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視頻網站越燒越虧 深套數十億風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5/yNMzA3XzQwOTUyNg.html

3月11日,土豆與優酷簽下的100%換股協議,宣判了土豆即將退市的命運,而這距離土豆2011年8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尚不足7個月。3月12日至13日,土豆網股價應聲上漲176.15%,報收於42.50美元/股。

面對「流血上市」、上市不足7個月後又選擇退市的土豆,原雅虎中國CEO謝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陳:「此次土豆與優酷的合併是土豆的投資人推動的。」因為虧損的土豆一直未能給其投資人提供一個理想的套現機會。

而此時此刻,也許有眾多風投正在豔慕土豆投資人得以套現的灑脫,因為並非所有投資視頻網站的PE、VC資金都可以獲得這樣的套現機會。

來 自ChinaVenture的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2011年,包括軟銀集團、IDG、紅杉中國、三井投資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分76次向包含優 酷、土豆、樂視網、聚力傳媒在內的38家視頻網站投資10.18億美元。其中,投向土豆網、優酷網、酷6網及樂視網(300104.SZ)這四家已上市的 視頻網站資金達4.51億美元,另有5.67億美元(折合約36億元人民幣)資金仍押注在「在野」視頻網站上。

因為很多投資數據不透明,36億元僅僅是部分統計,總體數據遠不僅於此。

但面對遲遲難見盈利的視頻網站,數十億元的PE、VC資金中的大部分恐怕只能被深度套牢。

急於套現的投資者

3月13日晚,華興資本創始人、CEO包凡的一條微博,再度印證了業界關於土豆投資者推動聯姻的猜想。

包凡在微博上爆料稱,優酷土豆合併交易的「幕後英雄」分別是「成為基金」創始合夥人、優酷網最早的投資人李世默,及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土豆網董事符績勳。

而紀元資本正是土豆上市前的投資者之一,其分別於2006年、2010年兩度向土豆投資,並掌握了土豆上市前12.10%的股權。

在 土豆網上市之前,包括IDG(IDG Technology Venture)、紀源資本(GGV Capital)、凱欣亞洲(Crescent Point)、General Catalyst、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等在內的風投資金向其投入超過1.35億美金,掌握了土豆上市前超過83%的股權。

至今年2月16日,土豆上市滿6個月後,上述投資機構所持的土豆股權才迎來解禁。此後尚不足一個月,即傳來了土豆與優酷合併的消息。而在眼下土豆與優酷股價雙雙上漲的背景下,土豆的投資方無疑是最大的獲利者。

上市空間有限

而與積極跑路的土豆投資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尚有大量風投資金身陷視頻網站投資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風投資金青睞視頻網站,始於2006年的谷歌出手收購Youtube。這次投資讓風投與創業者都看到了視頻網站的價值蛋糕,對視頻網站的投資也因而風起云湧。

ChinaVenture 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2011年,PE、VC每年投向國內視頻網站的資金分別約為350萬美元、5685.58萬美元、2920萬美元、1.41 億美元、1.58億美元、8478.26萬美元、2.07億美元、3.38億美元。上述數據彙總後,除了土豆和優酷的投資資金外,仍有至少5.87億美金 (約合36億元)風投資金分散在各未上市的視頻網站中。

對於VC、PE投資者來說,投資公司的順利上市,進而實現投資價值的高額回報,無疑是其最期待的結果。但大部分視頻網站投資者的希望恐怕要落空了。

一 位私募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視頻網站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也不存在地域性的壟斷,以目前的行業容量及行業集中度觀察,整個行業至多還可以容納一到兩 家上市公司。眼下,優酷與土豆合併的新公司已有希望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麼排行行業第六位、第七位的公司,則不太可能達到上市公司標準。

「回顧此前兩年VC、PE 對視頻網站的青睞有加,眼下不得不承認視頻網站經歷了一個投資過熱的階段。」該私募人士稱。

狂歡後的套牢

除卻視頻網站大軍上市無望,視頻網站的前途未卜,也讓VC、PE倍感寒冷。

謝文告訴本報記者,視頻網站的商業模式已經推行6年了,但整個行業仍在虧損,且業內看不到視頻網站這種商業模式能夠盈利的時間點。分列行業老大、老二的優酷與土豆合併,並不能打破廣電壟斷等限制視頻網站發展的壁壘,不能解決二者經營中遇到的根本問題。

另外,某券商研究員指出:「僅僅依靠廣告收入,視頻網站是永遠不可能盈利的。可悲的是目前國內的視頻網站依靠的都是廣告收入這一單一的運營模式。」

不 僅如此,2012年已經進入到了網絡電視的前夜,如果蘋果在這一年推出了ITV,谷歌及其他的電視廠家都得以跟上,從而實現網絡上的資源可由電視統一起 來,並利用智能化、個性化,以分門別類的方式可觀看全球的內容,不再需要視頻網站充當「二傳手」的角色,那麼對於整個行業的衝擊可想而知。

「彼時,不再是視頻網站的個體是否努力經營的問題,而是環境變了。那麼此前進入視頻網站的投資者將更加難以退出。」謝文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5

新浪系隱現 視頻業或成寡頭遊戲

http://news.imeigu.com/a/1331748780180.html

土豆優酷合併背後,新浪的身影在閃爍。

知情人士透露,一個半月前,新浪曾差點將土豆全盤接下,如今落入他手,看似遺憾,但結果可能更好。因為,新浪與優酷之間也有資本遠親,這可能為它的視頻業創造了另一種空間。對於正處於商業化前沿的新浪微博而言,反而可能是利好。

但這似乎將視頻業推入一個寡頭的遊戲中。

新浪的好買賣

CFO出身的曹國偉看來可以洗刷「投資污點」了。

新浪是在去年8月土豆IPO之際分兩次高價入股,總計花去6640萬美元,拿下土豆9.05%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五大股東。但土豆自上市之日破發後,股價一路低迷,新浪的投資也陷於虧損。

在此之前,新浪還投資了麥考林同樣遇虧。有人戲稱它為「活雷鋒」。

不過,這或許不能等量齊觀。去年8月,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洪波就表示,新浪入股土豆網跟入股麥考林完全不同,後者可視為投桃報李,還沈南鵬一個人情,前者則更多是出於新浪自身的戰略考量。

如今,土豆優酷合併後股價都呈大漲態勢。尤其是土豆連漲3天,股價從15美元左右直躥至42.5美元。借此,新浪的投資也迅速轉為浮盈逾4000萬美元,儼然變身為一筆好買賣。

它得到的不僅僅是投資收益,很快還將順勢成為優酷股東。新浪對此態度淡定,該公司PR負責人對本報表示:「就是這樣,沒有特別需要說明評價的內容。」

實際上,土豆一度曾非常接近與新浪「合體」。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約一個半月前,雙方合併只剩最後簽約,但仍不願出售的王微臨時反悔,使得交易泡湯。

但其他機構股東出售意見依然堅決,他們立即著手繼續尋找新的併購方。最終,土豆董事會決定接受與優酷合併。

有人為新浪感到可惜,覺得它錯失了拿下土豆,一舉進入視頻業第一集團的機會。分享傳媒CEO江瀾則認為,相比整體吞下土豆,對新浪而言如今的狀態是更好的結果。

全額接盤土豆並提供相應溢價,新浪沒那麼多錢,更何況還將背上土豆的虧損包袱。而如今,它仍扮演新公司股東身份,為其微博內的UGC視頻分享應用贏得了視頻業內最為龐大的用戶群,將有益於其增強微博流量變現基礎。

「想吃雞並不需要自己蓋養雞場。」江瀾說。另一家視頻業巨頭CEO也說,新浪目前需要重點投資微博,在兩大燒錢領域中面對強敵拼血投入顯然並不是最優選擇,立足微博平台對外通過投資關係廣羅資源更佳。

眼下,新浪自身也開始提升其商業化進程。上月底,曹國偉透露的微博貨幣化進程包括:今年第二季推基於用戶資料和興趣的新廣告系統,下半年推自助廣告系統,並上線移動客戶端廣告系統。

此時,借助資本紐帶,視頻領域合作空間遽然放大,對於新浪而言可謂大有裨益。

江瀾說,對於更具平台屬性的社交網站而言,視頻分享不僅增強用戶黏性,也可開掘廣告金礦。目前礙於用戶體驗,微博視頻還未被允許顯示廣告,但已不遙遠。這一前景已被業內看好,分享傳媒目前就在開發一款基於微博的新的廣告網絡產品,將集成各家微博賬號的管理和維護。

寡頭遊戲

優酷、土豆合併之後,新浪系或也隱現龐然大物之姿。與其他幾家高調重金投資視頻部門不同,新浪的策略看來是通過對外投資進行圍繞新浪生態圈的佈局

而且它或許還是唯一手握已持續規模盈利視頻投資項目的巨頭。2010年,新浪投資3000萬美元,成為秀場類視頻社交網站9158的大股東。

說起來商業模式頗為簡單,9158的主要產品形態就是在全國廣泛簽約視頻主播,在互動過程中接受用戶購買並贈與的虛擬禮物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獲取利潤。很大程度上,這是一種典型的「虛榮心經濟」,但它的表現卻足以令人驚奇。

這家低調的網站眼下已是近年來新浪投資中最接近IPO的資產,目前月營收近7000萬元。可能會令一眾行業巨頭汗顏的是,這家網站早在2008年開始就盈利,至今月純利已達數千萬級別。

9158同樣在向新浪的核心資產微博靠攏。今年以來,它還與新浪共建一個名為「微秀」的視頻社交平台,這一平台將更直接地與新浪微博資源進行互動。內部人士說,這一產品形態與9158相仿,但用戶人群的定位將更高,以適應微博中的主流用戶。

至此,web端視頻業領域大致已成為了4派互聯網寡頭的遊戲,新浪優酷系、搜狐視頻、騰訊視頻以及百度門下的愛奇藝。

這再一次證明了純互聯網形態業務領域從無新鮮事,在行業混戰後期,寡頭們手握的資金、用戶、流量仍是決定性籌碼。相比騰訊、百度、搜狐的自身三要素合一,新浪與目前視頻業領先者達成了「搭伙」形式。

業內普遍的觀點是,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始。易凱資本CEO王冉說,最後視頻行業將剩下不超過四個主要玩家,交易後優酷土豆成為1/4的可能性終於超過50%。

這場「事變」之後,多家巨頭也紛紛拿出新的聲勢。如搜狐加強了內部招聘力度,業內消息稱,優酷土豆合併後,搜狐視頻追加了15%~20%的招聘計劃,來消化吸收優土合併後由雙方公司離開的技術和銷售人員。今年本來已計劃針對UGC發力,並為此成立專門部門。

愛奇藝則旋即宣佈引進新高管強化團隊。昨天,它宣佈曾任Google上海研發中心技術總監的湯興博士正式加盟,出任首席技術官。

對於客戶端視頻服務領域而言,web端的寡頭遊戲對它們影響或許還不甚明顯。PPTV CEO陶闖說,兩大領域用戶習慣差異仍較大,用戶人群重疊度也還小。

不過,未來在PC端、移動端和電視機屏幕端融合加深之際,新的重合區域或將出現。陶闖對此表示,屆時行業參與者們需要在渠道影響因素和內容影響因素之間尋找到新的權衡配比。

他表示,PPTV目前已傾向於與電視台的深度「網台互動」,變身為廣播影視內容的投資、製作者。他說,優酷、土豆此前的純web端視頻模式並無太大 後勁,未來單純的視頻網站概念將消失,視頻將成各網站標配。未來,網絡視頻服務商要麼是內容供應者,要麼是視頻產品基礎服務提供者。

江瀾也說,以專業廣播級內容為目標將成業內重要方向,並憑此認為眼下搜狐視頻較騰訊視頻表現出更多潛力,「搜狐的內容製作更有專業目標和創新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9

視頻版權價格一年內暴跌5成

http://news.imeigu.com/a/1334648940182.html

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曦報導:「天翻地覆慨而慷,換了人間。」這是搜狐副總裁、搜狐視頻COO劉春在微博上的一番感慨。8個月前,他還在微博上抱怨:「最近參與買劇,感覺網絡視頻全急眼了,100多萬元一集打破頭去爭,簡直瘋狂啊,這樣下去遲早大家都玩完。」

不過,本週他又在微博上說,他的一位朋友拍了劇情、演員陣容都不錯的劇,電視播出平台也不錯,網絡版權出售卻遇冷,二三十萬元一集都很難。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視頻網站持續的為版權燒錢,卻一再虧損,失衡的財務狀況或將促使劇集「漫天要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

視頻網站的版權價格在這一年間可謂經歷了一次過山車的驚魂之旅。「800倍的飆升啊!這已經變成幾大家玩的東西,資金實力不夠玩不起。」8個月前,搜狐掌門人張朝陽對於去年高得離譜的視頻版權價格的抱怨仍然猶在耳邊。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今年開春後迅速降溫。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在日前召開的2012年北京春季電視節目推介會上,大量成片沒有成交,沒有一家視頻網站出手,劇集遭到視頻網站冷遇被媒體及業界關注。一些電視劇的價格回落明顯,部分內容的報價腰斬一半。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有的劇集版權是單集70萬-80萬元,如今已經降到30萬-40萬元,而對於還在叫價七八十萬元的劇,他們已經基本不考慮。

失衡的財務報表

為何曾經價格高昂的劇集在一夜之間猛然降到了冰點?或許可以從視頻公司的財務報表看到一些端倪。

土豆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土豆內容成本為6650萬元,幾乎是2010年同期2270萬元的3倍。2011年第四季度,優酷版權內容成本為 9070萬元,淨營收達到3.93億元。佔營收九成以上的廣告收入較2010年同期增長了103%,但仍不敵版權價格的上漲速度。

「即使一部最熱門的影視劇,它的廣告回收價值不超過1000萬元。」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這樣的購買價格,絕對是虧本買賣。

畸形高價難持續

首都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認為,今年影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格已呈快速下跌之勢。

優酷總編輯朱向陽就此表示,版權價格回歸理性在意料之中,回落對視頻行業及影視行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有利。

面對高價,有視頻網站覺得泡沫總是會破裂的。激動網總裁呂文生認為,當影視劇版權費「泡沫」越來越高時,終有一天,有能力大手筆購買的網站越來越少。

風行CEO羅江春指出,獨播版權要價已經接近電視首播的10%—20%,而視頻廣告的規模卻沒有達到電視廣告規模的10%—20%。也就是說,目前視頻版權的價格與視頻網站的盈利已嚴重脫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32

雲視頻服務業---BCOV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1025.html

BCOV 是詳細研究的第三隻美國新股,這間公司或許意義非凡,值得重視。

 

建制歷史

 

1995年,Jeremy Allaire與他的兄弟J.J.Auarie共同創辦了阿萊爾集團公司, 2001年3月Macro media公司收購了阿萊爾公司,Jeremy 變成了新公司的技術總監並且幫助開發了宏媒體MX Flash平台。2003年,他離開了Macro media公司,先是加入了風險投資公司General Catalyst,之後到2004年,傑瑞米 阿萊爾創業成立了Brightcove公司,專注於寬帶視頻領域,資金來源於他先期參與的風險投資,公司地址位於美國馬塞諸薩州坎布里奇市。

 

商業模式

 

YouTube是用戶自制視頻內容上傳共享,短視頻為主,是視頻界B2C模式的代表;Brightcove則不同,他將自己定位於一個在線視頻平台,主要 是向視頻內容生產商或者節目製造商提供更專業的視頻製作和特別服務,更為不精於視頻製作的企業製作和量身打造專業視頻,同時也是其他數字媒體的發行和發佈 平台,實際上,這一模式,就是視頻界的B2B模式,是專門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的一個視頻服務平台。

 

這種新的視頻業務模式被業界稱為視頻化專家,在網絡甚至移動網絡等新媒體的技術環境下,各類傳統媒體為爭取受眾市場而主動求變,通過技術融合了傳統與新 潮,打造出一個新媒體,無論廣播,報紙,網站,電視等等,都可以在這個新媒體上以視頻形式得以傳播,不僅不會為受眾所遺忘,甚至還會更熟悉,這樣的傳播平 台,就是Brightcove所提供的,集各種媒體大成的「內容發佈平台」,這個新商業模式的核心詞是:云技術服務平台。

 

媒體內容生產商、網絡出版商和廣告主可以通過訂製Brightcove相關技術服務平台,來傳播自己的內容,所有的內容都是以網絡電視的形式傳播出去;同時,消費者或者受眾可以通過Brightcove觀看、發現、分享並參與到內容中來,和相關企業形成互動。  

 

具體運營

 

在整個Brightcove在線平台上,「視頻云」扮演大腦中樞的角色,並通過以下服務來體現其具體功能:

 

1)視頻上傳和編碼

Brightcove視頻云也可理解為視頻解決方案,或者SaaS(軟件即服務)。對於客戶上傳的視頻,Brightcove視頻云可以利用其視頻編碼技術對視頻文件進行質量和大小的處理,然後利用第三方內容傳輸網絡將內容傳輸至終端客戶。

 

2)內容管理

客戶可利用Brightcove視頻云對上傳的內容進行分組以及對視頻播放地點和時間進行設定,從而決定他們的視頻在何時何地被收看。

 

3)定製播放器

Brightcove視頻云滿足了客戶對視頻播放器的定製化需求,客戶借助視頻云提供的工具可對視頻播放器進行按需設計(如播放器風格、構架、顏色和圖案)。Brightcove視頻云還包含了一套標準化功能,如全屏播放,社交媒體分享以及區域播放控制。

 

4)社交媒體

Brightcove的客戶視頻可以出現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熱門SNS上並進行分享,從而增加觀看用戶數量。如Brightcove與facebook合作,在facebook好友動態中支持視頻切入播放。

 

5)跨平台傳輸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他移動設備的興起,Brightcove視頻云還向客戶提供跨平台視頻發佈和傳輸解決方案,如針對移動網頁體驗的自動設備檢測服務

 

6)視頻分銷

 

是指視頻購買方或者擁有者,將視頻的播放權分銷給其他合作夥伴。基於這一點,Brightcove視頻云允許客戶在他們自己網站、合作夥伴網站或者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Youtube上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以此來增加客戶網站流量、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增加觀眾數量。

 

7)廣告和貨幣化

視頻內容製造商一般通過視頻中加載的廣告來獲取收益,如何實現視頻內容與廣告的融合也是Brightcove視頻云所考慮的。Brightcove視頻云向客戶提供現成的廣告格式,並通過一系列工具幫助客戶來設定廣告插入模式,如前置式廣告、中間廣告、後置式廣告。   

 

Brightcove除了向客戶提供較為容易操作和使用的視頻云服務外,如果用戶想要更多的定製化服務或者操作幫助,可以向Brightcove購買其他專業服務,如視頻內容遷移、播放器優化、網頁視頻優化等,這些服務都是按數量來收費的

 

8)客戶細分

 

Brightcove視頻云產品分作——極速版、高級版、企業版,針對不同客戶群,Brightcove對產品進行了細分,推出了視頻云極速版、高級版和 企業版三個不同版本。極速版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客戶,包含了最基本的專業視頻分銷功能,但在視頻傳輸量和觀眾數量方面有限制(客戶可以購買更多容量)。高 級版(包含企業版)主要是針對需要定製服務的客戶,高級版包含了更多和更全服務和功能,以及更多的視頻傳輸量和觀眾容量,高級版的客戶一般訂製週期都在一 年以上。

 

盈利來源

 

從以上的業務分析中可見,Brightcove的營收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基本視頻云服務訂製和定製後的多項專業服務,兩者中,云視頻訂製為其主要營收來源,2008年至2010年三年營收佔比分別達到92%、89%和93%。

 

市場表現與拓展

 

2008年至2010年,Brightcove三年總營收分別為2450萬美元、3619萬美元和4372萬美元, 2009年較2009年增長48%,2010年較2009年增長21%,營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該公司客戶數量的大幅增長。截至2011年6月30日,Brightcove的客戶數量已超過3000家,涉及各類數字媒體公司、金融、零售 、政府、教育、非盈利性機構以及科技公司。

 

取得這樣的市場表現是Brightcove商業理念的結果,他希望創造的一種能夠通過經營製作視頻收取或分享收入的模式,而不是以視頻為中介獲得廣告客 戶;他的客戶本身就是媒體,再通過獲取流量而獲得廣告這個策略上,他不想成為和客戶搶食的競爭者,視頻行業最為被人們詬病的就是盜版問題,如何平衡內容製 造商與平台提供商之間的利益,Brightcove終於找到自己的路,一系列的運營動作告訴客戶,它不是搶食者,它是幫助客戶擴大影響,獲得更好收益的共 贏者。

 

那些視內容版權如命根的媒體公司,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內容會因為與Brightcove 合作而不安全,對於那些規模不大的中小製作公司來說,Brightcove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上擴大影響,樹立品牌,增加盈利;對於有自己廣告網絡的大媒體而言,Brightcove又可以幫助他們在網上建立交易市場,選購或者出售視頻節目。   

 

Brightcove的這一經營模式迎合了客戶對其內容版權保護的需求,這使它在網絡江湖上贏得了信任,獲得了一連串來自傳統媒體的青睞:先是華納音樂宣佈使用Brightcove的技術在自己的網站內嵌播放器軟件。接著,華爾街日報在線、MARKETWATCH和 BARRON′S在線以及道瓊斯在線也決定和BRIGHTCOVE合作,通過前滾視頻和橫幅廣告的方式來發佈新聞與評論視頻等內容。

 

一句話,做媒體或者所有有需求企業的視頻服務商,成為幫助這些客戶增加盈利的助手。

 

有人會問,媒體公司為什麼不自建網站來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而非要把白花花的銀子送給Brightcove?這一點,除了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緻是趨勢之 外,在美國,用戶自制視頻內容市場已被Youtube為代表的短視頻分享網站所佔領,而還有很多專業、半專業的媒體製作機構,因實力不夠,無法建立自己的 網上分銷渠道,即使像其他如紐約時報、華爾街等不差錢的媒體大佬,他們也不一定在視頻分銷渠道方面佔據優勢,因此把這部分業務交給專業的 Brightcove來做,比自己親手操刀更為划算,而Brightcove們瞄準的正是這個市場;2006年10月,美國的《廣告時代》雜誌將 Brightcove的創始人傑裡米·阿萊爾評為商業領域2006年度十大創新人物之一,同時也對他作出一個大膽的稱謂—— 「下一位媒體巨頭」。

 

  幾年過去後,隨著網絡帶寬不斷提升,視頻成為未來互聯網主導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且移動終端也隨著蘋果電腦的巨大成功而鋪天蓋地,到了2011年5 月,Brightcove適時宣佈推出「應用云」服務(App Cloud),此舉被外界認為是該公司進軍移動市場的一次全新嘗試。開發者通過Brightcove App Cloud工具,只要使用HTML5、Javascript和CSS這些開放技術,就可以開發出基於iPhone、iPad、Android手機和平板的 應用。Brightcove高調進入移動應用領域,儘管這個市場已經有至少三家質地不錯的競爭對手,Brightcove依靠自己在移動終端上投放廣告的 技術優勢,來幫助客戶更快的適應移動視頻市場,這個新市場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僅從數量上來看,移動終端比起個人電腦,是大大的上了一個量級。

 

IPO 上市與未來發展

 

YouTube每月發佈視頻流數十億個,這樣的數量級比所有其他視頻網站服務商都高很多,而Brightcove公司代表了專業視頻服務網站,網上有很多 這樣的服務商,而且增長都很快。在過去6個月中,Brightcove的發布商上傳到服務器的視頻數量跟之前五年的總量一樣多。目前每分鐘 Brightcove可以編碼5小時長度的視頻內容,而在18個月前,Brightcove每分鐘編碼的視頻只有1小時的長度,公司目前每月傳輸的視頻流 高達7億,在所有在線視頻平台中擠身前五名。

 

這樣的發展,公司的資金要求自然看漲,同時其遠大前景也被資本市場所看好,終于于2012年2月18 BrightCove在納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大漲35%, Brightcove此次上市共發行公眾股500萬股,融資5500萬美元。上市後,總股本2600萬,目前市值4.8億美元,Brightcove在 2011實現盈利2330萬美元,營收6360萬美元,其上市當天收到市場追捧,再一次證明了國際資本市場對視頻云服務行業的高期待。

BCOV是屬於主業發展迅速,營銷在上市前已經開始快速增長的企業,融資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助推器,公司已經走過盈虧點,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再上一層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值得關注。

 

Brightcove也曾來中國發展,因為水土不服撤退了,但是它卻留下一個新的創業團隊,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公司「視訊天下」,也許不久中國投資者可以在創業板上見到他的身影

 

最後也提一下中國上市的視頻網站樂視網,在2012年3月31日的樂視峰會上,樂視網提出要打造平台級視頻企業,具體是指在成為擁有海量影視、娛樂內容, 具備為樂視網和更多同行提供超強視頻傳輸能力,並為用戶提供極致視聽、應用體驗的平台級視頻企業之後,還要成為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存儲、傳輸平台,一站式為 用戶提供云視頻服務的更大規模和量級的平台,不僅僅滿足視頻網站的視頻傳輸需求,非專業視頻網站如門戶網站、新聞網站、電商網站、企業網站等也將逐漸實現 信息傳輸的視頻化。而視頻傳輸對於CDN佈局、編解碼技術有著較高要求,樂視網的平台戰略,正是為樂視網及其他網站和企業提供視頻存儲和傳輸服務。

 

這則消息由於主要表述是圍繞影視平台,很多人理解就侷限於影視娛樂,實際上從上面的表述不難看出,對於像Brightcove這樣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運營, 樂視網也已經領會並表述在企業的發展戰略裡面了,有句話是有多大的心,拿多大的天下,這樣的視頻平台級遠景規劃目前只在樂視網團隊聽到,說明這個團隊對視 頻業界的最新發展趨勢的敏感和跟進的動作都是前衛的,所有能夠以視頻為賺錢的資源模式都儘可能的植入到自己的產業規劃中去,這樣做的效果怎樣暫可不論,只 是這種奔騰的虎狼之心,不容小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0

資本牽線「優豆聯姻」 視頻新聯盟呼之慾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8/wNNDE1XzQyNjIwNQ.html

21世紀網訊 近日優酷和土豆聯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首次詳細披露了雙方聯姻的過程:並非臨時「閃婚」,而是在投資機構的牽線下,經過持續三年不間斷談判的結果。

一個月前,優酷和土豆宣佈合併消息從天而降,國內視頻網絡競爭的局面掀起了一灘不小的浪花。合併後,優酷和土豆分別持有新公司71.5%和28.5%股份。但當時雙方均對更多合作細節保持緘默。

2月優酷土豆重啟談判

據雙方呈遞SEC文件,早在2009年,土豆網就開始尋求商業合作,投資銀行瑞士信貸和易凱資本負責定期就潛在收購和商業合作為土豆提供戰略建議。2009年到2011年,土豆和優酷曾進行過一些非正式討論,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直至2012年2月,優酷與土豆重啟談判。2月的第一週,優酷大股東成為基金代表李世默與土豆大股東紀源資本代表符績勳,開始就兩家公司的潛在合併展開談判。

2月15日,優酷董事會召開特別會議,評估潛在交易。優酷董事會要求管理層盡快與土豆展開談判。2月16日,優酷與土豆就換股合併展開第一次正式談判。優酷CEO古永鏘、高級副總裁兼CFO劉德樂和李世默在京會見紀源資本的符績勳。

不 過,土豆網CEO的王微在第一次正式談判中缺席。此前有消息稱,王微對本次合併並不十分樂意,甚至已經開始籌劃再創業。SEC文件顯示,王微的董事任期為 一年,此外,紀源資本的符績勳也將出任董事。如果交易未能完成,那麼造成交易失敗的一方需向另一方支付1億美元的合同終止費。

2月16日會後,符績勳將此事告知王微。優酷則在會後指派其外部法律顧問,就雙方合作的重要條款代為起草諒解備忘錄。

2月24日,優酷和土豆雙方管理層和部分股東密會香港,達成合併最關鍵點:土豆佔新公司28.5%股份。雙方隨後進入協議秘密階段,並簽署雙邊保密協議。

此後,雙方開開始對對方展開盡職調查並達成初步合併協議草案。3月10日,優酷土豆簽署合併協議。3月12日,優酷和土豆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合併協議生效。

搜狐、騰訊、百度緊追其後

繼網易與樂視聯合、優酷與土豆合併之後,中國在線視頻新聯盟呼之慾出。

4月24日,搜狐、騰訊、百度三家互聯網公司擬合併其在線視頻業務,聯手對國內外優質視頻版權內容進行採購。 在聯合買劇方面,各自出資三分之一,三家網站聯合後,成本攤銷也是一分為三,這意味著,中國本土兩大網絡視頻陣營格局形成。

艾瑞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市場規模62.7億,同比增長99.9%,版權資源依然是競爭重點,預計2012年視頻行業版權市場將更加活躍,成為行業競爭重點,屆時市場規模將實現翻番,達到126.3億元。

據 21世紀網瞭解,搜狐眼下是中國第三大在線視頻公司,擁有13.3%的市場份額,奇藝在中國在線視頻市場排名第六,市佔率為6.4%,騰訊在這一領域發展 規模則相對較小,這些意味著新平台將佔有約20%的市場份額。這一市佔率約為優酷-土豆的一半,優酷和土豆完成合併交易後,其市佔率為40%左右。

路透陽光專欄分析認為,搜狐、奇藝和騰訊結盟確有吸引力,在線視頻行業較為分散,目前處於虧損狀態,急需進行此類整固。上述公司規模較大,在獲取最新影片和電視節目版權方面,將有更大的議價空間,有助於其盈利。

視 頻網絡進入版權爭奪的戰國時代。搜狐視頻業務有望在下半年分拆,並且於明年上半年赴美上市。搜狐視頻CEO鄧曄則回應稱上市沒有明確時間表。2011年搜 狐在線視頻廣告收入為3.7億元,廣告增長率為120%,不搜狐CEO張朝陽的預計,2012年在線視頻廣告收入能實現7億元以上的收入。

若 優酷和土豆整合後步入高速發展軌道,將對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奇藝的聯盟形成壓力。財報顯示,優酷2011年營收為8.9億元,土豆營收為5.12億元。 優酷網已宣佈最新版權協議,從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得兩大熱門電視節目《倖存者》(Survivor)和《全美超模大賽》(America's Next Top Model)的中國大陸地區播放的獨家版權。

網絡視頻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對影視內容和版權版權的火拚。近年資本大佬紛 紛結盟加碼上游,如2011年10月,樂視網已和土豆簽約,投資3億元搭建國產影視劇網絡版權採購和銷售平台;此後新浪投資成為土豆第五大股東,先後投資 6640萬美元;搜狐則購買競爭對手迅雷1000萬美元股票,以增加對視頻領域投資。(21世紀網 筱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4

網絡視頻:寡頭時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3/3ONDE1XzQyNzQ3OQ.html

網絡視頻行業正在因為越來越激烈的「物理碰撞」而激發「化學反應」,這個行業整個生態體系,都會因為一個寡頭的時代來臨而發生巨變。

2012年4月24日,北京萬達索菲特,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宣佈成立聯盟,將在共同採購版權等方面進行合作。

根據易觀數據,截止到2011年第4季度,搜狐視頻和愛奇藝分別佔據中國網絡視頻市場收入份額的13.3%和6.9%,再加上從用戶、資本到已有內容都相當強大的騰訊視頻,三方聯盟將佔據市場約1/4份額。

在此之前,2012年3月12日下午6點,中國視頻行業市場份額排名第1位的優酷網和第2位的土豆網宣佈它們已經於前一天簽訂最終協議,將以100%換股的方式合併。這一消息被以短信的方式迅速傳到了各個媒體手中,而據優酷的公關表示,他們在之前一小時才剛剛得知此事。

這 一事件經過了嚴格保密,不僅記者們一時發懵,連優酷和土豆公司內部的人也震驚了。一件趣事能充分說明其意外性:某前優酷員工剛剛辭職,跳槽土豆並辦完手 續,可當他抬頭一看,發現自己又變成了優酷的人。「其實我們有些同事挺鬱悶的,不久前還因為《康熙來了》版權問題跟優酷打呢,費盡心血,可敵人卻一下變成 了同伴。」有土豆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因為優酷、土豆同時進入緘默,此事雖然重大,卻並沒有被炒得沸反盈天。之後當記者在香港採訪優酷高級運營副總裁魏明時,他也只以官方的說法進行回覆:保持各自特色,包容開放共贏。

可是,就像低水魚雷並不會在爆炸時掀起多大波瀾,表面的平靜不能掩蓋水面下的激烈。在中國互聯網中,這是第一次某一垂直行業的老大與老二走到一起,而它們已有市場收入份額分別為21.8%和13.7%。

這一事件對整個視頻行業環境帶來的深刻影響,隨即顯現。

雖 然優酷和土豆合併佔據了很大優勢,可「搜騰奇」聯盟背後有著騰訊、百度和搜狐,後勁不容小覷。互聯網大佬在視頻行業終於走到一起獲取更大力量,說明在之前 2011年的搶市場之戰中他們並未討得多大好處,而「搜騰奇」派系也正式宣告中國視頻行業在經過多年各自為戰之後,在不斷成長與競爭中,終於迎來了一個巨 頭與派系的時代。

環境之變

在優酷上市之後,優酷CEO古永鏘曾在專訪中為《商業價值》記者畫了一張圖,那是一個「漏斗」:上端寬而分散的部分是內容,下端寬而分散的部分是用戶,而中間收窄的腰部,則是視頻網站。

從2005年開始,中國一夜之間湧現出數千家大小網絡視頻公司,這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它們一方面在淡漠版權的前提下瘋狂吸納內容,另一方面又利用製造熱點、推廣營銷等方式不斷獲取用戶。

在海量網絡視頻公司的群體推動之下,中國網民在短短幾年間即熟悉了上網看視頻的方式。而在用戶量急劇增長之後,廣告主也對這一市場越來越認可,一個大蛋糕在合力的作用下隱隱形成。

可是,廣告主的認可度循序漸進,由此而流入的資金速度遠遠跟不上網絡視頻公司消耗資金的速度。一個快速形成的生態系統,在收入無法抵消耗散的環境下,幾乎從誕生之時,就進入了適者生存的淘汰模式。

在其中,資本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從服務器、帶寬投入到用戶體驗提高,從內容增長到用戶增長,再從品牌增強、用戶積聚到廣告變現,這一循環需要源源不絕的資金投入——誰能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快速成長,誰就將獲得最大的生存資本。

在這其中,考驗的是網絡視頻公司的融資能力、運營能力、內容操控能力,以及在連續的資金、用戶拉扯中的抗壓能力。

到 2008、2009年,網絡視頻正版化成為了壓在很多苦苦求生的中小視頻公司肩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內容逐漸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購買,這道硬門檻終於將 大多數玩家擋在了外面。而獲得生存資本並成長壯大的優酷、土豆等公司,在競爭者減少之後,用戶進一步積聚,得到了更寬鬆的成長環境。

視頻行業由此從野蠻生長時代進入群雄並起時代,真正的玩家從成千上萬變成了幾十個,其中排得上號的也不過優酷、土豆、PPTV、PPS、樂視、風行等十來家。

這是一個從失控到漸有序的過程,當市場開始規範之後,傳統的互聯網公司終於決定入局和發力:是該來搶蛋糕了!

2009年到2010年,從新浪視頻、搜狐視頻、迅雷看看、鳳凰視頻發力,到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相繼成立,視頻行業玩家變少,但每一家都擁有更強壯的力量。在群雄並起時代,這是一個正對面角力的過程,視頻門檻進一步升高,創業者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從野蠻生長時代走過來的原有視頻玩家,必須獲得更強大的力量。2011年初,優酷、土豆相繼上市。

在角力時代,當用戶早已熟悉網絡視頻的消費,蛋糕已經沒有太多空白空間,這時候能做的只能是從競爭對手牙齒縫中搶奪用戶,而要想搶奪用戶,就必須擁有資源。

從2009年開始,影視版權價格逐漸上漲,到2011年達到一個瘋狂的狀態。

到2011年10月,「簽約獨家電視劇的版權購買價格比年初上漲了15倍」,騰訊視頻總經理劉春寧說。在此背後,是視頻網站對影視劇的瘋狂採購與競爭。在那個時間點,劉春寧表示,「如果商業模式能創新,每集100多萬也是可以掙回來的」。

在視頻網站的7年間,古永鏘所描繪的「漏斗」,中間的細腰正在被越勒越緊。絕大部分人在這一過程中死亡,而剩下的十來家公司,則在角力時代被頂得越來越近。

他們的生存來自對漏鬥上方與下方的空間的不斷爭奪,可是,量變終將導致質變。

生態之變

「去年我幫幾個明星算賬,2011年一線明星收入過億很正常,賺好幾千萬人民幣的也大有人在。」2012年3月末,搜狐視頻COO劉春對記者說。

還記得前幾年,明星收入過千萬已經很高了,可去年的情況聽起來非常驚人。其實,如果聽到另外一個數字,這就很容易理解了。

只要陣容稍微強大一點的電視劇,每集價格動輒七八十萬元,一部影視劇賣出三四千萬元並不稀奇。而所謂「陣容」,就是明星。有了明星,投資人才會投資,而做出來的電視劇才會好賣,正因為如此,明星成了版權價格瘋漲的最大受益者。

在這個鏈條中,視頻網站的角力導致了版權價格上漲,而版權收入的增加又反饋到了拍影視劇的明星身上。明星收入越高,反映出視頻角力越烈。

當時視頻版權市場火爆異常,可也不乏理性的聲音。在記者採訪中,包括優酷、愛奇藝在內多家公司高管當時都表示:「版權現在價格太高,已經形成泡沫,泡沫早晚會破滅。」

只是當時不知道,破滅的時刻會這麼快到來。

2012 年4月,按慣例,春節以後的北京春季電視節目推介會如約舉行。這本應是視頻網站「捕獵」的好機會,可今年竟然沒有一家視頻網站出手,這一結果相當尷尬。而 少了互聯網玩家,很多電視劇價格立馬回落,一些電視劇報價直接腰斬,甚至有的劇最終以去年十分之一的價格成交,總量也大幅下滑,很多影視製作方收入大減。

為什麼往日一擲千金的公司忽然變得保守?顯然,是某些變化讓它們調整了自己的策略。

這種變化與以前不太相同。按照過去6年的經驗,在視頻這個相當市場化的行業一直存在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就是上下游獲益。

可是,優酷與土豆的合併成為了導火索,它意味著一個事實:視頻行業真正的巨頭出現了——逐漸勒緊的「細腰」,終於讓公司在競爭之後,出現了「融合」。

這種變化讓各大玩家的神經瞬間緊張,而在此之後則是沉思。

過去兩年的激烈版權戰,動輒幾千萬的採購成本,讓即使現金再為充裕的公司也苦不堪言。優酷和土豆的合併,可以說是投入產出壓力下的自然反應,但更是一種打破局勢的主動求變。

合 併的好處不言而喻,它不僅意味著市場份額擴大,更是一種話語權的暴漲。視頻網站需要內容,但內容也需要視頻網站。作為一個媒體平台,當它擁有了絕對數量的 用戶,將會有能力因此獲得與版權的更大博弈能力。比如,它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一部電視劇能火到什麼程度。除此之外,當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院線」之後, 不僅可以與版權方談判、影視製作公司談判,也可以直接繞過他們和導演、演員合作,自產自銷。

這已經不僅是資本或用戶層面的問題,也不是又拉起了一道競爭門檻的問題。當影響力擴散到全行業上下游,「巨頭」的競爭優勢將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時候,單純的傳統採購內容、用戶推廣模式開始失效。當巨頭出現,它意味著視頻行業已經發生質變,環境的變化終於導致了生態的變化。

巨頭割據時代

「在優酷土豆合併之後,業內的走動會比較頻繁,但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想法和討論。」PPS總裁徐偉峰說。

這 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徐偉峰應對前段時間傳聞的官方答案。4月中旬,有傳言視頻行業中將有一家含「S」字母的公司收購同樣含有「S」字母的另一家公司,而很 多人猜測,這指的是搜狐視頻將收購PPS。與徐偉峰不同,搜狐視頻有高層回應,「未來不排除收購一些能夠實現業務互補的視頻企業」。

而在相同時間,另外一則關於搜狐視頻的傳聞是,它將於2012年下半年從搜狐拆分,並於2013年上半年赴美上市。在此之前,搜狐視頻更換了原有品牌Logo,和搜狐其他頻道有了明顯區別。據網媒報導,搜狐視頻CEO鄧曄對此只是表示,「上市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在眾多紛雜傳聞之後,4月24日終於產生了一件確定事件: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走到了一起。

當競爭方式變化之後,要想對抗巨頭,唯一選擇是自己也成為巨頭。

視頻行業腰部「融合效應」進一步顯現,當4輪競爭過後,互聯網公司終於在激烈戰鬥之後,主動開始奪取整個影視產業的話語權。一個巨頭割據的時代正在來臨。

同時,這也意味著競爭門檻進一步提高。以前是中小網絡視頻公司失去競爭機會,在新的巨頭割據時代,面對靈活而壯碩的幾個巨人,連規模較大的網絡視頻公司都在喪失競爭機會。

幸運的是,因為資本力量介入很深很早,中國視頻行業從一開始就從不缺乏理性,幾乎不可能出現「世界大戰」式的魚死網破,遵從著最基本的商業底線。

因此,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視頻網站和視頻客戶端公司,基本上不會死亡,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與其他公司合併,成為「巨人」;沒有機會成為巨人,就放下手中的武器,維持正常運轉,等待收購。

視頻行業從來都不缺乏故事,以後也不會。可是激烈戰鬥了近7年以後,當生態變化、巨人崛起,未來彼此之間注定將少了一份精彩。

而互聯網今後將真正成為電視等終端之外,用戶消費視頻內容的第一選擇;網絡院線和網絡渠道將成為影視的首選,並隨著技術發展讓人們獲得更好的享受——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97

視頻新貴們的圍剿計劃

http://www.eeo.com.cn/2012/0505/22597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陽 搜狐正在釋放分拆視頻上市的信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日前在Q1財報電話會 議上表示,為了應對日益增多的視頻廣告需求,將為視頻業務組建獨立銷售團隊。這一舉動被外界廣泛解讀為搜狐視頻獨立分拆上市的重要步驟——為財務核算徹底 掃清道路,而此前搜狐視頻的銷售團隊與門戶共用,無法獨立考核、核算。

在中國網絡視頻發展歷史上,經過第一波網絡帶寬的淘汰,視頻網站只剩下優酷、土豆、酷六這三家上市公司具備絕對實力,而隨後搜狐、百度、騰訊這三家 互聯網巨頭殺入戰場,從而掀起了以版權為壁壘的新一輪「資本」競爭,這輪靠拼「爹」完成的洗牌導致了一批視頻網站的出局,最終行業剩下優酷、土豆、搜狐視 頻、愛奇藝等有限幾家,視頻網站的競爭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多寡頭階段。

用盈利鋪路

事實上,優酷與土豆的合併其實可以被視為優酷花出了三倍於土豆市值的高價消滅了一個競爭對手,而這場併購優酷並未付出現金,一切花費是由華爾街買單,而這種模式很難被其他公司複製,所以併購整合未來在視頻行業的巨頭之間發生的概率已經極低。

與優酷和土豆不同,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都是「上面」有雄厚的資金——搜狐暢遊一直是張朝陽的提款機,騰訊和百度也是中國互聯網最富的兩家上市公司,三家公司在流量上更是不在話下。

搜狐視頻、愛奇藝們不著急上市是個偽命題。現在視頻網站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搜狐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搜狐視頻一年的內容成本高達4900萬美元。而百度向SEC遞交的文件顯示,愛奇藝帶來的虧損超過2億元。

這一波視頻「富二代」網站的上市步伐深刻反映出整個視頻行業競爭格局與階段的變換——在競爭格局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整個行業開始將盈利作為目標。

而優酷創始人古永鏘試圖通過合併土豆保持優酷的馬太效應則催生出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在優酷和土豆合併後一個月即出爐了VCC組織——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異結成的同盟「視頻內容合作組織」,三家要對熱播影視劇進行集體採購。

據張朝陽在搜狐的財報電話會議中的披露,相對於搜狐獨立購買,這個聯盟成立後能夠降低三分之二的版權成本。搜狐視頻意在盈利,為上市鋪路。

視頻新貴的圍剿計劃

而接下來版權或許將成為困擾優酷和土豆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其購買2013年版權時將遇到三大門戶的強勢資本;另一方面,已購版權將可能不能通過再分銷降低成本。而目前優酷、土豆手中的佔市場50%份額的版權大多是2012年的影視劇。

由於虧損,土豆去年通過5000萬元與樂視成立合資公司獲得內容版權,但優酷不能分享。為了對抗優豆合併帶來的市場馬太效應,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第一步應該是困住樂視網。

樂視網並非一家純視頻網站,而是靠版權分銷盈利。但今年開始,最熱播的《甄嬛傳》三大巨頭公司——搜狐、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均抵制購買。

分銷渠道的堵死導致前期投入高昂成本總攬版權市場的樂視被這場軍備競賽嚴重消耗了現金流。

樂視網招股書和年報披露,該公司2010年末擁有的電視劇版權5萬集。樂視網2012年1月發佈的一則報告顯示,在全國2010年生產的14685集電視劇中,有6000集左右沒有被播出。播出的8000集當中僅有3000集進入衛視黃金時段,熱播劇不超過1000集。

其2011年年報顯示,網絡視頻版權分銷收入佔樂視網全年總營收的59.5%。僅靠廣告,根本無法彌補該公司在版權上的高額成本。而沒有了充裕資金的樂視網,不能再持續購買版權。土豆網所與之合資的公司兩年版權使用權將受到很大縮水。

接下來,三家門戶將拒絕再與樂視、優酷和土豆換劇。一位知情者透露,以前,幾大視頻網站公司通過購買獨家劇,然後彼此之間互換來節省一部分成本,現 在這個遊戲中將不再有優酷和土豆。搜狐、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家之間將採取互相換劇的方式來豐富內容。此外,三家還將聯手購買2013年70%的影視版權, 從源頭上控制版權市場。

未來,視頻格局也許仍存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20

56網稱視頻原創用戶已達3億

http://news.imeigu.com/a/1337671500105.html

來自DCCI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6月,UGC已超過網站專業內容的流量,佔比50.7%,Web2.0時代已經全面來臨。這一浪 潮席捲了如火如荼的視頻行業。創辦於2005年的56網以其強大原創能力在視頻網站中獨樹一幟,作為一家領先的中國視頻分享網站,它為網民提供視頻的上 傳、存儲和分享服務。在內容上,短視頻和原創節目是56網的優勢所在,在56網所有的視頻中80%以上均來自用戶的原創內容。

基於強大的用戶原創性基礎,56網得以推出眾多特色服務,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的創造和分享中,與其他視頻網站形成差異化競爭。在突出原創短視頻 的基礎上,56網針對國人拍照習慣,推出的相冊視頻在同類產品中處於市場領先地位,彌補了靜態相片無法動態展示的遺憾。「56首映禮」正在成為原創導演和 影視工作室發表優秀原創視頻作品的首播平台。56網的「美女主播」和「我秀」打造了一個才藝展示平台和在線演藝社區,幫助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展示自我。 此外,56網還精心打造四檔原創欄目,圈點娛樂勁爆明星八卦的《娛樂快報》,麻辣點評網絡熱點搞笑事件的《微播江湖》,抒情文藝的《音樂下午茶》,聚焦每 週熱話的《HOT週刊》,深受網友的追捧與喜愛,其中大量的自制節目內容都實現了單期過百萬的播放量記錄。

而在線下,56網的分享力量也在不斷擴大。例如,56網推動的《城事拍客》就是致力於建立城市拍客體系,擴大56拍客在各地的分佈率,通過發佈拍客 獎金任務調動拍客積極性,籠絡重點用戶,快速取得獨家一手資源,並大量包裝拍客內容,挖掘百姓趣事,報導社會廣角,實現社會信息的共享。資深拍客好孩子、 漢魂雄風的獨家軍事視頻片段創造了過百萬的點擊,除了獲得網友的大力追捧,並多次成為包括央視、鳳凰衛視等在內的多家電視台以及熱門網站的推薦轉載。

土豆優酷合併源於視頻行業競爭成本壓力過大,需要不斷增強資金能力對抗來自騰訊、搜狐等對手的競爭,在這種競爭模式下,必定有視頻網站被淘汰。但是 在Web2.0時代,互聯網上的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產生,用戶佔據視頻網站的主導地位,56網經過多年的持續積累,已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善的UGC產出呈現體 系,開拓了視頻行業新的藍海。

人人公司副總裁、56網總經理周娟表示,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服務面前,消費者的力量越來越突顯,新的互聯網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人人創造、人人擁 有」。就在最近,56網攜手人人網推出了「分享+」計劃(ishare.56.com),通過一系列56網與人人網的產品、服務對接升級,挖掘用戶的原創 力、創造力和分享特性,讓視頻分享體驗更加完美。促進用戶創造價值,將繼續成為56網發展重點。

毫無疑問,56網正在秉承「分享視頻,分享快樂」的創始理念,致力於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內容的創造和分享。隨著56網與人人網整合,「分享+」計劃 正在全面實施,分享屬性正在成為56網原創特色之外另一個重要特徵,基於用戶的龐大需求,56網也正在為3億視頻作者打造更具良好體驗的頂級視頻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4

移動視頻分享Vyclone:把視頻拼起來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18713.html
動圖片分享社區,Instagram基本奠定勝局;移動視頻分享社區,Socialcam、Viddy等還在奮力廝殺。如今這個領域又有新來者,它叫Vyclone,而且玩法不太一樣。

當你使用Vyclone拍攝視頻後上傳至服務器後,它會自動將同個現場的視頻整合起來進行智能剪輯,最終你將得到的是一段多角度的視頻。如果你不滿意,也可以自己剪輯。剪輯之後可以選擇分享給朋友,或者「釘」在視頻拍攝的地方,後者可以讓以後到這個地方的人看到這段視頻。

據AllThingsD報導,Vyclone的創始人是King Lassman和Joe Sumner,背後有一支 13 個工程師的團隊。Sumner 稱這個創業點子來源於兩年前,他跟樂隊到立陶宛進行演出時發現:樂隊的歌觀眾都能跟著唱,但實際上他們的唱片賣了很少。

大家都在拍攝短片。演唱會結束後,Youtube上就出現了上百段相關視頻。我想必須要有一些辦法可以把這些視頻結合在一起。

Vyclone這種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理念,很容易讓人想起紅極一時的Color。Color最終沒有落得好下場,Vyclone的前景同樣令人生 疑。仍舊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要做社交,先談用戶量。特別是像Color、Vyclone這樣基於地理的社交應用,它們強調同一範圍內的用戶有互動的過程, 因此一旦用戶量有限,就容易出現一人獨舞眾人圍觀的情況。

AllThingsD還提到網絡的限制問題。現在3G已經很普及,4G也正在推廣,但考慮到穩定性以及資費的問題,用戶在視頻上傳這一方面仍舊會有較大的顧慮。而如果只使用Wi-Fi,又會對Vyclone的使用地點有諸多限制。

除此之外,應用本身也有缺陷。

·「同個區域」的範圍是120尺;

·同一個視頻最多由四個視頻來拼接,如果同個區域內使用Vyclone的用戶超過四個,那麼以什麼標準來挑選視頻來源也是一個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音頻。據悉,音頻並無法智能拼接,Vyclone會選擇最早開始錄製的音頻。這就很容易造成音畫不同步這個很難讓人忍受的問題。

移動視頻分享這個領域仍舊沒有真正的勝者,這種模式是否可行也仍舊成疑。也正因如此,任何新來者都有機會。Vyclone固然需要迅速擴大自己的用戶量,但產品本身的完善也不可忽視,畢竟成熟的產品才能留住用戶。

你看好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12

盛大迪斯尼夢碎:視頻滑落遊戲放緩 創新項目多夭折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7/230798.html

7月底的上海儘管炎熱,依然阻止不住玩家對Chinajoy展會的熱情,Chinajoy展會上人頭攢動,各大網遊廠商在各自展區使出渾身解數推出各種節目與玩家互動,展台Showgirl擺出可愛姿態吸引宅男駐足,喧囂的背後,卻有一家老牌網遊廠商顯得落寞。

與去年相比,盛大遊戲今年展台不僅沒有了巴西女郎的性感熱舞,還少了很多Showgirl,而且不再與巨人、網易等廠商同一展區直接PK,反而是落到二號展台,其風頭甚至被VeryCD創始人黃一孟的《神仙道》展台蓋過。這也與其在網遊行業的地位嚴重不相稱。

盛大遊戲是因集團私有化沒錢了嗎?還是其他原因?這略顯衰敗的現象也折射出盛大尷尬縮影。恍如幾年前,盛大將華友納入旗下、併購酷6、進軍影視製作與發行,氣勢如虹,如今盛大在遊戲方面躊躇不前、視頻領域折戟沉沙、新業務受挫、移動互聯網發展被批無章法。

盛大到底怎麼了,這些年為何離互聯網主流越來越遠,被喻為戰略家的陳天橋這些年提出一系列概念,網絡遊戲概念上市、迪斯尼帝國與盒子、免費遊戲、現在的三縱三橫戰略,為何沒有取得大的成功,反而頻頻失策,反而大量職業經理人離去?

難道大量職業經理人離職,陳天橋沒有感觸?難道盛大只是一個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玩家,只能通過出售邊鋒、浩方等資產獲得大筆收益。

破碎的網絡迪斯尼夢想

多年來,盛大一直希望通過整合遊戲、音樂、視頻、文學和電影等多個業務,從而打造網絡迪士尼的宏偉夢想,不過,去年開始,盛大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遠。酷6暴力裁員事件不僅讓盛大嚴重損失美譽度,也給盛大的衰落打下深深烙印。

財報顯示,酷6營收僅及優酷同期11%,土豆同期21%。資本市場酷6股價一路下滑,最低時跌破1美元,截止8月3日,酷6股價為1.15美元,同 期優酷股價15.71 美元,土豆為24.50美元。如今酷6市值僅為0.58億美元,優酷市值17.90億美元,土豆為6.95億美元。

陳天橋說,酷6肯定會成中國最早盈利的視頻公司。不過,視頻行業並不認可。一位分析人士就指出,酷6早已從第一陣營滑落,喪失行業話語權。即便獲得盈利,也只是不入流的小公司。

作為核心業務,盛大遊戲過去一年多也一直處於調整中。一位盛大前高管透露,盛大核心利潤來源仍是老牌的《傳奇》系列遊戲,在開源節流原則下,不少項目均被砍掉。業界盛傳甚至盛大遊戲引以為豪的《龍之谷》團隊規模也大幅縮減,「原來用的是整層樓,現在沒有幾個人。」

去年負責《星辰變》項目的總裁凌海也被集團調回負責投資,並轉到盛大資本,最終凌海選擇創業。上述高管表示,「凌海是替罪羊。」不過,凌海在騰訊科技連線中表示自己已離開很長一段時間,不方便就此事表態。

實際上,盛大遊戲旗下18基金也已基本停止投資。18基金負責人左玉龍也早已掛職而去。金酷CEO葛斌斌透露,18基金最主要的投資項目就是金酷遊 戲,金酷遊戲最高峰時期有700人,納入盛大遊戲後,經過這一年多調整,只剩下100多人。「盛大裁員非一次性裁員,而是一個月一個月裁員。」

產品創新方面,盛大也是屢屢失敗,甚至成為失敗的代名詞,砍掉的項目不計其數。一位創造者表示:「盛大做什麼不可怕,有幾個項目能成?我們最怕的是百度、騰訊涉足。」

是否還曾記得那個切客網,切客網CEO宋錚曾公開表示,盛大一直在尋找新應用。從商業價值判斷的角度來講,陳天橋是非常看好電子商務,尤其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商務。「陳天橋覺得是未來是一個藍海,他是把這個希望寄託在切客身上了,也非常支持切客。」

這一在盛大內部可與盛大遊戲、盛大文學並列,並單獨成立子公司的項目最終因沒有抓到合適方向,被打入冷宮,消失了差不多一年。宋錚最後一系列公開亮相,甚至有點像落單大雁的陣陣哀鳴,他曾欲引入外部投資挽救切客網的命運,不過,最終功敗垂成。

略顯諷刺的是,宋錚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還曾表示,盛大對切客網的投入一直非常順利,並未受利潤下降的影響。實際上,據騰訊科技瞭解,這一年多切客網進行了非常大的調整,獲得的資源大幅減少,陳天橋無疑狠狠打了宋錚「一嘴巴」。

創新失敗是因為缺少核心平台?

這兩年盛大在大規模砍掉不賺錢項目的同時,行業聲音越來微弱,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距離越拉越大,勢頭也被小米、360、新浪追上。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認為,盛大脫離互聯網主流已久,其創新失敗一方面缺少基因,另一方面缺乏核心平台。

談及如今盛大的命運,陳天橋也感嘆說,「我們很幸運但其實也很不幸,儘管我們獲利最早、獲利最豐厚,但遊戲產品從一開始不是一個平台型的產品,我們沒有辦法成長為像百度、騰訊那樣,以一個平台型產品作為基礎迅速發展的企業」。

不過,這也是個悖論。互聯網分析人士程苓峰認為,盛大創新失敗主因並不是因為缺少平台,也有很多公司如搜狗,最初並沒有很多大的平台,但也發展起來。

以被微信和米聊打死的Talkbox為例,盛大本有機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領先者,不過,盛大卻坐失良機。當初Talkbox選擇了盛大作為投資方,理由很簡單,創始人郭秉鑫不想賣掉Talkbox,盛大第一家找上門,並且態度很好。但這一決定如今已讓其後悔不已。

按照當時盛大與郭秉鑫達成的協議,Talkbox產品團隊只有從之前公司中剝離出來,投資才可以到賬,就是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他們錯失了搶奪市場的先機,等到資金到位,米聊、微信已經前後推出了語音功能,並開始了用戶的爭奪戰。

事到如今,Talkbox逐漸淪為看客,用戶量已降到百萬級別。後發而至的微信已經成為騰訊移動互聯網戰略佈局的核心。或許當初盛大像騰訊這樣投入,Talkbox命運可能會發生改變。

Talkbox不過是盛大投資150多個項目中的一個例子。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盛大對新項目的忍耐時間是半年,如果半年不見成績,這一項目多半會被打入冷宮。「半年,陳天橋往往只給人半年的試錯時間,時間太短以至於不可能有一個團隊能夠將項目做好。」

實際上,盛大不僅減少了向新項目輸血,還通過變賣邊鋒、浩方這些項目籌錢,甚至盛大遊戲、盛大文學等成熟項目有限的資金也不斷向集團輸送,造成自身業務發展受限,這或許是今年Chinajoy展會大家感受到盛大遊戲場面「掉了檔次」的重要原因。

此外,陳天橋一直說很重視人才。「到硅谷來,哪怕我再不願意飛都不能夠迴避,因為這是所有做IT人都必須要來的聖地」,陳天橋說盛大遊戲上市後主要工作就是尋找人才。過去幾年中盛大有成績、也有經驗教訓,「最後我發現,所有的競爭其實都是人才的競爭」。

讓陳天橋引以為豪的是,盛大創新院的規模已經超過400人,設立了幾十個項目,覆蓋近40個專業領域,主要專注於云計算、無線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研發。

不過,在過去一年多時間,盛大恰恰是高管離職最多的互聯網公司。那些明星創業者及經理人都曾齊聚在陳天橋麾下,包括酷6創始人李善友、點點網創始人 許朝軍、盛大遊戲總裁凌海、盛大在線副總裁邊江、金酷CEO葛斌斌,這些人都曾經在盛大奮鬥,又都離開。很多人很多創業後不僅不選擇陳天橋的投資,甚至還 與陳天橋對薄公堂。

其中,電子書錦書項目發展也並不如人意。一位盛大員工抱怨說,「橋哥喜歡找聰明人來帶項目,但信任度又往往不夠,不僅自己事無鉅細都聽匯報,錦書項 目從亞馬遜挖來高管何剛,但還派來盛大在線的首席安全官季昕華來一起管,不任命誰是一把手。現在何總、季總都離開了。預算也大砍,攤子鋪大了,就只能拖 著。"

盛大內部流傳的說法是,人員走馬燈似的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是對陳天橋思路的絕對服從。一位盛大員工向騰訊科技表示,有那個「皇上」在那裡,高管獲得的授權很少,施展不開。也有盛大員工口頭禪是:「也許我不懂業務,但我最懂橋哥。」

一名熟悉陳天橋的人士透露,盛大是陳天橋一個人的盛大。所有在盛大的職業經理人都必須在這個框裡面,帶著鐐銬跳舞。在陳天橋眼裡,模式最重要。只有 懂得意圖的「明白人」才能獲得提升。比如現任酷6網CEO施喻、邊鋒總裁諸葛輝,很難說對現業務精通,但因為是圈內人獲得陳天橋重用。

但陳天橋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他曾說,最近有很多競爭對手寫的文章,動輒就說從某某離職員工的嘴裡知道盛大某某不好的事情,在他們的眼睛裡面似乎認 為,只要這個人離開盛大他就是恨盛大,恨陳天橋,「但是我相信只要在盛大一天,盛大人心裡面裝的對公司和事業的感情,對同事之間的愛,對我們未來這個夢想 的執著就沒有一天改變。」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外界這麼多輿論矛盾都指向陳天橋時,陳天橋是否需要反思,在制定策略和實際執行之間,是否應該給高管更多自由空間?這麼多人離職、盛大這麼多項目不被看好背後,是不是公司管理真出了問題?難道只有創新院裡面的才是人才?

不再空想的盛大 陳天橋腳踏實地?

如今的盛大,陳天橋提出「三橫三縱」策略。盛大要將文學打造成繼遊戲後的另一支柱型產業,預計今年收入將超10億元,利潤1億元;酷6有扭虧可能; 盛大遊戲收入有望打破十億大關;盛大在線被也分拆為盛付通、盛大云和廣告公司。盛大發展顯得更思路明朗。儘管並非盛大的巔峰時代,但陳天橋認為「開始有點 點跟想像的盛大比較接近了。」

與外界質疑聲一片不一致的是,依然有部分盛大員工對公司表示看好。一位盛大中層對騰訊科技表示,盛大其實根本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糟糕,運轉非常正 常,員工也充滿幹勁,可能少數員工因為KPI等原因離開,但總體來說,運營非常健康,「比如盛大遊戲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文學維護版權,這些都是很有益 處。」

另一位盛大員工表示,除看到施喻出任酷6網CEO、諸葛輝出任邊鋒總裁和諸多高管離職外,也應該看到還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加盟。比如盛大在線聯席CEO和盛大美國創新院院長Tuoc Luong,再比如來自谷歌)的劉文博今年5月初出任盛大云CEO。

前盛大在線副總裁邊江認為,現在是盛大最好的狀態,旗下遊戲收入相對穩定、文學有起色、酷6走向正軌,邊鋒、浩方等資產賣出不錯價格。此外,盛大對業務進行重新梳理規劃,很多新業務如做手機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在原來做電子書基礎上延伸。

「我和盛大的人有過接觸,他們現在的精神狀態也都不錯。」邊江認為,陳天橋更腳踏實地,此前每次想法很大,但是不是進入了死胡同,具體怎樣執行下去都值得懷疑。

資深媒體人程苓峰指出,陳天橋是聰明人,盛大離職了這麼多中高層員工,陳天橋一定會反思,並對症下藥。相信未來3年盛大會比現在更好,因為盛大依然有資金、有時間。程苓峰說,大家以前都質疑張朝陽,如今暢遊上市,搜狗、搜狐視頻快速發展,誰還質疑他。互聯網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足夠。「陳天橋心態太高,只要放低心態,再做一番成就不難。"

資深經理人王冠雄認為,陳天橋是中國互聯網罕見的戰略家,在網遊時代甚至曾獨立做出一條產業鏈。但業界也公認,盛大相對缺乏優秀的產品基因。 自<<傳奇>>之後,從原創網遊到盒子、錦書,盛大很少拿出過受市場歡迎的一流產品。而歸根結底產品是互聯網公司的驅動力。

有理論指出,「所謂戰略,就是你能夠看到敵人看不到的地方。所謂戰術,就是你與敵人都能夠看見的地方。」以往盛大足以憑戰略優勢「以時間換空間」,但在快時代的今天,先發優勢已被大大縮短,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出色的戰術執行力和團隊。

王冠雄指出,盛大的過去是遊戲,盛大的現在是文學,盛大的未來可能是盛大廣告(包括直銷平台在內的精準展示廣告平台,該平台基於點擊效果付費)。王冠雄對盛大的未來自己依然謹慎看好,稱因為陳天橋最近露面中氣色不錯,創始人的心,永遠是企業最重要的因素。

謝文則給盛大潑了點冷水。他指出不管是當初的網絡遊戲概念上市、迪斯尼帝國與盒子、免費遊戲、還是三縱三橫戰略都是扯淡。盛大私有化後其高科技企業形象和家族式作坊模式完全背離,如果不遵守現代規則,不創新不緊跟互聯網潮流,盛大會很快滑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