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備受關注的武漢精武路地塊公開拍賣。精武路地塊位於武漢新華路、解放大道、江漢北路合圍區域,比鄰協和醫院和武廣商圈,在武漢地產界被譽為漢口的絕版黃金地段。該地塊總面積182270平米,起拍價70億元,樓面地價9800元/平米——該起拍價為武漢歷史上最貴的地塊。
9 月12日上午九點半,在武漢「市民之家」國有土地拍賣會現場,經濟觀察網記者看到,共有上海復地、世茂、金融街控股、廣州越秀四家地產公司參與競拍。整個競拍過程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彼此報價都比較謹慎。絕大多數競價,都是以最低的500萬增幅報價。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拍賣會現場金融街控股表現出勢在必 得的態勢,其報價決策極為短暫。
但當競價趨近90億的時候,上海復地和世茂開始鮮有舉牌,現場轉為金融街控股與越秀地產的爭奪。最終,越秀地產以90.1億的價格拍得精武路地塊,折合樓麵價格12617元/平米,溢價率28.7%——創下了武漢總價和樓面地價的「雙料地王」。
為數眾多的武漢地產界人士分析,以12617元/平米的樓面地價測算,該地塊最終的樓面銷售價格大約在每平米25000元到30000萬之間,參考目前漢口區域在售的高端樓盤如漢口天地項目已售2.5萬的均價。「精武路位處黃金地段,這樣的價格並不算太高。」有武漢地產界人士評價。
該場拍賣會的拍賣師陳少湘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我原來以為可以拍過100億。」但他並不認為90.1億的成交價格屬於「低估」。
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是,此前金融街控股與該地塊屬地武漢市江漢區政府多有溝通,江漢區政府也有意將其規劃為金融商務區。但在現場競拍中,金融街控股卻最終放棄。
| ||||||
香港本地銀行被認為前景不佳,但內地國企對收購它們興致勃勃。 廣東越秀集團116億港元收購香港創興銀行,會成為某種樣板嗎? ◎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戴甜 特約記者 田林 文116億 港 元,44% 的 溢價,廣東大型國企越 秀集團對香港創興銀 行(01111.HK)的收購,創香港市場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境外資金收購本地資產的最大交易。 香港上市的創興銀行10月25日晚間公告,越秀集團將以每股35.69港元的價格,收購最多3.26億股創興銀行股份,相當于其已發行股份的75%。若全數認 購,總現金對價達116.44億港元。收購作價較創興銀行停牌前37.40港元折讓4.6%。但相較過去120天的平均價,溢價高達44%。 有接近越秀人士認為交易相對“劃算” ,因為 PB(市賬率,即股價除以每股賬面值的比率)未計及物業升值,並稱實際上的PB在2倍以下。一名接近創興的人士指出,創興銀行的股東結構相對簡單,是較佳的收購對象。 此次越秀並未向創興銀行提出全面收購,而是部分收購,在交易結構上有所創新。越秀集團只最多收購75% 即約3.26億股份。但若接納收購交易的股東超過75%,越秀將向各股東收購其手上75%接納股份,並非全面收購。 “交易的結構設計一舉三得:一方面,控股股東廖氏家族售出銀行資產,引進越秀集團,增強自身實力 ;另一方面由於廖氏家族主營房地產業務,回購總部助其保留地產資產;其三,無論中小股東對於交易的態度如何,買家越秀集團都可以成為控股股東。 ”一名接近交易的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指出,這或具有指標意義,未來可能將開啓內地非金融機構赴港收購序幕。另一家香港家族銀行企業——永亨銀行(00302.HK)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賣盤交易,財新記者獲悉,已有多名賣家表示有興趣。 “香港銀行業競爭激烈,利潤薄,且家族經營者大都比較謹慎保守,不願意在香港以外地方發展。這些家族企業的第三代對經營銀行興趣也都不大。基於上述因素,導致了這些家族銀行企業的賣盤。 ”上述人士稱。 特殊結構 根據雙方不可撤銷的承諾建議,創興銀行母公司廖創興企業(00194.HK)同意出讓其持有的50.2% 創銀股權,加上廖創興企業大股東愛寶控股也會出讓0.52% 股權,因此,越秀最少將持有50.72% 股權,廖氏家族將最多套現78億港元。餘下股份,則要視乎其他公衆股東是否願意出售。倘若全部公衆願意售股,令越秀持有最多75% 股權,廖創興企業及愛寶控股則只會向越秀售出最多38.04%股權。 簡而言之,如果全部現有股東接受收購交易,越秀將持有75% 的股份,廖創興企業的持股將被降至12.55%;另一大股東中遠集團(香港)的持股將由20%,降至6.7%。但若只有廖創興家族接受收購,越秀的持股將為50.72%。 野村和瑞銀分別擔任越秀集團和創興銀行此次交易的財務顧問。 一名接近越秀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 “交易做了大概一年的時間” 。 此次的部分收購,主要是越秀集團想保留創興銀行的上市地位。因為需要滿足香港交易所有關最低公衆持股量25% 的上市要求。 此次交易,除了越秀收購,在交易結構上還有一部分,即創興銀行賣盤 完成後,廖創興企業將向創興銀行,以22.3億港元收購位於中環的創興銀行總行大廈。 有關收益將向賣盤完成前一日持有創興的股東,派發每股4.52港元的中期特別股息; 即不論小股東是否支持賣盤,交易完成後也可收到現金股息。 當廖創興企業買回創興銀行總行大廈後,同意將總行部分樓面,向已被收購的創興銀行出租,月租為566萬港元,期限為五年。 越秀表示,交易完成後的一段時間,將繼續使用創興的品牌名稱。越秀將通過內部資源和貸款支付要約。 此外,交易的先決條件是要獲得香港金管局的批准。 意興闌珊 創興銀行由香港地產商廖寶珊于1948年一手創辦,原名為廖創興銀行,此前一直由廖創興企業控股,其後,于1994年分拆上市。經營至廖氏第三代,面對香港銀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不免有些意興闌珊。 收購前,代表廖氏家族的廖創興企業是銀行最大股東,持有約50.2% 的股權。一名外資銀行業分析師向財新記者說,創興的管理團隊相對專業,家族人士以前對日常經營活動介入不多,收購後整合的阻力較小。 創興銀行在香港設有51間分行,在香港以外設有三間分行,因上世紀60年代發生過擠提風波,經營一直相對保守,內地業務相比其他香港中小銀行較少。 上述分析師指出,創興銀行對內地業務發展不積極,是其壞賬相對少的原因。即使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幾乎所有銀行的壞賬和信貸成本都上升時,創興依然憑借業務保守,鮮有壞賬增加。 穆迪香港銀行高級分析師徐嵩宜向財新記者指出,目前香港銀行中,匯豐(00005.HK) 、中銀香港(02388.HK)和渣打(02888.HK)貸款額共占約六成的市場份額。中小銀行則多集中于中小企業和個人零售業務。 根據高盛報告,創興銀行在香港存款市場只占0.8%的份額。 上半年,創興股東應占溢利為2.76 億港元,同比升6%,每股盈利0.64港元,按年計股本回報率為7.4%。 創興銀行上半年總資產額增長2.3% 至816.64億港元,淨息差由2012年上半年的1.06% 升至1.19%,客戶貸款總額升8.8%至426.25億港元,貸款減值撥備覆蓋率637.35%。 在上半年的除稅前溢利中,其香港業務占2.68億港元,占比86.6%,澳門及汕頭業務占3636萬港元,占比11.7%,剩餘為美國業務。 高盛在10月的研報中指出,創興銀行規模較小、網點薄弱、缺乏特色,在宏觀經濟不佳、利率較低、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基本面比規模較大的同行更弱。 當然這不是創興一家所面臨的尷尬。香港中小銀行的競爭環境非常激烈。 穆迪6月將香港銀行的展望評級調至負面,有九家的個別評級都為負面。 “香港房價有泡沫,加之又有升息壓力。此外,中小企業客戶面臨出口環境差、內地勞工成本上升、租金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問題。這些對香港的中小銀行都是挑戰。 ”徐嵩宜稱。 劃算與否 2008年,面對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 、澳新銀行等競標對手,招行以193億港元收購永隆銀行53.12% 的股權,創下天價,收購價格約為2007年PB值的2.91倍。 2009年招商銀行完成強制性收購永隆銀行餘下股份後,收購永隆銀行的總價大約為360億港元。 當時連招行大股東招商局集團的知情人士在強調不付這個價錢買不到的同時,也承認, “收購價格是貴了些” 。 一名香港外資銀行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永隆被收購後,有一定發展。原來家族控股經營時沒有“大樹倚靠” ,相對保守。收購後,永隆成長較快,內地企業的融資業務大增,資產規模也成長很快,當然流動性和資本充足率下也降,因為貸款增速大於存款,但他們無需擔心,因為即使出現問題也有招行“撐腰” ,不需要維持相對保守的指標。 對於此次越秀收購創興銀行的交易,大環境已不同,大市好景不復。 2007年至2008年中,香港上市銀行市賬率遠較目前為高 ;目前全球銀行市賬率僅1.2至1.3倍,銀行的股本回報率也不及過去,較難再現過去的高市賬率。 此次交易,根據越秀每股35.69港元的收購價,相當2013年上半年2.08倍的市賬率,若計及特別股息,每股作價40.21港元,大概相當于2.35倍的2013 年上半年市賬率。 一名中資分析員認為,以創興銀行股本回報7.4% 計算,PB 超過2倍的作價,對創興銀行的老股東而言已屬相當理想,也可視為不久後永亨賣盤的指標。 資本市場人士覺得這個定價不便宜。 “回望過去三年,一年前創興銀行的股價在低位,從當時至今已經累計升幅160% 以上,但當時反而沒有收購交易,因為認為股價還有下行空間。但這就好比中國大媽買黃金,很難評價現在的收購是貴還是便宜,就是市價。 ”根據收購要約,創興銀行總行物業至6月底的未經審核賬面值僅為2.64億港元,而今次物業轉讓價格為22.3億港元,約為成本價8倍多。 創興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至6月底的未經審核物業及設備總額約9.2億港元,主要以成本入賬,若撇除設備1.36 億港元及出售總行物業賬面值2.64億港元,包括分行資產在內其他物業及租賃土地的賬面值約5.2億港元。這些資產若全部重估並以市值反映,創興銀行的資產總值料遠高于6月底的淨資產74.47億港元,按越秀提出的收購作價,市賬率遠低於2.08倍。 不過,一名外資銀行分析師說, “總行物業的出售,已經將盈利分給股東。 分行物業預計重估,也會有升值,但幫助有限。房地產畢竟不是銀行主業。 ” 意圖何在 此次越秀出手,是香港市場上首家非金融機構收購香港銀行的大交易。 一名接近越秀集團人士向財新記者指出,越秀集團一直對金融機構很感興趣,戰略方向和重點是金融和地產,有意收購銀行。 越秀是廣東省大型國企,成立于1985年,是廣東省廣州市政府在香港的主要投資實體,主營地產、交通基建和金融,截至去年底,資產總額已經超過1700億元。 一名廣東國資人士指出,越秀三大業務互相關聯,基建業務是一個給政府講條件的籌碼,地產主要是贏利點,金融是給這兩個板塊提供資金支持。 “買銀行,是補充金融板塊里缺銀行的短板。 ”他說。 目前,越秀集團在香港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越秀地產(00123.HK) 、越秀交通基建(01052.HK)和越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00405.HK) 。 “越秀惟有金融板塊沒上市平台,此次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創興銀行,可以補缺。 ”一名接近越秀的人士說。 越秀金融集團成立于2012年,打造以銀行、證券、信托為核心的“大金融”產業格局,被寫進了越秀的“十二五”規劃。 “從長期來說,銀行是一個能夠提供長期穩定現金流的平台。 ”上述人士說。 另一位接近廣州國際控股集團(即廣控集團)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越秀集團新任的總經理朱春秀,曾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工商銀行、廣州市商業銀行等公司任職。今年7月,他從廣控集團總經理調任越秀,就是為著手搭建越秀集團的融資平台。 自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政以來,廣東省政府去年公佈了“千億計劃” ,計劃到2015年,培育12家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政府內部人士表示,國企“走出去”正是政府鼓勵的。 一名熟悉國企和地產的國有大行分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從完善金融板塊的角度而言,很多國企、央企都會有想法去收購銀行或參股。但大的銀行比較難控制,如果收購,所需資金量也很大,收購一家體量相對小的銀行,監管的限制障礙會相應小。 對於此次收購創興銀行,越秀方面稱,這有助奠定集團在泛珠三角地區綜 合性金融服務商的市場形象。對於廣東和香港企業的未來金融合作而言,創興與越秀的成功整合,也將是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穆迪中國銀行的高級分析師胡斌向財新記者表示,中資機構收購香港銀行有利於配合“走出去”戰略,更好滿足國內客戶海外融資需求,同時也有利於迎接未來中國利率的市場化, “海外布局也是分散業務的體現,可以相對抵禦利差縮小後帶來的挑戰” 。 上述國有大行分行信貸部門負責人指出,現在一些國企或央企非常熱衷于收購海外、尤其是香港的企業或資產。 這些被收購的企業,被稱為“偽外資” 。 海外收購一部分原因是符合國家大方向,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平台作用,收購企業可作為繞開國資委控制的好途徑。 據該人士說,國資委現在控制一般最多只能到“孫子”這一級的公司。但再在下一級做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再走國資委的審批流程。所以,現在國企或央企會利用下屬的孫公司去做一些境外的投資,既符合戰略發展方向,又符合其他方面的訴求,譬如較低的財務成本和高效收益。 除了創興銀行,另一家香港家族銀行永亨銀行也在待價而沽。永亨于9月中曾宣佈獲數名獨立第三方洽購股份。 目前永亨的潛在買家,包括新加坡大華銀行、澳洲的澳新銀行、農行(01288.HK)及新加坡華僑銀行等。但農行已公開否認有海外股權收購計劃。 “我們也在接觸其他的本地中小銀行商討賣盤。 ”有香港投行人士透露。 |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13.html
7月15日晚间,广州友谊(000987.SZ)公告,称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收购越秀集团旗下越秀金控一事目前正处于中国证监会审核阶段。收购完成后的广州友谊将形成“百货+金融”双主业的架构。
与去年年底公布的预案不同的是,此次广州友谊的修订案显示,公司非公开发行数量由不超过10.64亿元股调整为不超过11.24亿股,发行价格由每股9.40元调整为8.90元/股。
进军金融谋求多元化发展,或许与这家广东本土高端百货上市公司主业的颓势不无关系。广州友谊财报显示,自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 公司已经连续9个季度营收出现同比下滑。而在去年12月,由于亏损,广州友谊佛山店宣布暂停营业,还因此在今年5月被佛山店业主方提起诉讼。
布局金融
根据修订案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100亿元,将用于购买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越秀金控”)100%股权, 并向越秀金控增资用于补充广州证券营运资金。发行完成后,广州市国资委将持有广州友谊54.25%股份,持股比例较发行前进一步增加。
越秀金控作为广州市国资委旗下的金融控股型公司,直接控股广州证券、越秀租赁、越秀产投、广州担保和越秀小贷5家子公司。
产体量上看,此次广州友谊收购越秀金控为名副其实的“蛇吞象”。截至2014年9月30日,越秀金控(合并报表)总资产达42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2.77亿元;而同期广州友谊总资产为32.62亿元,净资产20.85亿元。
作为越秀金控核心资产,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第一季度,广州证券分别实现营收8.88亿元、16.82亿元和7.62亿元;归属母公 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8亿元、5.30亿元和1.74亿元,业绩增速高于广州友谊。而若此次收购成功,广州证券也将借由广州友谊的平台实现曲线上市。
广州友谊董秘江国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次定增完成后,广州友谊将形成“百货+金融”的双格局,公司原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将注入新成立的百货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继续由熟悉百货零售业务的团队管理,百货业务不会剥离。
而对于金融板块,广州友谊则表示,将以证券、租赁为核心,打造国内一流证券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同时将担保、小贷、产投形成特色,完善服务体系。在 人员整合方面,广州友谊将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调整,吸纳越秀金控方面具有丰富金融行业运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加入。
主业低迷
除了广州友谊,多家上市百货公司均开始涉足金融产业,合肥百货、重庆百货、鄂武商A等发起金融消费公司,广百股份设立小贷公司......
这也折射出百货行业业绩持续低迷的尴尬现状。根据年报数据,2014年包括王府井、重庆百货、银座股份、天虹商场和长百集团在内的多家百货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而从2014年1月至今,北京、广州、杭州、青岛、天津等城市多家百货门店关店,百货歇业现象持续。
作为广州本地高端百货,2015年第一季度,广州友谊实现营收7.57亿元,同比下降17.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28.5万元,同比下降14.71%。而在2014年年报中,广州友谊主营业务和净利润则分别同比下降18.94%和14.96%。
对于百货主业,江国源依然乐观,其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刚性消费已经逐步有回暖趋势。”而广州友谊亦表示,将打造“高端百货+购物中心+X” 新零售业务组合。在升级改造原有高级百货门店的同时,在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各行政区域商圈,发展购物中心业态,同时、有选择地配置发展主题百货店、体验 型生活超市、奥特莱斯等新零售业态。
同时江国源告诉记者,广州友谊正在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跨境电商项目方案也正在探讨中。
# | 企業 | 營運業務 | 特點,資料 |
---|---|---|---|
1 | 越秀房產信託(0405) | 寫字樓 + 商場 + 酒店 | 廣州、上海7項物業,寫字樓佔收入4成,批發及購物中心佔3成,酒店及服務式公寓佔3成 可出租面積524萬平方呎 酒店收入低於預期,收入補貼限期2016年底 |
2 | 陽光房產信託(0435) | 寫字樓 + 購物商場 | 非核心區物業,寫字樓及商場各佔收入一半 可出租面積124萬平方呎 車位844個 |
3 | 置富產業信託(0778) | 購物商場 | 17間購物商場 可出租面積318萬平方呎 車位2,713個 |
4 | 泓富產業信託(0808) | 寫字樓 + 工商 | 寫字樓佔收入6成,工商綜合物業佔收入4成 可出租面積135萬平方呎 車位498個 |
5 | 領匯(0823) | 150間購物商場 | 藍籌股,150間購物商場 可出租面積1,100萬平方呎 車位78,000個 |
6 | 富豪產業信託(1881) | 酒店 | 8間酒店 |
7 | 冠君產業信託(2778) | 甲級商用物業 | 花旗銀行廣場,朗豪坊,收入集中 可出租面積230萬平方呎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公司簡介 | 越秀房產信託(0405) 為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主要投資於中國廣東省物業。主要作辦公樓、零售及其他商業用途物業。 |
目前市值(港元) | 117.76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4.14元 (2016-04-15收市價) |
市盈率 | 13.53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306港元 |
市帳率 | 0.73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5.66港元 |
# | 物業名稱 | 收入 (人民幣 百萬) | 收入比例 |
---|---|---|---|
1 | 白馬大廈 | 406.9 | 23.8% |
2 | 財富廣場 | 71.5 | 4.2% |
3 | 維多利廣場 | 60.2 | 3.5% |
4 | 越秀新都會 | 63.9 | 3.7% |
5 | 新都會大廈 | 64.5 | 3.8% |
6 | 國金中心 | 999.6 | 58.5% |
7 | 宏嘉大廈 | 43.0 | 2.5%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穗恒運A12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出售公司所持廣州證券股權,已與越秀金控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簽署了《框架協議》,正就有關事項與交易對方、公司股東及有權部門溝通。
廣州證券官網披露的股東情況顯示,越秀金控持股67.235%,穗恒運A持股24.4782%,另外廣州城啟集團、富力地產、廣州白雲出租汽車集團、北京中郵資產管理公司、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等5位股東合計持有剩余的8.2868%。越秀金控9月10日曾公告擬收購廣州證券少數股權。
平安證券分析師指出,越秀金控旗下現在已經擁有廣州證券、越秀租賃、越秀產投、越秀小貸、廣州擔保和越秀金科。收購廣州證券少數股權是公司完善金控布局的第一步,預計未來公司還將繼續擴大金控版圖,獲取支付、保險等其他金融牌照。越秀金控作為首個上市地方金控平臺,管理層有豐富的金融業務運營經驗;同時背靠大股東廣州國資委,未來將會獲得更多政策支持;且現在的估值具有安全邊際,且廣州證券少數股權收購完成後,未來還有眾多利好值得期待,例如獲取其他金融牌照等。
越秀金控1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12月30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出具的《關於對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針對問詢函中提及的事項,公司已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作出書面回複,同時按問詢函的要求對《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等文件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根據交易方案,越秀金控擬以13.16元/股向穗恒運A等6名對象發行4.38億股,並支付現金5億元,合計作價62.64億元,收購廣州證券32.765%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0億元,用於支付收購廣州證券的現金對價、補充廣州證券資本金等。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廣州證券100%股權。
廣州證券主要業務板塊包括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證券自營、資產管理、期貨、研究等。其中,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資管業務是廣州證券收入的主要來源。財務數據顯示,廣州證券2014年、2015年、2016年1月至9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82億元、30.66億元、21.36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30億元、9.22億元、6.86億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以市場法評估,廣州證券的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為191.19億元,較賬面凈資產增值82.77億元,增值率76.33%。
公司股票將於2017年1月9日開市起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