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鸡茶共生走上致富快车道
1 :
GS(14)@2010-10-26 23:41:47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6/159612.html
在茶园里放养土鸡,利用土鸡来除草灭虫,而鸡粪又用于还园肥田。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的刘祥银通过这种“鸡茶共生”生态农业模式,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1.jpg
在茶园里放养土鸡,利用土鸡来除草灭虫,而鸡粪又用于还园肥田。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的刘祥银通过这种“鸡茶共生”生态农业模式,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几年前,在白马山村的邀请下,刘祥银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承包村里的茶场。然而,忙碌了一年,采摘下来的大堆茶叶由于品质太差却销不掉,一百多亩茶叶只卖了两万元,还不够承包费用。原来,他的茶园里用了化肥、农药,茶叶达不到绿色有机茶标准,而且种的是“大路货”,卖不出价。
刘祥银反复琢磨,如何对茶树品质进行彻底改造,让茶场起死回生。一天,他看报纸时获知一条信息:可以利用养殖和种植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项目。
于是,刘祥银开始在茶园里养羊,地上的青草很快被吃得干干净净,可因为羊个头大,吃完嫩草就啃茶叶,只得放弃。后来,在县农业局和环保部门的帮助下,刘祥银尝试“鸡茶共生”循环生态种养,从本地引进了一批鸡进行放养,经过反复对比,最终确定了蛋鸡品种“海南鹤”。经过数年的培育,刘祥银的茶园脱胎换骨,茶树鲜叶品质也有了质的提升,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机茶”品牌认证。
至此,刘祥银成功创建了白马山土鸡蛋、白马山生态鸡、白马山有机茶三大品牌;并且实现了经济、生态高效良性循环。刘祥银的120亩茶园,生产高档有机茶250公斤,饲养土鸡4000只,一年产值60万元。由于不用施肥洒农药,节省了大量人工费用,纯利润达到30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绿色,崇尚自然,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
打死華裔翁兇手僅被控襲擊長者走上街頭怒討公義
1 :
GS(14)@2016-09-03 23:28:46只不過是個停車糾紛,68歲的謝姓老翁竟然因此喪命,讓憤怒的華人再度走上美國紐約街頭示威遊行!逾百名華裔長者嚮應號召,抗議皇后區檢察署處理一宗致命華人遇襲案時,手法不公。多名紐約民選議員,以及市政府官員亦親身參與遊行,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口號。死者兒子表示,希望檢察官加重控罪,嚴懲非裔兇手,讓父親早日安息。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丁維莉68歲死者、來自香港的謝俊文,今年7月22日在皇后區泊車時,與44歲非裔壯漢安德森(Cleamon Anderson)的車輛發生輕微碰撞。謝俊文欲索取對方保險資料時,卻被打倒在地上當場昏迷,過程被附近閉路電視拍下。謝俊文送院後被診斷出腦震盪及腦出血,八日後離世。皇后區檢察官調查後,提出檢控疑犯安德森襲擊罪,而非兇殺罪。逾百名不滿皇后區檢察署決定的華人,今日中午在謝俊文經常參與義工服務的王子街老人中心外起步,遊行至其受襲地點科爾登街(Colden St.),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的口號。遊行人士絕大部份為謝俊文生前服務過的長者,並有多名民選議員,以及紐約市審計長斯特林格(Scott Stringer)等。死者兒子在遊行後表示,其代表律師及檢察官多次見面,惟後者不願改控兇殺罪,「成日話諗緊(更改控罪),理由係兇手動機不在殺人,而是襲擊,(檢察官)強調不會看結果」。有份跟進案件的紐約州眾議員金兌錫則指,在遊行當日上午再次與檢察官會面,「促請他們盡快加重控罪,否則要指望下月大陪審團決定」。與謝俊文在同一老人中心當義工的陳先生也有參與遊行。他指,謝俊文為人熱心,「每日都見到他」,意外發生後,很多長者感到非常心痛,「只是普通交通意外,為甚麼疑犯要這麼兇殘呢?」居住在老人中心的廖先生則指,參與遊行目的為譴責暴力,為死者求公義。目擊案發經過、疑犯姊姊斯科特(Robin Anderson Scott),同樣捲入案件。起初她對警察供稱,死者只是下車時跌倒在地上,惟警察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死者受襲後始倒地,口供與事實有出入。由於斯科特在紐約市警校任職,警方指已就事件作內部調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3/19758850
【西遊記】由《雷霆救兵》走上《鋼鋸嶺》
1 :
GS(14)@2016-12-10 03:46:03【文化籽:西遊記】很記得1998年在戲院觀看《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的震撼。一開場,未有心理準備,盟軍便迅速登陸諾曼第。槍林彈雨,士兵斷手的斷手,斷腳的斷腳,爆頭的爆頭,腸穿肚爛的腸穿肚爛。坐在旁邊的女朋友被嚇到捉着我的手遮住她的眼,恐怖過恐怖片。透過手指縫窺看血腥畫面,以為十分鐘打完的仗,足足打了三十分鐘有多。當側邊的一位面都黑晒,你可以想像我有幾驚恐。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為戰爭片設定了一個新的標準,翌年,再次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卻敗給《寫我深情》(Shakespeare in Love),好唔明。
事隔接近二十年,無數戰爭片參考過《雷霆救兵》。包括最新的《鋼鋸嶺》(Hacksaw Ridge)。結局一場沖繩戰役,拍得比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執導的《戰火旗蹟》(Flags of Our Fathers)更加轟烈。只是,二十年來,還有甚麼戰亂未曾見過?即使《鋼鋸嶺》的士兵同樣被炸到血肉模糊,震撼程度已遠不及《雷霆救兵》。看到通訊兵取出巨型無線電裝置,我甚至過份地想起《少林足球》。人家在哀鴻遍野嗌救命,我在忍笑。不打緊,《鋼鋸嶺》的重點和特別之處,不在沖繩的鋼鋸嶺,是在出發到鋼鋸嶺前的美軍訓練營。日軍偷襲珍珠港,搞到美軍傷亡慘重,搞到美國青年個個熱血上腦。安德魯加菲(Andrew Garfield)飾演的Desmond Doss是其中之一,主動參軍。參軍就預備開槍預備殺人預備被殺啦,呢位擅長溝女的軍人之子,偏偏因為種種理由唔肯開槍唔肯殺人只肯被殺。在最講求服從性、最需要團隊精神、最不可以有主見的軍隊中,如此與眾不同,難免被排擠。無論同僚,抑或上級,個個出盡方法又循循善誘又告上法庭,威逼利誘「無膽匪類」返鄉下。他寧願坐監也不肯屈服。結果,這位無膽匪類在鋼鋸嶺戰役,憑一己之力,從日軍手中,拯救了超過七十五名戰友的垂危生命。電影有一幕,男主角的父親,曾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見證過戰爭的無謂,一直無法克服傷痛,情願逃避也不願再次奉獻。在昔日戰友們的墳前,意圖勸服兒子放棄出征:「一個軍人,最好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你可以咩?你永遠思考得太多。」身處戰場,確實不宜想得太多。敵軍拋來一個手榴彈,難道你還考慮應該跳起避開,還是伸腳踢走更富效率?手執武器,見到不懂說英語的人類,非友即敵,諗都唔諗立即掃射,才是明哲保身之道。似男主角段譽上身,堅持不殺生,正常情況下,真係會似羅樂林一日死幾次。《雷霆救兵》中,湯漢斯(Tom Hanks)服從軍令,深入戰場,只為拯救素未謀面的普通大兵麥迪文(Matt Damon)。他的決定,曾被下屬質疑是愚忠;最後,卻被推崇成英雄。《鋼鋸嶺》說的英雄,是相反,擇善固執,堅持己見,只聽從內心的信仰,才不在意上頭吩咐的種種約定俗成。好了,現在輪到你身處戰場,你能否一直信任自己信任的一套?面前有真真實實的極度荒謬境況,身邊有來自四方八面的群眾壓力,不再思考太多,凡事跟大隊,似乎會過得比較安全。違背自己咪違背自己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就當你的良心比較大,做不到聽教聽話的順民,像男主角的父親,遠離煩囂,盡力似隱士般過活,也應該比較寫意。隱士最後忍不住四出張羅,碌盡友情牌,保送兒子上陣。在訓練營,男主角固執到連拎起支槍扮用一下交一交戲都誓死不從,惹起眾怒,搞到被同僚毒打。我覺得,身體上的折磨,還算容易撐得過;眼見一班志同道合的,對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完全無法理解無法認同,被重視的一群孤立,才是最難克服的一關。抵抗主流,從來吃力不討好。只好在此發放一下正能量,《鋼鋸嶺》改編真人真事,真實的Desmond Doss,死裏逃生,往後好好的跟深愛妻子活到八十幾歲。
《鋼鋸嶺》中,安德魯加菲飾演的Desmond Doss從日軍手中,拯救了超過七十五名戰友的垂危生命。
《雷霆救兵》中,湯漢斯在槍林彈雨下拯救大兵麥迪文,二十年來成為無數戰爭片的參考對象。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b:方俊傑
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9/19859111
【周日狂徒】求愛失敗槍殺心上人暴躁男走上姦殺肢解路
1 :
GS(14)@2017-07-02 14:19:28英國19世紀殺人狂「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令全城陷入恐慌,10年後法國也出現一位連環殺手,他曾因單戀歷經情傷,竟開槍企圖與心上人同歸於盡,中槍獲救後也沒好好珍惜人生,反而姦殺少女及男女童、肢解他們甚至吃人,他最終難逃法網,死在斷頭台。瓦舍(Joseph Vacher)1869年出生在西南部一個貧窮世家,父母有15名孩子,他排行最小,自小已喜歡虐待動物爭取其他人注意,17歲入伍期間,因不受重視而兩度自殺,結果被開除。他的首名受害人是他的單戀對象,他追蹤到對方行蹤上前求婚,結果被羞辱,他竟拿出手槍企圖與對方同歸於盡,向對方連開4槍後轟頭自殺。兩人均大命不死,但瓦舍頭部中了兩槍導致半邊面癱,子彈終生卡在他的耳朵中。他後來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出院後當農工,遊走於東南部農場,又經常到妓院尋歡,感染性病後被迫要切除部份生殖器。他大難不死後沒有好好珍惜生命,反變成變態殺人狂,估計他1894年至1897年間至少殺死11名少女、女童及男童,而且很可能與南部幾宗企圖強姦案有關。瓦舍的所有受害人都被強姦施暴及肢解,似乎企圖藉虐殺令受害人感受自己受過的痛苦。他會切除男受害人的睪丸,甚至有證據顯示他可能吃過人肉,但他每次施襲後都逃之夭夭,逍遙法外。由於他的目標通常是年輕又單獨務農放牧的女性及兒童,因而被當地傳媒稱為「牧羊人殺手」。直至1897年他終於失手,襲擊一名已婚農婦時,驚動其他人就擒。他被捕後承認殺死11人,稱自己由自轟那天起人生逆轉,因為民眾看到他傷痕後的反應,令他永遠憎恨社會。他從未公開懺悔自己的罪行,甚至企圖以精神病開脫,最終被裁定罪名成立,1898年12月31日被拖往斷頭台處死,終年29歲。
All Day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2/2007642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