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跌算什麼,牛市路上更坎坷的多得是 張翼軫
來源: http://xueqiu.com/3559889031/34423793
周二滬指大跌3.03%。有焦慮的朋友就擔心是不是行情結束了。作為趨勢跟隨者,我從來不相信一根陰線就能改變趨勢,即使是2007年這樣的大牛市,比這更坎坷的大跌也多得是。
作為一個老股民,對於昨日的上證指數大跌其實沒什麽感覺,但是QQ群里面很多群友卻焦慮的問,牛市是不是就結束了。
年呢!牛市什麽時候被一根陰線就能終結的啊!
看看歷史吧,下圖是2006年到2007年大牛市中上證指數的走勢,黃色箭頭線是2006年8月到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從1500點起步到6124點,4倍的大牛市啊。

你可知道,在這樣的大牛市中,上證指數出現過多少次單日大於3%的大跌?
答案是:19次。
具體跌幅可看下圖,8%以上的都有兩次,更不要說著名的半夜雞叫5·30了,但是這些都沒改變之後愈演愈烈的牛市。

所以說,因為一根大跌就擔心牛市終結,圖樣圖森破啊!
作為趨勢投資者,我始終相信像我們這樣沒有天賦猜頂的普通人,堅持跟隨相對長期的走勢就好,我一直用的就是自行改良後的海龜模型(公眾號Seekingbeta_earl中回複“海龜”可查看使用方法)。
下圖是滬深300指數小時圖疊加海龜指數的走勢,可以看到走勢還是相當健康的,沒有任何趨勢反轉的跡象,所以作為趨勢投資者,我繼續老老實實持股。

A股黃金半年,好好享受剩下的4個月 張翼軫
來源: http://xueqiu.com/3559889031/34810806
A股運行分成黃金半年和黑暗半年,這是十幾年來上證指數不變的規律。這一個黃金半年,剛剛過去2個月,好好享受剩下的四個月吧。
在2014年歲末的時候,有讀者來消息,說我之前提及過的黃金半年果然有道理,2014年的11月和12月表現那是相當的好。因為這個消息,想起在這個公眾號許久許久沒有提及過這個概念,所以就趁著2014年結束數據更新的機會,再介紹下吧。
所謂黃金半年和黑暗半年,是一個特殊的現象:從5月到10月,是股市相對悲慘的六個月,相反從11月到次年4月,卻是股市相對較好的半年。這個在美國股市有一句著名的股諺,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說的就正是這個現象。
當然,黃金/黑暗半年的兩分法,在A股同樣靠譜。下圖是1997年到2014年期間每個月漲跌幅的平均值和正回報幾率,我們可以看到從11月到次年4月的確是A股最為強勁的6個月,5月份其實還湊合,但無論收益還是正回報率都快速下降了,所以歸在黑暗半年也問題不大。

因為黑暗/黃金半年的區分,所以對普通人有一個非常笨的投資法:只在黃金半年投資,剩下的半年空倉或者持有貨幣基金。下圖顯示的是僅在黃金半年持股和僅在黑暗半年持股的差別,我們可以看到是天壤之別:黃金半年的年回報是10.9%,而黑暗半年的年回報是-3.29%。

當然,真的只在黃金半年投資,恐怕沒多少人做得到——這意味你要在2007年最瘋狂的牛市後期幹瞪眼,這等毅力是沒人做得到的。所以,給出上圖,僅供參考——有大毅力的不妨嚴格按照半年來持股,否則至少知道下每個月份歷史上是不是持股好年頭,多點警惕也是好的。
原始鏈接:
http://seekingbeta.net/blog/html/y2015/2016.html …
二八輪動模型2.0 張翼軫
來源: http://xueqiu.com/3559889031/35893009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一個我自己研究出來用於捕捉大盤股和小盤股輪動的量化模型,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不過也有反映理解略有出入,而且覺得使用上略麻煩。正好有時間,對模型進行了升級,如今的2.0版本比1.0版更簡單更賺錢。
✪
二八輪動不擇時模型 好了,先給出的是二八輪動模型,不包含擇時,永遠滿倉。這次升級中,這部分沒有任何變動。
每周五(或者本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臨近收盤時,將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切換到周線狀態,分別查看兩者過去四周的累計漲幅。哪個過去四周漲幅大,那麽就在收盤前買入對應的ETF持有一周,直至下一次的切換。
從歷史回測數據來看,不考慮切換成本,2005年2月18日開始到2015年1月23日,累計漲幅是829%,遠遠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漲幅。
下圖的藍色曲線,就是純輪動不擇時模型的走勢圖。

✪
二八輪動擇時模型 本次升級,主要是針對擇時模型。1.0版本中的條件過於複雜,很多讀者看的暈頭轉向,而且計算複雜。所以這里換了一個條件,效果還更好。
每周五(或者本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臨近收盤時,將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切換到周線狀態,分別查看兩者過去四周的累計漲幅。如果過去四周漲幅大的那個指數在四周中能夠獲得正回報,那麽就在收盤前買入對應的ETF持有一周,直至下一次的切換;但是
如果過去四周漲幅大的那個指數在四周中依然是虧損的,那麽就選擇空倉,直至下一次切換。
上圖中的紅色曲線,就是輪動同時擇時模型的走勢圖,同期累計漲幅是1311%,比不擇時好許多。考慮到A股從來習慣出現大牛大熊的瘋狂走勢,擇時絕對是有必要的。
【推薦】國信擇時模式,年化47%,勝率8成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36780297
炒股票必須擇時,這是我一直堅信的。
所以之前在本微信號,給諸位讀者介紹過兩個我自己用的模型。一個是海龜擇時模型(添加Seekingbeta_earl 後回覆
海龜 可查看),另外一個是二八輪動模式的擇時版本(回覆
二八 可查看),都屬於簡單易用的模型。
今天則要介紹一個國信證券金融工程組推出的擇時模型:GSISI,8成準確率配合47%的收益,很是牛。
CAPM模型下的蛋擇時,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理念。
比如海龜模型,走的是趨勢跟隨的道路;二八輪動模型,則是動量模型。
國信的這個GSISI模型,則是基於CAPM模型。(
本節從這裡開始會略枯燥且複雜,可以直接跳過閱讀下一節)
關於CAPM,這裡就不解釋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這裡只說相關的部分:
根據CAPM模型,一個股票的Beta越大,那麼它的收益應該越大。當然,這只是一個模型的假設,和實證數據未必吻合。
國信的這個模型,是在2014年8月4日的研報《 國信投資者情緒指數擇時模型 》中披露的。根據這個GSISI模型,是利用CAPM理論與現實的吻合程度作為擇時標準,如果當週漲幅與Beta有效正相關,則是做多格局;反之如果有效負相關,則是做空格局。
具體而言:
首先計算行業周收益率以及其相對滬深300指數的周Beta係數;其次測算行業周收益率與其周Beta係數的秩相關係數;然後以秩相關係數為基礎構建國信行業彈性指數 GSISI;最後若同方向連續兩次GSISI大於等於31.7,則擇時看多,若同方向連續兩次GSISI小於等於-31.7,則擇時看空。
準確度8成 純做多年化33%國信對這個模型進行了回測,這個模型自2005以來也就19次多空切換信號,平均下來1年兩次,算是比較適合中長線投資者的模型。
下圖是歷次信號點的位置,可以讓投資者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從下表可具體看歷次信號的對錯和收益,我們可以看到那麼多次信號只有3次導致負收益,正確率83.3%。我算了下,截至2015年1月16日最新做空信號出來之前,對滬深300指數擇時的累計收益是將近45倍,年化收益47.68%。

當然,上表擇時是既做多又做空的,考慮到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只做多不做空,所以我對國信的數據重新處理,僅計算做多的情況,正確率提高到88.89%,累計收益是16.67倍,年化收益為33.18%。
擇時信號哪裡來?模型介紹了半天,各位肯定會問一個問題:哪裡看到最新的擇時信號?
的確,我我之前介紹的海龜和二八,只需要簡單幾句公式,在通達信之類的行情軟件上就能使用,入門門檻極低。
不過,國信的這個GSISI模型就要稍微複雜一點,就不是普通行情軟件可以解決的了。
解決之道有二:
①自行計算
如果你有類似Wind或者iFind這樣的金融終端,那麼可以自己利用Excel建立模板,自行計算排序和相關係數後,每週週末自動刷新數據就能看到最新的結果了。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偷步,甚至在週五還未收盤前就大體得到預判,並進行調倉,而不需要等到下週一。
不過如果你沒有這樣好的數據條件,那麼就只能依賴第二招了。
②訂閱國信金工微信號
必須感謝微信公眾號,許多曾經高高在上賣研報的券商們也紛紛推出了微信公眾號,使得我等散戶可以看到研報的免費版。
比如國信金融工程組就有自己的微信號 GuosenFE ,只要訂閱後就能收到每天最新的研報。
國信的GSISI模型信號一般週五收盤後計算完成,它家公眾號會在週一推送中告知,對普通散戶,也夠了。
PS:根據此模型,
今年1月16日出現做空信號,目前仍處於做空狀態。
多年摸索吐血分享:看懂股票新闻的几个技巧 张翼轸
http://xueqiu.com/3559889031/43852563
周二晚出现证监会约谈三基金放慢创业板买入节奏的新闻,周三创业板不出意外的低开,开盘几分钟最大跌幅逼近4%,而这当口,却有朋友在加仓抄底——一个买一个卖,说到底就是对这则新闻的判断不同。这就引出一个大问题,股票新闻怎么看?
作为多年写财经新闻的从业者,这里吐血分享多年积累的一些小技巧。
三大报的靠谱周二晚,关于证监会约谈三基金放慢创业板买入节奏的新闻,是出现在证券时报网的一则新闻。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信——虽然证监会经常喜欢客串股评,但是直接要求放慢买入节奏这么行政指令的招,会用的几率很少——真要调控,放慢科技类基金的审批或者放风查下创业板做庄都行。直接行政指令不让买,多傻?!
当然,最关键是查了下,这是证券时报网的独家。
这里要介绍下,证券行业有三大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他们因为历史渊源,可以被视为证监会“嫡系”,当然现在还有了证券日报,有时候也被称为四大报。所以证监会有很多希望发布的新闻,往往会三大报头版的形式出现。
也正因为是三大报,所以证监会重要的新闻,三家应该都会有,而且必定是见报——像周二这样单独在证券时报的网站出现的,绝非证监会希望发布的新闻,同时权威性也是远不如三大报见报尤其是头版见报的。
看信息源头的重要性在证券时报网这条消息在微信广为流传之时,其实你再查看信息时报网,就会发现这条信息已经打不开了。今早再看更是找不到了。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消息不精确后的删帖处理了。
正因此,当你在微信看到对市场影响巨大的消息后,作为靠谱的投资人,必须查看信息源头确认。
我已经遇到过好几次有人在各类投资群传播央行降息、降准的假消息,全然不看其中提及的最新利率或者准备金率压根是错误的。
对这类,你要慎重,决不可轻信。去官网查看下才靠谱。
位置的重要性“人民日报唱空股市了”,经常在微信群看到类似的推送。仔细一看,不过是人民网发布了一个帖子而已。
这里要给诸位强调一下,在体现管理层权威性上,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人民日报是喉舌,而人民网更多是一个商业网站,远不如人民日报可信。
其实,即使是人民日报,不同位置权威性也差异巨大,如果是海外版,那么就不用太当真;即使是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要比后面的经济版重要许多。
所以,当你看到网上说人民日报怎么怎么上怎么说的时候,务必查看人民日报电子版(
http://paper.people.com.cn),确认相关文章真的在报纸上出现,并且在重要的位置。
新华社未必全是权威除了人民日报,财经媒体也很喜欢说新华社怎么怎么说。
同样是喉舌,新华社自然是权威的。
但是,作为通讯社,其发稿较多,权威性是略逊于人民日报的。
尤其很多新华社出现的股市分析文章,其实只是记者个人的分析,并不代表上头的意图——这一点,也是我认识了新华社的记者之后,才明白的。
新闻联播可以量化测市
看新闻联播学炒股,这是去年很多人明了的东西。
不过老实说,在看新闻联播上,我自认还没入门,至多看到新闻的表面,看不到背后的潜台词。所以就没什么经验能够与诸位分享。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可以说说,招商证券量化投资的研究员做了一个量化的新闻联播指标,专门基于各类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预测未来股市的走势,似乎挺靠谱。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相关研报一读。
Next Page