格局沒有發生改變。2017年,珠三角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2.05萬人,增幅同比提高0.42個百分點,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個百分點。深圳、廣州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61.99萬人和45.49萬人,位居全國第一、二位。兩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廣深之外,佛山的人口增量也達到了19.4萬,增量超過了武漢、成都、鄭州等中西部的大城市,位居全國第六。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端制造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人口的不斷流入。
今年5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廣東智庫論壇”系列成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8)》指出,從年齡結構上看,大灣區人口年齡結構較輕,勞動力人口比重高,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分活力,灣區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動力強勁。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15-64周歲的人口規模為5181.23萬人,占總人口的76.2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3.72個百分點。
報告還提出了大灣區未來建設的四大建設重點,包括強化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建立系統化、分層次的人才引進機制和相關人才培養、科研攻關體系,大力營造培育人才、引進人才的軟環境;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核心城市作為支撐,帶動土地、產業鏈、生產率等要素的空間布局優化,綜合帶動其他城市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南沙、前海、橫琴三大自由貿易區,打造粵港澳自由貿易港,通過自由貿易區、貿易港建設,帶動高端資源“引進來”,推動自主創新成果“走出去”。
按照去年底廣東省印發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廣深科創走廊規劃範圍為沿廣深軸線區域,具體為北起廣佛交界處,經廣州主城區、東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區,南至深圳大鵬新區,沿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環高速東段、穗莞深城際、廣九鐵路等複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創新要素集聚區域,長度約180公里。規劃指標數據統計範圍為三市全域。
彭澎分析,珠江東岸的廣深鐵路、高速公路是全中國最繁忙的交通通道,也是最重要的產業帶,交通發達,產業形態多樣化,在這個地方打造廣深科技走廊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表: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經濟及人口情況

女 IQ首超男
1 :
GS(14)@2012-07-16 23:35:58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16/16517140
IQ測試在大約100年前出現,當時女性 IQ普遍比男性低,分別多達5點,這曾令心理學家認為,兩性與生俱來 IQ有別,即女性天生比較笨。
但世界 IQ測試權威弗林( James Flynn)指出,一個世紀以來,兩性 IQ都有上升,而女性上升得更快。澳洲的最新數據顯示,兩性 IQ水平幾乎相同;在新西蘭、愛沙尼亞和阿根廷,女性 IQ更略比男性高。
或智力發展潛力高
弗林將在新書中詳述這項發現。他承認暫時未有足夠的數據去解釋這現象,但推測與現代社會複雜有關。
「世界複雜了,生活在其中需要更多抽象概念,人的腦袋要適應,令認知能力增加,也就是 IQ提升了。」弗林指女性生活改變尤其大,既要工作又要顧家,多工的結果令她們更聰敏。另一可能是,女性智力發展潛力根本較高,只是以往受到壓抑,到近年才能發揮,分別現在漸漸顯現。
在英國,男女角色交換也更尋常。23歲的埃瑪在大學主修歷史,現在任傳媒集團行政人員,同居男友則是攝影師。埃瑪說:「現在社會較接受一段關係中的女方是知識分子,而男方比較有創意和感性。」丈夫在家湊女的33歲顧問海倫娜同意:「以前男人會輕視我,但我相信所有女人都心知肚明,我們根本比較聰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話你知:弗林證明 IQ隨閱歷演進
一個世紀前,初研 IQ的專家認為,男女 IQ存在差異,證明女性天生比較笨,但有一位專家卻獨排眾異,以研究力證人類 IQ會隨閱歷演進,現代人平均 IQ比上世紀人高,此人正是弗林。
現年78歲的弗林,現任新西蘭奧塔戈大學( University of Otago)榮譽教授,在 IQ測試界享負盛名。他在1980年代的研究指,西方人的 IQ每10年平均增長約3點,換言之,現代西方人 IQ比100年前增長了30點,這現象被稱為「弗林效應」。
《蘋果》資料室
2 :
CHAUCHAU(1254)@2012-07-17 17:03:56貼錯區
3 :
GS(14)@2012-07-17 21:52:57又轉埋
人民幣成第四大支付貨幣 佔有率2.8%首超日圓 分析﹕有助下月納SDR
1 :
GS(14)@2015-10-08 02:33: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報告顯示,8月人民幣首次超越日圓,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過去3年,人民幣使用穩步增長,已陸續超越7種支付貨幣。此刻躋身四強,也為11月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再添彈藥。不過,SWIFT認為,人民幣貶值是8月使用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分析稱,貶值或增加海外進口商使用意願,也有分析認為市傳人行透過國有銀行干預匯市亦是推手。
广告
明報記者 顧冷冰、廖毅然、陳子凌
SWIFT報告顯示,人民幣8月在全球支付額佔有率達到2.79%(見上圖)的紀錄高位,比2014年1月的1.39%、2012年8月的0.84%大幅提升,且更成功超越日圓,成為第四大全球支付貨幣,目前僅次於美元、歐元及英鎊。
全球第二大信用狀貨幣
在貿易融資領域,人民幣佔全球信用狀(letters of credit)發行額的9.1%,鞏固此類用途的第二大使用貨幣地位。另外,報告又稱,現時全球共1134家銀行使用人民幣與中國和香港地區進行貿易結算,佔總體相關金融機構的36%,也按年大幅增加兩成。
SWIFT報告表示,8月人民幣貶值和市場波動是人民幣使用增加的重要因素。8月全球貨幣支付額減少8.3%,人民幣支付額卻增加9.13%。此外,8月人民幣外匯交易總額按月增加兩成,按年更增加五成。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認為,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海外機構或投資者加速使用手頭上的人民幣,從而推升了支付量。星展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也表示,人民幣貶值,令海外進口商使用人民幣作結算貨幣的意欲增加。
8月最後一周使用量大升
8月最後一周人民幣使用量大增,離岸人民幣走勢亦由8月25日開始一路走高(見另稿)。對此,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SWIFT報告有可能與早前市傳央行干預匯市,打擊套利行為有關,並指央行出手,不單只推高CNH(離岸人民幣)匯價,更會引致套利者被迫斬倉的連鎖反應,推高交易量。
另外,根據香港金管局此前公布,8月份本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匯款總額,也較7月增加24.7%至7279億元。匯豐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在國際支付領域中,人民幣已成為亞洲的領導貨幣,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國際金融中心,未來擁有龐大發展機會。而且在內地開放資本帳及一帶一路下,也會增加人民幣在國際間的使用。
王冬勝:港受惠內地開放資本帳
11月IMF將投票決定中國是否加入SDR,重要依據是人民幣是否「被廣泛使用」和「被廣泛交易」。人民幣此刻使用超過日圓意義重大,野村中國區首席經濟師趙揚指出,人民幣至少可以再上一級,成為僅次於美元及歐元的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2 :
GS(14)@2015-10-08 02:33:1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a_eaa3.htm
花旗加人幣定存息 3月年息4.2厘
2015年10月7日
【明報專訊】人民幣匯價轉趨平穩,存款需求再度增加,再有銀行推短期人民幣定存優惠,以吸納存款。花旗銀行昨日表示,由今日起,客戶以全新港幣資金兌換人民幣,或以全新人民幣資金開立3個月人民幣定存,年利率高達4.2厘,較早前的4厘高。
广告
花旗銀行又表示,6個月人民幣定存的年利率,繼續維持4厘。3個月及6個月定存的最低金額5萬元人民幣。至於以10萬港元等值或以上資金兌換人民幣,並開立1個月定存,年利率更達5厘。
星展20萬以上定存 存息微升
星展銀行則表示,客戶以港元或其他外幣兌換20萬元人民幣或以上,並以該資金開立3個月定存,年利率將由3.55厘輕微調升至3.6厘。至於6個月或12個月的人民幣定存年利率,分別維持3.6厘及3.65厘。
儘管近日離岸人民幣拆息已有所回落,但多家銀行相繼調升定存年息,早前恒生(0011)便把3個月及6個月的人民幣定存年息分別調升0.2個百分點,至3.5厘及3.3厘。華僑永亨亦把3個月定存年息,調升至最高4.08厘。
3 :
GS(14)@2015-10-08 02:33:3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a_eaa4.htm
港商:貶值預期 買家不願收人幣
2015年10月7日
【明報專訊】雖然人民幣晉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但對港商而言,要與海外買家以人民幣進行交易結算仍然有困難。
早在2009年,內地已經鼓勵港商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但多年下來,大多數港商仍然採用美元結算。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過去人民幣不斷升值,買家為免匯率風險,根本不願支付人民幣,港商亦不可能因此而放款這些客戶。
人幣外匯管制 不及美元方便
其次,中國仍實行外匯管制,對於美洲及東南亞等美元區客戶,就算近期人民幣見貶值也好,他們普遍仍未接受以人民幣結算,因為人民幣仍未能自由兌換,買家手持的人民幣也缺乏投資工具選擇,故使用起來始終不及美元方便。
匯率前景未明 買家不願承擔風險
而且,對港商而言,在近期人民幣貶值時才去進行人民幣結算,等於兌回港元所增加的成本要自己承擔,更不可能有廠家會願意,而且人民幣匯率前景未明,在買家不想吃虧,港商亦不願承受風險之下,目前還是以美元結算最適合。
對於以後情會否改變,劉達邦認為,作為以買家為主導的市場,關鍵始終是買家對人民幣的態度,港商在這方面基本上較少話語權。
4 :
GS(14)@2015-10-08 02:33:4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a_eaa5.htm
野村估中國明年GDP「破六」
2015年10月7日
【明報專訊】券商野村下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將今年中國GDP增長由6.9%下調至6.8%,同時把明年更大幅由6.7%下調至5.8%。野村中國區首席經濟師趙揚昨日於電話會議上表示,下調原因有兩點,一是內地上半年GDP有7%源於股市增加金融對GDP的貢獻,若撇除有關因素,上半年GDP最多只有6.3%;其次是投資下滑,內地首三季房地產投資增長只有3.5%,低於去年的11%,預料明年還可能出現負增長;另相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年亦將降至單位數,由今年預估的10.5%跌至明年的7.6%。
广告
該行又預估,中央明年所定的GDP增長目標,亦會由7%降至6.5%,並加大基建的資源投放,政策銀行或會加強對基建項目的支持,同時估計人行明年將降準4次,每次0.5個百分點;減息兩次,每次0.25厘。
東亞聯豐:減息2厘不感驚訝
另外,東亞聯豐投資首席投資總監陳裕雄表示,中國經濟現處於一個見底後受政策支持的階段,但廣義貨幣(M2)供應量並未增加太多,僅是將樓市與理財產品的資金轉移至股市,如同「左手換右手」,此前新增的流動性亦多數被大舉流出的資金所抵消。他認為,內地經濟數據表明中央仍需採取更多刺激措施,若未來6至12個月人行減息2厘他亦不會驚訝,同時內地應放鬆樓市與車市的限購政策,惟降準對刺激經濟並非最重要,因其作用在於調節匯率與外匯儲備。
不滿蔡英文比率首超滿意
1 :
GS(14)@2016-11-11 08:10:27台灣總統蔡英文(圖)的滿意度持續下降!台灣智庫昨公佈11月民調,40.6%民眾對蔡表現感到滿意,42.8%感到不滿意。這是她自5月20日執政以來,首次不滿意超過滿意度;與就職百日時相比,滿意度下降7.9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上升4.4個百分點。若與蔡剛上任時相比,滿意度更是從52.4%一路下滑11.8個百分點。
壯年族群最不滿
台灣智庫民調中心主任周永鴻說,以年齡來看,對蔡總統比較滿意的族群為20歲到29歲,佔51.6%,以及60歲以上,佔42.6%,中壯年族群的滿意度較低。對於行政院長林全,最新民調顯示,滿意度僅得36.5%,不滿意則高達46.4%。與8月底上次調查時相比,滿意度下降3.1個百分點,不滿意度上升5.4個百分點。若與6月初時相比,滿意度則從47%,一路下滑了10.5個百分點。根據民調,針對蔡英文從10月起,每周一親自舉辦執政決策會議,討論政府的政策方向與協調,有66.8%民眾支持,18.9%不支持。至於目前民眾的政黨傾向,民進黨支持度為27.9%、國民黨19.5%、時代力量14.5%,不屬於任何政黨的群眾則有22.3%。民進黨支持者平均分散各年齡層,年紀越大越支持,國民黨支持者以中壯年居多,時代力量支持者明顯以20、30歲的年輕族群為主。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1/19829941
萬達服務業收入首超地產
1 :
GS(14)@2017-01-15 09:21:34【明報專訊】中國首富王健林旗下的萬達集團,近期積極進軍非地產業務,昨日公布的2016年業績顯示,期內服務業收入佔比為55%,歷史上首次超過房地產收入。然而,集團去年總收入卻罕見地按年減少14%,是近11年來首次倒退。當中,剛剛由港股退市的萬達商業收入按年大減25%。
萬達商業收入減25%
去年萬達集團收入若按營業收入計算為2549.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4%;淨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惟未透露具體數字。但如按房地產合同收入計算,因調減600億房地產收入,集團總收入為1430.2億元,按年減少13.9%,其中萬達商業收入按年倒退25%至1430.2億元。
文化集團收入則有增長,按年增25%至641億元,其中電影產業收入為392億元,增長31.4%,全球新增影城677家。其他方面,金融集團收入213.5億元,百貨收入178.2億元。網絡集團收入為41.9億元。萬達稱,電商平台飛凡將在今年進行首輪私募,集資100億元,並力爭在2018年實現盈利,2020年上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45&issue=20170115
歐去年GDP增1.7% 海嘯後首超美國
1 :
GS(14)@2017-02-02 01:00:01【明報專訊】歐元區第四季GDP按季增長0.5%,去年全年經濟增長1.7%,較美國全年增長高0.1個百分點,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經濟增長首次超越美國。歐元區2016年12月整體失業率降至9.6%,創7年半以來最低。歐元區1月通脹率按年增長1.8%,高於上月的1.1%,接近歐洲央行的2%目標,為2013年以來最高。歐洲央行管理委員Ewald Nowotny表示,歐央行可能在今年夏天開始,討論逐步取消2.3萬億歐元購債計劃。加上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主席Peter Navarro指,歐元現時的估值非常偏低,令歐元昨升0.9%至每歐元兌1.080美元,今年累計升幅達2.3%,扭轉去年跌勢。
受特朗普的刺激政策影響,日圓較之前回軟,日本央行預期經濟增長將顯著加快,將截至3月底的本財政年度GDP預測,由原先預期的1%提高至1.4%。下一財年的增長預測,也由0.9%提高至1.1%。央行將利率及買債速度維持不變,顯示其對經濟持續溫和復蘇抱有信心。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經濟持續復蘇,預計CPI將在2019年3月左右達到2%的目標,跟原先預測一致。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目前討論如何退出寬鬆為時過早,央行將密切關注美國政府的政策影響,恐保護主義政策將導致全球貿易萎縮。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69&issue=20170201
比特幣破1290 首超金價 耶倫講話前 美股失守21000
1 :
GS(14)@2017-03-04 10:09:52【明報專訊】市場等待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凌晨就經濟前景發表的講話,為本月中是否加息露端倪,昨早段道指失守21000點,慶祝成立60周年的標普500指數微跌。法國民調機構Odoxa調查結果顯示,在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獨立總統候選人馬克龍的支持率首次超逾極右候選人馬林勒龐,刺激法國CAC指數昨一度升穿5000點大關,是逾1年來首次。市場憧憬首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獲美國證交會(SEC)批准上市,刺激比特幣價格節節上升,昨升穿1290美元再創新高,價格超逾每盎司金價,是歷來首次(見圖)。
受加息預期帶動,美元偏強,期金價格昨跌至每盎司1227美元左右。雖然比特幣價格常與金價對比,但彼此價格沒有關連。金價今年以來升值約7%,比特幣價格則升約33%,其過去12個月更升值逾兩倍。
比特幣長倉增加 後市料向好
比特幣自2月23日突破2013年11月所創的1156.89美元高位後,一直維持升勢。比特幣主要交易比台CoinDesk昨稱,比特幣的24小時交易量突破3.65億美元,是3月1日的1.5倍,反映比特幣牛氣十足。Bitfinex數據顯示,比特幣的長倉比例介乎66%至75%,顯示投資者對比特幣的升勢樂觀。
憧憬美批准比特幣ETF上市
比特幣的區塊鏈潛在有更廣泛的用途,加上美國證交會(SEC)正考慮是否批准一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上市,助長了比特幣的炒風。SEC官員已在2月14日會見了Gemini信託公司創辦人Tyler和Cameron Winklevoss,討論是否准許其比特幣ETF上市,並將在3月11日宣布結果。此外,美國參議院通過比特幣支持者、南卡州眾議員Mick Mulvaney接掌白宮預算管理局局長的任命,對比特幣發展可能有正面作用。
由於中國是比特幣的主要交易市場,其價格與中國市場關係密切。比特幣在2013年底首次升穿1000美元,逼近金價。當時人民銀行隨即禁止企業收受比特幣,並限制銀行把比特幣兌人民幣,比特幣應聲下挫,在2014年曾跌至200美元左右,至2015年大部分時間也是價格偏軟,至去年起急速反彈。去年人民幣顯著下滑,中央收緊走資渠道,令不少內地投資者轉投比特幣,以人民幣購入比特幣再在境外兌換美元走資。今年初中央收緊比特幣的監管,相關交易平台暫停了融資融幣業務,令比特幣價格在1月中一度急跌。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32&issue=20170304
亞洲億萬富豪首超美 中國內地佔半 港69人上榜
1 :
GS(14)@2017-10-29 23:19:08【明報專訊】瑞銀和羅兵咸永道香港發表億萬富豪報告,發現亞洲共有637名億萬富豪(資產10億美元,即約78億港元以上),數目首度超越美國,而亞洲富豪的總財富約2萬億美元(15.6萬億港元),按年增加約三成,仍較美國的3萬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少,該行預計未來4年內亞洲總財富可能超越美國。
明報記者 李哲毅
調查分析14個市場中的1542名億萬富豪,發現去年亞洲區共有637名億萬富豪,按年升23%,超越美國成為最多億萬富豪的地區,去年美國只有563名億萬富豪,錄得5%的按年升幅。報告指出,中國內地為億萬富豪增長最快的亞洲國家,增幅達27%,去年中國共有318名億萬富豪,當中有101名為新晉億萬富豪,平均每周有兩位「新人」躋身成為億萬富豪;而去年香港有69名億萬富豪,同期則有8%增長,當中有10名為新晉億萬富豪。
亞洲富豪總財富料4年追上美
事實上,全球億萬富豪合共坐擁6萬億美元身家,當中美國億萬富豪佔約46%,總財富涉約2.8萬億美元,而亞洲億萬富豪佔約33%,總財富由前年1.5萬億元,增至去年約2萬億元,升幅約33.3%,該行估計若趨勢持續,亞洲富豪總財富有望在4年內追上美國。
羅兵咸永道私人銀行諮詢服務合伙人沈櫻淇表示,中國的富豪大部分都是白手興家,而香港由跨世代傳承的富豪則佔三分之一。全球企業家的創業速度加快,而該行發現,亞洲富豪都會將年輕公司上市,以帶動私人財富及公司知名度,去年亞洲568間與億萬富豪有關聯的公司中,有63%是上市公司,而美國421間公司中,只有37%是上市公司。
內地多白手興家 港三分之一屬傳承
沈櫻淇表示,中國富豪平均年齡於亞洲區相對年輕,僅為55歲,而且以男性為主佔93%;香港富豪年紀較大,平均年齡為66歲,男性佔約86%。值得留意是,香港的億萬富豪主要從事房地產、工業、科技,平均財富約有40億美元,而內地富豪平均財富約25億美元,反映香港富豪平均身家較內地高六成。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主席及主管盧彩雲稱,中國富豪主要來自房地產和工業等行業,其業務正是財富來源。她指隨科技行業發展,未來中國會出現更多年輕的億萬富豪。該行指出,大多數億萬富豪也有涉足科技行業,預計明年底前,隨着科技發展加速及亞洲城市化將刺激億萬富豪財富收入。該行又估計,由於更多億萬富豪年紀老邁,他們會開始轉移財富予下一代等,預料未來20年將有2.4萬億美元的財富將會轉移,大部分將會流入慈善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26&issue=20171027
亞洲億萬富豪數目首超美國
1 :
GS(14)@2017-10-30 00:47:38【本報訊】亞洲億萬富豪數目首超美國!瑞銀與羅兵咸永道聯合公佈2017億萬富豪報告,以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為身家門檻,去年亞洲每隔一日就誕生一個新的億萬富豪,按年淨增加117個至637個,多於美國的563個。根據報告,統計全球14個市場,去年億萬富豪的總財富由5.1萬億美元增至6.0萬億美元,升幅為17%。當中,美國富豪仍擁有最多財富,約2.8萬億美元;亞洲富豪的身家則增長較快,按年升33%至2萬億美元。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主席及主管盧彩雲指,若保持該增速,亞洲富豪有望於四年內追上美國。中國方面,羅兵咸永道香港私人銀行諮詢服務合夥人沈櫻淇指,幾乎所有中國富豪均為白手興家,香港則有三分之一為跨世代的家族生意。內地富豪亦明顯比港人年輕,平均年齡為55歲,香港則為66歲。不過,香港富豪平均身家較高,每人平均擁有40億美元,高於內地的25億美元。盧彩雲指,家族企業越來越關注財富繼承問題,中國人希望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命運。她指,不少企業設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通過第三方機構為其作專業財富管理。但她表示,難以斷定哪個地區的家族糾紛較多,因西方不少企業已傳承至第六、七代,香港仍處於第一、二代交接期。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7/2019573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