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08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17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056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296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86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7733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9621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8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21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8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7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46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031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49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6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94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42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0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26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4437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7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3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56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09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6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97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004億SDR,儲備資產減少3204億SDR。
30日據外匯局消息,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08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17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056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0232億元人民幣。
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296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865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7733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9621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18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21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83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37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3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464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0.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031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495億美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6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94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42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440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26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4170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4437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6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7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3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756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096億SDR。
按SDR計值,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6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197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3004億SDR,儲備資產減少3204億SDR。
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最新獲得的數據,修訂2014年以來各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並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官方網站“統計數據”欄目公布。
為便於社會各界解讀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同時發布《2016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2017年3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3406億元人民幣,支出12823億元人民幣,順差583億元人民幣。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2228億元人民幣,支出10123億元人民幣,順差2106億元人民幣;服務貿易收入1178億元人民幣,支出2701億元人民幣,逆差1523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7年3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945億美元,支出1860億美元,順差85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774億美元,支出1468億美元,順差305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171億美元,支出392億美元,逆差221億美元。
5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90億美元。
一順一逆分別都是190億美元。其中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中,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26億美元。反觀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為逆差19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時表示,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的主要情況一是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大幅收窄;三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儲備資產略有下降,降幅明顯收窄。
外匯管理局發言人介紹稱,2017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同比環比均下降87%。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14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0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4%和43%,說明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24億美元,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具體而言,針對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順差水平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貨物出口和進口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均呈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23%,顯示內外需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擴大34%,同時旅行逆差增速較上季收窄至5%;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41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收入有所增加。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第六屆CF40-PIIE中美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會議上表示,中美經濟關系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中美經濟關系的範圍絕不僅限於貿易,還包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兩國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性改革政策等層面的協調,以及中美之間關於國際經濟政策的協調。中美在所有這些領域的合作都非常重要。
朱光耀指出,中美兩個大國在經濟領域已經密切融合,其影響已經滲透到中美兩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在中美雙邊經濟關系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應對貿易逆差、過剩產能等問題,中美兩國必須以一種非常富有建設性和合作性的方式,在雙邊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對好這些挑戰。
“美國對華有較大的貿易逆差是事實,不追求貿易順差是中方的政策。就此中美雙方已經開始進行非常坦誠的對話。”朱光耀分析,從美國經濟發展史看,美國貿易逆差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度非常高,但經濟十分繁榮;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基本上實現了貿易平衡,貿易赤字基本沒有了。但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卻恰恰陷入了某種意義上的衰退。雖然,有貿易逆差並不就說明經濟繁榮,但是非常紮實的經濟學研究十分必要,應從歷史中借鑒如何應對目前面臨的問題,以實現相互尊重,尋找雙贏的解決問題方案。
另一個是過剩產能問題,特別是鋼鐵和電解鋁的過剩產能問題。從中國的角度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率先采取了很多重大舉措,鋼鐵和煤炭領域去產能已經導致一些失業問題。為此,中國建立了一個2000億人民幣的結構調整基金,用於對下崗員工進行培訓、再就業的支持。“在率先采取行動應對過剩產能的同時,我們同意世界各國應該就應對過剩產能問題進行政策上的溝通協調。”朱光耀說。
(文中朱光耀部長發言未經本人審核)
據外管局網站8日消息,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309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309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1478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78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值,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2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90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26億美元。
按SDR計值,2017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40億SDR,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40億SDR,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59億SDR,儲備資產減少19億SDR。
數據公布後,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7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形勢如何?
答: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的主要情況是:
一是經常賬戶順差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2017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0.7%。其中,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817億美元,順差水平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貨物出口和進口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均呈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23%,顯示內外需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擴大34%,同時旅行逆差增速較上季收窄至5%;初次收入順差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41億美元,主要是投資收益收入有所增加。
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下同)大幅收窄。2017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5億美元,同比環比均下降87%。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14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209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64%和43%,說明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更趨理性;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24億美元,仍保持了較高水平。
三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儲備資產略有下降,降幅明顯收窄。2017年一季度,我國儲備資產因國際收支交易(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減少26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減少98%,其中,外匯儲備減少25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等減少1億美元。
總體來看,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說明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在增強,中國國際收支具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基礎。
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18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邢誌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從來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這兩年順差在持續收窄。
數據顯示,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67516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35389億元,增長7.4%;進口32127億元,增長11.7%。進出口相抵,順差3262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1.8%。
關於中美貿易的問題,邢誌宏表示,中國政府已經表明了堅定的立場,我們對外開放的格局在進一步擴大,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的貿易空間依然非常大,通過國內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能夠繼續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
以下為文字實錄: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關註外貿情況,盡管這個數字已經公布了,想問統計局有沒有初步估算,如果國際環境繼續有一些不確定性,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會不會對二季度甚至下半年外貿情況造成影響?有多大影響?
邢誌宏:外貿的問題大家都比較關註。中美貿易不僅是兩國之間的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性問題。中國從來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這兩年我國貿易順差在持續收窄,對外出口之所以能夠增長,是因為我國存在綜合競爭優勢。同時,我國進口在持續加快,反映了我國內需在強勁增長。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追求的是貿易平衡,這種平衡也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關於中美貿易的問題,中國政府已經表明了堅定的立場,我們對外開放的格局在進一步擴大,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的貿易空間依然非常大,通過國內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能夠繼續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謝謝。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9日表示,2018年一季度,全球經濟繼續穩步複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增加。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並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合理分化。外匯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跨境資本流動均衡管理。總體來看,2018年一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境內外匯市場供求自主平衡。
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8年一季度,銀行結匯2.76萬億元人民幣(等值4342億美元),售匯2.88萬億元人民幣(等值4525億美元),結售匯逆差1155億元人民幣(等值183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銀行代客涉外收入5.38萬億元人民幣(等值8456億美元),對外付款5.31萬億元人民幣(等值8349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707億元人民幣(等值107億美元)。
2018年一季度,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下降,涉外收付款呈現順差。2018年一季度,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同比增長16%,售匯增長9%,結售匯逆差183億美元,同比下降55%;銀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長25%,支出增長19%,涉外收付款順差10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逆差252億美元。
第二,外匯市場供求繼續呈現自主平衡格局。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8年1至3月份逆差分別是9億、82億和92億美元。如果再考慮遠期結售匯、期權等外匯供求影響因素,2018年以來我國外匯供求仍呈現基本平衡。例如,一季度由期權交易形成的外匯供給為99億美元,其中3月份增加外匯供給41億美元。
第三,售匯率同比小幅下降,外匯融資規模回升。2018年一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也就是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4%,較2017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說明企業購匯意願有所下降,借用外匯貸款的情況增多。2018年3月末,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加118億美元,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外幣跨境融資余額較上年末上升77億美元。
第四,結匯率同比保持穩定,近期市場主體持匯意願有所下降。2018年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2%,較2017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說明市場主體結匯意願基本平穩。2018年2、3月份,我國銀行的境內外匯存款余額分別下降49億和65億美元,改變了1月份的上升局面。
第五,銀行遠期簽約結售匯逆差逐步收窄。2018年一季度,銀行對客戶遠期結匯簽約同比增長71%,遠期售匯簽約增長103%,遠期結售匯簽約逆差178億美元,呈逐月收窄態勢,1至3月份遠期結售匯逆差分別為113億、44億和20億美元,說明人民幣匯率預期更趨穩定。
第六,外匯儲備余額總體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428億美元,較2017年末增加29億美元。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9%。其中,出口4.81萬億元,增長6.4%;進口4.3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5062.4億元,收窄24.1%。
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6萬億元,增長7.2%。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3.7%;進口1.09萬億元,增長11.6%;貿易順差1828億元,收窄27%。
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前4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34萬億元,增長12.8%,占我外貿總值的58.6%,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71萬億元,增長12.1%;進口2.63萬億元,增長13.5%;貿易順差801.6億元,收窄20.2%。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2.44萬億元,增長2%,占26.8%,下滑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4萬億元,增長0.5%;進口9042.9億元,增長4.6%;貿易順差6340.4億元,收窄4.8%。
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前4個月,中歐貿易總值1.34萬億元,增長8.3%,占我外貿總值的14.7%。中美貿易總值為1.24萬億元,增長5.9%,占我外貿總值的13.6%。前4個月,我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17萬億元,增長12.6%,占我外貿總值的12.9%。中日貿易總值為6641.3億元,增長3.8%,占我外貿總值的7.3%。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2.51萬億元,增長11.6%,高於整體增速2.7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前4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52萬億元,增長12.4%,占我外貿總值的38.6%,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26萬億元,增長9.6%,占出口總值的46.9%;進口1.26萬億元,增長17.6%,占進口總值的29.3%。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91萬億元,增長4.6%,占我外貿總值的42.9%。其中,出口2.03萬億元,增長2.9%;進口1.88萬億元,增長6.6%。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2.2%,占我外貿總值的18.1%。其中,出口5219.2億元,增長8%;進口1.13萬億元,增長14.3%。
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前4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2.84萬億元,增長8.7%,占出口總值的59.1%。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1.27萬億元,增長9.9%;機械設備8579.3億元,增長11.3%。同期,服裝出口2749.2億元,下降7.5%;紡織品2346.6億元,增長4.2%;家具1062億元,下降0.7%;鞋類924.9億元,下降9.5%;塑料制品818.2億元,增長4%;箱包506.7億元,下降6%;玩具399.6億元,增長4.5%;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8807.2億元,下降2.4%,占出口總值的18.3%。此外,鋼材出口2162萬噸,減少20.1%;汽車34萬輛,增加29.4%。
鐵礦砂、原油和銅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豆進口量減少,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跌互現。前4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3.53億噸,增加0.2%,進口均價為每噸463.1元,下跌17.1%;原油1.51億噸,增加8.9%,進口均價為每噸3058.5元,上漲13.4%;煤9768萬噸,增加9.3%,進口均價為每噸547.3元,下跌11.3%;大豆2649萬噸,減少3.8%,進口均價為每噸2723.8元,下跌8%;成品油1125萬噸,增加10.6%,進口均價為每噸3583.3元,上漲8.6%;初級形狀的塑料1022萬噸,增加7.4%,進口均價為每噸1.12萬元,下跌1.9%;鋼材450萬噸,減少1.3%,進口均價為每噸8036.3元,上漲11%;未鍛軋銅及銅材167萬噸,增加15.4%,進口均價為每噸4.8萬元,上漲10%。此外,機電產品進口1.91萬億元,增長15%;其中汽車37萬輛,增加2.1%。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4月,銀行結匯9911億元人民幣(等值1574億美元),售匯9241億元人民幣(等值1467億美元),結售匯順差669億元人民幣(等值106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9320億元人民幣,售匯8395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92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591億元人民幣,售匯846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255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1690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1373億元人民幣,遠期凈結匯317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364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9694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凈售匯605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凈敞口-1636億元人民幣。
2018年1-4月,銀行累計結匯37533億元人民幣(等值5916億美元),累計售匯38019億元人民幣(等值5992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486億元人民幣(等值76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35560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34752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順差808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1973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3267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1294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5329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6147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凈售匯819億元人民幣。
2018年4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6723億元人民幣(等值2656億美元),對外付款17348億元人民幣(等值2755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625億元人民幣(等值99億美元)。
2018年1-4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70529億元人民幣(等值11112億美元),對外付款70447億元人民幣(等值11104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82億元人民幣(等值8億美元)。
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發言人表示,4月份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一是4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106億美元,1-4月累計逆差76億美元,近期外匯市場供求持續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二是4月份企業等非銀行部門涉外收支逆差99億美元,1-4月累計順差8億美元,今年以來相關市場主體的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其中,4月份涉外外匯收支順差9億美元。三是4月份我國外匯儲備余額有所下降,主要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回調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運行平穩。
外匯市場供求主要項目繼續呈現平穩有序態勢。一是貨物貿易仍是主要的外匯供給項目,4月份企業等非銀行部門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306億美元,環比增長84%,與海關進出口差額及其變動趨勢大體一致。二是資本和金融賬戶結售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4月份,非銀行部門資本和金融賬戶結售匯順差23億美元,環比下降42%。三是企業、個人等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穩中有降,4月份為178億美元,環比下降19%,同比略降2%。其中,個人購匯規模保持平穩。此外,4月份遠期結匯和售匯簽約額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3.1倍,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50億美元,顯示企業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下,匯率避險意識明顯提升。
4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美元匯率、利率均有所走高,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增加,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保持穩定,說明我國經濟基本面發揮了穩定外匯市場預期的根本性作用。未來,在國內經濟持續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我國外匯市場將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總體延續合理均衡的跨境資金流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