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搜房為什麼急需破局中介聯盟?(發於7月10日早晨)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30147903
$搜房(SFUN)$ 真快啊,早晨剛些了一篇分析發在微信獵鷹投資上,晚上就收完了。這應該也不算馬後砲和馬前炮,因為對於搜房世聯行這種事情,已經沸沸揚揚傳了好幾天了。現在拿出來當時的一些分析,就不用多寫了。
微信號:Hawk_Fund
以下文章發自7月10日8點27分,搜房為什麼急需破局中介聯盟?大家可以加下我個人微信核對下時間。[笑]
7月6日晚間,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發佈了一條只有5個字的微博——「搜房 世聯行」,隨即又刪除。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兩家企業合作的猜想。
  2014年上半年搜房遭遇了中介聯盟的聯合圍剿,讓這家一直在中國房地產繁榮的庇護下活的相當不錯的中概股遇到了來自中介的威脅。

  有威脅從來不是壞事,對於私募來說,面對覆蓋公司的這種突發事件通常會發現兩個機會:

好公司遇到壞事時候,有沒有接飛刀的勇氣;

來自於企業內部的自身變化。

  我們在評估攜程時候曾經說過兩個核心觀點,1,攜程的強勢是來自於內部的嚴謹、保守的系統強勢,對財務報表的核心控制與維持股東核心利益的華爾街作風,會讓其因此脫離了中概股的不少本質。

  對於中概股中的一些公司,我們在面談其管理人的時候通常發現,明明已經在美國上市,還很喜歡享受中國式上市公司的思維來為自己的財務報表做辯解。對於這樣的公司,你如果容忍它,那麼股價就不會容忍你。

  企業的好壞,並不來自於人情,甚至於調研,你會發現越是股價強勢的公司,越是不通人情。如果一見面就跟你套關係請客吃飯這一套,你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捂緊投資人的錢。

  對於攜程的內控還有一個內情在於,因為投資股東的分散,所以攜程的管理層不會針對某個單一股東負責,股權控制上是典型的華爾街公司的股東架構:股權不會十分集中,分散股權的劣勢在於進場的投資股東都為了一個目的——錢,不管你是裁員還是收購,能夠維繫股東間利益一致的手法也是一個,不能侵害股東利益。

  所以對於配股、融資、增發這類侵害股東直接利益的事情,都會被否決。這可能算是對於A股和H股之間完全不同的說法。

  第2點核心是,攜程懂得用外部聯姻構建自己的旅遊護城河。如果你數落一下被攜程或參股或控股的公司基本可以看出,這種護城河在於對整個行業的壁壘把控。

  這樣的架構對於投資基金來說調研起來就非常簡單,只關注兩件事:什麼價格是合適的買入價格,什麼時間是高估價格。對於任何一家訓練有素的機構來說,這都不是難事。

  回到搜房,幾個一流、二流三流的中介假模假式的聯姻,其本身的聯姻架構又存在競爭關係(住房市場火爆時經常有中介與中介之間的大打出手),這種已經被機構定義為偽聯盟的聯盟架構,竟然能讓一家財務報表健康、華爾街獲得平台認同的號稱第一房產平台的搜房,幾天之間市值下跌30%以上,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結局是投行與跟蹤機構都發現搜房對於這樣的一個偽聯盟的態度卻只能是低頭妥協,這對於堅持財務分析的投資機構來說,顯然要增加一層分析難度:因為這意味著,你的平台架構是不是也會被隨時掀翻?還是說以往的第一都是在虛擬聯盟維繫。

所以如果搜房不能解決下次中介聯盟的偽聯盟,給投資人一個交代的話,對於這家垂直細分的龍頭企業來說,任何一家投資機構都會對其打個問號。

這應該是要給搜房打一針雞血的,如果參照攜程模式,搜房有必要至少控股或參股其中一家中介,拆分中介聯盟;

這也同時加重了最近關於搜房與世聯行之間的猜測。好在搜房前幾年的積累下,現金流並不差,如果像某些虧損的中概股一樣,賠本賺吆喝,那迎來的市值慘烈就不僅僅是30%這麼簡單。

世聯行於7月8日發佈了一則「關於網傳世聯行與搜房網合作的統一回覆」稱,公司正在積極接觸多家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暫時尚未有成熟結果可對外公佈。

  接近世聯行的人士稱,搜房網與世聯行的相關合作事宜,雙方配股或有可能,但搜房收購世聯行則完全沒有可能。

如果是配股方案,對於搜房來說,用現金直接收購一部分股權,可行性更高,操作性更強。

  作為一家傳統的以一手房代理為主要業務的房產中介公司,世聯行正在積極佈局O2M(Offline To Mobile)模式,進行互聯網的轉型。2014年自公司正式更名並啟動「祥云戰略」以來,投入對O2M模式的探索。在平台搭建好之後,其中的消費者社區交易服務將與搜房網等現有電商業務展開直接競爭。

  雖然雙方存在競爭,但世聯行的優勢在線下,重點是賣房的交易環節,2013年完成房屋交易總金額達3175億元;搜房的長處則在於網站運營和移動端推廣,重點在於對客戶的初次挖掘。二者存在互補的特性。

我們願意對搜房這樣的改變保持樂觀,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搜房在從偽護城河向真護城河構建的開始,除此以外,搜房還應該與恆大及萬科保持更近一步的戰略合作關係,則會讓投資人更為放心。

  當然對於這種類型的收購其所謂的業內人士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對於資本方來說,我們更願意看到搜房向資本家的邪惡轉變。

  搜房和世聯行若達成合作,意味著房產中介和房產互聯網聯手,二者共同組成了二手房市場的O2O模式,實現了線上信息查詢和線下看房體驗的融合,形成一個商業閉環。

  這僅僅是我的觀點而已,這是我的獨立思考,不留情面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4

亞洲新勢力:日印聯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64

印度政治家、經濟學家Jairam Ramesh曾在近10年前提出把中國與印度看作一個整體的經濟思想,成為超越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學術概念,還創造出“Chindia”一詞,即China + India。 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與印度漸漸成為高成長國家,也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中印二國是近鄰,二國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此前一項對金磚四國的研究表明,未來50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就是中國和印度,故此“Chindia”概念漸漸為人熟悉。 不過,這個“中印大同”的概念因為包括地緣政治矛盾的種種原因,並沒能真正實現。事實上中國的的發展速度把印度遠遠甩在了身後。同時印度前總理辛格也選擇了亞洲另外一個夥伴結盟,日本,以至於又出現了“Jindia”一詞,即Japan+India。 即便印度剛上任的總理穆迪對中國顯示出積極友好的態度,但Jindia未來的潛力依然不能小覷: 1.日本跨國公司尋求擴張 日本公司的擴張態勢與安倍經濟學有密切關系。隨著安倍激進貨幣政策下日元的大幅貶值,一些出口型日本企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增長,提高了他們海外擴張的能力。 盡管日本公司此前在中國和東盟國家中已經有了相當規模的發展,但在印度還並未大展拳腳。尤其是新一任印度領導人穆迪身負改革眾望,印度中產階級有望加速崛起,這對於日本企業的吸引力很大。 所以在長線上來看,印度的增長潛力要大於中國和東盟國家,根據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去年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印度排名未來10年日企心目中最有潛力國家榜首。 其實一向嗅覺靈敏的日本企業早已開始了行動,在2002至2012十年間,日本企業在印度投資超過120億美元,占印度外國直接投資(FDI)額的7%,僅次於毛里求斯、新加坡和英國,排名第四。 2010年簽訂的印/日全面性經濟夥伴協議(India-Japa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幫助加深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下圖可以看出印度和日本雙邊貿易金額在最近十年大幅增長: 2.基建領域:印度要買,日本要賣 印度新一任總理穆迪預期將會大力發展落後的基礎建設,如交通部門。而根據野村(Nomura)的報告,日本首相安倍計劃在2020年前將日本基建項目出口擴大三倍。兩個國家的供需互補性顯然非常強。 不過對於日印兩國來說這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了。日本自1958年開始便對日本提供雙邊貸款和資金援助,根據印度外交部的數據,日本是該國最大雙邊援助國。 耗資900億美元打造的德里-孟買工業走廊項目中,日本政府承諾投資45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或包括其引以為豪的高鐵技術。 3.中國因素 近期因為印度新一屆領導人的上臺,中印外交有所解凍,不過一些根本性的矛盾依然是兩國之間“永遠的痛”。包括西藏問題、邊界沖突問題等。中國與日本的關系不用說,是更加的尖銳和微妙,因為南海島嶼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等。 近日,印度海軍軍演將於近期在北太平洋開展,該軍事演習傳統上一直是印度與美國之間的演習,但其範圍隨後被擴大,日本已是第三次被邀請參加該演習,日印兩國之間的親密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的崛起撼動了日本在亞洲的地位,也使印度把中國視為假想敵,日本和印度一東一西,試圖聯合鉗制中國自然也不難理解。 野村認為日印兩國未來會有進一步的戰略合作,安倍自2012年底上任以來也致力於加深兩國的安全合作關系。印度也在考慮從日本進口武器,據路透社分析,印度有望成為二戰以後第一個從日本購買戰鬥機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0

“反阿里聯盟”:萬達、百度、騰訊將成立電商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78

百度 萬達 騰訊

上個月王健林曾在內部宣布要聯合國內知名公司來參股萬達電商,如今,神秘的合作夥伴終於浮出水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27日,萬達電商、騰訊集團內部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確認:將於本周五召開發布會,宣布萬達、百度、騰訊三家公司成立電商集團,跑口萬達的記者已經接到參會邀請。

消息人士透露:三方對新電子商務公司的總投資額為人民幣50億元(約合8.10億美元)。萬達持股70%,騰訊和百度各持股15%。管理架構與業務架構細節將於周五公布。

從目前來看,三巨頭合作中,萬達仍占據絕對控股狀態,並依據自身在大型商場、酒店、影院等資源優勢布局O2O,百度和騰訊更可能是在技術、資源引流等方面予以支持。騰訊百度在自建電商平臺受挫後也開始尋求投資入股方式來享受今後增值收益,建立“聯邦”式體系。

三家公司成立電商集團的看點是O2O,即線下與線上的結合,萬達強在線下,百度、騰訊強在線上,結合線下與線上資源,在電商領域找到一條不同於阿里巴巴的玩法,這是這一家由三家巨頭合資成立的電商集團唯一勝出的機會。這一模式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

從目前來看,三家巨頭可均為電商領域的“失意者”。騰訊涉足電商多年,收購投資扶持產業集群但最終受益寥寥,無奈將重要資產售予京東;百度從有啊、樂酷天再到愛樂活,是屢戰屢敗;萬達更是在電商戰略上動作嚴重遲緩,高層陸續離職,如今不得不另辟戰場。

但如果三家巨頭仍然以阿里巴巴的方式再進入電商,不可能強過阿里巴巴。那是死路一條。

盡管去年王健林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與馬雲的)億元賭局是個玩笑”,但王健林還是願賭不服輸:2012年12月,王健林與馬雲打輸,在十年後的零售業,如果線上占比超過線下,馬雲贏;如果線下仍然保持優勢,則王健林贏,賭註是1億美元。

王健林似乎已認識到十年後電商將超線下,但未來在線上電商領域,王健林希望可與馬雲一拼。

願賭不服輸的王健林促成了“反阿里聯盟”的形成:百度、萬達、騰訊聯手,在電商領域將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盡管想象離現實還有很遠的距離,但至少在傳播上可以形成對馬雲的幹擾。

2010年3Q大戰後,中國互聯網江湖里流行各種聯盟:首先是安全領域的反360聯盟,包括獵豹移動、百度、騰訊、金山軟件都是這一聯盟的成員;在智能手機領域,現在則形成了一個反小米聯盟,聯盟成員包括華為、聯想等傳統手機制造商;在移動搜索領,則形成反百度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16

美國組建反IS多國聯盟 克里放言三年內滅掉I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79

伊拉克,北約,NATO,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出席威爾士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美國國務卿克里透露,美國正組建一個“核心聯盟”,旨在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但排除了動用地面部隊的可能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克里還說,國際聯盟正在發展壯大,它能在三年內擊敗IS:

“我們確信,未來我們有能力摧毀IS。可能花一兩年,也可能三年。但我們肯定它必然會發生。”

克里稱,為成功擊潰IS,聯盟的戰略將包括:

·“全軍事層面”的策略,包括給予敘利亞政府軍援。“這方面顯然對敘利亞有影響”,但克里未透露在敘利亞的具體軍事戰略。

    · 化解人道主義危機。美國、法國、澳大利和英國均已在伊拉克多個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救助。

    · 制止國外武裝分子流入伊拉克與敘利亞。北約將組建多國特遣部隊,共享國外武裝分子流入的信息。

    · 打擊IS的融資與籌資,包括石油產品貿易。

    · 從更廣義的範圍還擊IS,讓IS的意識形態失去合法性。

此次出席北約峰會的間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波蘭和丹麥的國防部長與外交部長共商對策,以求解決IS武裝肆虐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問題。

據路透報道,克里在上述十國的會議上說,該聯盟采用的方式要能避免IS武裝占據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領土,能增強伊拉克的治安部隊和該國其他準備打擊IS的力量,但不會動用他們自己的軍隊。

克里強調:

“顯然,我覺得大家在這方面的紅色警戒線是:不要在陸地作戰。”

本周IS又公布了斬首美國記者的視頻,距離上月公布將一名美國記者斬首的視頻還未滿半月。視頻中,IS武裝分子點名挑釁“我回來了,奧巴馬”,並聲稱此番行動是因為奧巴馬對IS傲慢的外交政策和堅持繼續轟炸。

視頻中,IS還威脅將殺害一名英國人質David Cawthorne Haines,說如果美方繼續空襲,“我們的刀將繼續割破你們人民的脖子。”

奧巴馬此後表示,不會被嚇倒,承諾會同他們較量到底,直到他們不再對美國和敘伊兩國構成威脅。他說,美國將繼續帶頭讓IS的幻想破滅,組建今後需要的地區同盟。

美國副總統拜登表示,悼念了兩位死難的記者後,就要讓劊子手為自己的罪行負責。

“他們應該知道,我們會窮追不舍,把他們追到地獄的門口,直到將他們繩之以法。”

對於IS在視頻中威脅將處死本國國民,英國首相卡梅倫稱,英國不會向恐怖主義屈服,正考慮加入伊拉克空襲。法國總統奧朗德也表示不排除采取軍事行動。

 
伊斯蘭國, 恐怖組織, 伊拉克, 石油, 敘利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23

重回蘇聯時代:俄羅斯重組歐亞經濟聯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19

歐亞經濟聯盟,俄羅斯,普京,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俄羅斯總統普京昨日簽字批準一項立法,承認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決定共建的歐亞經濟聯盟(EaEU)合法。四個多月前簽約決定成立該聯盟後,俄羅斯朝著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進行密切戰略合作的方向又邁進一步。

歐亞經濟聯盟定於明年1月1日正式成立。據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俄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稱,同在昨日,亞美尼亞啟動加入該聯盟的談判,將於本月10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峰會期間簽署協議。

今年5月29日,普京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簽訂組建歐亞經濟聯盟的協議。該聯盟旨在減少成員間的貿易壁壘,形成前蘇聯範圍內最大的共同市場,總人口逾1.7億。三個成員國將在能源、工業、農業和交通領域合作。

該聯盟的工作語言是俄語,聯盟總部設在莫斯科,法院設在明斯克,金融監管機構位於哈薩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圖。俄羅斯電視臺“今日俄羅斯”報道指出,聯盟成員會保留各自本幣,但盧布將成為聯盟真正的通用貨幣。

在聯盟內部,成員國的公民將有權自由選擇別國的工作所在地,無需遞交出國工作申請。聯盟成立後,三個成員國接下來將實現一體化的海關聯盟。

過去三年,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海關聯盟內部貿易額增長230億美元,增幅接近50%。截至去年年底,貿易總額達到662億美元。在俄羅斯的貿易夥伴之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貿易規模排名第三,僅次於歐盟和中國。

一些西方觀察人士將歐亞經濟聯盟視為普京複興蘇聯的舉措之一。該聯盟以創建資本、商品、服務和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共同市場為己任,然而,由於缺乏共同立場,這一宏偉的目標受到質疑。

阿拉木圖一家智庫Risk Assessment Group的負責人Dosym Satpayev此前評論提到了上述問題。他認為:“在這方面,聯盟內部的關系有很大問題。我不確定這個一體化的項目會不會長期存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俄羅斯,EU,歐亞經濟聯盟,EaE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21

左翼聯盟崛起 希臘退歐風險隱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95

反對緊縮的左翼聯盟Syriza在最新的民調中遙遙領先,引發了市場對於該國前景的擔憂。希臘股市周二重挫4.2%,2014年以來首次跌破1000整數水平。

希臘十年期國債收益率6個月以來首次突破7%,雖然和歐元區危機當時的30%相比還相距甚遠,但是歐元區經濟前景黯淡使得希臘內部退歐的呼聲再次重現。

xila

xila2

最新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反對緊縮政策的左翼聯盟Syriza目前的支持率遠遠領先其他政黨。如果現在舉行大選的話,Syriza的支持率將達到26.7%,遠高於執政黨的20.2%。

雖然目前並非希臘官方的選舉年份,然而希臘政黨的歷史證明提前大選從來不是一件新鮮事。如果Syriza成功當選為執政黨的話,希臘的政策方向將出現重大變化,退出歐元區也將再度成為可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40

希臘極左翼黨派與右翼達成聯盟 新政府成立在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66

在周日的選舉中,希臘的選民將權力交給了一個極左激進黨派聯盟Syriza。隨著計票的結束,Syriza已經拿下了議會的半數席位。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Syriza已經與右翼“獨立希臘人黨”(Independent Greeks)達成聯盟協議。

目前Syriza獲得了150個席位,他們需要151個席位才能單獨組建政府。而獨立希臘人黨拿到了13個席位,兩黨達成聯盟意味著他們拿下了議會大多數席位。

下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QQ圖片20150126101025

路透引述Syriza的一位官員表示,該黨領導人Alexis Tsipras周一可能就任總理,並在周三前組成政府。周一早上他將與獨立希臘人黨領導人Panos Kammenos會晤。

“已經與卡門諾斯先生達成一致,將在當地時間周一10:30舉行會晤,以確認支持和獨立希臘人黨可能參加組建新政府的事宜,”這位拒絕具名的官員稱。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新政府將如何組閣,是大選後的關鍵問題。如果Syriza謀求與中間路線的Potami黨,以及中左派的Pasok黨聯合組閣,這將有助於希臘采取一個“務實”的立場與國際債權人談判。但是如果Syriza與民族主義政黨“獨立希臘人黨”結盟,那麽將導致希臘新政府立場趨向更為強硬。

同Syriza一樣,獨立希臘人黨也反對歐洲的經濟政策。在過去的五年中,希臘政府獲得三駕馬車(歐盟、IMF和歐洲央行)2400億歐元的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希臘實施了緊縮政策。不少希臘民眾對這種“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心生厭倦。

而Syriza黨反對市場化主導的改革,反對私有化,反對政府去監管,而這些正是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債權人重塑希臘競爭力的核心內容。Syriza黨還想推翻希臘之前已經實施的改革,而債權人則要求希臘改革更進一步。

“今天希臘人民改寫了歷史。希臘受制於國際債權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Syriza黨年輕的領導人Alexis Tsipras在周日的勝選演講中說。他可能成為希臘新的總理。

希臘反對黨的上臺意味著歐洲政治秩序出現了令人驚訝的轉折,近年來歐洲民粹主義已經呈現全面崛起的跡象,希臘大選僅僅是冰山一角。從法國的右翼黨派National Front到西班牙新組建的左翼黨派Podemos,這些激進黨派都可能受到Syriza大獲全勝的鼓舞而更加大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090

希臘極左翼聯盟Syriza同意與右翼政黨組建新政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95

Syriza1

希臘右翼黨派“獨立希臘人黨”(Independent Greeks)領導人今日表示,將與贏得大選的極左翼黨派聯盟Syriza建立聯合政府。

據英國《金融時報》,Syriza領導人Alexis Tsipras尚未證實此事,因他仍在與其他黨派領導人協商成立聯合政府。

自2010年5月起,希臘政府獲得“三駕馬車”(歐盟、IMF和歐洲央行)2400億歐元的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希臘實施了緊縮政策。然而, 獨立希臘人黨與Syriza一樣反對緊縮政策和削減財政預算。

在已經統計了的99.8%的選票中,Syriza獲得了36.3%的支持率,領先於現執政黨新民主黨的27.8%。這意味著Syriza獲得了希臘國會300個席位中的149個,距離單獨組建政府所要求的絕對多數僅差2個。

“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排名獲得了6.3%的支持率,大河黨(To Potami)為5.96%。隨後便是獨立希臘人黨,獲得了4.7%的支持率,約13個國會席位。

獨立希臘人黨領袖Panos Kammenos表示,原則上已與Syriza達成協議。

在會見了Tsipras之後,Kammenos表示:

總理(指Tsipras)今天會與總統見面並宣誓就職,還會宣布新政府的組成,獨立希臘人黨將參與其中。

Syriza的勝出無疑對“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構成挑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Syriza不是一個真正的政黨,它是一個聯盟。盡管Syriza不希望放棄使用歐元,但其聯盟內部的左派團體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

希臘曾與“三駕馬車”(IMF、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央行)達成諒解備忘錄。該諒解備忘錄給希臘帶來了重大的經濟變革,例如公共板塊支出的大幅減少,而Syriza希望將政策協議撕毀。

Tsipras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臘需要“暫停”債務償付行為,需要減記希臘債務的名義價值,希臘債務需要與經濟增長掛鉤;如果極左翼聯盟黨贏得新政府執政權,將在1月26日立即結束援助計劃,屆時,將不會與支持援助的黨派合作。

一句話總結,Alexis Tsipras試圖並相信可以廢棄大部分希臘獲得金融援助需滿足的要求,比如終結應德國等債權國要求推行的財政緊縮。因為Tsipras以為,希臘最終會自行經濟複蘇,其他歐元區國家會像此前兩次救助希臘時那樣對希臘讓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14

與俄羅斯分手 歐洲能源聯盟建設提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91

歐盟周三提出加速構建歐洲大陸單一能源市場計劃,以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減少每年大約4000億歐元的進口支出。

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相關建議正逢其時,因為俄國已再次揚言要減少對烏克蘭輸送的天然氣,使中繼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不保。

歐盟能源聯盟副主席Maros Sefcovic說:“今天,我們提出了自煤鋼共同體條約以來、歐洲最大手筆的能源項目。”

歐盟去年有53%的能源需求仰賴進口,金額為4000億歐元,而在全球不安全與日俱增、尤其西方與俄國出現緊張的此時,這本身就是個危險的弱點。

這個“能源同盟”計劃的內容包括,完成單一市場、加強能源安全、節省能源、減少使用礦物燃料,並加強研究新能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31

飛利浦LED事業被陸企購併 全球專利聯盟瓦解 中國LED狂人出手 台廠失優勢

2015-04-13  TWM
 
 

 

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賣給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消息掀起產業地震,此舉讓過去封閉的五大專利聯盟崩潰;而買主金沙江集團創辦人伍伸俊,若能成功整合飛利浦資源、壯大中國廠商實力,台廠的壓力將更加沉重。

撰文‧周品均

三月三十一日,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以三十三億美元出售給中國金沙江創投(GO Scale Capital),向全球LED產業投下一記震撼彈。消息一出,台灣LED股價成了重災區,台灣LED公司晶電甚至打入跌停板;反觀中國LED股卻展現慶祝行情,LED產業前兩大集團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股價連兩日走揚。

一則出售事業體消息,為何震撼台灣LED產業?

事實上,作為全球前五大LED公司的飛利浦,要求售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去年中旬就已傳出;就在近一年的找尋買家與協議過程中,數度傳出飛利浦屬意賣給過去曾向飛利浦收購半導體事業部(現為恩智浦半導體)的私募基金KKR。然而,令業內人士驚訝的是,最後得標的買主金沙江創投,竟然來自中國。

主導專利 搶單優勢大增這不僅意味飛利浦供應鏈廠商如台廠晶電,未來可能會受到供應鏈改變的衝擊,更讓業內人士憂心的是專利權問題。LEDinside 研究協理儲于超直言,這次飛利浦與金沙江的交易,「讓中國LED廠商有機會解決專利問題,跨足海外。」過去,全球五大LED廠商豐田合成(Toyoda Gosei)、日亞化(Nichia)、科銳(Cree)、歐司朗(OSRAM)與飛利浦(Philips Lumileds),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想要將產品銷往全球的LED廠商,就必須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授權。台灣LED廠商中,又以晶電的專利保護最為健全,與豐田合成及飛利浦都有專利交互授權;相較之下,中國的LED公司甚少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交互授權。

「透過授權,中國廠商也可以有專利保護,問題出在成本,中國廠商是否願意不計成本與五大廠商進行授權。」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不諱言。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廠商很會利用降價搶單的優勢,在沒有專利傘的保護下,中國廠商將產品銷往海外,就有遭受專利訴訟的風險。

然而,這個情況將隨著金沙江創投買下這五大陣營之一的飛利浦Lumileds,出現劇變。

金沙江創投拿下Lumileds八成股權後,等於攻下五大專利陣營中的一方之霸,更有長期觀察中國LED產業的分析師直言:「原有五大專利同盟構成的體系崩潰了。」意味過去飛利浦 Lumileds手中不少掐住對手咽喉的專利,將由金沙江主導;而中國LED廠商未來透過與金沙江的專利授權,將可望打破一直被阻擋在國際市場之外的專利壁壘。

以小搏大 將中國推上國際金沙江創投打敗全球對手搶親成功,業內人士以「以小搏大」來形容這樁親事。而主導這樁引發全球LED產業震撼購併案的人是他——金沙江創始人之一伍伸俊。

伍伸俊在中國投資界是大老級的人物,有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學歷的他,對半導體與LED產業情有獨鍾,這次以三十三億美元吃下飛利浦Lumileds八成股權的案子,也並非他在LED產業首次出擊。

自二○○六年開始,伍伸俊就積極跨入LED產業,九年來,他主導投資中國磊晶廠晶能光電與太時芯光、封裝廠易美芯光、照明廠大連三維與上舜照明,上游到下游布局完整。

伍伸俊也從不掩飾自己對LED產業的雄心,「不管是奇異(GE)、科銳,還是飛利浦,我會將所有競爭者都打趴在地。」他曾志得意滿地說過。

但即使擁有LED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供應鏈,伍伸俊旗下的LED公司,近年來仍無法與三安集團與德豪潤達集團比拚,更不用說中國之外的對手,這也促成他此次參與飛利浦出售事業體一案的決心。

伍伸俊買下飛利浦Lumileds後對外說明:「飛利浦未來與晶能不是競爭關係,是合作關係,通過合作研發,促進國內照明產業發展,走向國際。」他甚至用台積電與飛利浦過去的歷史發展期許自己,強調「買下飛利浦Lumileds是難得的機會,能快速取得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很好的客戶群,最好的案例是台灣的台積電,從一個小公司透過飛利浦技術發展,到現在成為巨大的企業。」有了飛利浦的專利、技術與客戶的伍伸俊,是否能成功整合集團資源,完成他將中國LED產業推上國際的夢想,全球LED產業都密切關注。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下的這步棋,確實為中國LED公司在國際市場增添了不少實力與話語權,對於原本就與中國LED廠商激烈競爭的台廠,無疑敲響了一記警鐘。

伍伸俊

現職: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經歷:上海北電半導體總經理、

亞洲無線科技創始人

學歷: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 投資版圖:波士頓電池 、晶能光電、易美芯光、 慧智微電子、

深圳國微、上舜照明

中國攻破LED專利堡壘

台廠將受衝擊

過去,包含飛利浦在內的全球五大LED廠,彼此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如今,中國金沙江創投買下飛利浦旗下LED事業,未來將主導飛利浦手上的專利,幫中國LED廠打入一直被阻擋在外的堡壘;而與中國競爭激烈的台廠如晶電,勢必遭受衝擊。

豐田合成

(Toyoda Gosei)

日亞化(Nichia)

歐司朗

(OSRAM)

科銳

(Cree)

飛利浦

(Philips Lumile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