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易居中國微博消息,3月10日,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宣佈旗下全資子公司樂居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樂居)已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首次公開募股。同日,樂居控股有限公司與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2008年,易居中國與新浪合資成立新浪樂居,開始房地產互聯網業務。2009年,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將旗下克而瑞信息諮詢業務與新浪樂居合併,成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易居中國對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完成併購,樂居也成為易居中國的全資子公司。
據悉,樂居目前集合了電子商務、在線廣告和二手房掛牌服務等業務,旗下擁有新浪樂居、樂居購房網等互聯網端口以及「口袋樂居」、「裝修錢管家」、「口袋樓書」等多款移動互聯網應用。
根據官網公告顯示,樂居計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國存托憑證屆時將在美國一家主要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此次IPO計劃中將要發行的美國存托憑證數量待定,易居可能出售其擁有的部分樂居股份。
此外,樂居與騰訊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基於房地產移動電商的相關軟件和工具。騰訊將授權樂居在微信平台上批量開通房產項目公開賬號。樂居同意將微信支付解決方案成為樂居用戶在微信平台進行房地產線上線下(O2O)電子商務的默認支付方式。雙方還將探索還多的合作機會,包括但不限於微信、QQ即時通信服務、騰訊微博、QQ空間以及騰訊旗下的其它網上產品。
據《北京商報》報導,一位不願具名的易居工作人員透露易居分拆樂居的意圖,「在所有業務板塊中,來自互聯網電商的增速最為迅猛,現在資本市場上互聯網概念比房地產概念更容易獲得高估值,因此將電商板塊分拆上市,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該人士稱,同樣是在紐交所上市的搜房網去年總營收6.374億美元,略低於易居。然而搜房網目前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經達到了75億美元,而易居市值只是前者的1/3,只有21.6億美元。「其實兩家公司做的事情幾乎是一樣的,但是投資者就喜歡搜房網,是因為搜房網打的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家居網絡平台的旗號,而易居則定位於房地產輕資產概念公司,這是易居在分拆上市前夜傍上騰訊的主要原因。」
另據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消息,滬上一位互聯網傳媒行業分析師表示,從易居的動作來看,很明顯是看到了在線房地產網站概念的可塑性,與騰訊合作可以迅速佈局其移動互聯網市場,在房地產O2O領域搶先佔據先機。
據新浪樂居內部人士處介紹,新浪樂居將推出樂居房產移動電商1.0平台,該平台將同時聯手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兩大移動互聯網入口。
樂居房產移動電商1.0平台以「移動售樓處」為核心,通過移動互聯網兩大入口,向潛在客戶推送樓盤項目介紹、營銷節奏、看房優惠等信息。借助大數據,使開發企業更加瞭解客戶需求,進一步增加意向用戶轉化率。
「新浪樂居是想從O2O上發力。目前,微博和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端流量最大的兩個超級入口。」一位互聯網行業人士表述,與微信合作是明智之舉。
此外,易居中國在公告中表示與騰訊的合作計劃,「從騰訊近期對搜狗、大眾點評、京東的投資風格來看,騰訊會投資樂居不無可能。」上述互聯網傳媒分析師認為。
不過,目前新浪是易居第一大股東,而去年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佔據新浪微博18%的股份,且阿里巴巴有權繼續增持到30%,成為新浪微博第一大股東,未來樂居如何處理與新浪及騰訊的關係備受關注。
| ||||||
馬雲寧冒風險選擇赴美上市,關鍵在於,阿里巴巴正面臨內憂外患,如果無法在市場熱捧時,以最好的價位上市,一旦競爭力下降,股票估值可能不如預期。 撰文‧周岐原 每年三月底,是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分得年終獎金的時候,二○一四年,這兩萬多名員工除了現金進帳,還實現了一個夢想──三月十六日,阿里巴巴總部發出一封電子郵件,正式宣告:阿里巴巴將赴美掛牌!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對外投資動作頻頻,先是拿下新浪微博一八%股權,後來入股家電大廠海爾電器;今年來,再收購在港掛牌的中信二一、文化中國過半股權,讓香港金融圈一度盛傳,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打算繞過審查程序,在香港借殼上市。 其實,這一連串佈局,意在擴大集團版圖,讓股票掛牌的「身影」更加吸引投資人。 馬雲急著奔走香港、美國兩地,尋求上市機會,是因為香港尚未允許公司施行A、B股制度;美國上市公司雖可實施此一制度,但本刊八七六期曾報導,美國股市盛行集體訴訟,有嚇阻公司治理不透明,或不容易受投資人監管企業的意義。這對披露內部訊息較保守的阿里巴巴,無疑是種考驗。 騰訊叩關 馬雲深感威脅如今馬雲寧願扛下風險選擇赴美上市,關鍵在於,阿里巴巴正面臨內憂外患考驗,如果無法在市場熱捧時,以最好的價位上市,一旦競爭力下降,股票估值可能不如預期;阿里巴巴想依照當年協議,買回雅虎手上二四%持股,藉此鞏固經營權的籌碼,也會越來越少。 外患,來自騰訊集團。自從騰訊推出微信,目前用戶已達六億;今年農曆春節的微信「搶紅包」遊戲,騰訊成功吸引五百萬用戶,在行動支付市場一夕坐大,讓馬雲深感威脅。騰訊今年更投資大眾點評網、京東商城兩大知名業者,目的就是彌補在電子商務的空白。 獲利衰退 未來成長添變數另一個潛藏的危機,來自集團內部。儘管阿里巴巴市佔率暫時無人能及,但該如何更上層樓,連馬雲也感到頭痛。持有阿里巴巴二四%股權的雅虎,在一三年財報顯示,以單季成長率來看,一三年第三季阿里巴巴營收成長率從二六%銳減為二%,毛利、營業利益更雙雙小跌。 市場解讀,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以「光棍節」(十一月十一日)所在的第四季為全年旺季,電商業者或許為了集中火力,在旺季前縮減支出,導致阿里巴巴單季獲利衰退;但以當前的公司規模,阿里巴巴還能展現多大的經營爆發力?勢必在投資人心中留下疑問。 對於阿里巴巴上市的市值,市場的共識是比照騰訊,上看一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兆元),換句話說,很可能一舉超越台積電。但是當美股指數位在歷史高點,一檔市場如此看好的巨型網路股掛牌,會不會成為市場逆轉的指標,讓搶進者紛紛套在高點,正在考驗眾多投資人的智慧。 阿里巴巴獲利能力下滑! ──2013年二、三季營運數據 2013 Q2 季增率 (%) 2013 Q3 季增率 (%) 營 收 17.4 26 17.8 2 毛 利 12.9 27 12.6 -2 營業利益 8.6 21 7.9 -8 註:單位為億美元 資料來源:Yahoo! 動作頻頻 意在3兆帝國 ──阿里巴巴近年大事紀 時間 事件 2012年6月 阿里巴巴網絡自香港下市2013年4月 入股新浪微博取得18%股權2013年5月陸兆禧接任集團執行長聯合多家業者成立菜鳥物流2013年6月 餘額寶正式上線2013年8月 申請以合夥人制在香港掛牌2013年10月陸兆禧宣稱放棄香港上市申請2013年11月 光棍節銷售額逾人民幣350億元2013年12月 入股海爾電器2014年1月 收購中信21五成股權 宣佈進軍手機遊戲業務 2014年2月 收購高德地圖72%股權2014年3月 收購文化中國六成股權 宣佈赴美上市 資料來源:港交所、阿里巴巴集團 |
| ||||||
有中國版「推特(Twitter)」封號的新浪微博(Weibo Corp.)在四月初宣佈將在美國掛牌計畫籌資三.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四億九千萬元),不過這起投資案卻被《紐約時報》形容,可能是近期風險最高的一次上市案。 因為就基本面來說,新浪微博仍是連虧三年,去年虧損三千八百一十萬美元,唯一慶幸的是金額逐年縮小。 但能否順利轉虧為盈,連公司本身都不具信心,因為在公開說明書上,光是「未來風險」一項,內容就高達四十頁,是近一年內掛牌美股中最多的。其原因在於與騰訊、搜狐、網易、百度、優酷土豆等對手之間的激烈競爭有關;另外還有十六頁是說明中國對言論管制等法規,尤其是政府具備隨時可以因「國安理由」將微博關閉的權力。 最經典的例子,是二○一二年三月,當時就因為新浪微博上面流傳著,北京因為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事件發生政變,結果當時還因此被官方下令關閉網站留言功能三天! 中國言論管制,變股價毒藥 這點最讓分析師擔心,美國基金公司評等機構晨星股票分析師姚於(Yue Yao)便認為,「對言論管制的後果就是會讓流量下滑,或讓服務功能無法收費和提高品牌價值」。 此外,《紐約時報》更形容新浪微博「染上矽谷的部分惡習」。這次微博釋股的比例太低、限制投票權股份,同時還有董事會具有單方面推翻購併的權力,幾乎都跟美國資本市場中最被詬病的股權模式有關。 但並非所有媒體都看壞;今年三月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新浪微博是目前中國最大線上聊天網站,每月有效用戶數為一.二九億人,估算它上市後市值上看七十億美元,等於每個用戶價值五十四美元。這價碼高於臉書在今年初購併WhatsApp時,每個用戶付的四十二美元,也更高於先前收購Instagram時的每位會員三十三美元。 雖然中國上網人口號稱明年將達到八億人,但跟網路公司能否賺錢是兩回事,特別是在二○一一年,連續多起中國公司做假帳,遭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下市,同時更導致美國監管當局有意禁止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替在美國掛牌的中國公司簽核財報,這些舉動,都使得中國網路股都可能面臨市場追價信心打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