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想掐住普京的命門?還要靠華爾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1400

                   (普京指導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工作) 當美國和歐盟決定對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官員實施簽證制裁時,西方手中其實還有更有力的武器:迫使機構投資者削減手中的俄羅斯資產。 自2009年全球央行向經濟註入流動性以來,有超過1萬億美元資金流入俄羅斯,這事實上要歸功於追求高收益率的跨境資本。 這些資金絕大部分流入俄羅斯國有企業。比如美國債券共同基金PIMCO,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均是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的主要投資者和貸款人,而Gazprom正是歐洲與俄羅斯天然氣爭端牽涉的核心公司。 一些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切斷莫斯科的這部分資金來源,將對俄羅斯造成巨大沖擊。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Eswar S. Prasad告訴《紐約時報》: “機構投資者正開始仔細考慮對俄羅斯投資,這將會構成真正的壓力,” “但這是一個未知領域:由於俄羅斯幅員遼闊和重要性,不能預知這麽做的成本。” 據路透數據,過去4年中大型投資者共購買了價值3250億美元的俄羅斯股票和債券。其中2350億美元流向Gazprom天然氣公司或者像 Sberbank銀行這樣的俄羅斯大型國企。 市場對PIMCO在2010年發起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需求強勁。但PIMCO的資金招募書明確表示,公司有權拋空世行廉潔榜單排名墊底,或者遭到聯合國制裁國家的債券。 俄羅斯看上去符合上述標準。俄羅斯在世行腐敗指數排名16,其政府廉潔度僅好於阿塞拜疆和盧旺達。不過聯合國對俄羅斯制裁目前仍然遙遙無期。 即使去年4月新興市場暴跌,但是目前機構投資者普遍對俄羅斯樂觀。 據數據提供商Evestment的數據,去年機構投資者對俄羅斯的敞口仍然維持在860億美元附近。 但是一些投資者已經發出了警報。德意誌銀行策略師John-Paul Smith在研報中說,普京正越來越把能源公司Gazprom,以及 Sberbank銀行作為自己的政治工具。 John-Paul Smith說沒有其他新興國家,像莫斯科那樣頻繁幹預大型國企的業務。他說由於腐敗和烏克蘭危機,應該把俄羅斯股市從全球基準股指中去掉。 每天根據指數投資在各國企業間流動的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由於指數基金和ETF基金必須遵循基準指數權重投資,把俄羅斯從基準指數中剔除,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目前俄羅斯在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markets index)中的比重為4.9%,僅小於中國、韓國和巴西的權重。這個權重意味著指數投資者必須在組合中配置相應的資金。 俄羅斯在債券市場將面臨投資者更大的壓力。截至去年年底,俄羅斯在摩根大通新興市場企業債券指數(JPMorgan Chase’s emerging market corporate bond index )中比重為7.6%,為所有新興國家中最高。 John-Paul Smith說: “由於Gazprom和Sberbank越來越被當作政府的工具,它們已經不再是合理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91

豆豆鞋那麼出名,Tod's為何還要轉型?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5.html

提起意大利品牌 Tod's,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想起「豆豆鞋」。它的正式名稱是」 Gimmino 駕駛鞋」,因為鞋底有大約133顆橡膠粒而得名「豆豆」。
 

這雙鞋自 1986 年誕生以來,它和 Tod's 旗下的芭蕾舞鞋和平底鞋等一眾鞋款已經成為 Tod's 最大的利潤來源-鞋履佔據 Tod's 集團整體銷售額的75% 。但 Tod's CFO Emilio Macellari 近日卻向路透社披露,Tod's 正謀求轉型,希望從一個鞋履生產商變成一個產品更多元化的時裝屋。

在正式宣告之前,其實整個轉型計劃從 2013 年已經悄然開始。Tod's 先在去年 2 月請來 Gucci 的前任創意總監 Alessandra Facchinetti 擔任女裝成衣和配飾的設計師,接著 6 月又任命意大利男設計師 Andrea Incontri 為品牌的創意總監,開發男裝成衣系列。

\

由 Alessandra Facchinetti 設計的 2014 春夏系列

Tod's 的新策略和鞋子所能帶來的利潤率有直接的聯繫。手袋、錢包等配飾所能帶來的利潤率比鞋子能高上 10% ,加上鞋子有尺碼要求,容易造成較大的庫存壓力。此外,成衣和配飾更容易在櫥窗以及時尚雜誌拍攝的大片中出彩,也就是營銷起來更容易。

財務上的壓力也迫使 Tod's 盡快做出決定。根據 Tod's 集團 2012 年財報顯示,儘管亞洲市場銷售強勁增長了 48.7% ,但對 Tod's 銷售貢獻最大的意大利本土市場卻下降了 14.5% ,整體淨利潤下降了 7.9% 。很顯然,如果鞋子上不能再變出什麼大花樣來,最好的辦法還是提供給顧客們更多的購物選擇,增加他們對 Tod's 的新鮮感。

Tod's 此前並非沒有配飾系列,以英國黛安娜王妃命名的手袋 D-Bag 是該品牌最知名的手袋系列。2013 年,Tod's 又推出了 D-Bag 的立體方形版 D-Cube 。但這些有限的手袋並沒有改變 Tod's 做鞋為主的深入人心的形象。

\

           D-Cube系列手袋

不過,請來知名設計師不代表 Tod's 能成事,鞋履品牌 Tod's 和時裝屋 Tod's 之間隔著千山萬水,這段艱難的轉型之路已經由很多時裝屋證明過了。為了把 Gucci 從一家授權無節制、熱衷於做大 Logo 鞋子和手袋的公司變成一家賺錢的時裝屋,從 1994 年到 1999 年,接掌 Gucci 的設計師 Tom Ford 和管理者 Domenico De Sole 花了 5 年的時間。

只是路透社採訪的分析師們都不是很看好 Tod's 的轉型計劃了,除了認為 Tod's 做鞋子的品牌形象過於牢固之外,和其他時裝屋相比, Alessandra Facchinetti 已經發表的 2014 秋冬和春夏系列女裝成衣也太過乏善可陳,就連手袋其實也很平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47

45兆美元資金已列為重要投資指標 亞洲競推企業永續 台灣還要加把勁(086-088)

2014-08-18  TWN
 
 

 

「環境保護」、「社會公義」、「公司治理」,這些聽起來八股的企業永續概念,不只是企業該負的責任而已;現在,全球的銀行、保險公司與證交所等大型金融機構,已開始為企業的永續推動打分數,做得好,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

撰文‧鄧 寧

友達、台灣人壽日前先後宣佈,從今年起都將依循聯合國制定的「全球永續性報告第四代指南」(簡稱GRI G4),以此標準編製企業永續報告書,兩公司各為台灣首家採用此國際標準的製造業與金融業者。

如預期的,這些生硬冷門的消息,沒有獲得國內資本市場太多關注,但企業對於「永續」這件事的致力狀況,其實已和外資買盤的強弱有相當程度連動關係,國外的大型金融機構與投資人,普遍開始以企業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投入程度,來決定是否給予貸款、投資或是保險,此概念也被稱為「永續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

與國際接軌 已落後亞洲鄰國「很多企業常誤解企業社會責任只是捐錢做公益,將其窄化為公關活動,但現在早已不是如此而已了。」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王金來指出,新世代的資本市場已將企業永續與商業結合,「國際投資人現在不只看技術與獲利,如果一家企業賺很多錢,但是汙染環境,可能也無法獲得資金挹注。」「尤其現在許多和企業永續有關的『國際原則』,已獲得各國銀行、保險公司與證交所的全面支持,永續和金融的結合趨勢十分明確。」王金來所謂的國際原則,包括歐美國家已發展出的「赤道原則」、「責任投資原則」、「永續保險原則」與「永續發展指數」等評量指標。

其中,由聯合國所推出的「責任投資原則」規模最大,截至二○一四年四月為止,世界上已有一二六六個機構投資人簽署這份投資原則,他們所管理的資金部位,達到四十五兆美元;這代表的是,四十五兆美元的資金,都將以聯合國所制定的標準為投資判斷。

所謂企業永續,大致涵蓋「環境保護」、「社會公義」與「公司治理」等面向,撇開道德層面不說,在「永續」與「金融」相互結合的國際趨勢底下,若一個市場裡的企業永續表現不能與國際接軌,那麼,這個市場受到海外資金的認同度必然也將有所折扣,「可惜,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及格,甚至已遠遠落後亞洲鄰國。」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說。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已經連續七年舉辦「台灣企業永續獎」,今年邁入第七屆;簡又新頗感無奈地提出他這七年來的觀察:「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真的進步太慢了。」大企業帶頭 小企業才能跟進攤開安侯建業(KPMG)的調查數據,台灣前一百大公司中,僅有五十六家已固定出版企業永續報告書,遠不及日本、法國、丹麥等績優國的九十九家,甚至連馬來西亞與印尼,也因政府強制規定,在前一百大公司中各有九十八家和九十五家出版企業永續報告書,「我希望剩下的四十四家公司能加緊腳步。」簡又新說。

企業永續報告書是每家公司可自行選擇要不要發佈的資訊,但也是外部投資人唯一可參考的非財務訊息。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表示,﹁企業永續報告書還得經過專業的第三方國際認證單位實地評核,而不是閉門造車。﹂事實上,馬來西亞與印尼在三年前連一份永續報告書都交不出來,但在當地政府強制推動之下,去年百大企業幾乎全部乖乖交出報告,「當然,其中可能存在作假的疑慮,但有總比沒有好,而且,大企業起了帶頭作用,小企業也才可能跟進。」簡又新舉中鋼為例,「中鋼董事長鄒若齊非常有心推動企業永續,他們開始編製報告書後,集團相關企業中鋼結構、中鋼鋁業、中龍鋼鐵、中聯資源也就紛紛響應。」從企業永續報告書再上一階,全球的資本市場也已陸續推出永續指數,最知名的當屬美國道瓊永續指數,已授權給超過十五個國家與數十個投資機構,作為篩選投資標的指標。國內去年有七家企業躋身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成分股中,分別是中華電信、中鋼、友達、台達電、台積電、光寶、聯電。從這份名單來看,僅有中鋼算是傳產業者,其餘皆為電子產業,暴露出國內傳統產業對企業永續的觀念仍顯不足,這個結論也符合簡又新的觀察:「電子業多須與國際公司競爭,所以多半能較快趕上企業永續發展潮流。」王金來則建議,國內主管機關應盡快倣傚國外推出永續指數,才能有效督促上市櫃公司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目前證交所有『台灣就業九九』與『台灣企業經營一○一』等指數,金管會也推出『公司治理藍圖』,但訴求仍不夠明確。」王金來進一步解釋,目前台灣證交所、金管會推動的方針多偏向公司治理層面,但企業永續還包含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台灣已經跨出第一步了,未來若能再納入環境、社會考量,將更能吸引長期資金投入。」不論是企業永續報告書或永續發展指數,台灣在數量、質量上都還有進步空間,參照國外的發展經驗,在諸多層面已遭遇邊緣化困境的台灣,也到了加速迎頭趕上的時候了。

永續與金融結合趨勢明確

——歐美國家關於「永續」的評量準則永續金融指標 內容 規模

赤道原則

(EPs) 2003年花旗銀行、荷蘭銀行等私人銀行,制定了一套企業永續準則來進行專案融資管理。 全球有79個金融機構加入會員。

責任投資原則(PRI) 2006年聯合國所發表,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納入投資決策過程。 截至2014年4月止,全球簽署的投資機構達1266個,總管理資產達45兆美元。

永續保險原則(PSI) 2012年聯合國制定的保險準則,目的為支持企業永續發展。 目前共有42家保險公司簽署。

永續發展指數 全球證券交易所皆有推出與企業永續發展相關的指數。 美國道瓊永續發展指數與倫敦富時指數為代表性永續指數。

資料來源: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8

海外買礦還要繼續嗎

2014-09-22  NCW  
 

 

十年前,鐵礦石價格一漲再漲,中國企業集體赴海外買礦。十年後,礦價回落,但當年投資的項目大多還未投產。現在,是繼續重金砸下去直至項目投產還是暫停止損?

◎ 財新記者 張伯玲 文zhangboling.blog.caixin.com 中國近十年來投資的海外鐵礦石項目正面臨一個兩難抉擇。

十年前,中國企業集體走出去開始了一波海外鐵礦石投資高潮。

當時的中國企業讓高昂的鐵礦石價格逼得苦不堪言,試圖通過在海外投資參股或控股鐵礦石資產來增加談判砝碼,以及平衡收益。可是,戲劇性的一幕,十年後,鐵礦石價格回落,但中國企業當年投資的鐵礦石大多還沒有投產。現在,是繼續重金砸下去直至項目投產還 是暫停止損,成了一個問題。

國際鐵礦石價格今年以來急速下滑。從年初的134.5美元 / 噸下滑至9月2日的87美元 / 噸,創近五年新低,年內累計下跌逾35%。與此同時,近期全球四大礦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 FMG 在最新的報告中,均提到要在未來繼續提高產量。

“一旦產能增加將導致礦價下跌,對於主流礦山來說,只是盈利多少的問題;但是對於中國的海外礦山來說,則是能否存活的問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

這十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的礦山大多在高位買入,收購金額巨大。

同時,這些礦山或存在巨大政治風險、法律糾紛,或礦石開采提煉難度高,或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後期投入不菲,與主流礦山相比,不具備成本優勢。

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投入了巨資的項目換來的仍是遙遙無期的投產日期。

怎麼辦?據財新記者瞭解,針對中國企業海外鐵礦石項目面臨的困局,從發改委、財政部到商務部,都在設法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減值的卡拉拉

8月13日,攀鋼釩鈦(000629.SZ)宣佈對其在澳大利亞投資的卡拉拉礦業有限公司 (下稱卡拉拉)進行約6.4億澳元的減值,折合人民幣36.7億元。攀鋼釩鈦是通過參股金達必金屬有限公司(下稱金達必)投資的卡拉拉。據金達必公告稱,減值的原因是因目前鐵礦價格低於預期、澳元匯率高于預期以及卡拉拉生產能力局限造成產量低於預期,按澳大利亞會計準則需減值。

公開資料顯示,卡拉拉鐵礦位於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市東北約500公里、傑拉爾頓(Geraldton)港以東約200公里,礦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品種包括磁鐵精礦和赤鐵礦,擁有磁鐵礦25.18億噸,品位為34.10%。2009年底,卡拉拉鐵礦正式開工建設。經過多次延期,該項目于2013年4月投產。

“卡拉拉項目在中國企業海外鐵礦石開發的項目中算不錯的,起碼投產了。 ”一位參與過項目調研的專業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卡拉拉項目最大的問題是對投資額估計不足。

2007年9月,鞍山鋼鐵集團與金達必正式簽署合資開發卡拉拉鐵礦的協議。根據當時的協議,項目投資總額為 18億澳元。到2009年開工建設,項目預計投資增至19.6億澳元。2010年5月,鞍山鋼鐵和攀鋼集團聯合重組為鞍鋼集團,旗下礦產都併入攀鋼旗下。 2011年,卡拉拉項目的投資又增至25.7億澳元。

“澳大利亞礦石項目在一般情況下,最後投資金額都會比可研超出30%。 ”上述專業人士稱,但卡拉拉項目最後投資比可研報告增加了超過50%。

但在攀鋼釩鈦的一位管理人士看來,投資增加理所應當。 “澳大利亞的人工成本、工程材料等,每年都在不停上漲,這為需要新建基礎設施的項目帶來了成本壓力。 ”投資額增加意味著卡拉拉礦的成本也在上升。 “由於卡拉拉礦屬於磁鐵礦,需要經過磁選才能使用,成本肯定比四大礦山高。 ”攀鋼釩鈦一位管理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以目前鐵礦石市場價格看,卡拉拉礦項目仍有利潤。

然而,上述專業人士則認為不可能。 “我們做過估算,卡拉拉的成本每噸在90美元 -100美元左右,已經高出目前的鐵礦石價格。 ”不過,對於攀鋼釩鈦來說,卡拉拉項目的問題不僅僅是投資額過高,其財務狀況更令人心煩。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13年12月底,卡拉拉欠債額度已達25億澳元,包括5.113億澳元應付賬款,及與多家中國銀行所簽的一份17億澳元高級債務設施帶來的3.22億澳元應償貸 款,支付期限分別在今年5月及11月。

作為合作伙伴,攀鋼釩鈦無法坐視不理。攀鋼釩鈦8月30日發佈公告稱,為支持卡拉拉鐵礦項目後續建設和生產發展,儘快實現達產穩產,本公司全資子公司鞍鋼集團投資(澳大利亞)有限公司擬向卡拉拉提供借款 7500 萬澳元(約合人民幣4.3億元) 。攀鋼釩鈦過去一年向卡拉拉提供了近16億元財務資助。

由於卡拉拉債務壓力較大,攀鋼釩鈦的會計事務所瑞華會計事務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2013年審計報告。

“無期樣本”

盡管債務纏身讓攀鋼釩鈦的卡拉拉項目蒙上了風險,但這已經是中國近十年為數不多已經投產的項目,更多海外鐵礦石項目的達產時間遙遙無期。中鋁參與的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項目就是業內眼中的一個 “無期樣本” 。

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項目已探明鐵礦石儲量達24億噸,預計總資源量接近50億噸,礦石品位高達66%,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待采鐵礦。

2010年3月,力拓宣佈將與中鋁共同開發西芒杜項目。中鋁出資13.5億美元,與力拓將按照47 ︰ 53的股權比例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持有西芒杜項目95% 股權。相應擁有的西芒杜項目股權分別是50.35% 和44.65%,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擁有西芒杜項目剩餘5%的股權。

西芒杜的問題是幾內亞的政局。中鋁入局之後,幾內亞政府換屆,新政府很快宣佈要收回西芒杜鐵礦的所有權,各方爭執不休。直至2011年4月,力拓才通過其子公司 Simfer S.A. 與幾內亞政府簽署協議,就該公司擁有幾內亞西芒杜礦區采礦權達成一致。

根據協議,力拓需向幾內亞政府支付7億美元,以確保其在西芒杜南區的開采權,幾內亞政府持有該項目35% 股權,並在港口及鐵路基礎設施項目中持有51% 股份,並承擔對等的基建資金。

但是,由於幾內亞政府無力為基礎設施籌資,導致力拓放緩了項目開發。

又是漫長的談判之後,2014年5月26日,中鋁的西芒杜鐵礦石項目才等來了關鍵的一步。力拓公司、中鋁公司、國際金融公司與幾內亞政府在科納克里簽署了有關西芒杜項目第三和第四區塊的投資框架確認書。6月14日經幾內亞議會投票通過,並于7月8日通過總統令正式頒佈。項目預計投資也由2010年的120億美元增至如今的2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力拓正在協同項目各方一起組建一個投資財團。在商定的時間內,財團將共同建設並擁有一條長650 公里的鐵路和一個深水港,可供多用戶使用。 “在這個框架協議中,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時間有了一個大致的規劃。 ”中鋁一位管理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投資建設基礎設施的財團在多久之內成立,鐵路和港口建設的可行性報告多久完成等,都有規定。

但是參與西芒杜鐵礦項目開發的其中一方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有了框架協議,推動起來仍舊比較困難。 “因為這個項目的基礎設施投資非常大,組建財團的每個參與者都是大的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即使現在有了基礎設施方案,也需要每個財團首肯,這是一個艱難的徵求意見的過程。 ”另外,對於時間的預計,上述參與方人士更是悲觀。 “雖然有個時間表,但是在中鋁進入後,當時協議也有嚴格時間表,要加快推進,最後由於當地政府的原因項目推進非常緩慢。 ”上述參與方人士預計,項目要投產還要等上七八年甚至十年。 “財團融資需要一兩年,基礎設施的可行性研究也需要兩三年,建設也需三四年時間。這些還必須在一切都順利進行的情況下。 ”對於中鋁參與到西芒杜鐵礦,另一家礦業巨頭的中國負責人表示不解。 “西芒杜鐵礦石屬於露天礦,開采成本相對較低,為什麼十多年沒企業去開采,肯定是難搞。不然那些礦業巨頭早就投資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西芒杜屬於過程難搞,但一旦投產就一定能賺錢,未來仍值得期待。

投下去還是止損

“中國開發的海外鐵礦資源總體上成本較高,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部分項目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 ”李新創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鐵礦石項目如此總結。

中國冶金規劃院曾對中國企業這些年海外投資的鐵礦石項目做過測算:真正投產之後,能夠將鐵礦石離岸價成本控制在每噸100美元以下的寥寥無幾;中國在海外有的項目的開發成本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每噸300美元。

目前礦價的下跌,更是讓海外鐵礦石項目成為了“燙手山芋” 。 “中國企業近幾年投資的海外鐵礦石項目,在當時高礦價的情況下有盈利。但目前礦價與前兩年不可同日而語,當前海外項目的盈利能力隨著礦價大跌將大打折扣。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於目前開發受阻的項目,一位主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政府部門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會給某些具有開發潛力的項目一些支持。 “不是政府直接提供資金,而是在企業融資時 提供一些幫助,比如放寬對外投資的審核標準,外匯支持等。 ”但在這位政府部門人士看來,如果政府提供的幫助能夠解決問題,條件不錯的到現在也應該投產或者離投產的時間也不遠了, “現在還沒有投產時間的或者還在進行前期勘探的,一般是還需要不斷地追加資金,投資就像個 ‘無底洞’ ,政府也無能為力。 ”在目前鐵礦石價格預期不能高漲的情況下,一些金融、投資機構也失去了之前參與海外投資的熱情。2012年國家開發銀行曾委托冶金規劃院作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鐵礦項目分析評估的課題,有意參與海外投資礦產資源,想提前做個摸底。

“國開行是參與了一些投資,但隨著這兩年鐵礦石價格不再堅挺,參與程度明顯降低。 ”一位參與課題的人士稱。

雖然前期中國鋼鐵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投資項目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李新創認為,由於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依賴度短期難以降低,長遠看,中國企業還是應該積極去海外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基地。

根據中鋼協統計,2013年,中國進口權益礦量約7300萬噸,只占進口量的8.9%。

只不過,前十年投資部分交了學費,中國企業有沒有學會更好地判斷項 目優劣,有能力對開發投資的成本與風險做出更準確的預估?未來企業如何進行海外鐵礦石投資,如何破解上一輪投資留下的困局,仍是擺在每一個有意迎難而上的中國企業面前的功課。

財新記者田園、實習記者劉曉景對此文

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39

市場已經“急不可耐” 德拉吉還要等等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49

周四歐洲央行宣布維持0.05%的主要再融資利率、-0.2%的隔夜存款利率和0.3%的隔夜貸款利率不變。

20:30,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召開新聞發布會,視頻鏈接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德拉吉表示:

將從10月中旬開始購買抵押債券。
將從四季度開始購買ABS,購買計劃將持續兩年。
資產購買將對資產負債表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如果低通脹持續過長時間,歐洲央行一致同意在必要情況下實施進一步措施。
經濟調查數據顯示歐元區增長動能減弱,但仍溫和複蘇。
未來幾個月通脹率將處於低位。
2015、2016年,歐元區通脹率預計將逐漸擡升。
歐洲央行將密切關註中期通脹風險。
將監督外匯市場和地緣政治進展。
資產購買方針類似於擔保規定。
歐洲央行購買簡單、透明的ABS,很難給出資產購買項目的數字。
歐洲央行希望在ABS購買上越包容越好,但也將維持審慎性,購債將包括評級在BBB-以下國家。希臘、塞浦路斯的資產風險與其他地區的一樣。但評級低於BBB-的國家需要歐盟機構的評估。
匯率並非是政策目標。
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將邁向2012年初期的規模。
通脹預期已經降低,中期通脹前景正在惡化。 最終目標是讓通脹率達到2%。
自六月以來,歐洲央行已經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而這些措施的效果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顯現。
歐洲央行的政策需要有結構性改革才能成功。
歐元區國家應該利用已有的財政空間。一些刺激措施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 。
歐元區經濟複蘇是疲軟、脆弱和不平衡的。歐元區經濟基本面疲軟。
德國的歐元懷疑論是可以理解的大,但這並不是正確的。歐元是不可逆轉的。

ABS和資產抵押債規模最大為一萬億歐元,但是可能不及該水平。

0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14

為什麽伯南克還要申請住房貸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23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說,他無法獲得房屋的再融資。按理說,伯南克寫書、演講收入頗高,這位前美聯儲主席為什麽還要申請抵押貸款?

事實上,最富有的美國人完全有能力全款付清房款,但抵押貸款有兩大好處讓不少富人選擇貸款買房:

1. 低利率,這意味著投資回報率可以輕松高於貸款利率。

2. 由於利息費用可以抵稅,稅收可以抵消近一半的利息費用。

據房地美,本周15年貸款利率為3.36%。美國聯邦稅和華盛頓特區稅率分別為39.6%和8.95%。利息稅收減免進一步減少了伯南克的實際借貸成本。

華盛頓團體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財政政策副主任Harry Stein表示,

伯南克的情況凸顯了稅法的一個缺陷。相比於用稿費和演講費償還貸款,投資於股票市場將帶來更好的回報。我無法想象目前的公共政策正在向富裕人群的杠桿投資提供補貼。這真是一個奇怪的世界。

伯南克稱,更緊縮的信貸政策讓其無法獲得房屋的再貸款。現年60歲的伯南克並沒有說明自己為何要申請房屋再融資。

由於邊際稅率隨著收入的增長而上升,稅收減免的好處集中於高收入家庭。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2013年,73%的抵押貸款減免流向了最富裕的20%的家庭。而15%的稅收減免流向了最富裕的1%的家庭。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Dave Camp都曾提交議案,希望能有效地限制抵押貸款減免給高收入納稅人所帶來的好處。但受國會稅收政策僵局的影響,這兩項提案都沒有通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24

油價下挫 美國頁巖油企業還要增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84

izOhojmzOHlM

盡管供大於求打壓油價至四年低位,但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仍打算擴大產量。

彭博報道,美國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以及依歐格資源公司(EOG Resources)紛紛表示計劃加大其主要油井的產量,同時下調最低生產預期。此舉將削減產量的任務拋給了由沙特阿拉伯領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如果他們真的想阻止油價下跌。

Chesapeake的董事長Archie Dunham向彭博表示:“沙特確實賭得大。如果他們把油價降到每桶60或者70美元,美國(產量)會下滑。可是不會僅此而已,其他OPEC國家的結局會慘得多。”

德奇證券(Wunderlich Securities)分析師Jason Wangler表示,“更多的產出將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和2015上半年湧現。這不像是一臺機器你可以簡單的開啟或關閉,整個過程將花費數個月。”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原油產量突破900萬桶/日,為EIA有周度數據記錄以來首次。EIA自1983年起有周度數據。本周二美國WTI油價收盤大跌1.4%,收報74.61美元/桶,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的收盤價。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創會理事Jason Bordoff表示,“如果油價較目前價位下跌更多,將會產生一些影響,可能減緩美國擴張產量的速度,但我仍然認為除非油價出現進一步重大的下跌,不然美國產量仍將大增。”

摩根士丹利估計開采美國頁巖油的平均盈虧價格是每桶76-77美元。巴克萊認為即便油價跌至70美元,也僅可導致美國明年全年新增日產量減少約10萬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18

明知降息無用 央行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71

d283344

央行時隔兩年再次祭出降息的大旗,但是有人一眼就看出,這只是虛晃一招,存款利率下降配合浮動區間擴大,實際上保持不變,而貸款利率早就市場化,銀行買不買賬還很難說。

第二天的市場反應確實印證了這一點。多家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銀行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降息成了加息,銀行負債成本反而上行。

在貸款端,部分銀行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僅僅削減20個基點,低於央行降息的40個基點。最優質的客戶尚且如此,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恐怕不那麽容易下降。

由此看來,高層的政策可能再一次事與願違。但是,事情真的那麽簡單嗎?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在研究報告中提到,央行在推出這個政策之前必然是知道商業銀行不會買賬。那麽,為何央行要采取這樣的政策呢?其實央行降息看似“昏招”,實則“妙棋”。這種扭捏的降息方式,正是不搞“強刺激”、不“大水漫灌”的政策指導下央行使出的“招式變換”。

在“一石五鳥”的背後,央行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給出了五點理由:

1、預期管理的升級版——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之前我們的報告中,我們曾反複提及李克強總理可謂是“預期管理”的高手。顯然此次央行也學到了此中精髓。在貸款利率全面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實際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央行並沒有通過此次的降息政策大幅改變什麽,而預期引導作用卻非常強大。這就好比是敵軍大兵壓境,只用陳兵列陣,敵方自然不攻而退,完全無須再真正發動核武器。

2、最牛拆彈專家——“降低融資成本”炸彈的擊鼓傳花

我們認為這次降息最大的好處在於,央行把國務院拋過來的“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巧妙的拋給了商業銀行。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內,央行一直承擔著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但成效並不讓領導滿意。在邁大步轉向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央行捧著“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根本走不快,但為了拆彈而全面降準降息,往後倒退到行政管制,又顯然十分不甘心。這是央行的心病。而這次,通過提高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增大存款彈性、提高銀行自主權的方式,央行巧妙的將這顆炸彈拋給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接招之後,如何拆彈還是繼續擊鼓傳花,就是商業銀行自己的事情了。央行用這種方式完成了向上交差和向下傳達的重任,把自己從降低融資成本的難題里面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可以稱為是史上最牛的“拆彈專家”。

3、從“擔保公司”到“居委會大媽”——局中人到旁觀者的角色轉換

有很多機構將此次的降息與之前的降息進行類比。但是這次的降息明顯有一個特點。在《答記者問》中,央行反複強調“社會責任”、“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采取的是“居委會大媽”似的道義勸告的方式。而之前的降息中,一般采取的都是發改委批項目+銀行放信貸的模式,央行作為局中人,發揮了“擔保公司”的角色,使得銀行對壞賬並不擔心,從而跟隨央行的腳步降低了融資成本。而此次,央行沒有為企業作背書,信用風險由商業銀行自行承擔,這是央行的重要的角色轉換。

4、“圍魏救趙”式的破局利器——利率市場化從“進退兩難”到“收放自如”

在今年複雜的經濟背景下,想要再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謂是山水迢迢,關山萬里。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壓頂,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會推遲利率市場化。然而,央行先是以可以增加信貸資金投放為理由增加了存貸比彈性(當然這個至今還是坊間傳聞),向利率市場化邁進了一步。緊隨其後,它又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彈性。這麽做,可謂是在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大旗之下,悄無聲息的向自己的目標不斷悄然推進。而且,在經濟弱勢、壞賬高企、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推進利率市場化是有道理的。

首先、當前壞賬高的情況下,存貸比口徑調整的影響較小,而相反若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推存貸比口徑的調整,銀行過度的追求信貸就有可能使得流動性短缺而突然爆發危機。在經濟弱和壞賬高的時候推出,提供了一個觀察期。

其次、在當前的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可以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放開存款彈性。而若是在整體經濟條件好的情況下,下調利率來增大彈性有可能帶來經濟過熱,而不下調利率增大彈性則有可能突然逆轉經濟形勢,後果不可預料。

從以上的兩個方面來看,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降低基準利率、提高彈性的政策,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央行巧妙的讓自己從利率市場化的“進退兩難”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反而變得“收放自如”。圍繞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以實現利率市場化的目的,“圍魏救趙”式的政策思路可謂是技高一籌。

5、ABS的“臨門一腳”——吹動優質信貸出表的“東風”

在ABS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大傾向是央行所不願意見到的。第一、商業銀行傾向於將資質較差的資產出表,而對於資質較好“金蛋蛋”,則更願意攬在自己懷中;第二、五大行由於其信貸資產優質、且信貸規模、存貸比都不是問題,更不願意出表,沒有大行參與的ABS市場註定難以做大。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基準利率就是央行促進優質信貸資產出表的“東風”。因為剛才在前面說過,優質企業信貸屬於買方市場,買方有絕對的定價權。在基準利率下調的背景下,若是優質資產停留表內,那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必然會下降。而出表後則不受此限制。因此,基準利率的調整對ABS市場擴容的作用更大,借力降息東風“草船借箭”,真心“孔明在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8

油價都已腰斬 為何“沙特們”還要繼續唱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19

如果此前你還懷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不減產的決心,那麽這幾天OPEC幾大成員國的輪番表態將這種預期擊的粉碎。

最近這六周來,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代表強調了無數次——OPEC不會減產,油價跌到50美元甚至是20美元也不減產!所有國家中,卡塔爾對原油市場供給過剩的預期最為悲觀。

去年油價跌了48%,其中年底跌幅最大,OPEC在11月27的會議上決定不減產後油價跌了34%。

巴克萊和西德商業銀行認為,這些國家實際上是希望油價進一步下跌,以期加速美國頁巖油廠商退出市場。

“他們似乎認為油價跌的快比跌得慢好,急跌可能會給非OPEC國家帶來更多的變數,慢跌可以給其他國家喘息之機,他們可以考慮合並然後變得更有效率。”巴克萊分析師Miswin Mahesh對彭博表示

彭博還引述顧問公司IHS的分析師Jamie Webster稱,油價跌的越慘,你就會越快看到美國廠商的反應。

目前已有美國頁巖油公司開始破產。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

但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這一觀點。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認為,原油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在短期內對價格的彈性很低。其認為這些國家制定了一個更低的目標價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88

銅價如果複制原油的跌勢 還要再跌4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59

銅價正在崩盤。

隔夜,紐約銅價跌超6%,已低於2.50美元/磅,創四年多新低。周三亞市盤中LME期銅價格更跌超8%,創2011年9月來最大跌幅。盤中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2009年7月以來新低。

在此之前,原油價格在半年的時間里下跌超過50%,大宗商品幾乎全線下挫。周三,包含22種主要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重挫13%,盤中一度跌破100整數大關,觸及2002年8月以來新低。

據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Insider,一位買方分析師給出了下圖,並寫道:

如果銅價加速追趕原油下跌的步伐,我們還會看到更多“銅價創下N年新低”的新聞標題。 

該分析師還補充道:追上原油下跌的幅度意味著銅價還要再跌44%。

copper-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