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19.html
朋友大惑不解,頻問為什麼?
「24121是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上市買賣,發行一億股,至今五個多月了,街貨只有三十五萬股,估計出世至今可能只做過一單生意,要是今天妳不幫手做買賣,可能此認購證直至今天九月二十九日最後買賣都乏人問津呢!今天成交的四十萬股買入與沽出都是妳,妳還不成了莊家?」
「嘩!既然平時沒有買賣,你幫我買入之後賣不出去豈非糟糕?」
「放心吧,有莊家在怕什麼?要是妳夠狠又有膽量的話,剛才買他一千萬股,轉眼就賺他兩萬元了。別看莊家買入與沽出都只掛上一百一十萬股,妳有膽量買一千萬股的話一定可以買足,當妳要賣出一千萬股的時候,別以為莊家只掛了一百一十萬股買入,妳放膽賣吧,包管一千萬股肯定被吞掉。」
「為什麼會這樣?」
「道理很簡單,所有的買賣盤都一早在電腦上設定了,價位的變動及買賣的股數早就根據正股的價位變動而設定於電腦中,要不然每一個發行商所發行的認股證加上牛熊證數量隨時數以幾千計,用人手去監控要多少人才行?這就是巧妙之處,不是一般人可以明白的。」
「例如今天早上恆指的熊證66527就是另一個好例子,66527昨天收0.079元,由於回收價是20800,今早竟然有人被嚇到於0.06元掛出四十二萬股,相信那位仁兄不懂得計算,可能看了報紙說今天會繼續挾淡倉,怕被『打靶』而急急求售,卻忽略了以該價位計算,恆指開市必須大升兩百點才會跌至該價,可是當時期指變動不大,依此推算,莊家開盤至少會開於0.08元,可惜我因為少少技術問題幫妳搶不到,要不然,莊家一開盤果然已經是0.08元,不消一分鐘更開至0.086元,如果我幫妳搶到貨的話,妳今早已經穩袋一萬九千二百元了!可惜我去了洗手間,這一泡尿,真貴!莊家並非慈善家,電腦亦不可能於偵測到有人於0.06元買了四十二萬股而不敢開價被人走貨,電腦程式計算出當時66527的市價應該為0.08元就照開價而已,所以,明白牛熊證的買賣規則,隨時買到『超值貨』,像今天早上的情況經常出現,我亦經常捕捉到,只可惜經常不夠手快而被人捷足先登,真無奈!今天早上又是一例。」
(按: 特此紀念英雄本色上畫30周年。)
http://www.am730.com.hk/column-323704
Mark哥同豪哥印偽鈔發達,後來做莊家,因為被下屬背叛,結果豪哥犯罪入獄3年,出獄後從事非股票工作。Mark哥在2015年欠下大量孖展,為著生計做一些財技中介人工作,生活潦倒……有一次Mark 哥欠債被打,豪哥相救並帶他到山頂。
Mark:「香港夜景這麼漂亮,這麼美麗的東西這樣就沒有了,真是有點不值得……我們再來過,做完這一單,我們再漂漂亮亮離開香港。以前出生入死未怕過,我們還怕證監會嗎?」
豪:「以前的事過去了……我給你再做十次、一百次又如何?」
Mark:「我還未死。我就不想一輩子給人『撳住來打』,我衰咗3年,我等一個機會,我要爭番口氣,唔係證明要話俾人聽我威,而是想證明我失去的東西要自己取回,你有爭取過機會嗎? 」
豪哥深受觸動,決定與Mark哥合作打莊,計劃是這樣的:
(1)豪哥以低價買入一家證券行A,之後問相熟朋友借錢,購入一間垃圾上市公司甲股權,進入董事會,並炒起股價。
(2)甲發行票據,由證券行A配售。買方是Mark哥朋友,他們只尋求穩定回報,且港交所(388)對票據發售數量並無限制,只需作簡略披露即可,這就成他們的印鈔機。
(3)甲開財務公司、同時以低價購入證券行A,A接受上市公司乙的控股權抵押,委任豪哥及Mark哥的人馬進入乙董事會。
(4)乙發行新債券,由證券行A配售,後買入證券行B,然後豪哥利用甲的股權向證券行B抵押,取得資金還給朋友,手上的小量資金購入上市公司丙發行的可換股債券,之後照辦煮碗。
(5)甲和乙供股集資,由丙控制的證券行包銷大部分。甲和乙取得資金後,開始貸款給旗下人頭購入剛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丁,大手把流通盤買光,在幾個月後接洽
丁控股股東,丁控股股東把股權抵押予系內證券行,以取得融資變相賣盤。把丁股權全面控制後,開始炒起股權,最後成為百億元計的上市公司。Mark
哥和豪哥終於在莊家界出人頭地了。
未生覺得,這套操盤方法還可有不少變種,把上面的票據包裝為理財產品或保本高息投資都可成新印鈔機。但這套方法確有死門所在,如上周德普科技(3823)
沽空報告引發的細價股拋售潮就是一例。但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只是限制投資中國內地股票,但沒有限制投資境外的股票或票
據類投資,未生相信Mark哥和豪哥真的可以「黑都可以漂成白」了。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短時間輕易拉出10余個漲停板、行情一浪高過一浪,2015年下半年特力A(000025.SZ)“妖性”大發,一度被封上“妖王”稱號。背後卻是資金多賬戶集中買賣操縱股價的惡劣行徑,這最終未能逃過監管法眼。經調查取證,最終幕後莊家、操作手法浮出水面。
彼時,股價上漲過猛、漲幅背離行業及大盤的特力A引起監管層的註意。經稽查部門多方取證分析發現賬戶眾多且存在一定集中性,經過摸排,發現涉案方存在合謀操縱嫌疑。
但是要在傘形信托之下證實涉案人員“合謀”操縱並非容易之事。證監會稽查執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調查開始是從交易行為的一致性發現線索,進而發現當事人利用資金優勢和持股優勢進行連續交易、對倒交易特力A和得利斯(002330.SZ),並通過當事人本人證言和第三方證據確認了這種合作關系,多方最終論證出中鑫富盈和吳峻樂存在合謀操縱股價。最終涉案方累計被罰沒約11億元。
隨著這起合謀操縱股價案的落槌,操盤黑手的神秘炒作手法也隨之曝光。雖然上述涉案方被揭發之後,特力A仍有資金頂風炒作,但不久後該股便“妖性”漸退,開始走向震蕩下行的趨勢,至2017年3月1日收報51.93元/股,股價遭遇腰斬。
捉妖記
“2015年7月份到8月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交易異常,股價上漲過於激烈,背離於行業,背離於大盤。交易所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有大額資金介入,就報到證監會來進行線索分析。”一位稽查執法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2015年6月中旬滬深股市大幅下跌後的反彈行情中,特力A在7月9日至7月13日期間實現355.37%的漲幅;2015年7月9日至當年8月13日26個交易日中有12個交易日漲停,而同期大盤僅上漲4.77%。
在對特力A股價異常有所警覺後,監管層開始了一系列調查取證行動。“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取一切能調取的資料,會稽查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前述調查人士表示,當時就是通過各個渠道獲得的信息來進行線索拼接,經過初步分析,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這些賬戶出現了一定的集中性,指向了某家券商的某個營業部,當時調查組就將這個營業部作為調查重點。另外,經過摸排,還發現與部分投資公司有關系。”該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過分析篩選,調查組將目標鎖定為深圳市中鑫富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鑫富盈”),事後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分析的準確性。
彼時中鑫富盈和吳峻樂的賬戶面臨凈值下滑、瀕臨平倉的問題,所以集中精力交易特立A與得利斯,希望將凈值拉上去。
根據證監會2016年4月25日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鑫富盈控制使用“四川信托—宏贏七十三號”等10個信托計劃證券賬戶下掛的11個交易子賬戶,存在一定的交易地址或交易硬件信息重合情形;另一涉案者吳峻樂控制使用的“廈門信托—鳳凰花香二號”等10個信托計劃證券賬戶下掛的18個交易子賬戶和“羅某”等4個個人賬戶,也存在一定的交易地址重合情形,部分賬戶與吳峻樂有資金往來。
在稽查部門以營業部和中鑫富盈為重點展開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上述兩個涉案方存在合謀嫌疑,但是要論證合謀並非容易之事。“信托產品,尤其是涉及到傘形信托,要確定幕後實際控制賬戶的人,就更加困難。有的信托產品下面只有一個賬戶,就比較容易確定是誰在用。但如果是掛了很多賬戶,而且很多時候只是人頭戶,背後操作賬戶的另有其人。”前述調查人士告訴記者,這在當時證監會未對證券投資信托產品出臺專門制度進行規範的情況下,要去證明是一個控制人或者是合謀非常困難。
在證監會召開的聽證會上,中鑫富盈和吳峻樂曾矢口否認合謀一事。但真相並未逃脫監管層的法眼。“從交易的層面,中鑫富盈集中交易特力A、得利斯,在同一天交易同一支股票有38次,在所控制賬戶之間(對倒)交易“特力A”或“得利斯”389次,其中以同樣價格同樣數量交易7次,不能用巧合來解釋;從證人證言來講,吳峻樂本人確認了這種合作關系,合謀交易兩只股票;另外還有第三方,營業部提供的證據也證明了合謀關系。”調查人員告訴記者,一開始是從交易行為的一致性發現中鑫富盈和吳峻樂有合謀嫌疑。
“這是當時證監會的專項行動,從準備到現場、到寫完報告大概20天時間,”稽查執法人士表示,準備一周、現場調查一周、寫報告一周,三周左右就到了處罰委,案件調查速度非常快。
據本報記者了解,2015年證監會開展的“證監法網”第七批專項行動中,就包括對特立A的調查,該案被列為“采取混合方式操縱案件”之一。
2015年10月23日,證監會對兩涉案方開出13億元的罰單;2016年4月25日,處罰決定書出爐,罰款金額確定在11億元左右。
解密莊家操盤手法
隨著這起合謀操縱股價案的落槌,幕後黑手的神秘炒作手法也隨之曝光。
根據目前已有的調查結果,中鑫富盈和吳峻樂的作案手法是通過集中資金及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在所控制賬戶之間交易等方式,合謀操縱特力A股票價格,反向賣出獲利。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二級市場資金跟風、“敢死隊”借勢博弈短差,從而使得特力A被輪番炒作,“妖性”大發。
中鑫富盈和吳峻樂合謀炒作特力A的行為集中於2015年7月10日至8月28日期間的35個交易日,其中,申買量排名第一的有24個交易日,申賣量排名第一的有17個交易日,其中8月26日,交易數量占市場成交量的33.59%,且買入特力A數量占市場成交量超過20%的有18個交易日。
特力A的流通盤並不大,目前僅1.94億股,一經大額資金湧入便極易引發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在上述35個交易日內,中鑫富盈、吳峻樂持有特力A占其流通股超過10%的有13個交易日;從7月15日至8月25日,持股占流通股一直在5%以上,其中8月10日持股15.33%。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7月10日至8月28日,中鑫富盈、吳峻樂合計買入特力A5621.08萬股,賣出5614.89萬股,買賣合計占該股市場成交量的15.28%。其中,有18個交易日在其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特力A711.73萬股。
最終,中鑫富盈、吳峻樂操縱特力A股票價格分別獲利1.47億元和1.74億元。而這部分違法所得被沒收,並分別被處以4.42億元、3.47億元罰款,並對中鑫富盈實際控制人李建林處以60萬罰款。
在中鑫富盈、吳峻樂操縱特力A股價期間,特力A也因股價異動9次登上龍虎榜,背後炒作的主力仍是遊資,其中不乏“敢死隊”,偶爾上榜的機構席位則均是在賣方席位。遊資在介入之後大多上演的是擊鼓傳花的戲碼,在短線操作中獲得價差。這其中齊魯證券深圳吉祥路證券營業部上榜最為頻繁,多次同時現身在前五買賣席位,且都同時居於買方和賣方第一位,存“密集”對倒”買賣”之嫌。
在2015年7、8月份這輪行情之後,特力A的“妖性”行情並未結束,反而一浪高過一浪。2015年8月底9月初開始大盤開啟橫盤修整的行情,而特力A走出獨立行情,9月8日至10月30日期間再度上漲逾3倍,股價從18元/股左右最高上漲至93.88元/股;之後在經過一輪回調之後,再度以連續漲停上攻,直至2015年12月10日創出歷史新高108元/股。
這背後依舊是各路炒作資金在興風作浪。在業內人士看來,特力A因為具有盤子小、有概念、國資背景、有價值資產的特質,所以成為資金熱衷炒作標的。從市場表現來看,也可以看到“輪番炒作”的跡象沒有停止,只不過炒作主體有所不同。
事實上,特力A基本面也沒有亮點。該公司公司上市之後業績一直處於萎靡狀態,即便2007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近十年凈利潤均處於微博盈利狀態,但大多是經過營業外收入所潤色過,扣非後的凈利潤有6年處於虧損狀態。2014年,該公司曾提出轉型計劃,從原有汽車、物業兩大業務板塊向珠寶產業綜合服務運營商轉型。但是至今仍未看到該公司在轉型方面的成效。
2015年的A股市場“妖股”橫行,特力A只是其中一個案例。“漲幅很大、偏離於整個大盤、偏離於行業,這樣的股票往往就會引起交易所的關註。”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在目前資管產品層層嵌套、賬戶核查難以穿透的情況下,市場操縱調查還面臨較多困難。
在其看來,落實賬戶實名制,是加強監管、實現有效監管非常重要支撐。如果賬戶實名制不能切實落地,有效監管也就很難真正實現。
偏偏就在這種形勢之下居然有兩隻昔日的「莊家股」「做」得有聲有色,有膽跟風者頗有斬獲,其一為意科(943),另一則為中農產品(149)。
意科剛於最近以0.055元完成供股,供股認購率只有26.64%,十二月二十二日新股出籠之後股價最低只見0.069元,隨後於八天之內炒上了0.225元,升幅2.26倍,縱使周五跌回0.205元收市,仍較供股價的0.055元有1.23倍的漲幅;
中國農產品則於最近以0.088元完成供股,供股認購率只有32.26%,十二月二十日新股出籠之後股價最低曾見0.085元,大概是受到意科的帶動,股價自上周五的0.085元起步,周五最高曾見0.149元,五天之內升幅暫時為75.3%,縱使尾市跌回0.123元收市,較供股價的0.088元暫時仍有39.8%的升幅。
曾經有人說,過去莊家是以「向下炒」的方式蹂躪股民,如今監管機構嚴打此種炒法,莊家難以故技重施,於是不如反其道而行,一於「向上炒」,找人接「火棒」獲利。
看看上述兩股的暴升,似乎不無道理,兩股皆於近期剛剛完成供股,認購率皆不足額,剩餘部份全部落入包銷商的手上,難怪那麼容易大幅炒上了。
周五,再有一隻類似的股份蠢蠢欲動,就是國盛(1227),昨天其股價突然冒升了34.15%而收於0.055元,此股也是剛於最近以0.035元完成供股,供股的認購率只有61.28%,新股剛於周四出籠,出籠兩天已經急不及待地暫時最高炒上了0.056元,暫時最高錄得60%的升幅,似乎開始「熱身」,若以圖表走勢而論,要是下周一能夠一開市就突破0.057元的阻力很快就能炒上0.077-0.08元之間,果真是如此的話,莊家股「向上炒」的跡象又多了一個佐證。
那麼,下一隻「向上炒」的又將會是哪一隻股份呢?估計可能是達進東方(515),該股也是剛於最近以0.13元完成供股,新股自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籠之後暫時最低曾見0.132元,大概是因為供股的認購率超額1.35倍之故,包銷商不用「上身」,因此莊家需要一段時間「收貨」,所以一直無法炒上,只是,在上述三股有所「動作」之下不排除隨時受到「感染」而突破0.159元的阻力,完全回補0.159-0.181元的下跌裂口,該下跌裂口估計是因為超額完成供股的緣故,有人偷步沽貨而造成的,看來也要開始加以留意了。
偏偏就在這種形勢之下居然有兩隻昔日的「莊家股」「做」得有聲有色,有膽跟風者頗有斬獲,其一為意科(943),另一則為中農產品(149)。
意科剛於最近以0.055元完成供股,供股認購率只有26.64%,十二月二十二日新股出籠之後股價最低只見0.069元,隨後於八天之內炒上了0.225元,升幅2.26倍,縱使周五跌回0.205元收市,仍較供股價的0.055元有1.23倍的漲幅;
中國農產品則於最近以0.088元完成供股,供股認購率只有32.26%,十二月二十日新股出籠之後股價最低曾見0.085元,大概是受到意科的帶動,股價自上周五的0.085元起步,周五最高曾見0.149元,五天之內升幅暫時為75.3%,縱使尾市跌回0.123元收市,較供股價的0.088元暫時仍有39.8%的升幅。
曾經有人說,過去莊家是以「向下炒」的方式蹂躪股民,如今監管機構嚴打此種炒法,莊家難以故技重施,於是不如反其道而行,一於「向上炒」,找人接「火棒」獲利。
看看上述兩股的暴升,似乎不無道理,兩股皆於近期剛剛完成供股,認購率皆不足額,剩餘部份全部落入包銷商的手上,難怪那麼容易大幅炒上了。
周五,再有一隻類似的股份蠢蠢欲動,就是國盛(1227),昨天其股價突然冒升了34.15%而收於0.055元,此股也是剛於最近以0.035元完成供股,供股的認購率只有61.28%,新股剛於周四出籠,出籠兩天已經急不及待地暫時最高炒上了0.056元,暫時最高錄得60%的升幅,似乎開始「熱身」,若以圖表走勢而論,要是下周一能夠一開市就突破0.057元的阻力很快就能炒上0.077-0.08元之間,果真是如此的話,莊家股「向上炒」的跡象又多了一個佐證。
那麼,下一隻「向上炒」的又將會是哪一隻股份呢?估計可能是達進東方(515),該股也是剛於最近以0.13元完成供股,新股自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籠之後暫時最低曾見0.132元,大概是因為供股的認購率超額1.35倍之故,包銷商不用「上身」,因此莊家需要一段時間「收貨」,所以一直無法炒上,只是,在上述三股有所「動作」之下不排除隨時受到「感染」而突破0.159元的阻力,完全回補0.159-0.181元的下跌裂口,該下跌裂口估計是因為超額完成供股的緣故,有人偷步沽貨而造成的,看來也要開始加以留意了。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第18批擬失聯私募機構名單,7個私募公司上榜。火山君一一的查詢了這幾家公司後發現,多家是股權投資基金,而另外兩家證券私募則是市場上比較知名的“溫州幫”和大妖股特力A的莊家。
7家私募機構擬失聯
1月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第十八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及失聯私募機構的最新情況。
根據公告,日前,基金業協會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7家擬失聯機構。其中,基金業協會在處理投訴案件中發現中財國龍(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擬失聯機構;江蘇證監局在開展異常機構核查工作過程中發現蘇州金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家擬失聯機構;青島證監局在專項核查中發現青島層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家擬失聯機構;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在開展糾紛調解工作中發現昌龍運通(北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家擬失聯機構。基金業協會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中預留的固定電話、手機號碼和電子郵件等方式無法與第1至4家機構取得聯系。
基金業協會表示,上述公司於本公告發出後5個工作日內來函對公司經營情況及風險情況予以書面說明,逾期則被認定為“失聯機構”。被認定為“失聯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將在官方網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公示欄目中予以公示,同時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機構誠信信息公示中予以標示。列入失聯名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滿三個月未主動聯系協會並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協會將註銷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溫州幫”、特力A莊家上榜
火山君一一的查詢了這幾家公司的資料。上述7個公司中,除了中鑫富盈和上海務生資產是做證券私募之外,其余幾家都是做股權投資基金的。
火山君了解到,做股權投資的幾個私募不太知名,而中鑫富盈和上海務生資產則是有一番“故事”的。
火山君了解到,上海務生資產的法定代表人就是這幾年市場聞風喪膽的“溫州幫”馬永威。
去年,證監會公布了對馬永威、曹勇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而此兩人都是市場公認的“溫州幫”代表人物。證監會公布稱,馬永威、曹勇於2016年7月5日至7月18日期間,利用資金優勢,通過連續買賣、在漲停板大量申報買單維持漲停價格、虛假報撤單、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等手段,操縱“福達股份”股價,獲利共計約2,288萬元。馬永威、曹勇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證監會決定沒收馬永威、曹勇違法所得約2,288萬元,並對馬永威處以約4,577萬元罰款,對曹勇處以約2,288萬元罰款。
而中鑫富盈則是操縱特力A的莊家之一。2015年下半年,特力A股價近百日個交易日暴漲近10倍,成為有名的大妖股,而操縱這只“妖股”的就有中鑫富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對中鑫富盈、吳峻樂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價格一案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最後對深圳市中鑫富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建林、吳峻樂三者做出了嚴厲處罰,在市場引起了廣泛關註 。
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
來源 | 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西風東漸,在大洋此岸掀起陣陣狂潮。
2018年一開始,從大洋彼岸中概股開始熱炒的區塊鏈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大A股。
一時間,連坐著免費班車去超市掃貨的老大媽都邊打著毛線邊問:啥叫區塊鏈?
開年熱詞區塊鏈到底火成啥樣?
某虛擬貨幣交易網站的“首席戰略官”在參加一家券商緊急組織的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感嘆:最近太忙了,推掉了好幾十個邀請,才能來跟各位機構投資者交流——主要是因為我跟某某研究員私交好。
按照大A股的風格,二級市場一定會來一波熱炒。先看看這個板塊的漲幅:
在區塊鏈概念股中,年初至今漲幅靠前的股票以中小盤股為主,市值多在百億之下,漲幅動輒超過40%,除去新股不談,足以秒殺其它板塊。
火熱歸火熱,但是面包財經發現,這兩天有些區塊鏈風口上的公司成交量驟增,正在顯示出“莊家精準出貨,韭菜高位接盤”的征兆。
比如,市值僅為60多億元的安妮股份(14.110,?-1.57,?-10.01%)(002235.SZ)。先來看看其近期的股價走勢:
從2018年初的10.26元/股飆漲至2018年1月16日的15.68元/股,漲幅為52.83%。
隨著股價飆漲,其成交量在本周驟然放大:2018年1月15日,成交量為107萬手,換手率高達32.1%,而在以往,換手率通常在5%以下。
光1月15日和16日這兩日的成交額總和就超過30億元,要知道其流通市值才不過50多億。
有人買就有人賣,不然就沒交易量。在區塊鏈概念感召之下,一大波散戶排隊進場,那到底誰在高位套現離場呢?
置身如此瘋狂的區塊鏈概念熱潮中,安妮股份的質地究竟如何?是真的能乘著區塊鏈東風飛上天,還是落得狂歡後的一地雞毛?
回歸常識,不妨來讀讀安妮股份的財報。之所以選擇漲幅不是最大,市值也不是最高的安妮股份,很大原因在於在之前市場炒作互聯網、彩票等炙手可熱的概念時,這家公司也都是座上賓。
造紙商安妮股份與區塊鏈的那點事:謀求轉型 切入數字版權業務?
安妮股份於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彼時主營業務是商務信息用紙制造。
按理說,一家傳統造紙公司與區塊鏈還真的很難扯上關系。不過,安妮股份自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謀求轉型,期間發展過互聯網廣告營銷、互聯網彩票等業務。而2018年年初的這場區塊鏈小旋風,則是由其2016年巨資並購的一家數字版權公司帶來的。
2016年,安妮股份並購暢元國訊,正式切入數字版權領域。2017年,公司上線“版權家”網站,提供版權認證服務,下圖截自“版權家”官網:
對區塊鏈的描述則出現在2017年半年報中:“在依托DCI體系的基礎上,公司持續研究智能AI技術及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此外基本沒有更詳細的介紹。
但是到了2018年初,區塊鏈概念大火之後,公司便與投資者有了密切的互動交流。1月11日至12日,短短兩天便公告了三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無一例外地,投資者的關註重點都在區塊鏈上。
在2018年1月10日與投資者的電話互動中,安妮股份解釋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中的運用。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安妮股份於2016年11月引入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是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的企業,版權區塊鏈系統獲得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測評證書。
而就在幾個月前,也就是2017年8月24日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雖然也提到了版權業務,但彼時尚未談及區塊鏈。
不知道這算是誤打誤撞,深謀遠慮,還是跟風追擊呢?
小市值高估值:拿什麽支撐百倍市盈率?
先不說其具體的業務轉型情況,光看安妮股份上市這近10年來的業績,就會感到森森寒意。
剛上市的頭兩年,可以說是安妮股份業績較光彩的時期了。2008年和200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62.24萬元和4226.73萬元。但隨後凈利潤情況直轉急下,2010年和2011年僅錄得254萬和417萬的歸母凈利潤,在2014年甚至產生9200多萬的巨額虧損。
2008年至2016年的累計歸母凈利潤(盈虧相抵)僅為3500多萬元。
而縱觀安妮股份歷史PE走勢,剔除虧損時期不算,大部分時間的PE值竟然都在100倍以上!一般來說,這種估值水平就需要多年保持50%甚至是10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可維持。
但是,結合安妮股份歷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成長性”這頂帽子真的不太容易戴到頭上。此次所謂的區塊鏈概念真的能夠支撐如此高的市盈率嗎?
證監會和財政部雙雙盯上 連續兩年出現會計差錯?
經營不善可以從多方面找到借口,但是,財報編制出錯,就不能怨天怨地怨對手了。
2010年2月,廈門證監局對安妮股份進行立案調查。2011年9月底,安妮股份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證監會認定安妮股份在2008年虛增利潤1609.13萬元,該筆利潤占2008年調整後利潤總額的38%。
事實上,在證監會正式下達處罰之前,安妮股份已經在2010年4月對2008年度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
除了2008年虛增利潤外,在2010年財政部對安妮股份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其2009年的財報編制又出了幺蛾子。最終,安妮股份調減2009年歸母凈利潤240萬元,占2009年調整後歸母凈利潤5.7%。
上市後連續兩年財報出現問題,即便是對於以讀財報為主業的面包財經小夥伴們,也算是開眼界了。
巨額並購謀轉型 高商譽懸頂?
雖然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但既然會計差錯更正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姑且不去細究。
說回到安妮股份近年來的轉型之路。要從傳統造紙行業跨入互聯網行業,並購當然是一個常見的“捷徑”。下表為安妮股份主要轉型並購情況:
在歷次並購中,耗資最大的要數對暢元國訊的並購。暢元國訊主營業務是數字版權經營,包括版權技術業務、版權保護業務、版權交易業務和版權增值業務。
2016年,安妮股份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暢元國訊100%股權,支付對價11.38億元,相較評估凈資產4799.58萬元,增值率為2271.54%。
如此高的增值率,自然會帶來高商譽。2016年在完成對暢元國訊的並購後,安妮股份的商譽賬面值增加了10.41億元,占2016年末的凈資產比重達43%。
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並購,截至2017年9月底,安妮股份賬面商譽價值為11.0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重超過45%。
當然,如果能夠帶來實打實的利潤增長,高商譽並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一旦新並購公司業績增幅出現下滑甚至是利潤大幅下降,那麽巨額的商譽減值將不可避免,而這將對利潤造成致命的影響。
暢元國訊目前尚處在業績承諾期,其2016年已實現業績承諾,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只有6574.81萬元,不知道能否在2017年第四季度努力一把,實現2017年凈利潤不低於1億的承諾?
商譽減值地雷集中引爆 區塊鏈真的能成為護身符?
說到高商譽,就必然會想到商譽減值,這可是利潤大殺器。
實際上,在2016年安妮股份就集中對四項商譽進行了減值:
2016年共計提了2798.35萬元的商譽減值,其中有三項商譽均為100%計提,但合計金額占比不大。最大的一筆減值則是對2015年並購的微夢想進行的計提,高達2557.33萬元,占總計提金額的91%。而在2016年,安妮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也才不過1200萬元。
說一點細節。
微夢想的主營業務是通過運營自媒體賬號匯聚流量後,依托互聯網社交平臺作為營銷推廣信息發布平臺,為客戶提供以廣告形式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營銷推廣解決方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運營公眾號,然後賣力拉廣告?突然間感覺,在公眾號上碼字似乎、仿佛、也許還真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工作。
2015年,安妮股份以9639萬元並購了微夢想51%的股權,相當於對微夢想的整體估值為1.89億元,溢價近10倍,產生商譽8493.84萬元。後在2016年又並購了微夢想30%的股份,現金7040.81億元支付,按此估價微夢想1年後的整體估值約為2.35億元。
但是,在收購微夢想30%股權後,微夢想並沒有完成2016年的業績承諾:承諾凈利潤為2690萬元,而實際僅實現了凈利潤133.17萬元,完成率僅為4.95%。
而在2017年上半年,微夢想仍虧損60.68萬元。至於是否還會進一步減值,則要看微夢想接下來具體的業績情況。
上市10年,業績始終難有起色,不知在數字版權領域,安妮股份是否真的能有所成?
對於這兩天接盤的散戶們來說,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區塊鏈概念熱炒過後,誰來接盤?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二級市場里買的每一手股票,背後都有一個賣家,為什麽人家會賣呢?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
來源 | 面包財經(ID:mianbaocaijing)
西風東漸,在大洋此岸掀起陣陣狂潮。
2018年一開始,從大洋彼岸中概股開始熱炒的區塊鏈概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大A股。
一時間,連坐著免費班車去超市掃貨的老大媽都邊打著毛線邊問:啥叫區塊鏈?
開年熱詞區塊鏈到底火成啥樣?
某虛擬貨幣交易網站的“首席戰略官”在參加一家券商緊急組織的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感嘆:最近太忙了,推掉了好幾十個邀請,才能來跟各位機構投資者交流——主要是因為我跟某某研究員私交好。
按照大A股的風格,二級市場一定會來一波熱炒。先看看這個板塊的漲幅:
在區塊鏈概念股中,年初至今漲幅靠前的股票以中小盤股為主,市值多在百億之下,漲幅動輒超過40%,除去新股不談,足以秒殺其它板塊。
火熱歸火熱,但是面包財經發現,這兩天有些區塊鏈風口上的公司成交量驟增,正在顯示出“莊家精準出貨,韭菜高位接盤”的征兆。
比如,市值僅為60多億元的安妮股份(14.110,?-1.57,?-10.01%)(002235.SZ)。先來看看其近期的股價走勢:
從2018年初的10.26元/股飆漲至2018年1月16日的15.68元/股,漲幅為52.83%。
隨著股價飆漲,其成交量在本周驟然放大:2018年1月15日,成交量為107萬手,換手率高達32.1%,而在以往,換手率通常在5%以下。
光1月15日和16日這兩日的成交額總和就超過30億元,要知道其流通市值才不過50多億。
有人買就有人賣,不然就沒交易量。在區塊鏈概念感召之下,一大波散戶排隊進場,那到底誰在高位套現離場呢?
置身如此瘋狂的區塊鏈概念熱潮中,安妮股份的質地究竟如何?是真的能乘著區塊鏈東風飛上天,還是落得狂歡後的一地雞毛?
回歸常識,不妨來讀讀安妮股份的財報。之所以選擇漲幅不是最大,市值也不是最高的安妮股份,很大原因在於在之前市場炒作互聯網、彩票等炙手可熱的概念時,這家公司也都是座上賓。
造紙商安妮股份與區塊鏈的那點事:謀求轉型 切入數字版權業務?
安妮股份於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彼時主營業務是商務信息用紙制造。
按理說,一家傳統造紙公司與區塊鏈還真的很難扯上關系。不過,安妮股份自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謀求轉型,期間發展過互聯網廣告營銷、互聯網彩票等業務。而2018年年初的這場區塊鏈小旋風,則是由其2016年巨資並購的一家數字版權公司帶來的。
2016年,安妮股份並購暢元國訊,正式切入數字版權領域。2017年,公司上線“版權家”網站,提供版權認證服務,下圖截自“版權家”官網:
對區塊鏈的描述則出現在2017年半年報中:“在依托DCI體系的基礎上,公司持續研究智能AI技術及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此外基本沒有更詳細的介紹。
但是到了2018年初,區塊鏈概念大火之後,公司便與投資者有了密切的互動交流。1月11日至12日,短短兩天便公告了三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無一例外地,投資者的關註重點都在區塊鏈上。
在2018年1月10日與投資者的電話互動中,安妮股份解釋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中的運用。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安妮股份於2016年11月引入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是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版權保護中的企業,版權區塊鏈系統獲得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測評證書。
而就在幾個月前,也就是2017年8月24日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雖然也提到了版權業務,但彼時尚未談及區塊鏈。
不知道這算是誤打誤撞,深謀遠慮,還是跟風追擊呢?
小市值高估值:拿什麽支撐百倍市盈率?
先不說其具體的業務轉型情況,光看安妮股份上市這近10年來的業績,就會感到森森寒意。
剛上市的頭兩年,可以說是安妮股份業績較光彩的時期了。2008年和200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62.24萬元和4226.73萬元。但隨後凈利潤情況直轉急下,2010年和2011年僅錄得254萬和417萬的歸母凈利潤,在2014年甚至產生9200多萬的巨額虧損。
2008年至2016年的累計歸母凈利潤(盈虧相抵)僅為3500多萬元。
而縱觀安妮股份歷史PE走勢,剔除虧損時期不算,大部分時間的PE值竟然都在100倍以上!一般來說,這種估值水平就需要多年保持50%甚至是10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可維持。
但是,結合安妮股份歷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成長性”這頂帽子真的不太容易戴到頭上。此次所謂的區塊鏈概念真的能夠支撐如此高的市盈率嗎?
證監會和財政部雙雙盯上 連續兩年出現會計差錯?
經營不善可以從多方面找到借口,但是,財報編制出錯,就不能怨天怨地怨對手了。
2010年2月,廈門證監局對安妮股份進行立案調查。2011年9月底,安妮股份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證監會認定安妮股份在2008年虛增利潤1609.13萬元,該筆利潤占2008年調整後利潤總額的38%。
事實上,在證監會正式下達處罰之前,安妮股份已經在2010年4月對2008年度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
除了2008年虛增利潤外,在2010年財政部對安妮股份開展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其2009年的財報編制又出了幺蛾子。最終,安妮股份調減2009年歸母凈利潤240萬元,占2009年調整後歸母凈利潤5.7%。
上市後連續兩年財報出現問題,即便是對於以讀財報為主業的面包財經小夥伴們,也算是開眼界了。
巨額並購謀轉型 高商譽懸頂?
雖然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但既然會計差錯更正已經是陳年往事了,姑且不去細究。
說回到安妮股份近年來的轉型之路。要從傳統造紙行業跨入互聯網行業,並購當然是一個常見的“捷徑”。下表為安妮股份主要轉型並購情況:
在歷次並購中,耗資最大的要數對暢元國訊的並購。暢元國訊主營業務是數字版權經營,包括版權技術業務、版權保護業務、版權交易業務和版權增值業務。
2016年,安妮股份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暢元國訊100%股權,支付對價11.38億元,相較評估凈資產4799.58萬元,增值率為2271.54%。
如此高的增值率,自然會帶來高商譽。2016年在完成對暢元國訊的並購後,安妮股份的商譽賬面值增加了10.41億元,占2016年末的凈資產比重達43%。
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並購,截至2017年9月底,安妮股份賬面商譽價值為11.0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重超過45%。
當然,如果能夠帶來實打實的利潤增長,高商譽並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一旦新並購公司業績增幅出現下滑甚至是利潤大幅下降,那麽巨額的商譽減值將不可避免,而這將對利潤造成致命的影響。
暢元國訊目前尚處在業績承諾期,其2016年已實現業績承諾,而2017年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只有6574.81萬元,不知道能否在2017年第四季度努力一把,實現2017年凈利潤不低於1億的承諾?
商譽減值地雷集中引爆 區塊鏈真的能成為護身符?
說到高商譽,就必然會想到商譽減值,這可是利潤大殺器。
實際上,在2016年安妮股份就集中對四項商譽進行了減值:
2016年共計提了2798.35萬元的商譽減值,其中有三項商譽均為100%計提,但合計金額占比不大。最大的一筆減值則是對2015年並購的微夢想進行的計提,高達2557.33萬元,占總計提金額的91%。而在2016年,安妮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也才不過1200萬元。
說一點細節。
微夢想的主營業務是通過運營自媒體賬號匯聚流量後,依托互聯網社交平臺作為營銷推廣信息發布平臺,為客戶提供以廣告形式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營銷推廣解決方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運營公眾號,然後賣力拉廣告?突然間感覺,在公眾號上碼字似乎、仿佛、也許還真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工作。
2015年,安妮股份以9639萬元並購了微夢想51%的股權,相當於對微夢想的整體估值為1.89億元,溢價近10倍,產生商譽8493.84萬元。後在2016年又並購了微夢想30%的股份,現金7040.81億元支付,按此估價微夢想1年後的整體估值約為2.35億元。
但是,在收購微夢想30%股權後,微夢想並沒有完成2016年的業績承諾:承諾凈利潤為2690萬元,而實際僅實現了凈利潤133.17萬元,完成率僅為4.95%。
而在2017年上半年,微夢想仍虧損60.68萬元。至於是否還會進一步減值,則要看微夢想接下來具體的業績情況。
上市10年,業績始終難有起色,不知在數字版權領域,安妮股份是否真的能有所成?
對於這兩天接盤的散戶們來說,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區塊鏈概念熱炒過後,誰來接盤?
你看到的是區塊鏈,人家看到的是接盤俠。二級市場里買的每一手股票,背後都有一個賣家,為什麽人家會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