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书福投资澳大利亚锂矿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6/1MMDAwMDI0NDg1Mg.html

6月15日,本报获悉,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个人名义投资了一家准备在香港上市的澳大利亚锂矿公司银河资源(Galaxy resources)。

去年,银河资源发行了一笔约6000万澳元(约4.5亿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在中介机构的引荐下,李书福以其私人公司Strong Target International的名义认购了3,000萬澳元,剩下的3,000萬澳元由国内最大的废钢商江苏丰立集团认购。

知情人士说,李书福以个人名义而非吉利公司名义认购债券的行为很有意思,也许将来李会将银河资源的债券卖给吉利公司。

这或许是中国汽车业为将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未雨绸缪之举。新能源汽车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电池问题,业内认为这将为锂矿带来潜在需求。

近年来,国内大型锂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已往汽车、IT成功转型,这或许给李书福投资锂矿带来启示。

一般而言,企业在产业链上“自下而上”获取市场难度较大,相反,很多拥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容易往下游产业链延伸。例如,中电投集团由于具备电力优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中铝的国内第二大电解铝生产商。

知情人士称,如果银河资源未来发展壮大,李书福可以借此笔投资为吉利汽车获得宝贵的上游资源。

另外,即使李书福投资锂矿无法将来与吉利汽车融为一体,也可以作为一笔财务投资。因为银河资源正准备在香港上市,目前已经融到了1.85亿澳元的现金,国开行此前也为银河资源提供了一笔融资服务。

但由于资本市场状况欠佳,银河资源在今年3月已宣布暂停香港上市计划。但银河资源称,公司仍然致力于在香港上市,将来会在适当的时机再次进行。

银河资源执行董事谢感恩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市场状况可能都不会太好。

谢感恩称,2010年全球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约2.2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4万吨,主要需求集中在手提电脑、手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及铅酸电池应用转移。

谢感恩表示,银河资源的客户主要是13家中国企业,此外,还和日本三菱集团签订了三年承销协议,每年5000吨。中国方面的需求则为每年1.2万吨。价格按当时季度市场定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谢感恩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市场前景,要过10年后才好预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2

亞洲最大鋰礦實探:估值13.5億,4年來幾無產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8/1139560.html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文多

四川阿壩金川縣集沐鄉的李家溝鋰礦,被稱為“亞洲最大鋰礦”,一直頗受外界關註,其采礦權在2015年底時估值高達13.5億元。

近年來,與該礦結緣的上市公司,包括恒鼎實業、雅化集團(002497,SZ)及*ST眾和(002070,SZ,原眾和股份)。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中,卻從多位相關人士口中得知,這個被大力追捧的李家溝鋰礦,近年來卻幾乎未曾開采出鋰礦。即使在鋰價高位的2015年、2016年,企業也未能把原礦采出轉化為利潤。換句話說,這個“亞洲最大鋰礦”難以產礦。

在上市公司們所宣稱和相應評估報告中,李家溝鋰礦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礦”。然而,為何自2013年取得采礦權以來的4年多時間,該礦幾乎沒有產出?圍繞李家溝鋰礦,上市公司們所描繪的是一張“大餅”還是一幅藍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7月下旬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

●德鑫礦業工作人員:礦已停產約2年

李家溝鋰礦的采礦權(由探礦權轉化)為德鑫礦業公司所有,層層往上看去,國理公司通過恒鼎科技持有德鑫礦業100%股權,而截至7月14日雅化集團持有四川國理公司37.25%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通過持有國理公司,雅化集團間接擁有李家溝鋰輝石礦采礦權,該礦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51.21萬噸(折氧化鋰)。

但實際上,自從雅化集團2014年入主德鑫礦業掌握李家溝鋰礦的經營權後,就一直有投資者在雅化集團互動易平臺上詢問,“鋰礦什麽時候能實現開采?”“哪些在開采?”而上市公司則一直以“尚處於完善開采方案階段”的措辭作為回複。

“在鋰價高的時候,多開采原礦,把它變成利潤,是任何一家公司正常的沖動。”一位鋰行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是經濟規律,有錢為什麽不去賺呢?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就是市場的反應。”

那麽,該礦目前到底建設得如何了?7月下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赴金川縣探訪發現,被多家上市公司追捧的“亞洲最大礦山”李家溝鋰礦,一直未能規模采礦並實現利潤。

“你們是來看鋰輝石礦的嗎?礦是好礦,但是路太難找,停產很久了!”在金川縣集沐鄉,一位鄉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這個礦品位很高,但是很難采,很多人都在上面賠了錢。我有個朋友和德鑫公司做設備生意,現在賠了差不多200萬了。”

隨後,在當地人士的幫助下,記者驅車來到集沐鄉李家溝鋰礦所在地。進山入口處立著“禁止通行”的標誌,上山的道路全是碎石子路,十分狹窄,僅能讓一輛車通行。其中岔路很多,地形十分危險。“沒有當地人,你們肯定是上不去的,這里經常有車子掉到懸崖下去。”當地的引路人說。

驅車上山,經過近1個小時的車程,到了將近海拔4000米的高山地帶。記者發現,在這個高度,這條唯一能擔任運輸功能的碎石路,已經被洪水沖垮,車輛已無法再通行。

“現在里邊就還有兩個守礦的,其余的是德鑫公司雇的當地人,我們的工作就是修路。”在礦山現場,一位德鑫礦業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條路是今年沖垮的,礦的話,停產大概有兩年了。”

在隨後的采訪中,雅化集團內部人士也向記者坦承,李家溝鋰礦近年來並未得到有效開采。

不過,根據德鑫礦業一位已離職的負責礦產開采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目前道路被沖毀,但在之前,李家溝礦山也並非完全沒有產出過礦。“前兩年,李家溝曾開采出過少量的原礦,但是因為現場沒有選廠(即選礦廠,是將低品位礦石富集成高品位精礦的廠),只能拉到金川縣城里去加工,這樣太不方便,成本又高,僅僅做了一段時間就沒做了。”前述的離職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該人士的說法,從取得探礦權至今,李家溝鋰礦只開采出過“微乎其微”的少量原礦,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停產狀態。

值得註意的是,2015到2016年,國內鋰價在高位運行,在幾乎所有鋰業公司都在想方設法釋放產能時,李家溝鋰礦的所有者們,卻抱著“金山”難以變現。

●“不是公司不想開礦,而是沒法開”

取得采礦權已有4年時間,卻為何李家溝鋰礦開采始終開不出來?

2015年底至去年,雅化集團擬出讓四川國理股權給福建上市公司*ST眾和,*ST眾和在收購中給予了“李家溝鋰輝石礦采礦權”評估值高達13.53億元。

到2017年4月,該轉讓謀劃宣告終止。不過,在2015年12月時,*ST眾和曾披露過:當時德鑫礦業如果要達到生產狀態,需要完成的工作不少。其中包括對礦區變電站進行擴容改造、建設新的供水系統、對礦山道路進行簡易改造、完善試驗選廠等多項工作。此外,還有包括環評在內的多項行政審批手續需要辦理。

從記者現場獲得的相應情況來看,目前,李家溝礦山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為何無法實現順利開采?德鑫礦業幾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之所以遲遲未能實現規模開采,除了顯而易見的道路不通、礦山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外。還由於其他一些利益分配的問題,導致開采一直難以順利進行。

“不是公司不想開礦,而是沒法開。”近期,雅化集團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這也不是哪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基本上沒有人順利開采出來。”該雅化集團內部人士言語間頗為無奈,“作為企業,做事情肯定要算成本賬。如果自己開采不如進口劃算,那還強行去開采的話,是不是也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開采進展緩慢,礦山還引起了多起糾纏不清的官司。

金川縣人民法院公開信息顯示,由於勞資糾紛,2015年,李家溝鋰礦原采礦場礦長付玉忠將德鑫礦業告上了法庭。

從金川縣法院的判決書中,可以一窺德鑫礦業的經營狀況。其中原告、被告分別提到,“由於一直未進行采礦生產,導致與被告的合同無法履行”,“公司的經營情況極其困難,為了便於集團化管理,需降低德鑫公司中層管理幹部薪酬約20%”。

另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有德鑫礦業的合作方,也正欲與之對簿公堂。由於長期未進行采礦生產,德鑫礦業曾將采礦工作外包給另一家公司,該公司將采礦設備等運抵礦山後,卻遲遲無法開采,蒙受了一定損失。目前,該公司也有意提起向德鑫礦業訴訟。

礦山的經營如此困難,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受到拖累。據雅化集團披露,在公司成為四川國理大股東後的2014年、2015年,四川國理凈利潤分別虧損2942萬、394萬元。國理公司曾表示,虧損是由於原材料鋰精礦石短缺長期停產造成的。

對於四川國理的情況,雅化集團內部人士也曾向記者表示:“在增資完成以後,四川國理的經營情況一直不容樂觀,上市公司又是給擔保又是提供平臺,進行交易,最終虧損的現象才有所起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6

亞洲最大鋰礦“難產” 為何還能結緣3家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8/1139558.html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在國內資本市場,歷來涉礦等概念,往往能給上市公司股價方面帶來不小反應。擁有“亞洲儲量最大鋰輝石礦山之一”標簽的李家溝鋰礦,無疑是上市公司及各個股東的寵兒。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擁有鋰資源儲量約51.21萬噸(折氧化鋰)的超大型鋰礦山,近年來在資本的追捧下卻幾乎未曾產礦。

記者註意到,近年來,李家溝鋰礦“幾易其主”,其開采工作艱難,事先並非沒有預兆。有多家上市公司都曾對其作出開采規劃並投入不菲,然而最終都未能實現盈利。

●開采工作艱難早有預兆

位於四川阿壩金川縣的李家溝鋰礦,經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勘探,共探獲礦石資源量4036.17萬噸,折合氧化鋰51.22萬噸,被多家上市公司稱為“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

目前,李家溝鋰礦的探礦、采礦權為四川國理孫公司德鑫礦業所有,其最終控制方為上市公司雅化集團。記者實地調查了解到,這個資本的“寵兒”亞洲最大鋰礦,最近4年來幾乎沒有產出,同時礦山基礎設施建設滯緩。

然而,李家溝鋰礦的開采工作如此困難,事先並非沒有征兆。這一點,梳理李家溝鋰礦的歸屬歷史,就可見一斑。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德鑫礦業成立於2004年,正是這一年,德鑫礦業以200萬元取得了李家溝鋰礦的探礦權。之後辦理延續,2008年取得詳查勘查許可證。2013年6月,其獲得了采礦許可證。

在取得采礦權前的2010年前後,港股上市公司恒鼎實業(01393,HK)入主德鑫礦業。其前期探勘花費亦不少,2010年時,德鑫礦業針對李家溝礦山已花費三年多時間,“至今(2010年4月)已投入資金一億元左右。”德鑫礦業當時曾對外表示。

根據德鑫礦業相關人士在2010年4月的說法——“恒鼎實業非常看好李家溝鋰礦的前景,今年公司還要投入5億元,繼續開發李家溝礦山。”其同時表示,德鑫礦業在李家溝礦山日采選鋰輝石礦的能力是500噸,3年後德鑫計劃擴建到3000噸/日,“這絕對是亞洲第一。”

然而,恒鼎實業並沒有完成既定計劃,此後又將德鑫礦業的股權轉出。有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的股東(恒鼎實業)未能兌現控股承諾,所以退出了。”

恒鼎實業轉讓後,雅化集團在2014年入主國理。雅化集團也曾對李家溝鋰礦作出規劃——公司在當時的交易預案中表示,李家溝鋰礦預計2017年將實現鋰輝石礦采選規模63萬噸/年,2019年將完成擴產。項目將分三期進行,預計投資金額7億元左右,預計年平均凈利潤為1.5億元左右。

2014年11月,雅化集團還發布公告稱,欲收購四川國理其他股東所持剩余62.75%股權,實現100%控股。當時的預案中曾提及李家溝鋰礦“礦山建設未按計劃達產的風險”。雅化集團表示,礦山開采建設項目的立項、用地、安全評價、環境評價等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上述工作的完成時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若礦山的建設和開采未按計劃完成,則將對德鑫礦業的盈利能力造成較大影響。

從後來的開發情況來看,雅化集團的“預計”未能實現。在2015年11月時,雅化集團又決定轉手該礦。公司彼時公告稱,計劃作價3.82億元出售四川國理37.25%的股權及四川興晟鋰業100%股權,其接盤方為福建上市公司*ST眾和(002070,SZ,原眾和股份)。這一轉讓價格基本為國理該部分股權,因為四川興晟鋰業100%股權股價僅1000萬元出頭。

鋰電市場正火熱,為何決定賣掉國理公司股權呢?雅化集團當時在公告中表示,交易後將更有利於公司集中精力加快民爆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ST眾和此次接手,是欲以將近9億元的價格收購四川國理100%股權,將四川國理完全收入囊中,從而徹底拿下李家溝鋰礦。

遺憾的是,由於*ST眾和實控人和公司經營狀況頻出,上述股權出售事宜最終未能實現。2017年4月1日,雅化集團發布公告稱,終止出售四川國理股權的交易。*ST眾和不僅沒能拿下李家溝鋰礦,其自身在阿壩州的子公司金鑫礦業也因為糾紛纏身而停產。

●業內人士分析:他們買的是“概念”

明知鋰礦山難以順利開采,為何多路資本還是趨之若鶩?這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梳理李家溝鋰礦的易主歷史,或可以略窺一二。

雅化集團“買下”李家溝鋰礦斥資不菲。2013年12月,雅化集團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向四川國理增資的方式取得增資後後者37.25%的股權,總出資額為3億元。根據公告披露,2013年1~10月,四川國理的僅實現凈利潤95.05萬元。

通過這筆“跨界投資”,本來以民爆為主業的雅化集團,從此帶上了鋰電池板塊的光環。

雅化集團入主李家溝礦之時,正是上一輪牛市開始期。2013年12月宣布增資時,雅化集團的股價低位僅為4.76元,此後公司股價一路震蕩上行,在2015年年中達到12.13元的頂峰。同期,鋰電池板塊指數也從1100點左右的低位一路拉升到4300點。以此來看,雅化集團的股價走強與鋰電板塊的強勢上升基本吻合,並且強於同期大盤走勢。

“雅化集團很突出的一點就是資源整合能力,擅長並購。我們之前是以民爆產業為主,在2013年左右切入了鋰電產業。”談起當時進入鋰電行業的契機,雅化集團董秘翟雄鷹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傳統民爆相比,鋰電業務的體量更大,毛利更高,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整個行業都是向上發展的態勢。當時我們正好在這塊也有一些資源,那看準了這樣一個新的利潤增長極,為什麽不去做呢?”

實際上,的確正如雅化集團在增資時所言,未來幾年,鋰電行業進入持續繁榮期。但是,便於提取和利用的鋰資源並不豐富,且主要分布在少數國家和地區,被少數企業所控制。在鋰價穩步上行的趨勢下,擁有礦產資源的企業將占得先機。

這一點,正是鋰礦資源近年如此“搶手”的重要原因。

一位鋰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不僅是李家溝鋰礦,其實很多在四川、西藏擁有鋰礦山資源的上市公司,都沒有進行過有效開采。雖然產能沒有得到釋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公司還是通過“其他方式”分享到了鋰價上漲的紅利。

以*ST眾和為例,在2015年12月5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準備購買國理公司及興晟鋰業股權。12月7日複牌以後,直接被拉動6個一字漲停板,公司股價從16元一直沖到31元左右,這也成為該公司歷年來的股價最高點。

“之前幾家公司都沒采出礦來,作為買家,你覺得他們事先不知道這個礦的複雜性嗎?”談起此事,在金川縣當地,一位多年從事鋰礦開采工作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涉及幾億元的交易,公司事前都會來做盡調的。其實,這些老板本來都知道礦山不好采,但是李家溝的名氣大,儲量多,是一個‘概念’,所以他們還是要買。”

“這幾年,沒見怎麽采出礦來。都是些老板在倒手哦,倒來倒去還是賺了不少錢。”另一位負責值守礦山的員工則如此評價。在他看來,由於李家溝鋰礦的股東很多,部分已賣出股權的股東已經賺到了錢。而這也是如今很多公司明知開采困難,還蜂擁而上的主要原因。

在雅化集團看來,公司投資李家溝礦山,並不是為了去倒手股權。“有的股東可能就是財務投資人,考慮轉手股權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雅化集團董秘翟雄鷹對記者表示,“但我們作為公司,初衷還是去做實業的,我們非常看好鋰電產業的未來,會一直長期持有(股權),並在這個產業深耕下去。”

李家溝鋰礦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有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在與眾和股份的交易夭折後,四川國理公司的中小股東多數傾向於繼續轉手股權,並在尋求買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