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力、誌高再掀空調業擴產潮背後:是否將現供過於求隱憂?

空調業正掀起新一輪擴產潮。

誌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近日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透露,誌高將新打造年產400萬套空調的先進整機制造基地。而格力電器本周也在公告中透露,規劃在洛陽、南京建設新空調基地,杭州空調基地已在建設中。

去年,海爾、奧克斯、長虹都曾公布空調擴產計劃。如今,空調業再次掀起擴產潮,各家有什麽不同的盤算?是否將出現供過於求的隱憂?經歷2017年空調業的“大年”,這些都將決定著空調業在2018年能否繼續取得“好收成”。

放棄低附加值的OEM

李興浩表示,空調業從以變頻空調主導的2.0時代(定頻空調地為1.0時代),進入智能雲空調的3.0時代。為把握智能時代機會,誌高不僅擴大智能雲空調的產能、打造智能空調的生態圈,還要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將新打造年產能400萬套的先進整機制造基地。

擴大產能,不只滿足國內市場,還有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的份額。從1998年誌高第一臺空調出口黎巴嫩起,誌高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今年,誌高將繼續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海外市場的出口,並大力推廣自主品牌。近年,誌高放棄一些低附加值的OEM代工訂單,更多地轉向樹立自己的品牌。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李興浩認為,從中國空調企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布局來分析,一方面中國空調企業無論是在上遊零部件環節,還是在整機制造環節,以及在技術、產品上都有擁有優勢,其產業鏈配套體系短時間內肯定無法被複制或替代,另一方面其它國家短期內也難以消化中國原有的市場份額,所以中國空調產業全球制造中心和市場中心的霸主地位並不會因為此次中美貿易摩擦而受到影響。但短期內在美國市場出現的波折、成本的上升等影響,則在所難免。

據誌高2017年年報,其去年營收107.37億元,同比增長15.4%。此外,誌高在美洲、歐洲及大洋洲的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0.1%、31.1%及11.8%。李興浩透露,誌高已經定下2018年增長10%~20%左右的目標。

空調業醞釀新一輪優勝劣汰

去年,海爾、奧克斯、長虹去年都公布了擴產計劃。海爾將新增1500萬套空調產能,擬全部采取智能制造的模式生產;長虹空調投資 10.9億元在綿陽經濟開發區實施搬遷及擴能升級項目,建設年產 420 萬套空調的生產基地;奧克斯也將新增700萬套年產能。

今年,除上述誌高的擴產計劃外,格力空調業務擴產的版圖也浮出水面。公開資料顯示,格力將在洛陽、南京,分別投資20億元和100億元建設中央空調基地,杭州基地則將生產和銷售家用、中央空調等智能電器。

為什麽這兩年空調業接連掀起擴產潮?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郭梅德向第一財經解釋說,國內空調市場每百戶擁有量仍然較低:與日本每百戶擁有量248臺空調相比,2016年國內市場空調的每百戶擁有量城鎮僅124臺, 農村僅47.6臺。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推進,國內市場還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間。而且,2016年、2017年國內空調市場的快速爆發,部分企業出現斷貨,倒逼企業擴產。另外,老的生產線效率低下,很難滿足市場爆發性需求,企業都在上馬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生產線。

郭梅德認為,海爾、奧克斯、長虹、誌高擴產的主要是家用空調產品,但是格力擴產的主要是家用中央空調產品。隨著近幾年來精裝修市場的火熱,家用中央空調產品成為下一個藍海市場,而且這個市場主要以大金為首的外資品牌主導,市場潛力很大。

擴產背後,空調產能是否有供過於求的隱憂?郭梅德說,從供給端看,空調行業連續兩年的高增長,吸引力眾多企業積極擴產;從需求端來說,2017年房地產政策開始收緊,從2018一季度數據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嚴控城市出現負增長,那麽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經過兩年的增長,市場需求已經被透支,所以基於此,整個空調市場將供過於求。

對空調業來說,有大小年之分。2017年是空調業的“大年”,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各家企業都有不錯的收成。而奧維雲網推總數據顯示,2018年空調業將進入“小年”,預計今年國內空調總零售額為1860億元,將同比下滑3.7%;總零售量為5313萬套,將同比下滑5.4%。

這意味著,空調業醞釀著新一輪優勝劣汰。郭梅德說,當市場需求萎靡的時候,對於空調企業來說,拼的就是過硬的產品、良好的服務及強大的渠道體系和運營能力,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這些能力。奧維雲網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新進入品牌數量多達十幾家。空調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會更加明顯,後期將會有部分企業被優化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77

粗鋼產量過快增長,鋼鐵行業供過於求壓力顯現

鋼價高企背景下,鋼鐵企業紛紛開足馬力,加大生產力度。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到7670萬噸,同比增長4.8%;粗鋼日均產量255.67萬噸,創歷史新高。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莉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因清剿地條鋼的原因,表外數據轉向表內,鋼產量一直處於相對高位。但考慮到多地環保限產等因素,之前市場普遍預測4月粗鋼日均產量將在245萬噸左右(即在去年峰值244.1萬噸的水平附近),然而從公布的數據來看,4月份粗鋼日產比去年峰值高11.57萬噸,大超市場預期。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從環比數據來看,4月份粗鋼日均產量較上月增加了17.02萬噸。而根據中鋼協公布的數據估算,4月份會員企業日均產量較上月增加13.1萬噸,由此可見,粗鋼產量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鋼鐵企業。

4月以來,隨著需求逐步釋放,鋼材市場成交速度加快,鋼材價格出現快速回升。供給方面,隨著行業效益的不斷好轉,鋼價持續高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供給生產。據蘭格鋼鐵網市場監測數據,2018年5月上旬(5月7日),全國鋼材綜合價格指數,比2016年年初(2月1日)上漲了97.4%,漲幅接近1倍。

在徐莉穎看來,鋼價維持高位所帶來的利潤大增無疑是今年粗鋼產量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一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整體利潤增長64.1%。同期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569.32億元,去年同期僅為232.84億元,明顯大中型鋼鐵企業盈利能力更強。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一季度鋼鐵上市企業去杠桿效果明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均呈下降趨勢,資產負債率下降,現金流有所改善,營業收入上升,利潤率表現整體較好。

在行業形勢向好的大環境下,鋼鐵企業擴產能、增產量的沖動無法避免。之前已有報道披露,隨著鋼廠效益的好轉,一些僵屍企業出現偷偷複產的情況。再加上去年一部分鋼鐵企業中改電,電爐產能也在年內陸續釋放。

中鋼協預警稱,粗鋼產量過快增長給市場形成了較大下行壓力,並給全行業正常運行帶來隱患。鋼鐵行業可能再次出現供大於求。

“去年鋼價上漲,許多鋼鐵企業賺錢了,今年還想繼續。卻沒有看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6.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意味著對鋼鐵的需求沒有那麽大了。”中鋼協秘書長劉振江說。

從企業生產經營的角度來看,高利潤必然帶來高產量。但鋼廠能否能完全釋放產能?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或許不能。徐向春表示,中鋼協僅統計了重點鋼企產量,非重點鋼企產量未計入表內,環保限產對這部分企業的影響較大。如徐州地區限產、唐山地區非采暖季高爐實施10-15%限產,武安地區大部分鋼廠高爐限產50%等,環保限產使得鋼材增產潛力有限,預計5月鋼材產量增量不會太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20

過於杞人憂天-東方日報20121022

1 : GS(14)@2012-10-28 10:17:15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92422724212/
上星期五交易時間中,舜宇光學(2382)股價曾經無故錄得6%左右的跌幅。這突如其來的沽壓原來是因為有A股的券商公佈了一份行業報告,指出國內多間手機零件製造商,如歌爾聲學及深圳歐菲光科技等,計劃進入手機照相模塊市場,因此擔憂明年市場會否出現手機照相模塊供過於求的情況。

筆者認為這消息內藏好及壞的一面,好的就是以上兩間都是相當有經驗的手機零件製造商,他們有進入手機照相模塊市場的打算,即是他們認為未來幾年這個市場仍大有作為。而壞的一面,就是以上報告所擔憂的,一旦它們成功完成研發,開始量產,產品價格就有機會因供應數量大增而下降,影響整個行業的毛利率。

筆者相信當初瑞聲科技(2018)剛接到蘋果定單的時候,投資市場都應該對它抱有相同的懷疑,認為在手機揚聲器盒市場盈利那麼豐厚的情況下,行業遲早出現供過於求,但是這幾年都一直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原因是國際品牌對於零件質素要求高,一般公司不是那麼容易越過那門檻。另外一個原因是手機規格升級越來越快速,這樣就更有利於本身已經有某一水平技術的先行者。

筆者的看法是手機鏡頭的規格升級速度應該是比手機揚聲器盒更快速。現在大部份千元手機的照相鏡頭都已經上到了五百萬像素以上,下一步就應該是八百萬像素,甚至更高。根據模塊生產商提供的數據,一旦上到五百萬像素以上的,其模塊生產過程就需要對於光學極深入的理解。即使新競爭者能夠生產到類似的產品,但是其成本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跟先行者一樣低。因此,筆者不認為手機鏡頭市場會如報告所說的,那麼容易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2 : GS(14)@2012-10-28 10:17:55

即使新競爭者能夠生產到類似的產品,但是其成本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跟先行者一樣低。因此,筆者不認為手機鏡頭市場會如報告所說的,那麼容易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我覺得她太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90

市場過於悲觀-東方日報20140922 王雅媛victoria

1 : GS(14)@2014-09-22 22:13:4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2v44m.html

上星期桑德國際(00967)公佈,公司向A股上市的桑德環境配發2.8億股新股,認購價為每股新股8.1港元或合共22.71億港元。之後公司以15.19億元向桑德環境購入湖北一弘水務全部註冊資本。另外,桑德環境又向主席文一波及其配偶張輝明購入2.65億股,作價亦為8.1元,涉資21.45億元。



交易出來後,股價創新高後就連續下跌兩天。主要原因為,一是大家對於大股東把股票沽給桑德環保套現了21億比較敏感,或多或少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第二,大家發現湖北一弘水務今年上半年盈利倒退,市場害怕資產質素一般。第三,公司給桑德環境發新股後,市場算下來,攤薄影響要去到2016年才消失。



不過筆者並沒有市場那麼悲觀,在環保行業被資金追捧下,股價跌近認購價8.1元,中線值博率還是不錯。原因是,一公司是民企,市場一直擔心民企的是兩件事,一是拿項目能力及融資成本。現在母公司直接把項目注入了桑德國際,確保了未來的增長。



第二,桑德國際配新股給桑德環境。桑德環境不可能在市場上拋出桑德國際,現在不單消除了公司發新股融資的風險,同時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數量亦沒有增加。



第三,發新股收購新產能後,投行都認為攤薄影響要到2016年才消失。但是其實公司手上是變相多了現金,現金有機會在明年持續收購項目變盈利,如果是這樣的話,攤薄影響很有可能在明年就消失了。



第四,湖北一弘水務看上去項目資產質素一般,但是收購作價是比市場平均價為低,桑德國際不可以說吃虧。更重要的一點是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今年下半年,多個項目的不確定因素都會出現改善。這個要視乎你相不相信管理層說的話,筆者認為在政府越來越重視環保的情況下,以上的改善說法發生機會率大。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67

供過於求恐惡化 大行料油價跌穿20

1 : GS(14)@2016-02-10 13:29:52

【明報專訊】國際油價持續波動,連跌3日後,昨日一度反彈重上每桶30美元關口,惟及後得而復失。然而市場對油價走勢未敢樂觀,國際能源總署(IEA)上調原油供應過剩預測,料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難以減產。大行高盛更稱,油價跌穿20美元「不意外」。



國際油價本周一急瀉3.8%、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紐約期油雖於昨日重上每桶30美元,但此關口阻力頗大,截至昨晚11時止,見29.81美元。國際能源總署發表每月報告,直指OPEC與非OPEC國家協調減產的可能性很低,故上調原油供應過剩預期。IEA預期今年1月份,OPEC國家原油產量每日增加28萬桶,至每日3263萬桶。非OPEC國產量每日下降50萬桶,但仍錄得每月淨增加23萬桶。

美第二大天然氣商傳破產

數據顯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商業原油庫存,在去年12月底增加760萬桶,至30.13萬桶。報告亦將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預測,每日下調10萬桶,至每日9560萬桶。因此,IEA預期,短期內油價難以回升。高盛亦接力唱淡,據彭博報道,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Jeff Currie接受訪問時指,「如果原油跌破20美元,我不會感到驚訝」,但他認為,油價低迷並不意味拖累環球經濟。

日前美國第二大天然氣商Chesapeake Energy盛傳申請破產,股價當日一度暴瀉51%,集團其後否認。但外電報道,Chesapeake Energy負債超過100億美元,又引述顧問機構指,目前有超過150間能源企業接近破產邊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0/news/ea_ea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80

瑞銀料港商場供過於求3年內新增24個 租金最多跌逾兩成

1 : GS(14)@2016-03-31 13:48:46

【本報訊】瑞銀進一步看淡香港地產市道,直言今後3年零售商場將供過於求,租金走勢難止瀉。零售淡風更由奢侈品市場,吹至本地消費,加上今明兩年續租潮,商場租金難望有支持,料高檔商場今明年租金或累跌最多25%。記者:方楚茵 岑梽豪



經濟差、旅客少,本地零售業早響起警號,但在行業轉弱之時,商場新供應卻大幅增加。瑞銀報告指出,2016至2018年料有24個新商場或擴建工程竣工,新增160萬平方呎,遍及港九新界。過去10年,每年平均只增加50萬平方呎零售面積,今後3年卻大增逾3倍。




供應集中銅鑼灣尖沙嘴

瑞銀中國及香港房地產投資研究部主管李智穎昨日指出,過去不少收租股管理層稱「我唔驚啦,新供應都是新界、元朗,不會影響我哋」。不過,未來供應卻集中在銅鑼灣、尖沙嘴等地,佔比有42%,她稱多年來難得一見。新地(016)旗下Grand YOHO商場料今年底落成,新世界(017)位於尖東新世界中心,重建後亦大幅增加供應。銅鑼灣更是供應「重災區」之一,包括新寧大廈、V Point、Tower535等陸續落成。李智穎又稱,旅客消費額未跌完,預期直至2018年會再跌28%,故高檔商場今明租金可能累跌最多25%。雖然地產商均稱看好本地消費市道,可望抵銷奢侈品市道不濟,又積極引入針對本地客的租戶。然而,瑞銀預期今年失業率將升至4.5%,李智穎表明消費意欲減低,將影響餐飲及超市生意,減少屋邨或主打民生的商場租金收入,「層樓一直回緊,就不會好想去消費」。再者,續租潮將至,租客勢必趁勢壓價,尤其是高檔商場租戶;同時傳統及收租經驗較少的地產商,佔未來新供應54%,李智穎認為這些地產商,取態傾向「快些租滿,(釐定)租金就會更鬆手」,有別於大地產商不願意減租,租金下調幅度有機會更大,而出租率可能由目前98%以上,降至92%至93%。



料今明兩年樓價跌25%

瑞銀指,香港住宅價格自去年第3季至今已下跌13%,料今明兩年跌幅介乎20%至25%。李智穎稱,近期新盤銷情已放緩,由過去首周已售出75%至80%單位,跌至目前僅得40%,市場氣氛正逐步改變。她又指無論美國加息與否,本港經濟差都會影響樓市,「政府即使撤走針對投資者的辣招,都未必幫到手」,因業主會在減辣後出貨,令供應突然增加,拖累樓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31/195512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28

限購致供過於求 山東樓價升勢無以為繼

1 : GS(14)@2017-04-25 23:43:16

【明報專訊】去年下半年內地出現樓市狂潮,樓價升浪由一二線城市蔓延至三四線城市,不過在各地「你方漲罷我登場」的勢頭中,山東樓價卻明顯跑輸,青島甚至出現了倒跌的情况。

青島去年樓價按年跌13%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青島房地產價格在去年3至7月連續5個月按年下跌,到11月和12月按年跌幅更擴大至15%和14%,按月亦跌7%和5%,去年全年跌幅達13%。而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樓價數據,2016年山東煙台、荷澤等地樓價亦微跌,淄博、濰坊、威海樓價雖有上漲,但漲幅僅0.8%至3%(見表)。在主要城市中,只有濟南表現尚算理想,去年保持12個月連續按年上漲,但漲幅並不能和其他二線城市相提並論。

濟南和青島樓市去年也曾有過一輪急漲,如青島9月樓價按月上漲10.4%,濟南9月和10月樓價按月上漲6%和9%,按年上漲25%和32%。但隨後山東政府就採取了限購政策,措施仍算溫和,但山東樓市供應量較大,致樓價升勢無以為繼,青島從10月開始連跌3個月,11月成交量大跌33%,濟南今年1月成交按月下跌48%,2月樓價也重新跌回每平方米1萬元人民幣以下。

政府:樓市去庫存壓力大

山東其他三、四線城市則面臨更嚴重的供過於求,比如濰坊,有大量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但當地人口和消費能力無法承接,而外來投資需求亦不多,去年9、10月雖然也跟風上漲,但只是曇花一現,11月樓價便按月倒跌4.5%。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上月下發的文件亦將「標本兼治去庫存」作為工作重點,指出樓市去庫存壓力大,要減少以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43&issue=20170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