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路一帶:關公災難速成法

1 : GS(14)@2017-08-17 08:04:06

捍衛「香港核心價值」一詞,近年經常掛在港人嘴邊,香港的核心價值廣泛定義為自由、人權、法治以及民主;自由及人權,像八萬五一樣,已幾乎不存在,新聞自由不斷受衝擊,法治形勢亦岌岌可危,香港營商一向注重合約精神,但似乎有過江龍來港時,卻無視這種核心價值。香港營商環境困難,當香港價值觀遇上中國價值觀時,少不免要向「金主」低頭;最近有公關朋友向筆者訴苦,表示幫助某間在某國經營物業生意的公司,來香港搞活動,公關朋友負責聯絡傳媒及訪問環節,活動圓滿結束,但公關朋友卻指,客人因某間傳媒報道內容出現誤解,將責任推諉在公關身上,更以此理由而不肯找尾數,甚至提出要將公關費用減半。這種「關公災難」近期在香港老是常出現,已見怪不怪,但這件事已非關公災難那麼簡單,更是疑似違法行為。消息指,公關接待客人,主要負責聯絡及邀請記者出席活動,以及協助公司接受訪問,工作內容與一般公關工作無疑,客戶先付訂金,在報道刊登後再付尾期費用。但是,那間公司認為公關在處理「新聞稿」時寫得不夠好,令報道出街有偏差,公司職員更指:「站在公司立場,我是不想再付尾期款項!」即是打完齋唔要和尚時,唔想找尾數。其實因服務欠佳而唔肯找數的事件,香港經常發生,但多數是零售行業,發生在準上市公司身上,卻是奇聞。香港一向有新聞自由,筆者多年來,從未聽過公關幫客戶舉行活動,要保證傳媒不能寫衰公司。公關工作是幫助建立名聲地位,避免公司形象受損,但記者要寫乜,公關其實是管唔到的(大陸就可以透過發紅包,解決問題)。根據合約精神,使用了服務,支付款項亦是應份之理,筆者不評論那間公司是否違法,只知道其做法,可能已造成關公災難。該公司聲稱未來計劃於香港上市,但連區區的公關費用亦不肯清還,誠信備受到質疑。這件事假若鬧上法庭,傳到生意伙伴及投資者耳中,蝕底的,肯定是公司的名聲。後記:筆者抱住八卦心態,簡單透過Google大神看看有幾把炮,呢間公司聲稱持有十幾間公寓及酒店,但筆者賞試在各旅遊網站訂房,卻找不到其酒店的訂房方法,官方Facebook最新update是2016年,酒店更找不到官方網站,「呢個人,相當有嫌疑。」斯郎
https://fb.com/oneroadonebel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7/201235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97

利字當頭:又來兩個關公災難

1 : GS(14)@2017-09-17 12:32:43

林奮強,應該是一個不理會別人怎樣看他的人。「唔好喺香港住囉,唔好喺香港發展囉」這句soundbite,成為了過去周末網上最多人談論的話題。公道一點說,林奮強這句話是有前設的。他指年輕人應該支持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否則香港「不會是一個令人開心的地方」,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發展,或許有更多可能性。另一邊廂,應該是香港首家「獨角獸」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本來一句:「買樓我冇今日!」幾乎成為了香港新經濟的poster boy。不過之後抵受不了被人指是「染紅」,再多口講句:「大家扔晒你部電話,唔好用,入面所有嘢都中國製造。」火頭一個接一個,我想講的是,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尤其是每個人都有「自媒體」可以暢所欲言,正面地看是百花齊放,但與此同時,影響力越大的人,就越要小心說話,不可以真正地暢所欲言。矛盾嗎?不。也許是過去的公關太過容易做;曾幾何時,只要「馬掂」幾個大編輯,一切都易辦事。可是在「自媒體」的世界,成千上萬個消息來源,成功的公關,反而回到最基本的功夫:究竟你想影響誰?你想要的結果,又是甚麼?林奮強希望爭取年輕人支持嗎?他的主張太過遙遠了。誰不想勇闖四方?難道真的靠一帶一路嗎?你可以不認同年輕人的無奈,但感覺是個人主觀的;林奮強如此一說,我相信不少30歲左右的人,會覺得掌握了話語權的一輩,根本不明白年輕人的處境。至於GoGoVan的個案,其實只要一句:「司機是香港人,服務的對象,也是香港人;香港人求存,就更加要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也只有當香港人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衝出鯉魚門,我們才真正當家作主。」事實上,我相信無論是在政治光譜的那個位置,絕大多數香港人都希望這個城市再次八面威風。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5/20143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89

達觀心戰:《戰雲密報》關公鼻祖

1 : GS(14)@2018-02-13 03:17:03

梅麗史翠普和湯漢斯演活了《華盛頓郵報》出版人Katherine Graham和老總Ben Bradlee。在《戰雲密報》中,還有不少值得留意的角色,包括整件五角大樓洩密事件的始作俑者──時任國防部長Robert McNarama,不少現代公關概念倒可以追索到他本人。
Graham的自傳Personal History長達600多頁,當中只用了16頁講述電影所描述的那一段報壇歷史。書中所說,她是直接從《紐約時報》副主席James Reston口中得悉,該報翌日將會開始連續報道一份關於越戰的絕密研究報告。當時她正出席對方兒子的婚禮,心知自己的《郵報》又輸了一役。電影卻改由McNarama向她「提水」,說翌日的《紐約時報》將會披露一則對他不利的大新聞。那份7,000多頁的越戰分析報告,就是按他的命令而撰寫的。他曾經向約翰遜總統提出美軍撤出越南的方案,但卻不被接納。他前後當了七年國防部長,曾協助甘乃迪化解古巴導彈危機。事後他總結:"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rategy, only crisis management."「危機管理」一詞就是出自他手筆,後來更變成了大學的一門學科。他還有另一金句:"Never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is asked of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you wish had been asked of you."他的提示成為了政客面對傳媒的基本策略,許多被訪者都會「搭橋」,把訪問從記者的問題引導回到自己一早準備好的主要信息安全地帶。時至今日,這已是回答應題的ABC。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8/202990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